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演講稿 > 醫德醫風演講稿例文(精選6篇)

醫德醫風演講稿例文(精選6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23W 次

演講稿是在一定的場合,面對一定的聽衆,演講人圍繞着主題講話的文稿。在我們平凡的日常裏,我們可以使用演講稿的機會越來越多,還是對演講稿一籌莫展嗎?以下是小編整理的醫德醫風演講稿例文(精選6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醫德醫風演講稿例文(精選6篇)

醫德醫風演講稿 篇1

尊敬的同事,領導:

你們好!

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服務好,質量好,醫德好,羣衆滿意。

在這樣一個社會分工非常細化的今天,護士工作和會計,教師,工人,農民等職業一樣,都是社會勞動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同時,作爲一個職業,我們的工作也是平凡的,平淡的,或許還會有人感到一些枯燥單調。但是,當我們看到患者和患者親屬帶着憂愁和病痛而來,又帶着希望和滿意而歸的時候,作爲護士,當看到了我們的勞動成果時,所有的平淡和枯燥都在一瞬間變成了收穫的喜悅。同時,作爲醫院的一員,每次看到穿流如梭的患者來到醫院,時常都能爲醫院在患者心目中的地位感到欣喜和自豪。

正是因爲羣衆滿意羣衆纔會在有病痛的時候想起我們醫院,來到這裏,所以,我們更要從細節入手,想病人所想,急病人所急,盡我們最大的努力幫助他們,不辜負羣衆對我們的期望。

作爲細節之一,優質的服務很重要。現在,許多行政職能部門都在強化服務,增強服務功能,作爲服務行業一員的我們,更應該提高我們的服務意識。其實,服務作爲一項功能,貫穿於護士工作的始終,要做好它,說不難也難,說難也不難。比如在平常工作中,病人諮詢的時候要耐心解釋,病人喊換液體的時候速度要快,小病人輸液打針的時候要特別仔細,動作要輕緩。這些細節的維護需要我們在工作中長期的堅持,說實在話,要在枯燥和煩瑣的過程中保持始終如一是困難的,但只要我們時刻謹記我們是醫院的一個窗口,我們的行爲即是醫院的行爲,體諒病人急切期盼的心情,我們就一定能夠把服務的細節做的更好,一定能夠贏得羣衆的讚揚!

有了好的服務態度和工作作風,還要有好的工作質量作爲基礎。有一句話說得很好:質量是企業的生命。對於工廠而言,質量是指產品的質量。對於餐飲企業,質量是指菜品的質量。而對於一個醫院來說,質量則是醫務人員的醫術和技術。質量好,就是醫術要精湛,技術要準確。我們可以想象,一個有一定規模的工廠要能在激烈競爭的市場上生存和發展,必須要有質量過硬的產品。一個門庭若市的餐飲企業,一定是菜餚精美,質量上乘。雖然醫術和技術水平的判定有一定的模糊性,如今的醫學發展也有一定的侷限性,但藥到病除和盡最大努力爲病人減輕痛苦是我們醫務工作者不懈追求的目標和工作的原動力。

除了以上幾點,還有一個要求也是貫穿於我們工作的始終,那就是醫德要好,醫德就是醫務人員必須遵守的職業道德,是在醫學工作的具體實踐中逐步總結積累和昇華而形成的,體現着道德的實質和方向,規範了醫務人員的行爲標準。具體有:1,救死扶傷2,尊重病人3,文明禮貌4,廉潔奉公5,保守醫祕6,團結協作7,精益求精。其實,這些標準早已融入了我們的日常工作之中,我們需要做的就是堅持,因爲只有堅持,才能讓我們這個集體朝氣蓬勃,才能讓我們的勞動果實看起來每天都是如此的新鮮!

