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演講稿 > 文明美德伴我成長演講稿彙總6篇

文明美德伴我成長演講稿彙總6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7W 次

演講稿的寫法比較靈活,可以根據會議的內容、一件事事後的感想、需要等情況而有所區別。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我們使用上演講稿的情況與日俱增,相信許多人會覺得演講稿很難寫吧,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文明美德伴我成長演講稿6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文明美德伴我成長演講稿彙總6篇

文明美德伴我成長演講稿 篇1

我們中華民族有着五千年的悠久歷史,她不但創造了燦爛的文化,而且也形成了古老民族的傳統美德。翻開浩瀚的歷史,既有張良拾靴、孔融讓梨、程門立雪這樣千古傳頌的典故,也有“不學禮,無以立”、“人無禮則不生,事無禮則不成”、“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這樣代代傳承的道理。

正是這種文明禮貌、尊老愛幼的傳統美德,讓我們有了“禮儀之邦”的美譽。 自古以來華夏民族就崇尚文明禮儀,作爲一名新時代的小學生,傳承文明,踐行美德是我們肩負的責任。 我們的一言一行,無不體現着一個人的品質與修養,道德與情操。無數事例也表明,走向事業輝煌,開創成功人生的關鍵就是要有高尚的美德。 記得曾讀過這樣一則故事。有一次,列寧正要下樓,在狹窄的樓梯上,碰見一個正端水上樓的女工。那女工一看是列寧,就要退回去,給列寧讓路。列寧阻止她說:“你不必這樣,你端着東西已走了半截,而我現在空着手,請你先過吧!”他把“請”字說得很響亮,很親切,然後自己緊靠着牆,讓女工上了樓,他才下樓。也正是由於列寧的良好品質和高尚道德,讓他成爲了一代偉人。 作爲小學生,更應該是文明的先鋒,禮儀的標兵。

看,在馬路邊,人們都自覺遵守信號燈;看,在公交車上,人們紛紛給老人、孕婦讓座;看,在校園裏,一位小同學摔倒了,大同學就主動跑過去,扶起他——到處洋溢着文明禮儀的氣息。 文明,懂禮貌的現象雖然隨處可見,但在我們身邊,在一部分同學身上,還存在着某些不文明行爲。例如:在我們的校園內,總能見到與我們的美麗校園不和諧的紙屑、食品袋,糖紙隨處亂扔,甚至有同學認爲,反正有值日的同學打掃,扔了又有何妨;再例如,有的同學在教室裏、宿舍裏追逐打鬧,走路推推搡搡;還有部分同學講髒話、粗話,隨意攀爬樹枝,甚至個別同學故意損壞學校的公物。這一舉一動,無不表現出一種文明的缺失。“小而不爲,老來何爲?”作爲學生,除去學習,學會做人更是重要的一課。文明禮貌就是做人的前提。如果人人都能講文明,有禮貌,那我們的生活將會更加美好。 文明禮儀是自身的修養,它就如同一棵小樹,只要你注重它,從點點滴滴的事去表現它,它就會在你的心中紮根,成長。雖微不足道,但卻是我們每個人都不能缺少的。 其實,文明禮儀就是從日生活中的小事表現出來的。

下課時主動向老師問好;進老師辦公室前先敲門;坐公交車時主動給老人讓座;不亂扔垃圾…… 讓我們把文明帶進校園吧。學校是我們的家,這個家的整潔需要我們每個人共同努力來創造, 這個家的美麗需要我們每個人共同來維護。讓飄揚在風中的紙屑和校園告別吧,讓沉睡在地上的痰跡和馬路告別吧,讓陳列在牆上的塗痕和教室告別吧,讓我們用細心的呵護喚起學校的整潔和美麗吧,讓“請、謝謝、對不起”響遍整個校園。 昨天的習慣,已經造就了今日的我們,今日的習慣將決定明天的我們。讓我們從現在做起,做文明的小使者,文明傳遞,心心相傳,用自己的行動,來塑造更清新的天空,讓文明的畫卷佈滿整個校園吧! 講文明,與美德同行;美德,與文明共創。一個有文明的地方就有美德;一個有美德的地方就有文明!讓我們從小事做起,從點滴做起,爭做新世紀、新時代的文明美德之星!讓我們的校園從此綻放美麗,讓我們的社會迸發出文明的火花,讓我們與文明和美德手拉手,結伴同行!

