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演講稿 > 做文明學生演講稿(精選15篇)

做文明學生演講稿(精選15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8.64K 次

演講稿可以起到整理演講者的思路、提示演講的內容、限定演講的速度的作用。在我們平凡的日常裏,需要使用演講稿的場合越來越多,來參考自己需要的演講稿吧!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做文明學生演講稿,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做文明學生演講稿(精選15篇)

做文明學生演講稿1

敬愛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我演講的題目是:展三禮風範做文明學生。

隨着時代的進步,科技的發展,每個人的個人素質和文明程度也隨之提高了。現如今,文明儼然已是一個評定一個人素質高低的重要標誌。可以說文明二字雖然容易念,容易寫。但如果真的做到了講文明講禮貌,就會受到人們的高度認可和讚許。

這是一個真實的故事:有一天,一個衣着土氣,大學剛畢業的農村女孩去應聘。那時正是公司上班打卡的時間。大家都爭先恐後的擠進電梯。當她正慶幸自己擠進電梯的最後一個空間時,卻發現後面有一位穿着夾克衫的老先生很着急的站在電梯門口,她認爲老先生一定是急着要上班打卡,如果遲到可能會被扣薪水。他想着就退出了電梯,並對那位老先生說:“您請。”沒想到,“您請”這兩個字,使他擊敗了不少來自名牌大學的應聘者,順利成爲了一家公司的公關經理。原來那位老先生正是該公司的董事長。

讀完這個故事後,我掩卷沉思,其實這個平凡的農村女孩的幸運就源自“您請”這兩個字。她先前並不知道他謙讓的那位老先生就是公司的董事長,這一切都是因爲她平時養成的講文明,懂禮貌,知禮節的良好習慣。

也許有人認爲講文明講禮貌只是一件小事,不會有多麼重要。這個小故事只是一個例外罷了。但是,我們在待人處事的過程中,都有以禮相待的需要。是否文明禮貌,絕不是個人私事,也不是無足輕重的小事,它表明一個人是否就有道德修養,影響到人際關係的質量和社會風氣的好壞,關係到國家和民族的尊嚴。我們有了禮貌,懂得文明,就有了與人交往的親和力。如果不能文明待人,就會對他人造成傷害,損害別人的自尊心,影響自己的人際關係,身心健康,和前途,甚至是國家和民族的尊嚴。

那麼,文明的影響力這麼大,它是不是很難做到呢?其實不然。“三禮”也很簡單。對人講文明有禮貌知禮節主要表現在語言,態度和行爲等方面。語言文明,態度親和,舉止端莊,是與人友好交往的必備素養。俗話說“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禮貌用語也要求說話和氣,不惡語傷人,談吐文雅,尊重他人。即使是一句“您好”“謝謝”“您請”也會讓人感到其樂融融。

過去革命者、仁人志士都說“國家興亡,匹夫有責”。我認爲,講文明是我們共同的責任和義務!如果我們人人注意自身的文明素質,邁出那文明短短的一小步,那麼整個社會就會邁出文明的一大步。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好習慣要從小養成,尤其是我們這一代的中學生,更要爲弟弟妹妹做出榜樣。仔細想想,如果學生們堅守文明,校園內就會鳥魚花香,書聲琅琅。如果街上的人也都堅守文明,那麼街上就會一塵不染,充滿溫暖。如果我們13億中華兒女都堅守文明,那麼中國一定就會變成名副其實的文明古國!隨着社會的進步和發展,人們更需要文明禮儀來樹立良好的社會形象。更何況我們是一個文明大國。所以,我們更應該繼承和弘揚傳統文化,養成文明禮儀規範,建立一種全新的社會風尚。讓我們積極行動起來,學習文明禮儀,促進文明習慣養成,從我做起,從身邊小事做起,着力塑造真情、誠信、包容、開放、文明的中國人的良好形象,樹立講文明懂禮儀的社會風尚,做出自己的一努力吧!

我的演講完畢,謝謝大家!

做文明學生演講稿2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早上好!今天國旗下講話的主題是《創建和諧校園,爭做文明學生》。

文明是什麼呢?文明是路上相遇時的微笑與問好,是同學有困難時的熱情幫助,是上下樓梯時的靠右行,是對生活學習環境的自覺保護……然而令人遺憾的是,在我們身邊,仍有一些不文明的現象:校園內總能見到白色垃圾;課間有同學在走廊上追逐打鬧;不愛護公共財物,亂寫亂畫;綠油油的小草被任意踐踏;用過的餐具被隨意丟棄。

同學們,我們要自覺糾正這些不文明的行爲,從自己做起,從細微之處做起,和文明交朋友,爭做文明的學生:用我們的口,禮貌地問好、打招呼,管住我們的口,不吵鬧,不說髒話,不隨地吐痰;用我們的手去幫助有困難的人,管住我們的手,不亂扔垃圾;用我們輕輕的腳步,營造一個寧靜、有序、有着良好學習環境的校園,管住我們的腳,不橫衝直撞,不踐踏草坪。相信我們每個人都一定能夠做到,那樣的話,天會更藍,水會更清,我們的校園會更美麗!同學們,讓我們在國旗下共同祝願,祝願我們的學習和生活處處開滿文明之花!祝願我們自己一步步地邁向文明!