時間總是過得很快,不知不覺中,又來到了冬天,天氣也漸漸地冷了。我想,正是在這個時候,我們更應該振奮精神,鼓足勇氣,用精湛的醫術爲病人解除痛苦,用春風般的話語給他們帶去溫暖,讓醫院的名字長留在羣衆的心中!

我的演講就到這裏,謝謝大家!

醫德醫風演講稿 篇2

敬的各位領導、評委、朋友們:

大家好!我是來自xx市人民醫院的魏xx,我演講的題目是爲青春播下醫生精神的種子。

俗話說,“種瓜得瓜,種豆得豆”,在人的精神世界裏播種什麼樣的種子,就會開出什麼樣的花朵。非常幸運,畢業後我走進了這座用客家精神支撐起的百年老院——xx市人民醫院,她爲我的青春播下了醫生精神的種子。

我得到的第一粒精神種子是“珍愛生命”。這粒種子開出的花朵雖然並不耀眼,就像xx市隨處可見的梅花一樣,但她卻是帶着春天來的,帶着溫暖來的。

在林新華院長辦公室的壁櫥裏,擺着一幅非常可愛的小女孩的生活照,很難想象她曾經是一個只有1.5斤重的早產棄嬰,被福利院緊急送到我院搶救。面對一個沒有醫療經費保障的棄嬰,面對一個細若蠶絲般的生命,林院長沒有任何猶豫,積極組織搶救,小寶寶的生命之火被重新點燃。然而當林新華夫婦再次到福利院看望時,卻發現這個早產兒如不繼續治療,很容易患下軟癱。這一次他仍然沒有猶豫,把孩子帶回醫院繼續就診治療,並毅然收養了這個孩子,取名叫林純宇。而今7歲的小純宇不論智力還是體力上發育都很正常,甚至超常,創造這個奇蹟的不僅僅是愛,還有早已在林院長心中生根發芽的精神種子“珍愛生命”啊。

我得到的第二粒精神種子是“樂於奉獻”。這粒種子開出的花朵默默無聞,就像xx山區到處開放的油菜花,給蜜蜂奉獻着甘甜的花蕊,給農家帶來豐收的喜悅,然後帶着“化作春泥更護花”的姿態悄然離開。

去年中秋的晚上,在閤家歡聚的時刻,急診科的古醫生仍堅守在崗位上。而此時,他的母親正躺在一家醫院心內科的病牀上,盼着他回去,但爲了ICU病房裏面一個個危重患者,他含着淚沒有離開。當他第二天接到老父親的電話,說“你媽媽病危,只想見你最後一面”時,他白大褂都忘了脫,急忙趕了過去,可這時母親再也聽不見兒子的呼喊了。“媽,請原諒,孩兒不孝,不能見您最後一面!”他跪在母親的牀前失聲痛哭……

聽說這件事後,我想了很久。作爲醫生,他曾以自己的雙手托起一個個瀕危中的生命,卻不能在母親臨終之際守候在她的身邊,爲她老人家整整衣服,梳梳頭髮,儘儘孝道……這難道不是“樂於奉獻”的精神力量在支撐着他嗎?當一些媒體在宣揚“白衣狼”時,古醫生們卻用自己的行動默默地詮釋着“醫者仁心”!

我得到的第三粒精神種子是“崇尚科學”。這粒種子開出的花朵傲視羣芳,就像素有“花中之王”美稱的牡丹花,帶着大氣先進的理念而來,帶着富貴吉祥的生命而來,帶着繁榮興旺的事業而來。“科教興醫、質量強院”是我院發展的基本方針,十幾年來,醫院每年引進的新技術就達100多項。特別值得一提的是,2011年腔鏡手術突破萬臺。手術向低體重、低年齡、複雜性技術方向發展,多臺手術爲粵東首例。望着山區父老鄉親們一個個走出疑難雜症、走進健康生活的時候,我對“崇尚科學”的精神有了更深的理解,它是對生命的更高尊重,是醫學嚴謹性的更高體現,也是醫院邁向現代化的重要保障。

