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自我鑑定 > 第一學期自我鑑定

第一學期自我鑑定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8.72K 次

導語:不滿足於現狀的我在大一做出的輝煌成績,而是在已打下的初步基礎上不斷的挑戰自我、充實自己,爲實現人生價值打下更加堅實的基礎而不懈努力。以下是小編爲大家分享的第一學期自我鑑定,歡迎借鑑!

第一學期自我鑑定

篇一第一學期自我鑑定

從熱日照耀的八月一轉眼到了淫雪飄搖的十二月,一晃三個半月過去了。時光匆匆,流水年華,十九歲就在熱血沸騰的高三時期經過黑色七月的洗禮八月的懶散就到了令人緊張的軍訓讓人無法接受的大學教育,的確我有感慨要發。

沒天走過外事學院的街,特別能感受到做爲一個學子的悲哀。從黃色的黎明到落葉深秋再到飛雪零丁,一直在心頭久難揮去。高中的同學,陌生或熟悉的面孔都離我而區,讓我一個人來面對孤單的滋味,還有人情冷暖,笑冷雙面。不再有高中時的純真和樸實,只是物慾橫流,我無法與之和污。謊言與榮譽坐在一起,真誠卻和卑鄙無可奈何的握手。無論大一還是大二,都以能找個異性同居以爲榮,而我們七匹狼卻可以藉以超然以爲傲。不是看破紅塵,而是我們這樣從高中出來的人很少會適應,也是接受不了的。隨時隨地豆科儀看到情人的呢呢喃喃,食堂裏也有人在餵飯,真是令人心酸——他們不爲自己負責。然而還有同學表示羨慕,暈倒!於是我沒了自修的地方,只好去網吧,於是我學會了很多課堂上學不到的,並得到了“網吧是我第二個家”的同情。

對於學習,我感覺我在努力。雖然有逃課的現象,但是也是極少數的——很不幸都被老師給逮了。的確,逃課是不對的,但是馬克思哲學老師如同天人,我聽不懂他在說什麼,高等數學咱又不精,基礎英語我又不甚懂。

關於紀律。自己的紀律,是偶爾忍不住逃幾節課,其他的還沒犯過,像夜不歸宿,我沒有!老生病也不是我的主觀思想問題,我們的宿舍有位那個腳丫的同學,關窗,我們宿舍的人會自殺,開窗,大家都滿意了,我病了。這我也不想啊!關於同學們的紀律。大家都長大了,不能打罵——真打起來我還不一定打的過人家,所以我採取說服和恐嚇。當然剛纔說過有的人對自己極端不負責,說不什麼了卻照樣還什麼,對此我正在想辦法!

前幾天我逃課上太原回來時同坐是再年畢業與中國科技大學的顧浩甫教授,當他得制我是大學生後對大學生的種種劣性進行了批評,其中有一條最狠:“揀起可西方的垃圾當寶。“我底下頭爲之汗顏——不是爲自己,而是爲自己的這個大學生的稱號,我想我應該,做到,永遠對得起”大學生“的稱號。

或許寫這東西老師會不認爲是自己鑑定,而是自我辯解,那麼就叫它自我狡辯書吧!

篇二第一學期自我鑑定

一個學期的學習,我發現大學的學習方式與高中時有相當大的差異,在高中時,每天基本上是離不開記詞背誦,還有繁多的作業。而在大學,有很多東西就不再像高中時那般強迫式的完成。大學的學習要靠的是自覺和方法,以前那種跟着老師走的套路早不管用了,所以學習上就更充滿挑戰性了。下面就是本人的學習生活的自我鑑定:

上個學期在學習上雖然並不是很樂觀,但在其它方面的知識,我到學了不少,比如,計算機方面的c++語言,網頁製作,fireworks與photoshop的圖片處理,還有一些關於電腦方法的常識,我覺得,學習太過於侷限於大學課本,那麼大學就不再是真正意義上的大學了,並且學校的圖書館也就失去意義。所以,對於上個學期總的學習情況我還是比較滿意的,但這並不是最終的滿意。

在大學,除了學習,還有一樣非常重要的就是生活,由於我這人不愛主動與別人交流,更不喜歡聊一些無關痛癢的東西。所以,能與我談得來的同學一般與我相處都非常好。不過到了大學,一切也就不一樣了,你要是離來了羣體也就等於魚兒離開了水。所以我願意放下以前一些對人的成見,好好的融入羣體當中,作裏面快樂的一員。

平常在做一些事的時候總缺一點自信和勇氣,可能與小時候的經歷有關。因此在許多方面我可以比別人做的更好的,但就因爲自己缺少自信和勇氣,所以自己錯過了很多美好的東西,這使我感到做人很失敗,明明有些東西屬於自己的,可是就因爲勇氣而最終只能把後悔留給自己。

在初中和高中,我都有當過班裏的重職,但我覺得那算不了什麼,畢竟當時我並沒有很好的把握祝不過,那一切已經成爲過去。只有大學才更接近於社會。在大學,第一次選臨時班委時就是缺少信心和勇氣,所於錯過了一次讓大家深刻認識我的機會。過後我有些失望,更多的是後悔。

不過一個月後,我終於鼓起了勇氣,雖然最終並我沒有當上班委,不過,我並沒有把後悔留給自己,相反的,在這件事上,我明白了在大學的第一個月裏我並沒有與同學好好的勾通,所以,最終我以少有的票數落選了。

在過後的日子裏,我儘量主動與周邊的同學進行交流,雖然主動並不是我的天性,不過,我還是邁出了第一步。而今的我今非昔比了。不過,唯一欠佳的是,還沒有主動與女生交流。這可能更取決我的性格,我想這個會是我接下來的一個挑戰。

學習之餘,雖然我參加的組織很少,基本上可以說沒有,不過有些組織是否值得參加,這值得我懷疑。想培養一個大學生的能力或許參加一些組織可能會達到一定水平,不過不是參加的組織越多,能力也就越高,這本身並不成正比。在我看來,培養自己能力的最佳方法是由自己來組織。這樣才能達到鍛鍊自己的目的,這也是我學習當中的一個大計劃,不過這可能不會很快獲得實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