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勵志中心 > 勵志小故事 > 關於簡短心靈雞湯小故事精選

關於簡短心靈雞湯小故事精選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77W 次

正能量無處不在,而這種小故事也總是發生在我們身邊,只是我們還沒有發現。下面是簡短心靈雞湯小故事,歡迎閱讀。

關於簡短心靈雞湯小故事精選

  簡短心靈雞湯小故事:最成功的動物 如果你沉得住氣

蝸牛在自然界中幾乎處於食物鏈最底端,其天敵數不甚數,幾乎到了誰見誰滅的地步。儘管有外殼的保護,但其緩慢的行進速度依然逃不過天敵的捕食。

在所有天敵之中,鳥最爲可怕,它們擁有鋒利的爪子敏銳的洞察力。蝸牛隻要離開草叢的庇護,就極易被飛鳥發現並捕食。

八成的蝸牛度過不了生命中的第一年。可是,蝸牛非但沒有消聲滅跡,反而越發興旺,只要哪裏生長着闊葉植物,哪裏就會有蝸牛的身影。甚至在孤懸太平洋深處與世隔絕的聖查理島上都有蝸牛的身影,並且是島上唯一的常住居民。

沒有翅膀,更不會游泳的蝸牛,依靠其自身的力量根本無法來到聖查理島,必須藉助外力才能做到。令人驚奇的是,蝸牛旅行的奇蹟正是拜飛鳥所賜。原來,飛鳥沒有牙齒,只能將蝸牛囫圇吞下。絕大部分蝸牛扛不住胃酸的消化,就從硬殼中緩緩舒展開柔軟的身體,結果都葬身在消化液裏。只有少數蝸牛屏任憑胃腸如何擠壓和腐蝕,始終將殼閉得緊緊的。最後,僅剩15%的蝸牛能夠熬出頭,隨着鳥糞排泄出體外,掉到地面上活了下來,散佈到包括聖查理島在內的世界各個角落,成爲了自然界中最成功的動物之一。

其實,厄運是上天賜予你的一場磨練,如果你能沉住氣,臨危而不亂,你也會留下來。

  簡短心靈雞湯小故事:你寧願早捱打還是晚捱打

斯皮爾伯格是個孤兒,被送到一個孤兒院。這個孤兒院有一個規定:這裏的每個孩子每天都要受到一次體罰,這沒有選擇,但可以選擇什麼時候捱打——早晨起牀之後、中午或晚上睡覺之前。

所有的孩子都選擇把捱打的時間儘量往後拖,最後拖到晚上睡覺之前。只有一個孩子,選擇在早晨起牀後捱打。這個人就是斯皮爾伯格。

斯皮爾伯格的想法是,反正這頓打是免不了的,那麼,晚捱打不如早捱打。早晨捱過打了,就不用擔心了,他就可以輕鬆度過一天中的剩餘時光。而那些一直把捱打的時間往後拖的孩子,從早晨起牀就在擔心捱打,一天沒有過好,到了晚上,這頓打還是躲不過去。

我不知道斯皮爾伯格後來是怎樣看待生活的,這個故事在我看來,折射出一種人生態度,選擇是一種能力。

受苦是人生中不可避免的部分。就跟被送到那個孤兒院裏去的孩子們一樣,只要我們進入了人生,這就成了無法選擇的——我們無法選擇不受苦,我們只能選擇受苦的態度,是逃避,還是面對。

人性有一種本能,就是逃避。即使受苦不可避免,還是想盡量往後拖,反而讓生活中可以享受的部分也滲透了擔憂。但人性裏還有一種直面的趨向,它讓人的眼光可以越過受苦的遮蔽,爲自己開拓出更大的空間去成長。這樣的人總會選擇用更成熟的方式應對人生之苦。

這兩種不同的人生態度,基於對人生不同的理解。一種理解是,生活是艱難的,人生不免有痛苦。另一種理解是,生活是容易的,人生必須快樂。抱着前一種人生觀的人,對生活有真實的理解,對人生也做好了準備,願意並且能夠承受生活的艱難,並在受苦中儘量創造快樂和意義。抱有後一種人生觀的人,在遇到人生的艱難挫折時,會拒不接受,他們抱怨、躲避,卻躲不掉,反而讓自己生活得很不快樂,也覺得人生沒有意義。甚至,有一些強求在生活中必須每時每刻都快樂的人,發展出了心理症狀。

受苦是一樣的,但受苦的意義有所不同。這種不同的選擇,不同的態度,在很小的年齡就會顯露出來。在孤兒院的那羣孩子中,斯皮爾伯格顯露出他的成熟來。也正是基於此,他選擇了一個更爲成熟而豐滿的人生。

