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勵志中心 > 勵志教育 > 家長教育孩子小方法大綱

家長教育孩子小方法大綱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46W 次

物理教師面對新的形勢,需實現由經驗型向科研型、智慧型教師轉變。要實現這一轉變,各學校都加大教學研究力度。下面就是小編整理的家長應該怎樣教育孩子,一起來看一下吧。

家長教育孩子小方法

一、沒有自由玩耍的時間

孩子在“玩”的過程中,可以激發更多的創造性和潛能,同時還能保持心情愉悅,釋放疲憊感,做其他事,包括學習,自然都能事半功倍。

玩耍,是自我探索的過程,也是交友的好途徑,在與他人的接觸中學會更多的相處之道,這是在課本上無法獲得的能力。

但當生活被學習填滿,孩子就沒有了玩耍的時間,譬如我表弟,就有這樣的遺憾,更不用說其他孩子了。

二、不知道自己的興趣愛好

那些父母包辦一切的孩子,上高中,他們不會問“我喜歡文科,還是理科”,他們只會問“哪個科目會讓我考上好大學”;選擇職業時,也只會權衡利弊,而沒有興趣使然。

對於每個孩子來說,興趣愛好能讓他們有更加明確的人生方向,獲取積極生活的能量。只有知道自己的興趣愛好,才能走得更好,飛得更遠,更爲重要的是能活得更快樂。

可他們卻被成績壓得喘不過氣來,心理脆弱,人看起來比實際年齡更老成,在高分的焦慮和沮喪中慢慢枯萎,自然對這個世界不再抱有期待,對任何事情也提不起勁兒。

三、欠缺生活能力

哈弗格蘭特研究表明,孩子在專業上的成功取決於小時候做的雜活。可事實上,我們從不讓孩子做家裏的雜活,給他們提供了沒有娛樂,也沒有“勞累”,只有學習的環境。

過度的呵護和幫助也致使孩子喪失了基本的生活能力,他們不會主動去計劃、去行動,因爲他們過慣了清單式的人生模式,習慣了有人在後面追着跑。

你給他們一份優秀的童年簡歷,卻沒有教會他們更好地面對往後的人生。進入大學,寢室衛生、人際關係處理不來;到了職場,永遠都在等着工作清單,缺乏動力和意識,沒有挽着袖子幹起來的精神,又怎麼在社會生存立足呢?

在“清單式人生”裏,父母能幫孩子獲得短期的成功,幫他們取得好成績,考上好大學,拿到好Offer,但卻讓他們在自我認知和發展上付出了長期的代價。

我和表弟兩人接受的教育方式截然不同,我在更爲寬鬆的環境下成長,父母從小沒有過多地干涉我的學業,對成績和分數沒有過於嚴苛的標準和要求。

或許,我的學業並沒有表弟經營得那麼優秀,但我擁有一個更快樂的童年,我的創造力和潛能也在無形中被激發了出來。我上了自己喜歡的大學,學了自己感興趣的專業,也找到令人滿意的工作。

其實,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每個人接受教育的方式也不盡相同,適合的纔會是最好的。但基本原則是,真正的教育方式,不是過度幫助、過度保護、過度指導和過度關懷,過猶不及是自古恆定的.真理。

孩子的價值不應該侷限於分數、榮譽,成功的定義也絕不只是好的大學、好的工作。那麼,真正的教育方式,應該如何踐行呢?

一、培養孩子愛與被愛的能力

人生的幸福來源於愛,我們要教會孩子如何去愛,學會了愛自己,自然也懂得愛別人。

我們要先讓孩子感受到愛,放下對成績的執念,不再以分數來決定對孩子的態度,將“這次考試得幾分?”的問題變爲“今天過得開心嗎?有什麼事情跟爸爸媽媽分享嗎?”,多去關注孩子的心情和經歷,而不是那些卷面上冷冰冰的數字。

二、幫助孩子建立自我能效

父母過度干涉孩子的人生會剝奪了孩子建立自我能效的機會。自我能效是人類心智的重要準則,這比通過父母讚美而建立的自尊來得更重要。

當然,這不是說父母要全身而退,放任孩子自由發展。我們要做的是引導他們去思考、規劃、決定,協助他們去多多嘗試,在這個過程中讓他們看到自己的行動能產生成果,興趣之下的做事效率自然會更高。

三、理論和實踐雙管齊下

從最簡單的家務開始,培養孩子的實幹精神,養成他們事事靠自己,凡事都肯幹的能力。即便有一天,失去了書本的依靠,他們還能有一技之長,還能在激烈的競爭下求得生存。

理論知識和實踐能力雙管齊下,全面培養孩子的綜合素質,這纔是一個孩子應該爲未來做的準備。

四、接受不完美和失敗

不是所有的孩子都一定會取得成功,我們要接受不完美,將眼光放開一些,拋開偏見,去接受和擁抱這個事實。孩子沒取得好成績,考不上好大學,這都不是世界末日。

學校不是幸福和成功的唯一標準,不給孩子列可怕的清單,選擇什麼大學,讀什麼專業,都讓孩子自主決定,我們從旁提供建議。只要他們自身渴望,無論擁有怎樣的未來,他們也必將有所作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