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徵文 > 端午節徵文範文800字(精選21篇)

端午節徵文範文800字(精選21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14W 次

在平凡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都嘗試過寫徵文吧,徵文沒有題目、題材、格式的限定,與作文大體上一樣。那麼一般徵文是怎麼寫的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端午節徵文範文800字,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端午節徵文範文800字(精選21篇)

端午節徵文 篇1

“小懶蟲!快起牀,這天就是端午節,媽媽和你一齊包糉子,你怎樣還在睡覺?”媽媽興致勃勃地叫着。難得的假期,我還真想好好地睡一覺呢,都被媽媽攪和了,可就是我昨日答應媽媽和她一齊包糉子的啊,然後想想能夠吃到美味的糉子,我還就是很快地起牀,跟媽媽學着包糉子。

媽媽拿出泡在水裏的糉葉,還有糯米和被浸泡的五花肉,我們兩個準備“操作”了。首先媽媽教我包糉子四大步驟:

①選料,選取好適宜的糉葉;

②把糯米放在摺疊好的糉葉裏,包好;

③把五花肉放進有糯米的糉子裏;

④用線把包好的糉子纏緊,打結。這樣一個糉子就包好了。我心裏暗想原先包糉子還有學問呢。

媽媽開始包了,她神色嚴肅,十分細心。一層又一層,一道又一道,然後兩隻手像蝴蝶的翅膀般熟練地上下翻飛,這不,不一會一隻胖乎乎的肉糉子就包好了,有棱有角,竟顯得有些挺拔有力。真不愧就是熟能生巧,媽媽這個包糉子的好手,已經包了幾十個糉子了,整整齊齊地排列着。我的進展又如何呢?

且看——按照媽媽有說的步驟按部就班地認真操練着,可就是這糉子似乎看我就是個孩子,非鬧點小脾氣不可,就就是不和我的心意。忙活半天一個糉子都沒爆好那小糉子似乎在嘲笑地說:“哎呀……就你……還想把我給馴服……那可比登天還難。”我可“不服氣”了,這小小的糉子就能難倒我嗎,這也太小看自我了吧。媽媽也在一旁耐心地手把手地教我,我帶着些虛榮心努力的學着。果真就是功夫不負有心人,我茅塞頓開,真棒!我最後包好了第一個糉子。看着手中的這個小糉子,雖然沒有媽媽包的那麼好看,但在我眼裏就像就是手上捧着一顆閃閃發亮的小明珠,格外珍貴,那種喜悅與興奮難以言表。

糉子包好了,開始煮糉子。媽媽往鍋里加了許多的水,然後開始煮,煮了好一會兒,糉子就好了,此時家裏到處都瀰漫着糉子的香味,最後能夠吃到香噴噴的糉子了。

這天我不但與媽媽學到包糉子的“手藝”,還嘗試了包糉子其中的快樂,真實一個難忘而愉快的一天,讓這樣的快樂與大家共同分享,“端午節快樂”!

端午節徵文 篇2

端午節是爲紀念偉大詩人屈原所定的節日。每到端午節這一天,我們家家戶戶都會包一種"中山蘆兜棕。圓棒形的粗如手臂,用新鮮的竹葉來縛棕,裏面放有配料,分有鹹糉子和甜糉子兩種口味。甜糉子有蓮蓉,豆沙,慄蓉,棗泥;鹹的呢,就是鹹肉啊,燒雞,蛋黃,乾貝,冬菇,綠豆,叉燒等材料。包好的糉子放在一個鍋裏煮,等糉子熟了以後,會聞到淡淡的竹葉香,清香四溢,瀰漫整個廚房。

解開扎藤,剝開糉子葉,甜糉子裏藏着紅紅的糉肉,鹹糉子裏白白的糉肉都升騰着蒸汽,散發着一種特有的蒸棕香。兩糉子用盤子放在一起,活塞兩顆亮晶晶的紅白寶石,糯米在燈光下晶瑩透亮散發着撩人撲鼻的濃郁糯米香,是幫極了!最最令愛吃甜食的我深愛的還是棗紅般的甜糉子。端午時節,家裏包了一大把糉子,總要送親戚朋友一大包,一大包的。人也用自家包的糉子作爲謝意送給我們。因此,在端午哪天,我家總有從姨媽,外婆家帶來的吃不完的糉子。

石溪久住思端午,館驛樓前看發機。顰鼓動時雷凌凌,獸頭凌處雪微微。衝破突出人齊譀,躍浪爭先鳥退飛。向道是龍剛不信,果然奪得錦標歸。這是唐朝盧肇寫的《競渡詩》。十分突出了龍舟賽的宏觀場面。然而,在我的家鄉廣州也有在端午節划龍舟的習俗,俗稱“扒龍船”。在端午節這一天村裏都會組織一次小型的“扒龍船”比賽。家家戶戶身強力壯的男人都要參加,女的靠一邊,只有觀看的份兒。五六條窄窄的,瘦長的舟子,前頭是一個大大的龍頭。十多個人坐在一起,奮力地划槳前進,力爭第一個到達終點。儘管下着針兒般的雨點兒,船上的人淋得遍體溼透,分不清是汗還是雨,但是這點是不要緊的。再這關鍵時刻,贏了比賽才重要。

村裏的“扒龍船”太小兒科啦!對我來說一點也不過癮。要看還是電視直播的,地地道道的龍舟賽。浩大的江面,二十多條“傳統龍”參加角逐。長長的龍船上坐滿了肌肉鼓鼓的大漢。中間是鼓手,前頭的人吶喊助威,聲勢震天,霸氣、威風,震撼。細雨霏霏,江水涌涌。在此,男兒盡顯勇敢,堅強本色,了不得!在北方,“扒龍船”的風俗是不常見的,因爲北方的河流不如南方多,所以北方的端午節只吃糉子,不如南方的轟轟烈烈,激情熱鬧。這就是我家故鄉端午節的獨特之處所在。

端午節徵文 篇3

端午節是中國一個歷史悠久的節日,在這個特殊的日子裏,我們度過了一段難忘的幸福時光。

下午,我們在教室裏集合,老師帶來了一大桶衣服,說:“今天,我們要去富蘭城堡舉行一個活動,具體是什麼呢?等會兒,你們就知道了。”老師又賣起了關子。

我們換好衣服,滿心歡喜地走在去富蘭城堡的路上,一路上太陽公公把全部的熱量都散發在我們身上,遠處的大樹也向我們揮手。

我們終於來到了富蘭城堡,剛進門,濃濃的端午氣息撲面而來,樓道邊擺滿了香氣撲鼻的艾草。

我們坐在椅子上,老師講解着有關端午節的知識,讓我們的知識寶庫又多了一些寶藏。

這時幾位老師手上拿着一大袋精美的香囊袋發給我們,緊接着,老師走上臺告訴我們香囊的用處,然後讓我們把香囊袋給媽媽,讓媽媽把香料裝進去,我輕輕地走到媽媽身邊,媽媽雙手接過香囊袋,然後細心地找着比較好的香料輕輕地放進香囊袋,媽媽深情地對我說:“這些香料就是媽媽對你的點點滴滴的愛,這滿滿的香囊,就是媽媽對你滿滿的愛。”

這時,老師說:“請媽媽們上臺,寶貝們站在你媽媽兩步遠的地方,媽媽再給寶貝戴上香囊。”

我站在媽媽對面,媽媽彎下腰,深情地注視着我,把香囊鄭重地戴在了我的脖子上,說道:“寶貝,我愛你。”這時,輕輕的香囊卻讓我覺得無比厚重,因爲那裏面裝滿了媽媽對我的愛。

我剛回到座位,幾位老師又拿了許多的藍絲帶分發給我們,那位老師說藍絲帶代表着感恩,請寶貝們把絲帶系在媽媽的手上。

我走上臺,媽媽站在離我兩步遠的地方,我輕輕地將絲帶系在媽媽的手上,可是我的手笨笨的,怎麼也系不好,這時媽媽說:“沒關係,你的愛媽媽已經感受到了。”我聽了情不自禁地說:“媽媽,我愛你!”

