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詩詞歌賦 > 詩詞名句 > 送鄭少府入遼共賦俠客遠從戎駱賓王唐代詩鑑賞

送鄭少府入遼共賦俠客遠從戎駱賓王唐代詩鑑賞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32W 次

送鄭少府入遼共賦俠客遠從戎

送鄭少府入遼共賦俠客遠從戎駱賓王唐代詩鑑賞

駱賓王

邊烽警榆塞,

俠客度桑乾。

柳葉開銀鏑,

桃花照玉鞍。

滿月臨弓影,

連星入劍端。

不學燕丹客,

徒歌易水寒。

駱賓王詩鑑賞

唐高宗顯慶年間,契丹等貴族集團,多次擄掠侵擾邊境,東北遼陽一帶戰事不斷。鄭少府大致就是在此時遠赴邊疆從軍的。駱賓王作爲他的友人就寫下了這首《送鄭少府入遼共賦俠客遠從戎》詩爲他送別。

該詩不但格調高亢,音韻優美,詞藻華豔,而且構思新穎,富於浪漫主義色彩。首聯邊烽警榆塞,俠客度桑乾,指的是這邊報警的烽火剛一燃起,那邊禦敵的軍隊就已到來,表現了俠客高昂的愛國熱情與犧牲精神。與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與匈奴猶未滅,魏絳復從戎之類的詩句相比起來,更顯陡率、有力。詩歌的主人公是俠客,唯有這樣的詩句才能自然、準確地表現出俠客的性格,俠客既不同於書生,又迥異於一般的軍人。他豪爽而又能雷厲風行。榆塞不僅是實際的地點,而且還暗示了戰爭的正義性。這裏借用了秦國大將蒙恬的故事。秦統一六國之後,蒙恬率兵30萬擊退匈奴的侵犯,收復了河套失地,以河爲界,累石爲城,樹榆爲塞,匈奴不敢飲馬於河,置烽燧,然後敢牧馬。

此後榆塞就成了邊防要塞的代稱。詩中點出榆塞,很顯然是想表明俠客是爲了戍衛邊疆而出征的。

戰勝敵人,不僅要有決心,更需要有高超的武藝。

緊接上聯,詩人就以生動的筆觸,生動傳神地表現出俠客非凡的武藝。柳葉開銀鏑,是個倒裝句,指銀箭頭射穿柳葉。此處是借用戰國時養由基百步穿楊的`典故,形容俠客箭無虛發,技藝過人。桃花照玉鞍,一個照字,將奔騰馳躍的駿馬寫得活靈活現。因爲只有馬飛馳時,鞍韉上的金玉飾物纔會閃閃發光。此處用的是烘雲托月手法,不正面描寫人,借寫馬從側面襯托出俠客英姿颯爽、光彩奪人的形象。

下聯進一步表現俠客勇於拚搏的大無畏精神,滿月臨弓影,連星入劍端,本來是指弓拉得滿以致影如十五的圓月,劍出鞘光若閃閃的羣星。但詩人有意不直說,反而寫成,滿月是臨摹弓的影,連星是飛入了劍之端。奇思異喻,生動傳神。此處關於兩軍如何對陣未着一字,而敵人的望風披靡由此可見一斑。

尾聯不學燕丹客,徒歌易水寒,反用荊軻刺秦王的典故。荊軻刺秦王失敗的原因,主要是其劍術不過硬。陶淵明在《詠荊軻》中曾寫道:惜哉劍術疏,奇功遂不成。此寫的是俠客不學俠客,其含意就新中見奇。嚴有翼在《藝苑雌黃》中說道,直用其事人皆能之,反其意而用之者,非學業高人,超越尋常拘孿之見,不規規然蹈襲前人陳跡者,何以臻此。 聞一多先生眼中天生一副俠骨的駱賓王,看來寫起俠客來的確有獨到的過人之處。

該詩的色彩與音樂俱美,大大增強了詩的表現力。

馬茂元教授對這首詩評價很高:格高韻美,詞華朗耀,居然是李白《塞下曲》一類律詩的先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