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徵文 > 中華魂中華好家風徵文(彙編15篇)

中華魂中華好家風徵文(彙編15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41W 次

在日常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觸到徵文吧,徵文具有主題鮮明、內容清楚的特點。那麼一般徵文是怎麼寫的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中華魂中華好家風徵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中華魂中華好家風徵文(彙編15篇)

中華魂中華好家風徵文1

自古,我國就有尊老愛幼的中華傳統美德,自小從我們上學開始,老師先教會我們尊敬長輩、尊敬老師、孝敬父母,學會獨立,長大以後更能真正體會理解它的含義。

家是溫暖的港灣,只有在一個家庭平等、相互團結、相互諒解、懂得包容中,纔會營造出完美的自我。課堂上,我們上了感恩教育課,課上,老師告訴了我們如何做人、懂得感恩、懂得回報、懂得付出,老師的演講是我們深受感動,每一個同學都流下了感動的淚水,在那一刻起,我明白了什麼是感恩。

“傳承好家訓,培育好家風”,“好家訓要做到,好家風要創造”,劉奇葆曾說:“家風是一種無言的教育,潤物細無聲的影響孩子的心靈。家風就是一種由家庭所引起的風氣,家庭不一樣,風氣不一樣。一種好的家風,不是一兩天養成的,而是靠教育。平常的積累所得。所謂的家風的好壞,不僅代表着一個人、一個家庭、一種責任。

家訓就是人活着就要自立、自強,超越社會、超越自我、敢於擔當,做事自己要做到問心無愧,做人要做到對得起自己的良心。

無論做什麼事,發生什麼問題,都會有解決的辦法,人一定要自信,保持一個良好的心態,這樣無論遇到什麼事,都可以微笑着去面對,良好的解決問題。

每個人都想成功,都想出人頭地,告訴你光想是沒有用的,一定要用實際行動證明看。我一直端正自己的家風,國有國法,家有家規,努力營造一個和諧、和睦、包容、理解享福美滿的一個好的

家風。讓我們每一個人都端正自己的家風,做一個有理想、有抱負的人!

中華魂中華好家風徵文2

每個家都有家規、家訓、家風,俗話說得好: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好的家風、家訓、家規不僅承載了祖先們對後代的希望,也同樣體現了中華民族優良的民族之風!

中國的每一個家庭都有自己的家風、家訓,每家每戶都不一樣,我家也不例外。我家的家訓是:尊敬老師、長輩同學以及任何有殘疾的人;勤勞節儉、懂得持家;遠親不如近鄰,和鄰居之間搞好關係;勿以善小而不爲,勿以惡小而爲之……這些家訓,自古以來存在每個人心中,但真正做到的,卻少之又少。爺爺奶奶把它們定爲家訓,是爲了讓下一代牢記中國五千年曆史文化的璀璨。我會努力做到,同時我也會影響周圍的人,讓他們也做到。

在我家吃飯時真應了那句“食不言,寢不語。”吃完飯後,不可以將筷子放在碗的上方,要放在桌子上,這就代表你已經吃好了。如果桌子上有魚刺、骨頭等,要用筷子將它們掃進碗內。做完這些事兒以後還不能走,要等到大家都吃完飯後纔可以離開。

我家還有一個家風是“孝”。俗話說的好:百善孝爲先,我們要孝順父母和長輩。當我們的父母慢慢老去,就更不能頂嘴了。凡事都要考慮父母,即使父母說的不對,也要和和氣氣的說話。叫我們做事,也不要推辭,儘量幫父母的忙,這樣才能做到“百善孝爲先”。

我希望我家的家訓、家風能世世代代傳承下去,有朝一日,實現幸福的四大目標:和諧、文明、健康、富有。

中華魂中華好家風徵文3

在中國,很多人家中都有家訓家風,當然了,我家也不例外。但我家家訓就只有一句話:百善孝爲先,百孝順爲先。

從小,父母就教我要孝順,要懂得尊老愛幼,在這同時他們自己也在用實際行動給我做榜樣:

有一回,我家因爲入保險起了一點小小的爭執。大家的意見也都不同。就在這時,爸爸決定聽爺爺奶奶的。爲什麼呢?用爸爸的話來說,這就是百孝順爲先,意思就是要適當的順着老人,讓他們順心。如果沒有順,又哪來的孝呢?

