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演講稿 > 中學生演講稿大全5篇

中學生演講稿大全5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38W 次

演講稿可以幫助發言者更好的表達。在學習、工作生活中,我們都可能會用到演講稿,還是對演講稿一籌莫展嗎?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中學生演講稿5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中學生演講稿大全5篇

中學生演講稿 篇1

尊敬的老師、同學們

大家好!

我想,在兩年的學習生活中,老師和同學們都很解我。

在學習方面,我的付出,我的努力,使我的成績提高不少。雖然我不是全級第一,但也名列前茅,是成績優良的'好學生。平時我能夠勤奮學習,有良好的學習習慣,保持學習狀態,並且能認真的完成老師佈置的各項作業,期末考試中也能取得優異的成績。但人無完人,我也在不斷的完善自己的缺點。我知道,只有這樣,我纔有資格地參加三好學生的評選。

在班級,我雖說只是個小小的文藝委員,但老師教給我做的事我都認真完成,一點也不馬虎。

我來廣州讀書的時間並不長,僅有兩年。但在這兩年中,我的成績突飛猛進,只是我努力的成果,當然,老師也功不可沒。

我認爲我有良好的品德,我是個樂於助人,樂於和同學位同探討問題的人,在同學們有問題需要我解答時,我會耐心的講解。

我希望各位同學能給我一次機會,讓我鍛鍊一下自己,認清自己。請投出你手中寶貴的一票吧!謝謝大家!

中學生演講稿 篇2

尊敬的領導、老師、同學們:

大家好!我演講的題目是《我閱讀,我成長》

培根說:讀書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長才。讀書是一種樂趣,一種享受,一種品質的變化。讀書使人開茅塞,得新知,養 性靈。因爲書中有着廣闊的世界,書中有着不朽的精神。滄海變桑田,物換轉星移,唯有書能經受住歲月的磨蝕並與世長存。千百年來人類的文明正是有了書的記載,才使後人踩在前人的肩膀上不斷前進。閱讀憾人心絃的名著作品,使我們每個人親炙偉大的性靈教化,吸收超越生老病死的智慧精華,讓目光投向廣闊的時空,讓心靈溝通過去和未來。

我是一名從小就喜歡閱讀的女孩,但由於家住貧困落後的牛營子大山溝裏,父母又都沒有文化,閱讀對於我來說只是一種渴望,看到城裏的姑媽的孩子來我家還帶着連環畫冊,我就像饞貓見了小魚,如飢似渴,想盡一切辦法博得他們的喜歡,目的就是看到他的畫冊,走時能讓姑媽把書留給我,後來姑媽也給我買書,可這根本滿足不了我的閱讀慾望。

上小學了,我們的學校圖書室有書,可那是放在書架上的書,我曾多少次站在圖書室的外邊,夢寐那些書屬於我,屬於我的閱讀時間。老師瞭解了我的心思,借書給我,但我讀書很慢,要很長時間才能讀一本書,一年下來讀不了幾本書。直到去年我上初中了,我終於第一次有了專職的語文教師,每週有了兩節閱讀課,學校也有了大的圖書室。我們不但課上閱讀,課下老師還領我們閱讀名著,教室還有了圖書角,語文老師要求我們不再吃零食,每週省下的十元錢用來買書,特別是我們學校的語文閱讀課採用的是高效閱讀程序,經過一段時間的訓練,我的閱讀速度提高了。高效閱讀成了我獲取知識的加速器,在閱讀中獲取知識,在高效中提高數量,在理解中獲得質量。高效閱讀改變了我的生活,他讓我走進了快車道,我保留了大山女兒的淳樸,又有了讀書人的文雅。

幾個月來,我閱讀了《繁星春水》《泰戈爾詩選》《愛的教育》《昆蟲記》《童年》《魯賓孫漂流記》《水滸傳》等,今年暑假將讀完《紅樓夢》《三國演義》《西遊記》。

特別是《泰戈爾詩選》中所表達的對真、善、美的追求,對假、惡、醜的嘲諷,不僅啓迪了我們的智慧,陶冶了我們的情操,還鍛鍊了我們的意志,他讓我遠離塵世的浮華,去尋找那份心靈的寧靜。可以說每一首詩都是充滿人生哲理的,富含幻想和追求的華美樂章,都是滋潤我心田的.雨露瓊漿。

記得去年秋天,一個秋風掃落葉的上午,我們在學習以“生命”爲話題的第二單元時,老師讓我們探究生命的意義,我回答:“生命是無可替代的,生命停止,生命的意義也就停止了。”老師沒有評價,只是笑了笑。那天下午,高效閱讀課上,我們讀了《永生的眼睛》,我才恍然大悟:原來生命不僅是自己擁有,也不僅僅可以延續,生命的意義更在於奉獻。

