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黑板報 > 六年級趣味語文黑板報的資料圖片

六年級趣味語文黑板報的資料圖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51W 次
導語:語文一般被認爲是語言和文化的綜合科。語言和文章、語言知識和文化知識的簡約式統稱等都離不開它。它是說、寫、演、思、聽、讀、遊等能力的統稱。

六年級趣味語文黑板報的資料圖片

六年級趣味語文黑板報的資料圖片01
六年級趣味語文黑板報的資料圖片 第2張

六年級趣味語文黑板報的資料圖片02
六年級趣味語文黑板報的資料圖片 第3張

六年級趣味語文黑板報的資料圖片03

六年級趣味語文黑板報的資料:

  趣味語文小故事

雙關妙語

人們在特定的交際環境中,有的話不能明說,不便直言,於是就利用詞語的多義或同義條件,故意使語句具有雙重意義,言在此而意在彼,這種修辭手法稱作雙關。如《史記》中記載蒯通勸說韓信背叛劉邦,蒯通對韓信說:“相君之面,不過封侯,又危而不安;相君之背,貴乃不可言。”這裏的“背”是指“背叛”。又如在抗日戰爭期間,有個靈谷老人利用汪僞政府成立的機會,送給汪精衛一副祝賀的對聯

昔懷蓋世之德  今有罕見之才

這時“蓋世”與“該死”、“罕見”與“漢奸”均爲諧音,真是嘲諷得妙極了。

詠月對聯拾趣

在我國浩如煙海的楹聯之中,詠月佳聯層出不窮。

最常見的詠月對聯,多寫於風景名勝地與月有關的樓臺、亭閣、水榭之中。上海豫園得月樓聯:“樓高但任雲飛過,池小能將月送來。”全聯語言通俗流暢,明白如話,毫無雕琢痕跡,把白天高樓的流雲、傍晚一泓碧水的玲瓏小池送來的一輪皓月,呈現在遊人面前。江蘇揚州的迎月樓,題有唐朝詩人陳子昂的一副名聯:“春風閬花三千客,明月揚州第一樓。”根據《堅瓠集》載,此聯是當年陳子昂路過揚州時,爲趙家的迎月樓而作的春聯。陳子昂在聯中高度讚頌了趙家像有三千食客的.孟嘗君一樣,千里送迎,高朋滿坐,其迎月樓自然也就是“近水樓臺先得月”的揚州第一樓了。主人大喜之餘,贈給他一個金壺作紀念。揚州市西郊小金山是瘦西湖的一個小島,原名長春嶺,四面臨水,島上有一座古人吟詩賞月、朝東臨湖的花廳——“月觀”。室內有清書畫家鄭板橋寫的一副對聯:“月來滿地水,雲起一天山。”全聯語言流暢,對仗工整,情景交融,餘韻無窮。“平湖秋月”是西湖八景之一,位於西湖北岸邊上,水面開闊,在此可以飽覽整個西湖的景色。御書樓前掛有一副對聯:“萬頃平湖長似鏡,四時好月最宜秋。”該聯寫景狀物,情趣盎然。它不僅把湖平如鏡的景色描寫得逼真酣暢,而且把含情脈脈、柔情似水的中秋月刻畫得淋漓盡致,入木三分。雲南省的通海秀山涌金寺,亦有一副以月入聯的佳對:“百道湖光千樹雨,萬山明月一鐘聲。”涌金寺位於螺峯絕頂,是一座明清建築。登臨俯瞰,湖光山色盡收眼簾之中。

集古人詩句爲聯的集句對聯,在詠月對聯中亦十分普遍。像集唐朝詩人李賀、古曼卿句的“天若有情天亦老,月如無限月長圓”;集唐朝詩人王維、李白詩句的“明月鬆間照,春風柳上歸”。這些對聯融情於景,渾然天成,如出自一人的手筆。清朝對聯大家樑章鉅集宋歐陽修、蘇子美句題蘇州滄浪亭聯更是馳名海內,享譽神州。聯曰:“清風明月本無價,近水遙山皆有情。”上聯使人很自然地想起詩仙李白的《襄陽歌》來,這是一首李白的醉歌,歌中有“清風朗月不用一錢買”之句。宋朝吳必大有一副談修養的對聯:“月無貧富家家有,燕不炎涼歲歲來。”

詠月的對聯中採用疊字的修辭手法,不僅會使對聯的語言生動活潑,而且朗讀起來跌宕迴環,節奏鏗鏘,給人以美的感受。如中秋寫上聯,年關纔對出下聯的“天上月圓,人間月半,月月月圓逢月半;今朝年尾,明朝年頭,年年年尾接年頭。”這裏的月半是指陰曆每月的月中。全聯結構嚴謹,對仗工穩,平仄協調,耐人尋味。與該聯有異曲同工之妙的瑤臺中秋對:“月月月明八月月明明分外,山山山秀巫山山秀秀非常。”把月到中秋分外明和巫山雲雨秀非常的景緻描寫得娉婷嫋娜,美不勝收。

一些名人詠月作對的故事,更是妙趣橫生。明末清初,作家、戲曲理論家李漁遊覽揚州桃花庵,庵中住持好客,與李漁同登繹經臺賞月。二人興致勃勃,邊賞月邊作對,住持道:“有月即登臺,無論春夏秋冬。”李漁對:“是風皆入座,不分南北東西。”住持又出上聯:“天盡山頭,到了山頭天又遠。”李漁又對:“月浮水面,撬開水面月還深。”普普通通的自然現象,一經詩化,便使人感到分外優美。

傳說,清代對聯大師紀曉嵐曾自誇:“天下未有不可對之對。”在某一月夜,他的妻子指着窗紗出一上聯:“月照紗窗,個個孔明諸葛亮。”要他應對,他思考再三,卻終未對出。顯而易見,此聯前後有機結合,因果相連,一語雙關而一脈相承,欲找一個“門當戶對”的“配偶”,實在是太難了。近代,有人偶從京劇表演藝術家梅蘭芳先生身上發現了“奧妙”:梅蘭芳,字“畹華”,其字與名正好可與“孔明諸葛亮”對仗。於是續得下聯:“風送幽香,鬱郁畹華梅蘭芳。”可謂“佳偶”天成,妙不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