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自我鑑定 > 眼科實習自我鑑定

眼科實習自我鑑定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9.86K 次

眼科是研究發生在視覺系統,包括眼球及與其相關聯的組織有關疾病的學科。小編收集了眼科實習自我鑑定,歡迎閱讀。

眼科實習自我鑑定

  眼科實習自我鑑定【一】

經過一段時間,我轉到了眼科,這是我實習的第二個科室。雖然已經實習了一個科室,但由於性質完全不一樣,所以對於我來說仍然是陌生的。剛剛熟悉了一個環境,熟悉了科室裏的老師們,現在又要準備迎接新的挑戰了。經過了一個多月的學習與鍛鍊,我學會了很多東西,作爲一名護士,不僅要學會最基礎的扎針技術,還要學會其他的各項操作,例如:導尿、灌腸、吸痰、鼻飼以及各種儀器的使用等很多東西。

所以,學習是貫穿整個臨牀始終的一條主線,我們不僅要學習各項技能,各種儀器的使用,還要學習怎樣去溝通,怎樣與人交流。以前我們每天大部分時間的學習是在課堂中完成的,現在我們已經步入社會,生活將會是我們成長的最好的導師。

在眼科的實習生活,並沒有想像中的那樣簡單,大家都說“眼科能有什麼忙的啊,不就是滴滴跟藥什麼的嗎。”其實,這樣說是不對的,滴眼藥也有着很多學問,例如:眼藥水、眼藥膏、散瞳藥水、縮瞳藥水、激素類眼藥水,這些先點哪個後點哪個,都要注意些什麼,都是有規則的。查視力法,也不像大家所看到的那樣簡單,對於那些在5米之內看不見東西的患者,我們要測指數還有光感,這些都是從前我不知道。雖然,實習的過程是艱辛的,但我們學習的內容在不斷充實深入,知識也在不斷的鞏固增長。從點滴做起,從基礎護理、清潔鋪牀做起,持之以恆。

“態度決定一切!”要培養自己對護理工作的責任心和對患的愛心與耐心,爲我們所選擇的職業而努力奮鬥。

  眼科實習自我鑑定【二】

在眼科門診一個多月的實習,我見到了各種眼科疾病。如:角膜病、白內障、青光眼、眼底病、視網膜脫離、眼外傷、眼部矯形、眼腫瘤、斜視屈光不正等病例。

見識到視電生理爲眼外傷病人檢查的一切程序。瞭解了視電生理是應用30h紅閃爍光erg、暗適應erg和視覺誘發電位對不同程序的眼外傷病例進行聯合檢測,以全面評估眼球挫傷後視網膜、視神經及黃斑區視網膜的功能損傷程度,來進一步診斷病情的嚴重性。

在各位老師的指導下能正確的應對各種疾病的分類,能正確的幫病人測視力、測眼壓、點眼藥水。瞭解了青光眼病人不能散瞳。教會我身爲一名護士所不容忽視的問題,懂得了護士爲人處事的原則,這些都是書本上所學不來的。

通過實習我知道了救死扶傷的真正含義,希望在下一個科室實習中能夠得到進一步的提高,使我能夠得到鍛鍊。感謝門診老師對我實習的幫助,感謝門診領導的關懷。

  眼科實習自我鑑定【三】

屈光不正:調節和集合,人眼在看遠處物體,條件是超過3.3米遠的距離可以視爲物體所發射出來的光線爲平行光進入眼內,經過角膜、晶狀體、玻璃體等屈光介質的折射,會投射到視網膜上的黃斑區,這時不需要晶狀體的調節作用。當物體與人眼的距離小於3.3米時,物體所發出的光線就不再是平行光,這時就需要角膜等屈光介質的調節,使其爲平行光經過角膜。

對於小兒來講,其時視力發育不完善,在最初的一段時間裏是遠視和弱視的綜合,弱視導致其視物相對不清,所以喜歡近視物體,久之可導致近視。然而最初的近視大多是功能性的,即是可以通過功能訓練恢復其正常視力的,如果此時繼續不正常用眼,包括非其時而佩戴眼鏡、繼續近距離看書、暗處閱讀、俯臥、側臥閱讀等,而且側臥閱讀還可以導致其他的眼科問題,像斜視、像融合障礙進而不能建立起立體視感覺。

近視形成機理,開始一段時間是視近導致眼交感神經興奮,使得睫狀肌舒張,晶狀體依靠隻身彈性回縮,使來於近處的光線發散後投射於視網膜,此時睫狀體的調節起很大的作用,隨着用眼的過度,交感神經興奮性降低(應該是與其神經遞質的消耗有關),迷走神經興奮性增高,結果睫狀肌收縮,牽引晶狀體懸韌帶,使得晶狀體變得扁平,或者未見明顯變化,但是此時光線無法正常投射到視網膜,視網膜爲接受到物象就向後退,而且處於青少年時期的視網膜彈性極好,加之眼外肌的牽拉擠壓作用,使之後退成爲可能,開始時還可以恢復至正常位置,日久或者堅持不正確用眼就導致視網膜的器質性改變,近視形成。

