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詩詞歌賦 > 文言文 > 王夫之《更漏子·本意》全文譯文及鑑賞

王夫之《更漏子·本意》全文譯文及鑑賞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91W 次

《更漏子·本意》

王夫之《更漏子·本意》全文譯文及鑑賞

明代:王夫之

斜月橫,疏星炯。不道秋宵真永。聲緩緩,滴泠泠。雙眸未易扃。

霜葉墜,幽蟲絮,薄酒何曾得醉。天下事,少年心。分明點點深。

《更漏子·本意》譯文

一輪彎月掛在西邊,稀疏的星星閃爍着明亮的光,可是秋夜卻顯得格外漫長。漏壺滴水的聲音迴盪在耳邊,使人難以入睡。

下了霜的葉子彎了下來,幽暗角落的蟲子在鳴叫,秋天的一切都是顯得如此悲涼,薄酒一杯,怎麼能解我心中愁?滿腔熱血地想要爲國效力,卻始終不能如願。天下大事,兒女情長,只能深埋在心中。

《更漏子·本意》註釋

炯(jiǒng):明亮。

永:漫長。

滴泠(líng)泠(líng):指漏壺滴水之聲。

扃(jiōng):門上鈕環,喻閉門,引申爲閉眼。

幽:陰暗的角落

絮(xù):鳴叫

薄:少許。

《更漏子·本意》賞析

“斜月橫,疏星炯”是環境描寫,烘托出悲涼的氛圍,也爲下文作鋪墊。有漏壺滴水聲、霜葉墜落聲和秋蟲的.鳴叫聲。襯托秋夜的漫長和寂靜,藉以表達作者內心的孤寂難平。表達了憂國憂民之情。“雙眸未易扃”則可以看出此時作者的狀態是心緒不寧,難以入睡的。“雙眸未易扃”與“不道秋宵真永”前後呼應,正是作者徹夜難眠,才感到秋夜漫長。

結構上,承上啓下,與上文的外在環境的悽清相應和,爲下文抒壯志未酬和憂國憂民之情作鋪墊。

“薄酒何曾得醉!”這句話是定語後置句,詞人借酒消愁,卻不能醉。原因在於他心憂天下。通過“天下事,少年心,分明點點深”這些詩句,表達了憂國憂民情,表達了反清復明壯志未酬之情。通過“薄酒何曾得醉”可以看出詞人愁之重、深。

全詞格式工整對仗,上片寫景,下片言志。作者秋宵長夜難眠,以酒求醉、求眠不得,其根本原因在於憂國憂民的情懷,作者借“更漏”以抒情懷。本詞中寫長夜不能入睡,爲更漏聲所惱。末三句感懷家國身世,更覺情意深摯,含蘊不盡。

《更漏子·本意》創作背景

明朝滅亡後,王夫之在家鄉衡陽抗擊清兵,失敗後,隱居石船山,從事思想方面的著述。晚年身體不好,生活又貧困,寫作時連紙筆都要靠朋友賙濟。王夫之每天都在寫文章,以至於磨硯,提筆都覺得費力。王夫之感到報國無門,內心感覺非常悲涼,便把內心的苦楚宣泄在文學作品中。

《更漏子·本意》作者介紹

王夫之(1619年10月7日-1692年2月18日),字而農,號姜齋、又號夕堂,湖廣衡州府衡陽縣(今湖南衡陽)人。他與顧炎武、黃宗羲並稱明清之際三大思想家。其著有《周易外傳》、《黃書》、《尚書引義》、《永曆實錄》、《春秋世論》、《噩夢》、《讀通鑑論》、《宋論》等書。王夫之自幼跟隨自己的父兄讀書,青年時期王夫之積極參加反清起義,晚年王夫之隱居於石船山,著書立傳,自署船山病叟、南嶽遺民,學者遂稱之爲船山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