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勵志中心 > 勵志教育 > 家庭教育文章:對孩子的愛無條件但需要有原則

家庭教育文章:對孩子的愛無條件但需要有原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03W 次

人是多面的,一個人在家人、朋友、陌生人的眼中,往往會展現不同的一面,加起來,才疊構成一個相對接近於真實的人。所以,對於一個不相識的人,更難以依靠媒體或者父母的描述,去進行判斷。之所以關心夢鴿的兒子,是因爲他涉嫌犯罪,而這個時候,大家關心的是證據,其他的,他是一個怎樣的人,對我們這些外人來說,毫無關係。

家庭教育文章:對孩子的愛無條件但需要有原則

至於社會環境,很遺憾,確實不理想。我不知道別人看法如何,但是自己爲人母,總是有這樣那樣的擔心,擔心有壞人會傷害自己的孩子,或者把孩子帶上邪路。也因爲這樣,更明白爲人父母責任重大,戰戰兢兢。因爲要儘可能爲孩子提供一個相對安全的環境的同時,也要培養孩子應對這個複雜社會的能力,最主要的,是要讓孩子明白:有些事情是一定不可以做的,有些話是不能夠說的,有些人,要儘量地遠離。

在Facebook上看到香港的朋友們在分享一封信:一個家長對另外一名家長的投訴,起因是這位家長髮現,在這些學齡前的孩子一起遊戲時,其中一個孩子特別霸道,不單單把玩具全部歸爲己有,而且打那些想要和他分享玩具的同齡人。而最讓這名家長擔憂和不滿意的地方在於,當這一切發生時,那個孩子的家長就坐在一邊,對孩子的作爲視而不見。這投訴信最後提醒那位家長:孩子如何成長,父母的教育很重要,也因爲這樣,雖然和自己不相關,還是覺得應該寫這封信。

小孩子就是一張白紙,社會環境當然重要,而這當中父母如何教養更重要,孩子的行爲舉止很多時候是父母的是非對錯觀念的同步反映。看到那些帶着孩子在公共場合和別人大聲吵架,甚至動手打人的父母,我會擔心,這樣的言傳身教,孩子未來會不會有同樣的暴力行爲傾向?學術調查結果就顯示,具有家庭暴力行爲和傾向的人,他們的父母大多也有家暴行爲。

也因爲這樣,當一個孩子出現行爲差錯的時候,是不是身爲父母的先要問問自己:有沒有教過孩子,有些事情是不能做的?自己的行爲是不是有偏差,給孩子做了一個不好的榜樣?在孩子出現壞習慣或者不檢行爲的時候,有沒有及時提醒和制止?對待孩子,是不是毫無原則,而把這種無原則理所當然地認爲是父母無條件的愛?

同樣在Facebook上,美國的朋友分享了一封信:一位美國媽媽寫給兒子的信。在兒子選擇在Facebook上宣佈自己是同性戀之後,身爲父母,和兒子的朋友們同一時間知道了這個消息。那位美國媽媽的信很短,她告訴兒子,自己的愛是無條件的,不會因爲他的性取向而有任何改變。不過我最喜歡的還是最後的一句話:提醒兒子,收拾房間裏面的飲料罐頭和茶杯,不要等到螞蟻爬進去之後。因爲我看到的是一位無條件但有原則的媽媽。

無條件的愛,意味着當孩子犯了錯,別人都不喜歡他,或者不接受他的時候,他會知道,自己的父母不會拋棄自己,就算自己的孩子做的選擇,不是自己的心頭好,甚至不喜歡,但是隻要沒有犯錯,不涉及是非,依然給予孩子選擇的自由。而有原則,意味着不會對孩子犯的錯視而不見,甚至顛倒是非黑白,強詞奪理,或者利用手中的特權,爲的就是幫孩子推卸責任。而想深一層,這是因爲這些家長本身的固有思維,一旦發生問題,原因一定在外部,從來不反省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