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勵志中心 > 勵志小故事 > 關於魯迅的勵志故事(精選12篇)

關於魯迅的勵志故事(精選12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51W 次

在學習、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總免不了要接觸或使用故事吧,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魯迅的勵志故事,歡迎大家分享。

關於魯迅的勵志故事(精選12篇)

魯迅的勵志故事 篇1

魯迅是我國著名的雜文家,著名的文壇戰士。關於魯迅的勵志故事,當爲我們照亮前行的方向。

魯迅曾經說,他的成功不是因爲天賦,不是自己有多了不起,而是將別人喝咖啡的時間都用在了學習上。一心一意,鍥而不捨,這便是他的成功之道。

我們很多人都在說,時間太緊啊,很多事來不及做。說這番話的時候,也許我們正在喝着咖啡。

有些成功並非遙不可及,因爲不去做,不想付出,沒有拼搏的鬥志,沒有付出所有的勇氣,所以你醞釀不出衝擊的氣勢,也就距離成功越來越遠。

魯迅最早是學醫的,因爲見民族危機日益加劇,這纔拿起筆桿吶喊,要喚醒人們的民族意識。每天辛苦工作,即便到了晚上,也要服用像魚肝油一類的物品提神,一直堅持,終成一位令人尊敬的戰士,一位地位超然的文豪大家。

人生短暫,我們不可能做太多的事,真正能把一件事做好就已經很了不起。魯迅做好了他想做的事,我們呢?想好做什麼了沒有?準備爲這件事付出了沒有?思想上如果沒有準備,成功便是海市蜃樓。

從這些勵志故事中,我們可以汲取到足夠的力量,前輩們的成功不是隨隨便便,我們的成功更加不會從天上掉下,只有踏踏實實,學習勵志故事中的主人公們,像他們一樣執着夢想,保持耐心,幾十年如一日,纔可能取得輝煌的成績。

魯迅的勵志故事 篇2

魯迅是我國現代最偉大的文學家、革命家和思想家。早年在日本仙台醫學專科學校學習。

一天,在上課時,教室裏放映的片子裏一個被說成是俄國偵探的中國人,即將被手持鋼到刀日本士兵砍頭示衆,而許多站在周圍觀看的中國人,個個無動於衷,臉上是麻木的神情。這時身邊一名日本學生說:

“看這些中國人麻木的樣子,就知道中國一定會滅亡!”

魯迅聽到這話忽地站起來向那說話的日本人投去兩道威嚴不屈的目光。昂首挺胸地走出了教室。他的心裏像大海一樣洶涌澎湃。

一個被五花大綁的中國人,一羣麻木不仁的看客一一在腦海閃過,魯迅想到如果中國人的思想不覺悟,即使治好了他們的病,也只是做毫無意義的示衆材料和看客。

現在中國最需要的是改變人們的精神面貌。他終於下定決心,棄醫從文,用筆寫文喚醒中國老百姓。

從此,魯迅把文學作爲自己的目標,用手中的筆做武器,寫出了《吶喊》、《狂人日記》等許多作品,向黑暗的舊社會發起了挑戰,喚醒了數以萬記的中華兒女,起來同反動派進行英勇鬥爭。直到生命的最後一刻,他仍夜以繼日地寫作。仙台醫學專科學校學習。

魯迅的勵志故事 篇3

有一天,魯迅穿着一件破舊的衣服上理髮院去理髮。理髮師見他穿着很隨便,而且看起來很骯髒,覺得他好像是個乞丐,就隨隨便便地給他剪了頭髮。理了發後,魯迅從口袋裏胡亂抓了一把錢交給理髮師,便頭也不回地走了。理髮師仔細一數,發現他多給了好多錢,簡直樂開了懷。