爺爺奶奶年紀都大了,難免有時會有些小矛盾,一遇到這樣的情況,爸爸媽媽總是耐心的勸說,從不頂撞爺爺奶奶。儘管他們有時說的很沒有道理,爸爸媽媽也絲毫沒有要責怪他們的意思。

爸爸媽媽常說:“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意思就是說父母呼喚,要趕快答應;父母有命令,應趕快去做。

記得有一年冬天,爸爸正忙着修暖氣,忽然來了一個電話,爸爸接完之後就急匆匆的出去了。我心想:“還有什麼事比修暖氣還重要呢?”爸爸一回來,我就問他:“爸,你剛纔幹嘛去啦?”“去你奶奶家了,你奶奶的收音機壞了,我幫忙修了一下。”我當時很是不解,奶奶的收音機難道比修暖氣還重要嗎?要知道,冬天沒暖氣妹妹會很冷的。後來媽媽告訴了我‘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這句話,我才恍然大悟。

百善孝爲先,百孝順爲先,是我家家訓,同時我也將‘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親所好,力爲具。’視爲我的家訓。從今天開始,我一定把這幾句話牢牢記住。從現在開始,做一個孝敬父母、懂得感恩的人。

這就是我家家風,它在我心中是最棒的。我一定把它告訴我的同學們,讓我們大家一起做新時期的優秀少年!!

中華魂中華好家風徵文4

校有校規,家有家規,在學校裏,我們要遵守學生守則;在家裏,我們還要遵守家風家訓。下面,就讓我來給大家介紹一下我家的家風家訓吧!

我家的家風家訓就是“孝”和“儉”這兩個字,雖然很簡單,但是讓我受益匪淺。

“孝”就是孝順,我們無論在哪裏,都要尊敬長輩,孝敬父母;長輩說話時,我們晚輩就要認真聽,即使他們說錯了,我們也不能當面指責,因爲這樣做是一種極不禮貌的行爲;吃飯的時候,如果長輩們沒有動筷,我們晚輩絕對不能動筷。只有長輩們動筷以後,我們晚輩纔可以動筷吃飯。

其次是節儉。俗話說“節儉興家,浪費可恥。”而且這句話也深深的刻在了我的心裏。每次看到水龍頭沒有擰緊時,我都會急忙的跑過去關掉水龍頭,生怕浪費水資源;家長給我們的零花錢,也不要隨便亂花,就算花也要花在有用的地方;還有每次出去吃飯的時候,飯店的牆上都會掛着“珍惜糧食”這個標語;因爲我知道“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每一粒糧食,都是農民伯伯們辛辛苦苦種出來的,所以我們不能浪費一點兒食物。

家風家訓是一盞明燈,照亮我們前進的路;它也是一個階梯,讓我們走向成功之路。我想只要我們每個人都認真的去遵守自己的家風家訓,天下所有的家庭纔會都幸福,我們的國家纔會更加繁榮昌盛!

