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詩詞歌賦 > 辭賦精選 > 辭賦《袁家渴記》原文及譯文賞析

辭賦《袁家渴記》原文及譯文賞析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07W 次

賞析是欣賞並分析(詩文等),通過鑑賞與分析得出理性的認識,既受到藝術作品的形象、內容的制約,又根據自己的思想感情、生活經驗、藝術觀點和藝術興趣對形象加以補充和完善。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辭賦《袁家渴記》原文及譯文賞析,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辭賦《袁家渴記》原文及譯文賞析

【原文】

由冉溪西南水行十里,山水之可取者五,莫若鑽鉧潭。由溪口而西,陸行,可取者八九,莫若西山。由朝陽巖東南水行,至蕪江,可取者三,莫若袁家渴。皆永中幽麗奇處也。

楚越之間方言,謂水之反流爲“渴”。渴上與南館高嶂合,下與百家瀨合。其中重洲小溪,澄潭淺渚,間廁曲折,平者深墨,峻者沸白。舟行若窮,忽而無際。

有小山出水中,皆美石,上生青叢,冬夏常蔚然。其旁多巖詞,其下多白礫,其樹多楓柟石楠,樟柚,草則蘭芷。又有奇卉,類合歡 而蔓生,轇轕水石。

每風自四山而下,振動大木,掩苒衆草,紛紅駭綠,蓊葧香氣,衝濤旋瀨,退貯溪谷,搖飃葳蕤,與時推移。其大都如此,餘無以窮其狀。

永之人未嘗遊焉,餘得之不敢專焉,出而傳於世。其地主袁氏。故以名焉。

【譯文】

從冉溪向西南,走水路十里遠,山水風景較好的有五處,風景最好的是鈷鉧潭;從溪口向西,走陸路,風景較好的有八、九處,風景最好的是西山;從朝陽巖向東南,走水路到蕪江,風景較好的有三處,風景最好的是袁家渴;他們都是永州美麗奇異的地方。

楚、越兩地之間的方言,水的支流叫做「渴」,(讀“褐”音)。渴的上游與南館的高山會合,下游與“百家瀨”匯合。其中島嶼(江河裏邊的島嶼)、小溪、清潭、小洲,交 錯夾雜,蜿蜒曲折。水流平靜的地方深黑色,急流的地方像沸騰一樣冒着白沫。船好像就走到了盡頭,忽然河水又看不到盡頭了。有座小山從水中露出來。山上都是好看的石頭,上面生長綠色的草叢,冬夏都濃密茂盛。山旁有許多巖洞。山下有許多白色的碎石;上山的樹木多是楓樹、柟樹、石楠、楩樹、櫧樹、樟樹、柚樹;小草則多是蘭草、芷草,又有許多奇異的花卉,類似合歡 但是長出許多莖蔓,纏繞着水中石頭。

每當有風從四周山上吹下,吹動大樹,輕搖小草,紅綠繽紛,香氣濃郁;衝起波濤旋着水渦,從溪谷流進流出,蕭條茂盛,根據時間變換。風景大都是這樣的。我沒辦法都描述出來。

永州沒有過來遊玩,我來到了這裏,不敢獨自享受。回來寫出文章告訴世人。這裏土地的主人姓袁,所以我叫它“袁家渴”。

賞析

這篇文章概括、詳盡、具體、細緻地描寫了袁家渴的景觀。行文中,山、水、樹、石、花、草、洲、潭、渚、巖巧妙組合,搭配天成,形、聲、色、韻、動、靜、疏、密和諧互用,貼切優美,顯示出了作者在藝術構思上極爲巧妙的筆力和描寫景物的豐厚的藝術底蘊。

