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成語 > 小學二年級教材成語故事(通用11篇)

小學二年級教材成語故事(通用11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48W 次

在日常的學習、工作、生活中,許多人都接觸過一些比較經典的成語吧,成語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一大特色,有固定的結構形式和固定的說法,你還在找尋優秀經典的成語嗎?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小學二年級教材成語故事,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小學二年級教材成語故事(通用11篇)

小學二年級教材成語故事 篇1

有隻小猴子在井邊玩,它往井裏一看,裏面有個月亮,小猴子叫着:糟了!糟了!月亮掉到井裏了!大猴子聽見了,跑過一看,跟着叫起來:糟了!糟了!月亮掉到井裏了!老猴子聽見了,跑過來一看,也跟着叫起來:糟了!糟了!月亮掉到井裏了!附近的猴子聽見了,都跑過來看大家跟着叫起來,糟了!糟了!月亮掉到井裏了!

我們快把它撈上來!猴子們爬上了井旁邊的大樹,老猴子倒掛在大樹上,拉住大猴子的腳,大猴子也倒掛着,拉住另一隻猴子的腳,猴子們就這樣一隻接一隻一直掛到井裏,小猴子掛在最下面,小猴子伸手去撈月亮,手剛碰到水,月亮就不見了,老猴子一擡頭,看見月亮還掛在天上,喘着氣說:不用撈了!不用撈了!月亮好好的掛在天上呢!

小學二年級教材成語故事 篇2

故事發生在古代楚國。有一家人家祭祀祖宗。儀式完畢後,把剩下的一壺酒,賞給手下的辦事人員喝。人多酒少,很難分配。這幾個人就商量分酒的辦法。有個人說:“一壺酒分給幾個人喝,太少了。要喝就喝個痛快。給一個人喝才過癮呢!”大家都這樣想,可是誰也不肯放棄這個權利。另一個提議說:“這樣吧,讓我們來個畫蛇比賽。每個人在地上畫一條蛇,誰先畫完,誰就喝這壺酒。”大夥兒都贊成這個辦法。

於是每個人折了一根樹枝,同時開始畫起來。有一個人畫得最快,轉眼之間,把蛇畫好了。他左手抓過酒壺,得意地看看同伴,心想,他們要趕上我還差得遠哩。便洋洋自得地說:“我再給蛇添上幾隻腳,也能比你們先畫完。”正當他畫第二隻腳的時候,另一個人把蛇畫完了。他一把奪過酒壺說:“蛇本來是沒有腳的,你畫的根本就不是蛇。還是我先畫完,酒應當歸我喝。” 添畫蛇腳的人無話可說,只好嚥着唾沫,看別人喝酒。

小學二年級教材成語故事 篇3

傳說春秋時期,越國有一美女,名喚西施,不僅有沉魚落雁之容,閉月羞花之貌,而且就是平時所做的任何一個動作,都是非常美的。因此常有一些姑娘模仿她的衣着,裝束;也常有一些人有意無意地模仿她的行爲舉止。有一天西施患病,心口非常痛。她出去洗衣服時,皺着眉頭,用一隻手捂着胸口,走在路上雖然非常難受,但旁人看來今天的西施卻又別有一番風姿。西施有一鄰居容貌長的很醜,見西施人長的美,別人時常效仿西施的衣着,舉止。她就常常暗地裏觀察,看看西施到底與別人有什麼不同之處。這一天,她看到西施用手捂着胸口,皺着眉頭的樣子後,感到非常美。於是她就跟着學起這個樣子來了。本來容貌就醜,又皺起了眉頭,本來形體就含胸弓背,卻又捂住了胸,弄得更加醜陋不堪,後人就把這個典故說成是《東施效顰》。

唐朝王維在詩文中引用了這個典故,在“西施”中說道:“持謝鄰家子,效顰安可稀。”於是《東施效顰》的寓言故事,更加廣爲流傳。

小學二年級教材成語故事 篇4

在東漢時期,有個人叫第五倫,他爲人非常正直,當官的時候辦事認真,廉潔清正,經常親自餵馬,他的`夫人也自己下廚房做飯,做家務。當地的人對他十分敬重。

曾經有一次,一個朋友對他說:“人們如此敬重你,是不是可以說你完全無私,沒有將一點兒私心用於公務呢?”

第五倫回答道:“不是這樣。以前有個朋友,爲了求官而送了我一匹馬。我雖然沒有接受,但是那以後凡是有舉薦的事情我都會想着他。這難道不是私心嗎?還有一次,我的侄子生病了,我雖然能一個晚上起來十次去看他,看過之後我照樣能入睡。但是如果是我自己的兒子病了,我同樣晚上起來十次去看他,卻無法入睡,這也說明我存有私心啊!”

