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勵志中心 > 勵志小故事 > 勵志小故事(集合15篇)

勵志小故事(集合15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18W 次

勵志小故事1

乞丐到小王家乞討,他給十塊,第二天乞丐又去,又給十塊,持續兩年。一天只給五塊,乞丐:以前給十塊,怎麼現在給五塊?小王:我結婚了。乞丐一巴掌打過去:媽的,你竟拿我的.錢去養你老婆?

勵志小故事(集合15篇)

啓示:超出驚喜的服務,誰都要,不教育,久了也會膩啊。

勵志小故事2

一:早會激勵小故事

古時候,有一個部落在大山的腳下,族人在山腳下種了莊稼,可是卻屢受山頂野豬之害,於是族人求助於先知,先知問:“你們真的相信我,就聽我的話,但是不要詢問。”,於是他們按照先知的辦法來做,於是野豬變成了家豬。第一個月:把豬愛吃的東西放在半山腰,下來的野豬少了;第二個月,繼續送食物,只是在野豬聚集的地方樹起一面堅固的棚欄;第三個月:繼續送食行,再樹起第二面棚欄;第四個月,繼續送食物,又樹起第三面棚欄;第五個月,繼續送食物,樹起最後一面棚欄。最後選擇一個勇士,於某一天去把最後的門關起來,於是野豬變成了家豬。

哲理:聽話、簡單、照做事業可成

豬:對周圍的變化沒有要求的洞察力

二:諾亞方舟的故事

世界重建之日,上帝告訴先知建一艘名爲諾亞方舟的.大船,將所有的物種一雌一雄帶上船,重新開始,結果船空間有限,載不下所有動物,上帝出主意說:“每一種動物講一個故事,使大家都笑的留下,否則留下。”,恐龍第一個自告奮勇,它講的故事特有趣,動物們樂得前仰後合,可是上帝說:“對不起,你得跳下去,因爲只有豬沒有笑。”所以恐龍消絕了。第二個講故事的是麒麟,它的故事比恐龍的還逗,動物們又笑開了,可是上帝說:“對不起,你得跳下去,因爲只有豬沒笑。”,所以麒麟也消失了。第三個輪到了孔雀,可是它實在不會講笑話,於是就要爲大家開屏,上帝同意了,於是它就開屏了,並不可笑,但這時,只見豬笑得翻身打滾,前仰後合,於是大家都覺得很奇怪,上帝就問豬爲什麼,豬好不容易忍住笑說:“恐龍講的故事太好笑了!”。

哲理:有靈敏銳的反應力,才能把事業中的問題自主的解決。

反應太慢,如果有人沒有共震,就稱他是豬。

三:價值的體現

有一天,豬和奶牛碰到一起聊了起來,豬很感慨的說:“我們對人類的貢獻基本一樣,可是人對我們的待遇卻不一樣,爲什麼呢?”,奶牛很忠誠的說:“是的,我們的貢獻基本上是一樣的,但是隻有一點差別,那就是:你的價值要在死後才體現出來,但我價值是在活着的時候才能體現出來。”

人可以選擇價值體現的方式

四:如何說禪

南隱是日本明治時代的一位禪師。

有一天,有位大學教授特來向他問禪,他只以茶相待。

他將茶水注入這位來賓的杯子,直到杯滿,而後又繼續注人。

這位教授眼睜睜地望着茶水不停地溢出杯子.直到再也不能沉默下去了,終於開口說道:“已經滿出來了,不要再倒了!”

“你就像這隻杯子一樣,”南隱答道,”裏面裝滿了你自己的看法和想法。如果不光把你自己的杯子空掉,叫我如何對你說禪?”

啓示:這個故事告訴人們,許多事情必須是從頭學起,切忌自滿。一個人如果自滿,覺得自己什麼都會,就必然導致什麼都“裝不下。什麼都學不進去,就像茶水溢出來一樣,再也不可能有任何進步可言了。

五:記住“低頭”

被稱爲美國人之父的富蘭克林,一生功績卓絕,這與他的一次拜訪不無關係。

一次,富蘭克林到一位前輩家拜訪。一進門,他的頭就狠狠地撞在了門框上,疼得他一邊不住地用手揉搓,一邊看着比正常標準低矮的門。出來迎接他的前輩看到他這副樣子,笑笑說:

“很痛吧?可是,這將是你今天來訪問我的最大收穫。一個人要想平安無事地活在世上,就必須時時刻刻記住‘低頭’。這也是我要教你的事情,不要忘記了”

富蘭克林把這次拜訪看成最大的收穫,牢牢忘記住了前輩的教導,並把它列入他一生的生活準則之中。

啓示:謙虛謹慎是做人的美德。一個成熟的人,有成就的人,必備此種品格,宜低頭、忍讓,而非自高自大。這也許是許多成功人士之美德。

勵志小故事3

最大的財富是自己

一位農夫去摸雞窩,看看他家的一隻母雞生蛋了沒有。哪知他摸到的不是一枚普通的雞蛋,而是一枚金燦燦的雞蛋,這使他大喜過望。他抓起這枚金蛋,歡天喜地往家裏跑去,好把這消息告訴他妻子。打那天以後,這隻雞每天都下一隻金蛋。農夫富了起來,可人也越來越貪了。他想,如果把這隻雞給宰了,那不就能把全部財寶一次全都取出來了嗎?這樣,他就把雞的肚子剖開了,可裏面卻什麼也沒有。