我的演講到此結束,謝謝大家!

文明美德伴我成長演講稿 篇2

敬愛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文明美德伴我成長》。

文明是一種嚴格律己、尊重他人的行爲規範,美德則是美好、優良的品格,文明美德不僅僅是個人素質、教養的體現,更是個人道德和社會公德的體現。

中華民族自古以來都是一個講究品德教育、注重個人修養的民族,一個甜蜜的微笑,一句溫暖的話語,一次慰藉人心的寬容,融合成美德頌曲上一個個撥動人心的音符。

小時候媽媽常給我講孔融讓梨的故事,這個故事體現了兄弟姐妹互相謙讓、互相幫助、團結友愛的精神,成爲文明美德的佳話。

二十一世紀的我們更要學會互相謙讓、禮貌待人,助人爲樂,無私奉獻。

下面就是發生在我身上,讓我有切身體會的一件真實事例。

早春的一個清晨,我乘公交車去上學。寒風吹到臉上像刀割一樣,好不容易擠上一輛公交車,車上人貼着人,氣都喘不過來。“小朋友,你來坐這兒吧!”一位叔叔親切的對我說。我客氣的說:“謝謝叔叔,不用了。”叔叔很堅定地說:“你揹着書包不容易站穩,你來坐吧,我站着就行。”說完,給了我一個微笑,他的微笑讓我在這個冰冷的冬天感到無比的溫暖,我說了聲謝謝後就坐了下來。車到了下一站,上來了一位頭髮花白的老奶奶。就在公交車開動的瞬間,老奶奶打了一個踉蹌,差點兒摔倒。我想:剛纔那位叔叔把座位讓給了我,我也應該像那位叔叔一樣把我的座位讓給老奶奶。於是,我站起來對老奶奶說:“奶奶您坐吧。”奶奶說:“你真乖,謝謝你。”

在這件事中,叔叔起到了表率作用,我從中也學會了謙讓、互助和尊敬老人。

中華傳統美德是中華民族經過五千年的文明發展歷代流傳下來的寶貴的道德文化遺產。它包含了優秀的民族品質、優良的民族精神、和良好的民族禮儀等。

如今,社會不斷進步,人們生活也越來越富裕,有些人出現了一些不拘小節的行爲,街道上亂穿馬路;公共場所隨地吐痰、大喊大叫;乘公交車時你推我擠……這些行爲讓人們覺得文明美德已漸漸離我們遠去。作爲學生的我們要對這些不文明的行爲說不!要充分認識到:一個人如果缺少了文明美德,就等於缺少了左膀右臂,無論他的學習再優秀,事業再成功也不會令人欣賞。

作爲新世紀的我們要繼承和發揚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美德,從我做起,從每一件小事做起,讓文明禮儀之花在校園處處盛開,讓文明美德伴我們健康成長!

文明美德伴我成長演講稿 篇3

尊敬的領導、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文明美德伴我成長》。

中華民族自古以來就是一個傳承文明、講究美德的民族,千百年來燦爛的文化和文明美德之風傳承至今,使我國擁有“文明古國”、“禮儀之邦”的美稱。文明美德不是與生俱來的,而是靠後天不斷培養和完善的。它就如同一棵小樹,只要你注重它,傾心澆灌它,從日常生活和學習中去培養它,從點點滴滴的事去表現它,它就會在你的心中紮根,成長,開花、結果。

那麼,什麼是文明美德呢?其實它就在我們身邊:它是遇見他人時的點頭;是看見垃圾時的彎腰;是路上行走時的停步;是公共汽車上的讓座;是看到有人破壞環境時的提醒;是一方有難時熱情慷慨伸手和濃濃的愛心;是脣齒間磞出的那聲親切的`“您好、請、謝謝、對不起……”它雖處處可見,但又是不可缺少的。