回到座位上,這時徐老師激動地說現在我們開始快樂尋寶,寶藏是牛扒券哦!同學們聽了歡呼聲一陣高過一陣。

我們衝了過去,像鬼子進村一樣不停地翻找着,我在椅子堆裏不停地翻找,別的同學把包間弄得一片狼藉,有的人把畫打翻了,有的人把沙發搬走了,有的人把椅子絆倒了,還有的人大聲喊:抄家啦……

這個難忘的端午節,我會永遠記住。

端午節徵文 篇4

盼星星盼月亮,終於盼來了今年的端午節。端午節對於我這種“吃貨”而言,快樂就是美味的糉子啦!以往,我在端午節的“首要任務”就是“吃吃吃”。可是,今年,就有些不一樣了。

端午節那一天,我們全家人都回外婆家過,一路上,我的腦子裏全是一大羣糉子在“飛來飛去”,有鮮肉糉、香菇糉、海蠣蝦仁糉、豆沙糉……口水已經“流成一條小溪”了,媽媽好像看出了我的心思,用手輕輕颳了一下我的鼻子,說:“饞貓,等會就給你一個大驚喜。”這可把我樂壞了,滿腦子都是這個“驚喜”。

到了外婆家,我卻結結實實地被這個“驚喜”嚇到了――長輩們悠哉遊哉的坐在旁邊喝着茶,和去年長輩們忙碌的身影,竟相不同的是,今年在竈臺旁打轉兒的是一臉“苦大仇深”表哥表姐們了。長輩們有一種“驚不驚喜,意不意外”的眼神盯着站在門口手足無措,一臉懵圈兒的我。我被盯得不自在,我小心翼翼的問旁邊刷糉葉刷得滿頭大汗的詩津哥哥:“哥,什麼事兒啊?爲什麼外公他們在那裏看啊?他們不幫忙嗎?”詩津累得說話都上氣不接下氣:“因……因爲……外公覺……覺得我們以往都……都是‘等着吃’,今天他讓我們互……互換一下‘角色’,你也要幫……幫忙啊。”我發現,我們包糉子小隊有一條“流水線”,先刷糉葉也是爲了刷掉上面的塵土和細絨毛,洗糯米是爲了洗去糯米上的髒東西,再拌料,再包起來,紮好,最後下鍋。

於是,我被表姐分配在了“刷糉葉”這個小組,這可是個苦差事、體力活,剛開始,我十分賣力,頗有“拼命三娘”風采,一下子就刷完了那筐葉子,“也沒什麼難的嘛。”我得意揚揚地交了差,把糉葉遞給了詩津“驗收”,他瞟了一眼,說:“不合格,”說着,指着糉葉的側、背面,“你看,這裏還有絨毛。”我仔細地看了看,的確有,我剛纔太急於求成了,把側、背面的絨毛給忘了,我又拿起了刷子,又開始和糉葉做鬥爭,手又酸又疼,到現在還疼着呢。

總算忙完了,太陽已經落山,我們坐在夜幕下,吃着親手做的糉子,格外香甜。

今年的端午節可真是令人難忘啊!我們不僅嚐到了糉子,也體會到了長輩們平時的辛苦勞累,以後一定要珍惜長輩對我們的關心。

端午節徵文 篇5

每年的農曆五月初五端午節,爸爸媽媽都會帶着我們到奶奶家一起包糉子。端午節爲什麼要包糉子呢?這個疑問直到讀小學後才被老師解開了:原來是爲了紀念屈原。

屈原是我國偉大的愛國主義詩人,他報國無門,在農曆五月五日這天,投汨羅江自殺。楚國人民往江裏投好吃的食物,划龍舟驅散江中之魚,不讓屈原的屍體被魚吃掉,這樣年復一年,就形成了端午吃糉子和賽龍舟的習俗。

記憶中的端午那天,我們總是趕了大早到奶奶家,這時奶奶早已準備好一切開始包糉子了。我飛快地跑到奶奶旁邊,好奇地看了看,好幾張糉葉躺在盆裏舒服地泡澡了,鍋裏的糯米飯香噴噴的。我好奇地問:“奶奶,爲什麼這些糉葉要一直泡在水裏呢?”奶奶說:“糉葉泡着沾上水,包的時候糯米不會太黏,比較好包。”原來是還有學問啊!

我先看了看奶奶那嫺熟的動作,學着她的樣子包了起來。先洗個手,沾點水,從盆裏拿起兩片溼噠噠的糉葉,交錯疊在一起,抓着它的兩邊,摺疊成一個小漏斗,用湯勺挖了三勺糯米飯放入漏斗中。仔細一看,糯米飯裏和着不少三層肉、蝦米和香菇呢。接着,還得把半顆熟雞蛋塞進糯米堆哦。再把“漏斗”上面那兩張半片的糉葉將露出的糯米飯蓋住,然後用紅色的繩子將它纏繞住。但是我怎麼也繞不住,看着奶奶包了一個又一個糉子,我的心裏甚是着急。

這時弟弟走了過來,指着我包的糉子大笑了起來:“姐姐你包的糉子比奶奶包的糉子大了好多呀,糉王!哈哈哈。”我看着手中的糉子,確實比奶奶包的糉子大了不少。奶奶笑着說:“要小點,煮熟後還會再長大個的。”我便把還沒纏上線的糉子拆開。用湯勺把一些糯米挖了出來,當我手中的糉子與奶奶包的`糉子一樣大時,我在將它用紅繩纏繞住。這時一位身穿綠色衣裳的“糉美人”便誕生了。我提着親手包的糉子在弟弟面前炫耀起來:“看!你不會包吧?我包好啦!”弟弟把頭一撇,不理睬我了。

包完兩盆糉子後,便放入鍋中和水一起煮,煮了大概半個小時便好了。鍋蓋一打開,一股香味就撲鼻而來,我忍不住趕緊用剪刀把紅線剪開,放入碗中。忍住燙,打開糉葉,香味更加濃厚了,這時我總愛把糉子蘸着甜辣醬吃,又辣又香,還有點兒糉葉的味道呢,吃完許久後舌頭上仍然留着一絲絲餘味。