真正有價值的,不是黃金蛋本身,而是能孵化黃金蛋的雞,就是你本身潛在的能力,即你的精神,你的觀念,你的理想。真正的.財富是存在於自身內部的潛在能力,那是別人永遠偷不走的不要總是羨慕別人的成功,而是要關注自己,看看自己身上到底有哪些潛能可以發揮出來,這樣才能贏得屬於自己的財富。別人給的財富只是暫時的,有限的,自己去主動爭取的財富纔是自我價值的體現。

勵志小故事4

一批小樹拯救旅館

美國紐約州有一家三流旅館,生意一直不是很景氣,老闆無計可施,只等着關門了事。後來,老闆的一位朋友指着旅館後面一塊空曠的平地給他出了個主意。次日,旅館貼出了一張廣告:“親愛的顧客,您好!本旅館山後有一塊空地專門用於旅客種植紀念樹之用。如果您有興趣,不妨種下10棵樹,本店爲您拍照留念,樹上可留下木牌,刻上您的.大名和種植日期。當您再度光臨本店的時候,小樹定已枝繁葉茂了。本店只收取樹苗費200美元。”廣告打出後,立即吸引了不少人前來,旅館應接不暇。

沒過多久,後山樹木蔥鬱,旅客漫步林中,十分愜意。那些種植的人更是念念不忘自己親手所植的小樹,經常專程來看望。一批旅客栽下了一批小樹,一批小樹又帶回一批迴頭客,旅館自然也就顧客盈門了。

魯銀所運營趙坤說,美國實業家洛克菲勒寫給兒子小洛克菲勒的信中有一段說到:“人人生而平等,但這種平等是權利與法律意義上的平等,與經濟和文化優勢無關。……在多數情況下,父母的位置決定了孩子的人生起點。”對於起點低的更不能抱怨父母,抱怨生活,而命運只能是掌握在自己手裏。最後,想告訴各位,掌握命運,先從理財開始吧。

勵志小故事5

天氣真好。吃過早飯,小熊出門去散步了。他走啊走啊,來到一片草地上。哎,綠綠的草地上躺着一把小提琴!他正要去拿,小豬走過來,也看見了小提琴。

小熊說:“是我先看見的小提琴!”

小豬說:“我也看見了小提琴!”

“那是我們一塊兒看見的小提琴!”小熊和小豬搶着小提琴,誰也不肯放手。

小熊說:“這樣吧!咱們比賽跑步。誰贏了,小提琴歸誰!”“一、二、三——”小熊和小豬一起比賽跑步。嘿嘿!他們一起跑到了終點。小豬說:“那,摔跤吧!誰贏了,小提琴歸誰!”小熊聽了點點頭。他們一起看了一眼樹墩上的小提琴。

“一、二、三——”小熊和小豬比賽摔跤。呵呵,結果他們誰也沒有輸。

“那,咱們還是來比賽跳高吧!”小熊和小豬一塊兒說。“一、二、三——”哈哈,小熊和小豬又跳得一樣高!怎麼辦呢?小熊和小豬又看了一眼小提琴。他們想啊,想啊,想了老半天,想出了一個好辦法。小熊說:“看誰先跑到花園裏兔奶奶的家,小提琴就歸誰!”“好,就這麼辦!”

“一、二、三——”小熊和小豬撒腿就往花園裏兔奶奶家跑。“哐啷”一下,他們一起撞在兔奶奶家的`門上了。兔奶奶打開門一看,說:“哦,歡迎,歡迎!來,進來吧,小寶貝!”小熊和小豬互相看了一眼,一起跑過去拿小提琴,然後走進了兔奶奶的家。兔奶奶拿出蜜蜂請小熊吃,拿出胡籮卜請小豬吃。“啊嗚,啊嗚”他們吃得好開心哪!

忽然,一首優美的樂曲慢慢地傳過來。小熊和小豬一看,呀!是兔奶奶在拉小提琴哪!“嘿!太好了,太好了!這把小提琴就送給兔奶奶吧!”小熊和小豬一塊兒說。兔奶奶說:“謝謝啦,謝謝啦!以後你們要聽音樂,就上這兒來好了!”

“好,就這麼辦!”

勵志小故事6

曾經有一個記者在家寫稿時,他的四歲兒子吵着要他陪。記者很煩,就將一本雜誌的封底撕碎,對他兒子說:“ 你先將這上面的世界地圖拼完整,爸爸就陪你玩。”過了不到五分鐘,兒子又來拖他的手說:“爸爸我拼好了,陪我玩!”

記者很生氣:“小孩子要玩是可以理解的,但如果說謊話就不好了。怎麼可能這麼快就拼好世界地圖!”

兒子非常委屈:“可是我真的拼好了呀!”

記者一看,果然如此:不會吧?家裏出現了神童?他非常好奇地問:“你是怎麼做到的?”

兒子說:世界地圖的背面是一個人的`頭像。我反過來拼,只要這個人好了,世界就完整了。

所以做事先做人。做人做好了,他的世界也就是好的。

勵志小故事7

侯晶晶身邊的人都說她“意志如鋼”!

