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成語 > 神話傳說的成語合集

神話傳說的成語合集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99W 次

神話傳說的故事是由人們幻想中的古今生物,下面是關於神話傳說的成語的內容,歡迎閱讀!

神話傳說的成語合集

神話傳說的成語 篇1

太行與王屋兩座大山,方圓七百里,高達幾萬尺,原來位於冀州的南面,河陽的北面。

山北有位老人,叫做愚公,年紀快九十了。他家的住處正對着這兩座大山。他苦於大山阻隔,出入的道路十分迂曲艱難,就召集全家人商議說:我想與你們一起,用盡一切力量去搬掉這險阻,開出一條大路,直通冀州的南部,到達漢水的南面,你們說行嗎?

全家人紛紛表示贊同。只有他的妻子提出一個疑問,說:就憑你這點力氣,就是像魁父這樣的小山包,恐怕都搬不掉,又能把太行、王屋這兩座大山怎麼樣呢?再說,挖出來的那些石頭與泥土又往哪裏扔呢?

家人七嘴八舌地說:把它們扔到渤海的邊上,隱土的北面去。

於是,愚公就率領着三個能挑擔子的子孫,鑿石頭,挖土塊,再用簸箕與筐子把石土運到渤海的後面去。就這樣從冬到夏,他們才能往返一次。

愚公家搬山的事,驚動了鄰居。鄰居家的一位寡婦,有個遺腹子,纔剛七八歲,也蹦蹦跳跳跑去幫忙。

黃河邊上住着一個老頭,人稱智叟。他以嘲笑的語氣勸阻愚公說:你怎麼傻到這種地步呀!就憑你這把年紀,這點兒力氣,要拔掉山上的一根樹都不容易辦到,又怎麼能搬掉這麼多的山石土塊呢?

愚公長嘆了一口氣,說:我看你太頑固了,簡直不明事理,連那寡婦的小孩都不如!雖然我會死的,可是我還有兒子呢!兒子又生孫子,孫子又生兒子,兒子又生兒子,兒子又生孫子,這樣子子孫孫都不會斷絕的呀!而這兩座山再也不會增高了,還怕挖不平嗎?

智叟聽了,無言以對。

山神聽到了愚公的這些話,擔心他挖山不止,就去稟告了天帝。天帝爲愚公移山的誠意所感動,就派了誇娥氏的兩個兒子去揹走了那兩座大山,一座山放在朔東,一座山放到雍南。從此以後,從冀州的南部,直到漢水的南面,再也沒有大山擋路了。

愚公移山比喻依靠大家、堅持不懈一定能取得成功。

神話傳說的成語 篇2

上古時代,有一次,水神共工與火神祝融大戰。

共工大敗,氣得向西方不周山一頭撞去,把不周山撞壞了。

不周山是撐天的大柱,大柱一斷,天就坍塌了一大塊,地也陷裂了很多;同時,山林起火,洪水橫流,世界發生了可怕的災難。

創造世界萬物的女神媧(女媧是邯鄲市涉縣人,媧皇宮就坐落在涉縣境內),在大江大河中挑選了許多五彩的石子,架起火來,把石子煉成熔液,然後用這種熔液去修補破壞了的天。

她又殺了一隻大得無法形容的烏龜,斬下它的4腳,作爲4根天柱,豎立在四方,把天撐住。還利用大火後遺留的蘆草灰,堵住了洪水。一場大難,始告平息。

太陽女神羲與,生有10個兒子,也就是10個太陽。

他們住在東方海外的湯谷。那裏有一棵大樹,名叫“扶桑”,所以那地名也叫“扶桑”。

這棵大樹有幾千丈高,10個太陽,就住在這棵大樹上。

他們每天一個,輪流在天空值班。

早上,不論哪個太陽值班,都由他們的媽媽羲與架車伴送。這輛車子很壯觀,是由6條龍拉着的。

從起點湯谷到終點蒙谷,共有16個站,正好一天的路程。

車到第14站悲泉,太陽就得下車步行,媽媽羲與架着空車趕回湯谷,爲伴送明天值班的兒子去作準備。

每天早上,值班的太陽離開扶桑,登上龍車之前,一定先要在咸池裏洗一個澡。

羲與還常常帶着兒子們在東南海外的甘淵一塊洗澡,甘淵的水,十分甘美,羲與把兒子們一個個都洗得乾乾淨淨,明明亮亮。

平常人們形容無可比擬的極大的功績時,就借用“女媧補天”與“羲與浴日”這兩個故事來作比喻,稱爲“補天浴日”。

神話傳說的成語 篇3

遠古時候,在北方荒野中,有座巍峨雄偉、高聳入雲的高山,叫做成都載天。在山林深處,生活着一羣力大無窮的巨人。

他們的首領,是幽冥之神后土的孫兒,信的兒子,名字叫做夸父。因此這羣人就叫夸父族。他們身強力壯,高大魁梧,意志力堅強,氣概非凡。而且還心地善良,勤勞勇敢,過着與世無爭,逍遙自在的日子。