端午節徵文 篇6

端午節是我國重要的傳統節日之一,它的設立是爲了紀念春秋戰國時期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屈原。在那一天,人們把包好的糉子扔在汨羅江裏,爲了防止屈原的身體被侵蝕,另外,人們在河上賽龍舟,各式各樣的活動,分外的熱鬧。

今年的端午節也是不例外,家家戶戶都在包糉子,迎接端午節的到來。我們家呢,奶奶早早地起牀,收拾了一番,便到河邊去打仍沾有露水的艾葉,我也瞎湊合,幫忙燒水,等奶奶打好了一大捆的艾葉回來,便直接放到熱騰騰的水裏,繼續燒,等着燒開,艾葉的香味在水蒸汽的氤氳下,散開了,滿屋子淡淡的清香,甚是舒爽。

就這樣,艾葉出鍋了,晾了片刻,奶奶便開始修剪艾葉頂端折斷口,修剪完畢,終於開始包糉子了,我在一邊看着,奶奶挑選四片艾葉,兩片墊底,兩片加固,雙手將它們圈成圓錐形,一手捏着,一手去舀事先準備好的糯米,再加一顆我最愛吃的大紅棗,手抖一抖,讓米分佈均勻,用多出的艾葉蓋住,包緊,一個糉子就這麼包好了。我在一邊看的手癢癢,也想試試,奶奶欣慰地笑了: “難得你有這樣的心啊,現在會包糉子的人越來越少了,都買現成的,哪有自己包的好吃啊。”說着,奶奶便教我如何選取艾葉,如何包紮,手勁使多大,不包不知道,包好一個糉子學問多着呢!

糉子包好了便可以下鍋了,經過兩個多小時,香噴噴的糉子便出鍋了,嘗一口,黏而不膩,甚是爽口。每年端午,“倔強”的奶奶都會親自包糉子,爸媽怕她麻煩,讓直接去超市買,奶奶一直都不願意,在她眼裏,這是一個傳統,傳統怎可丟棄?

在過去,每年端午節,人們都會舉辦活動,包糉子,賽龍舟等等,一起來歡度傳統節日,隨着時間的推移,人們似乎都慢慢開始淡忘傳統,生活水平的提高,科技的進步,機械生產越來越普遍,包糉子也變的機械化,越來越少的人親自包糉子,都直接去超市裏買現成的,似乎已經忘記了包糉子本身的意義。包糉子本身無可厚非,但是在這背後,值得我們去思考。

現在,韓國把端午節列爲自己國家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國人憤恨同時,也應該思考反思,到底是什麼原因導致這樣的結果?傳統是財富,我們應當去其糟粕,取其精華,虔誠地繼承和發揚。

每年端午節,我都只吃奶奶親手包的糉子,它有一種別樣的味道。

端午節徵文 篇7

屈原的故鄉在哪裏?當然是我的故鄉——湖北,也就是戰國時期的楚國。

每年農曆五月初五是湖北武漢人特別重視的節日——端午節。爲什麼武漢人這麼看重這個節日?愛國詩人屈原在家鄉聽到秦軍進兵楚國的消息,悲憤交加,投江自盡,爲國捐軀。這一天是農曆五月初五。楚國人民永遠記得他。每年的這一天,他們都會把糉子扔到汨羅江裏餵魚。他們不希望屈原的身體受到任何傷害。因此,有一個定製糉子。

買些鮮竹葉,糯米,加些紅豆沙,大棗,燒雞,蛋黃,綠豆等。,你就可以開始做了。通常全家人都會像過年一樣圍坐在一起打包。先把竹葉包成三角形,有點像漏斗,再往漏斗裏放一把糯米,然後塞一個紅色的蜜棗。最後用藤條把三角形牢牢繞幾圈,就完事了。別看這個糉子。步驟不多。真的很難做到。新手扎不牢,不然“漏斗”會漏米,要下大力氣讓包裝好看。把包好的糉子小心翼翼地放進鍋裏,很快你就會聞到一股濃濃的竹葉拌米飯的香味,瀰漫整個廚房。奶奶召集大家圍坐在餐桌旁,然後解開糉子的藤條,剝下葉子,閃閃發光的“紅白寶石”在燈光下晶瑩剔透。我迫不及待的咬了一大口,滿滿的甜香。我自己做的,但是味道不一樣。感覺比我外面賣的香。

“來吧!加油!”“嘿喲!哎!”這不是龍舟賽嗎?每年武漢的端午節,社團都會組織一些壯漢來比賽划龍舟。就我記憶所及,黎明時分石橋人頭攢動,鄰居們早早等着給賽龍舟隊員加油,哪怕站上幾個小時,也從來不會太累。看,龍舟正經過。第一艘龍舟飛快地划向我們,都是皮膚黝黑的大個子,動作整齊劃一。平靜的水面瞬間被他們的槳濺到,每個隊員都大汗淋漓,和身上的河水混在一起,分不清是水還是汗。我對他們的划船技術感到驚訝,沒有時間歡呼。龍舟瞬間經過石橋,向遠處跑去...

當然,武漢端午節的習俗可以不止於此:有的人會把大蒜和雞蛋一起煮,當早餐吃;有的人會給孩子一個香囊,據說有辟邪的意思;有些人掛錢包,系吉祥的五色絲線...這樣的習俗數不勝數。

糉子葉的香味飄蕩在我的鼻子裏,賽龍舟的叫聲縈繞在我的耳邊,五彩的絲線點綴着我多彩的生活。武漢端午節的傳統文化會代代相傳。

端午節徵文 篇8

"五月五,是端陽。門插艾,香滿堂。吃糉子,灑白酒。龍船下水喜洋洋。"大家一聽到這首童謠,一定會想到端午節。今天,我就來講一下端午節吧!

端午,又稱爲端陽節、重午節、天中節、夏節、五月節、菖節等。但是,要說大家最熟悉的,還是端午節這個名字呢!有的人甚至聽都沒聽說過這些別稱。

要說能代表端午節的,當然無過於吃糉子了。端午節這天,大家有的自己做,有的上街買,在端午節,幾乎沒人不吃糉子。當然了,作爲吃貨,我怎能不吃呢?每到端午節,我們家還舉行吃糉子比賽!買上兩袋糉子,下令開吃,我們就一起狼吞虎嚥,但是最後獲勝的往往不是我。

我還聽過一個關於糉子來歷的故事:在古代,有一個人叫屈原,他向皇帝提了利國利民的建議,但是那昏庸的皇帝並沒有採納,他很憤,就投河自盡了。人們爲了紀念他,做了一個透明棺材,放進了水池裏。爲了能給屈原貢一些貢品,就把用糯米做的竹筒糉子一一扔進水池裏。過了幾天,人們才發現水池裏有魚,那些糉子都被魚吃掉了。人們很生氣。這時,有一個人叫道:“大傢伙,魚最怕菱角,可以用乾淨的草葉去包糯米,做成菱角的!”以後,人們將包好的糉子扔進水池,魚一看到糯米糉子,以爲是菱角,就不敢吃了。久而久之,人們就把它叫成“糉子”了。

再來講一講賽龍舟的來歷吧!當時,人們因爲捨不得屈原死去,就都乘着小船,來打撈屈原。他們爭先恐後,但是當追到洞庭湖時,卻不見了蹤影。此後,每年的農曆五月初五,人們都會舉行划龍舟慶祝。借划龍舟驅散江中之魚,以免魚吃掉屈原的屍體。這個風俗,吳國、越國等等都最先採納。清乾隆二十九年臺灣開始有龍舟競渡,當時,臺灣知府蔣元君也曾經主持過友誼賽呢!一直到現在,臺灣也仍舊在保持着每年五月初五賽龍舟的端午節習俗。

此外,端午節還有掛艾葉的習慣:在端午節,家家門前都會有許多艾葉放在門口,有些心靈手巧的人,還會做荷包哩!將一塊布剪出各種各樣的形狀,在裏面塞滿艾葉,小朋友們最喜歡佩戴了!據說,佩戴荷包還可以僻邪驅瘴呢!。用菖蒲作劍,插在門楣裏,還有驅魔祛鬼的神奇效果呢!

