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勵志中心 > 勵志文章 > 有關端午抒情文章

有關端午抒情文章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5W 次

導語:又到了一年一度的端午,小編整理了有關端午抒情文章,歡迎欣賞。

有關端午抒情文章

  篇一:2017有關端午抒情文章

《往年端午》

解開相思多少情緣,無數日夜夢裏纏綿。

這次端午,先有五一在前,又有末期在後,一個剛剛回去,一個即將回去,加上歸程遙遠,坐車不易,這次我便不回故里。可是“每逢佳節倍思親”,身邊的同學、朋友,都紛紛攘攘、一家團聚。當糉子飄香,鴨蛋氾濫,眼眸中滴滴青澀淚水,便幾番打轉,有着奪眶而出之感。涼風襲來,防不勝防。

其實,端午節又名重五節,音律所在,忍不住想到重陽節。重陽節乃是敬老崇孝之節,出遊賞景、登高遠眺、觀賞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陽糕等,往往傾室而出,以求健康長壽、天長地久。昨夜又一朋友託我寄果品回家,予古稀之年的爺爺,一番思緒,變得複雜萬分、變幻莫測、輾轉反側、難以入睡。其實在我的故鄉,端午乃是別有一番滋味的,只是不知爲何這般多愁善感、觸景生情。

往年端午,深山老林總是隨着佳節來臨,變得熱鬧非凡。初三初四,鄰里鄉親便會將醃了許久的鹹鴨蛋拿出洗淨,到了初四晚上,一律進鍋煮熟。初五凌晨,母親便會開燈起牀,將睡前和好的麪粉揉好,做成一個個包子,中心抹上紅顏料或者蓋上章,放到籠子裏面。等到旭日東昇抑或細雨濛濛,炊煙繞樑,伴着心中欣喜、沖霄直上。母親老是搓着老手,將自己一夜奮戰煮熟的鹹蛋和蒸出的包子送到臥室裏睡眼惺忪的我的面前。那時候,不論滋味好壞,我都吃得喜笑顏開。

等到一夜奮戰結束,就到了家家戶戶你來我往的環節。街坊鄰里紛紛拿着桶子或者籃子裏面放個盤子,將包子鹹蛋放在裏面,挨家挨戶的送去。這個時候,我總愛挑肉糉,找紅心鴨蛋,比比誰家的包子蛋多,比比誰家的包子蛋味道好。等包子蛋送到了各戶,母親臉上洋溢着滿足的笑容,在廚房門口呼和父親掛上艾草,驅病消災。緊接着,又忙活早點去了。

我呢?吃了鹹蛋、糉子、包子,不等米飯、蔬菜就已經飽飽的,小肚子鼓鼓的。但是,小孩子都愛顯擺,還要編一個蛋袋,裏面裝一顆最喜歡的鴨蛋,掛在胸前、走戶竄門。要是自己不小心磕破了,那就疼惜不已、急忙回家、千里挑一、移情別戀。要是別人磕破了,那就嚎啕大哭、滿地打滾、要死要活、痛哭流涕。還記得我奶奶去世得早,母親總是忙於家務,一年忘記了給我編蛋袋,後來端午一到,我猛然驚醒、纏着鄰居家的阿姨給我編制,那一次,我得到了一個最大的蛋袋,一次可以裝三顆打蛋。(但爲小蛋,便會漏出)以至於我炫耀之後,一大羣人全部纏着那位阿姨編制蛋袋,以至於後來那位阿姨鬱悶不已,跑到我家、說我鬧事。後來我目前就再也沒有忘記給我編制蛋袋。

我的家鄉乃是山區,備牲醴、賽龍舟、比武、擊球等大型活動並沒有舉辦過,但是一事一物,皆是民風質樸、充滿鄉野之熱鬧之氣息。儘管歲月更迭,往事今朝依舊回味雋永、一成不變。稚氣未脫之時從未想過今日會對往年端午這般珍稀,頗具纏綿悱惻之情,叫人感慨萬千。

今年端午是首次在校園度過,隨翠柳煙波也好,五教書香也罷,心中所思所想,莫過於來年一定相聚。不論外面怎般燈紅酒綠、流光溢彩,終究沒有家裏一磚一瓦、一田一地親密熟悉。

  篇二:2017有關端午抒情文章

《別樣的端午》

端午節了到,看到市場上到處都是在賣糉子和各式綵線香包,不由想起小時候老家的端午來。

老家的端午是在風吹麥浪中迎來的,杏熟麥黃的時候,舅舅一般要給外甥娃送“曲蓮饃”。曲蓮饃是手工先做出模型,雕刻上花紋,然後放在鐵鍋裏烤制的。它外形很像盛開的蓮花,上面雕刻着這樣那樣的花紋,寓意吉祥如意,保佑孩子健康成長之意。曲蓮饃是套裝的,有心的舅舅家除了做一個大的圓的帶着各種花紋的曲蓮饃,還帶着幾個小的。那些小的,是小時候我們的最愛。因爲中間有孔,我們通常喜歡套在手腕上當手鐲轉,轉累了就咬幾口……家有小小孩的,舅舅家除了送曲蓮饃外,還要送肚兜。(小嬰兒的肚兜需要外婆一針一線的縫製,而且上面要繡上一些小壁虎之類的小動物用來辟邪。)大點的就可以買個背心代替……