那時候大地荒涼,毒物猛獸橫行,人們生活悽苦。夸父爲讓本部落的人們能夠活下去,每天都率領衆人跟洪水猛獸搏鬥。

夸父常常將捉到的兇惡的黃蛇,掛在自己的兩隻耳朵上作爲裝飾,抓在手上揮舞,引以爲榮。

有一年的天氣非常熱,火辣辣的太陽直射在大地上,烤死莊稼,曬焦樹木,河流乾枯。人們熱得難以忍受,夸父族的人紛紛死去。

夸父看到這種情景很難過,他仰頭望着太陽,告訴族人:太陽實在是可惡,我要追上太陽,捉住它,讓它聽人的指揮。族人聽後紛紛勸阻。

有的人說:你千萬別去呀,太陽離我們那麼遠,你會累死的。

有的人說:太陽那麼熱,你會被烤死的。

夸父心意已決,發誓要捉住太陽,讓它聽從人們的吩咐,爲大家服務。他看着愁苦不堪的族人,說:爲大家的幸福生活,我一定要去!

太陽剛剛從海上升起,夸父告別族人,懷着雄心壯志,從東海邊上向着太陽升起的方向,邁開大步追去,開始他逐日的征程。

太陽在空中飛快地移動,夸父在地上如疾風似的,拼命地追呀追。他穿過一座座大山,跨過一條條河流,大地被他的腳步,震得轟轟作響,來回搖擺。

夸父跑累的時候,就微微打個盹,將鞋裏的土抖落在地上,於是形成大土山。餓的時候,他就摘野果充飢,有時候夸父也煮飯。他用五塊石頭架鍋,這五塊石頭,就成了五座鼎足而立的高山,有幾千米高,這就是五嶽。

夸父追着太陽跑,眼看離太陽越來越近,他的信心越來越強。但是越接近太陽,就渴得越厲害,已經不是捧河水就可以止渴的了。

但是,他沒有害怕,並且一直鼓勵着自己,快了,就要追上太陽了,人們的生活就會幸福了。

經過九天九夜,在太陽落山的地方,夸父終於追上了它。

紅彤彤、熱辣辣的火球,就在夸父眼前,他的頭上,萬道金光,沐浴在他身上。

夸父無比歡欣地張開雙臂,想把太陽抱住。可是太陽熾熱異常,夸父感到又渴又累。他就跑到黃河邊,一口氣把黃河水之水喝乾,可是還是不解渴;於是他又跑到渭河邊,把渭河水也喝光,仍不解渴;夸父又向北跑去,那裏有縱橫千里的大澤,大澤裏的水足夠夸父解渴。

但是,大澤太遠,夸父還沒有跑到大澤,就在半路上被渴死了。

夸父臨死的時候,心裏充滿遺憾,他還牽掛着自己的族人,於是將自己手中的木杖扔出去。木杖落地的地方,頓時生出大片鬱鬱蔥蔥的桃林。

這片桃林終年茂盛,爲往來的過客遮蔭,結出的鮮桃,爲勤勞的人們解渴,讓人們能夠消除疲勞,精力充沛地踏上旅程。

夸父死了,他並沒捉住太陽。

可是天帝被他的犧牲、勇敢的英雄精神所感動,懲罰了太陽。從此,他的部族年年風調雨順,萬物興盛。夸父的後代子孫居住在夸父山下,生兒育女,繁衍後代,生活是非常幸福。

神話傳說的成語 篇4

創世女神女媧化生萬物,每天至少能創造出七十樣東西,開世造物,因此被稱爲大地之母。她是古老相傳的大母神。民間傳說,天地開闢之初,大地上並沒有人類,是女媧把黃土捏成團造了人。她幹得又忙又累,竭盡全力幹還趕不上供應。於是她就拿了繩子把它投入泥漿中,舉起繩子一甩,泥漿灑落在地上,就變成了一個個人。後人說,富貴的人是女媧親手摶黃土造的,而貧賤的人只是女媧用繩沾泥漿,把泥漿灑落在地上變成的。

