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詩詞歌賦 > 詩人 > 宋代女詞人李清照資料簡介

宋代女詞人李清照資料簡介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94W 次

李清照是中國宋代著名的女詞人,在宋朝重男輕女極爲嚴重的情形下,李清照能夠從衆多詞人中脫穎而出,實屬難得。李清照出生於書香門第,自幼就喜歡讀書作詞,但爲人並不傲慢,女人的三從四德,李清照遵守的也十分嚴格。由於當時,正值異族入侵,李清照的書寫的詞從以前的敘述生活,轉變成後來悲嘆自身身世悽苦的賜封。李清照也是婉約派的代表詞人,有着中國古代第一女才子的稱號。

宋代女詞人李清照資料簡介

  人物經歷:

李清照以多才多藝,她通曉書畫,善寫詩文,尤其以寫詞著名,是南宋婉約派詞人的代表。她出身於一個文學修養很高的家庭,父親李格非是蘇軾的學生,擔任過禮部員外郎等官職。母親也知書善文。在這樣一個良好的家庭環境中,李清照精通史書,見聞廣博,少女時代寫的詩詞就遠近聞名了。

十八歲時,李清照嫁給了太學生(我國古代的大學生)趙明誠。趙明誠是當時的吏部侍郎趙挺之的幼子,是宋代著名的金石學家。

李清照與趙明誠志同道合,他們不僅都善詩能文,而且都愛好金石(古代銅器和石碑上的字畫)學。李清照幫助趙明誠一起蒐集碑文字畫,收藏金石器皿,還和他一起,對家中所收藏的商周時期的彝器、漢唐時期的石刻拓本進行整理研究。

閒暇時,夫妻倆詩詞唱和,情意深長。據說在宋徽宗宣和年間,有一年重陽節,李清照寫了一首詞《醉花陰》,寄給在萊州(今山東掖縣)做官的趙明誠。趙明誠讀後歎賞再三,自愧不如。爲了勝過妻子,他閉門謝客,廢寢忘食地寫了三天三夜,一共寫了五十首詞。他把李清照的《醉花陰》夾在其中,給朋友陸德夫看。陸德夫細細地讀了幾遍,說:“只有三句極好。”

“是哪三句?”趙明誠追問。

“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

陸德夫說的,正是李清照《醉花陰》中的最後三句。可見李清照的詞是多麼具有其藝術特色。

“靖康之變”之前的這段歲月,是李清照一生中最美好的時光。他們花了二十年時間編撰的《金石錄》終於編成了。這部書在我國古代學術史上,具有很高的地位。

在這一時期,李清照寫了許多清麗婉轉的詩詞作品。它們大多表現了她在優裕生活中的悠閒情懷。

“靖康之變”後,李清照進入了顛沛流離、淒涼悲苦的後期生活。

公元1127年,趙明誠的母親在江寧去世,趙明誠離開任所去奔喪。宋高宗即位後,他被任命爲江寧知府。第二年,李清照也爲避亂來到江寧。趙明誠來江寧時,曾把家中最名貴的金石字畫裝了十五車,一起帶來。李清照走後,留在家鄉的文物和老家的房子,全都被金兵燒燬了。夫妻團聚不久,趙明誠又被任命爲湖州知府。他獨自騎馬去建康(當時江寧已改名爲建康)聽命,不幸於途中患病,到建康後竟與世長辭了。

丈夫的去世,對李清照的打擊之大是可想而知的。她埋葬了丈夫,去臨安投靠弟弟李沅。

不久金兵南下,宋高宗一路南逃,李清照也隨着逃難。當她返回越州時,隨身帶出來的文物收藏,或毀於戰火,或被盜掠,只剩下一點殘簡碎篇。

國破家亡,悽苦漂泊,使李清照後期的創作風格發生了較大變化。尤其是她的詞,由清麗纏綿變爲深沉悲壯。她深深地懷念故國,對南宋小朝廷不思抵抗只知逃跑,給予了極大的諷喻。她在《烏江》這首詩中寫道:“生當作人傑,死亦爲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公元1132年,李清照移居臨安,在那裏過完了淒涼孤苦的晚年。但是她一直關心着國家的命運,一直堅持文學創作和學術研究。公元1134年,她對《金石錄》做了最後的修改整理,寫下了著名的融敘事、抒情於一體的《金石錄後序》。她把書獻給朝廷,請求出版。大約在公元1155年或稍後,一代女詞人終於走完了她的人生之路。去世時,她大約七十多歲。