端午節的習俗可真多呀!

端午節徵文 篇9

梅子熟透將來,端午的腳步款步而來。“她從花明柳暗細雨如絲的江南走來,從綠陰如蓋柳樹含煙的夢中走來,從我深深地凝眸中走來了。”這是當代詞作家豐樺對端午節的讚美。

我的家鄉在東北的山區。村莊的四周是連綿起伏的羣山,山上“佳木秀而繁陰”。一條清澈的小溪在巍峨的山澗溢出,淌過炊煙繚繞,雞鳴狗叫的村莊。千百年來,古樸安寧的村莊就如此靜靜的躺在大山的懷抱中,吸收着大地的靈氣,沐浴着陽光的光輝。

野鵑花開過不久,就到端午節了。於是,我處在異國他鄉而又回憶起在故鄉過端午節的情景來家鄉的端午節,不少風俗跟外地一樣系百索子,端午的前一天晚上凌晨3,4點鐘,媽媽起牀,把事先籌備好的五色小繩系在小孩的手脖子上。小繩是掉色的,沾了水,把手腕染的紅一色,青一色,好玩極了。

端午節過了,等到第一場雨,小孩睡着後媽媽在悄悄的把小聲解下來,扔在水裏讓雨水將其沖走。

用五彩的紙疊了連環小寶燈掛在門楣上,象徵着一年的五穀豐登,衣食無憂。

記憶最深的是我8歲那年的端午節。那年,不知怎的,我身上起了又大又紫,腫的流膿的膿包,疼得我不能安寧,這個時候八一公公說“毛毛,你等着,我去弄些薆蒿來。”直到下午,他纔回來。我聽人家說這玩意放在水裏煮沸後,用水洗澡,能治百病。我洗完澡後果真不疼了。第三天,就好了。

事後我問八一公公緣由。他說“你這娃子走運,逢上端午節,不然,可夠你受得!”我到今天也不知道他的意思。大概是因爲恰逢上這個充滿神奇色彩的節日吧!

家鄉也要泡端午酒。再下過春季的第一場雨後,家家戶戶就已經將端午酒放入地下深埋發酵。裏面放6樣東西,那就是:北棗,荔枝,枸杞,橄欖,桂圓和杏仁。端午酒入嘴清香,可謂“泉香而酒洌。”端午酒還可以被人長生不老呢!!!現在,母親也照貓畫虎,材料一樣,但入嘴後口味卻不同。我提醒母親:“你用的是這裏的酒,而不是家鄉自己釀的酒啊!”

我同母親已離開家鄉多年,但故鄉的山山水水,人情風俗在我心屏上總不可以抹去。今年的端午節已經過完,我多想問問:親愛的鄉親們,你們又釀端午酒了嗎?

端午節徵文 篇10

今天顧老師教我們做蛋兜,每個同學都有八十釐米和六十釐米的繩子,讓我想到中國結。老師很詳細的教了我們方法,可做起來就又不會了。回到家後婆婆幫忙,我們齊心協力終於做好啦。我把生雞蛋放進去,我甩呀甩,雞蛋被我甩出去,摔破了。我們只好重做,做了一個比剛纔更美麗,更細緻的蛋兜,我又可以甩了。

端午節到了,家家戶戶糉葉飄香,而且我是最喜歡吃糉子的,看到家裏包了那麼多的糉子,所以我更加開心了。在吃糉子是爸爸告訴我端午節的來歷和爲什麼吃糉子的原因。端午節是爲了紀念我國古代偉大的愛國主義詩人屈原,因爲屈原是在農曆5月5日投河死的,所以後人爲了紀念屈原就把農曆5月5日這一天就作爲紀念日,稱作端午節。因爲屈原是投河死的,當時的人們怕河裏的魚蝦吃屈原的屍體,所以包了好多糉子扔到河裏給魚蝦吃,久而久之人們慢慢地就把糉子給自己吃了。

又到了一年一度的端午節了,家家戶戶糉葉飄香,門口和竈上都插上了艾草用來驅蟲和辟邪。端午節除了吃糉子以外還有賽龍舟,掛艾草,喝雄黃酒等習俗。但現在賽龍舟在我們這邊已經很少看到了,但今年運氣非常好,全國龍舟大賽就在無錫江陰舉行,沒有看過賽龍舟的可以去大飽眼福了。

端午節放假三天,我和爸爸媽媽去浙江的千島湖風景區遊玩,湖水是碧綠的,湖中有一些大大小小的島,據說超過了1000個,我看到很多大遊船和小遊艇,最讓我開心的是坐纜車到了一座島的最高處,在那能看到千島湖最美的景色,最刺激的是我還上了蛇島,和蟒蛇擁抱合影。

今年的端午節可熱鬧了!端午節的前一天,我一直到八點多才睡着。到了端午節的那一天,我一醒來就聽見媽媽的大嗓門:“你這個小懶蟲,快起來看龍舟吧!要是晚了可就太可惜了。”我快速地起了牀,去看賽龍舟。到了那,那就已經是人山人海了。我和媽媽就像兩條小泥鰍,好不容易擠到了最前面。只見紅、綠隊不分上下,一下子在前,又一下在後。經過了一場“戰爭”後,兩條龍舟竟然同時到達了終點。後來媽媽還給我買了香包。

回到家,我就聞到了糉子的香味。今天我和媽媽一起吃了一個大大的糉子。今年的端午節真是令人難忘啊!

