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成語 > 至死不悟成語典故大綱

至死不悟成語典故大綱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33W 次

出處:《柳河東集·三戒·臨江之麋》

至死不悟成語典故

三年,麋出門,見外犬在道甚衆,走欲與爲戲。外犬見喜且怒,共 殺食之,狼藉道上。麋至死不悟。

釋義:“悟”.醒悟。一直到死仍不醒悟;形容頑固到了極點,貶 義。

故事:古時候,臨江地區有一個人外出打獵,捉到了一隻小麋鹿, 心中十分高興,便把這小麋鹿帶到家中養了起來。這人平時愛好養狗,大大小小的狗養了好幾條。過了一段時間, 小麋鹿看到這些狗和自己都很友好,便也把這些狗當成了自己的朋 友。過了三年,小麋鹿長成了大麋鹿,它的膽子也越來越大了。一 天,它獨自走出家門去玩,看到路上有幾條狗在互相打鬧。它以爲這些狗也和家裏的狗一樣會對自己很友好,便奔過去和它們一起玩 耍。 這些狗見了,不由又生氣又高興。生氣的是,這隻傻乎平的麋鹿競然如此大膽,竟敢自說自話地加入它們的隊伍,和它們一起玩耍; 高興的是,這隻麋鹿膘壯體圓,大家可以美美地吃一頓了。於是,它們一擁而上,你咬頭,他咬腳,不多一會,路上一片狼 藉,只剩下麋鹿的屍骸了。 這隻麋鹿一直到死,都沒弄明白自己是怎麼死的。

爲什麼把慈禧太后稱爲老佛爺?看過清宮戲的都知道戲裏面把慈禧稱“老佛爺”,但是大部分人不知道這個稱呼的由來,有種說法,說是李蓮英未來討好慈禧費心機設計的。

光緒初年,慈禧太后剛滿40歲,她爲了達到二度垂簾聽政的目的,曾使用了種種手段,但懾於朝中有人反對,終日心中不樂。心腹太監李蓮英猜知真心事,便令人在萬壽寺大雄寶殿的後面建了一座佛。

建成之後,李蓮英速去稟告慈禧,說:“聽說萬壽寺大雄寶殿常常有雙佛顯光,這是大吉大利之兆,奴才想請太后駕臨前往觀看。”

慈禧聽罷感到十分驚奇,便起駕出宮。出西直門下高梁橋,坐上皇船,沿長河,直到萬壽寺(今北京藝術博物館)。慈禧上了碼頭,進了山門,直奔大雄寶殿而來。進得殿來,見供奉的依然是原來的`三世佛,不覺勃然大怒:“明明是原來的三世佛嘛,哪來的雙佛顯光?”

那個時候,奴才欺騙主子是要殺頭的,但李蓮英心中有數,忙說:“太后息怒,請您後殿御覽。”

慈禧太后慢慢悠悠轉到三世佛後,果見一慈眉善目的觀世音坐在殿中央,此寺方丈住持,還有慈禧的文武大臣也在這裏。

這時,李蓮英喊道:“老佛爺到。”其他人即刻跪伏高呼:“恭迎老佛爺!”慈禧見狀明白了一半兒,但她故作不解問道:“你們迎接的是哪位老佛爺呀?”李蓮英他們答道:“就是迎接太后您老佛爺呀!”“您就是當今救苦救難的觀世音菩薩啊!”“如今先皇晏駕,新皇尚幼,國不可一日無主,臣民們請您垂簾料理朝政,您可要救庶民於水火之中啊!”一席話說得慈禧心花怒放。

自此,老佛爺這個稱呼便從萬壽寺傳遍京城,舉國上下,都稱慈禧爲“太后老佛爺”。慈禧也就心安理得地垂簾聽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