李清照去世後不久,《金石錄》終於刻成問世;她的詞集《漱玉集》六卷和詩文集《李易安集》十二卷,也相繼問世。可惜,她的詩詞文集後來都散失了,今天我們看到的《李清照集》,都是後人重新收集的,只是她的作品的一部分。

  【李清照詩詞風格的差異及其相互影響】

在李清照的創作中其詩作的整體風格與其詞作差異較大。她在詩與詞中表現出了不同的自我。如果說在李清照的詞中我們看到的是一個“人比黃花瘦”、“欲語淚先流”的哀婉女子,那麼在她的詩中則充斥着一個激昂豪邁、悼國懷鄉的愛國主義英雄形象。一婉約,一豪放;一細緻,一雄渾;一是詩人獨抒性靈的心情日記,一爲作者參政議政的豪邁文章。如此截然不同卻又奇異地融合於一個弱女子身上,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大致有以下兩點:

第一,宋人心目中詩詞的不同地位。詩是“載道”、“言志”的工具,而詞是“詩餘”,是“小道”,是遊戲之作。“詩可以興、可以觀、可以羣、可以怨”,有較多的政治功用,是一種嚴肅的文體。而詞由於興起於民間,且是教坊歌姬舞伎彈唱所制,所以流於“豔科”,且由於詞的特殊形式更便於抒發作者的內心感受。在李清照的心目中,她是嚴格區分詩詞的功用的,她可以用詩來表達她的政治理想、社會抱負,但她在詞中卻沉浸在心靈的各種情緒之中,獨自品味內心的點點滴滴與離愁別恨。

第二,李清照個人的'詞學主張。李清照在《詞論》中提出“詞別是一家”之說,認爲詞是與詩不同的一種獨立的文體,對音樂性和節奏感有更高的要求,以便“協律”、“可歌”。由於對詞有了多方面的限制,也就縮小了詞所能表達的題材範圍,可以說,李清照是有意讓詞成爲她抒發情感、傷春悲秋的載體的。

李清照的詩詞雖然風格不同,但二者並非涇渭分明,而是相互影響。整體風格爲婉約的詞作中也不乏氣象雄渾之作,而其詩作中也有婉秀靈動的作品,這可以看成是兩種風格的滲透。如《漁家傲》:“天接雲濤連曉霧,星河欲轉千帆舞。彷彿夢魂歸帝所,聞天語,殷勤問我歸何處?我報路長嗟日暮,學詩謾有驚人句。九萬里風鵬正舉。風休住,篷舟吹取三山去”這首詞意境宏大,想象豐富,氣勢豪邁與易安的其他詞不同,倒有些像蘇辛派的詞作。而其“九萬里風鵬正舉。風休住,篷舟吹取三山去。化用莊子的《逍遙遊》,充滿浪漫主義色彩,飄逸豪放,與“五嶽尋仙不辭遠,一生好人名山遊”的李白有些共通之處:這一點在她的詩中也有所體現,好用想象與聯想,充滿浪漫主義的飄逸氣質也是其詩的特色之一。在易安的其他詞中也有不少風格豪邁的詞句,如“此花不與羣花比”(《漁家傲》)、“春歸秣陵樹,人客建安城”(《臨江仙》)、“今年海角天涯,蕭蕭兩鬢生華。看取晚來風勢,故應難看梅花”(《清平樂》)、“要來小酌便來休,未必明朝風不起”(《玉樓春》)等。而李清照的詩作也不盡是雄渾豪邁之語,如她的《春殘》、《偶成》二詩:“春殘何事苦思鄉,病裏梳頭恨最長。樑燕語多終日在,薔薇風細一簾香。”“十五年前花月底,相從曾賦賞花詩。今看花月渾相似,安得情懷似昔時。”可謂整篇皆是情語,與詞的風格別無二致。

“詩情如夜鵲,三繞未能安。”這是李清照對自己詩才的肯定,也是對其自身價值的肯定。她用自己的詩作抒發對祖國河山的熱愛,對家國淪亡的悲憤以及對美好生活的嚮往。通過她的詩,我們認識了一個不一樣的李清照,一個柔中帶剛,自信瀟灑,才華橫溢的一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