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詩詞歌賦 > 詩詞名句 > 高中必備古詩詞大全

高中必備古詩詞大全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9.7K 次

在生活、工作和學習中,大家一定都接觸過一些使用較爲普遍的古詩吧,古詩是古代中國詩歌的泛稱,在時間上指1840年鴉片戰爭以前中國的詩歌作品。那什麼樣的古詩才是好的古詩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高中必備古詩詞大全,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高中必備古詩詞大全

高中必備古詩詞大全1

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我已經悄悄的不可救藥的愛上你了。

我與你相識在小時候,在媽媽的懷抱裏,我聽到了“牀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我跟着媽媽念,覺得你太漂亮了,一下子就被你吸引住了。在課堂上,老師的嘴裏又蹦出了你。至今仍然記得孟浩然的“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我第一次知道了,原來我與你的距離是那麼近。春天來了,後院的小鳥嘰嘰喳喳歡快的叫個不停,吵醒了正在酣睡的我,昨夜春雨的沖洗,落紅滿地還有帶有泥土芳香的殘影。我與你原來可以融爲一體,原來你的身影一直伴我左右。“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我周圍的花花草草到處都有你歡快的笑聲。

後來,我與你進一步相知。你不時從書頁中跳出來,透過你,我看到了“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的奢靡,聽到了“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的呼喊,領略到了“長風萬里送秋雁”的張揚。你深入到了我生活中的每一方面。留給我的是令人折服的智慧和高尚的美的享受。踏着你的足跡,我感受到了時代的脈搏,看到了真、善、美。

你是多情的佳人。無論是“所謂伊人,在水一方”的柔美朦朧,還是“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壯懷激烈,你都流露着真實的情感。無論是“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的春夜喜雨。還是“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的雪地奇景,你都把自然的景觀描繪的栩栩如生。超越了時空的界限,你承載着無窮無盡的豐富意象和深刻思想,生生不息的流傳下去,牽動着無數中華兒女的情思,成爲民族的瑰寶。

你是深情的歌者。你的足跡和身影遍佈在每個地方每個角落。滾滾長江流淌着你的吟唱,浩瀚大漠傳唱着你的歌吟,翠綠的竹子、盛放的菊花、清冷的月光,到處都是你跳動的音符。你的歡快,你的沉思,你的悲哀,你的慷慨,迷醉了多少騷人墨客。你用我們民族特有的語言文化,吟出了一代又一代人的心聲,你古老的那麼年輕,卻又年輕的那麼悠久。你那毫不起眼的隻言片語,在時空的盪滌下,煥發着生命的異彩,昭示着生命的蓬勃不息。

你——古詩,你是可愛的精靈,你的魅力,就在於用一字一句飛過重山萬水,傳達着先人的思想感情,描述着歷史的的點點滴滴,淨化着我們的心靈,陶冶着我們的情操!

高中必備古詩詞大全2

1、《錦瑟》

唐·李商隱

錦瑟無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華年。

莊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託杜鵑。

2、《登高》

唐·杜甫

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

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

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

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

3、《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唐·王勃

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

與君離別意,同是宦遊人。

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無爲在歧路,兒女共沾巾。

4、《觀滄海》

三國·曹操

東臨碣石,以觀滄海。

水何澹澹,山島竦峙。

樹木叢生,百草豐茂。

秋風蕭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漢燦爛,若出其裏。

幸甚至哉,歌以詠志。

5、《春望》

唐·杜甫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

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

6、《勸學》

荀子

君子曰:學不可以已。青,取之於藍,而青於藍;冰,水爲之,而寒於水。木直中繩,以爲輪,其曲中規,雖有槁暴,不復挺者,使之然也。故木受繩則直,金就礪則利,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則知明而行無過矣。

吾嘗終日而思矣,不如須臾之所學也;吾嘗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見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長也,而見者遠;順風而呼,聲非加疾也,而聞者彰。假輿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絕江河。君子生非異也,善假於物也。

積土成山,風雨興焉;積水成淵,蛟龍生焉;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聖心備焉。故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騏驥一躍,不能十步;駑馬十駕,功在不捨。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捨,金石可鏤。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上食埃土,下飲黃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鱔之穴無可寄託者,用心躁也。

7、《逍遙遊》

莊子

北冥有魚,其名爲鯤。鯤之大,不知其幾千裏也。化而爲鳥,其名爲鵬。鵬之背,不知其幾千裏也;怒而飛,其翼若垂天之雲。是鳥也,海運則將徙於南冥。南冥者,天池也。

《齊諧》者,志怪者也。《諧》之言曰:“鵬之徙於南冥也,水擊三千里,摶扶搖而上者九萬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馬也,塵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蒼蒼,其正色邪?其遠而無所至極邪?其視下也,亦若是則已矣。

且夫水之積也不厚,則其負大舟也無力。覆杯水於坳堂之上,則芥爲之舟;置杯焉則膠,水淺而舟大也。風之積也不厚,則其負大翼也無力。故九萬里,則風斯在下矣,而後乃今培風;揹負青天而莫之夭閼者,而後乃今將圖南。

蜩與學鳩笑之曰:“我決起而飛,槍榆枋而止,時則不至而控於地而已矣,奚以之九萬里而南爲?”適莽蒼者,三餐而反,腹猶果然;適百里者,宿舂糧;適千里者,三月聚糧。之二蟲又何知!

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奚以知其然也?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此小年也。楚之南有冥靈者,以五百歲爲春,五百歲爲秋;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歲爲春,八千歲爲秋,此大年也。而彭祖乃今以久特聞,衆人匹之,不亦悲乎!

湯之問棘也是已。窮髮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有魚焉,其廣數千裏,未有知其修者,其名爲鯤。有鳥焉,其名爲鵬,背若太山,翼若垂天之雲,摶扶搖羊角而上者九萬里,絕雲氣,負青天,然後圖南,且適南冥也。斥鷃笑之曰:“彼且奚適也?我騰躍而上,不過數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間,此亦飛之至也。而彼且奚適也?”此小大之辯也。

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鄉,德合一君,而徵一國者,其自視也亦若此矣。而宋榮子猶然笑之。且舉世而譽之而不加勸,舉世而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內外之分,辯乎榮辱之境,斯已矣。彼其於世未數數然也。雖然,猶有未樹也。夫列子御風而行,泠然善也,旬有五日而後反。彼於致福者,未數數然也。此雖免乎行,猶有所待者也。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氣之辯,以遊無窮者,彼且惡乎待哉!故曰:至人無己,神人無功,聖人無名。

8、《師說》

唐·韓愈

古之學者必有師。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無惑?惑而不從師,其爲惑也終不解矣。生乎吾前,其聞道也固先乎吾,吾從而師之;生乎吾後,其聞道也亦先乎吾,吾從而師之:吾師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後生於吾乎?是故無貴無賤,無長無少,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嗟乎,師道之不傳也久矣,欲人之無惑也難矣!古之聖人,其出人也遠矣,猶且從師而問焉;今之衆人,其下聖人也亦遠矣,而恥學於師。是故聖益聖,愚益愚。聖人之所以爲聖,愚人之所以爲愚,其皆出於此乎?

愛其子,擇師而教之;於其身也,則恥師焉;惑矣!彼童子之師,授之書而習其句讀者,非吾所謂傳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師焉,或不焉,小學而大遺,吾未見其明也。

巫醫樂師百工之人,不恥相師。士大夫之族,曰師、曰弟子云者,則羣聚而笑之。問之,則曰:彼與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則足羞,官盛則近諛。嗚呼,師道之不復可知矣!巫醫樂師百工之人,君子不齒,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歟!

聖人無常師,孔子師郯子、萇弘、師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賢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則必有我師。”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於弟子,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如是而已。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藝經傳皆通習之,不拘於時,學於餘。餘嘉其能行古道,作師說以貽之。

9、《阿房宮賦》

唐·杜牧

六王畢,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覆壓三百餘里,隔離天日。驪山北構而西折,直走咸陽。二川溶溶,流入宮牆。五步一樓,十步一閣。廊腰縵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勢,鉤心鬥角。盤盤焉,囷囷焉,蜂房水渦,矗不知乎幾千萬落。長橋臥波,未云何龍?複道行空,不霽何虹?高低冥迷,不知西東。歌臺暖晌,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風雨悽悽。一日之內,一宮之間,而氣候不齊。

妃嬪媵嬙,王子皇孫,辭樓下殿,輦來於秦,朝歌夜弦,爲秦宮人。明星熒熒,開妝鏡也;綠雲擾擾,梳曉鬟也;渭流漲膩,棄脂水也;煙斜霧橫,焚椒蘭也;雷霆乍驚,宮車過也;轆轆遠聽,杳不知其所之也。一肌一容,盡態極妍,縵立遠視,而望幸焉。有不得見者,三十六年。

燕趙之收藏,韓魏之經營,齊楚之精英,幾世幾年,摽掠其人,倚迭如山。一旦不能有,輸來其間。鼎鐺玉石,金塊珠礫,棄擲邐迤,秦人視之,亦不甚惜。嗟乎!一人之心,千萬人之心也。秦愛紛奢,人亦念其家。奈何取之盡錙銖,用之如泥沙?使負棟之柱,多於南畝之農夫;架樑之椽,多於機上之工女;釘頭磷磷,多於在庾之粟粒;瓦縫參差,多於周身之帛縷;直欄橫檻,多於九土之城郭;管絃嘔啞,多於市人之言語。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獨夫之心,日益驕固。戍卒叫,函谷舉,楚人一炬,可憐焦土。

嗚呼!滅六國者,六國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嗟乎!使六國各愛其人,則足以拒秦。使秦復愛六國之人,則遞三世可至萬世而爲君,誰得而族滅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後人哀之;後人哀之而不鑑之,亦使後人而復哀後人也。

10、《前赤壁賦》

宋·蘇軾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蘇子與客泛舟,遊於赤壁之下。清風徐來,水波不興。舉酒屬客,誦明月之詩,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於東山之上,徘徊於斗牛之間。白露橫江,水光接天。縱一葦之所如,凌萬頃之茫然。浩浩乎如憑虛御風,而不知其所止;飄飄乎如遺世獨立,羽化而登仙。

於是飲酒樂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蘭槳,擊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懷,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簫者,倚歌而和之。其聲嗚嗚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訴,餘音嫋嫋,不絕如縷。舞幽壑之潛蛟,泣孤舟之嫠婦。

