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週記 > 實用的清明節週記集合5篇

實用的清明節週記集合5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32W 次

實用的清明節週記集合5篇

實用的清明節週記集合5篇

工作在不經意間已經告一段落了,這一週內讓你有什麼啓發呢?是不是該好好寫一篇週記記錄一下呢?千萬不能認爲週記隨便應付就可以,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清明節週記6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清明節週記 篇1

清明節到了,這是我們祖國的傳統節日。

每到清明節的時候,會讓我有一種莫名其妙的傷感,是不是真的應驗了唐代詩人杜牧的那一句“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

這一天,我們會來到墓前,放置一束鮮花,燒上一些紙錢,藉以表達我們對親人的思念和祝福,並在心裏默默地爲他們祈禱,祝福他們在天堂的那一邊也能夠和我們一樣,幸福和快樂地生活着。此時,我們不禁會想起他們曾經和我們共同度過的那些歲月,那些畫面彷彿還歷歷在目,想到這些,我不禁潸然淚下。

遠處春的景色映入了我的眼簾,鳥兒唱着春天的奏鳴曲,漫山的桃紅柳綠,遍地金黃的油菜花,“嫩芽吹葉落”,綠油油的嫩芽長了出來,到處是一片春意盎然、萬物復甦的景象,這是一個充滿期望和祝福的季節。清明時節,讓我們在這樣一個特殊的日子裏,我們在緬懷過去。

清明節,是我最有一次傷感的節日,我從來都沒有感到過這樣的傷感,或許這是我對先人的懷念吧。

清明節週記 篇2

“又是一年芳草綠”,伴隨着春姑娘的腳步,清明節很快就到了。星期五,我跟着爸爸媽媽到老家——溱潼去掃墓。

溱潼位於蘇北裏下河地區,素有“蘇中明珠”的美稱,這裏不僅有世界珍稀動物“四不象”———麋鹿,還有聞名天下的“溱潼會船節”。聽住在老家的七奶奶說,會船節時這兒可熱鬧了!再過一天就是“會船節”了,我多想看看老家那賽龍舟的壯觀場面啊,可媽媽說,我當天回家,不能去看了,我覺得十分遺憾。

我們整個家族的人都去給我的太太太公掃墓,在路上,我看見他們的表情非常悲痛,我不禁想到了太太生前對我的寵愛,眼前浮現出她老人家那慈祥的臉龐,回想起太太幫編毛衣的情景,想到這時,我的鼻子一酸,眼淚也“溜”了出來。記得唐朝詩人杜牧說過:“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雖然今天沒下雨,陽光照在我身上,我卻感覺不到一點暖意。太太的墳墓在小村的盡頭,一到那兒,爺爺就在太太的墳前擺上了蘋果、飯糰等供品,然後把買好的黃紙點燃,我們大家恭恭敬敬地站在墳前,爺爺讓我們一個個上前鞠躬。輪到我了,爺爺一邊叫我鞠躬,一邊請太太保佑我平平安安,能考上大學。我想在此長眠的太太一定能夠聽到我的心聲的。

等掃墓儀式結束,太陽已經西斜了。大家紛紛往回走,可能是心情輕鬆了很多的原因吧,他們表情不再嚴肅了,而是相互說說笑笑,我也擡頭欣賞四周的景色,田野裏麥苗綠油油的。油菜花金黃金黃的,一條大河從我們身邊伸向遠方,河水清澈見底,不時有幾隻小船駛過,船上的人,撐着篙,還伸出手向我打招呼呢!柔嫩的柳枝隨風飄蕩,姑姑隨手摺了一根柳條編成帽子戴在我的頭上,我一下子成了機靈的小紅軍。

清明掃墓是我國的傳統風俗,它表達了我們對先人的懷念,同時又是家人團聚,踏青賞春的絕好機會。

清明節週記 篇3

傳說清明節時候會下大雨的。嗯,雨水是我期待的,它帶來許多春天的味道。但是今天陽光好得很,畢竟,清明是春天真正的開始。風是這樣暖和啊,陽光在風裏折射成七色的美麗棱角。這樣的天氣不適合整天泡QQ或寫作業的,應該出去走走。

“哦喲,天氣這麼好哦!”這樣的春天,有孩子這樣說。

櫻花熟透的色彩像要滴下來。我想起日本櫻花盛開的京都,他們是那樣愛花的呀。那櫻花熱烈得如潮水一般,在日本的清明節,他們可曾約了朋友,拉着手踏青?