中華魂中華好家風徵文5

俗話說的好“沒有規矩,不成方圓”,任何事物都有條不紊地進行,中國又素有“文明禮儀之邦”的美稱,這都歸功於中國人民的素養,中國人民講究體面,每個人都出生於一個有素養,有講究的家庭,不論窮與富,每一個純樸的家庭,都會有那麼幾條不變的家訓,教育後人怎樣做人,人生在世的責任。

每個人的家裏都有幾條好家訓,塑造好家風,我家也不例外,爸爸也經常跟我說起爺爺的事,爸爸說,爺爺表面上很嚴肅,其實在姑姑和爸爸之間,爺爺最疼的便是爸爸,爺爺表面上若無其事,其實一直都很關心爸爸,爸爸小時候上學的路很遠,又沒有公交車,爺爺裝作不在意,結果偷偷地給爸爸買了一輛自行車,雖然只是一輛普通的自行車,卻包含了爺爺對爸爸無聲的愛,爺爺自己勤儉節約,把好的東西都留給身邊的人,就像蠟燭一樣,燃燒自己,照亮別人,於是樂於助人便成了我們家的傳統,好的東西也要和別人分享。

我一直都很崇拜我的爺爺,可是我卻從來沒有見過我的爺爺,因爲在很早的時候,我爺爺就去世了,那個時候我還不存在於這個世界上,我爸媽都還沒有結婚,所以從小到大,對於我的爺爺,我都只是聽說,雖然對於爺爺,我僅僅只是聽說,可是爺爺已經成了我心中的第一。所以爺爺那些好的品質全被保留下來,作爲我們的家訓。

爺爺一直都是我們家做人的警鐘,我爸爸每次在我做錯事的時候,都會告訴我一些關於爺爺的事情,告訴我其中的道理,教我做人,做一個像爺爺一樣的人,我也從這樣的家訓中慢慢長大,他們都說我是我們家裏最像我爺爺的人,要我長大成爲一個和爺爺一樣的人,向爺爺看齊。

可是我卻沒有,我犯了一個錯,也許是在青春期裏的迷茫,突然覺得很慚愧。我沒有牢記爸爸告訴我的家訓,沒有像爺爺一樣,每個人都難免會犯錯,只要肯改。現在我知道自己做錯了,我會改,並且不會再犯,我會把爸爸的訓導和爺爺的精神牢記在心,我以後會嚴格要求自己,不辜負大家對我的期望。

正是因爲我家有一個榜樣給我們指明方向,我們家一直以來都是以和爲樂,幫助左鄰右舍,不卑不亢,有了好的家訓,塑造好的家風家氣,一家人和和樂樂,雖然平凡,但是很充實。

這樣的家訓便一直從爺爺身上留下來,教育爸爸,教育我,教育以後的子子孫孫,家訓記我心。

“家是最小國,國是千萬家。”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家國天下”的情懷深入每一箇中國人的骨髓。重視家庭、強調家風。

家是社會最小的細胞,家風對我們的社會而言,就是一種對道德力量和規則的信仰。如果每個家庭都能傳承優良的家訓家風,如果每個家庭成員都能將家風意識植入內心的價值觀,時代的精神就能得到非常重要的支撐力量。重視家訓,重建家風,必須重建家庭觀念,將家庭置於更重要的角色定位。每一個家庭的幸福,決定着中國的'氣場。“家是最小國,國是千萬家。”家風的形成,無關貧富,只關德行,家風在一定程度上促進和影響着社會之風。從家風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一個是具體行動,一個是精神昇華。家風是社會的產物,與時俱進,歷史的變革,或早或遲,總會賦予家風、家規、家訓以新的意蘊,也給時代和人心以指引!

中華魂中華好家風徵文6

每個家庭都有家規,家訓,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從小養成良好的習慣長大後才能立足社會。

最近她們在學習《弟子規》,其中有句:“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講的是在家要孝順父母,父母叫她們的時候要及時回答,不要慢吞吞的。父母要求她們做什麼要立刻去做,不要推託、偷懶。