“養成良好習慣,爭做文明學生”。這是——小學全體學生牢記於心的行爲準則。打從我第一天跨入這所學校的大門,敬愛的老師告訴我們的第一句話就是:“從今天開始,我們就是——小學的一名小學生啦,我們要學會講文明、懂禮貌。人人養成良好習慣,人人爭當文明學生。”從此,文明美德的種子就深深根植於我們心中。我們尊敬師長,孝敬父母,積極主動幫助長輩做力所能及的家務活。同學之間互相關心、互相謙讓、互幫互助蔚然成風。記得“吳瓊玫助孤基金會”成立的那一天起,我們全校學生自覺堅持每天少花零用錢,爲助孤活動多獻自己一份愛心。學校的“學雷鋒志願者”團隊從創建至今,隊伍不斷壯大,節假日裏,志願者們爲軍屬老人噓寒問暖,捶背端茶、拆洗被褥;課餘時間志願者們到公園、街道清理垃圾,打掃衛生……提起這支隊伍,提起——小學的學生,——鎮人民無不豎起大拇指交口稱讚。

同學們,文明美德是一盞燈,指引着我們向前走去;文明美德是一瓶聖水,淨化着我們的心靈。未來的路還很長,需要我們一步一步腳踏實地地走完。讓我們大家一起擁抱文明,一起與美德手拉手,結伴同行。相信我們的校園一定會綻放出美麗的美德,我們的社會一定會迸發出文明的火花。

我的演講到此結束。謝謝大家!

文明美德伴我成長演講稿 篇4

美德,是一種神奇的東西,它就像一個火紅的太陽溫暖着我們的心靈,就像一道道美麗的風景令我們難忘,而它更像黑暗中的一盞盞明燈,爲我們指引方向。美德雖然不是什麼驚天動地的善行,但它會給我們帶來許多快樂。

而在我們的生活中,你又是否做到文明美德了呢?

放學的路上,我總是看到一些同學們拿着木棍使勁敲打花草樹木。公園中,我又總是看見人們隨地吐痰,亂扔垃圾。啊!能做到文明·美德的人真是寥寥無幾呀!其實,只要你願意,要做到文明美德就易如反掌了。在公園,街道,順手撿起一個垃圾袋,一片紙屑,將它扔進垃圾箱,文明美德,你做到了,公交車上,起身把座位讓給老人,文明美德,你又做到了。

雖然想要做到文明美德非常簡單,但又有幾個人能真正做到呢?正是因爲做到的人少,所以,我們中國人的素質在外國人眼裏降低了不少。

記得去年,我還在雲南盈江時,那裏不斷髮生地震。3月10日這天,發生了一次6·1級大地震,有些人受了傷,有些人遇難了,倖存下來的人們嚇得膽戰心驚,都不敢到房子裏去,怕房屋倒塌,所以更不敢到房子裏去燒飯吃。但沒過多久就有一些離災區周邊較遠的農村老百姓在家中煮了許許多多的飯菜,再用車送到災區來給人們吃,卻不收一分錢!伸出了他們的援助之手,獻出了他們無私的愛!

瞧,他們給我們建立了多好的一個榜樣呀!讓我們從身邊的小事做起,讓我們每個人心中都充滿愛,讓文明美德永在我們心間!

文明美德伴我成長演講稿 篇5

尊敬的各位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我今天演講的題目是我愛林城。

登臨南嶽山之巔,俯瞰縣城,林城美景,盡收眼底。放眼遠眺,羣山連綿,青山如黛,風景如畫。我會自豪地喊一聲:好一個青春靚麗的會同!

這裏的清晨,鳥語花香,粟裕公園到處是晨練的人羣;這裏的夜晚,霓虹閃爍,街上、商店裏盡是留連忘返的人民。這是多麼祥和、安寧,多麼和諧、美麗的圖畫呀!

可是,當我們盡情享受城市現代文明帶給我們幸福快樂的時候,您可曾看到過,我們這座風光秀麗、山水環繞的城市,在文明與時尚的背後,有了越來越多的污染和暄囂。社會“大衛生問題更加突出,曾一段時間亂扔亂吐、亂貼亂畫,馬路擺攤、佔道經營時有發生,我們隨時都能看到有人把垃圾扔在馬路中間,把污水排入河道,有人在公園的草坪上遛狗,讓小狗隨地大小便等等。這些衛生陋習和非文明行爲不僅讓我們的健康受到影響,更讓我們的家園林城蒙受羞恥。可想而知,當您穿着錚黑髮亮的皮鞋,走在遍地垃圾的街道上時,您還會感覺瀟灑嗎?當您穿着漂亮的時裝,穿過遍地塑料袋和果皮的廣場、公園時,您還有心情享受城市生活帶來的浪漫和愜意嗎?