住院之初,鋼針抽取骨髓、全身麻醉、一天十幾個小時輸液,疼痛實在忍不住時,侯晶晶會小聲說:“媽媽,我疼呀!”這時候,她會讓父母坐在牀頭給她讀書、講故事,而臉色蒼白的她則靜靜地聽着。《紅巖》、《童年》、《燃燒的石頭城》,她與書中的英雄人物一樣鑄就着內心的堅強。

漫長的學習過程中,她的雙腿時常因爲缺血而發生劇烈痙攣,而背部也會變得痠痛難忍。在家人的幫助下,她堅持做身體鍛鍊,一次就是一個多小時。然後,又專注地拿起身邊的書本。

1997年的冬天,侯晶晶參加全國研究生考試。考場外,大雪紛飛;考場內,她揮汗如雨。一場考試下來,她坐的板凳全部浸溼了。連續三天五場考試,侯晶晶堅持了下來。結果,她以總分第一的成績考取了南京師大外國語學院。

六年研究生的學習,侯晶晶沒有缺一節課;一年多的教師生涯,她每次上課都是兩個小時。她的學生葛建平回憶:“一次上課我們感到她突然變‘高’了,才知道她腿部痙攣非常厲害,需要用手撐起身體放鬆一下。可她在講課時從來都是微笑着的!”

自強與關愛交相輝映

從一個殘疾小女孩到博士,侯晶晶詮釋了“自強”的內涵。

小時候,侯晶晶要去取一樣東西時,就用兩個小板凳交替着一點點挪過去,而母親則在一旁靜靜地注視着她。“晶晶,爲什麼不讓媽媽幫你去拿或者抱着你呀?”小夥伴問她。“我自己能做。”侯晶晶的`回答如此平靜。

侯晶晶的丈夫、研究生時的同窗相華利始終記得這一幕:侯晶晶把吐的痰用紙包起來後,同學要幫她放到垃圾箱裏,她卻微笑着擺擺手,推着輪椅來到垃圾箱前。“她表現出的自強和自尊震動了我。”相華利後來這樣告訴侯晶晶的家人。

留校一年,侯晶晶平均每天花8個小時左右用於教學、科研等工作。她先後有四篇論文在全國性專業刊物上發表,並完成了一部近30萬字的譯着。談起自己的成長,侯晶晶一再表示:“我走到今天主要是因爲我的父母、親戚朋友,特別是南京師大對我的關心和幫助,沒有他們就不會有今天的我。”道別時,問起今後的打算,侯晶晶還是那樣淺淺一笑:“在現有的條件下,努力做更多的事情,同時保持身心的健康。”

勵志小故事8

感悟:不要讓昨日的沮喪令明天的夢想黯然失色!

在一次討論會上,一位著名的演說家沒講一句開場白,手裏卻高舉着一張20美元的鈔票。

面對會議室裏的200個人,他問:“誰要這20美元?”一隻隻手舉了起來。他接着說:“我打算把這20美元送給你們中的一位,但在這之前,請准許我做一件事。”他說着將鈔票揉成一團,然後問:“誰還要?”仍有人舉起手來。他又說:“那麼,假如我這樣做又會怎麼樣呢?”他把鈔票扔到地上,又踏上一隻腳,並且用腳碾它。爾後他拾起鈔票,鈔票已變得又髒又皺。“現在誰還要?”還是有人舉起手來。

“朋友們,你們已經上了一堂很有意義的課。無論我如何對待那張鈔票,你們還是想要它,因爲它並沒貶值,它依舊值20美元。人生路上,我們會無數次被自己的決定或碰到的逆境擊倒、欺凌甚至碾得粉身碎骨。我們覺得自己似乎一文不值。但無論發生什麼,或將要發生什麼,在上帝的`眼中,你們永遠不會喪失價值。在他看來,骯髒或潔淨,衣着齊整或不齊整,你們依然是無價之寶。”

溫馨提示:

生命的價值不依賴我們的所作所爲,也不仰仗我們結交的人物,而是取決於我們本身!我們是獨特的感悟:永遠不要忘記這一點!

勵志小故事9

日本有一家只有7個人的企業,其產品是有些人看來不值一提的哨子。可你千萬別小看這小玩意兒,一年竟創造了7000萬元的利潤。原來這家企業的產品特別“專一”——只生產哨子,他們聘用了300多名科技人才專門研發哨子,最貴的哨子賣了2萬美元一個。在世界盃足球賽上,所有的哨子都是出自於該廠。更令人驚奇的`是,他們哨子的種類達到上千種,有給美國警察生產的專用哨子,哨子讓他們給做絕了。

【創業感悟】:許多國人去小日本採購產品,看重的就是質量好。但質量好的背後,則是日本人普遍存在的一種專注的匠心精神。也正因爲此,現在小米、華爲等一窩蜂地學習“匠心”。創業做產品一定得專注,這沒得商量。

勵志小故事10

日本一家報紙曾報導了一件搞笑的事:一名日本婦女趁幼兒熟睡之際外出購物,返家途中,在巷口與人閒聊,這時家中的幼兒醒來尋母,遂爬上陽臺呼叫,不幸小孩一失足從陽臺上墜落下來,但說此地,那時快,其母飛奔至樓下,奇亦般地接住了自己的孩子。按道理說三歲幼兒體重約十五公斤重,從五樓墜下,在重力加速度的作用下,在將近到達地面時的重量絕十分人所承受得了,況且這個人是個年近三十的婦女。這件事在日本引起了轟動。之後新聞界還專門請來舉重戶外員和賽跑戶外員做了一個模擬實驗,結果都無法成功地接住也無法及時趕到出事地點。

一個弱女子在奮不顧身的狀況下,其戶外技能的水平居然能遠遠超過訓練有素的戶外員。類似的事件也曾在英國及美國發生過。在一個夏天,美國一位殘障、一向以輪椅代步的年輕母親,在她孩子失足掉進游泳池的時候,她連人帶輪椅衝進泳池,救起了她的孩子,並隨即實施人工呼吸,救活了她的孩子。事後警方當局請這位母親描述她的`整個經過時,她卻答不上半句話來。