蘇子愀然,正襟危坐,而問客曰:“何爲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烏鵲南飛。’此非曹孟德之詩乎?西望夏口,東望武昌。山川相繆,鬱乎蒼蒼,此非孟德之困於周郎者乎?方其破荊州,下江陵,順流而東也,舳艫千里,旌旗蔽空,釃酒臨江,橫槊賦詩,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況吾與子漁樵於江渚之上,侶魚蝦而友麋鹿。駕一葉之扁舟,舉匏尊以相屬。寄蜉蝣於天地,渺滄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須臾,羨長江之無窮。挾飛仙以遨遊,抱明月而長終。知不可乎驟得,託遺響於悲風。”

蘇子曰:“客亦知夫水與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嘗往也;盈虛者如彼,而卒莫消長也。蓋將自其變者而觀之,則天地曾不能以—瞬;自其不變者而觀之,則物與我皆無盡也,而又何羨乎?且夫天地之間,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雖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風,與山間之明月。耳得之而爲聲,目遇之而成色,取之無盡,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無盡藏也,而吾與子之所共食。”

客喜而笑。洗盞更酌。餚核既盡,杯盤狼藉。相與枕藉乎舟中,不知東方之既白。

11、《氓》

氓之蚩蚩,抱布貿絲。匪來貿絲,來即我謀。送子涉淇,至於頓丘。匪我愆期,子無良媒。將子無怒,秋以爲期。

乘彼垝垣,以望復關。不見覆關,泣涕漣漣。既見覆關,載笑載言。爾卜爾筮,體無咎言。以爾車來,以我賄遷。

桑之未落,其葉沃若。于嗟鳩兮,無食桑葚。于嗟女兮,無與士耽。士之耽兮,猶可說也。女之耽兮,不可說也。

桑之落矣,其黃而隕。自我徂爾,三歲食貧。淇水湯湯,漸車幃裳。女也不爽,士貳其行。士也罔極,二三其德。

三歲爲婦,靡室勞矣,夙興夜寐,靡有朝矣。言既遂矣,至於暴矣。兄弟不知,咥其笑矣。靜言思之,躬自悼矣。

及爾偕老,老使我怨。淇則有岸,隰則有泮。總角之宴,言笑晏晏。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12、《離騷》

戰國·屈原

帝高陽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攝提貞於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皇覽揆餘初度兮,肇錫餘以嘉名;名餘曰正則兮,字餘曰靈均。紛吾既有此內美兮,又重之以修能;扈江離與辟芷兮,紉秋蘭以爲佩;汩餘若將不及兮,恐年歲之不吾與;朝搴阰之木蘭兮,夕攬洲之宿莽;日月忽其不淹兮,春與秋其代序;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遲暮;不撫壯而棄穢兮,何不改乎此度?乘騏驥以馳騁兮,來吾道夫先路。

昔三後之純粹兮,固衆芳之所在;雜申椒與菌桂兮,豈維紉夫蕙茝;彼堯舜之耿介兮,既遵道而得路;何桀紂之猖披兮,夫唯快捷方式以窘步;惟夫黨人之偷樂兮,路幽昧以險隘;豈餘身之憚殃兮,恐皇輿之敗績;忽奔走以先後兮,及前王之踵武;荃不察餘之中情兮,反信饞而齌怒;餘固知謇謇之爲患兮,忍而不能捨也;指九天以爲正兮,夫唯靈脩之故也;初既與餘成言兮,後悔遁而有他;餘既不難夫離別兮,傷靈脩之數化。

13、《蜀道難》

唐·李白

噫籲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蠶叢及魚鳧,開國何茫然!爾來四萬八千歲,不與秦塞通人煙。西當太白有鳥道,可以橫絕峨嵋巔。地崩山摧壯士死,然後天梯石棧相鉤連。上有六龍回日之高標,下有衝波逆折之回川。黃鶴之飛尚不得過,猿猱欲度愁攀援。青泥何盤盤,百步九折縈巖巒。捫參歷井仰脅息,以手撫膺坐長嘆。問君西遊何時還,畏途巉巖不可攀。但見悲鳥號古木,雄飛雌從繞林間。又聞子規啼夜月,愁空山。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使人聽此凋朱顏。

連峯去天不盈尺,枯鬆倒掛倚絕壁。飛湍瀑流爭喧豗,砯崖轉石萬壑雷。其險也如此,嗟爾遠道之人胡爲乎來哉!劍閣崢嶸而崔嵬,一夫當關,萬夫莫開。所守或匪親,化爲狼與豺。朝避猛虎,夕避長蛇,磨牙吮血,殺人如麻。錦城雖雲樂,不如早還家。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側身西望長諮嗟。

14、《琵琶行》

唐·白居易

潯陽江頭夜送客,楓葉荻花秋瑟瑟。主人下馬客在船,舉酒欲飲無管絃。醉不成歡慘將別,別時茫茫江浸月。忽聞水上琵琶聲,主人忘歸客不發。

尋聲暗問彈者誰,琵琶聲停欲語遲。移船相近邀相見,添酒回燈重開宴。千呼萬喚始出來,猶抱琵琶半遮面。轉軸撥絃三兩聲,未成曲調先有情。弦弦掩抑聲聲思,似訴平生不得志。低眉信手續續彈,說盡心中無限事。輕攏慢捻抹復挑,初爲霓裳後六麼。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語。嘈嘈切切錯雜彈,大珠小珠落玉盤。間關鶯語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難。冰泉冷澀弦凝絕,凝絕不通聲暫歇。別有幽愁暗恨生,此時無聲勝有聲。銀瓶乍破水漿迸,鐵騎突出刀槍鳴。曲終收撥當心畫,四弦一聲如裂帛。東船西舫悄無言,唯見江心秋月白。

沉吟放撥插弦中,整頓衣裳起斂容。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蝦蟆陵下住。十三學得琵琶成,名屬教坊第一部。曲罷曾教善才服,妝成每被秋娘妒。五陵年少爭纏頭,一曲紅綃不知數。鈿頭銀篦擊節碎,血色羅裙翻酒污。今年歡笑復明年,秋月春風等閒度。弟走從軍阿姨死,暮去朝來顏色故。門前冷落鞍馬稀,老大嫁作商人婦。商人重利輕別離,前月浮樑買茶去。去來江口守空船,繞船月明江水寒。夜深忽夢少年事,夢啼妝淚紅闌干。

我聞琵琶已嘆息,又聞此語重唧唧。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我從去年辭帝京,謫居臥病潯陽城。潯陽地僻無音樂,終歲不聞絲竹聲。住近湓江地低溼,黃蘆苦竹繞宅生。其間旦暮聞何物,杜鵑啼血猿哀鳴。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還獨傾。豈無山歌與村笛,嘔啞嘲哳難爲聽。今夜聞君琵琶語,如聽仙樂耳暫明。莫辭更坐彈一曲,爲君翻作琵琶行。

感我此言良久立,卻坐促弦弦轉急。悽悽不似向前聲,滿座重聞皆掩泣。座中泣下誰最多?江州司馬青衫溼。

滄海月明珠有淚,藍田日暖玉生煙。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

15、《虞美人》

唐·李煜

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16、《念奴嬌·赤壁懷古》

宋·蘇軾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亂石穿空,驚濤拍岸,捲起千堆雪。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傑。

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故國神遊,多情應笑我,早生華髮。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

17、《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

宋·辛棄疾

千古江山,英雄無覓,孫仲謀處。舞榭歌臺,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斜陽草樹,尋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贏得倉皇北顧。四十三年,望中猶記,烽火揚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鴉社鼓。憑誰問,廉頗老矣,尚能飯否。

18、《沁園春·長沙》

現代·毛澤東

獨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頭。看萬山紅遍,層林盡染;漫江碧透,百舸爭流。鷹擊長空,魚翔淺底,萬類霜天競自由。悵寥廓,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

攜來百侶曾遊,憶往昔崢嶸歲月稠。恰同學少年,風華正茂;書生意氣,揮斥方遒。指點江山,激揚文字,糞土當年萬戶侯。曾記否,到中流擊水,浪遏飛舟!

19、《愛蓮說》

宋·周敦頤

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晉陶淵明獨愛菊。自李唐來,世人甚愛牡丹。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淨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蓮,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愛,陶後鮮有聞。蓮之愛,同予者何人?牡丹之愛,宜乎衆矣。

20、《醉翁亭記》

宋·歐陽修

環滁皆山也。其西南諸峯,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裏,漸聞水聲潺潺而瀉出於兩峯之間者,釀泉也。峯迴路轉,有亭翼然臨於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誰?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誰?太守自謂也。太守與客來飲於此,飲少輒醉,而年又最高,故自號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山水之樂,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開,雲歸而巖穴暝,晦明變化者,山間之朝暮也。野芳發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陰,風霜高潔,水落而石出者,山間之四時也。朝而往,暮而歸,四時之景不同,而樂亦無窮也。

至於負者歌於途,行者休於樹,前者呼,後者應,傴僂提攜,往來而不絕者,滁人遊也。臨溪而漁,溪深而魚肥,釀泉爲酒,泉香而酒洌,山餚野蔌,雜然而前陳者,太守宴也。宴酣之樂,非絲非竹,射者中,弈者勝,觥籌交錯,起坐而喧譁者,衆賓歡也。蒼顏白髮,頹然乎其間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陽在山,人影散亂,太守歸而賓客從也。樹林陰翳,鳴聲上下,遊人去而禽鳥樂也。然而禽鳥知山林之樂,而不知人之樂;人知從太守遊而樂,而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也。醉能同其樂,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謂誰?廬陵歐陽修也。

高中必備古詩詞大全3

秋夕

(唐詩)杜牧

銀燭秋光冷畫屏,

輕羅小扇撲流螢。

天階夜色涼如水,

坐着牽牛織女星。

【註釋】

秋夕:指七夕,農曆七月七日。

銀燭:白色的蠟燭。

畫屏:飾有彩繪的屏風。

輕羅小扇:用一種很薄的絲織品做成的小扇子。

流螢:螢火蟲。

天階:皇宮中的石階。

【賞析】

燭光月色冷淡地映照畫屏,輕舉羅扇追趕飛舞的流螢。夜色如水透着逼人的涼寒,獨自坐看牽牛和織女雙星。

名句賞析——“輕羅小扇撲流螢。”

這詩寫一個失意宮女的孤獨生活和淒涼心情。

前兩句已經描繪出一幅深宮生活的圖景。在一個秋天的晚上,白色的蠟燭發出微弱的光,給屏風上的圖畫添了幾分暗淡而幽冷的色調。這時,一個孤單的宮女正用小扇撲打着飛來飛去的螢火蟲。“輕羅小扇撲流螢”,這一句十分含蓄。第三句,“天階夜色涼如水”。“天階”指皇宮中的石階。“夜色涼如水”暗示夜已深沉,寒意襲人,該進屋去睡了。可是宮女獨自坐在石階上眺望牛郎織女星。牛郎織女雖然遠隔天河,但畢竟還能遙遙相望,畢竟還有一年一夕的相會,而自己呢?主人公坐看雙星的動作暗示了她哀怨與期望交織的心理活動

【作者簡介】

杜牧(公元803-約852年),字牧之,號樊川居士,漢族,京兆萬年(今陝西西安)人,唐代詩人。杜牧人稱“小杜”,以別於杜甫。與李商隱並稱“小李杜”。因晚年居長安南樊川別墅,故後世稱“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

今天就和大家就分享到這,祝各位愉快!