我的講話完畢,謝謝大家!

做文明學生演講稿3

尊敬的各位領導、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早上好!我是四年級(1)班的xxxx,今天有幸代表四(1)班在國旗下講話,非常高興,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讓我們共建文明校園》。

文明無處不在,它可以表現出一個人的道德修養,可以增進人與人之間的友誼,它的作用太多太多。那麼怎樣才能使小學生的文明洋溢在美麗的校園呢?

我們小學生要衣着裝整潔,符合學生身份,體現出新世紀學生篷勃向上的風采,升旗儀式,最爲莊嚴。這凝聚了文明與熱血的國旗,在禮儀的包圍中顯得更加鮮豔。此時此刻,國旗下的我們要嚴肅認真、精神飽滿、高唱國歌。校園文明更加重要,課間休息,不追逐打鬧,不隨地吐痰、亂扔紙屑、上下樓梯一律右行、見老師和客人要主動問好。我們還應該愛護花草樹木和一切設施,不穿越綠化帶,服從老師管理和接受值周學生的批評勸阻。

一直以來,我們xxx小學的領導老師們默默工作,無私奉獻,努力爲同學們營造優美的校園環境,創造良好的學習條件。同樣,創建良好的班集體,營造良好的校園氛圍,人人都有責任。同學們想過嗎?學校要發展,形象要高大,光靠老師的努力是遠遠不夠的,需要你、我、他,大家的共同努力。每一位少先隊員的舉止言行展現的正是學校的品味,關係着學校的榮辱。不要以爲一個人的言行微不足道,一滴水不能改變旱情,但無數滴水卻能形成海洋,願每一位同學都自覺擔負起自己的責任。

讓我們全體行動起來,相互監督,共同促進。使我們的校園變得更加文明美麗!

我的演講到此結束,謝謝大家!

做文明學生演講稿4

老師們、同學們:

早上好!今天我們演講的題目是“養文明習慣,做文明學生”。

記得有人說過:“人,一撇一捺,寫起來容易做起來難。我們要經常性地思考,我在做什麼,我做得怎樣,我要成爲怎樣的人。”做怎樣的人,一百個人會有一百種答案,但在每一個答案的背後都有一個基點,那就是做人首先要做一個文明的人。

文明是什麼?文明是路上相遇時的微笑,是同學有難時的熱情幫助,是平時與人相處時的親切,是見到師長時的問早問好,是不小心撞到對方時的一聲“對不起”,是自覺將垃圾放入垃圾箱的舉動,是看到有人隨地吐痰時的主動制止……文明是一種品質,文明是一種修養,文明是一種受人尊敬並被大家廣泛推崇的行爲。

做文明之人,就要會用文明語,做文明事。再簡單地講就是要懂禮貌,明事理。中國素有“禮儀之邦”之稱,禮貌待人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生活在幸福時代的我們,如果不能繼承和發揚這種優良傳統,就不能真正做一個快樂的人。 “良言入耳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這句俗話大家要記住。文明禮貌是最容易做到的事,同時也是生活裏最重要的事,它比最高的智慧、比一切的學問都重要。禮貌經常可以替代最珍貴的感情。

因此我們每個學生都應該養成文明習慣,做文明學生。尤其是對於我們新民路小學的學生來說,更應該做到。 然而遺憾的是,在我們身邊,在一部分同學身上,還是有着一些不文明行爲。例如,我們的校園內、樓梯上總能見到與我們美麗的校園極不和諧的白色垃圾,甚至有的同學認爲,反正有值日的同學打掃,扔了又何妨;再例如可見在教室走廊上的起鬨大鬧,走路推推搡搡,隨意撞壞門窗,也不覺心疼;再例如校園內部分同學之間相互的講髒話、粗話,隨意攀爬學校牆頭,甚至還有個別同學故意損壞學校公共財物。我們很多同學把文化知識的學習放在首位而常常忽略了社會公德、文明習慣的養成,而這恰恰從本質上體現一個人的思想品質。事實上,良好的行爲習慣是保證我們良好學習的前提,也是樹立健康人格的基礎。在學校沒有良好的行爲習慣的同學就目無紀律,不講衛生,擾亂整個學校的學習環境。相反,如果我們養成了文明的行爲習慣,學習環境就是良好的、有序的。我們知道:一個學校的學生具有良好的文明行爲習慣,才能構建出優良的學習環境,創造出優良的學習成績。現在,我們正處於人生中最關鍵的探索時期,在這個時期的所作所爲,將潛移默化的影響到我們自身的心理素質,而文明的行爲就在幫助我們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質,同時也完善了自身的道德品質,如果我們不在此時,抓好自身的道德素質建設,那我們縱然擁有了豐富的科學文化知識,於人於己於社會又有何用呢,所以,我們應該先成人,後成材,不要做一部單純掌握一些知識技能的機器,而要成爲一個身心和諧發展的人。文明就是我們素質的前沿,擁有文明,那我們就擁有了世界上最爲寶貴的精神財富。