其實還有一部分是近視形成中起很大作用的,就是角膜的器質性變化,其實角膜的彈性更好。在中醫的說法中,角膜屬於木,可朔性極強,在近視的形成過程中,應該在前凸之後便無法原位的正常退回,所以導致近視形成,在用檢眼鏡檢查時的選擇正負調節鏡應該包括了角膜的屈光度說造成的近視之原因。

  眼科實習自我鑑定【四】

今天下午我們去到我們學校的附屬醫院的住院部十七樓進行眼科實習,颱風剛過不久的湛江雖然有點優傷,但是我們還是帶着好奇興奮心情來到28層的住院大樓。

帶我們的老師是上一次和臨牀技能培訓中心中,上眼視光解剖豬眼的老師。別看她那麼年輕,其實她已經是碩士生了,並且她好象掛着一個住院醫生的版在胸前。來到上課的課室(其實只是在醫院中一個會議室的房間,只是加多個電腦投影儀才叫它教室),然後她跟我們講:“誰等下想做眼底觀察的,先滴眼藥水”當然我們也是正常人嘛,誰都想有這個機會啦,就沒有想到老師說這些是有後遺症的,就是用了這眼藥水會造成眼睛瞳孔放大,等我們都用了之後(每兩個人一組每個人只能滴一隻眼睛,組員間滴的是相反的眼睛),老師才說這個放大瞳孔需要6個小時才能恢復,然後我們就想到以後6個小時不能正常在陽光正常使用滴眼藥水的眼睛這個情境,就有點後悔啦!心裏暗罵老師不早點說明,不過也算了,爲了科學的學習,這點苦都不能挨,以後怎麼做大事呢。

沒想到好事盡在後頭,在使用裂隙燈顯微鏡的時候,我成功成爲被研究生,首先觀察的是角膜、鞏膜等前眼的結構,因爲不需要使用和眼睛直接接觸的,所以觀察得還挺順利,等到想觀察前房角的時候,需要和眼睛直接接觸的,而且還會使用到點麻藥和點膠水,最重要的是會對角膜會有一點傷害,檢查的時候,眼睛會很難受,整個過程被鏡筒卡住眼,這些都需要經過被檢測者同意才行。

我想就在這個時候,剛開始學習專業課,我怎能退縮呢,只要沒有什麼後遺症,過幾天眼睛就會沒事啦,況且我們這個組也需要一個人被檢查的嘛,於是我就同意啦,因我相信老師的操作水平,事實上,在整個檢測的過程和我想象一樣,她操作非常小心,也要求觀察的同學要快點,說被檢測者感覺不受,嗯,其實,感覺也並不可怕,只卡住眼睛,另一個眼睛也不怎麼動,怕會影響老師的操作,只好閉上,那個被測的眼睛滴着眼藥水沿着流了下來。說真的,當時的感覺挺辛苦的,但是內心一直有一定要堅持住……(或許是老師的一句話,或許是不想老師的操作帶來複雜化,或許是想讓同學都看到觀察的現象,或許……)

我們在練習操作的時候剛好見到一位患者來到對面的病房做眼底的動脈造影,我們好奇過去看一下,沒想到操作者是我們的上理論課的老師—趙桂玲副教授。看到這個情景,我們更加興奮啦,因爲她上課不但給我們講了很多醫學的知識,更教會我們怎樣做一個好醫生,怎樣做人,這樣的老師的確不多啦,大多數的只在讀着課本的東西,看得就悶啦,還不如把我們學的醫學的知識應用到生活或工作中,這樣我們不是印象更深了嗎?這只是我個人一些看法。

事實也是這樣,她還當場把一些典型的病倒的照片給我們看,和我們講解,我們就好象聽她在說故事一樣,聽得入了迷一樣。不但是我們聽得繪聲繪色,連那位患者也一起聽着我們的老師,我不知道她能聽懂多少,但是,從她的表情看,可以看出她對我們的老師的水平更加相信啦!最後,我們還叫老師幫我們照眼底鏡,她也不毫不耐煩幫我們幾個照了,還幫我們分析了,只是我們這些就給她抓住給她補下課件中缺少的典型的結構照片。

這次實習留給不少印象,我相信只要好好的學醫學,以後一定會有大有作爲的,不過呢,過程就要漫長的,一定要耐心,一定要堅持。一定會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