而在英國倫敦的一場大火中,一名婦女竟可獨自一人左手扛彩電,右手扛保險櫃衝出火場。事後,她在衆人的嘖嘖稱奇中,自己也覺得不可思議。

從上述的三個例子中,我們能夠了解一個事實:那就是人的潛能無窮。生活中不是“能不能”,而是“要不好。”

你真正想要的是什麼?放手去做,全力以赴,別管“能不能”。

勵志小故事11

多讀書

美國副總統亨利。威爾遜出生在一個貧困家庭裏,在這樣的窮途困境中,威爾遜先生下定決心,不讓任何一個發展自我,提升自我的機會溜走。很少有人能象他一樣深刻地理解閒暇時光的價值。他像抓住黃金一樣緊緊地抓住了零星的時間,不讓一分一秒無所作爲地從指縫間流走。在他21歲之前,他已經設法讀了1000本好書——想一想看,對一個農場裏的孩子,這是多麼艱鉅的任務啊!在離開農場之後,他徒步到100英里之外的馬薩諸塞州的'內蒂克去學習皮匠。他風塵僕僕地經過了波士頓,在那裏他可以看見邦克。希爾紀念碑和其他歷史名勝。整個旅程只花了他1美元6美分。一年之後,他已經在內蒂克的一個辨論俱樂部脫穎而出,成爲其中的佼佼者了。後來,他在馬薩諸塞州的議會發表了著名的反對奴隸制度的演說,此時距他到這裏尚不到8年。12年之後,他與著名的查爾斯。薩姆納平起平坐,進入了國會。對於威爾來說,每一本書都給他帶來了智慧,以此作爲通向成功之路的階梯。

“任何停止學習的人都已進入老年,無論在20歲還是80歲,堅持學習的人則永葆青春。”

勵志小故事12

鮎魚效應

在日本有一個流傳很廣的故事。古時候日本漁民出海捕鰻魚,因爲船小,回到岸邊時鰻魚幾乎死光了。但是,有一個漁民,他的船和船上的各種捕魚裝備,以及盛魚的.船艙,和別人都完全一樣。可他的魚每次回來都是活蹦亂跳的因些賣的價錢高過別人一倍。沒過幾年,這個漁民就成了遠近聞名的大富翁。直到身染重病不能出海捕魚了,漁民才把這個祕密告訴他的兒子。在盛鰻魚的船艙裏,放進一些鮎魚。鰻魚和鮎魚生性好咬好鬥,爲了對付鮎魚的攻擊,鰻魚也被迫竭力反擊。在戰鬥的狀態中,鰻魚生的本能被充分調動起來,所以就活了下來。

漁民最後忠告兒子,要勇於挑戰,只有在挑戰中,生命纔會充滿生機和希望。

勵志小故事13

做花與做人

花朵是植物界的小精靈,它最通人性。常常讀到作家詩人描寫的作品,不是意象優美,就是嬌柔可人,彷彿是與自己的初戀情人纏綿溫情。懂花的人都說,花有靈性,花如女人、男人。其實,一朵花就是一個人,一個人就是大地上行走的一朵花。人講尊嚴,花講姿色。樹活一張皮,人活一張臉,花活一個靈魂。每一朵花裏都有莊嚴,每一個人也是。人存正氣,花含豔香。每朵花裏都蓄滿着日月精華,有人這樣評價一朵花:空谷幽蘭,馨香宜人;室內鮮花,弱不禁風;野外花朵,風骨傲然。可見,花與人是有緣分的,打造內功,日日修煉,月月進步,存善心得善果,修善心結善緣。好花通體透香,好人如同碧玉放射溫潤的光輝。花開到極致就是呈現做人的道理。一個沒有花朵般婉約之心的人,他的思想是沒有內涵的;一個花朵般耐心和毅力的人,他的靈魂是粗糙的;一個沒有花朵般慈悲胸懷的恩,他的心底事狹隘的;一個沒有花朵般謙虛卑微的人,他的心理是陰暗潮溼的。

花朵心中有日月星辰,人心中有天地乾坤。花有高雅姿容,人有氣質魅力。花吐香,應吐清香;人講話,應講陽光健康明朗的語言。花朵在山上山下都要怒放,開出整個自然界的情懷;人在高處低處都要活着,活出模樣活出精彩且有海的胸襟。做花年年歲歲更新營養錘鍊自身,做人飽經磨難方知人間悟理。大多時候,溫室的鮮花怕風霜,野外的鮮花能戰勝嚴寒酷暑。地低成海,人低成聖。花在低處照樣開,人在低處也照樣可以飛騰思想照亮前程。做花與做人,有時候,也是一個道理。

寬容無價

我們大多數人都時常會遇到人際關係中的一些煩惱——欺騙、背叛甚至是挑釁。這時我們應該怎樣應對呢?

