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詩詞歌賦 > 古詩 > 關於端午節的古詩名句

關於端午節的古詩名句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98W 次

端午節是爲紀念偉大詩人屈原所定的節日。每到端午節這一天,家家戶戶都會包糉子。下面是關於端午節的古詩名句的內容,歡迎閱讀!

關於端午節的古詩名句

端午即事

宋代:文天祥

五月五日午,贈我一枝艾。 故人不可見,新知萬里外。

丹心照夙昔,鬢髮日已改。 我欲從靈均,三湘隔遼海。

譯文

五月五日是端午節,你贈與我了一枝艾草。死者卻看不見,新結交的知己卻在萬里之外。

往日能夠爲國盡忠的人,現在已經白髮蒼蒼。我想要從屈原那裏得到希望,三湘相隔的比較遠。

註釋

即事:就眼前之事歌詠。

故人:古人,死者。

新知:即新結交的知己。

丹心:指的是赤紅熾熱的心,一般以“碧血丹心”來形容爲國盡忠的人。

夙昔:指昔時,往日。

靈均:用來形容土地美好而平坦,含有“屈”字的意思。在這裏指屈原。

三湘:指的是沅湘、瀟湘、資湘(或蒸湘),合稱“三湘”。也可以指湖南一帶。

隔:間隔,距離。

遼海:泛指遼河流域以東至海地區。

浣溪沙·端午

宋代:蘇軾

輕汗微微透碧紈,明朝端午浴芳蘭。流香漲膩滿晴川。

綵線輕纏紅玉臂,小符斜掛綠雲鬟。佳人相見一千年。

譯文

微微小汗溼透了碧色的細絹,明日端午節用芳蘭草沐浴。流香酒般的浴水、油膩佈滿大晴的江面。

五彩花線輕輕地纏在紅玉色手臂上,小小的符篆(或赤靈符)斜掛在耳下的黑色髮髻上。與朝雲同過端午節,天長地久,白頭偕老。

註釋

浣溪沙:是唐教坊曲,後用爲詞牌名。分平仄兩體,字數以四十二字居多,還有四十四字和四十六字兩種。

端午:是民間節日,在舊曆五月初五。

碧紈(wàn):即綠色薄綢。

芳蘭:即芳香的蘭花。端午節有浴蘭湯的風俗。

流香漲膩:指的是女子梳洗時,用剩下的香粉胭脂隨水流入河中。杜牧《阿房宮賦》:“棄脂水也”。

“小符”句:這句指婦女們在髮髻上掛着祛邪驅鬼、保佑平安的符錄。雲鬟(huán):即女子的'髮髻。

端午日

唐代:殷堯藩

少年佳節倍多情,老去誰知感慨生;

不效艾符趨習俗,但祈蒲酒話昇平。

鬢絲日日添白頭,榴錦年年照眼明;

千載賢愚同瞬息,幾人湮沒幾垂名。

譯文

年輕時,每逢佳節,總愛生出許多情感,

現在老了,誰還有心思平白無故去感慨萬千;

在端陽這天,懶得學人家懸掛艾草和驅邪符的習慣,

只祈望一盞蒲酒,共話天下太平。

鬢髮是一天比一天增加了銀白,

石榴花如紅錦般射目,年年應節而開;

可嘆在歲月面前,聖賢也罷蠢人也罷都是瞬息過客,

誰知道有幾人湮沒無聞,有幾人名垂青史呢。

註釋

少年:即年輕。

艾符:即艾草和驅邪符。

榴:即石榴花。

賢愚:即聖賢,愚蠢。

垂名:即名垂青史。

以上是小編推薦關於端午節的古詩名句的內容,農曆五月初五爲端午節。它與春節、中秋節、清明節並稱中華四大節日。端是“開端”、“初”的意思。初五可以稱爲端五。農曆以地支紀月,正月建寅,二月爲卯,順次至五月爲午,因此稱五月爲午月,“五”與“午”通,“五”又爲陽數,故端午又名端五、重五、端陽、中天等。端午時節對於中國人來說,是一個十分隆重的節日。一方面,是因爲關於端午節的由來有許多美好的傳說;另一方面,也因爲這是我們祖先傳承已久的歷史傳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