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詩詞歌賦 > 古詩 > 描寫雪美感的古詩

描寫雪美感的古詩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52W 次

雪是冬天的使者,潔白的象徵,它以自己獨有的身姿裝點着大地.本文爲描寫雪美感的古詩,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描寫雪美感的古詩

描寫雪美感的古詩

1.白雪卻嫌春色晚,故穿庭樹作飛花--《春雪》

簡要賞析:運用了擬人的手法,“嫌”、“穿”把春雪比作人,使雪花彷彿有了人的美好願望與靈性,同時這穿樹飛花的春雪似乎也給人春的氣息,爲詩歌增添了濃烈的浪漫主義色彩,渲染了熱鬧的喜悅氣氛,這就是運用擬人手法的妙處.

2.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賞析:充滿他們心頭的,只有爲友人歸家的喜悅之情.因此,那掛在枝頭的積雪,在詩人的眼中變成一夜盛開的梨花,就象美麗的春天突然到來.“即”、“忽如”等詞形象、準確地表現了早晨起來突然看到雪景時的驚異神情.經過一夜,大地銀裝素裹,煥然一新,此時的雪景分外迷人.

3.雪似梅花,梅花似雪.似和不似都奇絕.

賞析:“似”與“不似”寫梅與雪交相輝映的奇絕之景.梅花與飛雪同時的情景之下,寫梅往往說到雪,以雪作背景.正因爲梅與雪同時,加之梅花與雪花有相似之處,詩人便常常將它們聯繫起來.梅花和雪花形相似、色相近,而質相異,神相別,因而本詞中詞人寫了“雪似梅花,梅花似雪”之後,即拔起一筆:“似和不似都奇絕”.“似”是言色,“不似”則言香.朦朧月色之中,雪白梅潔,暗香浮動,這確實是種奇妙的境界.

4.千峯筍石千株玉,萬樹松蘿萬朵銀.

賞析:我想起舊事仍然感到有點惆悵,你初出遠門一定非常辛苦.

5.六出飛花入戶時,坐看青竹變瓊枝.

賞析:人坐在窗前,欣賞着雪花飄入庭戶,雪花把窗外的竿竿青竹變成了潔白的瓊枝,整個世界都變得明亮了.於是詩人想到此時如果登上高樓觀賞野景,那野外一切崎嶇(qíqū)難走的道路都將被大雪覆蓋,展現在眼前的.將是坦蕩無邊的潔白世界.

6.白雪紛紛何所似?撒鹽空中差可擬.未若柳絮因風起.

賞析:柳絮,作爲春時景物,有似花非花,因風而起,飄忽無根,滿天飛舞的特徵.晉伍輯之《柳花賦》曾形容:“揚零花而雪飛,或風回而遊薄,或霧亂而飆零,野淨穢而同降,物均色而齊明.”謝道韞將此來比擬北風吹起漫天飛雪,堪稱契合無間.取柳絮可比其形言其大,點明當時的“雪驟”之景,而“因風起”更指出它隨風飄舞,漫無邊際的自然特點.(宋代的賀鑄《青玉案》詞有“滿城風絮”句.)由此較之,雪花柳絮,可謂是異跡而同趣了.如此再看“撒鹽空中”的比方,則未免有侷促見肘之誚了.

7.不知庭霰今朝落,疑是林花昨夜開.

賞析:《苑中遇雪應制》詩中說:“不知庭霰(xiàn)今朝落,疑是林花昨夜開.”他說他不知道庭院裏今朝落下了雪花(庭霰:指落在庭院裏的雪花),還以爲昨夜庭院枝上開了花,比喻生動、貼切.

附:《春雪》賞析

這首《春雪》詩,構思新巧.

“新年都未有芳華,二月初驚見草芽.”新年即陰曆正月初一,這天前後是立春,所以標誌着春天的到來.新年都還沒有芬芳的鮮花,就使得在漫漫寒冬中久盼春色的人們分外焦急.一個“都”字,流露出這種急切的心情.第二句“二月初驚見草芽”,說二月亦無花,但話是從側面來說的,感情就不是純粹的嘆惜、遺憾.“驚”字最值玩味.它寫出了詩人在焦急的期待中終於見到“春色”的萌芽的驚喜神情.此外,“驚”字狀出擺脫冬寒後新奇、驚訝、欣喜的心情 .這一“ 初”字,含有春來過晚、花開太遲的遺憾、惋惜和不滿的情緒.韓愈在《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中曾寫道:“草色遙看近卻無”、“最是一年春好處”,詩人對“草芽”似乎特別多情,也就是因爲他從草芽看到了春的消息吧 .從章法上看 ,前句“未有芳華”,一抑;後句“初見草芽”,一揚,跌宕有致,波瀾起伏.

三、四兩句表面上是說有雪而無花,實際感情卻是:人倒還能等待來遲的春色,從二月的草芽中看到春天的身影,但白雪卻等不住了,竟然紛紛揚揚,穿樹飛花,自己裝點出了一派春色.真正的春色(百花盛開)未來,固然不免令人感到有些遺憾,但這穿樹飛花的春雪不也照樣給人以春的氣息嗎!詩人對春雪飛花主要不是惆悵、遺憾,而是充滿了欣喜.一個盼望着春天的詩人,如果自然界還沒有春色,他就可以幻化出一片春色來.這就是三、四兩句的妙處,它富有濃烈的浪漫主義色彩,可謂神來之筆.“卻嫌”、 “故穿”,把春雪刻畫得多麼美好而有靈性.詩的構思甚奇.初春時節,雪花飛舞,本來是造成“新年都未有芳華,二月初驚見草芽”的原因,可是,詩人偏說白雪是因爲嫌春色來得太遲,才“ 故穿庭樹”紛飛而來 .這種翻因爲果的寫法,卻增加了詩的意趣.“作飛花”三字,翻靜態爲動態,把初春的冷落翻成仲春的喧鬧,一翻再翻,令讀者目不暇接.

第三、四句運用了擬人的手法,“嫌”、“穿”把春雪比作人,使雪花彷彿有了人的美好願望與靈性,同時這穿樹飛花的春雪似乎也給人春的氣息,爲詩歌增添了濃烈的浪漫主義色彩,渲染了熱鬧的喜悅氣氛,這就是運用擬人手法的妙處.

此詩作於元和十年(815),當時作者韓愈在朝任史館修撰,知制誥.對北方人來說,新年無芳華是正常的,但到過嶺南的韓愈卻覺得北方春來晚,直到二月纔有草芽長出來,作者便借鑑岑參《白雪歌》之意,創作了此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