一夜十往:形容體貼周到地服侍病人。

小學二年級教材成語故事 篇5

三國時期,魏國攻打蜀國,將領張郃帶着一千兵馬,來勢洶洶。蜀國守將告急,老將黃忠主動請纓出戰,並且帶上了同樣是老將的嚴顏當副將。這黃忠可不是無能的,不僅武功高強,箭術更是了得,據說百步之內可以射穿楊柳葉。不過黃忠當時已年過半百,很多士兵都對他的戰鬥力表示懷疑。

於是,兩軍對峙的時候,年輕力壯的張郃便取笑黃忠:“你都這麼一大把年紀了,怎麼還出來打仗啊?”黃忠當時就憤怒了:“你這個毛頭小子竟敢取笑我年紀大,我手中這把殺人的寶刀可是一點也不老!”果然,手起刀落間,黃忠利索的斬殺了魏國幾個名將,一時名聲大噪,響噹噹的成了老當益壯的代名詞。

小學二年級教材成語故事 篇6

蒲松齡在《聊齋志異》裏講過一個這樣的故事:有一個膠州男子,居住在嶗山太清宮,每日唸書寫字,外表溫文爾雅。太清宮旁有一株牡丹,日久成仙,幻化出來的人形,外表秀美內心聰慧。兩人相識後,情投意合,不就結爲夫妻。然而,有一天牡丹花被人偷了,移植於別處,沒幾天就凋零了,牡丹仙子從此不能幻化爲人,男子傷心欲絕。

耐冬仙子絳雪見狀,就主動陪伴在男子身邊,可男子的真愛是牡丹仙子,任誰也取代不了。這份癡情感動了花神,於是讓牡丹仙子復活,兩人再續前緣。男子死後,變成一株五葉草陪伴在牡丹旁邊,因爲不能開花,被人砍去。不久,牡丹、耐冬竟一起凋謝了。

小學二年級教材成語故事 篇7

古宋國有個人,他嫌禾苗長得太慢,就一棵棵地往上拔,很疲憊的樣子回了家對家人說:“今天可把我累壞了,我幫助苗長高了一大截!”他兒子聽說後急忙到地裏去看苗,苗都死了。天下不助苗生長的人實在很少啊!以爲沒有用處而放棄的人,就像是不給禾苗鋤草的懶漢。妄自幫助它生長的,就像拔苗助長的人,非但沒有好處,反而害了它。

揠:拔起。把苗拔起,幫助其生長,後用來比喻違反事物的發展規律,急於求成,反而壞事。

小學二年級教材成語故事 篇8

孔子到了晚年,喜歡讀《周易》。

春秋時期沒有紙,字是寫在一片片竹簡上,一部書要用許多竹簡,務必用熟牛皮(韋)繩子把這些竹簡編聯在一起才能閱讀。平時捲起來放着,看時就打開來。《周易》文字艱澀,資料隱晦,孔子就翻來覆去地讀,這樣讀夾讀去,把編聯竹簡的牛皮繩子磨斷了許多次(韋編三絕)。

即使讀到了這樣的地步,孔子還是不滿意,說:“如果我能多活幾年,我就能夠多理解些《周易》的文字和資料了。”

小學二年級教材成語故事 篇9

春秋戰國時期,魯國有一個能工巧匠,名字叫魯班,他在土木和手工工藝方面有很多發明,比如鋸子、雲梯、墨斗、曲尺等都不在話下,據說他模仿飛鳥做成的竹製飛鷂能在空中飛行很長一段時間,因此建築匠人都把他奉爲祖師爺。

與此同時,還有一個能工巧匠名叫匠石,居住在郢都,他經常和朋友表演一個“魔術”,就是把朋友的鼻子抹上白灰,然後用斧頭砍過去,白灰一掃而盡,鼻子卻能不碰到分毫,本領非常之高強。後來柳宗元就說,假如有人“操斧於班、郢之門”,敢在魯班和匠石面前耍弄逞威,那就有點不要臉了。“班門弄斧”這個成語便由此而來。

小學二年級教材成語故事 篇10

周朝有位卿士叫凡伯.凡伯不但有詩才,並且善於治理國事.之後,他在周厲王身邊輔佐朝政.可是,周厲王飛橫跋扈,枉法斷事.奸臣則百般謅媚討好.凡伯直言相勸,列數朝政弊端,奸臣卻在周厲王耳邊說他的壞話.周厲王對凡伯十分厭煩,從此,奸臣出入宮廷,不把凡伯放在眼裏.凡伯十分憤慨,寫了一首詩,之後收入《詩經》.詩中抨擊奸臣說:“作惡多端,不可救藥!”

“不可救藥”:病重到不能用藥救活.後比喻事物壞到無法挽救的地步.

小學二年級教材成語故事 篇11

辛氏《三秦記》:“隴西開,其阪九回,不知高几裏,欲上者七日乃越。高處可容百餘家,下處數十萬戶,上有清水四注。

俗歌曰:‘隴頭流水,鳴聲幽咽。遙望秦川,心肝斷絕。’去長安千里,望秦川如帶,又關中人上隴者,還望故鄉,悲思而歌,則有絕死者。”

(據《太平御覽》卷五十六引) 隴水,指隴山上的流水。

古代俗歌謠有“隴頭流水,鳴聲幽咽”之句,借詠流水錶現望鄉悲嘆的情懷。

後用爲詠思鄉傷別的典故。

唐·雍裕之《自君之出矣》詩:“思君如隴水,長聞嗚咽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