我得到的第四粒精神種子是“團結進取”。這粒種子開出的是紫荊花,萬紫千紅,燦若紅霞。在古代,人們用紫荊花比擬兄弟合睦,而在當代,香港人把它視作“繁榮、壯觀、奮進”的象徵。我院是在粵東地區的大環境中發展起來的,如果沒有“團結進取”的精神很難發展到現在的規模。2011年醫院的門診量達到130萬人次,出院病人8萬人次,各項指標已經躍居全省21個地級市的第一位。“團結”就是凝聚人氣,“進取”就是謀求更大的發展,這種精神把我院推向了“德厚、業精、志遠、現代”的發展大道!

帶着這四粒醫生精神的種子,我快樂地在樓和樓之間、病牀和病牀之間忙碌着,我的耳邊也時常回響起xx市人民醫院的院歌:清清的梅江水,在愛的心田流淌,是那保衛生命的信仰,匯成大愛似海洋……

謝謝!

醫德醫風演講稿 篇3

如果你願意將生命依託給我,就別放鬆,我也願意將我聖潔的靈魂貼在你瘦弱的軀體上,感觸你生命中血液的流動;如果你願意將承諾兌現給我,就別懷疑,我也願意將我全身的寄託儲存在無影燈下的光圈裏,體驗你血液中生命的永恆;如果你願意接受我的承諾,就別猶豫,我也願意將我的天職化作一場春雨,滋潤你一段寂寞的旅程……

是的,人生就像一次旅行,常常不會一帆風順。但是,芸芸衆生中,無論生命遭遇由於健康、金錢、時間和尊嚴而帶來的任何一個困境,都會顯得脆弱無力。有這樣一個羣體,他們以一顆仁者之心;一顆博愛之心,默默地爲人類的生命旅途保駕護航,這,就是我們醫護人員,所有爲病人默默奉獻的白衣天使。

傳說上帝創造人類之後,由於生存條件惡劣,人類疾病叢生,生命與健康飽受病魔摧殘。於是,上帝派下了最優秀、最善良的天使去照顧病人,幫助他們解除病痛,守護着人類的安康。從此,有了天使的守護,人類得以健康安寧,代代繁衍,過着無憂無慮的快樂生活。 歲月更替,滄海桑田,我們的醫生護士用他們的愛心護衛着人們的健康,被人們親切地稱爲"白衣天使"! 是啊,白衣天使。

一個多麼聖潔,多麼令人嚮往,多麼令人崇敬的字眼!一襲飄然白衣,是一顆純潔的心靈;一頂別緻的燕帽,是一項守護生命的重任。無數個陽光燦爛的早晨,我們傾聽治療碗盤的協奏曲;無數個不眠不休的夜晚,我們感受生存和死亡的交響樂章。

但是,人們用白衣天使來讚美醫務工作者,決不僅僅是讚美他們白衣素裹的翩翩風姿,更重要的是讚美他們那高尚聖潔的心靈和神聖的使命。在患者心目中,那些常年累月辛勤工作,爲病人驅走病魔、帶來生的希望的醫務工作者如天使一般令人崇敬。愛崗敬業、崇尚醫德是我國醫務界的優良傳統。自古以來,醫者便十分注重職業道德修養,在救死扶傷的實踐中把“大醫精誠”奉爲最高守則 。從古代濟世救人的扁鵲、華佗、張仲景到現代抗擊“非典”的勇敢戰士鍾南山、樑世奎、葉欣;從南丁格爾獎章獲得者黎秀芳、章金嬡,到 “人民健康好衛士” 朱翠芳、劉易、孟紹菁,他們都用自己辛勤的汗水甚至寶貴的生命詮釋了醫者的職責、使命和醫德。