高中必備古詩詞大全4

作者:秦觀

梅英疏淡,冰凘溶泄,東風暗換年華。金谷俊遊,銅駝巷陌,新晴細履平沙。長記誤隨車。正絮翻蝶舞,芳思交加。柳下桃蹊,亂分春色到人家。

西園夜飲鳴笳。有華燈礙月,飛蓋妨花。蘭苑未空,行人漸老,重來是事堪嗟!煙暝酒旗斜。但倚樓極目,時見棲鴉。無奈歸心,暗隨流水到天涯。

解析

此詞一題洛陽懷古,非是。詞中提到金谷、銅駝等地,系虛似洛陽、實寫汴京,虛虛實實,乃有憂讒畏譏之意在焉。前三句梅花漸稀,冰河解凍,年華暗換,又到早春時節,然後引起對往事的回憶。全詞結皆撫今,中間插入追昔內容。記憶越是美好,越是富於情趣,眼前景越是難堪,詞意也越耐咀嚼。

賞析

此詞不止於追懷過去的遊樂生活,還有政治失意之慨嘆其中。有一年早春時節,作者重遊洛陽。洛陽這個古代名城,是北宋的西京,也是當時繁華的大城市之一。詞人曾經這裏生活過一段時期,對此地留下了難忘的記憶。詞人舊地重遊,人事滄桑給他以深深的觸動,使他油然而生惜舊之情,寫下了這首詞。

上片起頭三句,寫初春景物:梅花漸漸地稀疏,結冰的水流已經溶解,東風的煦拂之中,春天悄悄地來了。暗換年華,既指眼前自然界的變化,又指人事滄桑、政局變化。此種雙關的今昔之感,直貫結句思歸之意。

金谷俊遊以下十一句,都是寫的舊遊,實以長記兩字領起,誤隨車固長記之中,即前三句所寫金谷園中、銅駝路上的遊賞,也同樣內。但由於格律關係就把長記這樣作爲領起的字移後了。金谷三句所寫都是歡娛之情,純爲憶舊。長記之事甚多,而這首詞寫的只是兩年前春天的那一次遊宴。金谷園是西晉石崇的花園,洛陽西北。銅駝路是西晉都城洛陽皇宮前一條繁華的街道,以宮前立有銅駝而得名。故人們每以金谷、銅駝代表洛陽的名勝古蹟。但詞裏,西晉都城洛陽的金谷園和銅駝路,卻是用以借指北宋都城汴京的金明池和瓊林苑,而非實指。與下面的西園也非實指曹魏鄴都(今河北臨漳西)曹氏兄弟的遊樂之地,而是指金明池(因爲它位於汴京之西)同。這三句,乃是說前年上已,適值新晴,遊賞幽美的名園,漫步繁華的街道,緩踏平沙,非常輕快。

因憶及細履平沙故連帶想起當初最令人難忘的誤隨車那件事來。誤隨車出韓愈《遊城南十六首》的《嘲少年》:直把春償酒,都將命乞花。只知閒信馬,不覺誤隨車。而李白的《陌上贈美人》:白馬驕行踏落花,垂鞭直拂五雲車。美人一笑搴珠箔,遙指紅樓是妾家。以及張泌的《浣溪沙》:晚逐香車入鳳城,東風斜揭繡簾輕,慢回嬌眼笑盈盈。消息未通何計是?便須佯醉且隨行,依稀聞道太狂生。則都可作隨車的註釋。儘管那次誤隨車只是無心之誤,但卻也引起了詞人溫馨的遐思,使他對之長遠地保持着美好的記憶。正絮翻蝶舞四句,寫春景。絮翻蝶舞、柳下桃蹊,正面形容濃春。春天的氣息到處洋溢着,人這種環境之中,自然也就芳思交加,即心情充滿着青春的歡樂了。此處亂字下得極好,它將春色無所不至,亂哄哄地呈現着萬紫千紅的圖景出色地反映了出來。

換頭西園三句,從美妙的景物寫到愉快的飲宴,時間則由白天到了夜晚,以見當時的盡情歡樂。西園借指西池。曹植的《公宴》寫道:清夜遊西園,飛蓋相追隨。明月澄清景,列宿正參差。曹丕《與吳質書》雲:白日既匿,繼以朗月。同乘並載,以遊後園。輿輪徐動,參從無聲;清風夜起,悲笳微吟。又云:從者鳴笳以啓路,文學託乘於後車。詞用二曹詩文中意象,寫日間外面遊玩之後,晚間又到國夫人園中飲酒、聽樂。各種花燈都點亮了,使得明月也失去了她的光輝;許多車子園中飛馳,也不管車蓋擦損了路旁的花枝。寫來使人覺得燈燭輝煌,車水馬龍,如目前。礙字和妨字,不但顯出月朗花繁,而且也顯出燈多而交映,車衆而並馳的盛況。把過去寫得愈熱鬧就愈襯出現在的淒涼、寂寞。

蘭苑二句,暗中轉折,逼出重來是事堪嗟,點明懷舊之意,與上東風暗換年華相呼應。追憶前遊,是事可念,而重來舊地,則是事堪嗟,感慨至深。此時酒樓獨倚,只見煙暝旗斜,暮色蒼茫,既無飛蓋而來的俊侶,也無鳴笳夜飲的豪情,極目所至,已經看不到絮、蝶、桃、柳這樣一些春色,只是時見棲鴉而已。這時候,宦海風波,仕途蹉跌,也使得詞人不得不離開汴京,於是歸心也就自然而然地同時也是無可奈何地涌上心頭。

此詞的藝術特色主要是:其一,結構別具一格,上片先寫今後寫昔,下片先承上寫昔後再寫今,憶昔部分貫通上下兩片。其二,大量運用對比手法,以昔襯今,極富感染力。

高中必備古詩詞大全5

高考古詩詞鑑賞10大規律

一、抓詩眼、抓意象、明意境

1.詩眼

詩歌是語言的藝術,古人寫詩特別講究“煉字”。一句詩或一首詩中最傳神的一個字、一個詞,一般是動詞、形容詞。如“悠然見南山”中的“見”字,“紅杏枝頭春意鬧”的“鬧”字等等,使詩歌生動形象,境界全出。

2.意象

詩作中作者所寫之景、所示之物,這客觀的“象”與作者借景抒情的“情”、詠物所言的“志”的完美結合。

古詩詞中的意象往往是約定俗成,有規律可循的,例如:“梅花”是高潔品格的象徵;“月亮”代表思鄉之情;“鴻雁”是傳書的信使等等。有時詩人還會創造一羣意象,如馬致遠的《秋思》就創造了11個意象,用“斷腸人”這一中心意象來表達思歸懷遠的秋思。

3.意境

意境是文藝作品中和諧、廣闊的自然和生活圖景,滲透着作者含蓄、豐富的情思而形成的能誘發讀者想象和思索的藝術境界。優秀的古詩詞都創造了具有廣闊藝術空間的意境。詩歌意境(情景)關係往往比較多的是寓情於景、觸景生情、情景交融。意境特點有:慷慨悲壯、雄渾蒼勁、恬淡自然、雄渾壯觀、悲壯蒼涼、孤獨冷寂等等。可見,抓住這幾個關鍵處,我們就可以穿越語言屏障,迅速觸摸到詩人的心靈世界,走進詩的藝術境界,解詩答題。

二、掌握古詩詞基本知識

詩歌分爲古體詩(又稱“古風”)、今體詩(又稱“格律詩”)。

古體詩:包括“今體詩”出現以前的除“楚辭”以外的所有詩作,也包括“今體詩”出現以後的除“今體詩”以外的所有詩作。“歌、行、吟”分別是古體詩的一種體裁。如岑參的《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白居易的《琵琶行》、李白的《夢遊天姥吟留別》。

今體詩:分爲律詩、絕句。律詩每首八句,有五律(五字)、七律(七字)。首聯(一、二句)、頷聯(三、四句)、頸聯(五、六句)、尾聯(七、八句),頷聯、頸聯必須對仗。絕句每首四句,有五絕(五字)、七絕(七字),二、四、六、八句押韻,首句可押可不押,一般押平聲韻,一韻到底。

詞:是今體詩之後產生於盛唐,流行於中唐,發展於晚唐與五代,成就於宋代的一種新詩體。詞又稱長短句(句子字數不等、長短不一)、詩餘(由詩歌發展而來)。根據詞的長短,詞又分單調(也叫小令,一般認爲58字以內)、中調(一般分上下闕,58-96字)、長調(96字以上,三闕以上)。詞有詞牌,詞牌嚴格律定了每首詞的格律和音韻。

曲:即散曲,分爲“小令”、“套數”。是宋金時期逐漸形成的一種新詩體。曲與詞的不同,是曲可在詞規定的字數中增加襯字,從而增加語言的生動性,更自由靈活地表達思想與情感。

三、把握不同的詩作題材

就詩作題材內容的不同,古詩詞可分爲寫景(抒情)詩、記事(詠懷)詩、詠史(懷古)詩、詠物(言志)詩、田園(山水)詩、邊塞(征戰)詩等等。

寫景詩:學生在高中階段大體接觸過,毋須多說。

詠懷詩:敘事抒懷,通過具體的事件的敘寫來抒寫胸臆,抒寫個人的恨別、懷遠、思鄉、離愁、感時等情懷的作品。如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杜甫的《春望》。