在寒風刺骨的冬天,書給了我火爐般的溫暖; 在烈日烘烤的夏天,書給了我冰激凌般的涼爽; 在萬物復甦的春天,書爲我播下理想的種子; 在天高氣爽的秋天,書爲我收穫豐滿的果實。

讀書讓我變了,我不僅擁有了知識,我也擁有了善良的心靈,我會爲醜小鴨加油,我會爲賣火柴的小女孩祈禱,我會爲赤兔馬讚歎,我會爲貝多芬傷感課堂上我的語言不再苦澀,校園裏看不到我瘋跑的身影,家裏我不在與弟弟爭執我大氣了,我學會了包容,我學會了無私我要塑造一個全新的我,知識與理性,快樂與陽光的我!

愛書吧!書會改變我們的生活,書會帶領我們走進一個神奇的世界! 謝謝大家!

中學生演講稿 篇3

同學們:

大家好!

我今天演講的主題是:作爲一箇中學生,即使不能爲學校爭光,爭得多少榮譽,也不能爲學校抹黑,不能爲學校留下污點。作爲進入二中學習的中學生,即使考不取高中,也不能學痞了,學壞了;也就是說不能成才,也要成人,成爲一個真正的人,即真人,不能成爲虛僞的人和不能自食其力的廢人。

偉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對他的學生要求,每天做到四問:我的學習進步了沒有,我的生活進步了沒有,我的工作進步了沒有,我的道德進步了沒有?陶行知教育還我們: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

印度有句諺語:播種行爲就播種習慣,播種習慣就播種性格,播種性格就播種命運,一個人的人格的偉大,就是源於其良好的習慣,它是從行爲開始的。

我視踏踏實實爲人生的座標,視勤勤懇懇爲生活的宗旨,以兢兢業業爲學習的態度,以真心爲待人的準則。

一,培養良好的行爲習慣,做合格的中學生。

法國學者培根曾經說過:"習慣是人生的主宰,人們應該努力地追求好習慣。"的確,行爲習慣就像我們身上的指南針,指引着每一個人的行動。縱觀歷史,大凡獲得成功的人,都是一些良好行爲長期堅持,養成習慣,形成自然。小時候的魯迅先生,就養成不遲到的習慣,他要求自己抓緊時間,時時刻刻地叮囑自己凡事都要早做,這樣長時間地堅持下去,就成了習慣了。這位以"小跑走完一生"的作家,在中國以至世界文學史上留下了輝煌的業績,成爲世界有史以來十大文豪之一。可見,行爲習慣對一個人各方面的素質起了決定性的作用,對我們中學生來講,尤爲重要。就拿與我們密切相關的學習來說吧。我們經常看到這樣的現象,有些同學平時在學習的時候看起來不是特別用功,但考試時往往能拿到高分;我們也看到,有些同學時常埋頭苦幹,就連下課十分鐘也不敢浪費,依舊繼續學習,可是他們往往在考試中不能拿高分。其實,這完全在於學習習慣和方法的問題。大家都知道,學習的重點不在於數量,而在於效率。一個好的、科學的學習習慣和方法,能使我們既學得有效率,又學得輕鬆自在。而如果你不能抓住方法來學習,造成一些對學習不利的壞習慣,比如開夜車,或頭腦裏整天只想着學習,而排斥其他的事物,這些做法,不但不能提高效率,而且對你身心發展也會造成不利的影響。因此,我們在學習時,最重要的是養成一個良好的學習習慣;"好習慣,益終身;"這樣一來,你就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了。

昨日的習慣,已經造就了今日的我們;今日的習慣決定明天的我們。讓我們從現在做起,從今天做起,培養良好的行爲習慣,做一個合格的中學生,共同創造輝煌的未來!

二,勤奮好學,做合格的`中學生

所謂“好學,”首先是“好”,即爲感興趣,被吸引之意,對知識的愛好是主動的、積極的,而不是受迫於某種外界的要求。所以在很大的程度上講,我們學習一門知識之前,該是先對它抱有濃厚的興趣,由衷地渴求知識,進而迫切地想要學習並且學會、學好,因此受到自己所好的強烈吸引,才能勤奮忘我地學,才能在學習過程中披荊斬棘,義無反顧地走向成功的巔峯。