端午節徵文 篇11

每一年陰曆的五月初五,是端午,每每這一天,我們家就繁華起來了。

端午那一天,奶奶一直很早的取出自身採來的糉子葉(便是葦葉),把它煮一遍,隨後放到冷水使得它變冷預留。我奇怪地問:“奶奶,爲什麼要先煮一遍呢?”奶奶說:“不煮得話它太脆,非常容易斷,無法包的。”哦,原先也有那樣的大學問呀!然後奶奶便會把早已泡好的檽米和煮好的豆餡都提前準備回來,那樣就逐漸包了,我激動的對奶奶說:“奶奶,我也要包。”奶奶望着我摩拳擦掌的模樣笑着說:“行吧,最先我們要先把豆餡攥好。”因此大家先把豆餡搞成一個個豆餡團。下面大家就逐漸包了,在奶奶的具體指導下,我先從水中取出幾塊糉子葉,疊起來在一起,然後把他們疊成布氏漏斗形,可是底端不可以有洞,奶奶跟我說:“你剛開始學,就不必放豆餡了,立即放米就可以了,先試一下包一個“瞎”糉子。”我一聽現在很多在加工廠有過經驗的客戶,想必都知道有關原料的就笑了,嘿嘿,原先沒有餡的糉子叫“瞎”糉子呀!笑歸笑我還是照奶奶說的去幹了,我往布氏漏斗形的糉子葉裏裝滿檽米,再把糉子葉剩餘的部分沿着口一壓,把米封在裏面,我正提前準備開展最後一步,把它繫住,但是,這時候,它確像一個頑皮的小朋友伸開了嘴,把米嘔吐出去,也沒有捨棄,在奶奶的具體指導下又從頭開始,坦白說,這一確實不太好學,在奶奶基本上包完全部的糉子的情況下,我終於也包好啦自己的糉子,換句話說我終於學會了包糉子了,我興高采烈跳了起來,奶奶望着我包的的糉子興高采烈說:“沒得說,琦琦確實學會了呀,模樣儘管不好看點,可是早已不漏米了,再好好地訓練訓練,2022年奶奶可就會有助手了”。聽了奶奶得話,我高興極了,我一定會好好地訓練的,2022年我一定能幫奶奶一起包糉子。

奶奶樂滋滋地把糉子放到髙壓鍋中,過去了40分鐘,色香味俱全的糉子就起鍋了,我吃着甘甜的糉子,很高興,感覺尤其美味,由於這終究就是我的勞動所得!

這就是我們家的端午,熱烈歡迎你們下一次端午來我們家,吃我給大家包的糉子哦!

端午節徵文 篇12

從記事起,端午節對我來說就沒什麼特別的印象,因爲包括我們家在內的很多塗嶺人是不過這個節的。我們這裏既沒有什麼賽龍舟,也沒有祭屈原吃糉子等習俗。當然了,包糉子吃糉子是有的,但不是五月初五,而是七月十五。記得小時候,農曆的七月份是我們很期盼的日子,因爲七月初七我們可以吃糯米做成的各種果,而七月十五算是大節了,各家各戶殺雞宰鴨,並提前一兩天包糉子吃糉子,可熱鬧了。但隨着時間的推移,這些習俗變得可有可無了。

今年的端午節,國家規定放假一天,很多人也開始重視這個節日了。在老公的提議下,我們一家人在週六這天決定動身回老家過端午節。本來三小時左右的路程卻因爲下雨和修路又延遲了一個多小時,很少暈車的我終於嚐到了那種頭暈目眩、想吐又吐不出來的感覺,真是太痛苦了!還好,當車子駛入永春境內時,我的注意力被分散了,我看到沿塗的人家雖然稀疏,但大家都在忙着包糉子,一串串,一個個,讓人垂涎欲滴。那細嫩的竹葉彷彿散發着陣陣醉人的幽香,吸引着每一個外出闖蕩歸心似箭的人兒……

終於到家了,家裏人都很高興,在鄰鄉工作的小叔一家也冒雨趕了回來。公公婆婆端上了熱騰騰的白鴨湯,還不時地說:“今天吃白鴨,明天早上吃豬肚,明天中午燉鵝肉,後天有青蛙和竹鼠(跟兔子有點像,但耳朵像老鼠)。”我聽得一楞一楞的,心裏很感動,但第二天吃完鵝肉後,我看到鴨子就有點後怕了。

週日晚上,婆婆聽說我們家沒有包糉子,硬是弄來糯米和竹葉,要再包一些送給我媽吃。於是,我也躍躍欲試,想動手幫上一把。三姨和四姨邊包邊示範着,可我學不來,因爲竹葉太小了又很滑,米要塞得很硬實,包好後又要用繩子捆得非常牢固。沒包幾個,她們的手都痛了起來,而我也理所當然地被“趕”去洗碗了。看來,糉子看起來小巧玲瓏,吃起來又Q又爽口,但包起來就不那麼容易了!

回家時,我提了一大袋糉子回來,放了些在我媽那兒,其餘的就“貢獻”在辦公室,大夥兒也瓜分得差不多了,雖然沒有了剛出爐的新鮮口感,但至少這個端午節沒白過!

端午節徵文 篇13

六月是我最喜歡的月份。

它標誌着一個季節——夏天的開始,也標誌着一個學期的結束。六月裏的第一個節日就是端午節。

我盼星星盼月亮,終於到了六月七號——端午節。自從週一知道端午放假三天,我的心就如同一隻小鳥,在四周是肋骨的“牢籠”裏上躥下跳,興奮地撞擊着“籠子”。

端午節是中國的一個傳統節日,它有着悠長的歷史,與春節、清明節、中秋節並稱爲中國民間四大傳統節日。相傳戰國時期楚國的詩人屈原在五月五日投汨羅江自盡,後來人們便將這一天作爲紀念屈原的節日。爲了防止江中的魚蝦糟蹋屈原的屍體,所以投糉子到江中,因此便有了包糉子的習俗。

現在終於迎來了心心念唸的端午節。我們買好了艾葉、糉葉等端午的必備用品,爲第二天的端午節做準備。

太陽緩緩地從東方升起,陽光透過窗簾的縫隙照耀到我的臉上,撫摸着我,將我喚醒。我早早地起了牀,興奮地迎接端午節。爸媽起得比我還早,姐姐還是和往常一樣被“封印”在牀上,不到中午不起牀。我們的第一個活動便是大掃除。這是我們家一貫的習俗,一到春節等重大節日我們就會大掃除。我們在各自的地點奮鬥,我在臥室裏與垃圾大戰了兩個小時,到了九點多終於把家中收拾得有模有樣。

接着我們便開始最重要的項目——包糉子。媽媽讓我把糉葉洗一下,我去尋找了一樣工具。我把糉葉放到水龍頭下衝洗,接着拿刷子一遍一遍地刷。洗好後,我們便開始包了。首先將糉葉捲成一個小漏斗,接着在中間填上糯米,再在糯米中放上餡料,最後把糉葉覆蓋在口上,幷包成一個三角體,一個糉子就包好啦。不過,包糉子雖然看起來簡單,但自己包起來還是蠻難的。我最後一步總是出錯,把三角體變成了三角形。媽媽教了我好久,我終於會包了。不過雖然那個糉子是三角體,但我後來才發現我沒有放餡,那個糉子裏面只有糯米。午飯上我們便吃了我們自己包的糉子,能夠品嚐自己的勞動成果的感覺真不錯,雖然有個糉子沒有餡。

時間如同白駒過隙,匆匆忙忙地過去了,端午三天的小長假也就這麼過去了。我們應該保存着中國文化,保存着中國傳統。端午節過得是那麼充實,在我記憶的長廊中,留下一幅精彩難忘的景色。