詠史詩:詩人對某一歷史事件或歷史人物的詠歎,一般融進了詩人獨到的見識,以史詠懷,以史誦人,以史治史,以史喻今。如陶淵明、劉禹錫、杜牧等都是詠史詩的作者。

詠物詩:主要特點是託物言志。這類古詩中的“物”多具有特定意義的意象。如桃花象徵美人、牡丹寄寓富貴、楊花有飄零之意等等,不同的意象有不同的內蘊。

山水田園詩:寫田園生活和山水風景,陶淵明是田園詩的開山,南朝的謝靈運是山水詩的鼻祖。唐代形成了山水田園詩派,主要有王維、孟浩然、儲光羲、常建等。

邊塞詩:描寫邊塞生活與民族矛盾,還有一系列與邊塞有關的東西形成於盛唐,成就爲高適、岑參、王昌齡、王之渙。

四、分清各種風格流派

“風格”是指詩人在選擇題材、塑造形象以及語言運用等方面形成的創作特色。如陶淵明的詩恬淡平和,王維的詩詩中有畫,李白的詩豪放飄逸,杜甫的詩沉鬱頓挫。

流派主要指詩歌的流派和詞的流派。

1.詩歌流派:現實主義、浪漫主義

現實主義:提倡客觀地觀察現實生活,精確細膩地描寫現實,真實地表現典型環境的典型人物。源頭:《詩經》;代表作家:杜甫、白居易、陸游等。

浪漫主義:善於抒發對理想的熱烈追求,用熱情奔放的語言、奇特的想象和誇張手法、神話故事來塑造形象。源頭:《楚辭》;代表作家:屈原、李白、李賀、龔自珍等。

2.詞的流派:

豪放派、婉約派豪放派:氣勢磅礴,格調高昂,意境雄渾,感情激盪。代表人物:蘇軾、辛棄疾。

婉約派:筆調柔和,感情細膩,委婉纏綿,韻味深遠。代表人物:劉永、姜夔、秦觀、李清照。

五、注意分析各種表達技巧

選材方面的虛實結合(實景是詩人描寫的現實客觀景物,也即眼前之景、可觀之景;虛景是詩人通過感覺、聯想或想象而虛擬出的景物,也即心中之景、可想之景),虛實結合往往是古詩詞意境的基本方法。

選材方面的反襯:古詩詞表達技巧中的反襯是相對“正襯”而言的一種表達技巧。在作品中爲了使對某事物的描寫更清楚、突出,而採用相反的、相對立的事物從旁陪補的方法。它與“對比”不同,對比的兩個事物間的關係是並列的,結果是突出對比雙方;反襯卻可以明顯地分出襯托的事物和被襯托的事物,突出被襯托的一方。

內容方面的動靜結合:有時可理解爲“以動襯靜”,“動靜相對”。

結構方面的伏筆與照應:詩作者在讀者不經意處的暗示交代,使詩歌結構嚴謹,首尾呼應,文題呼應。

結構方面的對比:對比是指在作品中把兩個相互對立的事物或同一事物相互矛盾的兩方面並舉出來的一種方法。這種方法適於突出形象特徵,揭示形象意義,對於主題的表達也易產生犀利、深刻的效果。

寓意方面的借景抒情,託物言志、借古諷今、借古抒懷、意在言外,等等。

六、注意品味各種語言風格

古詩詞中對詞句的考查往往由字面到內涵的深入解說,因此瞭解各種不同的語言風格很重要。古詩詞語言風格一般有莊重、嚴肅與詼諧、風趣;形象、生動與質樸;簡練與縝密;含蓄與明瞭;犀利與平和;細膩、委婉與豪爽、熱烈。對語言感知力的高低,很大程度上決定了詩歌鑑賞力的高低。

要在意境中品味詞、句:詩中的詞、句處在統一意境中,只有在詩境中分析,才能得到正確的理解。如注意了《月夜憶舍弟》的總體意境,就能正確理解“月是故鄉明”———因思鄉念故鄉而備覺故鄉的月更明。

要把握特殊語法現象:爲了合乎作詩詞的規則,所以往往有變式句存在。如“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詩詞中詞類活用現象也要引起注意,如“春風又綠江南岸”中的“綠”等等。

七、注意明辨各種修辭手法

古詩詞中作者常常會運用各種不同的修辭手法,使表情達意豐富形象。

比喻:最常用的技巧。寫同一事物還可以用不同比喻。如李煜的“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寫了“似春水”的“愁之多,之源源不斷”。

通感:把視覺、聽覺、嗅覺、味覺、觸覺溝通起來,如林逋的“暗香浮動月黃昏”,用視覺“暗”寫嗅覺“香”、突出梅香的特點。

借代:如用“帆”代“船”,“朱門”代“權貴豪門之家”。

互文:在連貫性話語中,將本應含在一起的詞語,分別安排在上下兩句,或一句的上下段中,既省字又表意。如白居易的“主人下馬客在船”,實際是說:“主人下馬在船,客人下馬在船”。

設問:如李煜的“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誇張:如辛棄疾的“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

古詩詞常用的修辭還有擬人、反問、反覆等,都要求我們去注意。

八、注意關注詩歌題目

詩歌的題目很重要,往往可以透露出重要的線索。

如試題爲“約客”,作者約人,對方遲遲沒有來,環境上“家家雨,處處蛙”的渲染,約了客人,怎麼不來?突出了作者等待的焦慮。

九、注意明察考題暗示

古詩鑑賞題後,往往會有一些註釋,填表式題目中已有內容實際上就是例題。

十、注意運用聯想、想象

詩歌鑑賞是一種再創造。再創造的主要方式是聯想、想象。

如王駕的《雨晴》,作者沒有描寫鄰家院子景色,但寫了“蜂蝶紛紛過牆去”這一實景。如果考生緊緊依傍這一詩句,透過言在此而意在彼的重重迷霧,會聯想到鄰家春色美不勝收,如此景緻,連路人都會駐足觀望,更何況是喜花的蜂蝶呢!

古詩詞學習的四個技巧介紹

(一)注重語感。閱讀作品,只有通過對語言的感知和理解,才能達到預期的目的。一個缺乏語感的人,很難進行審美意義上的鑑賞活動。優秀作品,首先是以語言的直觀表達,形成強烈的明顯的“感覺”印象。對於古詩文,要引導學生反覆吟詠誦讀,感受它的音韻和文氣,進入它的語境之中。

(二)展開想象。想象,是指讀者的形象思維活動。文學作品通過個別反映一般,往往具有概括性。讀者在賞讀的過程中必須通過想象,去不斷擴大作品的生活畫面,從而獲得完整而豐富的形象美感,即從有限的描寫中推測、聯想,對原作品進行補充、擴展、聯繫、對比的想象,在作者的頭腦中形成更加豐富、鮮明、豐滿的文學形象。

(三)深入體驗。體驗,是指讀者的情感反應活動。文學作品的鑑賞,必須真正深入到作品的生活場景去,從人物的喜怒哀樂中體會作者感情愛憎,感受作品所描寫的人物幸福與痛苦等。只有這樣,才能激發強烈的情感反應,使文學作品收到應有的藝術效果。

(四)力求領悟。領悟,是指讀者的理智認識活動,它是進行鑑賞性閱讀的高級層次。鑑賞作品既要入乎其內,又要出乎其外。如果深入體味作品是一種情感體驗過程的話,那麼,領悟則是理智認識的要求與結果。只有達到情感與理智的高度結合境界,才能真正鑑賞出作品藝術描寫的深長意味。

高中語文古詩詞的背誦的方法詳解

高中語文古詩詞的背誦的方法

1.限定時間背誦

要求在規定的某個時間段內完成對某些內容的快速記憶。如果能夠配合適當的檢查就會強化背誦的效果,例如背誦之後的即時檢測。在學校裏,教師採用這種方法是非常有效的,可以強制記憶。

2.形象化背誦

生動的形象和優美的意境是一首好詩的標誌。因此,如果我們能在理解詩意的過程中展開豐富的想象,使一首詩所反映的畫面在頭腦中再現出來,記憶就會更加牢靠,背誦時就會流暢自如。

3.回憶背誦

朗讀有助於背誦,但若一遍又一遍地單純重複,記憶效果還是欠佳的,的辦法是在朗讀到一定程度後,合上書試背,嘗試對記憶內容進行回憶,這樣能增強背誦的效果。這種嘗試回憶的方法還可在更廣泛的時間、場合中運用。

4.抓頭字背誦

背誦時常有這種情況,一些本來記得很熟的詩,突然在某個環節上卡殼。這時如果有人提示一下領頭字(或詞),就會很快地接上。這說明每句詩的領頭字,都具有誘發思維、幫助記憶的作用。所以,要下功夫儘可能將它記牢。

高中語文古詩文鑑賞的技巧

技巧之一:把握不同的詩作題材

就詩作題材內容的不同,古詩詞可分爲寫景(抒情)詩、記事(詠懷)詩、詠史(懷古)詩、詠物(言志)詩、田園(山水)詩、邊塞(征戰)詩等等。寫景詩:學生在高中階段大體接觸過,毋須多說。詠懷詩:敘事抒懷,通過具體的事件的敘寫來抒寫胸臆,抒寫個人的恨別、懷遠、思鄉、離愁、感時等情懷的作品。如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杜甫的《春望》。

技巧之二:分清各種風格流派

風格是指詩人在選擇題材、塑造形象以及語言運用等方面形成的創作特色。如陶淵明的詩恬淡平和,王維的詩詩中有畫,李白的詩豪放飄逸,杜甫的詩沉鬱頓挫。流派主要指詩歌的流派和詞的流派。詩歌流派:現實主義、浪漫主義。現實主義:提倡客觀地觀察現實生活,精確細膩地描寫現實,真實地表現典型環境的典型人物。源頭:《詩經》;代表作家:杜甫、白居易、陸游等。

技巧之三:掌握古詩詞基本知識

詩歌分爲古體詩(又稱古風)、今體詩(又稱格律詩)。古體詩:包括今體詩出現以前的除楚辭以外的所有詩作,也包括今體詩出現以後的除今體詩以外的所有詩作。歌、行、吟分別是古體詩的一種體裁。如岑參的《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白居易的《琵琶行》、李白的《夢遊天姥吟留別》。今體詩:分爲律詩、絕句。律詩每首八句,有五律(五字)、七律(七字)。首聯(一、二句)、頷聯(三、四句)、頸聯(五、六句)、尾聯(七、八句),頷聯、頸聯必須對仗。絕句每首四句,有五絕(五字)、七絕(七字),二、四、六、八句押韻,首句可押可不押,一般押平聲韻,一韻到底。