爲徹底改變人們的生活陋習和不文明的現象,縣委、縣政府響亮地提出了創建衛生城市的口號,通過整治縣城“髒、亂、差,把會同建設成爲美麗衛生的健康家園。

創衛的號角已經吹響,作爲城市的主人,我們都有義不容辭的責任和義務!那麼,在潔淨的街道上,突然飄來一片紙屑,一個塑料袋,您會主動把它撿起來嗎?當你在野外郊遊時,你會把垃圾整理好打包帶回家嗎?我想說,請撿起那一片片飄來的紙屑,那一個個落地的塑料袋和果皮,它們有屬於自己的家。這些動作,不需要多大的力量,不需要驚天動地的舉動。這只是一個徽小的動作,一個良好的習慣。就能還我們一個潔淨的環境,這麼划算的事,我們何樂而不爲呢?

我們知道芳香是花兒的廣告,衛生是城市的名片。爲了花兒更芳香,爲了城市更靚麗,也爲了我們的生活更幸福,做爲一名小學生,讓我們從小事做起,從身邊的事做起,從不隨地吐痰、不亂扔垃圾,從不踐踏草坪、不採摘鮮花做起,從少用一次性碗筷、節約每一滴水做起。讓我們攜起手來,從現在做起,從點滴做起,共同建設我們更加美麗的家園!

美麗的林城是我家,發展的會同是我家,我愛會同,我愛林城,我愛我家。愛不需要動聽的言語,愛需要的是實實在在的行動,讓我們以實際行動爲創衛添磚加瓦。讓“藍天白雲、鳥語花香、綠樹成蔭、文明衛生的會同永存人間。

謝謝大家!

文明美德伴我成長演講稿 篇6

尊敬的領導,敬愛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今天我要演講的題目是《文明美德伴我成長》。

文明美德是什麼?文明美德是路上相遇時的微笑;是同學有困難時的熱情幫助;是平時與同學相處時的熱情;是見到師長時的一聲問候;是不小心撞到對方時的一聲“對不起”;是自覺將垃圾放入垃圾箱的舉動;是看到有人隨地吐痰時主動制止;是自覺給老幼讓座的瞬間……文明是一種美德,文明是一種修養,文明美德伴隨着我的成長。

經常在學校的鐵門邊看到一個小小的黑板,上面的表揚總會令我愉悅。其實並不是我得到了什麼表揚,只是當我看到自己的同學拾金不昧時,由衷的高興而已。學校強調學生的養成教育,我認爲這是與中國傳統的文化一脈相承的。最自豪的是,排着整齊的路隊,在校園的林蔭道上大聲向過往行人問好:“叔叔好”“阿姨好”“爺爺奶奶好”“老師好”,看着他們開懷的笑容,我們更加明白做一個懂文明的孩子是多麼的幸福和滿足。

校園是我們學生的花園和天堂。雖然,老師耳提面命要愛護自己身邊的環境,校園垃圾卻總是不可避免的存在着。是不是我們的學生都是“語言的巨人,行動的矮子”?反思總能找到出路,學校讓每個班級每天派出兩名衛生督導員,每個學生在執勤的時候,深刻的感受到了清潔人員的辛苦。是啊,那位佝僂着背,披星戴月地愛護着“花園”的阿姨,我們真該對您說聲“對不起” !

文明不僅僅是教科書上賦予的慨念,文明不僅僅是選擇對錯的選項,文明更應該是生活中行動的體現。劉備曾勸其子要“勿以惡小而爲之,勿以善小而不爲”,文明是自身的修養,它就如同一棵小樹,只要你注重它,從點點滴滴的事去表現它,它就會在你的心中紮根,成長。雖微不足道,但卻是我們每個人都不能缺少的。魯迅曾說過:“中國欲存爭於天下,其首在立人,人立而後凡舉。”所以首先要完善個人修養,人的文明修養並不是與生俱來的,而是靠後天不斷完善的。文明美德就如一泓清泉可以爲我們滋潤心靈,給予我們心靈的慰藉。

與文明美德一路同行,會使我們更加睿智,更加受人尊敬。我很喜歡梁啓超先生,我想用他的話來總結我今天的演講: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富則國富,少年強則國強,少年獨立則國獨立,少年自由則國自由,少年進步則國進步。當然少年文明則國文明,那麼那時我們中國就是真正的文明大國了!同學們讓我們擁抱文明,和美德手拉手,走向更美好的明天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