大醫精誠,“精”與“誠”不分主次,相輔相成。凡大醫者,無不嚴謹誠愛樂於奉獻,凡大醫者,無不嚴謹治學恪守醫德。然而,面對五彩繽紛的世界,面對充滿疑惑的世界,極少數醫護工作者忘記自己的神聖使命,暗中收受“紅包”、“回扣”等,這些不正之風,是醫患關係緊張的催化劑,破壞了人們心中的醫生形象,有人甚至稱白衣天使爲“白狼”,給這個神聖的職業抹上了一層陰影。在法制化社會日益完善健全的今天,醫療事故的官司已經不是什麼新鮮事了。醫院和醫生不斷捲入了醫療糾紛中,在科學對某些疾病的侷限性和病人的期待之間的矛盾中;在整個社會保障體系和病人要求之間的矛盾中,醫生作爲矛盾的體現者被矛盾推到了風口浪尖。面對醫療體制的不完善,面對日益高呼的“看病難、看病貴”的呼聲,醫生的職業道德被提高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醫生行醫時有種“如臨深淵,如履薄冰”之感。然而,生命之重,重於千金,我們是扞衛生命的守護神;救死扶傷,精誠大醫,更是我們所有醫護人員畢生追求的信念。面對渴求的目光,我們理應義無反顧;面對神聖的職責,我們必須兢兢業業;面對時代的召喚,我們只有勇往直前。高尚的醫德,良好的情操,是對我們每個醫務工作者最基本的要求,是我們必須遵守的道德底線,古人說“無恆德者,不可以爲醫”,今天的你我,還有什麼理由不恪守、不超越呢?

中華醫學會主任委員郎景說:“再年輕的醫生,在病人眼裏也是長者,他肯向你傾訴一切;再無能的醫生,在病人眼裏也是聖賢,他認爲你可以解決一切。”要知道,一個病人願意在全身醫學專用失去知覺的狀態下,讓醫生在他的肉體上動刀,這是對醫生寄予多大的信任呀!病人對醫生的高度信任,理應贏得醫生以親人的態度對待。以解決患者疾苦爲己任,一切爲了病人,爲了病人的一切,才能熱愛本職工作,把業務做精、做細、做好,以醫技雙馨贏得人們發自內心的尊重和依賴。

作爲一名普通的醫護人員,學好醫術,做好本職工作固然可貴;然而學好做人,修好醫德更爲重要。所以從現在做起,從小事做起,歷經生命的洗禮,接受人生的考驗後的我們定能擔當的起這份聖潔的事業的。

生命所託,健康所繫,每一個擁有愛心的人都是天使。給生命一些綠色,讓生活充滿陽光;給健康一些動力,讓人生充滿幸福。讓我們攜起手來,用我們的雙臂撐起生命的希望;用我們的雙手,去履行我們最初的誓言;用我們的真誠,去構築救死扶傷的和諧殿堂!

醫德醫風演講稿 篇4

尊敬的各位領導,同志們:

大家好!

我來自xxxx醫院,我今天要給大家演講的題目是《修醫德,正醫風,優化醫療衛生行業環境》。

在我們xxxx醫院病房樓一樓最醒目的位置赫然掛着一塊匾額,匾額的標題是:“大醫精誠”。《大醫精誠》一文乃是我國中醫學典籍中論述醫療道德的一篇極重要文獻,爲習醫者所必讀。醫療衛生事業關係着億萬人民的健康,關係着千家萬戶的幸福,是重大的民生問題。作爲一名醫務人員,學好醫術,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固然重要,但我認爲,修好醫德,端正醫風卻更爲可貴!然而,就在我們高唱構建和諧醫患關係主旋律的今天,個別同志的拜金主義,享樂主義等思想悄悄玷污了醫療這片神聖的淨土,我們醫護人員白衣天使的崇高形象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損害。那麼,我們到底該如何從核心入手有效進行醫德醫風建設呢?我認爲至少應該做到兩點。