端午節徵文 篇14

一年一度的端午節又到了,每到這天大人總是大忙特忙,我覺得我長大了,應該爲大人分擔一點了,因此要求媽媽讓我幫些小忙。

一大早媽媽就叫我起牀了,我幫着媽媽泡好糯米、清洗完棕葉就開開心心的到街上購物了。街上的人可真多啊,你挨着我,我擠着你,我基本是被人流擠着走的,但是每個人臉上都洋溢着節日的喜悅。我和媽媽好不容易擠進了農貿市場,琳琅滿目的水果、蔬菜看得我眼花繚亂,媽媽挑了一些我們全家人喜歡吃的東西,就和我大包小包的提着,隨着人流走出農貿市場。接着我們又到了超市,這裏的人也不少,看到超市裏那些誘人的零食,我可按耐不住了,我和媽媽兵分兩路,我去買我的零食,媽媽買日用品,不一會我就收穫了很多美食,才和媽媽高高興興地回家了。

回到家我們就爲包糉子做準備工作了,媽媽首先把泡糯米的水瀝乾,然後就手把手地教我包糉子了,首先把棕葉的根部捲成空心錐形,在裏面放上糯米、壓實,接着把棕葉折下來,把錐形裏的糯米包起來,把多餘的棕葉隨着糉子裹起來,然後用線把糉子紮緊,一個小巧玲瓏的糉子就誕生了。包好很多糉子後,媽媽就把它們一個個放到鍋裏煮起來了。這時媽媽問我:“你已經會包糉子了,可是你知道它的來歷嗎?”這可難不着我,隨着鍋裏糉子煮得“咕嚕、咕嚕”的聲音,我給媽媽講起了這個古老的傳說。

相傳春秋時期,楚國有位愛國詩人屈原,整日爲國操勞,楚王卻是位昏君。因爲楚王的無能,楚國面臨着滅國,屈原不忍看着國家滅亡,便投汨羅江自殺了。人們爲了紀念屈原,便用蘆葦葉包好糉子扔進汨羅江裏,讓魚蝦吃飽,不去吃屈原的遺體,慢慢的,吃糉子的習俗和這個感人的故事就流傳了下來。媽媽聽我講完故事說:“你講的很好,我們要永遠記住這位偉大的愛國人士。”

糉子終於熟了,我迫不及待地剝了一個,棕葉剛一打開,一股清香隨着熱汽飄了出來,我連忙咬了一口,哇,可真香啊!吃着香香的糉子我又想起了那首兒歌:五月五,是端陽,插艾葉,戴香囊,吃糉子,撒白糖,龍船下水喜洋洋。

這是我過的最有意義的一個端午節,我不僅知道了端午節傳說,還學會了包糉子呢!

端午節徵文 篇15

“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在我的家鄉,最具特色的要數端午節。濃濃的糉香,歡樂的加油聲從龍舟上飄來。這就是家鄉的端午節。

說起端午節,最令人興奮的是包糉子。記得有一年端午節,我們全家都來包糉子,可熱鬧了!第一個出場的,便是我們家的主力骨——媽媽。只見她手拿三片棕葉,把它轉成一個圓錐形,再拿一個勺子添上生米,嘿!還別說,可真有種端午節的氣氛呢!媽媽熟練地把糉葉多餘的部分折起來,再纏上糉線,瞧!一個小小的“特種兵”,多麼可愛!我們也迫不及待的模仿着媽媽的樣子,包了幾個糉子。當媽媽看到我們給她包的“驚喜”時,簡直笑到直捂着肚子,可不是嘛!這哪裏是糉子啊!有的像個方盒子,有的像個“金字塔”,有的像小雞蛋------最好笑的是弟弟包了一個“糉子”,足足用了六片棕葉呢!裏面只有一小勺米,外面包滿了棕葉,並用線密密麻麻的纏滿了,雖然看起來不大不小,剛剛好,可裏面卻只有一小口糉子,真是名副其實的“外強中乾”呀!

當媽媽在蒸糉子時,我和弟弟等着吃糉子,而爸爸滔滔不絕地講起了糉子的來歷。原來在戰國時期,有個楚國人叫屈原,他是楚王的重臣。當時楚國和秦國的關係並不和諧,不久,秦國攻佔了楚國的一座城池,又派使臣去楚王議和,屈原看出了秦王的陰謀,告訴楚王真相,但楚王非但不聽,反而將屈原逐出了郢都。後來楚王因爲不聽,卻死在了秦國。屈原知道楚國將要滅亡時,萬念俱灰,跳入了汨羅江。人們知道後,奮力打撈屈原的屍體,紛紛拿來了糉子投入江中,還有的把雄黃酒倒入江中,以便使屈原的屍體免遭動物的傷害。從此,每年農曆五月初五便稱之爲“端午節”。其實,端午節就是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的。

我們剛聽完這個故事,忽聽外面不停的“加油”聲,原來是龍門村,魏高村在舉行端午節划龍舟比賽。只見龍舟上坐滿了人,大家頭戴官帽,身穿運動裝,手持木漿,興奮無比。只聽一陣鼓鳴,幾條龍舟齊頭並進,加油聲此起彼伏,個個眼睛瞪得溜圓,鼓起腮幫,使勁地劃。村民端着早已準備好的糉子,迎接勝利的一方。其實,賽龍舟也是一種紀念屈原的方式。

家鄉的端午節多麼有趣啊!歡迎你們來我的家鄉——武穴嚐嚐這美味的糉子,觀賞賽龍舟吧!

端午節徵文 篇16

今天是我國傳統節日端午節。吃過午飯,我們興致勃勃地到行政中心去看賽龍舟。只見那裏早已人山人海,河岸的兩邊被人們圍得水泄不通。有些小孩鑽進人海中,索性爬到了護攔上。我望着起了點點風浪的河面,焦急地等待龍舟划來。

隨着一陣響亮的敲鼓聲,賽龍舟開始了。一條條打着鮮豔旗幟的龍舟乘風破浪,徐徐前進,彷彿一條條真龍在水面上雄糾糾,氣昂昂地遊行。船尾的白旗上“憑弔屈原”這幾個字格外顯眼。劃漿手鼓作了氣,脹紅了臉,使勁地划着船漿。每條龍舟的龍尾,都有一名搖着一把大刀似的船櫓的舵手,臉上的表情顯得非常沉着。弟弟指着一個白色的劃漿,興奮地說:“劃漿上有一條俯臥的青龍,看起來多像關羽用的‘青龍偃月刀’啊!”我愣了一下,情不自禁地笑了起來。

漸漸地,觀衆的情緒推向了高潮。我跟弟弟也爲劃漿手們加起油來,連聲喊:“加油,加油!”劃漿手們聽到了吶喊聲,更加用力劃了起來,衝到橋頭,摘下了從橋上垂掛下來的紅球,然後穩穩當當地調了個頭,又奮力划起漿來,向終點駛去……

龍舟賽接近了尾聲,比賽結果揭曉了,我們也在喊鬧聲中慢慢離開了行政中心。這時,我想到了家中還有各種口味的綠豆糕等着我們去品嚐,心情又變得特別興奮了。

今天是農曆五月初五,是我國的傳統節日端午節,每年端午節外婆都要包糉子,給我和弟弟做香囊包,今天我也包糉子了,我覺得還挺好,挺有意義的!

