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詩詞歌賦 > 唐代詩詞 > 唐詩中描寫音樂的表現手法

唐詩中描寫音樂的表現手法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43W 次

導語: 唐詩中描寫音樂的詩歌不少, 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唐詩中描寫音樂的表現手法 ,供大家參考。

唐詩中描寫音樂的表現手法

  【篇一】

一、藉助通感比喻,以形寫聲

如白居易《琵琶行》中的如下詩句:

間關鶯語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難。

冰泉冷澀弦凝絕,凝絕不通聲暫歇。

要寫出琵琶聲幽咽、滯澀 ,詩人將聽覺與視覺相溝通,藉助“冰下流泉”這樣的視覺形象加以描摹。

再如李賀的《李憑箜篌引》中的如下詩句:

芙蓉泣露香蘭笑

此句寫箜篌樂聲“像芙蓉在露水中唏噓飲泣,像蘭花迎風開放笑語輕柔”,以形寫聲, “芙蓉泣露”摹寫樂聲的悲抑,而以“香蘭笑”顯示樂聲的歡快,刻意渲染樂聲的優美動聽。

藉助通感比喻,以形寫聲,不僅可以耳聞,而且可以目睹,真有形神兼備之妙。

二、藉助類比聯想,以聲寫聲

如《琵琶行》中的如下詩句:

銀瓶乍破水漿迸,鐵騎突出刀槍鳴。

用銀瓶乍破聲和刀槍轟鳴聲來比附琵琶聲的陡然興起和激昂飛越。

又如李白的《聽蜀僧睿彈琴》的如下詩句:

爲我一揮手,如聽萬壑鬆

在這裏用“萬壑鬆”這一自然物的聲響,突出了琴聲的雄渾激越。

三、藉助疊音擬聲,以聲摹聲

如《琵琶行》中的如下詩句: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語,嘈嘈切切錯雜彈,大珠小珠落玉盤。

這四句詩用疊字擬聲詞“嘈嘈”和“切切”來摹擬急促的大絃聲和輕細的小絃聲。

四、藉助動態過程,寫其樂聲變化

四首詩,都藉助動態過程,來表現音樂的豐富與變化。《琵琶行》《聽穎師彈琴》《李憑箜篌引》尤爲細膩。這裏僅舉《琵琶行》:

轉軸撥絃三兩聲,未成曲調先有情。

弦弦掩抑聲聲思,似訴平生不得志。

低眉信手續續彈,說盡心中無限事。

輕攏慢捻抹復挑,初爲《霓裳》後《六幺》。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語。

嘈嘈切切錯雜彈,大珠小珠落玉盤。

間關鶯語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難。

冰泉冷澀弦凝絕,凝絕不通聲暫歇。

別有幽愁暗恨生,此時無聲勝有聲。

銀瓶乍破水漿迸,鐵騎突出刀槍鳴。

曲終收撥當心畫,四弦一聲如裂帛。

這裏由演奏前的調絃試音寫起,再到《霓裳》《六幺》的彈奏,寫得極爲具體。尤其是正始的演奏的動態過程,實在是妙絕:由落玉盤的大珠小珠,到流囀花間的間關鶯語,到水流冰下的絲絲細細,到細到沒有了的“此時無聲勝有聲”,最後到突然而起的銀瓶乍裂、鐵騎金戈,描摹出琵琶樂曲由快速到緩慢、到細弱、到無聲,到突然而起的疾風暴雨,再到最後一劃,戛然而止的過程,寫出了琵琶音樂時而悲悽、時而舒緩、時而心曠神怡、時而又驚魂動魄的多樣的魅力。

五、藉助想象傳說,寫其音樂美妙

詩歌貴想象,描寫音樂也如此,不僅如此,描寫音樂的詩還融入了傳說。

如《李憑箜篌引》如下詩句:

女媧煉石補天處,石破天驚逗秋雨。

入神山教神嫗,老魚跳波瘦蛟舞。

吳質不眠倚桂樹,露腳斜飛溼寒兔。

這三聯可謂想象神奇,傳說動人,極寫音樂的動人與美妙。詩人駕馭着思維的駿馬,在想象的原野上馳騁開來:那奇妙的音樂這時竟穿過天空中的凝聚的烏雲,直上九霄,致使女媧娘娘當年採用五色石補過的那塊天壁也爲之震撼破裂,終於“石破天驚”,秋雨大作了!這是九天之上,接下來是深山大澤之中,李憑正在雲霧縹緲的海上仙山中向神仙展示他的絕技,那位傳說中最善於彈箜篌的年老的女神成夫人也不得不爲李憑的絕技所傾倒甘願向他學習;甚至連江河海湖中的`魚龍聽了這美妙的音樂也樂不可支,以致它們當中的那些“老魚瘦蛟”都不顧自己的年邁體弱,也隨着這優美的樂曲在水波中翩翩起舞了!這是前兩聯,攝取的多是運動着的物象,它們聯翩而至,新奇瑰麗,令人目不暇接。後一聯改用靜物,作進一步想象:成天伐桂、勞累不堪的吳剛倚着桂樹,久久地立在那兒,竟忘了睡眠;玉兔蹲伏一旁,任憑深夜的露水不停在灑落在身上,把毛衣浸溼,也不肯離去。

六、側面烘托,以感受或反應來寫音樂效果

如《 聽穎師彈琴》中的如下詩句:

嗟餘有兩耳,未省聽絲篁。自聞穎師彈,起坐在一旁。

推手遽止之,溼衣淚滂滂。穎乎爾誠能,無以冰炭置我腸。

這八句寫自己聽琴的感受和反應,從側面烘托琴聲的優美動聽。“嗟餘”二句是自謙之辭,申明自己不懂音樂,未能深諳其中的奧妙。儘管如此,還是被穎師的琴聲所深深感動,先是起坐不安,繼而淚雨滂沱,浸溼了衣襟,猶自撲撲簌簌滴個不止。這種感情上的強烈刺激,實在叫人無法承受,於是推手製止,不忍卒聽。末二句進一步渲染穎師琴技的高超。冰炭原不可同爐,但穎師的琴聲一會兒把人引進歡樂的天堂,一會兒又把人擲入悲苦的地獄,就好比同時把冰炭投入聽者的胸中,使人經受不了這種感情上的劇烈波動。

有的詩還善於使用典故來繪“情”繪“志”,側面表現音樂的美。如《聽蜀僧睿彈琴》中的如下詩句:

客心洗流水,餘響入霜鍾。

這裏“客心洗流水”,包涵着一個古老的典故。《列子·湯問》:“伯牙善鼓琴,鍾子期善聽。伯牙鼓琴,志在登高山,鍾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鍾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這就是“高山流水”的典故,詩人借它,表現蜀僧和自己通過音樂的媒介所建立的知己之感。 “餘響入霜鍾”也是用了典的。“霜鍾”關於《山海經·中山經》:“豐山……有九鍾焉,是知霜鳴。”郭璞注:“霜降則鐘鳴,故言知也。”“霜鍾”二字點明時令,與下面“秋雲暗幾重”照應。“餘響入霜鍾”,意思是說,音樂終止以後,餘音久久不絕,和薄暮時分寺廟的鐘聲融合在一起。這裏借典故寫詩人聽得入迷,沉浸在藝術享受之中。

七、多方描摹,綜合表現

可以說四首詩,都用了正側結合的方法。而正面描寫,又大多用了以形寫聲、以聲寫聲的表現技巧。

如《李憑箜篌引》中的如下詩句:

崑山玉碎鳳凰叫,芙蓉泣露香蘭笑。十二門前融冷光,二十三絲動紫皇。

四句詩,前兩句是正面描寫,第一句用以聲寫聲法,展示樂聲的清脆和嘹亮;第二句用以形寫聲法,展現樂聲圓潤和曲調歡快;第三、四句用側面烘托法,寫其場面熱烈和樂聲的美妙。

再如《聽穎師彈琴》中的如下詩句:

暱暱兒女語,恩怨相爾汝。劃然變軒昂,勇士赴敵場。浮雲柳絮無根蒂,天地闊遠隨飛揚……推手遽止之,溼衣淚滂滂。

第一、二句用摹擬聲音法和以聲寫聲法來表現琴聲嫋嫋升起,輕柔細屑;第三至六句用以形寫聲法來表現琴聲驟然變得昂揚起來,接着又由剛轉柔,呈起伏迴盪之姿;最後二句用側面烘托法,寫出琴聲的優美動聽。

  【篇二】

一、運用貼切的比喻,以聲寫聲

這種方法即指用彼事物的聲音來比附此事物的聲音。如《琵琶行》中的一段:“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語。嘈嘈切切錯雜彈,大珠小珠落玉盤。”詩人把粗重之聲喻爲急雨,輕細之聲喻爲私語,流利之聲喻爲間關鶯語,凝滯之聲喻爲泉流冰下。大弦的嘈嘈和小弦的切切,到底是怎樣的音響,讀者很難想象,而比之以急雨,比之以私語,比之以大小珍珠墜落在玉盤中敲出的音響,就可以使讀者感受到兩弦的美妙各具特色。