高中語文詩歌鑑賞常用的術語介紹

(1)表達方式:①描寫(正面—側面,實寫—虛寫,動景—靜景,近景—遠景)如:“蟬噪林愈靜,鳥鳴山更幽”用“蟬噪”“鳥鳴”—動景,寫山林的“幽靜”;漢樂府《陌上桑》對秦羅敷的描寫“頭上倭墮髻,耳中明月珠。緗綺爲下裙,紫綺爲上襦。行者見羅敷,下擔捋髭鬚。少年見羅敷,脫帽著頭。耕者忘其犁,鋤者忘其鋤。來歸相怨怒,但坐觀羅敷。”前四句是正面描寫,寫羅敷的服飾美;後八句是側面描寫,寫周圍的人爲羅敷所吸引的神態。《望廬山瀑布》,前三句寫眼前所見,是實寫;第四句“疑是銀河落九天”,以銀河來比喻廬山瀑布,爲虛寫。②議論③抒情(直抒胸臆、借景抒情、託物言志)

(2)修辭手法(比喻、擬人、對比、借代、誇張、排比、襯托、用典、設問、反問)

如:“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用“綠”和“紅”良種顏色分別代替(借代)葉和花,寫葉的茂盛和花的凋零。“蟬噪林愈靜,鳥鳴山更幽”用的是反襯。

(3)抒情方式:①直抒胸臆。“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前兩句寫景,後兩句直接抒發在這樣的環境裏產生的情懷。②借景抒情。“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故人的身影越來越遠,最後完全消失,滾滾的江水有如對友人的不斷思念。③託物言志(象徵)。《卜算子詠梅》(陸游)“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用“梅花”象徵着不隨俗,出類拔萃、性格堅強的人,是詩人自己寧爲玉碎不爲瓦全的寫照。④借古諷今(用典)“過春風十里,盡薺麥青青”“春風十里”引用杜牧的詩句,表現往日揚州繁華景象,是虛寫;“盡薺麥青青”寫詞人今日所見的淒涼情景,是實寫,寄予詞人昔盛今衰的感慨。⑤借形象說理(寓道理於形象之中)《琴詩》(蘇軾)“若言弦上有琴聲,放在匣中何不鳴?若言聲在指頭上,何不於君指上聽?”詩人從“琴”與“指”這兩個形象入手,通過兩個假設句和兩個反問句,揭示了“天下事物的完成都有賴於主、客體的緊密配合”這樣一個深刻的哲理。

(4)描寫手法

①襯托。“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古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這首詞主要塑造的人物形象是周瑜,卻從“千古風流人物”寫起,由此引出赤壁之戰時的“多少豪傑”,最後才集中爲周瑜一人,突出了周瑜的地位——正襯。《鵲橋仙》(陸游)“林鶯巢燕總無聲,但日夜常啼杜鵑。”以“靜”突出杜鵑悲切的叫聲——反襯。②虛實相生。“寒蟬悽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都門帳飲無緒,留戀處蘭舟催發。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咽。”上片除“念-闊”外,寫的都是眼前的實景實事,寫詞人和心愛的人不忍分離又不得不分離的心情,是實寫;下片寫對別後生活的設想,是虛寫,着意描繪詞人孤獨寂寞的心情。③抑揚。《閨怨》(王昌齡)“閨中少婦不知愁,春日凝妝上翠樓。忽見陌頭楊柳色,悔教夫婿覓封侯。”先寫少婦“不知愁”,後寫“毀”——先揚後抑。通過對少婦情緒變化的刻畫,深刻表現少婦因觸景而產生的感傷和哀怨的情緒,突出了“閨怨”的主題。④渲染。本是國畫得一種畫法:在需要強調的地方,用水墨或淡的色彩塗抹畫面,顯出物象陰陽項背,以加強藝術效果。這種加強形象的手法,就是渲染。詩歌中則是指對環境、景物等作多方面的正面描寫形容以突出形象。

如白居易地《問劉十九》:“綠蟻醅新酒,紅泥小火爐。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詩地前三句,詩人盡情渲染:自己釀造的米就,爲呈黃綠色,面上還浮有一些懸浮物,細如蟻;那酒正放在紅泥抹的小火爐上溫着,火爐是新的,紅的色澤;這時天快黑了,看來要下雪了。經過這一番渲染,最後一句的法問“能飲一杯無?”也就水到渠成,得到了突出。⑤動靜結合

高中必備古詩詞大全6

1、讀書百遍,其義自現。——《三國志

2、寧爲玉碎,不爲瓦全。——《北齊書》

3、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無欲則剛。——林則徐

4、會當凌絕頂,一覽衆山小。——杜甫

5、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論語

6、尺有所短,寸有所長。——《史記》

7、會當凌絕頂,一覽衆山小。——杜甫

8、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晴。——劉禹錫

9、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臨深溪,不知地之厚也。——《荀子》

10、臣心一片磁針石,不指南方不肯休。——文天祥

11、若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曹學

12、博觀而約取,厚積而薄發。——蘇軾

13、金玉其外,敗絮其中。——劉基

14、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善天下。——《孟子

15、生當作人傑,死亦爲鬼雄。——李清照

16、繩鋸木斷,水滴石穿。——羅大經《鶴林玉露》

17、鏡破不改光,蘭死不改香。——孟郊

18、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李白

19、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慼慼。——孔子

20、業精於勤,荒於嬉。——韓 愈《進學解》

21、老當益壯,寧知白首之心;窮且益堅,不墜青雲之志。——王勃

22、失之東隅,收之桑榆。——《史記》

23、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論語

24、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曹操

25、木秀於林,風必摧之。——《舊唐書》

26、路漫漫其修遠今,吾將上下而求索。——屈原

27、智者千慮,必有一失;愚者千慮,必有一得。——《晏子春秋》

28、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劉禹錫

29、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史記》

30、兩句三年得,一吟雙淚流。——賈島

高中必備古詩詞大全7

【編者按】古詩詞鑑賞是高考語文的一個重要內容,它要求考生全面調動自己的知識積累、生活閱歷和審美情趣,感知詩歌的形象,品味其語言藝術,領略其表達技巧,並用自己的語言加以表達。由於該考點能力層級爲鑑賞評價(E級),能力層級高,學生在解題時,失分較多。筆者通過幾年的高三教學總結出要想得高分需要做好以下三個方面的工作:一是精“讀”,二是細“析”,三是嚴“述”。

一、精“讀”

“讀”是從文本中獲取大部分第一手材料(感性材料)的唯一途徑。對詩歌而言,“讀”顯得尤爲重要,因爲從讀詩中獲取的第一手材料是鑑賞詩歌的先決條件。精讀詩歌要把握好以下幾個方面。

(1)把握感情基調,瞭解作者,瞭解詩歌的整體內容,理解詩中的詞句,特別是抓住關鍵詞,揣度景物的蘊意,是瞭解詩人處境,體味詩人當時的心情、感受和把握隱藏在形象和畫面深處的情感最有效的方法。

(2)注意抒情、議論性文字,它往往是體現作品主題,表現作者思想感情的關鍵性文字。

(3)抓風格和背景。“詩言志,歌詠言”歷來被我國詩人視爲指導自己創作的一個基本原則。一切優秀的詩歌作品,都應該是時代的產物;一切優秀的詩人,都應該用自己的作品深刻地反映豐富的社會和當時的時代精神,這是“詩言志”的一個基本要求。鑑賞文學作品,就是在作品所展現的世界裏與作家進行交流。從一定意義上說,也是讀者借作家的眼光去看,借作家的耳朵去聽,借作家的心靈去感受,從而使自己獲得閱歷,獲得智慧,獲得情趣。因此,在鑑賞文學作品時要顧及詩人以及他所處的社會狀態,注意作品的風格流派和時代背景,這才能較確切地思考作品的意旨,評價作者的思想態度,並可以進一步“深思義理”了。

(4)體會詩的意境。意境是指作品描寫某種事物所達到的境界,是作者思想感情和作品生活圖景和諧統一的結果。鑑賞古詩,正是要通過語言媒介,去感受作品中鮮明的形象,深入作品意境之中,體會詩歌的意境美。鑑賞詩歌,第一步就是要初步理解詩人是如何藉助抒情客體來表現自己鮮明的個性色彩的,表現自己的愛和恨、痛苦和歡樂、希望和追求的。

(5)把握常見的典故。古人常在作品中用典故,或鮮明強烈,或含蓄曲折地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古詩用典故能使語言精練,又可增加內容的豐富性、表達的生動性和含蓄性,又可收到言簡意賅、耐人尋味的效果。

(6)一定要充分地展開想象和聯想。因爲詩歌講究含蓄美,不直露,總要留下一塊空白,讓讀者馳騁想象,感受詩的內蘊力,故評價時,只有憑藉詩中創設的意境展開想象,才能充分理解詩歌的內容。這實際上要求我們搞清楚“寫了些什麼,爲什麼要這樣寫”的問題。

二、細“析”

仔細分析設計的問題,揣摩命題意圖,弄清題意,找準答題的切入點,看題幹限制,弄清問什麼,力避先入爲主,答非所同。解題時要注意題目要求:問怎樣描寫的,就要從正面與側面、虛與實、動與靜、時空順序層次的安排、各種感覺的調動、意象的選擇、修辭的使用等角度入手;讓概括某方面特點,只要簡單的一兩句;讓賞析,則要結合具體詩句進行分析;讓賞析思想內容,就要大處着眼,整體把握,有觀點有根據,不要簡單地翻譯詩句;讓談藝術技巧,就應從用了什麼技巧,這個技巧如何有利於內容的表達入手;讓談語言特色,則要分析語言風格是含蓄蘊藉,還是直白曉暢,是典麗精工,還是樸素自然等。

三、嚴“述”

讀懂是一回事,得分並且儘量得滿分又是一回事,從高考量比評分的角度看,回答問題表述時應做到語言表達嚴密、精確,要點全面,條理清楚。

(1)條理清晰要點全,力避眉毛鬍子一把抓。採用解證式:先從整體把握,大處着眼,一句話概括,再圍繞觀點簡要分析。若詩篇短小,分析時可逐句分析;若篇幅較長,可分聯(律詩)、分片(詞)或按內容分段進行賞析。這樣做觀點鮮明,要點突出,層次清晰,容易給分。

(2)多用術語,言簡意賅,力避大白話,?唆贅餘,言不及義。高考快速評卷的特點,決定了評卷老師找敏感詞給分的評卷方法,而這些敏感詞多爲常用術語,平時學習時要注意積累、使用。

高中必備古詩詞大全8

落落筆對面顯深情——兼談古典詩歌中的“對寫法”

“對寫法”是古代思親思鄉詩中一種獨特的寫作技法。本來詩人自己思鄉懷人,在詩中卻撇開自己,從對方下筆,想象對方思念自己的情形,從而委婉含蓄地抒發深摯的情感。這種“主客移位”的方法,使得作者或作品中的主人公懷遠或思歸之情,既顯得生動形象,富有意境,又顯得具體充實,富有深度。既深化感情,又強化主題。

一、落筆對方

詩人不直抒自己內心的情感,而是從對方着筆,展開聯想和想象,借對方來寫自己,表面上看是寫對方,而實際是寫自己,是通過對方來反照自己,這是推進一層的寫法,這樣寫更加顯得情深意厚,並給人以無限的回味和遐想。這是詩詞中“對寫”藝術手法的最常見的一種表現形式,常常使用一些諸如“憶”“想得”“遙知”“遙憐”之類領字來結構全篇。如杜甫的《月夜》:

今夜鄜州月,閨中只獨看。

遙憐小兒女,未解憶長安。

香霧雲鬟溼,清輝玉臂寒。

何時倚虛幌,雙照淚痕幹?