在近幾十年,專家和學者們建立了多個“寬容實驗室”,把寬容作爲課題來研究。美國密歇根州希望學院的研究者們發現,當人們想起傷害過自己的人時,他們的心血管會亢奮起來,在他們想到報復對方時,就會嚴重緊張;而當他們試着理解對方時,他們會表現得更有理智;當他們能夠放下所受傷害時,就會感受到自身的強大、幸福和堅強意志力。寬容的好處很多,首先就是有益於我們保持和他人的人際關係。我們每個人都有寬容別人的能力,一些心理學家認爲這是人所特有的適應力。人類在一起合作相處,而不是分崩離析,就有更多的生存和發展機會。

研究發現,寬容別人是需要一定能力的。大氣量者對別人更具同情心、更爲友善,這樣也會把更多的良性情緒傳遞給他人——包括傷害過他們的人。有些人很善於保持一種關係,其中的原因之一就是他們更爲心胸寬廣。

寬容的第二個好處是有益於自己,從心理學上來講,寬容別人能給自己帶來巨大的益處。越來越多的心理健康專家發現,寬容是一劑心理良藥,就排解憤怒、維護婚姻和消除低落情緒而言,沒有比寬容更好的辦法了。

“簡而言之,寬容能讓他們恢復情緒健康,”威斯康星州大學的心理學家羅伯特。恩賴特說。無數次的研究發現,那些無法對傷害他們的人放下憤恨之心的人,在心理醫生的幫助下都能漸漸釋懷。

恩賴特的寬容研究涉及四個階段。第一步是認識,讓當事人清楚因爲不當傷害而使自己受到的精神痛苦。讓憤怒和其他負面情緒暴露出來,恢復才能開始。第二步是決定,要讓當事人知道,糾結於所受的傷害和作惡者只能讓自己傷得更深。這時要知道放下報復心、原諒對方纔是上策。第三步是行動,要讓當事人換個新角度來看待作惡者,這並不是說要打掉牙往肚裏咽,而是要更深入地理解對方。最後一步就是讓當事人體會解脫之樂。

和很多事情一樣,寬容也是知易行難,因人而論,而且要看傷害的程度。你也許認爲對傷害者心懷怨恨是再正常不過的事,但是你不要輕言原諒別人的人是懦夫,先做做下面這個試驗:一想起那些你一直懷恨在心的人,你有什麼感覺,是不是感到緊張或身體沉重?

是不是惱、恨、氣?

如果把這些負面情緒囤積在腦子裏,那它們就會永久地攪撓你,而你爲此付出的代價是損害了自己身體的健康和心靈的安寧。反過來講,寬容意味着你把自己從這種情緒的惡性循環中解脫出來。畢竟不管你覺得自己的憤恨多麼合情合理,受傷的其實還是自己,而不是傷害你的人。如果你還是想不通,那就記住一點:過好自己的生活,這就是最佳的報復方式。與其把精力專注於自己所受的傷害,不如多關注一下身邊真、善、美的事物。寬容是人生的一種選擇,也是你的一種人格力量。

先給別人找理由

數日前,曾看過一期訪談。主持人問著名影星葛優面對狗仔隊惱人的偷拍時,都採取過哪些措施。

“嘿,巧了,前幾天我剛在家被人偷拍,”葛優摸着自己光亮的腦袋說,“不過這事兒啊,我是這麼想的,我不生氣,你想想拍照片的這小孩,他冒了一挺大的危險,他得潛入你們家,你們家人要是知道了得揍他一頓,然後轟出來。他爲什麼呀?他就爲了掙點錢,你就讓他拍,就完了,你是給了他一口飯吃,我不覺得我做了一件好事??”

我着實被葛優的這番話感動了。試想,作爲一個名人,剛搬了新家,照片被登的到處都是,不少人可能因此憤怒甚至抓狂。而葛優卻懂得在內心深處先爲別人找個理由——他就是爲了混口飯吃。有了這個想法作前提,煩惱也就無處滋生了。

週末,與一幫朋友閒聊,興致正濃時老高的手機突然響了。他一怔,隨即按下了接聽鍵,隱約聽到對方先是一通自我介紹,然後便熱情地介紹他們新推出的手機業務。“好,給我開通吧,”老高說,“哦,別忘了把退訂方式發到我手機上,謝謝!”掛了電話,另一朋友道:“他們這種所謂的業務大多都有一定的免費試用期,然而等數日過去之後,你一旦忙於工作而忘記這回事,便會糊里糊塗地花冤枉錢。”

“的確是推銷手機業務的,老高莞兒一笑,“其實,這些業務員也挺不容易的,”公司每月都要攤派任務,他們一天要打幾百個電話,重複幾百遍推銷內容,而能答應試用的人一般都超不過十個。爲什麼不幫他們一下呢?我把退訂的提醒設置在手機日程表上,動動手指,幫人家完成一份工作量,自己又吃不了虧??”

我想,我們是否也可以用這種思維方式面對生活的種種呢?路遇衣着破爛的乞丐,快走兩步之前不妨想一想,他也是生活所迫,不然誰願意風餐露宿,遭受白眼?從超市購物出來被意外盤問,動怒之前可以先在心裏告訴自己,人家也是職責所在??

先給對方找個理由,不僅是一種立身處世的安樂法則,更是一種精良的心理品質,它不但蘊含着體貼和諒解,更能表現出一個人的氣質和襟懷、溫暖與感恩。

妹妹的角色

爲了募捐,學校準備排練一部叫《聖誕前夜》的短話劇,併爲劇中的四個人物——父親、母親、女兒和兒子招聘小演員。告示一貼出來。妹妹便熱情萬丈地去報名,誰知定角色那天,妹妹回家後一臉冰霜,嘴脣緊閉。“你被選上了嗎?”我們小心翼翼地問她。 “嗯。”她丟給我們一個字。“那你的爲什麼不開心?”我壯着膽子問。

“他們讓我演狗!”說完,妹妹轉身奔上樓,只剩下我們面面相覷。妹妹有幸出演“人類最忠實的朋友”,我們不知該恭喜她,還是安慰她。飯後,爸爸和妹妹談了很久,但他們不肯透露談話的內容。