相傳女媧以泥土仿照自己摶土造人,創造並構建人類社會;又替人類立下了婚姻制度,使青年兩性相互婚配,繁衍後代,因此也被傳爲主職姻緣與情愛的皋禖古神。

女媧是中華民族的母親,華夏民族人文先始,福佑社稷之正神。她慈祥地創造了生命,又勇敢地照顧生靈免受天災,是被民間廣泛而又長久崇拜的創世神和始母神。

神話傳說的成語 篇5

萬物之初,一隻雞蛋包含着整個宇宙。雞蛋裏是一片混沌,漆黑一團,沒有天地,沒有日月星辰,更沒有人類生存。可是,在這片混沌黑暗之中,卻孕育了創造世界的盤古。

盤古在這隻大雞蛋裏孕育成人以後,睡了一萬八千年,才醒了過來。這時,他發現他生活在黑暗混沌的大雞蛋裏,心裏憋悶得慌,渾身像被繩子束縛一樣很難受,又看不見一絲光明,於是,他決心舒展一下筋骨,捅破這個大雞蛋。

盤古胳膊一伸,腿腳一蹬,大雞蛋就被撐碎了。可是,他睜大眼睛一看,上下左右,四面八方,依然是漆黑一團、混沌難分。盤古急了,掄起拳頭就砸,擡起腳就踢。盤古的胳膊腿腳,又粗又大,像鐵打的一樣。他這一踢一打呀,凝聚了一萬八千年的混沌黑暗,都被踢打得稀里嘩啦亂動。盤古三晃盪、兩晃盪,緊緊纏住盤古的混沌黑暗,就慢慢地分離了。輕的清的一部分(陽)便飄動起來,冉冉上升,變成了藍天;而較重的一部分(陰)則漸漸沉降,變成了大地。

天地一分開,盤古覺得舒坦多了。他長長地透了口氣,想站立起來,然而天卻沉重地壓在他的頭上。他意識到天若不高高地升到高空,那麼地上就永遠不可能有生命存在。於是他坐下來沉思默想,怎樣才能解決這一問題。最後,他斷定,只有他把天托住,世上衆生才能繁衍和生存。於是,盤古就手撐天,腳蹬地,努力地不讓天壓到地面上。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光陰過去了一萬八千年。這中間,盤古吃的只是飄進他嘴裏的霧,他從不睡覺。開始,他只能用胳膊肘撐着,伏在膝蓋上休息,因爲他必須竭盡全力,用雙手把天推向天空,終於,盤古可以將身體挺直,高舉雙手把天空向上託了,他的身子一天長一丈,天地也一天離開一丈,天升得越高,盤古的身軀也變得越長。天地被他撐開了九萬里,他也長成了一個高九萬里的巨人。

天終於高高定位於大地的上方,而盤古卻感到疲憊不堪。他仰視雙手上方的天,接着又俯視腳下深邃的大地。他斷定天地之間已經有了相當的距離,他可以躺下休息,而不必擔心天會塌下來壓碎大地了。

於是盤古躺下身來,睡着了。他在熟睡中死去了。盤古是累死的,他開天闢地,耗盡了心血,流盡了汗水。在睡夢中他還想着:光有藍天、大地不行,還得在天地間造個日月山川,人類萬物。可是他已經累倒了,再不能親手造這些了。最後,他想:把我的身體留給世間吧。

於是,盤古的身體使宇宙具有了形狀,同時也使宇宙中有了物質。

盤古的頭變了東山,他的腳變成了西山,他的身軀變成了中山,他的左臂變成了南山,他的右臂變成了北山。這五座聖山確定了四方形大地的四個角和中心。它們像巨大的石柱一樣聳立在大地上,各自支撐着天的一角。

盤古的左眼,變成了又圓又大又明亮的太陽,高掛天上,日夜給大地送暖;右眼變成了光光的'月亮,給大地照明。他睜眼時,月兒是圓的,眨眼時,就又成了月牙兒。

他的頭髮和眉毛,變成了天上的星星,灑滿藍天,伴着月亮走,跟着月亮行。

他嘴裏呼出來的氣,變成了春風、雲霧,使得萬物生長。他的聲音變成了雷霆閃電。他的肌肉變成了大地的土壤,筋脈變成了道路。他的手足四肢,變成了高山峻嶺,骨頭牙齒變成了埋藏在地下的金銀銅鐵、玉石寶藏。他的血液變成了滾滾的江河,汗水

