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徵文 > 溫暖留守孩子的心徵文

溫暖留守孩子的心徵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98W 次

……都說光陰似箭,但我卻覺度日如年,來二姑家已一年多了,爸爸,你爲什麼很少來看我?你知道嗎?我在二姑家的生活是忙碌的,每天做完功課還要洗衣、刷碗、收拾房間,沒有充足的時間休息,沒有空閒的時間玩耍,我多麼希望有人能替我分擔一些事啊! 我在二姑家生活是痛苦的。我很想像我的夥伴們一樣得到家人的關心和愛護,但這種想法對於我來說只能是一種奢望!我得不到!“嘩嘩啦啦……”,窗外的雨下個不停,而坐在教室上課的我正爲沒帶傘而發愁。放學鈴響了,我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團團轉。沒辦法,我只好躲在同學的傘下隨路隊走到校門口,推起自行車,我縮在小賣部的屋檐下向路口張望——希望有人給我送傘,雖然我知道不會有奇蹟發生,但總覺得還有人羣就還有一線希望。

溫暖留守孩子的心徵文

終於,人羣漸漸散了——沒有人來接我!看看馬路上,那些家長抱着自己的孩子,用雨衣包裹得嚴嚴實實,生怕淋病了,再看看自己淋得像只落湯雞,我不禁鼻子一酸,淚水伴着雨水慢慢滑落到嘴邊,瞬間,我嚐到了一絲苦澀。 終於回到了家,平時回去才用十幾分鍾,而這次好像用了幾個小時,我全身溼透了,換下衣服,便去食堂吃飯(二姑家開食堂),拿起筷子時,我目瞪口呆——只剩下幾個涼饃和一點涼菜了,拿着那涼饃,吃着那些涼菜,我的心更涼了…… 以上是我班學生舒楨的作文片段,也可以說是一封在心底寄給父母的信,舒楨在作文中說她的心涼了,其實,讀完她的作文,我的心都結冰了,又碎了…… 舒楨是四年級時轉來我班的插班生,漂亮,文靜。聽說她是慕名而來(我們學校一直是縣的龍頭小學),剛轉到班時,她的學習成績還可以,只是,不太愛說話,朋友少,我粗心地以爲是不適應新環境,怕生。

後來,她的學習成績沿直線下滑,我沉不住氣了,找她談心,這才知道——她是個留守且基本單親的孩子。舒楨的父母關係不好,父親遊手好閒,嗜酒如命,母親因看不慣,賭氣出外打工,而可憐的小舒楨也只好暫住在了姑姑家。 寄人籬下,雖說日子不至於“一年三百六十日,風刀霜劍嚴相逼。”但對於一個只有十來歲的孩子來說,沒有了父母的呵護,就如同生活中就失去了燦爛的陽光。 舒楨,這個小女孩讓我第一次真正深刻認識了“留守生”這一學校特殊羣體!難怪國家對“關注留守孩子”提的這麼響,難怪學校一再囑咐要儘可能多的關愛留守孩子。他們確實需要溫暖!而我們班象舒楨這樣的留守孩子有多少?統計了以下:整整十人!十個孩子,個性差異很大,但他們卻囊括了我班所有“問題孩子”的名單! 他們中,有爲上網吧打遊戲而逃課的,有偷拿別人資料書的,有習慣不完成作業愛抄作業的,有上課從來不主動舉手發言的,有以自我爲中心,集體觀念弱的,有任性、懶惰、缺乏責任感的…… 怎麼辦?父母不在家,老師是爸媽!尤其是班主任,身處學校教育的第一線,對此責無旁貸。於是,我嘗試着根據自身的工作特點採取積極有效的措施,教育引導留守孩子積極健康地發展,取得了可喜的成績。

一、扮演慈母角色

當班主任近十年了,小時侯唱的一首兒歌經常縈繞於我的耳畔——小學校,像我家。老師愛我我愛她。老師愛我好娃娃,我愛老師像媽媽。有人說得真好——愛即教育,尤其是對於留守孩子來說,他們的生活更需要細心的關愛,他們的學習更需要精心的指導,他們的品行更需要耐心的引導,而這一切都要求我們教師必須是一個“慈母”。像母親一樣,善於觀察留守孩子的內心世界,在其進步時給予喝彩,在其孤獨時送去溫暖,在其困難時伸出雙手,在其驕傲時我們要輕輕的提醒,在其委曲悲傷時我們擁他入懷…… 雪麗是我班的一個留守女孩,一雙漂亮的大眼睛,經常穿着髒兮兮的衣服,凌亂地披散着頭髮,調皮的男生送了她個形象的綽號——賣火柴的小女孩。她經常編造出各種不寫作業的理由:沒筆了,記錯了,放牛耽誤了……通過家訪,我瞭解到她六歲時父母就雙雙外出務工了,幾年來,她和父母聚少離多,一直和自己年過六旬的爺爺相依爲命。怎麼辦?缺失的親情我盡力用慈母般的師生情來填補,我買來了漂亮的皮筋和髮卡,作爲她學習進步或做好事的獎勵,空閒時,我還像她媽媽在家時一樣,幫她梳漂亮的小辮子。看到其她同學羨慕的眼神,她在日記中說:“老師就像我的親媽媽!我幸福極了!”就這樣,在我的呵護照顧下,慢慢地,她越來越漂亮了,說謊的次數少了,學習成績也有了很大的進步,摘掉“問題女孩”的帽子,她也像一個可愛的小天使一樣惹人愛! 所以,老師們,當我們把無私的母愛滲透於我們教育的哪怕是最細微的舉動時,往往是可以化腐朽爲神奇的。

