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成語 > 韋編三絕的意思及故事大綱

韋編三絕的意思及故事大綱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6W 次

成語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一大特色,有固定的結構形式和固定的說法,表示一定的意義,在語句中是作爲一個整體來應用的,承擔主語、賓語、定語等成分。成語有很大一部分是從古代相承沿用下來的,它代表了一個故事或者典故。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韋編三絕的意思及故事,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韋編三絕的意思及故事

  韋編三絕的意思及故事 1

【成語】:

韋編三絕

【拼音】:

[wéi biān sān jué]

【解釋】:

韋: 熟牛皮;韋編:用熟牛皮繩把竹簡編聯起來;三:概數,表示多次;絕:斷。孔子爲讀《周易》而多次翻斷了編聯竹簡的牛皮帶子。比喻讀書勤奮。

【出處】:

《史記·孔子世家》:“孔子晚而喜《易》......讀《易》,韋編三絕。

【舉例造句】:

劉老先生讀書有韋編三絕的精神,所以他對每一本書的內容都瞭若指掌。

【成語典故】:

春秋時期的書,主要是以竹子爲一根竹簡上寫字,多則幾十個字,少則八九個字。一部書要用許多竹簡,通過牢固的繩子之類的東西按次序編連起來才最後成書,便於閱讀。通常,用絲線編連的叫“絲編”,用麻繩編連的叫“繩編”,用熟牛皮繩編連的叫“韋編”,其中爲熟牛皮繩最爲結實。像《周易》這樣厚重的書,當然是由許許多多竹簡通過熟牛皮繩編連起來的。

孔子“晚年喜易”,花了很大的精力,反反覆覆把《周易》全部讀了許多遍,又附註了許多內容,不知翻開來又捲回去地閱讀了多少遍。通常認爲,孔子這樣讀來讀去,把串連竹簡的牛皮帶子也給磨斷了幾次,不得不多次換上新的.再使用。以此比喻讀書勤奮用功。

即使讀書讀到了這樣的地步,孔子還說:“假如讓我多活幾年,我就可以完全掌握《周易》的文與質了。”

  韋編三絕的意思及故事 2

韋編三絕:書讀百遍,其義自見

【出處】(西漢)司馬遷《史記·孔子世家》。

【釋義】韋:熟牛皮;韋編:用熟牛皮繩把竹簡編連起來;三:表示多次;絕:斷。孔子很愛讀《周易》,翻來覆去地讀,使穿連《周易》竹簡的皮條斷了好幾次。形容讀書勤奮。

【歷史典故】

春秋時的書,主要是以竹子爲材料製成的:把竹子劈成一根根竹籤,稱爲“竹簡”,用火烘乾後在上面寫字。竹簡有一定的長度和寬度,一根竹簡只能寫一行字,多則幾十個,少則八九個。一部書要用許多竹簡,這些竹簡必須用牢固的繩子之類的東西編起來才能閱讀。像《周易》這樣的書,是由許許多多竹簡編起來的,因此有相當的重量。

出生於春秋時期的大教育家孔子自幼喪父,但他勤奮好學,曾拜許多人爲師,學習各種各樣的知識。他涉獵十分廣泛,加上他不知疲倦地刻苦鑽研,成爲我國曆史上著名的大學問家。

孔子在年輕的時候就花了很大的精力,把《周易》全部讀了一遍,基本上了解了它的內容。不久,他又讀了第二遍,掌握了它的基本要點。接着,他又讀了第三遍,對其中的精神、實質有了透徹的瞭解。在這以後,爲了深入研究這部書,又爲了給弟子講解,他又不知翻閱了多少遍。這樣讀來讀去,把串連竹簡的牛皮繩也給磨斷了幾次,不得不多次換上新的再使用。即使讀書讀到了這樣的地步,孔子還謙虛地說:“假如讓我多活幾年,我就可以完全掌握《周易》的文與質了。”孔子不僅以身作則,給自己的學生樹立了好的榜樣,而且還利用各種機會告訴學生“好學”的重要性,所以,成爲桃李滿天下的大教育家。

【成長心語】

古語有云:“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可見,讀書並不只是一個看的過程,它需要我們一次次不斷地重複與溫習,需要專注。蚯蚓沒有鋒利的爪子,沒有強健的筋骨,卻既能吃到地面上的浮土,又能飲到地下深處的水,就是因爲用心專一。專注是一種不可小視的力量,它會在你走向成功的過程中,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有道是“十年磨一劍”,爲了專心做好一件事,必須遠離那些使你分散注意力的事情,集中精力選準主攻目標,專心致志,這樣才能獲得成功。

  韋編三絕的意思及故事 3

【注音】wéi biān sān jué

【出處】讀《易》,韋編三絕。 《史記·孔子世家》

【解釋】韋編:用熟牛皮繩把竹簡編聯起來;三:概數,表示多次;絕:斷。編連竹簡的皮繩斷了三次。比喻讀書勤奮。

【用法】作謂語、賓語;指人讀書勤奮

【結構】主謂式

【近義詞】三絕韋編

【同韻詞】大桀小桀、柔腸百結、西鶼東鰈、情見勢竭、生死永別、莊生夢蝶、女中豪傑、通儒碩學、斷織勸學、晚生後學、......

【年代】古代

成語故事】春秋時期孔子十分好學,晚年還堅持研究《易經》,他反覆鑽研該書,把該書的捆竹簡的牛皮帶都磨斷了三次,終於把研究的心得寫成十篇文章,即《十翼》。後人把《十翼》與《易經》附在一起,作爲《易經》的補充部分

【成語示列】我們提倡韋編三絕的讀書精神,更提倡學以致用,期待創新人才的大量涌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