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反義詞 > 放蕩不羈愛自由的反義詞大綱

放蕩不羈愛自由的反義詞大綱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54W 次

導語:放蕩不羈形容不受約束或行爲不檢點,它的反義詞有哪些呢?這個成語出自哪裏呢?請閱讀以下文章,跟着小編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放蕩不羈愛自由的反義詞

【成語名字】放蕩不羈

【漢語拼音】fàng dàng bù jī

【成語解釋】

“放蕩”,放縱,行爲不加檢束。語出《漢書.卷六五.東方朔傳》。“不羈”,不受拘束。語出《史記.卷八三.魯仲連鄒陽列傳.鄒陽》。“放蕩不羈”原指豪放而不受拘束。後用以形容行爲放縱隨便,不加檢點。

【成語典故】

1、“放蕩”:《漢書.卷六五.東方朔傳》

武帝既招英俊,程其器能,用之如不及。時方外事胡越,內興制度,國家多事,自公孫弘以下至司馬遷皆奉使方外,或爲郡國守相至公卿,而朔嘗至太中大夫,後常爲郎,與枚皋、郭舍人俱在左右、詼啁而已。久之,朔上書陳農戰強國之計,因自訟獨不得大官,欲求試用。其言專商鞅、韓非之語也,指意放蕩,頗覆詼諧,辭數萬言,終不見用。

【成語註解】

1、朔:東方朔(公元前154~前93),西漢平原人,字曼倩。武帝時,入長安自薦,待詔金馬門。後爲常侍郎、太中大夫。滑稽有急智,善觀察顏色,直言極諫。曾以辭賦戒武帝奢侈,又陳農戰強國之策,終不見用。着有《東方朔》二十篇。

2、自訟:替自己申訴、爭辯。

3、 商鞅:公元前390?~前338,姓公孫,名鞅,戰國時衛國人。少好刑名法術之學,初爲魏相公叔痤家臣,後入秦爲相,說服秦孝公推行新法。秦國富強後,受封於商。用法嚴苛,樹敵衆多,孝公卒,被車裂而死。亦稱爲“衛鞅”。

4、韓非:?~公元前234,戰國時韓國諸公子之一。喜刑名法術之學,而歸本於黃老,口吃而不善辯說,與李斯同受業於荀卿。曾以書諫韓王而不見用,於是發憤著書五十餘篇,號爲《韓非子》。文章峻嚴峭深,集法家之大成。後秦王攻韓,韓王遣非使秦,爲李斯所譖,下獄而死。

5、詼諧:談話風趣、幽默。

2、“不羈”:《史記.卷八三.魯仲連鄒陽列傳.鄒陽》

是以聖王制世御俗,獨化於陶鈞之上,而不牽於卑亂之語,不奪於衆多之口。……今人主沈於諂諛之辭,牽於帷裳之制,使不羈之士與牛驥同皁,此鮑焦所以忿於世而不留富貴之樂也。

【放蕩不羈造句】

1、他自負有點才氣,平日放蕩不羈,很不討人喜歡。

2、這孩子一天到晚,遊手好閒,放蕩不羈,真令人操心。

【近義詞】 放浪形骸,放縱不拘,放浪形骸,放縱不拘

【反義詞】 規行矩步,循規蹈矩,謹小慎微

辨似:

形音辨誤

同:“放蕩不羈”及“放浪形骸”都有行爲放縱,爲所欲爲的`意思。

異:“放蕩不羈”側重在不受約束,可用以形容一個人的表現或性格;“放浪形骸”側重在不拘外在形貌,用以形容一個人的表現,不可形容性格。

放蕩不羈 放浪形骸 辨似造句

對於放蕩不羈的藝術家,一般人常用寬容態度接受他們。

他生性 放浪形骸,所以不太注意生活細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