  簡短心靈雞湯小故事:下定決心做某事,一定要立即行動

在一個深深的鼠洞裏,一個老鼠家族正在召開會議,會議的中心是怎樣在覓食的時候及時發現那隻喜歡搞突襲的黑貓。不一會兒,一隻小老鼠想出一個好辦法——在黑貓的脖子上掛一隻鈴鐺。話一說完,大家齊聲說好,但接下來卻都沉默了,因爲沒有哪一隻老鼠敢去掛這隻鈴鐺。

這個故事不禁讓我浮現出一個念頭:與行動相比,有時候,幻想或想象其實是一件再舒服不過的事——它沒有風險,無需膽量,不受約束。你想嘗試冬泳,便可以盡情地想象着數九寒天在冰冷刺骨的河水中游弋的豪邁;你想嘗試彈琴,便可以盡情想象自己在高高的舞臺上悠然地表演;你想學習一門外語,於是跑到書店買了一大堆複習資料,還把決心下了又下:每天至少要保證一小時的學習時間。在你的頭腦中,一切都是那樣美好、切實可行,不過,當熱情漸漸冷卻後,你卻沒有勇氣跳人冰水中;你卻不能忍受日復一日練琴的單調和枯燥;你卻不能放棄每天的休閒時間埋頭苦學。全部美好的幻想和想象都變成了一紙空文。

幾年前,一位頗有名氣的畫家想畫一幅以某歷史事件爲主題的畫,這個歷史事件在其他畫作中鮮有表現,場景又極生動,形象,畫出來一定很富感染力。這位畫家翻閱了大量歷史書籍,對事件的各種細節已瞭然於胸,加上他畫技高超,若完成這幅畫肯定能爲他贏得巨大的聲譽。一年以後,有人無意間提到那幅畫,誰知畫家根本就沒動筆!他猶豫着想找理由解釋,最後終於說還是太忙了,有許多事情要做,根本沒時間畫這幅畫。

生活中,有許多這樣的人,他們對人生有着種種設想與規劃,有着十分美好的理想與願望,可就是不用實際行動來實現它,這樣一來,即使構想出再有價值的東西,也是胎死腹中,令人惋惜。

老鼠沒有行動,是因爲恐懼,我們沒有行動,是因爲什麼呢?不要找任何藉口來回答這個問題,任何藉口都是蒼白無力的。

我們應該隨時告誡自己:下定決心做某件事的時候,一定要立即行動。

我們每一個人都應該牢牢記住,上天不會因爲你美好的想法而送你一個美好的前程。那麼,爲什麼還不行動。

  簡短心靈雞湯小故事:堅持是成功前的狀態

曾經有學生問過蘇格拉底,要怎樣才能和他一樣擁有精深的學問。

蘇格拉底聽完並未明確作答,只是說道:“現在我們只學一件最容易的是,把你們的胳膊往前甩,然後在盡力往後甩。從今開始,每天做300次,你們能做到嗎?”

學什麼毫不猶豫的答道:“這又什麼難的,肯定能做到”。

數月後,蘇格拉底問學生們:“哪些人堅持做下來了?”有九成的人驕傲地舉起了手。

一年後,蘇格拉底再次發問:“請問現在還有誰在堅持做那個簡單的甩手動作?”。

此時,只有一個人舉起了右手,他便是後來的大哲學家柏拉圖!

請好好想想,那些最枯燥簡單的事情你能一直堅持做下去嗎?

  簡短心靈雞湯小故事:手指的故事

在無錫“第二屆世界佛教論壇”上,臺灣星雲大師用濃濃的江都鄉音,講起“五根手指”的故事。

有一天,五根手指閒着沒事,爭論起誰是“老大”來。

首先,大拇指說,我最大,因爲都是用我去讚賞別人,而我又是排第一,你們都得聽我的。

食指聽後不服氣了:民以食爲天,“食”就是我;另外大家都用食指指方向,要你向東就向東,要你向西就向西,我地位最正統了。

中指說,我在中間,長得最大,所以我最大。

無名指笑道,無名纔是有名。衆人把名貴的鑽石戒指套在我這裏,你們怎能不聽我的?

最後輪到小拇指,它卻不說話。其他四指催它表態,它只好說,我最小,哪有資格同你們爭?不過,當大家雙手合十禮佛時,我離佛祖最近。

星雲大師停頓片刻,展開自己的右手說:“五根手指頭長短不一,各有各的角色,如果把它們合起來,就是一個拳頭,就是圓(緣),就是力量,佛經裏示爲‘色’,伸開五指爲手掌,又爲‘空’,空即是色,色即是空,何必計較五指短長大小?”

生活中,我們是否也該時常有點心靈的“剎車”,收回高遠的目光,低下頭,凝視一會兒自己五指的聚散,體味“小拇指”的那份和順安然的快樂?


更多熱門文章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