記得有一次我正在看電視,媽媽下班回來問我:“一澤,作業寫完了嗎?週末打算去哪兒玩啊?”當時電視演的是我最愛看的《火力少年王之傳奇再現五》,我已經融入電視裏的情節中了,幾乎就是兩耳不聞窗外事。就在這時電視突然關了,我以爲是停電了,我擡頭一看燈還亮着,就在我還不知道是怎麼回事時媽媽生氣的站在我面前說:“不管誰跟你說話的時候要仔細聽,這是對人的基本尊重。“我這才意識到事情的嚴重性,是我做錯了。我主動向媽媽承認錯誤,並保證以後不再犯類似錯誤。自從這件事之後,我對《弟子規》有了更深的理解。

勤儉節約也是她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這是每個人都耳熟能詳的詩句,也讓我懂得了勞動的艱辛。我偶爾也是把吃不了的飯倒掉,有很多很多小朋友生活在貧困地區,她們吃不飽,穿不暖,買不起學習用具,更沒有零食吃,而她們還在浪費想想真是慚愧啊!她們應該從自身做起,把勤儉節約落實到行動,而不是一句口號。

家風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是一個家庭的全貌,我要好好牢記併發揚光大。

中華魂中華好家風徵文7

每個家都有屬於自己的家風,家規、家訓,說起我家的家風、家規、家訓,那可就要跟我小時候的幾件事有關了。

記得八歲的時候,有一次我和小夥伴們在樓下玩,我和楊欣桐看見一個盒子,我們打開看,裏面有兩個小盒子,盒子裏面裝着一個非常小的假鑽石,我們把它撿了起來,玩一會,就把它拿回家了。有一天,被爸爸發現,爸爸說:“不能隨便撿東西,一是不衛生,二是假設是別人放那的呢,一會兒回來取,看不見,多着急啊。你這樣做就跟小偷一樣拿別人的東西,以後再有這種情況,不許再拿了。”從那以後,我去外面玩,看到地上有東西,再也不隨便撿回家了,我會把它放在一邊,假設真是有人落那的,也非常容易找到。

媽媽告訴我:今天的事今天必須做完。有一次,老師留了好多作業,我沒有聽媽媽的話,下學後就和小朋友們一起去玩了,由於媽媽下班晚,非常晚的時候我纔回家。到家後,我趕緊寫作業,寫到非常晚,也沒有寫完。第二天由於沒有按時完成作業老師批評了我。通過這件事,我知道媽媽說的那句話非常重要,以後再也不貪玩了,先寫作業,然後再出去玩。

我家的規矩還有非常多,講文明,懂禮貌,孝敬長輩,任何時候不能嘲笑別人,在別人需要幫助的時候要幫助一下,要有愛心,積極樂觀的心態。

中華魂中華好家風徵文8

“校有校規,家有家規”就是人們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可問到“家規就是什麼?你家有什麼家規?”很多人就立刻呆住了。

家規。每戶人家的規矩都不一樣。我家在吃飯時真應了那句“食不言,寢不語”。吃完飯後,不能夠將筷子放在碗的上方,要放在桌子上,這就代表你已經吃好了。如果桌子上有魚刺、骨頭等等要用筷子將它們掃入碗內。做完這些事還不能走,要等到大家都吃完纔可離桌。

我們家還有一個家規—事可就是三。有一次晚飯後在公園裏散步,由於凳子上被人踩過,所以我掏出一張紙,將凳子擦乾淨,隨手一丟就沒了。一位清潔工人走了出來說:“此時你這小孩子怎樣這麼沒教養,隨地亂丟垃圾。”我聽她這麼一說,我的臉立馬紅了。我一邊道歉一邊跑去吧至今撿起來丟到垃圾桶裏去,這才平息了清潔工的怒火。

家風,就是一家子的風氣,家風一旦敗壞了,這家子的思想也就跟着敗壞了。這給壞名聲就一傳十,十傳百,到時候就沒有人願意跟這家人交往了,這時候想改就來不及了。

我家的家風就是“孝”俗話說的好,百善孝爲先,我們要孝順父母和長輩。當我們的父母漸漸老去,就更不能頂嘴了,凡就是要思考父母。即使他們說的不對,也要和和氣氣的說話。叫我們做事,不要推辭,儘量幫父母的忙,這樣才能做到“百善孝爲先”。