總之,妹妹沒有退出,她積極地參加每次排練。我們都很納悶:一隻狗有什麼可排練的?但妹妹卻練得很投入,還買了一副護膝。據說,這樣她在在舞臺上爬時,膝蓋就不會疼了。妹妹還告訴我們,她的角色名叫“危險”。我注意到,每次排練歸來,妹妹眼裏都閃爍着興奮的光芒。然而,知道看了演出,我才真正瞭解那光芒的含義。

演出那天,我翻開節目單,找到妹妹的名字“珍妮——危險(狗)”。我偷偷環視四周,

整個禮堂都坐滿了人,其中還有很多熟人和朋友,我趕緊往椅子裏縮了縮。有一個演狗的妹妹,畢竟不是件很有面子的事。幸好,燈光轉暗,演出開始了。

先出場的是“父親”他在舞臺正中的搖椅上坐下,召集家人討論聖誕節的意義。接着,“母親”出場了,面對觀衆坐下。然後,出場的是“女兒”和“兒子”,他們分別跪坐在“父親”兩側的地板上。在這一家人的討論聲中,妹妹穿着一套黃色的、毛茸茸的狗道具,手腳並用的爬進場。

這不是簡單地爬,“危險(妹妹)”蹦蹦跳跳、搖頭搖尾地跑進客廳,她先在小地毯上伸個懶腰,然後纔在壁爐前安頓下來,開始呼呼大睡。一連串的動作,惟妙惟肖,引來四周輕輕的笑聲。

接下來,劇中的“父親”開始給全家講聖誕夜的故事。他剛說到“聖誕前夜,萬籟俱寂,就像老鼠……”“危險”突然從睡夢中驚醒,機警地死下張望,彷彿在說,老鼠?哪裏有老鼠?神情和我家的小狗一摸一眼。我用手掩着嘴,強忍住笑。

“父親”繼續講:“突然,輕微的響聲從屋頂傳來……”昏昏欲睡的“危險”又一次驚醒了,它好像察覺到了異樣,仰視屋頂,喉嚨裏發出“嗚嗚”的低吼聲。太逼真了!妹妹一定費勁了心思。很明顯,這時候的觀衆已不再注意主角們的對白了,幾百雙眼睛全盯着妹妹。

因爲“危險”的位置靠後,其他演員都是面向觀衆坐着,所以觀衆們可以看見妹妹,其他演員卻無法看到她的一舉一動。他們的'對話還在繼續,妹妹幽默、精湛的表演也沒有間斷,臺下的笑聲更是此起彼伏。

那晚,妹妹的角色沒有一句臺詞,卻搶了整場戲。後來,妹妹說讓她改變態度的是爸爸的一句話:“如果你用演主角的態度去演一隻狗,狗也會成爲主角。”

尋覓故鄉的味道

一直覺得小時候母親做的飯菜特別香。如今,感覺母親做的菜雖然樣式多,但很少有記憶裏那香噴噴的味道。母親說,你想念的不是菜的味道,是故鄉的味道。

是的,我喜歡春天裏家鄉綠油油的麥苗和滿地的油菜花。每年春天,路邊總有一望無際的油菜花,整個村落都泛着油菜花香,招來很多勤勞的小蜜蜂。不少流動攝影師來到學校、鄉村,有償拍照。大人們,孩子們,以滿地金黃的油菜花爲背景,留下幸福的笑容。很多全家福、小夥伴們之間的幸福合影應運而生,也成爲很多人一生的記憶。綠油油的麥地裏有很多薺菜,半天不到,就能採到一籃子。回家洗乾淨、切好,與新鮮的豬肉、蒜茁等一起叮叮梆梆剁成餃子餡。手工和的面,擀成薄薄的餃子皮,不一會兒,胖墩墩、肥嘟嘟的餃子包好了。下到滾開的水裏,幾分鐘後香噴噴的薺菜餃子出鍋了。印象中,我能吃很多,撐到躺在椅子上不想動。

喜歡夏天的菜園,那裏有豐富的寶藏。在黃瓜袈下摘渾身是青澀帶刺的黃瓜;在西紅柿架子下從滿是白裏泛青的顏色裏尋覓紅紅的西紅柿;在矮矮的辣椒秧裏摘紅色的、青色的辣椒;在遍佈南瓜花的瓜藤問摘大大的南瓜;在高高的豆角架下,挑那些垂下來的長長的、嫩嫩的豆角??黃昏的時候,陪母親到菜園裏澆水。母親個子小,她把水桶伸進菜園地頭的水塘裏,用力提上來大半桶水。我拿着葫蘆瓜做的飄從桶裏舀起水,給瓜秧們送去他們的“飲料”。水澆到地裏,能聽見土地吱吱喝水的聲音,彷彿也能聽見秧苗們歡樂的笑聲。

喜歡秋天,一望無際的金黃的稻子。從路邊看去,那麼整齊,彷彿一隊隊待檢閱的精兵,威武地站立。微風吹去,他們又隨風輕輕舞蹈,你推我,我推你,好不快樂。父親開着收割機,將一畝一畝的水稻收割完,再用拖拉機一點一點地運回去,放在曬糧食的場上。白天,看着稻子們在太陽下懶洋洋地睡覺;晚上,在滿天星星下再把它們堆起來,等着第二天繼續曬。一堆一堆的收穫、一堆一堆的歡樂,滲透的是父母的汗水。