無數事例表明,走向事業輝煌,開創成功人生的關鍵,是品德高尚的情操。代表民族未來的我們,需要學習繼承的東西有很多很多,然而最基本的問題是,我們究竟要以什麼樣的精神風貌,什麼樣的思想品質,什麼樣的道德水準,去接過人類文明的接力棒。同學們,我們播下一個動作,使收穫一個習慣;播下一個習慣,使收穫一個品格;文明已被人們放在心裏的一個重要位置,時時刻刻在與文明交談,千萬不要把文明行爲習慣看作小事。每個人的舉手投足之間都傳遞着豐富的文明信息,讓我們從現在做起,從自己做起,從點點滴滴的小事做起,養成良好的文明習慣,做文明學生,管住我們的口,不隨地吐痰;管住我們的手,不亂扔垃圾;管住我們我們的腳,不踐踏花草。我相信,我們全體師生經過努力,一定會營造成一個寧靜、有序、有着良好學習環境的校園。

同學們,讓我們在國旗下共同祝願,祝願我們的生活處處開滿文明之花!祝願我們自己一步步地邁向文明!

做文明學生演講稿5

尊敬的老師,同學們:

你們好!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做一個文明守紀的民中人》!

衆所周知,我國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一,也是傳統的禮儀之邦。 “禮儀”也就成爲了中華民族上下五千年的顯著特色。 《中學生日常行爲規範》也明確要求:現代中學生要禮貌待人,遵規守紀,嚴於律己。

的確,處於多夢季節的青少年,萌發着五光十色的理想胚芽。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追求!在這孩子與成人相錯的十字路口前,在這漫漫的人生路上,“文明”、“禮貌”、 “紀律”就猶如夜行人的燈光,遠航者的羅盤;是人生樂章的主旋律,人生圖畫的主色調。莎士比亞曾說過:生活裏沒有書籍,就好像地球失去了陽光。而我想說的是:當一個學生不知道文明、禮貌、紀律爲何物時,就猶如鳥兒失去了翅膀。在生活中,在我們的身邊,不乏有這樣的現象:校園裏,見到老師,不知道問好;生活中沒有秩序,不懂得謙讓;大庭廣衆之下,公開罵一些不堪入耳的髒話!這難道是禮貌嗎?不,這是無禮!乾淨的教室轉瞬間成爲了垃圾的天堂!嶄新的門板霎時被破壞得慘不忍睹!這難道是文明嗎?不!這是無恥!平日裏,披頭散髮,不修邊幅,長長的指甲中藏污納垢。這難道是瀟灑嗎?不!這是邋遢!如此看來,一個人的素質是多麼的重要啊!

現在,我校在全市,乃至於全區全國榜上有名,而我們又是這所名校的主人,那麼,身爲主人的我們,應該怎麼做呢?應當碰到老師時,送上一句溫暖的問候;在飯堂排隊時一次禮貌的謙讓;平日裏整理好自己的儀容,愛護自己身邊的一切?你小小的一個動作—撿起地上的一點紙屑,或者,在這場比賽過程中,保持安靜,不喧譁,做個文明觀衆。這些會讓你非常自在。感受一下,呼吸着周圍一絲絲新鮮的空氣,那種感覺是不是特別美妙呢?人,不是因爲美麗纔可愛,而是因爲可愛才美麗。當你把講文明守紀律這種氣質恰當的集於一身時,你,就是最可愛的人!在這場熱潮中,你就是弄潮兒!青春給予了你太陽般的熱情,水晶般的純潔。你的一舉一動無時無刻不散發着超倍的魅力!因爲,你,就是xx民族中學的金字招牌!

請記住!做一個守紀的人!做一個可愛的民中人。

做文明學生演講稿6

今天是12月4日憲法日,也許很多同學對這個節日不太瞭解,但相信大家對法律並不陌生。常言道“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大到一個國家,小到一個集體,一個個人,一切行爲必須在法律允許的範圍內進行。依法治國、依法治校,是維護社會安定、校園有序的重要保障。作爲國家公民,校園的主人,同學們也有責任和義務學習法律知識。通過學習法律,我們就會明白:什麼事情可以做,什麼事情不可做,什麼樣的行爲受法律保護,什麼樣的行爲是法律所禁止的。