首先,要正心!——把心放在治病上,把病人放在心上。

我的身邊有許多的人,他們把畢生的精力都獻給了醫療衛生事業。每當我看到他們幾十年如一日,像親人一樣照顧着疾苦的病人們,看到他們把自己的青春和夢想都獻給了這份高尚的職業時,我就感到無比的驕傲和自豪!我驕傲,因爲我是他們中的一員;我自豪,因爲我一直都在以他們爲榜樣,履行者大醫精誠的醫德規範!那是xx年5月份的一天,我值急診班,中午十二點半,120急救中心接到求救電話 ,說我縣xxx鄉xxx村一個工地上有人觸電倒地,情況十分危急。接到電話後,我與一名急救護士立即乘120急救車出診。十五分鐘後我們趕到現場。只見患者是大約三十多歲的男性,旁邊已經有一位年輕的女士哭的死去活來。見到醫護人員趕到,那女人一下子撲到我面前大呼:“醫生快救救我哥,救救我哥!”我立即一邊指揮護士快速建立靜脈通道,給予搶救藥品,一邊迅速檢查患者的生命體徵。只見患者瞳孔散大,呼吸心跳全無,大動脈搏動消失,患者已經沒有生命跡象。我當時來不及多想,立即給患者解除身上的束縛,暢通呼吸道,開始進行胸外按壓,並進行口對口人工呼吸。一下,兩下,三下,從患者口中散發出來的異味讓我幾乎把持不住要嘔吐出來,但我忍住了,救人要緊。就這樣,我一遍又一遍的人工呼吸和胸外按壓交替進行,半個多小時過去了,患者仍然沒有生命跡象,我知道我已經無能爲力了。因爲患者呼吸心跳停止的時間太長,我們已經盡力了。當患者家屬同意放棄搶救時我才慢慢站了起來,站起來後我突然感到天旋地轉,眼前一黑就要向旁邊倒去,幸好被旁邊的護士扶住。直到這時我才記起來,我當時還懷着四個多月的身孕呢。護士把我扶上救護車,一邊心疼的爲我擦汗一邊責怪我不該太用力,說萬一傷者肚子裏的孩子可怎麼辦呢,可是,我當時只想救人!而我也知道,我的孩子他是能理解他的媽媽的。那一次,我沒有救回那個人的生命我深感遺憾,但是我問心無愧!因爲我已經盡到了一個醫者應盡的職責!

其次,要律己!——嚴於律己,以身作則。

律己是一種力量!只有嚴於律己的人才能自覺規範自己的言行,不爲物惑、不受利誘,才能真正贏得人們的尊敬!上個月20號,一張鮮紅的感謝信貼到了我們醫院大門口。寫信的是我縣城郊鄉一位77歲的趙姓老人。老人家因爲中風病在我院內一科住院期間,受到了內一科科主任張xx及全科醫護人員最精心的醫治和護理。有一天早上張主任去查房,正碰見患者因爲不想喝中藥湯劑而和家人慪氣。張主任知道後就走上前端起藥碗坐在病人的牀邊,一勺一勺的親自喂病人喝藥。但是,因爲中風的原因,患者有飲水嗆咳的症狀。一口藥沒喝好全部都嗆了出來,正噴在張主任的臉上和脖子上。當時可把病人的家屬嚇壞了。而張主任只是用衣袖揩揩臉和脖子上的藥,接着繼續鼓勵患者喝藥。病人的家屬覺得過意不去,就要請張主任及科室裏面的人吃飯,但是他們拒絕了,因爲他們覺得這就是他們的工作,也是他們應該做的。後來,患者家屬沒辦法就偷偷的包了一個500元的紅包,悄悄塞在張主任白大衣的口袋內。張主任發現後爲了安病人家屬的心就沒有立即把這500元還給患者,而是將那500元錢都悄悄的充在了患者的住院押金本上!患者及其家屬知道後感動不已,不但給他們科室寫去了感謝信,還爲張主任送上了“醫德高尚,妙手仁心”的錦旗!向張主任這樣拒收紅包、廉潔自律的工作作風,值得我們每一位醫護人員用心學習!