家風就就是家規,有了好的規矩纔能有條不紊,有了好的家風才能更好的立足於社會。

中華魂中華好家風徵文9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在每個幸福的家庭裏肯定都有自己的家風和家訓。我家的家風和家訓最重要的一點可以用兩個字概括——“謝謝”,其次還有“不能欺軟怕硬”雖然簡單普通,但是讓我受益匪淺。

小時候,那時還沒有懂事,只要別人一給我東西,媽媽爸爸必定讓我說謝謝。雖然那時不懂爲什麼要這樣做,但我卻知道了,這是別人給我東西應該說的話。

而小時候的教育,給我養成了現在的好習慣。無論陌生人和熟人,家人,給了我東西,幫助和疼愛……我都會說聲謝謝。親人會說我見外,讓我不要說謝謝,而我每次打趣的笑笑,說有禮貌不是件很好的事嗎?而陌生人都會說我有禮貌。

因爲家訓,我在許多人的心裏留下了不錯的印象。

噢,對了,我現在的性格也是因爲家訓所變。爸爸說過:“不能欺軟怕硬。”就這樣,我每次遇到弱小都會及自己所能幫忙。遇到比我強的人也絲毫不能屈服,我不做窩囊廢。人是要有尊嚴的。就因爲這樣,我是個愛打抱不平,而好勝心又極強的人。

“寒門家風好,少年早成才。”作爲平凡而普通的我們,將來也許不能給予自己的孩子豐富的物質條件和寬泛的人際關係,但我們會努力將父輩的優良家風傳承下來,讓它成爲一和潛在的,無形的力量吸領未來孩子的健康成長!

中華魂中華好家風徵文10

每個人家都有自己的家風家訓和家歸,說起我的家訓和家歸,還得跟我小時候的幾件小事說起。從我懂事起媽媽就跟我說了很多做人的道理,首先是做人要誠實,不然,別人怎麼相信你?其次要善良,不然在別人有困難的時候,你怎麼會去底幫助他呢?沒有一顆善良的心,怎麼會爲他人着想呢?最後還要勤學,意思是要好學,勤奮,要不斷地上進,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證明,我能行。

我五歲時就學會了做很多事,掃地,分碗筷,疊衣服,但吃飯很挑食,並且經常會剩飯;每次洗手都要一大臉盤水,並且還不知道關水龍頭。媽媽就對我說:“飯和菜都是用爸爸媽媽的血汗錢換來的,水也一樣,浪費了它們,就是對長輩的不尊重。勤儉節約,尊重長輩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慢慢地,我吃飯也就吃的乾乾淨淨了,用水也不再浪費。

去年正月初一,我到爺爺家祝爺爺新年快樂!身體健康!爺爺給了我一個紅包,並語重心常的告訴我說:“孫女啊!你已經是一個小學生了,應該比別人更懂事了。我告訴你三句話,請你一定要記住。第一是要尊重長輩。無論你走到哪裏,看到長輩都要問個好,對長輩要有禮貌;第二是要孝順父母,父母將你帶到人間美育你長大,你長大一定要孝順他們,報答他們;第三是要自強自立,無論做什麼,都不能依賴別人,要自己努力。

現在我已經是小學四年級的學生了,我有不是這樣在長輩們的關懷和教育下,在家庭的潛移默化中長大的。

中華魂中華好家風徵文11

家風,是指一個家庭或家族的傳統風尚。也就是說一個家庭的生活方式、文化氛圍即構成了家風。換一句話說,當一個家庭的家規、家訓形成家庭的公衆行爲習慣即構成了家風,家風也就是一個家庭或一個家族的家文化。家規,是指一個家庭所規定的行爲規範,,做人做事都要懂得講規矩。家人違背家規就要像國民觸犯法律一樣受到處罰。家訓,是指對子孫立身處世、持家治業的教誨。家訓即是家人做人的道德標準,違背家訓,就會遭受道德的譴責。