或許有的同學覺得法律離我們很遙遠,但只要你仔細觀察,就會發現法時刻存在於我們的身邊,或許在不經意間你就違反了相關的法律法規。例如當你過馬路的時候,你有沒有嚴格按照“紅燈停、綠燈行、黃燈等一等”的交通規則?放學後,你有沒有出入遊戲廳、網吧等娛樂場所?走進美麗的校園,當我們走在走廊裏,會偶爾聽到同學們嘴裏傳出難以入耳的粗話、髒話,並可能演變成武力,造成意外人身傷害;有的同學搞惡作劇,故意毀損學校的桌椅,拿走班級內的教學工具,損壞消防器材等公共設施。以上列舉的種種現象不都是我們身邊的違法行爲嗎?這其中有你嗎?人們常說,“小時偷針,長大偷金”,小錯不改使他們越陷越深,最終走向了犯罪的深淵。面對朋友,面對家人,他們青春稚嫩的臉上顯露的是深深的悔恨與無助。在那麼多鮮活的悲劇前,我們更應該引以爲戒,千萬不要因小錯而釀成終生大錯,因爲守法與違法犯罪往往只是一步相隔。

在現今競爭日益激烈的社會,我們不僅要重視科學文化素質的培養,更要重視培養遵法守法的意識,在行爲和情感上增強對法律的認識和尊重,因爲遵紀守法是每一個公民應盡的社會責任和道德義務。爲了自己和家人的美好生活,在此我呼籲,同學們平時抽出一點時間認真閱讀一些法律書籍,瞭解基本的法律要求,並從身邊一點一滴的小事做起,養成遵紀守法的好習慣。做一個知法,守法的合格公民。

謝謝大家!

做文明學生演講稿7

親愛的老師、同學們:

“細節決定成敗”這是我常常說的,也常常寫在黑板上的一句話。我深深的感覺到,無論在生活習慣上,還是在學習上從細節抓起是多麼的重要。

每次走進教室,擺在教室衛生角那橫七豎八擺着的拖把,繩上握成一團的抹布,還有那永遠不乾淨的垃圾桶,都讓我覺得彆扭,和這個寬敞明亮的大教室相比,實在有傷大雅。我幾次提出,拖把應一字擺放,抹布必須疊好掛在繩子上,垃圾桶內的垃圾每天至少清理一次,一週至少刷洗一次,奶必須喝完,才能放回垃圾桶不能直接投遞,應爲他們常常投不中造成衛生角常有幾個奶盒子躺在那裏。但是簡單的說教後,效果並不理想。

有人說“素質就是習慣”,與“素質不高”對號入座的行爲,都是因爲不注意、不在乎而形成習慣後在舉手投足間不經意就暴露出來的。要提高文明禮儀素質,就應該從小事做起。要不容“小惡”,不拒“小善” 。因此培養學生的細節養成習慣,我決定班級開展文明禮儀建設,就從“衛生角”這個細節抓起。因爲,這對於我們的學生來說,先美化身邊的校園環境,是當務之急。

於是我在班上嚴格規定,如果衛生角再有髒亂現象,一定嚴懲不貸。可是這樣做不但沒有抑制住這種不良行爲,同學們反倒變本加厲,他們乾脆直接把廢棄物扔在衛生角前面的地面上,弄得我大爲惱火。看來養成的習慣是很難改掉的,冷靜下來後,我認真思考這個問題,召集班幹部一起商議,最後大家決定要分步驟實施這個計劃。第一步,我和小幹部首先做到,隨時關注衛生角,外面有廢紙,我們就及時的撿起來放在垃圾桶裏,拖把倒了,立刻扶起來放好。在我和班級幹部的帶動下,覺悟高的同學自然也就效仿去做了;第二步,讓班委會幹部監督其他同學,發現問題,及時制止,也有的同學屢說不改,但是經過一段時間的監督,這樣的學生也就剩下三兩個了;第三步,倡導同學們先將廢棄物,放在自己的桌洞裏面,或者放在自己的垃圾袋裏面,放學後帶走或者扔到學校的垃圾筒,我還讓他們準備專門的草稿本,免得把一張一張的草稿紙隨手亂扔;第四步,當學生走在校園的任何角落,看到雜物都應主動撿起。

經過一個多月的努力,我們的計劃已經實施到了第三階段,現在地面上的廢棄物已經很少很少了,而且班幹部還主動從家裏搬來了花盆,在衛生角的對應位置做成了“植物角”可以說,教室裏充滿了生機,我想過不了多長時間,當同學們發地面上已經沒有廢棄物的時候,衛生角自然會更漂亮。到那時候,每位教師在上課的時候,都會感到心情舒暢。

這次教育活動,取得了初步的成功,歸根結底是我們在對學生進行習慣養成教育的時候,抓住了他們身邊的細小瑣事,而不是僅僅高談理論,這樣的教育便於落到實處。我也欣喜地看到,同學們每天都能夠自覺地將窗臺和黑板槽擦洗乾淨。我想在他們以後的學習生活中,一定會有更多的細節小事需要處理,也相信這些細節小事會成就他們一生的大事業。