二、運用通感的修辭格,化無形的聲音爲有形的形象化不可捉摸的聲音爲可知可感的事物。

這種方法可使抽象的樂聲變成具體可感的畫面,這樣,音樂就生動起來了。如韓愈的《聽穎師彈琴》中有這樣幾句:“浮雲柳絮無根蒂,天地闊遠隨飛揚”,“躋攀分寸不可上,失勢一落千丈強”。

再如《明湖居聽書》中,作者是這樣描寫聲音的:“唱了幾句書兒,聲音初不甚大,只覺入耳有說不出來的妙境:五臟六腑裏,像熨斗熨過,無一處不伏貼,三萬六千個毛孔,像吃了人蔘果,無一個毛孔不暢快。”這裏寫的是聽書的感覺,重在強調聽覺上的舒適。

三、運用環境烘托,通過周圍景物的描寫烘托曲調的優美和彈奏者技藝的高超。

《琵琶行》中“東舟西舫悄無言,唯見江心秋月白。”周圍鴉雀無聲,只有水中倒映着一輪明月。運用環境描寫烘托琵琶女的演奏效果。大家都聽得入迷了,演奏已經結束,而聽者尚沉浸在音樂的境界裏。進一步表現琵琶聲的優美、琵琶女技藝的高超。

四、運用側面烘托,通過聽者的感受反應側面表現音樂的魅力。

《聽穎師彈琴》中“自聞穎師彈,起坐在一旁。推手遽止之,溼衣淚滂滂。穎乎爾誠能,無以冰炭置我腸。寫自己聽琴的感受,側面表現了複雜多變的琴聲。也含蓄表達了自己的某種情感共鳴。

描寫音樂的古詩

李憑箜篌引 李賀

吳絲蜀桐張高秋,空山凝雲頹不流。

江娥啼竹素女愁,李憑中國彈箜篌。

崑山玉碎鳳凰叫,芙蓉泣露香蘭笑。

十二門前融冷光,二十三絲動紫皇。

女媧煉石補天處,石破天驚逗秋雨。

夢入神山教神嫗,老魚跳波瘦蛟舞。

吳質不眠倚桂樹,露腳斜飛溼寒兔。

贈花卿 唐·杜甫

錦城絲管日紛紛,半入江風半入雲。

此曲只應天上有,人間能得幾回聞。

千呼萬喚始出來,猶抱琵琶半遮面。轉軸撥絃三兩聲,未成曲調先有情。弦弦掩抑聲聲思,似訴平生不得意。低眉信手續續彈,說盡心中無限事。輕攏慢捻抹復挑,初爲霓裳後六幺。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語。嘈嘈切切錯雜彈,大珠小珠落玉盤。間關鶯語花底滑,幽咽泉流水下灘。水泉冷澀弦疑絕,疑絕不通聲暫歇。別有幽愁暗恨生,此時無聲勝有聲。銀瓶乍破水漿迸,鐵騎突出刀槍鳴。曲終收撥當心畫,四弦一聲如裂帛。東舟西舫悄無言,唯見江心秋月白。《琵琶行》

聽穎師彈琴

——唐·韓愈

暱暱兒女語,恩怨相爾汝。劃然變軒昂,勇士赴敵場。浮雲柳絮無根蒂,天地闊遠任飛揚。喧啾百鳥羣,忽見孤鳳凰。躋攀分寸不可上,失勢一落千丈強。嗟餘有兩耳,未省聽絲篁。自聞穎師彈,起坐在一旁。推手遽止之,溼衣淚滂滂。穎乎爾誠能,無以冰炭置我腸。

聽蜀僧浚彈琴

——唐·李白

蜀僧抱綠綺,西下峨眉峯。爲我一揮手,如聽萬壑鬆。

客心洗流水,餘響入霜鍾。不覺碧山暮,秋雲暗幾重。

聽箏

——元·湯式

酒乍醒,月初明,誰家小樓調玉箏,指撥輕清,音律和平,一字字訴衷情。恰流鶯花底叮嚀,又孤鴻雲外悲鳴,滴碎金徹雨,敲碎玉壺冰。聽,盡是斷腸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