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演講稿 > 關於糧食安全方面的演講稿

關於糧食安全方面的演講稿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34W 次

通過對演講稿語言的推究可以提高語言的表現力,增強語言的感染力。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演講稿對我們的作用越來越大,那麼,怎麼去寫演講稿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關於糧食安全方面的演講稿,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關於糧食安全方面的演講稿

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同仁:

大家好!

糧食問題是關係經濟安全和國計民生的重大戰略問題,始終是農業和農村工作的一個重點。省委、省政府對糧食問題也是高度重視,爲了促進糧食生產和農民增收,貫徹落實中央一號文件精神,省委下發了三號文件,制定出臺了一系列重大政策和有力措施:

一是將全省農業稅稅率下調3個百分點,南京、蘇州、無錫、常州、宿遷五市免徵農業稅,僅此一項就減輕農民負擔17億多元。

二是從糧食風險基金中安排40的資金共計5億多元,對種植水稻的農戶實行直補。同時,新增20xx萬元資金,對農民購買水稻插秧機等農機具給予補貼。

三是省裏安排5000萬元財政資金,對蘇中、蘇北地區23個縣500萬畝水稻實施優質良種補貼。

四是省級新增農資調控資金3000萬元,用於穩定農業生產資料價格。

五是根據國家發佈的糧食最低收購價,對雜交秈稻、粳稻分別確定了72元/百斤、75元/百斤的最低收購價格。

六是省裏安排4000萬元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經費,用於農民職業技術培訓。

七是各市縣在國有土地出讓金純收益中劃出不低於15的比例,用於支持農業和土地開發。

八是扶貧小額貸款擔保資金總量由6000萬元增至1個億,進一步擴大小額貸款的覆蓋受益面。可以這樣說,對促進糧食生產和農民增收工作的重視程度高、政策力度大、發展環境好,這是我們20xx年糧食工作和農民增收工作能夠取得好成績的重要原因。

在充分肯定成績的同時,我們也清醒地看到,糧食工作和農民增收工作還有許多問題需要研究和解決。比如,如何加強耕地保護,加快科技進步,提高糧食綜合生產能力;如何正確處理糧食安全與推進農業結構調整、促進農民增收的關係;如何加強和改善政府對糧食市場的宏觀調控,走出糧食“多了多了、少了少了”的圈子;如何進一步完善糧食生產、加工、消費政策,等等。

江蘇的糧食問題和全國以及其他省份相比,既有相同之點,也有不同之處。要研究好江蘇糧食問題,必須堅持從糧食安全的內涵、市場經濟的規律和江蘇特殊的省情出發,牢牢把握好這麼幾條:

第一,要科學理解糧食安全內涵。

糧食安全概念是聯合國糧農組織在1974年的世界糧食大會上提出來的,其基本的定義爲“保證任何人在任何時候都能得到爲了生存和健康所需要的足夠食品”。1983年糧農組織將其概念進行修改,提出糧食安全的目標爲“確保所有的人在任何時候既能買得到又能買得起所需要的基本食品”。雖然這個概念不斷得到發展和豐富,但體現糧食安全的幾個核心因素即數量、價格、流通、質量沒有變。糧食安全不安全,首先,要看總量是否有保證,能否滿足市場的需要;其次,要看價格是否合理,生產者能否有利可得,消費者能否買得起;再次,要看流通是否順暢,能否把糧食及時送到任何需要的地方;第四,要看質量是否有保障,能否滿足人們營養全面、結構合理、衛生健康的需求。因此我們研究糧食安全問題,必須科學理解糧食安全的內涵,緊緊圍繞數量、價格、流通、質量這幾個因素,既要研究量的擴大,又要研究質的提高,還要研究合理的配置。

第二,要切實尊重市場經濟規律。

糧食是關係國計民生的基礎物資,糧價對整個物價水平有着重要的影響,因而糧食一直是國家宏觀調控的重點對象。但在市場經濟條件下,糧食作爲一種商品,必須遵循市場經濟規律。當前,糧食工作面臨着許多新的情況:隨着糧食購銷市場化改革的推進,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對糧食價格的影響不斷增加;隨着農民就業渠道的增多,糧農收入來源漸趨多樣化,價格對糧食生產的制約作用以及種糧比較效益低的問題將更加突出,調動農民種糧積極性有一定難度;隨着市場的全面開放,糧食收購主體日益多元化,加強糧食市場監管顯得更加重要;隨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糧食和食品的需求呈現多樣化,糧食生產的結構性矛盾突出,等等。這些情況都要求我們在新的形勢下研究糧食安全問題,必須運用市場經濟眼光來審視問題,發揮市場機制作用來配置資源,按照市場經濟規律來研究政策和措施。

第三,要緊緊圍繞農民增收這個中心。

農民增收始終是“三農”工作的中心任務。農民種糧比較效益低、積極性不高,是影響我省糧食安全的一個突出問題;不解決好這個問題,江蘇糧食安全就不可能真正實現。前幾年,我省糧食生產出現下降,根本的原因是,糧食生產效益低下,農民種糧收益很少甚至沒有收益。20xx年我省糧食生產出現恢復性增長,根本的原因是,由於政策、市場、氣候及工作等綜合因素的作用,較好地處理了促進糧食生產與增加農民收入的關係。因此,必須把糧食安全與農民增收更加緊密地結合,緊緊圍繞農民增收這個中心開展糧食問題研究。

第四,要大力提高糧食綜合生產能力。

糧食生產是糧食安全的基礎,而發展糧食生產根本的是要提高糧食綜合生產能力。只有切實保護耕地資源,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改善農田灌排條件,加強農村生態環境保護,才能提高土地產出率,實現“藏糧於地”。只有大力推進農業科技進步,開發優質高效的糧食品種,推廣先進適用的技術,才能實現“藏糧於科技”。只有發展農村教育、衛生、文化等社會事業,建設現代農村,培育現代農民,才能實現農業農村的可持續發展,最終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

第五,要緊密結合江蘇特殊省情。

江蘇人口衆多,土地資源緊缺,人均佔有耕地少,隨着工業化、城市化進程的推進,耕地減少趨勢難以逆轉,人地矛盾突出。江蘇經濟比較發達,非農就業比重大,勞動力機會成本比較高,農業生產在保障糧食安全的前提下,只有堅持效益優先、加快結構調整纔能有出路。江蘇既是糧食主產區又是糧食主銷區,根據中央精神,結合本省實際,省委、省政府確立了“保證全省口糧省內自給,確保所有城鄉居民有糧吃,工業、飼料用糧缺口利用國內外市場調節解決,通過市場有效配置實現全省糧食供需基本平衡”的糧食安全基本目標。要保護好6606萬畝基本農田,穩定3000萬畝水稻種植面積。因此,開展江蘇糧食問題研究,不能離開江蘇人多地少這對矛盾,不能離開效益優先這個前提,不能離開我省糧食安全這個基本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