文明禮儀是孩子學習、生活的根基,是他們健康成長的臂膀。沒有了文明,就沒有了基本的道德底線,那我們的後代縱然擁有了高深的科學文化知識,對人對已對社會又有何用?真希望我們在構建文明和諧社會的進程中,人人都能改掉壞毛病、養成好習慣,讓不文明的畫面、不和諧的音符,少些,再少些。

做文明學生演講稿8

敬愛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我是湖濱小學五年一班的馮振洋,今天我演講的主題是:讓文明灑遍社會的每一角落。

大家都知道,我們的祖國是一個有着5000年悠久歷史的文明古國。從古到今中國曆來崇尚文明,孔子說過:“人無禮則不生,事無禮則不成,國無禮則不守。”荀子也說過:“禮者,人道之極也。”說明了文明的重要。有人說得好:“真正的文明是所有人種植幸福的結果。”文明就是我們這些花朵所需要的水分,文明就是少年兒童在生活學習中健康成長的臂膀。文明是我們成長的足跡,文明是我們成長的淨土。

孔融讓梨的故事大家也聽說過吧。孔融是東漢末年著名的文學家,四歲的時候,鄰居送來一筐鮮美的梨,孔融的父親讓七個兒子自已拿着吃,他的哥哥們每人挑了一個大梨。孔融排第六,他挑了個小梨吃。父親很奇怪,問道:“你爲什麼不揀大的吃?”孔融說:“我年紀小,應該吃小的,大的讓哥哥們吃吧。”啊!這就是一個著名文學家從小養成的`文明美德。告訴了我們兄妹之間、朋友之間要相互禮讓,相互幫助,團結友愛這個道理。這不也是文明禮議所必備的常識嗎?

但是,在現實生活中,我們也有遺憾的發現一些很不文明的陋習。就拿我們美麗的西湖公園來說吧。在公園裏,時常會看見有人隨地吐痰,或亂扔菸頭、果皮紙屑,還有些人踩踏草坪等。給美麗的西湖公園罩上了一層黑色的陰影。

再說說我們學校和家庭吧!我們缺少了文明的教育。在家裏,我們不理解家長的辛苦忙碌,不珍惜錢財,只索取不奉獻。在學校,有人不聽老師教悔,說髒話,學習不認真,大聲喧譁,亂扔垃圾,把學校的形象攪得一團糟。其實,文明也就像一個小鬧鐘,提醒我們的身邊也有很多講文明值得我們學習的人。我們要從小事做起,養成良好的習慣,如:講文明語,不隨地吐痰、不隨地吐口香糖,不亂垃圾等,成爲一個講文明的好學生。

文明,不僅是個人素質的問題,更是個人道德的體現。文明是道德之本,是尊重之本,是友好之本。孟軻說過:“愛人者,人恆愛之;敬人者,人恆敬之。”想讓別人尊敬你,就要你去尊敬人,要是社會上都佈滿文明的氣氛,人們都會生活在美好的環境中。

讓我們大家都來弘揚文明禮節吧,讓我們的社會變得更美好!

我的演講完了,謝謝大家!

做文明學生演講稿9

親愛的老師、同學們:

當我還是個小不點時,父母就告訴我要做一個講文明的好孩子,當我進了學校,老師也教育我要做一個講文明的好少年。可文明到底是什麼呢?我翻看了字典:文明,是社會發展到較高階段表現出來的狀態。我思考着,文明從小處說應該就是:常用禮貌用語、尊老愛幼、愛護環境、誠實守信等等。

星期六,春風吹拂,陽光明媚,我和媽媽一起去爬山。虞山景色秀麗,樹木蔥蘢,我們沿着彎彎曲曲的山路拾級而上,看見挺拔的樹幹上有許多裂縫,原來是有少數人閒着沒事,用小刀在樹上歪歪扭扭地刻上:“到此一遊,誰是壞蛋,這兒真好”等不文明語言。那白花花的樹汁像老樹的眼淚一樣流了下來,彷彿在哭訴不文明的人對他的傷害。我和媽媽輕輕用手撫摸着老樹的傷痕,心裏有說不出的難過。壯觀美麗的辛峯亭裏面雪白的牆壁上也留下不少難看的“書法作品”。這時從山路上走來兩個黃頭髮,高鼻樑的外國人,他們走走停停,指指點點,圍着亭子拿出照相機拍起照來。這時我立刻感到面紅耳赤,恨不得多生出100隻手來,在1秒鐘之內把這些亂塗亂畫的痕跡清除乾淨,這些不文明的行爲豈不是丟了中國人的臉面嗎?更是丟了中國長久的禮儀之邦的美稱啊!

其實,在我們身邊不文明的行爲還有很多,比如小小的垃圾袋,人們用完後就隨手亂丟,於是馬路上飛着、草叢裏躲着、小河裏漂着。我建議大家每人用花布做一個布袋子,可以代替一次性的垃圾袋,髒了也可以洗一下,這樣即美觀又環保,希望大家可以動手製作一下。

文明,是大家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文明從小處說就是出門換一種拎的袋子,臉上多一點微笑……讓我們從身邊的小事做起,一步步走向文明。

做文明學生演講稿10

親愛的老師,同學們:

大家好!

