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勵志中心 > 勵志教育 > 淺析高職教育產學研用“協同育人”的人才培養模式

淺析高職教育產學研用“協同育人”的人才培養模式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29W 次

摘要:高等教育大力推行產學研用協同創新計劃,爲高職院校校企合作的人才培養模式注入了新的內涵。高職教育應突破傳統模式,大力加強協同育人機制建設,從專業定位、知識架構、能力培養及人文素質幾個層面上開展校企深度融合的培養模式。

淺析高職教育產學研用“協同育人”的人才培養模式

關鍵詞:協同育人;校企合作;產學研用

基金項目:2011年度廣東省教育科學“十二五”規劃研究項目—“高職院校醫療電子工程專業校企合作與國際合作的課程體系開發”

一、“協同育人”的研究基礎

1. 政策背景。我國高等教育領域在經歷了211工程、985工程之後,於2012年5月7日正式啓動“2011計劃”,即高等學校創新能力提升計劃,這是我國高等教育中又一項重大戰略舉措。“2011計劃”中提出,“以機制體制改革引領協同創新,以協同創新引領高等學校創新能力的全面提升”,其核心任務是提升“人才、學科、科研三位一體”的創新能力。

國家教育發展研究中心主任張力認爲,“2011計劃通過瞄準更深層次的產學研深度合作來設計,它涉及到企業、高校、科研院所,通過這樣一個平臺找到深度契合點,轉化成生產力”。按照“2011計劃”的設計,高校要充分發揮自身學科全面、功能廣泛的優勢,吸收行業企業的科技創新力量,建立一批新的協同創新平臺,逐步構建“多元、融合、動態、持續”的協同創新新模式。該計劃重在推動高校內外各種創新要素的深度融合發展,通過高校的機制體制改革,建立協同創新模式。

2.現狀與機遇。“2011計劃”出臺後,教育界與相關部門在產學研用的協作創新方面進行了一定研究。分析發現,這些研究成果主要體現在科研開發和知識增值的領域,而具體到“人才培養”模式以及可操作辦法等方面的研究幾乎沒有。事實上,“協同育人”理應是高校“協同創新”概念體系中的核心概念之一。對於高等職業教育來說,在“人才培養”過程中如何體現產學研用,如何引入有效的協同創新機制,顯然是更爲重要的研究方向。

二、高職教育的培養目標

高等職業技術教育是我國高等教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其培養的人才類型有別於普通高等教育,強調“實用型、應用型”。多年來高職教育的培養目標從開始提出的“技術型人才”、“應用型人才”到後來的“實用型人才”、“高技能人才”,其本質都是高級專業型人才,其工作內涵是將成熟的技術和管理規範轉變爲實際的生產和服務,其工作崗位是生產第一線。因此,高職教育各專業人才培養的特色定位與辦學模式就必須依託行業、企業,確立產學研用“協同育人”的思路。

深圳職業技術學院醫療電子工程專業在多年的人才培養過程中,逐步形成了基於校企深度合作的協同育人理念,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下面加以簡單介紹。1.專業特色與定位。醫療電子工程專業源於本科教育專業目錄下的生物醫學工程專業,是電子信息類學科與生物醫學學科的交叉結合學科,各個學科的交叉結合不僅體現在理論層面,而且也反映在技術方法上的融合,其目的是電子信息等工程學科在生物醫學領域的具體應用。在高職教育背景下,深圳職業技術學院的醫療電子工程專業更多地與醫療器械產業、醫院設備維護管理部分建立了直接的聯繫。

醫療電子工程專業堅持立足應用、服務地方的辦學原則,結合國內醫療器械企業對人才的需求,目標崗位爲企業的產品註冊檢測、醫院的醫療設備定期維護與購置,其人才培養目標確立爲:適應21世紀國家經濟發展需要,培養醫學、電子學、計算機和信息科學基礎理論與工程技術相結合的科學研究能力,能夠從事與醫療器械有關的研究開發、系統調試、維護與檢測管理的寬口徑、複合型高級專門技術人才。學生核心工作崗位定位在醫療器械企業急需,同時又適合高職類大專層次的中高級技術崗位。

2.校企合作思路。校企合作的培養模式是完善學校教育功能的有效模式之一,它不僅有利於學生知識的轉化與發展,更有利於學生能力與綜合素質的培養。醫療電子工程專業若要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培養出在醫學高科技背景下所需要的實用型人才,與醫療器械開發企業、醫療器械行業協會等多渠道合作辦學,進行深入融合的教學模式與課程內容改革,探求產學研用一體化“協同育人”的人才培養模式,強化實踐環節,注重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不失爲提高醫療電子實用型人才培養質量的有效途徑。

三、“協同育人”校企深度融合的基本模式

“協同育人”的校企合作是指高職院校與行業協會、相關企業相互合作,共同參與專業建設、人才培養方案的制訂以及具體的教學活動環節,雙方在生產、教學、科研等領域進行深入合作,充分利用各種社會資源,使學校培養的人才符合企業發展的實際需要,達到學校、企業、行業、學生、社會等多贏的效果。企業需要人才,渴望學校培養的人才“稱心如意”,行業可以整合多數相關企業的訴求,參與完善整合學校的專業和課程設置;學生在學習期間能夠接觸企業知識、瞭解行業及社會需求,對其自身今後個人發展有積極意義;社會和政府主管部門可以引導和協調上述各方,實現不同目標下的利益共通。因此,“育人”是多贏的基礎,只要參與合作的多方在這點上達成共識,“協同育人”的機制才能夠長期有效地貫徹執行下去。