古今中外好學成才者不勝枚舉,倘若失了對戲劇濃厚的興趣,莎士比亞會趴在戲院門縫裏窺看演出嗎?倘若不是好學,王冕能以沙地爲紙,以枯枝爲筆畫出朵朵荷花嗎?古有王羲之、程頤、愛迪生、狄更斯,今有吉爾曼、沙利、鄧亞萍與奧賽冠軍安金鵬,若不是出於最初的好學,他們能成爲大有建樹的人才嗎?所以說興趣是一位最好的導師,因此我要帶着有趣的心情去對待每一天、每一堂課、每一道題,並且保持樂觀的心情,對學習中遇到的困難不急不躁,找出問題,一點點去克服、去攻克,使自己日有所獲、日有所得,使自己立於不敗之地,進而也爲使通中立於不敗之地,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少年時代是美麗的,也是短暫的。我們不惜金縷衣,當惜少年時。古往今來,珍惜時間的事不計其數。就說巴爾扎克吧!他深知光陰像奔騰的大江之水一去不返,獨自埋頭於閣樓,奮筆疾書,寫出了鉅著。先人尚能如此,難道我們作爲21世紀的少年就不能辦到嗎?我要珍惜身邊的一分一秒,只有這樣,當我站在新的起點回首通中的學習時光纔不會因虛度了年華而悔恨,也不會因碌碌無爲而羞恥。

最後,我想給我們的同學提出以下幾個問題,我給出我的答案,請大家去思考,去行動:

1、你如何用自己的行動去捍衛涇川二中尊嚴?

我的答案是:不僅在遇到有人詆譭二中或對涇川二中對歪曲宣傳時,我們要據理反駁,用事實說話,還有必要主動宣傳涇川二中的發展,向身邊的朋友、親戚、同學公正地評價二中、介紹二中。我們把我們的校徽帶在胸前,敢於在任何人面前說我們是涇川二中人。

2、當你發現一些同學的不良行爲給學校帶來不良影響時,你如何處理呢?

我的答案是:我們可以做好以下幾方面的事情——勸止、向學校報告、消除不良影響,同時我們也要時時提醒我是涇川二中人,我的一言一行都代表着涇川二中,我不能爲涇川二中抹黑,我不能爲學校添亂。

3、我們應該做一個什麼樣的人?

我的答案是:我們育人的最基本原則是即使不能成才,也要成人。無論做什麼樣的人,都不能做不道德的人,給學校或集體、家長抹黑的人,養成不良習慣的人,我們要做受人尊重的人,有修養的人,養成良好習慣的人,至少也要成爲對社會沒有任何危害的人,不求給社會帶來多大貢獻,也不能給社會添亂。

4、我們每個同學如何去向親戚朋友同學介紹涇川二中呢?

我的答案是:實事求是地介紹我們的學校。把學校最美的一面介紹給他們,最簡單的一句話,看我的考試成績吧。

5、我們每個同學都要爲涇川二中做出什麼貢獻呢?

我的答案是:我是涇川二中人,我們就要爲涇川二中做貢獻,涇川二中是我家,發展宣傳靠大家。爲學校做貢獻可大可小,具體到我們每個同學所做的貢獻主要就是:勤奮學習,學習刻苦用功,以優異成績爲學校做貢獻;發展特長,積極參與各類活動,在學科競賽、各種比賽中爲學校爭光;大力宣傳涇川二中,在各種媒體上發表文章介紹二中,爲學校發展鼓勁加油;勇於同敗壞學校聲譽的不良傾向做鬥爭,關鍵時能挺身而出捍衛及保護學校利益,極力維護學校得之不易的聲譽;模範遵守學校的一切規章制度,服從學校的管理,在教室、寢室、衛生管理中身先士卒;在公共場合特別是在參加集會、參加校際活動等,講大局,識大體,表現出涇川二中學生的良好風範及素質,爲學校贏得聲譽。

中學生演講稿 篇4

“規者,正圓之器;矩者,正方之器。”無規不成圓,無矩不成方。這句耳熟能詳的名言告誡人們立身處世乃至安邦治國,都必須遵守一定的準則和法度。

古老的漢漠拉比法典開始了人類文明之光;秦王用法家嚴律治世,打下秦朝江山一統;高祖入關與民約法三章,奠定漢朝開國基石。

大江東流,日月交替,大自然生生不息,用規則演繹着生命的軌跡。火車之所以能夠奔馳千里,是因爲它始終離不開兩條鐵軌;宇宙間無數顆恆星亙古不變地燦爛,是因爲它們都按照自己的軌道運行。人類社會也是如此,軍隊的戰鬥力來自於鐵的紀律,企業的競爭力來源於嚴格的規章制度,同樣,學校的生命力則來自於嚴格的校規校紀。

規矩是人類自己制定的信條。規矩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例如,法規、校規、交通規則、文明公約、道德規範、考試規定等等。對我們中學生而言,遵規守紀是每一個學生的職責,也是一個合格的學生應具備的基本素質,它是學習的需要,更是成長的需要。作爲時代新人,我們崇尚自由,張揚個性,自許新新人類,尋求標新立異,高喊“不走尋常路”,但是自由更需要紀律的約束與規範。