如果你失去了今天,你不算失敗,因爲明天會再來。如果你失去了金錢,你不算失敗,因爲人生的價值不在錢袋。如果你失去了文明,你是徹徹底底的失敗,因爲你已經失去了做人的真諦。

一個社會的公共文明水平,可以折射出一個社會一個國家的文明程度,一個人如果不遵守社會文明,小的會影響自身形象,大的會影響國家聲譽。比如,在清朝的時候,大臣李鴻章出使俄國,在一公開場合,惡習發作,隨地吐了一口痰,被外國記者大加渲染、嘲弄,丟盡了中國人的臉。這是一個不遵守社會文明的歷史教訓。

而一個社會的文明氛圍對他的民衆亦有莫大的影響。爲什麼這麼講呢?相信有的同學去過歐洲或日本,就很有親身體會。大的不說,只看看過馬路這樣的小事。只要亮起紅燈,縱使馬路上一輛車都沒有,外國人絕不會過馬路。他們認爲這是必須遵守的公共文明。試問,在如此的氛圍中,有誰會肆無忌憚的闖紅燈呢?這就是社會氛圍的力量所在。但再想一想,如果我們不是從自身做起,這社會氛圍又從何而來呢?

文明其實很簡單,但是,做起來卻很難。只要我們細心留心身邊的小事,講章法、講道理,慢慢的養成良好的行爲習慣,文明就會成爲自然了,我想要提高全民族的素質,必須從我做起、從小做起。

我的演講完畢。

謝謝大家!

做文明學生演講稿11

尊敬的各位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我的家鄉坐落在美麗的xx山下,那裏山清水秀,人傑地靈。春天桃紅柳綠,百花齊放,夏天河水清澈,綠波盪漾,秋天雲淡天朗,丹桂飄香,冬天雪花紛飛,滿地銀光。在這樣優美的環境中生活成長,心曠神怡,幸福愜意。

然而,在我們的身邊,總會出現一些不和諧的音符。你看,校園裏,有的同學亂跑亂撞,有的同學在教室裏嬉戲打鬧,有的同學在花園中亂摘花草……你看,大街上,人們在公車門前擠成一團,有人粗話連篇、隨地吐痰;瞧,一位帥氣的叔叔順手把飲料盒扔在地上,一位漂亮的阿姨不顧車來車往,翻越欄杆……

這些行爲,讓我們首先想到了一個詞語——那就是“不文明”。也許有人認爲這不算什麼,但古人言:“勿以善小而不爲,勿以惡小而爲之”。假如我們每個人都不講粗話,那麼就會少一些吵架鬥毆,人際關係就會更加和諧;假如我們每個人都文明行路,有序乘車,那麼道路交通就會更加通暢;假如我們每個人都不亂扔垃圾,那麼生活環境就會更加衛生整潔。只有大家都從小事做起,從自己做起,才能讓環境更優美,社會更文明。

也許我們不能保證每一個人都能做到文明,但我們可以做好文明的傳播使者。涓涓細流可以匯成大海,每一小點的努力也可以改變周圍環境。

同學們,文明習慣無處不在。作爲新時期的小學生,作爲新一代的接班人,我們理應從小事做起,從身邊做起,從自己做起。不講粗話,不遲到早退,不隨地吐痰,不亂扔垃圾,不打架鬥毆;做到尊敬師長,尊重長輩,團結同學,互幫互助。

同學們,讓我們都來做光榮的文明小使者,用小手牽大手,讓社會更文明!

做文明學生演講稿12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早上好!我是勇氣演講團成員彭晨,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養成文明習慣,做文明學生。

俗話說得好:播種一種行爲,收穫一種習慣;播種一種習慣,收穫一種性格;播種一種性格,收穫一種命運。那麼,習慣到底是什麼呢?習慣就是在長時間逐漸形成的行爲方式。如果把人生比作爲飛馳的汽車,慣性使國無法停止而衝向前方,而前方有可能是廣闊無垠,也有可能是萬丈深淵。而這時,習慣就是你的方向盤。習慣是我們潛意識的活動,就像各種軟件的編程,一旦啓動就會按既定程序操作。所以,養成良好的文明習慣,會讓我們離成功越來越近;養成良好的文明習慣,會讓我們在學習中更加的遊刃有餘;養成良好的文明習慣,更會讓我們受益終生。

想必大家都知道,去年暑假高二年級的同在體育館排練縣運會節目,火熱的太陽無情地曬着大家,同學們淚如雨下。好不容易盼來導演的一聲休息,大家都衝去觀衆席下喝水,但大家只顧着喝水解渴了,一次性紙杯丟得到處都是。這時,一位老師走了過來,指着幾個正在喝水的同學說道:“你們幾個,去把地上的紙杯撿起,扔到那邊的垃圾箱裏!”同學們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卻無人動手。站在不遠處的我看着地上的紙杯混着漏出來的桶裝水,再加上同學們腳上的灰塵,簡直是不忍直視啊!回過神,擡頭一看,剛纔被叫到的幾個同學早就跑沒影了。就在我準備走時,一位女生彎下腰,不嫌髒地開始撿那些杯子,她就是高二(2)班的鐘慧同學。

