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詩詞歌賦 > 詩詞名句 > 《虞美人·銀牀淅瀝青梧老》詩詞賞析

《虞美人·銀牀淅瀝青梧老》詩詞賞析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28W 次

《虞美人·銀牀淅瀝青梧老》

《虞美人·銀牀淅瀝青梧老》詩詞賞析

清朝:納蘭性德

銀牀淅瀝青梧老,屧粉秋蛩掃。

採香行處蹙連錢,拾得翠翹何恨不能言。

迴廊一寸相思地,落月成孤倚。

背燈和月就花陰,已是十年蹤跡十年心。

《虞美人·銀牀淅瀝青梧老》古詩簡介

《虞美人·銀牀淅瀝青梧老》是清代詞人納蘭性德所作的一首詞。詞的上片描寫秋景,下片寫作者故地重遊,引發感慨。全詞悽悽楚楚,蕩氣迴腸,纏綿婉約,表達了詞人追憶舊情的感傷。

《虞美人·銀牀淅瀝青梧老》翻譯/譯文

井邊的梧桐在淅瀝的秋風秋雨中漸漸老去,所愛之人的蹤跡也在蟋蟀的嗚叫中慢慢消失。所愛之人經行之處,如今已荒無人跡,佈滿了青苔。此時舊地重遊,即便拾得美人遺下的翡翠頭飾,也無法對人明言,只能徒自傷感。

迴廊之處曾經留下了多少令人刻骨相思的痕跡,而今舊地重遊,相思成灰。獨倚迴廊,只有天邊落月孤獨相伴。吹滅燈火,在月光下走近花陰,尋找過去的蹤跡。十年前的蹤跡宛然猶在,十年前的那顆心還依然在胸膛跳動。時光流逝,歲月無情,埋藏在心裏的那份情感歷久旎新彌新,難以忘懷。

《虞美人·銀牀淅瀝青梧老》註釋

⑴原爲唐教坊曲,後用爲詞牌名。此調初詠項羽寵姬虞美人死後地下開出一朵鮮花,因以爲名。又名“一江春水”“玉壺水”“巫山十二峯”等。雙調,五十六字,上下片各四句,皆爲兩仄韻轉兩平韻。

⑵銀牀:指井欄。一說爲轆轤架。

⑶淅(xī)瀝(lì):象聲詞,形容風雨聲、落葉聲等。

⑷屧(xiè)粉:借指所戀之女子。屧,爲鞋的襯底,與粉字連綴即代指女子。

⑸秋蛩(qióng):蟋蟀。

⑹採香:指曾與她有過一段戀情的去處。

⑺蹙(cù):聚攏,聚集。

⑻連錢:草名,葉呈圓形,大如錢。

⑼翠翹(qiào):女子的首飾。

⑽迴廊:用春秋吳王“響履廊”之典。宋范成大《吳郡志》:“響履廊,在靈巖山寺。相傳吳王令西施輩步履,廊虛而響,故名。”其遺址在今蘇州市西靈巖山。作者詞中多次提及此地,是納蘭性德與戀人開始戀情的'地方。

⑾就:走進,接近。

《虞美人·銀牀淅瀝青梧老》創作背景

馬大勇《納蘭性德》言:康熙十三年(1674年),納蘭性德與盧氏結縭。三年後,盧氏去世。又六年,即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納蘭性德寫下這首詞,以寄託哀思。

《虞美人·銀牀淅瀝青梧老》賞析/鑑賞

和朋友去k歌時,“十年”幾乎是大家必點的歌。其實未必是每個人都經歷着分手,或者此際逢着別離。但這首歌總是讓不同的人一樣很有感覺。歌詞寫得很好:十年之前/我不認識你/你不屬於我/我們還是一樣/陪在一個陌生人左右/走過漸漸熟悉的街頭/十年之後/我們是朋友還可以問候/只是那種溫柔/再也找不到擁抱的理由/情人最後難免淪爲朋友/