二、處好摯友關係

留守兒童或多或少都存在着一些性格問題,他們或內向自閉,或不合羣,導致朋友極少。可想而知,他們的內心是孤獨的,他們是渴望傾述的。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只有那些始終不忘自己也曾是一個孩子的人,才能成爲真正的老師。”這就提醒我們老師,若能放下所謂的師道尊嚴,真正用一雙孩子的眼睛,一顆孩子的童心,“蹲下來和孩子交流”,就能成爲孩子最佳的摯友!做孩子的摯友,它不僅意味着一種平等、關愛,也意味着一種理解、尊重和人文情懷。也只有這樣,纔會走進孩子的世界,跟學生打成一片,與學生同歡樂,共憂愁。親其師,才能信其道。尤其是留守生一些心理上的問題,更要讓孩子充分信任教師,說出自己的心裏話,找出癥結所在,對症方能下藥,以保藥到病除。 QQ號上一直有位好友——天方,他的真實身份是我的學生——又一個留守生!他幾乎每週都給我留言,生活上的,學習上的,甚至苦苦困繞着他男女生情感上的,我們無話不談。由於留級,他比同班的同學顯得成熟多了,再加上一米六七的個頭,真算得上鶴立雞羣了。就是這樣一個“大”男生,身旁沒有了父母的嘮叨,自己卻迷茫了——早戀。作爲老師,說實話,我也羞於直面這個敏感的話題,但他信任我,說我夠朋友,我們也就成了忘年交。站在摯友的角度,我沒有喋喋不休地說教,而是抓住他閱讀廣泛的特點和他侃起了書中的真愛,從“梁山伯與祝英臺”到“羅密歐與朱麗葉”,從“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到“如何讓你遇見我/在我最美麗的時刻”……這樣的話題持續了一個月左右,後來他終於對青春期朦朧的愛情有了正確的認識,因爲他在一首詩中這樣寫道:我只是住進一根麥芒的心臟/偷偷擷取麥粒飽漲的思想/讓愛情和麥子一起成熟/我在等待一個收割的願望。

三、樹立嚴父形象

留守孩子的父母大多長期外出務工,雖然平時他們心牽掛着自己的子女,但卻心有餘而力不足。每值節假日,短暫的團聚,有的想加倍補償,於是就過分的順從、放任;有的回來發現孩子變了,成績退了,習慣差了,就一味補救,嚴加管教,這樣的結果只能是適得其反,使孩子產生逆反心理。爺爺奶奶、外公外婆成了監護人的,隔代教育,教育方法陳舊,缺乏管理能力,加之過分寵愛,嬌生慣養就導致孩子放任自流……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教育者最可貴的品質之一就是人性。對孩子深沉的愛,兼有父母親暱的溫存和睿智的嚴厲與嚴格的要求相結合。”對於留守學生來說,他們或許缺少“父母親暱的溫存”,但有時缺少更多的是“睿智的嚴厲與嚴格的要求”。而班主任就要樹立嚴父形象,賦予孩子這種愛。 雪劍也是一個留守孩子,長期無父母的管教約束,不知什麼時候迷上了電腦遊戲,一連兩天沒上課,請假說是病了。我不放心,前去探望,這才知道他每天依然早出晚歸地“上學”。我曉之以理,動之以情,苦口婆心地一番說教後,第二天,他來了我辦公室承認錯誤,我見孩子知錯了,就沒再責怪。可誰知沒過半月他又痼疾重犯,這一次,我狠很地教訓了他,並停課讓他反思檢討。看到一向和藹可親的老師如此“絕情”,他終於痛改前非。 其實,慈也好,友也好,嚴也好,目的只有一個,讓留守的孩子感覺他們不是沒人要,沒人管的娃。愛心也好,責任也罷,我們教師,尤其是班主任,應該以真誠贏得信任,以人格創造人格,以靈魂鑄就靈魂,爲留守學生的健康成長撐起一片蔚藍的天空,讓孩子在這片陽光普照的天空下,心不再涼。這樣,他們才能自信地說:“別人和我比父母,我和他們比明天!” 看看現在我班留守孩子的日記吧!

遙遠的路程隔得斷我與你們見面,卻隔不斷我想對你們說得得千言萬語,隔不斷我對你們深深的思念。 …… 在學校裏,老師循循善誘的教導我,猶如春風化雨一般,使我學到了許多知識和本領,明白了不少做人的道理,培養了好的學習習慣,發展了特長,增強了責任感。同學們與我團結友愛。我所處的班集體,好比一座大熔爐,能使生活在其中的我,像礦石一樣被冶煉,被美化。 都說“男兒有淚不輕彈”,但我承認,您們剛走的那段時間,我傷心地哭過。可時間和經歷讓我漸漸地知道,假如我一味地依賴你們,不知自立,我就永遠長不大,面對一個激烈競爭的社會,我無路可走,只有變壓力爲動力,在逆境中(與其他夥伴比)發奮學習,努力拼搏去迎接生活中的一切挑戰…… 親愛的爸爸媽媽,爺爺奶奶的身體很硬朗,我也已經成長爲一個頂天立地的男子漢了,懂事了。你們就在遠方放心地努力工作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