文章開頭先寫:由冉溪向西南從水路行十里。山水好的地方有五處,都比不鑽姆潭。由溪口向西,從陸地行進,風景好的地方有八、九處,都比不上西山。然後才寫袁家渴:由朝陽巖向東南從水路行,到蕪江,風景好的地方有三處,都比不上袁家渴。這徉寫,表面上看似乎很費筆墨,實際上正是作者的匠心所在。這種寫法,既把袁家渴的地理位置作了明白的交代,又突出了袁家渴的風景幽麗奇異,而此文就是將三處相提並論,稱它們“皆永中幽麗奇處也”,無疑起到了以前述兩處來陪襯、突出袁家渴的作用。

第二段從總體上描寫袁家渴。首先簡單介紹袁家渴的音義。其次寫袁家渴水流情狀。其七遊同南館高嶂匯合,下游流入百家瀨。“其中重洲小溪……忽又無際。”寫袁家渴水上風光,都是四字句:那裏水中有許多小洲,小洲上又有一條條小溪。水流深的地方形成清澈的水潭;水淺的地方土地露出水面成爲小渚。它們中間夾雜着曲折的流水。深潭水流平穩,呈深黑色;水流湍急的地方像煮沸的水飛起白沫。最爲精采的是“舟行若窮,忽又無際”兩句。至此,作者就描繪出了奇妙的畫面:船兒正在行進,忽然一座山擋住去路,似乎已到了路的盡頭;但河流一轉,繞過山巒,眼前猛然一亮,卻是無邊無際的開闊水面。

第三段寫水中山色,“皆美石,上生青叢,冬夏常蔚然。”概括寫山上的景色,突出美石和冬夏常青的樹木。下面具體寫巖洞,白礫,各種樹木,香草。其中突出地描繪獷一種奇異的草,它的樣子像合歡而有藤蔓,纏繞在水石上。

第四段是全文最精采的部分,寫山風吹動下的動人景色:每當大風從四面山上刮下來的時候,搖動着大樹,各種草兒隨風傾倒,紅花和綠葉被風吹得紛紛亂亂,像是吃驚似的。濃郁的花香隨風拱散;浪濤衝擊溪水迴旋,紛紛退到澳谷裏去,搖動着茂密的花草,這種景象隨着時間的推移而變化無窮。這裏的風光大致如此,沒有力、法把神種景象全部描繪出來。這一段寫風,把山風申的樹木、花草、波濤的動態寫得生動逼真。不僅寫出了色彩,而且寫出了香氣;不僅寫出了姿態,而且寫出了情感。文中的一個“駭”字,使紅花綠葉入格化。同時也融進了作者的情感。清人沈德潛評道:“亦善寫風,前篇駭動,此篇靜遠。”“前篇”即指《袁家渴記》。

最後一段,以“永之人未嘗遊焉”爲中心而述,這裏與《鈷鉧潭西小丘記》類似,而用筆各殊。這樣奇偉、這樣高潔、這樣清麗幽雅的風景區,卻無人瞭解,長久地被遺棄、被埋沒,連當地人都“未嘗遊”。作者“發潛德之幽光”,以巧奪天工的筆墨描繪這種自然美,表彰這種白然美,“出而傳於世”,既表現了他對受壓抑、受摧殘的美好事物的無限同情愛護,也寄託了他自己的無限慘痛、無限深沉的身世之感。最後點明取名袁家渴的由來。因爲那塊土地的主人姓袁,所以才取名爲“袁家渴”的。

柳宗元

柳宗元(773年-819年),字子厚,唐代河東(今山西運城)人,傑出詩人、哲學家、儒學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著名作品有《永州八記》等六百多篇文章,經後人輯爲三十卷,名爲《柳河東集》。因爲他是河東人,人稱柳河東,又因終於柳州刺史任上,又稱柳柳州。柳宗元出身河東柳氏,與劉禹錫並稱“劉柳”,與韓愈並稱爲“韓柳”,與王維、孟浩然、韋應物並稱“王孟韋柳”。柳宗元一生留詩文作品達600餘篇,其文的成就大於詩。駢文有近百篇,散文論說性強,筆鋒犀利,諷刺辛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