蘇聯詩人曼德爾施塔姆說“二月,足夠用墨水來痛哭”,而十年似乎“足夠用來懷念”。一年兩年太淺,五年太短,二十年太長,就算能活一百年都已經過了五分之一。即使等得到也已經心上生苔蘚。十年,十年剛剛好,足夠用來懷念,又不會太浪費。如果來得及,你我還可以趕在華髮未生,心血未涸之前,重逢。

我想起,詞也是可以唱的。顧貞觀就曾感慨:“家家爭唱飲水詞,納蘭心事幾人知?”那麼容若這闋“虞美人”,也許當時和“十年”一樣被唱成了街知巷聞的“流行金曲”。應該還有更久遠的生命力。我們無法證明,再過三百五十年後還會不會有人記得這首“十年”。不過,三百五十年後的今天,我們依然記得容若這闋《虞美人》,記得那句:“背燈和月就花陰,已是十年蹤跡十年心。”

詞中的十年,容若是實指還是虛指尚有爭論。但我可以確信容若立在迴廊花陰下,心裏一定歲月滄滄,充滿了滄海桑田的遺憾。

讀這首詞儼然看見一個傷心的男人,逗留在荒蕪的秋草蔓地的庭院裏,這是和她曾經一起遊玩的地方。那是夏夜,蟋蟀聲聲,兩人在花下乘涼,她着香雲紗,撲着流螢,一團歡喜熱鬧。而如今蟋蟀聲已消失,她也已經不見。他只在草間撿到當年她無意間遺落在此的翠翹。

……

十年之後,蘇軾對着萬頃松濤,一座孤墳;十年之後,容若拾得一隻翠翹有恨不能言。但他們的身邊都有了新人隨侍在側,真應了歌裏那一句:“才明白我的眼淚不只爲你而流,也爲別人而流。”

不可言,不可說,沒有人會喜歡樂意看到每天與自己生活在一起的人,還珍藏着十年前情人的舊物。每個人對感情的需索都是持續而貪婪的,因此看見舊物,儼然是看見入侵者,會被刺激,有惶恐不安的心理。這些道理容若都是明白的,所以纔有“拾得翠翹何恨不能言”的矛盾。

看起來會很簡單,悼亡詞不需要玩弄技巧,不需要堆砌辭藻,只需要人有真實切身的感受,可以將它飽滿地付諸紙上。實際上卻是從蘇子開了悼亡詞的先河,之後歷代悼亡詞就少有佳作出現,幾乎成了真空,直到納蘭的出現。容若比蘇子更投入地寫悼亡,他生性沒他灑脫豁達,在戀情的周折,襟懷未開的抑鬱矛盾中輾轉一生。

十年蹤跡十年心,是爲愛情,亦是爲了知己散失而沉默悲傷。愛人,妻子,是溫情的容若最堅定的支持和依靠。他喜歡在她們身上獲得滋養和綻放。一旦失去,他即以外人不可見的姿態慢慢萎謝,悼亡詞是他最後的光華閃現。

注:悼亡詞的由來

《虞美人·銀牀淅瀝青梧老》作者簡介

納蘭性德(1655年-1685年),葉赫那拉氏,原名成德,避太子保成諱改名爲性德,字容若,滿洲正黃旗人,號楞伽山人。皇太子改名胤礽,才得以恢復。清朝著名詞人,詞風與李煜相似。納蘭出身顯赫,父親是康熙時期武英殿大學士納蘭明珠。納蘭性德自幼修文習武,康熙十五年(1676年)高中進士。初授三等侍衛,後晉爲一等,長年被迫追隨康熙左右。 納蘭性德生性淡泊名利,最擅寫詞。他的詞以“真”取勝:寫情真摯濃烈,寫景逼真傳神。納蘭性德在清初詞壇獨樹一幟,詞風“清麗婉約,哀感頑豔,格高韻遠,獨具特色,直指本心。”著有《通志堂集》、《側帽集》、《飲水詞》等,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亡於寒疾,年僅三十一歲。被王國維稱爲“以自然之眼觀物,以自然之舌言情”的詞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