公園的春天生機勃勃,草又開始綠了,鳥兒又開始叫了,久別相逢的冬青綠得那樣醇厚和張揚。那冬天裏低聲與我喁語着“莎喲娜拉”的朋友們,如今又忙碌起來了,公園裏十分幽靜,偶有人出沒在樹影裏,這裏沒有大城市熟透後漸漸腐壞的時髦味道。

風箏飄飛起來,發出嘩啦嘩啦的聲響。天空已泛出血紅的顏色,另一半是淺藍。

哦,日月同輝的黃昏喲。

紅屬於太陽,代表熱烈;藍屬於星空,代表安靜與深沉。

清明節週記 篇4

每當清明節,家家戶戶幾乎都要包艾餃。於是,在清明節前一天,外婆打電話給我們讓我們去她家包艾餃。因爲我從來沒包過艾餃,所以感覺很興奮。

到了外婆家,我發現外婆已經把艾草整理好了,並把它們裝在一個籮筐裏,洗乾淨,燒熟,切成小段。然後,我就上去幫忙把艾草放進糯米粉裏,糯米和艾草混在一起,夾雜着一股淡淡的幽香,讓我感到心曠神怡。外婆用筷子攪拌了一下,加上水,再用手反覆壓着,揉成了一個綠色的麪糰。等到差不多的時候,就把它們掐成一小團一小團的,我手忙腳亂地捏起來,先把它搓成一個圓,然後再用手壓扁。外婆準備了兩種餡,一種是芝麻白糖,另一種是豆沙。

我放了一勺芝麻白糖在上面,兩邊用手指頭沾點兒水,合起來粘在一起,第一隻艾餃就做好了!我小心翼翼的把它放在紙上,可和外婆做的一比,簡直慘不忍睹,就像一艘弱不禁風的.船,被風一吹,就翻了。外婆看到了,笑着說:“你擰的粉團太小了,當然做不大,而且芝麻白糖要放在中間,否則餡會漏出來的。”

我聽了外婆的話,一隻又一隻的接着包,功夫不負有心人,很快在我手裏的艾餃也變得有模有樣了,就像一個個威武的士兵。

艾餃包好後,就上蒸了,二十分種後,吃着自己包的艾餃甜甜的、糯糯的、香香的,心裏有一種說不出的喜悅。當然,通過包艾餃這件事,也使我明白了一個道理——做任何事情想要取得成功,都要經過自己不懈的努力。

清明節週記 篇5

3月30日晚,老爺爺(爸爸的爺爺)去世了,按照農村風俗,三天後出殯。

4月2日—清明放假的第一天,早晨6點30分,親戚們齊聚在老爺爺的靈堂前。大家身穿孝服,腰間繫一根稻草繩,手拿竹棍。女的頭戴白巾,男的頭上則多了一個三角帽。出殯儀式正式開始,靈柩被擡出了屋外,我們便按輩份依次跪好。村裏的一位德高望重的長輩,開始念悼文,講述了老爺爺一到八十六歲的生平事蹟。幾分鐘後,我的膝蓋疼痛起來,便一屁股坐在地上。十幾分鍾後,大部分的人由雙膝變成單膝跪地,老爺爺的兒女還在彎着腰,低着頭,規規距距地跪着。爸爸跪在爺爺後面,豆大的汗珠順着他的臉頰流下來,頭上的白巾和衣服溼透了,也顧不上擦。半個小時後,悼文唸完了。我迫不及待地站起來,一條白布從隊伍的前頭傳到後頭,大家左手拿着白布,緩緩地往前走。手拿花圈的走在前面,舞龍、舞獅隊在後面。在一塊空地上,老爺爺的靈柩被放下來,爺爺奶奶們便又跪着。舞獅隊開始表演啦!兩隻“獅子”一會兒跳得比樹還高,一會兒又趴在地上嬉戲,行人都紛紛停下腳步觀看。有些親戚將零錢扔到空地上,“獅子”馬上張開“血盆大口|”,把錢吞了進去。七爺爺手拿百元大鈔在頭頂搖晃,“獅子們”反應迅速,一口就“吃掉了”。舞龍隊出場了,它們使勁擺頭甩尾,看得我眼花瞭亂。表演結束後,隊伍繼續前行。

走了大約一半的路程,我們被告知取下腰間的稻草繩,丟掉手中的竹棍。十點左右,終於來到了目的地—一座小山。靈柩停放在一個長方形的大坑旁,裏面放滿了稻草和紙錢。一位叔叔點燃了稻草和紙錢。我們在老爺爺的墳前燒紙錢,做揖。這時,一位老態龍鍾的老奶奶提着一小桶米飯,給每人舀了一小勺。剛開始,我還不想吃,奶奶說:“這是風俗。”我就一口把米飯吃了。我們又來到老奶奶的墳前,燒紙錢,做揖。這時,奶奶遞給我一根樟樹枝,再三叮囑回去以後,要把樟樹枝放在老爺爺的廚房裏。我和媽媽、姑姑們往回走,爸爸和爺爺們留下來安葬老爺爺。中午一點半,老爺爺門前的空地上擺滿了桌子,到處都是人。聽奶奶說,有78桌呢!吃飯的時候好不熱鬧!

今年的清明節,讓我感受到了農村那不一樣的風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