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成語 > 不平則鳴成語解釋大綱

不平則鳴成語解釋大綱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47W 次

【注音】bù píng zé míng

不平則鳴成語解釋

【出處】大凡物不得其平則鳴。 唐·韓愈《送孟東野序》

【釋義】鳴:發出聲音,指有所抒發或表示。指受到委曲和壓迫就要發出不滿和反抗的呼聲。

【用法】作謂語、定語、分句;用於遇到不平的`事時

【結構】緊縮式

【近義詞】不平之鳴、鳴冤叫屈

反義詞】忍氣吞聲、心平氣和、稱心如意

【同韻詞】器小易盈、明鏡鑑形、魚水深情、事無三不成、進退中繩、化整爲零、一見鍾情、善惡之報,若影隨形、一笑傾城、患難見真情、......

【年代】古代

【謎語】春聲

【邂逅語】好人喊冤

成語故事】唐朝時期,文學家韓愈的學生孟東野熟讀經史,很有才能,直到50歲才做溧陽縣蔚,因而常抱怨自己懷才不遇。韓愈十分同情,並在孟赴任時寫《送孟東野序》贈別:大凡物不得其平則鳴,草木之無聲,風撓之鳴;水之無聲,風蕩之鳴。

【成語舉例】“不平則鳴”,看看現時的情況,難怪學生們厲聲疾呼——革命、救國。 楊沫《青春之歌》第二部第二十七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