變成了雨和露。他的汗毛,變成了花草樹木;他的精靈,變成了鳥獸魚蟲。

從此,天上有了日月星辰,地上有了山川樹木、鳥獸蟲魚,天地間從此有了世界。

神話傳說的成語 篇6

大禹治水

傳說在帝堯時期,黃河流域經常發生洪水。爲了制止洪水氾濫,保護農業生產,堯帝曾召集部落首領會議,徵求治水能手來平息水害。鯀被推薦來負責這項工作。鯀接受任務後,採用堤工障水,作三仞之城,就是用簡單的堤埂把居住區圍護起來以障洪水,九年而不得成功,最後被放逐羽山而死。舜帝繼位以後,任用鯀的兒子禹治水。禹總結父親的治水經驗,改鯀“圍堵障”爲“疏順導滯”的方法,就是利用水自高向低流的自然趨勢,順地形把壅塞的川流疏通。把洪水引入疏通的河道、窪地或湖泊,然後合通四海,從而平息了水患,使百姓得以從高地遷回平川居住和從事農業生產。後來禹因此而成爲夏朝的第一代君王,並被人們稱爲“神禹”而傳頌與後世。

在大禹治水的過程中,留下了許多感人的事蹟。相傳他藉助自己發明的原始測量工具——準繩和規矩,走遍大河上下,用神斧劈開龍門和伊撅,鑿通積石山和青銅峽,使河水暢通無阻。他治水居外13年,三過家門而不入,連自己剛出生的孩子都沒工夫去愛撫,不畏艱苦,身先士卒,腿上的汗毛都在勞動中被磨光了。他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成功地治理黃河水患的治水英雄。

春秋戰國時期,各國之間經濟文化不斷交流,各種能夠論著異曲紛呈,關於河事的記載也逐漸曾加。成書於戰國時期的《禹貢》一書就是一本專門記述地理情況的書。該書以大禹治水的故事爲依託,按“九州”的地理區域,對中國的山脈、河川、疆界、貢賦等作了較爲詳細的描述。

水漫金山

中國民間傳說古代白蛇娘子與許仙一見鍾情後,就結爲夫妻。法海和尚見到許仙面帶妖氣,就把他帶到金山寺藏到法座後,白蛇娘子帶領小青蛇來尋夫,法海不許。白蛇娘子無奈只好與法海鬥法,於是水漫金山,法海搬來天兵天將來對付白蛇,將白蛇壓在雷峯塔下。

金山又有“神話山”之稱,山上每一個古蹟都有迷人的神話、傳說和故事。中國有名的古典神話故事《白蛇傳》中“水漫金山寺”,就源出於此,中國民間流傳甚廣,爲這座名城增添了十分迷人的色彩。小說《說岳全傳》中的岳飛到過的金山古蹟“七峯亭”,景色宜人。章回小說《水滸》中“張順夜伏金山寺,宋江智取潤州城(即今鎮江城)”一回對金山瑰奇風景,作了細膩生動的描寫。清代皇帝康熙、乾隆多次南巡,駐蹕金山,留下不少“御製”文物,有關乾隆在金山的民間故事傳說甚多,使金山更負盛名。歷代詩人、書法家、名人雅士,如白居易、李白、張祜、孫魴、蘇東坡、王安石、沈拓、范仲淹、趙孟頫等登臨觀景,留下了許許多多珍貴的遺蹟和膾炙人口的題詠。唐代起,國際友人登山遊覽者絡繹不絕。明代日本畫僧雪舟等楊居住金山兩年半時間,繪有《大唐揚子江心金山龍遊禪寺之圖》等有關金山的畫卷,現保存在寺廟。

金山這座青螺般的小山,卻包孕着許多風流往事,具有無限的魅力,吸引了無數中外騷客和遊人。有人說“到了鎮江不去金山,等於沒到過鎮江”,此話自有一番道理,當你遊覽金山之後,便會明白其中的奧妙。

葉公好龍

春秋時期,楚國有一個自稱叫葉公的人。葉公經常對別人說:“我特別喜歡龍,龍多麼神氣、多麼吉祥啊!”於是當他家裝修房子的時候,工匠們就幫他在房樑上、柱子上、門窗上、牆壁上到處都雕刻上龍,家裏就像龍宮一樣。就連葉公自己的衣服上也繡上了栩栩如生的龍。