外婆昨天,就把蘆葦葉、米、豆子泡好了,今天上午,包糉子開始了,外婆教我,先把葉子折成一個漏斗狀,把米和豆子,紅棗放進去填滿,然後把長的的葉子折過來,把米和豆子、棗包住,最後用線捆好,一個糉子就包好了,我和外婆比賽誰包的又快又好,外婆包的很快,可我總是包不好,不是漏米就是破葉,再看外婆,一會兒就包好了十幾個,外婆看到我包糉子這麼難,笑着說:“要吃上你包的糉子得猴年馬月。”沒想到小小的糉子是這麼難包,不過我還是成功地包了兩個,不過也挺開心的,凡事只要用心去做,總會幹好的。吃着自己包的糉子,看着電視上的龍舟比賽,這個端午節過的好開心啊!

端午節徵文 篇17

我總記得小時候曾學過一篇關於糉子的課文。老師反覆地糾正糉字的念法,而我的心中卻疑疑惑惑——似乎從未聽過有這樣一個詞在端午的時候出現。那天回到家,我便嚷着要吃糉子,然而那味道卻並不盡如人意:我完全忘記了我是一個不喜歡甜食的人。從小就不喜歡。可是卻彷彿鑄成的習慣,我會在每一個端午銘記着糉子,在母親耳畔嚷叫。之後卻只勉強吃半個就撂下碗筷,用力地搖搖頭。母親嗔怪:“你既然不愛吃,爲什麼總是要買呢?”我微微衝她笑:“第一口是愛吃的,可是甜得太膩了。”我只是喜歡懷着期待,將糉子從那深綠色的閃着水珠的箬殼裏剝離,然後就看到晶瑩的乳白色,每一粒糯米都粘稠地聚在一起。糉子是很符合我對美食的印象,然而它終究不是我愛吃的。

實際上,家裏是並不講究什麼節日的。因爲父親固執得什麼也不相信,而每日的豐盛菜餚,也終於讓節日沒有什麼值得期待的。生活的日趨美好,也讓節日消去了它對孩子對人們強大的召喚力。可是我骨子裏,卻希望成爲許多故事裏對每個節日都充滿了歡喜的孩子,喜歡這些古老的在歷史中沉澱千百回的節日。端午節,多麼詩情畫意的名字。它是紀念一個人的,紀念書寫了《離騷》的屈原。那樣一個文弱的書生,卻懷冀着慷慨激昂懷冀着對祖國恆久的愛,投入了汨羅江。我敬仰他,因爲他敢於在一片灰暗之中活出絢爛,他懂得崇高所謂何,他在太多的流離失所中,仍堅定地執著地走着。其靈魂所向,定是純淨而不加着染的。於是,我總要堅持吃些糉子,也是因爲我覺得它見證了一個高尚的靈魂,亙古不變的愛國情操。

忽然記得有一個端午節,我在一排長長的槐花樹下走,那時的槐花正是滿樹滿樹燦白的時候,搖了我一身。而現在,似乎時間空空錯後,或者是短暫的遺失了那麼一段子。槐花謝了,在單單的深綠葉上勉強地枯萎了。而我也無暇去看那百般美好的風光,只在房間裏捧着歷史書背誦。端午節卻依舊未變,還是那麼晶瑩純白的糉子,還是寫在日曆上大大的端午。它有着如此可愛的執着,是我直到今日才發現的。於是這一次,我堅持吃了一個糉子。爲了紀念這個在時光中並不算熠熠生輝的端午節。是怎樣的情愫,我終究也說不清楚。

端午節徵文 篇18

每年農曆的五月初五端午節是我國的一個傳統節日。關於端午節的由來,我在網上查閱了很多,以紀念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的說法最爲廣泛。

端午節有很多習俗,在這天,家家戶戶都熱熱鬧鬧的,人們都會把艾草插在門窗上,艾草具有象徵意義,它預示着家人一年中身體健康,好運隨身。而且艾草的葉子能散發一種獨特的香氣,可以有效地驅趕蚊子,使蚊子、蒼蠅等毒蟲不敢靠近。賽龍舟、吃糉子是端午節的主要活動。相傳賽龍舟是爲了撈救愛國詩人屈原,把糉子投進江裏,是爲了讓魚蝦吃飽,便不再去傷害屈原的遺體。

每到端午節這天,奶奶都會給我們包種類很多的糉子,有素的,也有肉的。當然,今年也不例外。今年,爲了學包糉子,我和爸爸媽媽特地早早的來到了奶奶家。奶奶知道我要學包糉子可開心了,兩眼都眯成了一條縫。奶奶從廚房拿出早已準備好的包糉子的材料;有糯米、糉葉,還有蜜棗、花生、蛋黃、臘肉和板栗等等。我學着奶奶的樣子先把糉葉捲成一個漏斗形,再加入一半糯米,然後放上一顆慄仁和臘肉,稍微的用力把它們壓緊實,最後把剩餘的空間用糯米塞得滿滿的。我開始有點沾沾自喜了,心想:包糉子這麼簡單根本難不住我。可當我捆線的時候,糯米就像一個頑皮的孩子似的,不聽我的使喚,接二連三地都跳了出來。我急得像熱窩上的螞蟻團團轉。奶奶看到我焦急的樣子連忙上前幫我把一些糯米弄出了一點。“包糉子不能裝太滿了,但要包嚴實才好吃。”奶奶邊說邊把線遞給了我。我接過奶奶手中的線把糉子捆了一圈又一圈,這樣一個完整的糉子就包好了。我一口氣包了好幾個,而且一個比一個好,看着自己的勞動成果,我心裏有說不出的喜悅。奶奶看着我包的糉子,也直誇我心靈手巧。

奶奶把包好的糉子放在大鍋裏足足煮了三四十分鐘,糉子一出鍋,一股糉香味就撲鼻而來,解開糉葉,那晶瑩剔透的小東西就讓人饞涎欲滴,忍不住想要咬上一口。到了晩上,我們全家人圍坐在一起,品嚐着香噴噴的糉子,欣賞着電視裏的精彩龍舟比賽,那滋味在我看來比得上山珍海味,用人間美味來形容也不足爲過,因爲它飽含了家人之間的親情。

今年的端午節我不僅吃上了美味的糉子,而且還學會了包糉子,也看到了精彩的龍舟比賽,真是樂趣無窮啊!

