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成語 > ABBC式的成語及解釋

ABBC式的成語及解釋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7W 次

導語:ABBC式的成語是指第二、第三個字一樣,其他兩字不一樣的成語。以下是小編收集到的相關內容,歡迎瀏覽借鑑!

ABBC式的成語及解釋

  ABBC式的成語:

自欺欺人——欺騙自己,也欺騙別人。

言人人殊——殊:不同。說的話個個不同。指各人有各人的意見。

夏雨雨人——雨:前一個“雨”,名詞,雨水;後一個“雨”,動詞,下雨。有如夏天的雨落在人身上。比喻及時給人幫助和教育。

雄糾糾,氣昂昂——糾糾:健壯威武的樣子。昂昂:情緒高漲的樣子。形容雄壯威武,情緒高昂。

上醫醫國——上醫:高明的醫生,比喻高賢;醫國:指爲國家除患祛弊。高賢能治理好國家。

來是是非人,去是是非者——猶言解鈴還是繫鈴人。指誰惹起的是非,還得由誰來了結。

解衣衣人——脫下衣服給別人穿

假惺惺——假心假意的樣子。

春風風人——和煦的春風吹拂着人們。比喻及時給人以良好的教育和幫助

不了了之——了:了結,結束。用不了結的辦法去了結。指把事情放在一邊不管,就算完事。

  成語知識拓展:

成語(chengyu,idioms)是中國漢字語言詞彙中一部分定型的詞組或短句。成語是漢文化的一大特色,有固定的結構形式和固定的說法,表示一定的意義,在語句中是作爲一個整體來應用的。成語有很大一部分是從古代相承沿用下來的,在用詞方面往往不同於現代漢語,它代表了一個故事或者典故。 成語又是一種現成的話,跟習用語、諺語相近,但是也略有區別。

成語,衆人皆說,成之於語,故成語。

  1、習用的古語。

元·劉祁《歸潛志》卷十二:“古文不宜蹈襲前人成語,當以奇異自強;四六宜用前人成語,復不宜生澀求異。” 清李漁《閒情偶寄·詞曲上·音律》:“凡作倔彊聱牙之句,不合自造新言,只當引用成語。” 魯迅 《墳·我之節烈觀》:“不節烈( 中國 稱不守節作‘失節’,不烈卻並無成語,所以只能合稱他‘不節烈’)的女子如何害了國家?”

2、指長期習用,結構定型,意義完整的固定詞組,大多由四字組成。

清·任泰學 《質疑·經義》:“成事不說,遂事不諫,既往不咎,或是當時成語。”趙樹理《金字》:“我想了一陣,想出個模棱兩可的成語來,寫了‘有口皆碑’四個大字。”

  定義

成語是語言中經過長期使用、錘鍊而形成的固定短語,它是比詞的含義更豐富而語法功能又相當於詞的語言單位,而且富有深刻的思想內涵,簡短精闢易記易用。並常常附帶有感情色彩,包括貶義和褒義,當然,也有中性的。 成語多數爲4個字,也有3字的以及4字以上的成語,有的成語甚至是分成兩部分,中間有逗號隔開。

  來源

成語是一種現成的話

跟習用語、諺語相近,但是也略有區別,其次在語言形式上,成語幾乎都是約定俗成的四字結構,字面不能隨意更換,而習用語和諺語總是鬆散一些,可多可少,不限於四個字。例如“快刀斬亂麻”、“九牛二虎之力”、“驢脣不對馬嘴”、“前怕狼,後怕虎”,這是常說的習用語;“百聞不如一見”、“真金不怕火煉”、“有志者事竟成”、“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這是一些經驗之談,表示一個完整的意思,屬於諺語一類。成語跟習用語、諺語是不一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