清人浦起龍談到這首詩時說:“心已馳神到彼,詩從對面飛來。”這兩句話,突出點明瞭此詩所採用的一種特殊表現手法——“對寫法”。天寶十五年,杜甫被安史叛軍捉住,送到淪陷後的長安。當時其妻小寄居在鄜州羌村。作者_思家,寫下了這首千古傳誦的名篇。此詩之妙,在於從對方(妻子)寫起,使意思深入一層。首聯想像妻子思念自己的情形:“閨中”指代自己的妻子;頷聯以“長安”代指流落到長安的自己;頸聯進一步猜想妻子在夜已深的情況下,凝神久久_的情景:霧溼雲鬟,月寒玉臂;尾聯以美好的祝願作結,意味雋永。備受欣賞的是頸聯描繪的情景:妻子夜不能寐、輾轉反側、黯然傷神,自己也不禁傷心落淚。作者巧用“對寫法”,將對親人的思念之情,將夫妻間真摯而深沉的愛戀表達得淋漓盡致。無怪後人稱《月夜》:“五律至此,無忝稱聖矣。”

又如王維的《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獨在異鄉爲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

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古往今來,漂泊異地的遊子,羈縻他鄉的旅人,讀這首詩時,都能產生強烈的共鳴。這種藝術力量來自於它的質樸、深厚和高度的藝術概括,同時,也來自於它的超乎尋常的“對寫法”。前兩句是“直寫法”,使“每逢佳節倍思親”成了最能表現客人思鄉感情的格言式的警句;後兩句作者採用了另一種方式——“對寫法”,筆鋒陡轉出新:反過來寫自己“遙想”這一天“兄弟”們想念自己的情景和“少一人”的心理活動,烘托出對兄弟的思念之情,情感曲折有致,更濃郁,更鮮明。

二、移情於物

詩人本欲表達自己對某人或某事、某物的一種情感,但在具體表達時卻故意將自己的感情移注於另外的人、事、物上,表面上看是移情別戀,而實質上作者對此人、此事、此物的眷顧更深,感情也更真,能夠受到“倍增情感”的效果,這就是詩詞中“對寫法”的另一種表現形式。如戎昱的《移家別湖上亭》:

好是春風湖上亭,柳條藤蔓系離情。

黃鶯久住渾相識,欲別頻啼四五聲。

有人評說“主客移位”是這首詩的構思巧妙之處。作者採用擬人化的手法,賦予柳條藤蔓、黃鶯以人的情感,借景抒情,移情於物,通過對柳條、藤蔓、黃鶯的描寫,表現惜別之情,巧妙而含蓄地表達了詩人對湖上亭的依戀之情。

再如李白《渡荊門送別》):

渡遠荊門外,來從楚國遊。

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流。

月下飛天鏡,雲生結海樓。

仍憐故鄉水,萬里送行舟。

“仍憐故鄉水,萬里送行舟”詩人對蜀中山水懷有深摯的感情,江水流國的蜀地也就是曾經養育他的故鄉,初次離別,怎能不無限眷戀,依依難捨呢?但詩人不說自己思念故鄉,而說故鄉山水戀戀不捨地一路送“我”遠行,懷着深情厚意。從對面寫來,越發顯出自己思鄉深情。

三、反彈琵琶

古人說:“文似看山不喜平……”詩歌創作還有這樣一種現象,即詩人本欲表現某一種情感,但在表達時卻故意反其道而行之;或是一反常人的正常心理,故意從反面落筆,通過反彈琵琶的方式來表現詩人的情感,這其實也正是“對寫法”的一種表現形式。

如戴復古的《江陰浮遠堂》:

橫岡下瞰大江流,浮遠堂前萬里愁。

最苦無山遮望眼,淮南極目盡神州。

這首詩抒寫作者登臨江陰浮遠堂遙望中原時因國土淪喪而產生的憂愁和痛苦之情,而作者的情思在詩中表現得最爲集中和強烈的是“最苦無山遮望眼”一句,該句也最爲人稱道。在這裏,詩人借山寄愁,運用“對寫法”,一反古人“登臨送目”“登高望遠”的慣常技法,獨闢蹊徑、琵琶反彈:只因無山遮隔,才致使中原淪喪之地,盡收眼底,觸目辛酸,令人生悲。由於“無山”,故能“極目”,因“極目”而視通萬里,由此而生“萬里愁”。詩人通過望之不忍、不望又不能的矛盾心理,充分表達出了國恥難忘的極度悲憤的感情。

再如韋莊的《菩薩蠻》詞:

人人盡說江南好,遊人只合江南老。春水碧如天,畫船聽雨眠。壚邊人似月,皓腕凝霜雪。未老莫還鄉,還鄉須斷腸。

詞中運用“對寫法”的是“未老莫還鄉”一句,這裏作者正話反說,寫得“似直而紆,似達而鬱”。說“莫還鄉”,實則正是由於想到了還鄉,表面上寫得很曠達,說是我沒有老所以不要還鄉,而其中蘊涵的卻是對故鄉欲歸不得的鬱結的感情。因爲詞人以避亂入蜀,飽嘗離亂之苦,時值中原鼎沸,欲歸不能,所以,“未老莫還鄉”一句,巧妙地刻畫出特定歷史環境下的詞人思鄉懷人的心態,可謂語盡而意不盡。

另外,宋之問《渡漢江》“嶺外音書斷,經冬復歷春。近鄉情更怯,不敢問來人。”寫思鄉之切,卻正意反說,愈近家鄉,愈不敢問及家鄉,擔心聽到壞消息,從而更好地表達出作者的思鄉之切。陸游《秋思》:“日長似歲閒方覺,事大如天醉亦休”,縱然是天大的事也一醉罷休,但真能“醉亦休”嗎?詩人不過是正意反說,表面放達,實則抒發報國無門、難以釋懷的愁苦。岑參《寄左省杜拾遺》:“聖朝無闕事,自覺諫書稀”,同樣運用對寫法,揭露和諷刺了封建統治者的文過飾非、諱疾忌醫,表達了詩人對唐王朝的失望之情。

不難看出,無論哪種樣式,“落筆對面”都可以彌補直抒胸臆那種一瀉無餘之不足,別有風致,既明快有力,又含蓄委婉,耐人咀嚼,是一種富有餘味富有意境的表現手法。

高中必備古詩詞大全9

暮春

【宋】黃庚

芳事闌珊三月時,春愁惟有落花知。

柳綿飄白東風老,一樹斜陽叫子規。

暮春山間

【宋】黃公度

緩步春山春日長,流鶯不語燕飛忙。

桃花落處無人見,濯手惟聞澗水香。

(1)《暮春》一詩,春之“暮”體現在何處?(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暮春山間》這首詩是怎樣描寫桃花的?〔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兩首詩都寫了暮春之景,表達的情感有何不同? “(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

(1)體現在三月花凋謝,柳絮飄飛,東風吹和子規啼叫上。

(2)①側面描寫,桃花落處無人看見,洗手時聞到流水中有桃花的香味。②動靜結合。

(3)《暮春》通過寫落花、柳綿、斜陽、子規等暮春意象,表達了傷春之愁、流年之嘆;《暮春山間》寫作者緩步春山所見,描繪了一幅幽美的'暮春景象,表現了作者的閒適之情。

高中必備古詩詞大全10

1、青,取之於藍,而青於藍;冰,水爲之,而寒於水。(《荀子"勸學》)

2、故木受繩則直,金就礪則利,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則知明而行無過矣。(《荀子"勸學》)

3、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臨深谿,不知地之厚也;不聞先王之遺言,不知學問之大也。(《荀子"勸學》)

4、吾嘗終日而思矣,不如須臾之所學也;吾嘗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見也。《荀子"勸學》

5、假輿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絕江河君子生非異也,善假於物也。《荀子"勸學》

6、積土成山,風雨興焉。積水成淵,蛟龍生焉。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聖心備焉。《荀子"勸學》

7、故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荀子"勸學》

8、騏驥一躍,不能十步,駑馬十駕,功在不捨。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捨,金石可鏤。《荀子"勸學》

9、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於我也。(《戰國策"鄒忌諷齊王納諫》)

10、今齊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宮婦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內莫不有求於王。由此觀之,王之蔽甚矣!(《戰國策"鄒忌諷齊王納諫》)

11、羣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過者,受上賞;上書諫寡人者,受中賞;能謗譏於市朝,聞寡人之耳者,受下賞。(《戰國策"鄒忌諷齊王納諫》

12、屈平疾王聽之不聰也,讒諂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憂愁幽思而作《離騷》。(司馬遷《史記"屈原列傳》)

13、舉世混濁而我獨清,衆人皆醉而我獨醒。(《史記"屈原列傳》)

14、屈平正道直行,竭忠盡智,以事其君,讒人間之,可謂窮矣。信而見疑,忠而被謗,能無怨乎?屈平之作《離騷》,蓋自怨生也。(司馬遷《史記"屈原列傳》)

15、明道德之廣崇,治亂之條貫,靡不畢見。(司馬遷《史記"屈原列傳》)

16、其文約,其辭微,其志潔,其行廉。其稱文小而其指極大,舉類邇而見義遠。其志潔,故其稱物芳;其行廉,故死而不容。(司馬遷《史記"屈原列傳》)

17、外無期功強近之親,內無應門五尺之僮,煢煢孑立,形影相弔。(李密《陳情表》)

18、但以劉日薄西山,氣息奄奄,人命危淺,朝不慮夕。臣無祖母,無以至今日;祖母無臣,無以終餘年。母、孫二人,更相爲命,是以區區不能廢遠。(李密《陳情表》)

19、臣生當隕首,死當結草。臣不勝犬馬怖懼之情,謹拜表以聞。(李密《陳情表》)

20、時維九月,序屬三秋。潦水盡而寒潭清,煙光凝而暮山紫。(王勃《滕王閣序》)

21、層巒聳翠,上出重霄;飛閣流丹,下臨無地。(王勃《滕王閣序》)

