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勵志中心 > 勵志小故事 > 勵志的名人小故事集錦

勵志的名人小故事集錦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05W 次

名人並不都是嚴肅的,他們也會開開小玩笑,他們也會有許多不爲人知的小故事,你又知道幾個?這些小故事你聽過嗎?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整理了勵志的名人小故事,供大家參閱。

勵志的名人小故事集錦

玩笑——喬治.居維葉

法國生物學家喬治.居維葉是比較解剖學的奠基人,對古生物學也很有研究。一天,他的學生和他開了一個玩笑。

當時,居維葉正在工作室裏忙於實驗。突然,門被兩隻犄角頂了開來。一個怪獸隨後衝了進來,張着血盆大口,獠牙又尖又長。居維葉聽到聲響,擡頭看了一眼,又低頭做事了。

事後,學生們好奇地問道:“先生,您怎麼一點也不害怕?”

“這很簡單,因爲所有帶蹄子的動物都是食草動物。”他笑笑說。

說謊話——馬克吐溫

一次馬克吐溫應邀赴宴,席間他對一位貴婦說:“夫人,你太美麗了!”不料那婦人卻說:“先生,可是遺憾得很,我不能用同樣的話回答你。”頭腦靈敏,言辭犀利的馬克吐溫笑着說:“那沒關係,你也可以像我一樣說假話。”

大衣——愛因斯坦

愛因斯坦成名之前,生活拮据,衣着隨便。有一位朋友曾勸他說,應該添置一件大衣,否則難以進入社交界。他笑着答道:“我本來就默默無聞,就是穿得再漂亮也沒有人會認識。”幾年後,成了大科學家的愛因斯坦和從前一樣,依然衣着簡樸。那個朋友再次提醒他,快去做件像樣的大衣,以便與自己的身份相符。他還是笑着回答說:“現在即使穿得更隨便些,同樣也會有人認識我。”

棄醫從文——魯迅

在中國被稱爲“東亞病夫”的黑暗年代,魯迅抱着醫學救國的熱情東渡日本留學。當他從電影中看到中國人被日寇砍頭示衆、周圍卻擠滿了看到同胞被害而麻木不仁的人羣的情景後,內心受到極大的震動,他覺得“凡是愚弱的國民,即使體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壯,也只能做毫無意義的示衆材料和看客,病死多少也不必以爲不幸的”。他毅然棄醫從文,立志用手中的筆來喚醒沉睡的中國民衆的靈魂。

分析:個人的理想重要還是民族的振興重要?魯迅選擇了後者。在那“風雨如磐暗故園”的時代,這樣的選擇又是何等偉大。

“派克”的來歷——周恩來

50年代,有一次,周恩來和一位美國記者談話時,記者看到總理辦公室裏有一支派克鋼筆,便帶着幾分諷刺,得意地發問:“總理閣下,也迷信我國的鋼筆嗎?”周恩來聽了風趣地說:“這是一位朝鮮朋友送給我的。這位朋友對我說:”這是美軍在板門店投降簽字儀式上用過的,你留下作個紀念吧!“我覺得這支鋼筆的來歷很有意義,就留下了貴國的這支鋼筆。”美國記者的臉一直紅到了耳根。

對!牛彈琴——周恩來

有一次,周恩來總理同民黨政府談判。在我方義正詞嚴面前,對方不但不接受,反而說同我方談判是”對牛彈琴“!周恩來總理當即靈機一動,利用對方拋來的詞語,將計就計,巧妙地回敬了對方:”對!牛彈琴!“在這裏,周恩來總理把對方拋來的”對牛彈琴“這個成語巧妙地進行了結構上的調整,變成了一個內涵豐富的”對!牛彈琴!“,從而既擺脫了困難,又迫使對方陷入無地自容的窘境。

周總理妙語斥對手——周恩來

周總理在幾十年的外交生涯中,一直以德高望重,幽默風趣着稱,不管在何種場合,遇到什麼樣的對手,周總理都能脣槍舌箭,以超人的智慧,應酬自如,對手甭想佔到便宜。有一次周總理應邀訪問蘇聯。在同赫魯曉夫會晤時,批評他在全面推行修正主義政策。狡猾的赫魯曉夫卻不正面回答,而是就當時敏感的階級出身問題對周總理進行刺激,他說:”你批評的很好,但是你應該同意,出身於工人階級的是我,而你卻是出身於資產階級。“言外之意是指總理站在資產階級立場說話。周總理只是停了一會兒,然後平靜地回答:”是的,赫魯曉夫同志,但至少我們兩個人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我們都背叛了我們各自的階級。“出其不意地將赫魯曉夫射出的毒箭掉轉方向,朝赫本人射去。

據說,此言一出,立即在各共產黨國家傳爲美談。

巧對印方挑釁——周恩來

1960年4月下旬,周恩來總理與印度談判中印邊界問題,印方提出一個挑釁性問題:”西藏自古就是中國的領土嗎?“周恩來總理說:”西藏自古就是中國的領土,遠的不說,至少在元代,它已經是中國的領土。“

對方說:”時間太短了。“

周恩來總理說:”中國的元代離現在已有700來年的歷史,如果700來年都被認爲是時間短的話,那麼,美國到現在只有100多年的歷史,是不是美國不能成爲一個國家呢? 這顯然是荒謬的。“

印方代表啞口無言。

在周恩來的反駁中,用了兩個對比性材料來否定對方的觀點。700年與100年相比較,你要否認700年而承認100年顯然是站不住腳的,其結果是承認100年就得承認700年這個事實。對比在這裏產生了巨大的力量。

起鬨——喬治.費多

喬治.費多是着名的法國戲劇家,特別擅長於寫滑稽劇,《馬克西姆家的姑娘》是他的代表作之一。可是該劇在首場演出時卻不被觀衆看好,但該劇演出時卻深深打動了觀衆,劇院裏的喝彩聲此起彼落。費多那天晚上也在看戲,而且也和其他人一樣大喊的叫。

“費多,你難道瘋了嗎?”朋友迷惑不解地問。

“沒瘋!”費多解釋說,“只有這樣我才聽不見觀衆謾罵的聲音,使自己不會因此而傷心難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