端午節徵文 篇19

端午節是我國重要的傳統節日之一。中國人都很重視這個節日,我對端午節更是記憶猶新,因爲我舅舅生日就在端午節那一天。

端午節是農曆的五月初五,關於端午節還有一個傳說呢。當時秦王邀請楚懷王到秦國商討國事,屈原看破了秦王的陰謀,趕快告訴楚懷王不可大意,可出人意料的是楚懷王不但不聽勸,還把屈原趕出自己的地盤郢城。結果楚懷王因爲不聽屈原的話,一到秦國就被囚禁起立,後來客死秦國。沒過多久秦軍攻佔了郢城。流放在外的屈原聽到這個噩耗,萬念俱灰,仰天長嘆一聲跳入滾滾激流的汨羅江。讓我想起:“節分端午自誰言,萬古傳聞爲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這首詩中的悲憤。

屈原投江自盡後,岸上的漁民和百姓們無比惋惜,立刻劃着小船去打撈屈原,可是沒有找到。百姓們紛紛拿來飯糰,雞蛋等食物扔到河裏,希望魚蝦水怪們不要吃屈原的身體,更有人往水裏倒雄黃酒驅趕河獸。衆人划船救屈原演變成現在的賽龍船。後來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吃糉子·喝雄黃酒,掛艾葉賽龍舟這些習俗來紀念屈原。

端午節的這些習俗中,我最感興趣的是包糉子,去年跟奶奶一起包糉子讓我回味無比。首先,奶奶已經準備好糉葉和圓溜溜的糯米,奶奶說:“先挑兩片糉葉,把光滑的面朝上,在距離葉柄三分之一處用手將葉子凹成漏斗狀,漏斗下面一定要緊密,不然會漏米。”聽完奶奶的話我躍躍欲試想做自己第一個糉子。我按奶奶的方法去做,先把糉葉做成漏斗的形狀,然後把糯米放進去,我學着奶奶的動作捏來捏去,可是,糯米像調皮的小孩一樣和我玩遊戲,我捏左邊它往右邊,我捏右邊它又往左邊跑,真淘氣!最後綁繩子的時候,糯米居然從下面悄悄的溜走了,真掃興。我決定重新再做!我再次裝上糯米,這次我把小米粒們看得死死的,捏得緊緊的,再用繩子五花大綁的纏起來。哈哈~~~終於成功啦!

奶奶把包好的糉子放進鍋裏煮,糉子的清香緩緩的從鍋裏飄出來,聞到香味,饞的我口水都要流出來了,糉子一出鍋,我就迫不及待的拿了一個,撥開糉葉,露出白白胖胖的小糉子,我沾了一點白糖,咬了一口,美味極了!清香可口,甜而不膩。

我很喜歡端午節,更喜歡和家人們一起包糉子。

端午節徵文 篇20

農曆五月初五是中國傳統的端午節。這一天,人們吃糉子,賽龍舟,紀念在端午節死去的屈原。

有一天,我起了個大早,看見媽媽在廚房包糉子。看着嫺熟的手法,聞着糉子葉子的香味,想象着糉子裏糯米的柔軟順滑,不禁躍躍欲試。我媽看到我盯着她看,笑着給了我一塊糉子葉,說,你也嚐嚐。激動之下,我趕緊像媽媽一樣把葉子一步一步包起來。這時我有了一個疑問:古人是怎麼想到用竹葉包裹大米做成這麼好吃的糉子的?我媽回答:糉子最開始不是爲了吃而發明的,而是扔到河裏吸引魚蝦吃,讓魚蝦不吃屈原,屈原被扔到河裏爲國捐軀,表達了人們對愛國詩人屈原的崇敬和熱愛。後來,爲了紀念屈原,人們把糉子作爲一種食物,讓他們的後代記住屈原的愛國精神。

談話過程中,糉子都烤好了。又熱又好吃的糉子讓我胃口大開,食指大動。抓起一個就吞了。這時爸爸也洗完了,在我身邊坐下。他看到我吃東西,笑着說:慢慢吃,吃完帶你去看龍舟賽。我一聽,也沒顧及嘴裏還在吃東西,大聲叫好。咳咳,我寫完作文的時候,不小心嗆到了,劇烈的咳嗽聲此起彼伏。爸爸拍拍我的背,憐愛而無奈的笑了笑,說,我叫你慢慢吃

早飯後,爸爸開車送我去看龍舟比賽,把車停好,然後我們走進比賽區。有無數的人來觀看比賽。我和父親奮力擠到前面。這時只聽到一聲槍響,所有的龍舟都像離弦的箭一樣衝了出去。坐在領頭鼓旁的鼓手喊着口令,一!一!一二一!鼓勵劃手更加努力。有那麼一瞬間,紅隊追上了藍隊,而藍隊在擊鼓、吶喊、划船等方面落後於綠隊。看到如此壯觀的場面,我不禁被隊員們團結合作的精神深深打動。那麼,又出現了一個問題:爲什麼古人把船做成成龍的樣子,還用它在水裏比賽?這次爸爸回答我:在古代,龍是一種神聖的象徵。古人在曲源河後,在水中划龍舟驅趕魚蝦,魚蝦被嚇走了。後來,划龍舟逐漸演變成端午節的習俗。

毛!鑼響了,比賽結束了。

吃了糉子,看了賽龍舟,對端午節的習俗和意義印象深刻。同時,一個人的名字深深地刻在我的心裏,他就是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

端午節徵文 篇21

一大早便聞到糉子的香味,集市上人來來往往,小販吆喝道:“賣糉子嘞!賣糉子嘞!”便揚長而去……

“小懶蟲,起牀啦,快快快,趁熱吃糉子!”眼前還是繫着圍裙漂亮的媽媽。糉子很香,很甜。從我慢慢爲它“寬衣解帶”,那潔白的肌膚便裸露出來。窗外依然熙熙攘攘,叫賣聲,鳴笛聲,討價還價此起彼伏。咬入一口棗糉,臉上洋溢出滿足的笑容。旁邊坐着的弟弟早已按耐不住,焦急地用小胖手指着糉子,雙腳不停地踢着桌子,使着小性子。一個個糉子下肚,遲早會有些脹。抱着安安,出門看晨曦中洱海的景象。

洱海上早已佈滿條條龍舟,顏色賽似夜景大理的燈光。燈紅酒綠惹人醉,現在是五彩繽紛的龍舟耐人欣賞。安安掙脫我的雙臂跑去海邊,於正啄食糉子的白鴿嬉戲。海邊,糉子,不禁聯想到投河的屈原,有理想,有抱負,多才多藝。自從《思美人》開播後,更是欽佩他的愛國情懷。

人越來越多,聲音愈發嘈雜,都聚集在海邊。

下午,日光曝曬,船員們個個高大魁梧,怒吼着。聲聲號令響起,一片片水花涌到臺上,箭似般飛向終點。“咚咚咚……咚咚”鼓聲有節奏響起,“咚咚”“咚咚”觀衆欣喜若狂,看着紅衣隊馬上就要勝了,不停地叫着“好!”“好!”安安邊吃糉子,雙眼邊放出光芒興奮地看着龍舟賽。只見藍衣隊不甘落後,緊跟着紅衣隊船尾,兩艘船靠得越來越近越來越近越來越近!終於,在殘酷的競爭中,紅衣隊僅以不到一秒之差輸給了藍衣隊。觀衆爲這反轉局面驚得目瞪口呆,久久無聲。突然,一個年輕氣盛的小夥子在人羣中大喊:“精彩!”隨後掌聲如雷鳴。

晚飯,同樣有香味兒十足的糉子。一家四口比賽誰解開的糉葉最長,長者爲勝,獲得最美味的甜糉。安安專心致志地解開糉葉,小手謹慎地拉開繩線。一雙美麗的眼睛與我突然交匯,示意我解慢些、撕短些。大概五分鐘後,一個個糉子雪白地立在盤上。再看四個盤裏的糉葉大多細而短,唯獨安安盤裏的長且漂亮。我們笑了,他也笑了,像花兒一樣,他拿着甜糉天真的笑至今難以忘懷……

賽龍舟,品糉,解糉葉,傳統佳節令人回味無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