22、閭閻撲地,鐘鳴鼎食之家;舸艦彌津,青雀黃龍之舳。(王勃《滕王閣序》)

23、雲銷雨霽,彩徹區明。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王勃《滕王閣序》)

24、漁舟唱晚,響窮彭蠡之濱;雁陣驚寒,聲斷衡陽之浦。(王勃《滕王閣序》)

25、古之學者必有師。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韓愈《師說》)

26、是故無貴無賤,無長無少,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韓愈《師說》)

27、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師焉,或不焉,小學而大遺,吾未見其明也。(韓愈《師說》)

28、孔子曰:三人行,則必有我師。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於弟子,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如是而已。((韓愈《師說》)

29、五步一樓,十步一閣;廊腰縵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勢,鉤心鬥角。(杜牧《阿房宮賦》)

30、高低冥迷,不知西東。歌臺暖響,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風雨悽悽。一日之內,一宮之間,而氣候不齊。(杜牧《阿房宮賦》)

高中必備古詩詞大全11

朝代:唐代

作者:李白

原文:

海客談瀛洲,煙濤微茫信難求;

越人語天姥,雲霞明滅或可睹。

天姥連天向天橫,勢拔五嶽掩赤城。

天台四萬八千丈,對此欲倒東南傾。(四萬 一作:一萬)

我欲因之夢吳越,一夜飛度鏡湖月。(度 通:渡)

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

謝公宿處今尚在,淥水盪漾清猿啼。

腳著謝公屐,身登青雲梯。

半壁見海日,空中聞天雞。

千巖萬轉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

熊咆龍吟殷巖泉,慄深林兮驚層巔。

雲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煙。

列缺霹靂,丘巒崩摧。

洞天石扉,訇然中開。

青冥浩蕩不見底,日月照耀金銀臺。

霓爲衣兮風爲馬,雲之君兮紛紛而來下。

虎鼓瑟兮鸞回車,仙之人兮列如麻。

忽魂悸以魄動,恍驚起而長嗟。

惟覺時之枕蓆,失向來之煙霞。

世間行樂亦如此,古來萬事東流水。

別君去兮何時還?且放白鹿青崖間。須行即騎訪名山。

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

高中必備古詩詞大全12

1.瀏覽題目。

不少詩歌的題目對詩歌的類型和內容起着重要的提示作用。如《春夜別友人》中的別字,表明該詩屬於送別詩;《詠懷古蹟》中的古蹟,說明它是一首懷古詩。明確了這一點,我們作答時就有了針對性。

2.分析作者。

知人論世是鑑賞作者思想感情的重要原則。由於所處時代和生活經歷的不同,每個詩人的思想觀點、政治主張、理想抱負都各有特點,比如陸游的愛國情懷,王維的田園情思,孟浩然的懷才不遇,李煜的亡國之痛等。瞭解這些對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很有幫助。

3.品味意象。

意象是飽含情感的物象。古詩詞中很多意象常含有特定的含義。如月亮,常寄託思念;梅,往往寓含堅貞;梧桐,常表現悽苦。平時可加強這方面知識的積累。另外還有很多詩歌意象的含義是不固定的,可以通過詩人的形容和描繪來判斷。

4.重視小注。

詩歌后面的小注,有的介紹作者與朝代,有的交代背景材料,有的解釋詞語,抓住小注對理解詩詞內容很關鍵,能幫助你解讀詩詞,甚至有的還可以暗示相關問題的答案。我們一定要重視詩歌后面的小注。

5.聯繫時代。

文章爲時而著,歌詩爲事而作。每個時代的現實總會在文學作品中留下它的痕跡。比如同是邊塞詩,盛唐時期的邊塞詩詞感情大多豪邁奔放,而中唐以後的邊塞詩詞感情大多感慨深沉。

6.提取關鍵。

要抓住最能體現思想感情的詞句,這些關鍵詞句一般是抒情或議論性的,在詩詞中具有畫龍點睛的作用。如杜甫的絕句:江碧鳥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過,何日是歸年。只要抓住了何日是歸年,就很容易得出詩人思鄉的情感。

高中必備古詩詞大全13

【摘 要】本文分析了高中古詩詞鑑賞教學在培養機制、教學模式、教學方法以及學生主體方面存在的問題,並在此基礎上提出了完善培養、評價機制,優化教學方法,創新教學模式,優化教學資源等政策建議。

【關鍵詞】高中語文;古詩詞教學;教學力度;優化資源

古詩詞教學作爲高中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學生審美情趣培養、傳統文化傳承、文學修養提高具有重要作用。受傳統語文教學模式、應試教育模式殘留等因素的影響,高中詩歌鑑賞幾成擺設,於是研究古詩詞教學面臨的困境和解決之道便具備了應有之義。

一、高中古詩詞鑑賞教學的現狀及問題

1.培養機制“世俗化”,教學模式“高考化”

高中古詩詞鑑賞的應有之義是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和提升學生的文學修養,進而實現對傳統文化的傳承和發展創新。但現實教學中的培養機制則成了培養學生“能理解、會背誦、可翻譯”的能力,對於學生深入理解認識古典詩詞,並達到鑑賞水平要求不高。只要學生讀得懂、能翻譯就行,培養機制趨於“世俗化”。對此,筆者以爲教育模式“高考化”是其重要原因之一。現實教學中,一切以高考爲目標的驅動機制使得古詩詞鑑賞教學重視程度不夠。一方面,語文高考中,古詩詞鑑賞分值佔比較低,而且對學生鑑賞能力要求不高;另一方面,不少教師在教學中“避實就虛”,對於學生實際能力培養不重視,相反只是教授學生一些應試技巧。

2.教學方法欠缺新意,教學手段死板單一

教師在古詩詞教學方法上,很少推陳出新。“讀讀詩詞、談談背景、議議內容、背背詩詞”是高中古詩詞教學中的一貫做法。教師在教學中的基本步驟基本可以概括爲:作者及寫作背景介紹、文學常識介紹、詩文的關鍵字解析、句子含義解釋、主旨概括等。以“從字到詞,從句到篇”的逐級推進理解模式看似合情合理,但對於學生學會品鑑古典詩詞幫助不大,死板單一的教學手段使得學生對於古詩詞學習的認識停留在能夠背誦理解即可的階段。缺乏古詩詞鑑賞方法教學、鑑賞實踐教學,使得學生不能與詩人進行情感交流,更談不上讓學生對詩詞內容的精深與形式的完美之處的認知。

3.學生審美的幼稚化,學習興趣不強

學生審美的幼稚化是說學生審美能力較差,對於何爲美的認識不夠成熟,表現得較爲幼稚。當前,高中學生的課外閱讀內容多爲小說、漫畫,而小說、漫畫的種類又多爲言情、校園、穿越、魔幻等;學生上網也多是網絡聊天、遊戲等娛樂活動。這對於學生審美能力的培養幫助不大,甚至造成學生審美的幼稚化。筆者並非完全否定小說、漫畫和網絡遊戲在學生生活中的作用,但從古典詩詞鑑賞審美能力建立的角度,這些對其幫助並不大。同時,受教師引導方式失範、高考壓力驅使等因素的影響,學生古詩詞鑑賞“不見品鑑,只見功利”的傾向嚴重,以鑑賞爲出發點的詩歌學習興趣不高。

二、高中古詩詞鑑賞教學的建議

1.完善培養、評價機制,加強古詩詞鑑賞教學力度

完善培養、評價機制是解決高中古詩詞教學功利化、高考化的第一要務。從體制機制上改善詩歌教學環境是解決詩歌鑑賞擺設化的必由之路。首先,教師在教學觀念上要去“高考化”、“世俗化”,讓古詩詞學習迴歸詩歌品鑑的本原。其次,在教學模式上,教師需要在教學中加入更多詩歌鑑賞方法的教學比重,對於傳統的讀讀背背模式進行改進。再次,對於學生古詩詞學習效果的評價機制不要停留在傳統的“能背誦、會翻譯”的層次,而是要鼓勵學生進行詩歌品鑑,特別是要對於古詩詞中呈現的侷限性進行大膽直言;最後,我們的高考在學生古詩詞鑑賞的考查中要有所創新,體現爲更加註重學生鑑賞能力、審美水平的考察,鼓勵學生點評古詩詞,而不是停留在理解、翻譯和推測詩人情感的初級階段。

2.優化教學方法,推行授受與探究相結合教學新模式

教學方法的創新是提高古詩詞教學效率的重要途徑之一。授受式教學可以在短時間內讓學生學到更多較爲系統的學科知識,;探究式學習能讓學生很好地自主建構自己的知識。授受教學法和探究教學法各有優缺點,將二者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予以結合將更有利於學生古詩詞鑑賞意識的培養。具體操作步驟可以設計爲:學生提出在古詩詞學習中不能解決的問題→教師結合有關知識講授→學生深入理解問題並自己建構有關知識。

3.優化教學資源,搭建古詩詞鑑賞教學新平臺

優化教學資源,搭建古詩詞鑑賞教學新平臺就是要理解新課標“教師應通過多種途徑幫助學生閱讀和鑑賞……幫助學生感受和理解作品,提供……有關資料給學生……”的要求,通過平臺搭建,給予學生更多古詩詞鑑賞的機會和經驗分享途徑,讓學生真正愛上古詩詞鑑賞。具體操作中,教師可以在課堂教學中引入詩歌朗誦比賽、以著名詩人生活經歷爲背景的話劇表演、詩詞角建設等。

三、結語

中國有着悠久的歷史、燦爛的文化,歷來是一個詩的國度。古詩詞以她特有的魅力,積澱了中國傳統的思想、情感、審美和智慧。由於社會和教育的急功近利等原因,我們的古詩詞教育遠離了詩意。面對不理想的高中古詩詞教學現狀,教師要自我反省,找到問題的關鍵所在,綜合治理,讓詩歌鑑賞不再是擺設。

高中必備古詩詞大全14

1、《沁園春·長沙》

毛澤東

獨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頭。

看萬山紅遍,層林盡染;漫江碧透,百舸爭流。

鷹擊長空,魚翔淺底,萬類霜天競自由。

悵寥廓,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

攜來百侶曾遊,憶往昔崢嶸歲月稠。

恰同學少年,風華正茂;書生意氣,揮斥方遒。

指點江山,激揚文字,糞土當年萬戶侯。

曾記否,到中流擊水,浪遏飛舟?