我們的學習需要規矩,我們的.成長也需要一定的約束。不隨手亂丟垃圾就是規矩,無特殊原因不遲到、曠課就是規矩;未經允許,不擅自出入校園就是規矩;誠信考試,不作弊,就是規矩。也許有同學會覺得有了這麼多的約束,自己很不自由,可是如果沒了這些約束,我們將會更不自由。設想一下,如果誰都不遵守任何規則,這個世界將是一種怎樣的無序和繁亂?所以,制定規矩並遵守規矩,就是尊重公平尊重我們自己。

1764年的一天深夜,一場大火燒燬了哈佛的圖書館,很多珍貴的古書毀於一炬,讓人痛心疾首。突發的火災把一名普通學生推到了一個特殊的位置,他在經過痛苦的思想鬥爭後,終於做出一個勇敢的選擇。原來在這之前,他違反圖書館紀律,悄悄把哈佛牧師捐贈的一本書帶出館外,準備閱讀完後再歸還。突然之間,這本書成爲稀世珍本。該學生向校長陳述了一切,校長先是表示感激,並對學生的勇氣和誠實予以褒獎,然後就把他開除出校。

對此,很多人表示不解,但是校長不做解釋,他只亮出哈佛的理念:讓校規看守哈佛,比用其他東西看守哈佛更安全有效。在規則面前,他們遵循的是人人平等,要公平就必須敬畏規則。有序的文明社會,必須有各種規則來保證。遵守該遵守的規矩,就是尊重公平、效率與我們自己。

作爲一名合格的中學生,我們應該做到以下幾點:

在課上,遵守課堂紀律,全神貫注地聽課,認真做好筆記;

在餐廳,要學會禮讓他人,有序地排隊就餐;

在寢室,聽從寢管老師的話,不吵鬧,不串寢,按時出寢,整理好自己的內務。

說了這麼多,無非也就是一句話:我們要時刻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不以小紀而不遵”。因爲,沒有規矩,不成方圓。

中學生演講稿 篇5

排隊遵循的原則是依靠理性,而非感情。

很多事情通常理論上常人皆達成共識,操作上卻難以如願。比如排隊,“先來這居前”中國人說了千百年,至今卻尚未實現。

相關故事太多,不計其數,耳聞目睹的太多,已經使我目不忍視,便感到麻木。

這則真實的故事,竟讓我麻木了許久。週末的晚上,天空中紛紛揚揚的雨中夾雜着冷風,落在身上很不舒服。天冷,路滑,街頭是那個行人稀少,路口的咖啡店裏人滿爲患。經過一番艱難的奮鬥,我終於坐了下來,在等待雨停的同時,享用着奶茶。

不斷有人涌入,卻很少有人出去,排隊的人竟到了店外。

只聽見一聲伴有濃重鄉音的“來杯茶”,我擡頭,看見一個衣着寒酸的老人在衆人的鬨堂大笑聲中,站在臺前。“茶,一壺茶”。濃重的口音又在店內迴響,隨之又是衆人的鬨笑。“抱歉,本店不出售茶飲”。店員回答,禮貌中隱約帶着不屑。

鬨笑聲更響,不知道誰高呼,“不買快走,別光佔地兒!”這句話竟得到了多數人的'響應:“就是!快走,排隊的人多了,沒時間陪你。”“快點啊,等很久了!”此起披伏。“我,我……”他分辨着,但那老邁而低沉的聲音頃刻消失在了衆人或嘲弄或憤怒的聲浪中。“快點兒,還在這兒幹什麼?”“快,走啊!”一彪行大漢聲色俱厲。“我要……就是那個,那個。”無奈老人不認識英文,又看不清那細若蚊足的中文小字。人羣不耐煩他的遲緩,又開始驅逐……終於在衆人的聲討下,一個青年“見義勇爲”將老人趕出店門。他最後的一句“我先來的,你們……”又換來衆人一笑。

老人被趕走了,店裏又恢復了往常的氣氛。

看着排隊的人羣,我只看見他們臉上那快樂的笑臉;看看店員,我只看見機械的微笑。回過頭,透過窗戶,只見老人的身影正消失在路的轉角處。

不經意間,從窗戶的反光中,我看見了自己的臉,竟也帶着微笑,麻木的笑。

店裏有塊小牌,上面寫着“請大家按順序排隊,謝謝”。不知道是牌子太小,還是社會太冷漠,在人羣中顯得那麼蒼白無力。

回家路上,我一路無語。

整夜的雨。

從此,再也沒走進那家咖啡店,怕再看見衆人的笑,再看見自己的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