一個多月後,魯迅又來理髮了。理髮師認出他就是上回多給了錢的顧客,因此對他十分客氣,很小心地給他理髮,還一直問他的意見,直到魯迅感到滿意爲止。誰知道付錢時,魯迅卻很認真地把錢數了又數,一個銅板也不多給。理髮師覺得很奇怪,便問他爲什麼。魯迅笑着說:“先生,上回你胡亂地給我剪頭髮,我就胡亂地付錢給你。這次你很認真地給我剪,所以我就很認真地付錢給你!”理髮師聽了覺得很慚愧,連忙向魯迅道歉。

魯迅的勵志故事 篇4

魯迅,原名周樹人,是近代一位出色的文學家。魯迅的成功,有一個重要的祕訣,就是珍惜時間。魯迅十二歲在紹興城讀私塾的時候,父親正患着重病,兩個弟弟年紀尚幼,魯迅不僅經常上當鋪,跑藥店,還得幫助母親做家務;爲免影響學業,他必須作好精確的時間安排。魯迅先生從小認真學習。少年時,在江南水師學堂讀書,第一學期成績優異,學校獎給他一枚金質獎章。他立即拿到南京鼓樓街頭賣掉,然後買了幾本書,又買了一串紅辣椒。每當晚上寒冷時,夜讀難耐,他便摘下一顆辣椒,放在嘴裏嚼着,直辣得額頭冒汗。他就用這種辦法驅寒堅持讀書。

魯迅幾乎每天都在擠時間。他說過:時間,就像海綿裏的水,只要你擠,總是有的。魯迅讀書的興趣十分廣泛,又喜歡寫作,他對於民間藝術,特別是傳說、繪畫,也深切愛好;正因爲他廣泛涉獵,多方面學習,所以時間對他來說,實在非常重要。他一生多病,工作條件和生活環境都不好,但他每天都要工作到深夜才肯罷休。

魯迅的勵志故事 篇5

少年時代的魯迅在上私塾時,先生就教他們作對。一次,塾師壽鏡吾老先生出了上聯“獨角獸”,讓學生們對下聯。立時塾房活躍起夾了,有的孩子對出“九頭鳥”,有的孩子對出“三腳蟾”,有的孩子對出“百足蟹”等等,惟獨周樟壽(魯迅原名)一語不發,等課堂上平靜下來後,他站起對出“比目魚”。

課堂立時悄然,沒有再應對的了。壽老先生在評論了前者之後,最後稱讚周樟壽對得最好。因爲“獨非數字卻有一”的意思,而“比”也非數字,卻相當於“二”。兩者雖俱無數字卻都有數的含義,真是恰到好處。經老師的點撥,同伴們佩服得五體投地,魯迅雖小卻語驚四座。

魯迅的勵志故事 篇6

魯迅的腦子,就是萬有文庫,取之不盡,用之不竭。這除了他有不凡的記憶力之外,就是他的勇於進修,勤學不倦,以及十分注重唸書體例。

魯迅師長教師目不轉睛地工作。爲了如斯,他的工作時刻老是在深夜。有一天,差不多是暮秋,天快暗了,他還在那兒那裏拿着筆寫不完地寫啊寫啊!夫人許廣平籌算勸他歇息一下,雙手放在他的肩上,那曉得他卻滿臉的不歡快。原本,許廣平那時是很孩子氣,滿心好意,碰着這麼一來,真感受到氣也透不外來地難熬。稍後,他給夫人詮釋:“寫開工具的時辰,什麼旁的工作是顧不到的,這時最好不理他,甚至吃飯也是多餘的事。”

魯迅的工作立場是兢兢業業、一絲不苟的。他親手校對書稿時,每行的凹凸,每字的鉅細、偏正,全頁的位置,他都一眼看出,嚴加更正,不惜再三變換,直到對勁爲止。至於字句的正誤,那就更不必說了。所以,校稿時,也許使人感受厭惡,但等到書一出書,是沒有過錯勁的,沒有不博得精采諾言的。