尊重師長,孝敬老人是我家的家風。孩子在平時耳濡目染,看樣學樣,從小就知道孝順。上學後接觸了《弟子規》、《孝經》通過背誦及聽故事對孝順有了更深地理解。記得從很小的時候,周欣逸就知道尊重和心疼長輩。深得長輩的喜愛,喜愛她的懂事乖巧。 待人真誠、寬容、善良是我們的家訓。真誠、善良可贏得大家的友誼與信任;寬容可修養自己性情,遇事不鑽牛角尖。孩子自小都能和孩子們好好相處。在交往中只要不違背原則,我們也不妄加干涉。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是我們的家規。從幼兒園開始自己穿衣洗臉、洗腳到後來自己洗頭、整理自己的小屋,都做得很好。獨立、

自立的孩子在生活中遇到難題不會困惑,在無人能幫助時不會難過。

有了家規家訓後,教育過程中貴在堅持,並在堅持中也得學會放手。在不違背原則情況下,讓孩子自己去體會,自己去總結。去形成自己的爲人處事風格,將家風在傳承的同時,發揚下去。

中華魂中華好家風徵文12

今天,媽媽教給我一個詞語,叫誠實守信。她說:國有國法,校有校規,家有家訓。而我們家的家訓是:誠實守信。

從小,我的家人就教育我要做一個人誠實守信的好孩子。非常小的時候,爸爸就給我講過《狼來了,狼來了》的故事。故事中,放羊的孩子一而再,再而三的說謊,結果他的羊被狼都咬死了。這是一個沒有誠信的人所得到的慘痛教訓。

爸爸說:“守信的好孩子會讓更多人喜歡,你們一定要成爲一個好孩子。”媽媽也總告訴我和哥哥:誠實就是做人的根本,也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一定要誠實做人。平時,就連我的哥哥也學爸爸媽媽的樣子來教育我“做人一定要厚道,厚道!”雖然我以前還小,並不太懂是什麼意思。可是我現在是一年級的小學生了,已經慢慢的瞭解了這個詞的意思。並且嚴格的要求自己。

我從小就受到了媽媽和爸爸誠實守信的影響。生活中,我尊敬長輩,時常會幫老爺爺老奶奶拎東西,他們會非常高興的誇我一聲好孩子;過馬路時,我會扶着爺爺奶奶幫助他們,收穫他們一句小小的謝謝;家裏,我會經常幫爸爸媽媽幹一些我力所能及的家務活,聽到他們誇我一聲好孩子。在學校,答應了同學的事一定會盡心做好,大家都愛和我交朋友。

正由於這些簡單而質樸的家風家訓的影響,我才收穫如此豐富。所以,我一定要牢記長輩的話,將我家良好的家風發揚下去。這樣,我的生活會變得更加美好。

中華魂中華好家風徵文13

大家都說:“國有國法,家有家規。”國家有國家的法律,每一個家庭有每一個家庭的規矩。中國是文明禮儀之邦,家庭也應該用端正的家風家訓來嚴格要求家庭裏的每一個人。

我對家風的理解與衆不同,家風不一定需要按部就班的去做,但只要違背了家風就要深刻的反省自己。一舉一動,不僅代表了自己,而且還代表了自己身後的整個家頻,我們家的家風和大部分家庭一樣,就是“孝”。

俗話說的好,“百善孝爲先,孝敬是根本”。在生活中表現出來的孝應該體現在生活的方方面面。首先,我們要孝敬父母,幫助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如洗碗、掃地、拖地、洗晾衣服、整理房間以及父母不在家的時候看好家等等都可以;其次,在生活上照顧爺爺、奶奶、姥爺、姥姥等老人,幫助老人洗洗腳、捶捶背、讀讀報紙,做頓簡單的飯等。第三,順應老人,老人年紀大了,思想陳舊跟不上時代的步伐,但也不能違背老人的意願,讓老人滿心滿意。