說到文明習慣,養成良好的行爲習慣,爭做學生。在校園裏,我們不難發現這樣一羣學生,他們在遇到老師時總會真誠說聲:老師好!在與同學相處時總是微笑面對;在看見地上有紙屑時彎腰拾起。諸如此類的現象還有很多,這些良好的文明行爲隨處可見,也時時提醒着我們:細節雖小但卻決定着我們的成敗。

洪水沒有堤壩的約束將會沖毀家園;車輛沒有交通法則的約束將會造成車禍;而我們沒有良好文明習慣的約束將會釀成大錯。作爲青少年的我們正處於風華正茂的一個黃金年齡,讓我們拿出我們的青春活力,用我們的熱情去塑造良好習慣,用我們的拼搏去爭做文明學生!未來的天空是廣闊的,親愛的同學們,讓我們的行動起來吧!二中會因你們而變得更加和諧、更加美麗!

我的演講完畢,謝謝大家!

做文明學生演講稿13

老師們,同學們:

早上好!今日,我在國旗下講話的題目是:"學習《小學生日常行爲規範》,做文明學生"。

先讓我爲各位講述一個事例:據中央電視臺報道,國慶節後的天安門廣場,隨處可見的口香糖殘跡,顯得格外刺眼,40萬平方米的天安門廣場上競有60萬塊口香糖殘渣,有的地方不到一平方米的地面上競有9塊口香糖污漬,密密麻麻的斑痕與天安門廣場的神聖和莊嚴形成了強烈的反差。

以上事例表明,文明離我們國家還有一定距離。在我們身邊。在我們一部分同學身上,還有着一些不文明行爲。

我們的校園內,樓梯上,也能見到與我們美麗的校園極不和諧的白色垃圾,校園內部分同學之間相互講髒話,粗話,隨意攀爬樓梯的扶手,甚至還有個別同學故意損壞學校公共財物。我們很多同學,把文化知識的學習放在首位,而常常忽略了社會公德,文明習慣的養成。事實上,良好的行爲習慣,是保證我們良好學習的前提,也是樹立健康人格的基礎。

而現實生活中,還有不少與素質不高“對號入座”的行爲,都是因爲平時不注意、不在乎,而形成習慣後不經意就暴露出來的。真希望在構建和諧社會的進程中,人人都能拋掉壞毛病,養成好習慣。不容小惡,不拘小善,讓不文明的畫面、不和諧的音符,少些,再少些!

在學校,沒有良好行爲習慣的同學,就目無紀律,不講衛生,擾亂整個學校的學習環境。一個學校的學生,具有良好的文明行爲習慣,才能構建出成良的學習環境,創造出優良的學習成績。同學們,我們播下一個動作,將收穫一個習慣;播下一個習慣,將收穫一個品格。文明,已被人們放在心裏的一個重要位置,千萬不要把文明行爲習慣看作小事。每個人的舉手投足之間,都傳遞着豐富的文明信息。

讓我們藉着學習《小學生日常行爲規範》的東風,從現在做起,從自己做起,從點點滴滴的小事做起,養成良好的文明習慣,做文明學生。管住我們的口,不隨地吐痰;管住我們的手,不亂扔垃圾;管住我們的腳,不去不該去的地方。

我相信,經過我們全校師生的共同努力,一定會營造一個寧靜,有序,有着良好學習環境的校園。

做文明學生演講稿14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

早上好!今天我講話的題目是“爭做文明學生,創建文明校園”。

記得有人說過:“人,一撇一捺,寫起來容易做起來難。”該做怎樣的人呢,一百個人會有一百種答案,但在每一個答案的背後都有一個基點,那就是做人首先要做一個文明的人。

文明是什麼?文明是路上相遇時的微笑,是同學有難時的熱情幫助,是平時與人相處時的誠摯關懷;是見到老師時的一聲親切的“您好”,是不小心撞到對方時的一聲“對不起”;是自覺將垃圾放入垃圾箱的舉動,是看到隨地吐痰時的主動制止……文明是一種品質,文明是一種修養,文明是一種受人尊敬並被大家廣泛推崇的行爲。然而遺憾的是,在我們身邊,在一部分同學身上,還是有着一些不文明行爲。比如:校園內、樓梯上總能見到與我們美麗的校園極不和諧的垃圾;樓道走廊上的高聲喧譁,走路時的推推搡搡,隨意亂撞門窗;部分同學之間相互的講髒話、粗話;隨意攀爬學校建築,隨意採摘花草,甚至還有個別同學故意損壞學校公共財物。我們很多同學把學習文化知識放在首位而往往忽略了社會公德、文明習慣的養成,而這恰恰從本質上體現一個人的思想品質。