魯迅研究學問有“堅持不懈”的精神。魯迅認爲需要學的某一種學問,便靜心專門鑽研,堅韌不拔。好比社會科學,原先他並不十分注重。但1927年是革命轉折時代,嚴酷的階級鬥爭不美觀實,使魯迅深深感應進化論思惟的偏頗,因爲革命的需要,他吃苦進修馬列主義理論,讀的書真是驚人。從1929年起,三、四年間幾乎天天手不釋卷。這樣吃苦進修的功效,他後來以雜文的形式多次揭曉對教育的評論和定見,痛擊國平易近黨反動派壓制學生思惟、鎮壓學生抗日救國行爲的反動教育政策,深刻分解了封建的買辦的法西斯教育的本色。能一文刊露,羣醜斂聲。魯迅師長教師終於用階級不雅概念看待問題,剖析問題,慢慢形成了共產主義世界不美觀,成爲偉年夜的共產主義戰士。

魯迅認爲念書,不應無重點地亂讀一氣,什麼書都去涉獵;就是統一本書,也不必每章每節“一視同仁”。有一次,他在指導清華年夜學文學系學生許壽裳的兒子許世瑛讀《抱林子》時就指出:該書“內篇”鼓吹仙人方藥、鬼魅迷信,是錯誤的,可以不讀;“外篇”闡述人世得失蹤、臧否世事,有不少正確的談吐,這就是要讀的重點。

魯迅這樣的指導名之曰“重點進攻”唸書法。平均使用力量,會白白地華侈時刻和精神,只有採納“重點進攻”的體例,比平均使用力量生效會好得多。

魯迅的勵志故事 篇7

有人說魯迅是“一身補丁,一團漆黑,一頭直豎”。補丁指的是他身上的衣裳打着補丁,漆黑是指他皮膚黑黑,直豎當然是指他的頭髮——魯迅的一頭“衝冠怒發”,無人不曉。

你見過愛因斯坦頭髮順順的照片嗎?似乎沒有。那是因爲他頭髮總是亂蓬蓬。他捨不得花時間梳下頭髮。他對世界作出的巨大貢獻讓他獲得崇高的榮譽,但他看得很淡,生活依然極其樸素。應邀訪問比利時,國王派專車以最高禮節迎接,然而接到的是一個頭發亂蓬蓬,步行拎着一箇舊皮箱的老頭。一個對全人類做出巨大貢獻的科學家,卻要求逝後將骨灰撒在不爲人知的地方,不發訃告,不建墳墓,不立紀念碑,免除所有宗教儀式,免除鮮花和音樂。他的心,是一滴清水,無論外界如何煙靄迷濛,清者自清。如他所說,不管時代的潮流和社會的風尚怎樣,人總可以憑着自己高貴的品質,超脫時代和社會,走自己正確的道路。

就像魯迅,對於物質的索求,他是那樣的微薄——穿久了的藍布夾襖破了,要給他換新的,他不肯,補補又穿在身上。雖然夜間熬夜寫作,飯菜也只是一兩樣普通菜蔬。不大吃魚,因爲他認爲魚的細骨太多,吃起來太費時,時間浪費在這上面太可惜了。可是,對於精神方面,他卻是“苛索無度”,幾至“席不暇暖”。常常到凌晨二三時纔可休息,而且常常是衣裳不脫就這樣和衣倒下睡兩三個小時,然後醒來抽根菸喝杯茶,繼續寫作。魯迅的許多小說就是這樣完成的,他認爲寫小說是不能斷的,一斷,人物的氣就會接不上來。他頭髮長了可以不剪,衣服破了可以不換,但他把書看得比什麼都重要,書有點髒了,他會拂起自己的袖子就揩。朋友來了,別的什麼都可以借,就是書不肯借,實在逼得狠了,就乾脆將那本書送給朋友。

唯一的“不正當”愛好是吸菸,但吸的多是用菸葉捲起的廉價煙,偶爾得到一些好煙,也要與朋友一起分享。即便如此,他也嫌菸頭留得過長,有點可惜。後來用上了菸嘴,菸頭短到不能再吸了才丟棄。