這就是我們家的家風”孝’。

我們家的家訓是“誠實守信,學會感恩”。我對它的理解是對別入要誠實,答應別人的事情一定要做到。對爸爸媽媽,爺爺奶奶等長輩要懷有一種感恩的情感,要爲他們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我的爸爸告訴了我們家的家訓,我立志要做一個誠實守信,學會感恩的人。

我們青少年是八、九點鐘的太陽,是祖國的未來,倡導着社會風氣的導向,我一定要把優秀的家風家訓傳承下去。

中華魂中華好家風徵文14

家,是最溫馨的地方。是溫暖的港灣,是疲累旅途中那盞始終明亮的燈塔。但是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家”也有“家”的樣子。家規家訓就是一個家的重要組成部分。

規則是讓社會有序運轉的良方。每個家庭必定少不了規則。它如參天大樹的根部,使大樹牢牢紮根在泥土,歷經風吹雨打,不輕易倒下。它就像一幢高樓的地基,支撐樓的結構,使它不會轟塌。家規,維持着這一個家的秩序,使家不會雜亂無章,支離破碎。

家風,是一個家庭成員的作風素質和行爲習慣所集中體現出的風氣。家風是耐心的老師,教育我;是嚴厲的長輩,提醒我;是一位親切的朋友,感染我。家風教我了誠實守信,每次與朋友的約定,媽媽總要求我早點到場,因爲“言必行,行必果。”當我遇到道德抉擇時,家風提醒我要誠實,因爲人在做天在看,做人做事要對得起良心。

家訓,家中的每個人都需牢記並遵守的核心價值。它無形地塑造家中的每個人的品行。我家的家訓是“嚴以律己,寬以待人。”它告訴我:對自己要嚴格,對他人要寬容。家訓裏包含了祖輩治家的理念和祖輩對後代的殷切期望。它如同一位指路人,指引我成長的方向。

寒門家風好,少年早成才,作爲平凡的我們要努力將先輩們的優良家風家規家訓傳承下來,讓它成爲一種潛在的,無形的力量,激勵成長,鑄就輝煌。

中華魂中華好家風徵文15

人們都說:“校有校規,家有家規。”每個家庭裏都有家規、家風、家訓。現在我來跟你說說我家的家風、家訓吧。

有一次,媽媽帶我去阿姨家,阿姨的房間有一個很漂亮的布娃娃。我看看沒有人,就偷偷地跑進阿姨房間,把布娃娃藏到我的書包裏,若無其事地走向媽媽那裏,對媽媽說:“我先出去玩了。”過了一會,我又回到阿姨家,對媽媽說:“時間不早了,我還有作業沒有寫完,該回去了。”

回到家,媽媽正準備去廚房炒菜,看見我手裏拿着一個布娃娃,就跑過來問我,“你這娃娃從哪來的。”我吱吱唔唔地說:“我……阿姨給我的。”媽媽盯着我的眼睛看,而我不敢看媽媽。“你撒謊。”媽媽生氣地說,“你是從阿姨家拿來的吧。”我的臉紅紅的。媽媽嚴肅地對我說:“小時偷針,大時偷金。你知道什麼意思嗎?”我羞澀的對媽媽說:“我知道,意思是小時候偷一根針,將來就會偷錢。”這時我才懂得其中真正的意思。我小聲地對媽媽說:“我以後再也不會了。”媽媽又語重心長地說:“倩倩,‘勿以善小而不爲,勿以惡小而爲之’這是我們家的家規家訓,希望你要牢牢記住。”

“勿以善小而不爲,勿以惡小而爲之。”要想做大事,就要認認真真地把身邊的一件件小事做好起。這句話我將永遠記在心裏,永遠不會忘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