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詩詞歌賦 > 文言文 > 《蝶戀花·幾許傷春春復暮》譯文鑑賞及註釋

《蝶戀花·幾許傷春春復暮》譯文鑑賞及註釋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32W 次

宋朝:賀鑄

《蝶戀花·幾許傷春春復暮》譯文鑑賞及註釋

幾許傷春春復暮,楊柳清陰,偏礙遊絲度。天際小山桃葉步,白蘋花滿湔裙處。

竟日微吟長短句,簾影燈昏,心寄胡琴語。數點雨聲風約住,朦朧淡月雲來去。

《蝶戀花·幾許傷春春復暮》古詩簡介

《蝶戀花·幾許傷春春復暮》由北宋賀鑄創作,是一首即景抒情詞。作者抒發晚春時的故人之思,以模糊的情調寫朦朧的戀情,使得全詞頗有朦朧之美。開頭“傷春春復暮”中含有無可奈何的傷感;“桃葉步”在“天際”,極寫故人遙遠;“湔裙處”長滿“白”,昭示離別之久。下闋以沉悶的氛圍烘托心境的灰暗。結尾風攔雨住,一輪淡水若隱若現,似乎又給了作者微茫的希望。

《蝶戀花·幾許傷春春復暮》翻譯/譯文

多少回傷春又到了春暮,楊柳樹濃濃的清蔭,妨礙着遊絲度過。遠處的小山邊是桃葉埠,白花盛開的河邊是她洗裙的地方。

我整天輕聲吟誦詩句,在簾影之下暗燈前,讓胡琴聲把我心聲吐。幾點雨聲被風止住,月色朦朧薄雲飄來飄去。

《蝶戀花·幾許傷春春復暮》註釋

①蝶戀花:商調曲;原唐教坊曲名,本採用於梁簡文帝樂府:“翻階蛺蝶戀花情”爲名,又名《黃金縷》、《鵲踏枝》、《鳳棲梧》、《卷珠簾》等。雙調,六十字,上下片各四仄韻。詞牌作者一般以抒寫纏綿悱惻或抒寫心中愁的情感爲多。

②春復暮:春天又將盡。

③遊絲:空氣中浮游的蜘蛛所吐之絲。又,香爐中嫋嫋飄浮之煙亦稱遊絲。

④天際小山:形容古代青年女子所畫淡眉的顏色像遠在天邊的小山。桃葉:晉代王獻之的姜名,後來成爲女子的代稱。桃葉步:桃葉山,在今江蘇六合。王子敬爲其妾(名喚桃葉)作歌日:“桃葉復桃葉,渡江不用楫。”步:江邊可以系舟停船之處,即“埠”。

⑤湔(jiān)裙:洗裙。湔:洗滌。

⑥竟日:整日;整天。

⑦胡琴:唐宋時期,凡來自西北各民族的弦樂器統稱胡琴。

⑧“數點”二句:北宋初李冠《蝶戀花·春暮》上片末有此二句。風約住:指雨聲被風攔住。約:攔、束。朦朧:模糊不清的樣子。

《蝶戀花·幾許傷春春復暮》賞析/鑑賞

這是一首傷春懷人之作。上片寫暮春之景。傷春偏逢春暮,濃密的柳蔭,已阻礙了遊絲的飛度,遊絲這裏喻指相思心緒。桃花渡口、開滿白蕷花的水邊,那正是兩人分手的地方。下片抒寫相思之情。終日枯坐,難覓佳句,繚亂胡琴,夾雜風雨,長夜不成眠,惟有淡月相伴。

開篇詞人即點明時令及自己的心情,爲全詞奠定了憂傷的感情基調。暮春時節是多愁之人最難度過的時段之一,正是“惜春長怕花開早,何況落紅無數”(辛棄疾《摸魚兒·更能消幾番風雨》)。傷心人對傷心景,難免更增幾分煩惱。於是見楊柳柔條上纏繞着的幾縷遊絲,也會生出幾許嗔怪,全忘了柳陰清涼的好處。“偏”字把詞人如遊絲般浮動的煩惱意緒巧妙地寄寓在自然景物之中,是傳神之筆。

“天際”二句,抒發了詞人對戀人的思念。這兩句寫天邊的小山觸發了詞人的情思,同想起與戀人間發生的故事。滿懷着王獻之對待愛妾桃葉般的深情,望着眼前鋪滿水面的白藏花,他的腦海中呈現出昔時上巳之日戀人水邊湔裙的美好情景。那時的大好春光和愉悅的心情是植根於詞人心中的珍貴回憶,其情其景與下閿詞人感傷春暮的情緒形成了鮮明對比。

上片眼前之景與舊日之事的巧妙融合,把詞人多情善感的心緒及對戀人無處不在的思念細膩地呈現在讀者的面前。“桃葉步”典故的運用尤佳,今古相融、虛實相生中,巧妙而又含蓄。

下片“競日”三句,詞人把春日的感傷、相思的煎熬都寄託在了憂傷的小詞和悽苦的'胡琴聲中。“競日微吟”道出了愁情的悠遠綿長。而當夜幕降臨,伴着昏暗的孤燈和偶隨風動的簾影,詞人的心事逐漸凝重,胡琴如怨如慕的嗚咽與敲窗的暮雨正是他心中愁思無言的訴說。至此,全詞的感情達到高潮,最爲動人。末二句感情色彩由濃變淡。當清風送走淒雨,流雲掩映淡月,作者的愁情也隨着景物的變化呈現出月華般的朦朧與蒼茫。結尾二句,語雖淡而饒富情味,讓人陷入一片清愁之中。

此詞寫景、敘事,把由日及夜所見之景、所做之事,與舊日之事和傷春之情、相思之苦相結合,跳躍的詩思中蘊涵着清新平淡的韻味和真摯深刻的情感,表達含蓄且見波瀾,其寄情之景語尤其值得品讀。

賀鑄詞多濃豔之語,多慷慨之詞,而這首小詞頗顯清新淡雅,這正說明作者風格的多樣性。

《蝶戀花·幾許傷春春復暮》作者簡介

賀鑄(1052~1125)北宋詞人。字方回,自號慶湖遺老。漢族,祖籍山陰(今浙江紹興),後遷衛州(今河南衛輝市)。宋太祖賀皇后族孫,所娶亦宗室之女。自稱遠祖本居山陰,是唐?賀知章後裔,以知章居慶湖(即鏡湖),故自號慶湖遺老。 賀鑄長身聳目,面色鐵青,人稱賀鬼頭,曾任右班殿直,元佑中曾任泗州、太平州通判。晚年退居蘇州,杜門校書。不附權貴,喜論天下事。能詩文,尤長於詞。其詞內容、風格較爲豐富多樣,兼有豪放、婉約二派之長,長於錘鍊語言並善融化前人成句。用韻特嚴,富有節奏感和音樂美。部分描繪春花秋月之作,意境高曠,語言濃麗哀婉,近秦觀、晏幾道。其愛國憂時之作,悲壯激昂,又近蘇軾。南宋愛國詞人辛棄疾等對其詞均有續作,足見其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