或許我們目前的醫療現狀還存在這樣或那樣的困境,百姓對我們的醫療隊伍也不再像以前那樣信任,媒體隨處可見對醫療的負面報道,但是我堅信,我們的醫療隊伍主體依然是一支全心全意爲人民的健康奮鬥不息的隊伍,依然是一支在困境中一次又一次創造生命奇蹟的.隊伍!

明朝醫家王肯堂說過:“爲濟世而習醫者則是,爲牟利而習醫者則非”。作爲一名醫務工作者,我們要學習的是華佗的廣施善道、不分貴賤;是李時珍的嚐遍百草、懸壺濟世;是孫思邈的行醫爲民、大醫精誠!

親愛的朋友們,在此,請允許我僅代表我的同道事鄭重承諾:我們將以我們的前輩爲楷模,繼承他們的仁醫仁術,發揚他們的博愛精神,光大他們的醫者品質,修醫德,正醫風,爲優化醫療衛生行業環境,爲保障廣大人民的身心健康而奮鬥終身,永不止息!

我的演講到此結束,謝謝大家!

醫德醫風演講稿 篇5

這幾天,我一直在看一本書,同時也推薦給大家,書名叫做《醫乃仁術——古今中外醫德故事》,裏面的故事對我觸動很大,同時也更加堅定了我作爲一名醫務工作者,需常懷仁德之心的信念。古人說“無恆德者,不可以爲醫”,今天的你我,還有什麼理由不恪守、不超越呢?

這幾年,醫患關係一度被推至風口浪尖,各種駭人聽聞、令人匪夷所思的醫療事故在全國各地時有上演,我們的醫務人員隊伍中不排除有個別的醫生是“老鼠屎”,但是我相信大部分的醫務人員都是善良的、負責的、盡心盡力的爲患者們排憂解難的。

相傳,有着醫藥鼻祖稱號的神農,一次遇到了一個前來求醫的患者,需要的藥草很難找。神農找了很久,終於發現這種藥草長在一座巖壁上,這巖壁又高又陡又光滑,根本沒有落腳的地方,連猿猴都難以攀登。人們見了,都連連搖頭,嘆息這藥草生長的地方實在太高太險,人想上去,比登天還難。但是神農救人心切,他動手搭起了一個木頭過架,順着這個架子慢慢地攀援上去,終於爬到了巖頂,採到草藥,救了這個病人。後來神農搭架子採草藥的地方,就被人們稱爲“神農架”。

這個故事的真實性我們姑且不論,但它反映出來想深層意思卻是很值得我們推敲的。首先,醫務人員需要不斷專研醫術以提高自己的服務水平!精湛的醫術對病人就是一個福音;難芋充數的醫者會使病人遭受更大的傷害。其次,要有十足的責任心,不能因爲救治有難度有放棄病人。

藥王孫思邈說過:人命至重,有貴千金,一方濟之,德逾於此。做爲醫生和廣大醫務人員應該牢固地樹立救死扶傷的思想意識,樹立爲他人服務的意識。做到真誠待人,從患者的角度爲患者着想,並在臨牀實踐中不斷提高和完善自己的技術水平,這纔是做好醫者的根本,這纔是真正高尚醫德。

醫療行業由於其特殊性,使得某些品德低下的醫務人員得以投機取巧,非法牟利,蒙人害人。雖然同類事件在各行各業中均有存在,但出現在醫療行業這一關乎人命的特殊行業中,則更是引起大衆的切齒痛恨並羣起而攻之。這類現象說它比比皆是可能有些誇張,但確十分值得關注,尤其是醫務工作者本身,更應引起反省。