2、《蒹葭》

佚名

蒹葭蒼蒼,白露爲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從之,道阻且長。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謂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從之,道阻且躋。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謂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從之,道阻且右。溯游從之,宛在水中沚。

3、《飲酒》

陶淵明

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

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

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4、《登金陵鳳凰臺》

李白

鳳凰臺上鳳凰遊,鳳去臺空江自流。

吳宮花草埋幽徑,晉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鷺洲。

總爲浮雲能蔽日,長安不見使人愁。

5、《夢遊天姥吟留別》

李白

海客談瀛洲,煙濤微茫信難求。

越人語天姥,雲霓明滅或可睹。

天姥連天向天橫,勢拔五嶽掩赤城。

天台四萬八千丈,對此欲倒東南傾。

我欲因之夢吳越,一夜飛度鏡湖月。

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

謝公宿處今尚在,淥水盪漾清猿啼。

腳著謝公屐,身登青雲梯。

半壁見海日,空中聞天雞。

千巖萬轉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

熊咆龍吟殷巖泉,慄深林兮驚層巔。

雲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煙。

列缺霹靂,丘巒崩摧。洞天石扉,訇然中開。

青冥浩蕩不見底,日月照耀金銀臺。

霓爲衣兮風爲馬,雲之君兮紛紛而來下。

虎鼓瑟兮鸞回車,仙之人兮列如麻。

忽魂悸以魄動,恍驚起而長嗟。

惟覺時之枕蓆,失向來之煙霞。

世間行樂亦如此,古來萬事東流水。

別君去時何時還,且放白鹿青崖間,

須行即騎訪名山。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

使我不得開心顏。

6、《從軍行》

王昌齡

青海長雲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

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

7、《八聲甘州》

柳永

對瀟瀟暮雨灑江天,一番洗清秋。

漸霜風悽緊,關河冷落,殘照當樓。

是處紅衰翠減,苒苒物華休。唯有長江水,無語東流。

不忍登高臨遠,望故鄉渺邈,歸思難收。

嘆年來蹤跡,何事苦淹留?

想佳人,妝樓顒望,誤幾回、天際識歸舟。

爭知我,倚欄杆處,正恁凝愁!

8、《終南山》

王維

太乙近天都,連山到海隅。

白雲回望合,青靄入看無。

分野中峯變,陰晴衆壑殊。

欲投人處宿,隔水問樵夫。

9、《過華清宮》

杜牧

長安回望繡成堆,山頂千門次第開。

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

10、《水龍吟·登建康賞心亭》

辛棄疾

楚天千里清秋,水隨天去秋無際。

遙岑遠目,獻愁供恨,玉簪螺髻。

落日樓頭,斷鴻聲裏,江南遊子。

把吳鉤看了,欄杆拍遍,無人會,登臨意。

休說鱸魚堪膾,盡西風,季鷹歸未?

求田問舍,怕應羞見,劉郎才氣。

可惜流年,憂愁風雨,樹猶如此!

倩何人喚取,紅巾翠袖,搵英雄淚!

11、《登樓》

杜甫

花近高樓傷客心,萬方多難此登臨。

錦江春色來天地,玉壘浮雲變古今。

北極朝廷終不改,西山寇盜莫相侵。

可憐後主還祠廟,日暮聊爲梁父吟。

12、《登快閣》

黃庭堅

癡兒了卻公家事,快閣東西倚晚晴。

落木千山天遠大,澄江一道月分明。

朱弦已爲佳人絕,青眼聊因美酒橫。

萬里歸船弄長笛,此心吾與白鷗盟。

13、《塞下曲》

盧綸

鷲翎金僕姑,燕尾繡蝥弧。

獨立揚新令,千營共一呼。

14、《雨霖鈴》

柳永

寒蟬悽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

都門帳飲無緒,留戀處,蘭舟催發。

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

念去去,千里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

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

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

此去經年,應是良辰好景虛設。

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

15、《蘇幕遮》

周邦彥

燎沉香,消溽暑。鳥雀呼晴,侵曉窺檐語。

葉上初陽幹宿雨,水面清圓,一一風荷舉。

故鄉遙,何日去?家住吳門,久作長安旅。

五月漁郎相憶否。小楫輕舟,夢入芙蓉浦。

高中必備古詩詞大全15

教學目標

語言建構與運用反覆朗讀,讓學生獲得對全詩的整體認識,感受詩歌的語言魅力。

思維發展和提升分析詩歌中的意象,展開想象,學習詩中對寫法的表現手法,體悟詩中的情感。

審美鑑賞和創造體會詩歌含蓄不盡,餘味悠長的遊子思鄉、愛人離居的愁情別緒,積澱人文素養。

文化傳承和理解引導學生接受詩中高尚而純真的情感薰陶。

教學重點分析詩中意象,展開想象,感受詩歌的情感。

教學難點學習本詩中對寫的表現手法。

一、導入解題

1.唐代是中國詩歌的鼎盛時期,唐代詩歌代表着古典詩歌的最高成就,這是人們的共識。但是,所有事物的發展都不是一蹴而就的,詩歌的發展也是一樣,它經歷了漫長的發展期。在這發展過程中,先秦到南北朝時期的詩歌爲唐代詩歌高潮的出現打下了堅實的基礎。今天我們就將學習被劉勰在《文心雕龍》中評價爲“五言之冠”的《古詩十九首》中的一首《涉江採芙蓉》。

2.《涉江採芙蓉》選自《古詩十九首》,是南北朝時期蕭統編纂的《文選》中的一組“雜詩”的標題,是東漢末年文人五言詩的選輯,它的內容大多表現遊子矢志無成和遊子思婦的離別相思之苦。但藝術成就卻很高,長於抒情,善用事物來烘托,寓情於景,情景交融。這組詩歌,得到古人極高的稱譽。劉勰《文心雕龍》評價爲“五言之冠”;鍾嶸《詩品》說是“文溫以麗,意悲而遠,驚心動魄,可謂幾乎一字千金”。

二、朗讀感知

指名朗讀。

詩歌表達怎樣的情感?

三、品味鑑賞

1.一二句畫面中選取了哪些意象?這些意象構成了怎樣的意境?

明確:芙蓉、蘭澤、芳草;意境高潔、清幽;烘托主人公形象的雅潔和所表達感情的純潔和美好。

採花折柳,這正是古人傳情達意的方式,一方面是傳達了對親朋的關懷、思念等感情,另一方面又寄託了對親朋的美好祝願。送別時總是折一枝柳條送給遠行的人,遠行的人爲了表示對好朋友的思念,逢到驛使就託帶一枝梅花給他。正如王維的《相思》所寫:“紅豆生南國,春來發幾枝。願君多采擷,此物最相思。”

荷的意象:以荷花喻君子聖潔之風範;以荷花喻美好純潔的女子;以荷花喻愛情之堅貞真摯;芙蓉諧音夫容。

2.三四句情感的巨大變化?

明確:我們讀這首詩,要深刻體會“採之慾遺誰”這句問話的意味。承上兩句而來,它是突然的轉折,一腔熱忱遭到一盆涼水潑來,一霎時天地爲之變色,此中有無限的淒涼寂寞,傷心失望。它是一句疑問,也是一聲嘆息。還有一點值得注意的是“所思在遠道”這句話的位置。難道詩人“涉江採芙蓉”時原來就沒有想到這一點嗎?真是看到芙蓉芳草,纔想到這位“所思”嗎?“所思”是時時刻刻在他心頭的。“涉江採芙蓉”也還是爲了他。如果入首就開門見山,把他表出,詩就平板無味了。在頭兩句中他是藏鋒不露,第三句一轉,就趁勢把他突然托出,才見出這句話有雷霆萬鈞之力。這句話是全詩發展的頂點,頂點同時是個轉折點,一方面替上文的發展暫時作一結束,一方面爲下文的發展作一伏線,所以照例是要擺在中間的。

3.五六句的“還顧”、“漫浩浩”具有怎樣的表達作用?

明確:“還顧”一詞,動作性和畫面感很強,可以清晰地表現了主人公孤獨、憂愁、悵惘的形象和心情。“漫浩浩”一詞是寫主人公與環顧所見“舊鄉”的距離,給人以路途綿延無盡的感覺。這兩個詞含蓄地傳達了主人公極度痛苦的心情,可是,這兩句並沒有直接點明主人公的痛苦,這樣就給讀者留下了很大的想象空間,具有含蓄不盡的藝術效果。

4.在最後的兩句詩中,你體會到主人公有怎樣的“情”?

明確:主人公痛苦、憂傷的心情;兩個彼此相愛的人的真摯篤厚的感情。————憂。

四、討論探究

1.詩的抒情主人公是誰,或者說可以是誰?

學生討論,可對比已經學過的《氓》女子的口吻,《采薇》男子的口吻等。

明確:“涉江”者有可能是思婦,“還顧”者則有可能是遊子;“涉江”者可能爲思婦,“還顧”可能是思婦從對面曲揣彼意,想象遊子一定是望鄉時而感嘆長途;窮困潦倒的遊子在客愁中,想象家中“思婦”也有離愁別緒,這思婦在想象遊子“還顧望舊鄉”的情景。

遊子思歸、思婦懷遠,二者皆有。

對寫法,即從對面寫來,也叫對面落筆,主客移位。詩人思鄉懷人,不直抒胸臆,傾訴衷情,而是落筆對方,將作者自己深摯的思念之情委婉含蓄地表達出來。這種寫法使詩歌的內容從單一轉向多視角。表現了詩人豐富的想象,構建了詩歌富有立體感的意境。

古詩有時看來很直率,實際上很曲折。“還顧望舊鄉,長路漫浩浩”兩句就是如此。講究語法的人們在這首詩裏會碰着一個難題,就是許多句子都沒有主詞,究竟是誰在“涉江”“採芙蓉”?誰在“還顧”?誰在“憂傷”?說話的人是個男子還是個女子?是男子“在遠道”還是女子“在遠道”?對於這些問題如何解答,就要看對“還顧”兩句如何理解。

2.你認爲這首詩在情感表達上有什麼特點?

明確:情感跌宕起伏,含蓄不盡,餘味悠長。

五、拓展延伸

閱讀《月夜》回答下面問題:

月夜杜甫

今夜鄜州月,閨中只獨看。遙憐小兒女,未解憶長安。

香霧雲鬟溼,清輝玉臂寒。何時倚虛幌,雙照淚痕幹。

結合全詩,體會詩歌在情感抒發上的特點。

明確:詩人站在妻子的角度展開想象,由自己的獨看想到妻子的獨看。詩歌的內容從單一轉向多視角。“閨中只獨看”,表現了妻子對我擔憂,其實我也擔憂妻子。但是詩人不直接說出,卻借妻子的心表現出來,把深摯的情思抒發得更爲婉曲含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