每當麥子黃了的時候,孩子們都嚼着杏子,在村口企盼舅舅的到來,除了企盼轉曲蓮饃的樂趣外,更多的是想看看舅舅會給自己帶來什麼好看的背心,有沒有自己中意的卡通人物等……而我,對於曲蓮饃的興趣隨着年齡的增長變得毫無興趣。我唯一企盼端午到來的原因是糉子和塑料涼鞋。

老家臨近端午的時候,正是麥子快熟的時候,這個時候集市多了起來,趕會的次數也多了起來。以前集市是幾個月一場,或者幾個星期一場。這個時候就是三天一場會,因爲馬上要收麥子了,很多人需要添置農具和裝備。母親這個時候也要去趕集,去買幾個割麥子的鐮刀、草帽、或者買點竹編的籠子,或者揹簍等。而這也是我最最盼望的,因爲母親要趕集中午不能回家做飯,通常讓我放學後直接去集市找她。每到最後一節課的時候,我的心早都飛了,老師講什麼不得而知,就盼着快點放學。轉眼看看四周,很多同學和我一樣,都是一副焦急企盼放學的表情。好不容易熬到下課,快速約好幾個同學,朝着集市方向開始了飛奔……當滿頭大汗的找到母親的時候,母親憐愛得邊用手帕替我擦汗,邊趕緊把我領到糉子攤邊,要了兩個糉子。看到賣糉子的,在小白碟子裏把糉子慢慢解開,撒上白糖,我的口水已經快流下來了,好不容易等到弄好了,趕緊接過嘗一口,一絲清涼的甜蜜的滋味頓時在口中彌散開來,滿頭大汗的疲乏一掃而光……

等填飽了肚子,看着周圍花花綠綠的塑料涼鞋,我的眼裏冒出了光。又央求着母親去那邊看看,母親當然知道我的小算盤。故意逗我說:“那就去看看吧,反正不買,你已經把錢吃糉子了。”等到了涼鞋攤子,我就開始了百般討好母親,說穿着布鞋腳好熱啊,我一定好好學習之類的話……磨得母親最後不耐煩了,點頭答應買一雙。那個時候我的心情不知道用什麼來形容,就是覺得周圍一切瞬間都變得美好起來,連天都好像更藍了。於是精挑細選了一雙自己喜歡的,立即就穿在腳上,把舊鞋子裝在塑料袋讓母親帶回去,我穿上新鞋子直接去上學了……

那種透明的塑料涼鞋,顏色鮮豔漂亮,穿在腳上很好看,吸引了不少同學羨慕的眼光,可是美中不足的就是容易燒腳。走一會,因爲腳底出汗,老會往前面滑,很不舒服。好在路邊的水渠老在澆水,走幾步把腳放進去沖沖,瞬間涼到心底。望着清亮的水渠下飄動的綠綠的水草,配上我鮮豔的透明塑料涼鞋,我的心都要醉了……

多少年過去了,瞭解了各種端午節的風俗,但是糉子和塑料涼鞋卻一直是我腦子裏揮之不去的別樣記憶……

  篇三:2017有關端午抒情文章

《又是端午》

夜深了,叼起一支香菸深深長思,回憶起往事,心中那一刻相思由衷而來,過兩天又是端午節了,晚風中那糉葉的清香味佛面而來。去年的端午,年邁的母親還能用拙劣手包起不是很緊的糉子,儘管吃起來是軟軟的,但吃的很香,很甜。心中很溫暖,可這已成了一段永恆的記憶了。

老家坐落在河下古鎮,七條街八條巷,家家樓前是走廊,就是這裏的建築特色,晚清時期的兩層小樓相擁而立,佈滿了整個的街巷,兒時,每逢端午,河下鎮最熱鬧的就數花巷了,現場潑墨判官圖,賣鍾馗圖的沿街八九個,排成一行,圍觀的人很多,這時每家都會買一張貼在家裏避邪。

蕭湖與河下鎮緊緊相連,步步腳踩蓮花的蓮花街,從蕭湖中間穿梭而過,蓮花街上居住者幾百戶人家,祖祖輩輩已打魚爲生,居住的房屋層次節比,灰白相間,走近了是一幅水粉畫,離遠了是一幅水彩畫。好一幅人在畫中的·蓮花街哦,如今,這裏是蕭湖公園了,亭臺樓閣蔓延湖邊上千米,荷藕,睡蓮如丹青的畫筆,點綴在清清的湖水中,景色美不勝收。這裏盛產菖蒲艾,端午節,這裏的漁民用擔子擔起很多,在古鎮的花巷裏沿街叫賣,清香四溢,因此,引來很多來買的居民。

又是端午來臨,又是一段回憶,我放下了筆,繼續沉思着,母親在我的記憶裏,是親切的,是溫馨的。河下鎮在我的記憶裏,是一幅版畫,在我的腦海裏永不磨滅。


更多熱門文章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