葉公喜歡龍的消息傳到了天宮中真龍的耳朵裏,真龍想:“沒想到人間還有一個這樣喜歡我的人呢!我得下去看看他。”有一天,龍從天上降下來,來到了葉公的家裏。龍把大大地頭伸進葉公家的窗戶,長長的尾巴拖在地上。葉公聽到有聲音,就走出臥室來看,這一看可不得了了,一隻真龍正在那裏瞪着自己,葉公頓時嚇得臉色蒼白,渾身發抖,大叫一聲逃走了。

後來,人們用“葉公好龍”這四個字比喻那些表面上喜歡某種事物,其實並不是真的喜歡的人或事。

神話傳說的成語 篇7

據說中原北邊,有一座發鳩山,它在山西省東南部的長治市長子縣,漳河就是從發鳩山流出來的。

發鳩山上有一種柘樹,樣子像桑。柘樹林裏生活着一種小鳥,叫“精衛”。

精衛鳥的身子黑黑的,有點像小烏鴉。可是它的嘴白白的,爪子紅紅的,腦袋上還有花紋。它常常叫着自己的名字:“精衛!”聲音很淒厲,所以人們叫它“精衛鳥”。

發鳩山在長子縣的西面,精衛鳥經常叼着西山的石子、樹枝往東飛,飛到東海,就把石子、樹枝扔到海里,然後再回來叼。

它爲什麼要這麼做呢?這裏有一個悲慘的故事。

精衛本來是太陽神“炎帝”的女兒,是個沒成年的小姑娘。中原人把孩子叫做“娃”,這個小姑娘,大夥兒都叫她“女娃”。

炎帝不但管太陽,還管五穀和藥材,因此,他的另外一個名字叫“神農”。有時候,人們把他的兩個名字連起來,叫他“神農炎帝”。神農炎帝的事情很多,每天一大早,他就要到東海去指揮太陽升起,一直到太陽落山纔回家。

女娃是個懂事的好孩子,爸爸不在家,她就自己玩。她常常穿着一雙小紅鞋跑到田野裏,把很多花插在自己頭上,打扮得漂漂亮亮的。她在田野裏看着火紅的太陽從東方升起,高高興興地沐浴着陽光,欣賞着周圍的一片生機。萬物在陽光下生長,鳥獸在陽光下歡騰,她感到很自豪,因爲大地的光明和溫暖是她爸爸帶來的。

有時候,她跑到東海邊上去看日出,當她看到霞光萬道、光芒四射,一輪紅日從海面上跳出來的時候,她喜歡極了。因此很想去看看東海以外太陽升起的地方。

可是,女娃太小,炎帝不能帶她去。因爲太陽升起的地方在東海以外幾億萬里的“歸墟”,那地方很熱很熱,小孩子受不了。

女娃老是因爲這件事生氣。神祕的歸墟太吸引人了。有一次,她不聽話,等爸爸走了以後,自己跳到東海里向歸墟游去。

遊啊,遊啊,起先她很快活,遊得很起勁。後來越遊越遠,不料,一陣風浪襲來,把女娃吞沒了。

女娃沉入了東海,再也沒有回來。

可是,女娃的精魂沒有死,她恨海中的惡浪,她的精靈化作小鳥,頭上的野花化作腦門的花紋,腳上的小紅鞋變成了紅爪,她發誓要填沒東海!

爲了壯大自己的力量,精衛就和海燕結成配偶,繁衍後代,讓自己的精神世世代代流傳下去,以繼續填海的事業,直到把大海填平爲止。精衛和海燕生下的孩子,雌的就像精衛,雄的就像海燕。

精衛鳥一刻不停地從西山銜來石子和樹枝,往東海扔。早也扔,晚上扔,今天也扔,明天也扔,即使遇到狂風暴雨,它也在風雨中穿行。有時候,它離水面太近了,海上的惡浪又一次把它吞沒,可是,它仍然不罷休,還有新的精衛鳥繼續來填海。

精衛填海的事驚動了天神。水神共工很佩服精衛的精神,於是就降下洪水,把高原上的泥沙衝進大海,把海水都攪黃了。於是,人們把東海北部發黃的海域叫做“黃海”。

當大海發覺自己真有被填平的危險時,趕緊採取措施,把那些泥沙用潮汐推向岸邊,泥沙在岸邊沉澱下來,就形成了海塗。海塗厚了、大了,人們就把它匡圍起來,改造成良田。

人們忘不了這片土地是精衛填海而來的,就教育自己的子子孫孫,世世代代都要愛鳥、護鳥,學習精衛精神,矢志不渝地朝着既定的目標去奮力拼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