魯迅幼年喪父,靠母親和姐姐給人洗衣度日月,所以物質上清苦點,於他已不算什麼折磨,而要讓這樣一位“我以我血薦軒轅”的人去忍受精神的貧乏與困苦,那是萬萬不可,他說,人生最苦痛的莫過於夢醒了無路可走。所以,他沿着他的夢想一路執著地走了下去——他哪裏是天才,他是把別人喝咖啡的工夫都用上了,就像一幢巨大建築,總是由零碎的一石一木累疊而起。

德國哲學家西美爾說,貨幣只是一條通往最終價值的橋樑,而人,永遠無法在橋上棲居。人最終能夠安然棲居的,是自己的心靈

“囚首垢面談詩書”,這是魯迅的寫照。可是,有詩可作,有書可讀,就算囚首,就算垢面,又如何?

雖然囚首,雖然垢面,但他們的心,仍是清水一滴。像愛因斯坦、魯迅,像那些令人高山仰止的人們。

在愈顯物質化的世界裏,那滴清水中的一種精神,一種信念,令這滴水始終清凜,始終純美,始終滌着後來者的心。

魯迅的勵志故事 篇8

一、他曾製作一張書籤,中間豎寫“讀書三到:心到,口到,眼到”10個字,夾在書頁裏。讀書時,讀一遍書,自上而下蓋書籤上一個字。這個辦法同學們很讚賞,大家都仿效起來。

二、有的同學整天只想玩,常常揹着老師拉別人一起玩。魯迅爲防止同學影響自己的學習,就在書桌的左上角貼了一張三寸長二寸闊的紅紙條,紙條上寫着“君子自重”4個字。

三、魯迅讀書時,還要幫助家裏做些事,特別是爲父親的病經常上當鋪跑藥店。有一次,因多做了些家務,讀書遲到了,受到老師的責備,他就在書桌的右下角用小刀刻了個“早”字,用以鞭策自己。此後,他就再沒有遲到一次。

魯迅的勵志故事 篇9

在魯迅博物館裏陳列着一盒修書工具,那是一些簡單的畫線儀器、幾根鋼針、一團絲線、幾塊砂紙以及兩塊磨書用的石頭。魯迅就是用這些極其平常的東西,使他珍藏着的一萬多冊圖書歷久常新,沒有一冊書裏有污損、破散的情況。

魯迅先生一向樂意把書借給別人看,特別是青年學生,但是歸還時,如果上面有了破邊卷角等損壞的情況,他會不高興的。對於那種不愛護書的借閱者,魯迅寧願把書送給他,也不忍看到那本被“蹂躪過的原書再轉回來。”魯迅先生時常把一些好書主動寄贈給渴求知識的人,每當把書送出去時,總是非常仔細地包紮好。魯迅先生愛護書籍的故事至今還在廣爲流傳。

魯迅的勵志故事 篇10

魯迅少年時代在南京礦路學堂讀書,學習十分刻苦。在同學中,他年齡最小,而成績卻最爲優秀。礦路學堂當時規定,每月考一次,考得第一名者獎三等銀牌一枚;四個三等銀牌換一個二等銀牌,四個二等銀牌換一枚金牌(金質獎章)。經過了三年的學習,同學中只有魯迅一人換到了金牌。

當時礦路學堂的總辦比較開明,學生看書報也比較自由。魯迅求知慾十分強烈,除學習功課外,他還廣泛閱讀古代小說、野史、雜書和從西文翻譯過來的新書。由於家境貧困,爲了求知,他把自己好不容易得來的金牌變賣了,買回了一些渴望已久的書來讀。廣泛的閱讀爲他日後的文學創作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有人做過統計,他在創作中引用過的`書,足以開一個規模不小的圖書館。