做文明之人,簡單地講就是要懂禮貌,明事理。中國素有“禮儀之邦”之稱,禮貌待人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生活在幸福時代的我們,如果不能繼承和發揚這種優良傳統,就不能說是一個真正的“大寫”的人。

“良言入耳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文明禮貌是最容易做到的事,同時也是生活裏最重要的事,它比最高的智慧、最精明的頭腦、最高深的學問都重要。禮貌經常可以替代最珍貴的感情。事實上,良好的行爲習慣是保證我們良好學習的前提,也是樹立健康人格的基礎。在學校,如果沒有良好的行爲習慣,那麼同學就會無組織,無紀律,不講衛生,擾亂整個學校的學習環境。相反,如果我們養成了文明的行爲習慣,學習環境就是良好的、有序的。我們知道:一個學校的學生只有具有良好的文明行爲習慣,才能構建出優良的學習環境,創造出優良的學習成績。現在,我們正處於人生成長的關鍵時期,這個時期的所作所爲,將潛移默化地影響到我們一生的行爲習慣,同時也影響我們良好道德品質的形成。如果我們不在此時,抓好自身的道德素質建設,那我們縱然擁有了豐富的科學文化知識,於人於己於社會又有何用呢?所以,我們應該先成人,後成材,不要做一部單純掌握一些知識技能的機器,而要成爲一個身心和諧發展的人。文明就是我們素質的前沿,擁有文明,那我們就擁有了世界上最爲寶貴的精神財富。

我們要把文明放在心裏的一個重要位置,千萬不要認爲文明是小事。因爲每個人的舉手投足之間都傳遞着豐富的文明信息,讓我們從現在做起,從自己做起,從點點滴滴的小事做起,養成良好的文明習慣。我相信,經過大家的共同努力,我們一定會營造出一個更加寧靜、有序、有着良好學習環境的校園。謝謝大家!

做文明學生演講稿15

尊敬的老師們、親愛的同學們,早上好!

俗話說得好:“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嚴格的法制紀律往往約束着不良行爲,爲我們的安全提供了保障。那麼作爲一名正在成長的中小學生,我們又應該如何看待呢?

提起法律總會給人以神祕威嚴崇高的感覺。其實,法律與道德習慣紀律一樣,都在規範着人們的行爲。正是由於這些規範的存在,這個社會纔會變得井然有序;也就是說,正是有了學校的校規校紀,我們日常的學習生活纔有了和諧、穩定、進步、發展的保障。

校園,是一個爲學生提供學習場所的神聖殿堂,我們從這裏汲取豐富的知識,來提高我們的文化素養。校園,是一個陪伴我們健康成長的搖籃,她時時刻刻保護着我們,是我們愛的家園。因此,在這樣一個的共同的大家庭裏,作爲馬橋鎮馬橋的公民,我們更應該遵守校規校紀,從每一件小事做起,從現在做起。

現在,我就讓我們仔細想想,學校即將給學生辦理校卡,必須在出入校門時佩戴校卡,就不會給社會的不良分子以可乘之機,他們一旦進入學校,便會給同學們的安全帶來巨大的威脅。如果校園內普遍存在吸菸,打架鬥毆等現象,就會擾亂了我們正常的上課秩序,我們在這樣的環境之中,就無法正常的生活與學習,我們的安全也會無法保障。

如果班級普遍尊在抄襲作業的不良現象,那麼這樣就會造成不良的學習風氣,我們的成績也會日益下降,最後吃虧的還是我們自己。

由此可見,遵守紀律是基礎,是我們成長的關鍵。我們應該正確對待校規校紀,要更加維護與遵守,也只有這樣,才能爲我們的人生髮展打下良好的基礎。

遵紀守法,是我們每一個公民應盡的責任,而作爲中小學生,我們更應承擔,那麼,就讓我們從校內做起,從點點滴滴做起。

1.進出校門,佩帶學生卡。

2.與人友好交往,嚴禁暴力衝突。

3.培養高尚的道德品質,拒絕不良誘惑。

4.保護自己的身心健康,拒絕吸菸,喝酒。

5.自覺維護校園秩序,不追逐打鬧。

6.注意自己的儀容儀表,不在同學之間標新立異。

7.注意自己的文明用語,尊重老師和同學。

8.不在校園,班級,寢室內玩手機、MP3等電子產品。

9.不貪小便宜,拾物及時上交

我們應時刻銘記以馬橋學校爲榮,不做有損馬橋學校形象的事。我們應時刻將校規校紀銘記於心,嚴於律己,做遵紀守法的文明學生,營造良好的校風和學風。

人生的道路固然很漫長,遵守校規校紀,不做與自己無益的事,這無疑就是我們安全航行的指明燈。

讓我們尊守校規,共同成長,共創xx學校的美好明天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