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詩詞歌賦 > 唐代詩詞 > 《從軍行·兒生三日掌上珠》古詩 作者王宏 古詩從軍行·兒生三日掌上珠的原文詩意翻譯賞析

《從軍行·兒生三日掌上珠》古詩 作者王宏 古詩從軍行·兒生三日掌上珠的原文詩意翻譯賞析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W 次

兒生三日掌上珠,燕頷猿肱穠李膚。十五學劍北擊胡,
羌歌燕築送城隅。城隅路接伊川驛,河陽渡頭邯鄲陌。
可憐少年把手時,黃鳥雙飛梨花白。秦王築城三千里,
西自臨洮東遼水。山邊疊疊黑雲飛,海畔莓莓青草死。
從來戰鬥不求勳,殺身爲君君不聞。鳳凰樓上吹急管,
落日裴回腸先斷。

《從軍行·兒生三日掌上珠》古詩 作者王宏 古詩從軍行·兒生三日掌上珠的原文詩意翻譯賞析
《從軍行》譯文及註釋

譯文
邊塞的報警烽火傳到了長安,
壯士的心懷哪能夠平靜。
朝廷的將帥剛出了宮門,
身着鐵甲的騎士就直搗據點。
雪攪昏天軍旗褪了彩色,
風狂刮的聲音裹着鼓聲。
我寧作百夫長衝鋒陷陣,
也不耐守筆硯做個書生。

註釋
1.從軍行:爲樂府《相和歌·平調曲》舊題,多寫軍旅生活。
2.烽火:古代邊防告急的煙火。
3.西京:長安。
4.牙璋:古代發兵所用之兵符,分爲兩塊,相合處呈牙狀,朝廷和主帥各執其半。指代奉命出征的將帥
5.鳳闕:闕名。漢建章宮的圓闕上有金鳳,故以鳳闕指皇宮。
6.龍城:又稱龍庭,在今蒙古國鄂爾渾河的東岸。漢時匈奴的要地。漢武帝派衛青出擊匈奴,曾在此獲勝。這裏指塞外敵方據點。
7.凋:原意指草木枯敗凋零,此指失去了鮮豔的色彩
8.百夫長:一百個士兵的頭目,泛指下級軍官。

《從軍行》註釋①此爲歌行體。歌行體是古代樂府詩的一體。後從樂府發展爲古詩的一體,音節、格律一般比較自由;採用五言、七言、雜言,形式也多變化。宋?姜夔《白石詩話》:“體如行書曰行,放情曰歌,兼之曰歌行。”明?胡震亨《唐音癸籤·體凡》:“﹝樂府﹞題或名歌,亦或名行,或兼名歌行。歌,曲之總名。衍其事而歌之曰行。歌最古;行與歌行皆始漢,唐人因之。”
②燕支山,一名刪丹山,在丹州刪丹縣南五十里。東西百餘里,南北二十里,水草茂美。
③稽洛:山名,即稽洛山。
④漁陽:地名。戰國燕置漁陽郡,秦漢治所在漁陽(今北京市密雲縣西南)。《史記·陳涉世家》:“二世元年七月,發閭左適戍漁陽,九百人屯大澤鄉。”唐玄宗天寶元年(742)改薊州爲漁陽郡,治所在漁陽(今天津市薊縣)。唐?杜甫《後出塞》詩之四:“漁陽豪俠地,擊鼓吹笙竽。”
⑤遙裔:遙遠。隋?盧思道《河曲遊》詩:“豐叢雞樹密,遙裔鶴煙稠。”
⑥驂cān同駕一車的三匹馬。有時也指位於兩邊的馬。
⑦邊徼jiào:亦作“邉徼”。邊境。
⑧賒shē,距離遠。
⑨隴頭:隴山。借指邊塞。
⑩田疇:泛指田地。
⑾麾huī,指揮。
⑿干鏚:亦作“幹鏚”。盾與斧。古代的兩種兵器。也是武舞所執的舞具。指徵戰。
⒀單chán於:漢時匈奴君長的稱號。

熱點閱讀

  • 1《從軍行七首·其四》古詩 作者王昌齡 古詩從軍行七首·其四的原文詩意翻譯賞析
  • 2《十五從軍行 / 十五從軍徵》古詩 作者佚名 古詩十五從軍行 / 十五從軍徵的原文詩意翻譯賞析
  • 3《貽從軍行》古詩 作者儲光羲 古詩貽從軍行的原文詩意翻譯賞析
  • 4《從軍行二首(王昌齡)》古詩 作者王昌齡 古詩從軍行二首(王昌齡)的原文詩意翻譯賞析
  • 5《從軍行二首》古詩 作者顧況 古詩從軍行二首的原文詩意翻譯賞析
  • 6古詩《從軍行》翻譯及賞析
  • 7《軍行(一作從軍行,一作行軍)》古詩 作者李白 古詩軍行(一作從軍行,一作行軍)的原文詩意翻譯賞析
  • 8《從軍詞三首》古詩 作者王涯 古詩從軍詞三首的原文詩意翻譯賞析
  • 9《從軍行·吹角動行人》古詩 作者王維 古詩從軍行·吹角動行人的原文詩意翻譯賞析
  • 10《從軍行七首》古詩 作者王昌齡 古詩從軍行七首的原文詩意翻譯賞析
  • 11《從軍行·平生一顧重》古詩 作者駱賓王 古詩從軍行·平生一顧重的原文詩意翻譯賞析
  • 12《從軍》古詩 作者馬逢 古詩從軍的原文詩意翻譯賞析
  • 13《從軍行五首》古詩 作者皎然 古詩從軍行五首的原文詩意翻譯賞析
  • 14《從軍行(隋代)》古詩 作者明餘慶 古詩從軍行(隋代)的原文詩意翻譯賞析
  • 15《從軍行·從軍玉門道》古詩 作者李白 古詩從軍行·從軍玉門道的原文詩意翻譯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