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詩詞歌賦 > 詩詞名句 > 端午節經典的五言古詩詞

端午節經典的五言古詩詞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9.37K 次

在現實生活或工作學習中,大家肯定對各類古詩都很熟悉吧,古詩是中國古代詩歌的一種體裁,又稱古體詩或古風。其實很多朋友都不太清楚什麼樣的古詩才是好的古詩,以下是小編整理的端午節經典的五言古詩詞,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端午節經典的五言古詩詞

《五絲》

唐·褚朝陽

越人傳楚俗,截竹競縈絲。

水底深休也,日中還賀之。

章施文勝質,列匹美於姬。

錦繡侔新段,羔羊寢舊詩。

但誇端午節,誰薦屈原祠。

把酒時伸奠,汨羅空遠而。

賞析:這裏的“五絲”就是指百索、長命縷,表達了人們對長壽的一種期盼,反映出唐人樂生、重生的人生態度,他們追求幸福快樂的生活。

《端午日賜衣》

唐·杜甫

宮衣亦有名,端午被恩榮。

細葛含風軟,香羅疊雪輕。

自天題處溼,當暑着來清。

意內稱長短,終身荷聖情。

《端午》

唐·李隆基

端午臨中夏,時清日復長。

鹽梅已佐鼎,曲糵且傳觴。

事古人留跡,年深縷積長。

當軒知槿茂,向水覺蘆香。

億兆同歸壽,羣公共保昌。

忠貞如不替,貽厥後昆芳。

賞析:端午節爲農曆五月初五,五月是仲夏,白晝越來越長,所以說“端午臨中夏,時清日復長”。時當端午,用鹽佐食梅子,飲酒歡樂,木槿茂盛,蘆葦發出清香,心情愉快的唐明皇祝願天下安康長壽,以顯示皇恩浩蕩。

《端午三殿宴羣臣探得神字》

唐·李隆基

五月符天數,五音調夏鈞。

舊來傳五日,無事不稱神。

穴枕通靈氣,長絲續命人。

四時花競巧,九子糉爭新。

方殿臨華節,圓宮宴雅臣。

進對一言重,遒文六義陳。

股肱良足詠,鳳化可還淳。

賞析:唐代人將五色絲線編織成帶,佩在身上,稱爲“長命縷”或者“續命縷”,所以說“長絲續命人”。而“九子糉”源於九子蒲(一種蒲草),“糉子”又與“種子”諧音,寓意得子,所以用九子蒲葉包裹糉子,表達多子多孫的美好祝願。“方殿臨華節,圓宮宴雅臣”說的是唐代皇帝會在端午節召請羣臣宴飲。

《詩·五月五日》

宋·梅堯臣

屈氏已沉死,楚人哀不容。

何嘗奈讒謗,徒欲卻蛟龍。

未泯生前恨,而追沒後蹤。

沅湘碧潭水,應自照千峯。

《端午日禮部宿齋有衣服彩結之貺以詩還答》

唐·權德輿

良辰當五日,偕老祝千年。

彩縷同心麗,輕裾映體鮮。

寂寥齋畫省,款曲擘香箋。

更想傳觴處,孫孩遍目前。

賞析:唐人有端午節贈物的習俗,不僅在君臣之間,一般社會成員和家人之間也有。權德輿做官需要值班,不能和家人一起過端午,家人就送來了衣服(輕裾)和彩結(彩縷)等節日禮物。

《表夏十首(其十)》

唐·元稹

靈均死波後,是節常浴蘭。

彩縷碧筠糉,香粳白玉團。

逝者良自苦,今人反爲歡。

哀哉徇名士,沒命求所難。

賞析:“浴蘭”指古人端午節“浴蘭湯”的習俗,用草藥煎湯淋浴。因爲糉子用絲線纏裹,所以說“彩縷碧筠糉”。早期的糉子是用黍米做的,也稱糉子爲“角黍”。唐代開始用糯米代替黍米來製作糉子,色澤變白,味道香甜,所以形容糉子爲“香粳白玉團”。

《端午日伏蒙內侍賜晨服》

唐·楊巨源

彩縷纖仍麗,凌風捲復開。

方應五日至,應自九天來。

在笥清光發,當軒暑氣回。

遙知及時節,刀尺火雲催。

賞析:唐代皇帝在端午日會賞賜大臣衣服、扇子和百索等禮物,官員也要向皇帝進奉禮物,也以衣服爲最常見。

《端午即事》

宋·文天祥

五月五日午,贈我一枝艾。

故人不可見,新知萬里外。

丹心照夙昔,鬢髮日已改。

我欲從靈均,三湘隔遼海。

賞析:五月五日端午節,你贈與我一枝艾草。故人看不到,新結交的知己在萬里之外。往日爲國盡忠的人,現在白髮蒼蒼。儘管三湘和這裏相隔很遠,仍然想要從屈原那裏獲得慰藉和力量。

《乙卯重五詩》

宋·陸游

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

糉包分兩髻,艾束著危冠。

舊俗方儲藥,羸軀亦點丹。

日斜吾事畢,一笑向杯盤。

賞析:詩人在端午日,看看山村中盛開的石榴花,然後包糉子、掛艾草、採藥草,也在額上點了雄黃酒,傍晚忙完了,準備喝一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