喜歡年前的冬天,父親在院子裏用青灰畫上圓圓的圈,寓意第二年的好收成。年關將近,農家人放下一年的辛苦,好好休息,準備過年。集市上有豐富的年貨,最讓孩子們歡呼雀躍的是點亮天空的煙花和各種誘人的零食。下雪天,一家人躲在暖暖的屋子裏,聊天,看電視,簡單而溫馨。天亮推開門,院子裏白茫茫的一片。走出院子,清冷的空氣讓人覺醒,雪花落在地上有厚重的味道。田地裏的麥子躲在雪花鋪成的被子下,愉快地喝水、成長。這個時候,帶上工具,在田野的河道和乾涸的水溝邊,常常可以看到野兔。如果夠靈敏和矯健,還能捉到一兩隻肥胖的野兔作爲美味。

喜歡家鄉的一年四季,喜歡那些屬於童年、少年,屬於記憶的味道。如今攜父母回老家,當年那些可愛的同伴們已經爲人父母,那些記憶中矯健的叔輩已經漸漸老去,很多慈祥的老人已經駕鶴西去。曾經給我無限歡樂的菜園,已經只長簡單的作物;曾經的老房子已經被高大嶄新的樓房替代,記憶中的棗樹、柿子樹,很多被砍伐;曾經成長過很多麥子和水稻的田地已經慢慢減少。

夕陽西下,只有嫋嫋的炊煙,還是那麼熟悉,還是那麼親切。還在告訴我,故鄉的味道,依舊如故。

看淡浮華(佚名)

千百年來,無數人執迷地追求功名利祿,在宦海沉浮中有人志得意滿,有人抑鬱而終,成了名利的奴隸。莊子則不與這些人爲伍,他主張“至譽無譽”。

莊子在《徐無鬼》中講述了徐無鬼的故事。徐無鬼是魏國的一個隱士,有一次,他通過女商的引薦見到了魏武侯,魏武侯看着徐無鬼半嘲諷半安慰地說:“先生一定是爲隱居山林的勞累所困苦,所以方纔肯前來見我。”徐無鬼說:“我是來慰問你的,你對於我有什麼慰問?你想要滿足嗜好和慾望,增多喜好和憎惡,那麼性命攸關的心靈就會弄得疲憊不堪;你想要廢棄嗜好和慾望,退卻喜好和憎惡,那麼耳目的享用就會困頓乏厄。”武侯聽了不能應答。

人的本性是與生俱來的,無論是做人還是做事,都要順從人的本性,若被外物所控制而放棄了本性,那樣是不會快樂的。對於榮華富貴,那些本就是人本性之外的東西,就像是外物偶然加到人的身上。對於這些外物的到來,我們不必刻意阻攔,但也不要因爲這些外物而恣意放縱;若有朝一日它們離去,我們也不必加以勸止,不可因爲窮困貧乏而趨附流俗。若因爲這些寄託之物或高興或憂愁,那就是因外物而喪失了自身,喪失了人的本性。錢鍾書是位大學者,而他對名聲的態度卻非常淡泊,他從來不接受任何報刊、電臺等新聞媒體的採訪。曾經有一位外國記者想採訪他,錢鍾書先生拒絕他說:“你只要知道雞蛋好吃就行了,何必非要看那隻下蛋的雞呢?”由此可見錢鍾書先生一直都保持着人的本性,以平常心來面對世人眼中的名利,不以名累,安之若素。

堅守了人的本性,你就會成爲名利的主人,而不是名利的奴隸,你的一生就會寵辱不驚,過得逍遙自在。

曇花一直開着

我在一個夏天的晚上去馬雲家,取和成從昭通帶來的火腿。下樓的時候,馬雲說,曇花開了。就看見他家樓下的小花園裏,有一叢光。那花園並沒有電燈,是曇花之光,它將整個小花園都照亮了。盛開的曇花很大,花瓣是長的,看起來像一羣高潔的鶴站在那裏,而月光聚攏來成爲羽毛。有些悲傷,美好的事物都是悲傷的,因爲暗含着轉瞬即逝,令人心裏感動。曇花一現,一般也就三四個小時。如果不是被提醒,很容易就錯過了。要等一年它纔會再開。馬雲說,這種花真是太偉大了,一年就開這麼一下。

這是我一生中第一次看到曇花。我從來沒有準備會看到曇花,我以爲它是看不到的。神話、詩歌、形容詞、神祕主義、浪漫主義等等簇擁着它,瞧瞧這些名稱:瓊花、月下美人、曇華、月來美人、夜會草、鬼仔花、韋陀花??我以爲它只是一種說法,沒有真身。

也許以前我也見到過,但沒有見過它的人提醒,我也不認識。馬雲像個使者一樣,說了一聲“曇花開了”,我纔看見。提醒,不只是寺院的責任、教堂的責任,世界、人生中,大家都在彼此提醒,沒有人提醒你,你就永遠睡着。

有一天在街上看見一個算命的,頭髮亂蓬蓬,看不出絲毫仙風道骨,他面前放着一張紙,上面僅寫着一行字:提醒久困英雄。我眼前一亮。他是否真的能夠提醒某位英雄“是時候了”,就像劉備提醒諸葛亮,這不重要,重要的是“提醒”這兩個字被他從茫茫詞海里面拎了出來,提醒了我。以前也知道提醒這個詞,也在許多瑣事上用過“提醒”。直到這個“提醒”出來,我才領悟到提醒一詞的真正重量。