魯迅的勵志故事 篇11

少年魯迅隨着年齡的增大,知識也越來越豐富了。他已經不滿足於看畫書,開始大量閱讀起古典小說和野史筆記本。家藏的一本《西遊記》,他先是描繡像,接着就看文字。他最愛孫悟空的機智勇敢:闖龍宮,入地府,鬧天宮,除妖魔,滅鬼怪,保護唐僧西天取經……簡直把他帶進了一個神奇的境界。這一下讀書的勁頭可來啦!家藏的《聊齋志異》、《三國演義》、《白蛇傳》、《夜談隨錄》等書,他都讀遍了。他覺得還是不滿足,又陸續購讀了《酉陽雜俎》、《輟耕錄》、《池水偶談》、《徐霞客遊記》……就這樣,小魯迅在書的海洋裏盡情地遨遊。

後來,魯迅家窮得“幾乎什麼都沒有了”,再也沒有錢買他心愛的書了。怎麼辦?魯迅想,買不起書,就抄!

但要抄的書實在太多了,魯迅就抄他最需要的書,把寶貴的時間用在刀刃上。他需要一本字典,就借來《康熙字典》,從一部查起,把所有難讀、難記、難寫的生字都抄下來;他愛讀唐詩,就借來一本《唐詩叩彈集》,把書中的百花詩一首一首地抄下來;他更愛植物學著作,先後抄了《釋草小記》、《釋蟲小記》等書。《唐代從書》是他最喜愛的讀的一部書,裏面有唐代植物學家陸羽寫的介紹種茶經驗的《茶經》和介紹農林知識的《耒耜經》、《五木經》,他都借來一一抄錄。

魯迅抄的書,大都是從族叔祖父周玉田先生那裏借來的。這位老人平時從不輕易借書給別人,卻樂意借給魯迅,因爲魯迅很愛護書籍,而且極守信用,按時歸還。周玉田先生還把自己寫的《鏡湖竹枝詞百首》,借給魯迅看。魯迅不僅讀完了這本詩稿,還抄錄了一冊,卷末寫了六個工整的小楷字:“侄孫樟壽謹錄”。

就這樣,魯迅整天抄呀抄,幾乎把所有課餘時間都用在抄書上了,但總覺得時間不夠用。怎麼辦呢?魯迅就請兩個弟弟來幫着抄,他們也挺樂意,都爭着來幫哥哥抄書。後來,魯迅的兩個弟弟,一個成了有名的文學家,一個成了有名的生物學家,他們所取得的成就,其中也有魯迅引導的一份功勞啊!

魯迅的勵志故事 篇12

魯迅是偉大的文學家,他的一生,不知疲倦地工作和學習,從來不浪費時間。

許廣平在《魯迅先生的日常生活》中寫道:“因爲工作繁忙和來客的不限制,魯迅生活是起居無時的。大概在北京時平均每天到夜裏十到十二時始客散之後,稍稍休息,看看書,二時左右才入睡。他的睡眠常常只有兩三個小時,衣裳不脫,甚至蓋被不用。就這樣,像士兵伏在戰壕休息一下一樣,翻個身醒了,抽一支菸,起來泡杯清茶,又開始寫作了。野草,大部分是在這個時候產生出來的。”

藝術大師李可染說過一句話:“我不一定是好人,但確實沒有時間去做壞事。”1954年,李可染和張仃、羅銘想去江南寫生,他在一家雜誌社預支了一百元稿費。他一邊走一邊畫,衣服破了,鞋子破了。李可染的腳有些畸形,穿的鞋子需要妻子特殊加工。對於他來說,行走是一件痛苦的事,可他硬是穿着這樣的鞋走了幾個月,鞋子磨破了幾雙。幾個月之後回家,人已形同乞丐,而三個人幾個月一百元錢竟然沒有花完。他們把所有時間都用在行走和畫畫上,沒有時間花錢。

成功需要成本,而時間就是最好的成本。魯迅和李可染對時間的運用,已經達到了爭分奪秒的地步。正因爲如此,他們才能做更多的事,獲得更大的成功。生活中,有些人總是抱怨時間不夠用,其實並非如此。時間就像海綿裏的水,想要擠總會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