校企深度融合是“協同育人”的根本,豐富合作內涵是“協同育人”的精髓,結合專業特點,學校與企業在“協同育人”培養機制中要注重以下幾個層面:

1.崗位需求層面。本着高職教育“立足應用、服務地方”的專業定位模式,分析所屬學科自身的優劣勢,聘請企業人士指導專業建設,成立由行業、企業、政府部門等人員組成的“產學研用教學指導委員會”,定期召開會議研討,探究本專業的崗位能力需求。依據“以企業需求爲導向,以雙贏合作爲目標”的方針,確立對應行業中的職業崗位,以達到學科鏈對接產業鏈,專業鏈對接職業鏈,並能順應產業發展方向,不斷調整專業內涵,以滿足職業崗位羣及典型工作任務的需求。

就目前而言,醫療電子工程專業的學生就業崗位集中在企業的生產車間、檢測部門、客服部門、臨牀醫院設備科等,學校可以與這些企業簽訂校企合作協議,掛牌確立“實訓基地”。專業教師在“實習基地”的就業崗位中,通過工作實踐法分析崗位工作任務和學生勝任能力的調研,採用問卷調查、事件訪談、客戶專訪等手段,獲取學生勝任能力的有關信息。通過梳理上述信息,形成專業崗位羣典型工作任務的討論文檔。在“產學研用教學指導委員會”中根據“實踐專家挑選標準”,選擇有豐富實踐經驗的專家召開實踐專家論證會,討論分析論證專業的職業面向,得出專業崗位及其典型工作任務的系統化工作過程。對典型工作任務排序、歸納形成職業的行動領域,包括工作任務描述、工作過程及方法、對象、工具、勞動組織和要求等內容,涵蓋崗位羣工作任務所對應的全部技能、知識和能力。

2.知識架構層面。以課程建設爲核心,“產學研用教學指導委員會”每兩年召開一次會議,集中討論專業定位、課程設置、用人需求等多方面的意見和建議。教師與行業協會成員、企業一線技術人員與管理人員共同進行課程分析,通過融入職業元素的形式來制定教學大綱、完成教學宏觀與微觀設計、制定質量標準和考覈辦法,確立基於校企合作平臺共同開發專業學習領域課程體系標準的新思路。結合專業特點,完成工學結合專業課程的系統化、標準化,形成專業課程的體系標準,專業教師參照校企合作課程開發標準,融合課程特點,展開面向工作崗位和工作過程的課程設計,從構建學習情境、制定學習目標與內容、籌劃工作任務、探討教學方法、確定課時安排和成績考覈計劃等方面,逐項落實課程的校企合作開發內容,最終形成課程大綱和教學資料。

學校可對照各類專業課程開發標準進行標準化管理,從政策、管理層面協助專業教師與企業跟進課程開發進程。專業教師自身應積極主動與該類企業溝通,參照課程開發標準,完成課程各階段開發任務並收集課程教學資料。

3.能力培養層面。職業能力發展要經過“從初學者到專家”的五個階段,在校企合作的實訓環節中,進一步與“實訓基地”的相關崗位管理人員探討,通過分析專業行動領域的典型工作任務,對職業能力進行歸納與提取,確立包括專業能力、社會能力和方法能力的職業能力培養目標,規劃專業培養過程中的實訓環節,使之與企業的用人需求進行全方位對接。

4.人文素質層面。參與“協同育人”的各主體要素除了在課程建設、實訓配套等實現合作開發與資源共享外,校企文化建設等軟資源的互補和共享更應該值得重視。以素質培養爲目標,搭建學校、企業、社會共同參與的文化育人課堂,讓學生不僅有專業建樹的科學追求,同時也要有文化成人的人文理想。

四、“協同育人”的成效

深度融合的校企合作“協同育人”培養模式,能夠達到學校、學生、企業和社會的多贏。經由“產學研用教學指導委員會”多方研討而確立的面向職業崗位的專業定位、基於典型工作過程的課程體系建設,以及明確的專業素質與人文素質的能力培養導向,讓學校在專業辦學和培養人才方面更加具有競爭力。教師與社會密切接觸,能夠及時跟蹤技術發展趨勢,師資力量加強。“協同育人”培養模式下的“人”是最大的受益者,學生在校期間就提前接觸社會、行業,增加了今後就業的個人競爭力,實踐能力和綜合職業素質的訓練,也將使其工作更易得到企業認可。有些學生能夠爲企業發展獻計獻策,有些學生在技術中成爲企業的骨幹力量,都是學生個人價值在企業中的體現。與學校建立的長效“協同育人”機制,有效解決了企業發展中的人才瓶頸,訂單式的人才培養爲企業節約了大量的用人成本和培訓成本。

提升高職院校的辦學質量、推動高職教育的進一步發展,必然要加強建設校企合作的“協同育人”模式的深層內涵。探討適合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高等職業教育模式和運行機制,還有待進一步實踐和摸索。

參考文獻:

徐平利。試論高職教育“協同育人”的價值理念.職教論壇,2013,(01)。

柴繼紅。基於校企合作平臺的工學結合課程體系研究.職教通訊,2011,(05)。

基於高技能型人才培養的高職教育考試類型與方法研究論高職教育中的“政校企”合作模式探究高職教育師資隊伍建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