“時間到就提醒我”,這個時間可以是熬一罐藥的時間,上一堂課的時間,坐在某處等着某事發生的時間,也可以是曇花一現之際的時間,耶穌復活的時間??都是提醒,但要有“提醒”。生命總是處在剝洋蔥般的懵懂之中,這一層醒了,那一層還睡着。這一瓣亮了,那一瓣還在黑暗裏。世界這個洋蔥是不會自動提醒你的,它開了許多書店、圖書館,記錄下無數知識、經驗,但它決不會在某章某節自動爲你勾出紅線,提醒你。書本上的警句你永遠不以爲然,太抽象了。但提醒不是,它來自生命的在場。

迷途之際,有人提醒你,不能朝那邊走!塌方了。他之前來過。提醒往往來自具有教堂那種經驗、威權的層面,提醒得藉助他人的先覺。先知也就是那些知道“時間到了”“某事要發生了”的那些人。先知一般指的是神明。復活是哪一天,這隻有上帝知道。曇花開了,馬雲先知,又告訴我,這也是提醒。

對於人生,“馬雲”們的提醒更重要,這種提醒很日常,近在身邊。他此前也提醒過我多次,昭通的梨花開了!賣打口帶的老劉的店搬到白雲巷了!走慢點兒,下雨,路滑呢!雖然瑣屑,但有一種貼近人生的神性。他提醒了我,這是日常生活中微不足道的神旨。有一次在翠湖公園門口,遇見我的年輕朋友楊,半年多沒見他,一碰見就慘叫一聲:“你的臉色太可怕了,趕緊去醫院看看!”楊震懾於我的提醒,立即去了醫院,他已是血癌晚期,後來過世了。如果大家彼此都不提醒,世界就失去了神性。飯後你嘴角沾了一顆飯粒,一桌的人看着難受,都不提醒,那你就倒黴了。提醒總是在東窗事發之前。如果沒有任何人敢提醒你,或者大家都懶得提醒你,你這個人基本上也就完蛋了。

馬雲的曇花提醒是多年前的事,後來我再沒見過曇花開放。要故意提醒曇花開放是不可能的,它不開,怎麼提醒?如果馬雲知道我不喜歡花,他也不會提醒。提醒乃神聖之事,提醒者都是鄭重的。有些提醒的也許不是好事,令人不快,但是提醒乃神意的日常性出沒,這種提醒不像教堂、寺廟的警示那樣有偶像庇護着合法性,那樣大張旗鼓,而是在日常生活的泥沼中小聲地此起彼伏,很輕微,有意無意,都來自神的指使。魔鬼從不提醒人們,它幸災樂禍,喜歡搞突然襲擊。

馬雲何時知道了曇花已開,誰提醒他的,已經無須根究了。總之,無數時間中,無數的人都提醒過別人,曇花因此得以在我們中間一直開着。

十全九美也是一種美

有一回,鄭振鐸先生應邀到老舍家,看老舍收集的小古玩。老舍和鄭振鐸是老朋友了,無話不談。

鄭振鐸先生當時是新中國的第一任國家文物局局長,是文物方面的大家。他以專家的眼光看了老舍先生的收藏,然後很輕鬆地說了一句話:“全該扔!”

老舍收藏的小古玩雖然從整體上看是很漂亮的,但其中有些卻有一些瑕疵,讓鄭先生看不上眼。譬如,有一條不明顯的小裂紋,或者有一個小缺角。

老舍聽了之後,也沒生氣,愣了一小會兒,笑着,也說了一句話:“我喜歡!”

隨後,老舍先生從櫃中拿出一個小瓷碟,是淺藍色釉子的,碟的中部有一個紫紅色的圖形,像一個大的、加長的逗號,很隨意,很瀟灑,好像是隨便勾抹出來的。

勵志小故事14

在同一條石板小道上,上山的和下山的擦肩而過。上山的'雖汗流浹背,但卻興致勃勃,並主動地和下山的打招呼:“山上好玩嗎?”下山的疲憊不堪,連連搖頭:“一座破廟,幾尊菩薩,沒意思。”上山的不以爲然:“噢,是嗎?上去看看再說。”說完擦一把汗繼續向上攀登。過了一段時間,這撥上山的下來了,又碰上興致勃勃的向上爬的人:“山上好玩嗎?”“一座破廟,幾尊菩薩,沒意思。”但上山的不以爲然:“噢,是嗎?上去看看再說。”

在各種各樣的“山”上,不斷有人上去,也不斷有人下來。日復一日,年復一年,上山的和下山的,就這樣絡繹不絕,接連不斷。

勵志小故事15

優勝劣汰

很多年前有兩隻同宗的蜜蜂,由於偶然的際遇,一隻去了歐洲,一隻去了非洲。很多年後它們的`後代分別被稱爲歐洲蜂與非洲蜂,令人驚訝的是它們已變得截然不同。歐洲溫和的氣候,充足的蜂源,優裕的環境造就了善良,寬厚的歐洲蜂;非洲酷熱的氣候,屢遭野生動物與人類偷襲的惡劣環境造就了兇悍,機敏的非洲蜂。同樣是遭受襲擊,歐洲蜂需43秒才作出反應,非洲蜂卻可以在某些方面25秒鐘作出反應。歐洲蜂對敵人最多追出成30米遠,最多與之鬥爭3分鐘,保命而已;而非洲蜂則可以追出200米遠,並可以連續作戰90分鐘,足以置稍稍弱小的對手於死地。

儘管人類認定自己一定都在變化,但是我們不要忽略,有進化必然有退化,優勝劣汰本身就是一種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