明代詩人李時勉有一首詩是這樣寫的:“花近藥欄春雨界,陰浮苔徑午風清。巖前虎臥雲常滿,樹底人來鳥不驚。”描繪的是一幅杏林仙境風光獨特,人與自然和諧共處,人與人之間信任互助的美好情景。而詩中所提及的“杏林”的創造者,就是一代名醫董奉。傳說,三國的時候有個人人誇稱的名醫叫董奉。醫道精湛,樂善好施。他爲人治病分文不取,只要求患者痊癒後種上幾顆杏樹,每治好一個小病,便要人手植杏樹一株;治好一個重病,植杏樹五株。四面八方的人因此聞訊而至。幾年之後,那些種子便長成了一大片杏林,總共有十幾萬株。杏子年年豐收,董奉蓋了一幢茅舍,規定凡要買杏子的人,不必驚動他,只需用同等的穀物放在茅舍中,就可以取走杏子,如果有誰貪心,多取了杏子,據說林中的老虎就出來干預。然後董奉又將收到的大量稻穀,悉數用於救濟窮苦百姓。鄉民們敬佩董奉的人品和醫德,便寫了杏林春暖的條幅掛在他家門口。從這以後,杏林春暖一詞逐漸流傳開來,沿用至今。

董奉的這種奉獻精神固然值得我們學習,但也是需要強大的經濟力量做後盾的,如今我們的醫院爲了生存和發展必須贏利,但特殊行業有特殊的職責,那就是救死扶傷。而醫務人員都是平凡人,有七情六慾,也有對金錢和利益的慾望,但醫務人員的特殊職責使人們不能不對這一特殊羣體提出特殊的期待,既然選擇了這個行業,就要做得到問心無愧。能做到在

患者利益與個人利益發生衝突時,犧牲個人利益;在自我與他人的利益發生衝突時,顧全大局,妥善解決,表現出醫務人員救死扶傷的包容與謙虛,維護醫院和職業的名譽與道德。

古人云:“醫無德者,不堪爲醫”。寥寥八字,內涵豐富,意蘊深刻。那麼什麼是醫德醫風?說白了就是行醫不黑人,讓百姓放心!作爲醫務人員,尊重患者的人格,尊重患者醫療的權利及對醫療的渴求,不論職位高低、貧富貴賤都一律平等對待,醫療行爲自始至終認真、規範,這就是醫德的基本原則。

中華醫學會主任委員郎景說:“再年輕的醫生,在病人眼裏也是長者,他肯向你傾訴一切;再無能的醫生,在病人眼裏也是聖賢,他認爲你可以解決一切。”要知道,一個病人願意在全身麻醉失去知覺的狀態下,讓醫生在他的肉體上動刀,這是對醫生寄予多大的信任呀!病人對醫生的高度信任,理應贏得醫生以親人的態度對待。有時候,病人由於不瞭解,常常會對醫療過程的種種存在着誤解與偏見,甚至產生過激的言辭。對此換位思考是解決的好途徑,我們要耐心細緻地做好解釋工作,最大限度地爭取得到病人們的理解與配合。醫患之間的溝通應該加強心靈溝通和感情交流。尊重病人,理解患者,設身處地爲患者着想,把病人擔心的問題講清楚、說明白。站在病人的角度換位思考後,我們對病人的言辭就會理解,醫患之間的關係才能更加和諧了。

有句話說得好,“天地之間有桿秤,那秤砣是老百姓。”而對醫生這桿秤,其秤砣就是病人。醫務人員對待患者如何,專業水平如何,病人心裏清楚。我常常想,做一時的好醫生都難,做永遠的好醫生就更難了;做一個病人的好醫生難,做所有的病人的好醫生就難上加難。但既然我已經選擇了醫生這一崇高而神聖的職業,我就義無反顧,唯有不斷努力,奮發向前,爭做病人滿意的好醫生。

醫德醫風演講稿 篇6

尊敬的各位領導、同仁:

曾幾何時,我們的醫生護士用他們的愛心護衛着人們的健康,被人們親切地稱爲"白衣天使"!是啊,白衣天使——一個多麼聖潔,多麼令人嚮往,多麼令人崇敬的字眼!一襲飄然白衣,是一顆純潔的心靈;一頂別緻的燕帽,是一項守護生命的重任。無數個陽光燦爛的早晨,我們傾聽治療碗盤的協奏曲;無數個不眠不休的夜晚,我們感受生存和死亡的交響樂章。都說我們崇高偉大,可是又有誰想得到,在這份崇高偉大的背後,其實是一顆顆普通的天使心!

南丁格爾獎章獲得者——章金媛,這位將一生奉獻給偉大的護理事業的白衣天使,新中國一成立就放棄優越的家庭生活,毅然投身到護理事業當中,用她的青春年華換取了護理事業的輝煌。如今,步入古稀之年的這位可親可敬的老奶奶,仍然懷着一顆天使般的心,不知疲倦地爲社會培養優秀的護理人才,她說:“我才80多歲。我的目標是活到100歲,在社區護理的崗位上再奮鬥20年!”這是什麼樣地一種信念啊?

人們不曾忘記,在非典肆虐橫行的時候,在“狂風裹雨地搖晃”的汶川、蘆山地震戰場,哪裏有危險,哪裏就有我們的白衣天使,在這一場場沒有硝煙的戰鬥中,我們的白衣天使爲了羣衆的健康,毅然挺身而出,與病魔展開殊死的較量。葉欣倒下了,鄧練賢也倒下了,

更有的累暈倒也不離戰場??她們用愛心築起鋼鐵長城,譜寫一個又一個的感人篇章。是啊,他們也有父母,也有孩子,也許他們的父母還在期待着他們的攙扶,他們的孩子正在搖籃裏揪心地哭喊着"我要爸爸,我要媽媽"!作爲醫務人員,他們比誰都明白,與"非典"較量,與地震抗爭是一件多麼危險的事情!

親愛的朋友們,請你們告訴我,是什麼力量使他們置家不顧,甚至把生死置之度外,投入這殘酷的鬥爭?是白衣天使無私愛的信念!也許有人會說,這樣的事情離我們相隔較遠,那麼就請你到我們的身邊看看吧!

我們城南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作爲新籌建的基層衛生機構由於基礎的薄弱,但是我們克服種種困難,在艱苦奮鬥、敢爲人先的創業精神的鼓舞下,全方位的開展着10大類41項公共衛生衛生工作,實施着村級醫療機構基本藥物制度,沒有車輛我們騎自行車,駕電動車走村串戶,電腦不夠我們輪崗堅持夜裏輸電子檔案,加班到兩眼發黑,只想嘔吐,爲了一份健康檔案我吃了多少閉門羹,寒風下,陳素紅院長病倒了,同事沈天士、陳美娟發熱了,又有多少位同事連續加班加點,放棄了休息日爲了一個個工作指標的實現而奮鬥,爲了精神病人體檢我又犧牲了多少腦細胞哄着每一個病人配合體檢,雖然辛苦,雖然勞累,但是我們很充實。就像魯迅先生所說的:"雖自覺漸漸瘦弱,但覺快樂。"

是怎樣的力量讓我們如此"苦"並"快樂"着?是社區居民從當初的不理解到主動配合,是在我們付出了耐心細緻的工作後使慢病患者的

健康指標得到了控制,更是守護社區居民健康的責任感滿足讓我們感覺到幸福和快樂。

每一個擁有愛心的人都是天使。朋友們,讓我們用無私的奉獻和勤勞的雙手,去履行我們最初的誓言,去奏響一曲曲健康、和諧的樂章吧!

噢,我忘了自我介紹,我來自城南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我的名字叫趙海瀛,希望各位記住哦。

  謝謝大家!

  二0xx年四月二十八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