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演講稿 > 傳統佳節中秋節演講稿2022

傳統佳節中秋節演講稿2022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22W 次

演講稿具有邏輯嚴密,態度明確,觀點鮮明的特點。在不斷進步的時代,演講稿在我們的視野裏出現的頻率越來越高,寫起演講稿來就毫無頭緒?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傳統佳節中秋節演講稿2022,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傳統佳節中秋節演講稿2022

傳統佳節中秋節演講稿20221

親愛的老師們,朋友們:

大家下午好!

又到中秋了,天上的月似乎格外明亮。中秋,這個中國人心中僅次於春節的團圓節日,從古到今,演繹着多少美麗的傳說。從嫦娥奔月到吳剛伐桂,寄喻的都是一種離愁別緒,一種人間的真情。讓我們的思緒隨着蘇軾爺爺的水調歌頭去追月懷古吧!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

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

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

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一輪滿月,團團圓圓,最能勾起懷念親友的人間親情,它凝聚着家庭的和睦、社會的和諧。“明月關山長相望,天下何處不中秋。”雖異域卻同天。我想,那親情友情總歸是一致的。天下的月也一樣的圓,一樣的亮,一樣燭照着有情之人。

中秋是中國人創造出來的優美神話,一千年一萬年凝聚着團圓的願望。中秋是一縷縷剪不斷的眷念,生生世世一脈相傳;中秋是中華民族凝聚力的體現。它展現了一種嚮往祥和,嚮往安寧的獨特民族魅力。那就不管它是稀星朗月,還是風雨交加。都讓我們在中秋的氛圍中去細細品味人間的真情,感受生活的樂趣。讓所有的艱辛與疲勞都融化在這祥和的中秋團聚之中,然後帶着全身心的愉悅,踏上明天的旅程。

“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值此團圓節日,願普天之下的芸芸衆生,中秋快樂!

傳統佳節中秋節演講稿20222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

大家下午好:

當中秋節來臨的時候,吃月餅、賞月已經成爲了人們生活的一部分。可是,我想在家裏賞月那必須別有一般韻味吧!

在墨藍墨藍的.夜空下,有幾顆星星正調皮地眨着眼睛,深綠色的山崗,在寬闊夜空的映襯下,顯得更加綺麗巍峨。轉眼間,(山背、雲層)後出現了一道亮光,是什麼呢?原先是月亮從雲層面在偷看我呢!

過了一會兒,月亮露出了小半邊臉,好像小船倒扣在山頂,又好像一盞電燈,把可怕的夜空照得色彩繽紛。之後,月亮的肩上像負着什麼重擔似的,慢慢地,慢慢地爬了出來。最終,它用盡全身力氣,最終跳出了高山厚厚的雲層。剎那間,似大玉盤的月亮灑下了皎潔的月光,頓時,大地彷彿披上了一層柔和的薄紗,而藍色的夜空此時變得一片淺藍,好淺好淺。啊!此時,我真覺得這個世界好恬靜、好柔美!

當我對這個月亮讚歎不已的時候,一朵烏雲又一次遮住了月亮。於是,那完美的一切又暗了下來。然而,月亮卻不甘示弱,仍然放射着光亮,給烏雲鑲上了一道亮光。一陣風吹來,烏雲只好飄到一邊去了,銀光又照亮了整個小村。

在隨後的幾天日子裏,我總能時不時的看見那被黑雲遮住忽明忽暗的月亮,而每次看到,總會有些自我的想法:人生又何嘗不是這樣!有些人在學業上碰到了一些挫折,就半途而廢,有始無終,可是,有些人卻克服了這些困難和挫折,在新的道路上又會煥發出耀眼的光芒,不是嗎?

傳統佳節中秋節演講稿20223

尊敬的各位領導、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你們好!

中秋節在我們中華民族歷史的長河中,文化內涵已發展成表達美滿、和諧、富饒和安康的美好願望,也成爲團結、團圓、慶豐收的象徵,但團圓是中秋節最重要的思想內涵。中秋節強調的是團圓,他符合中華民族的倫理觀,對構建和諧社會是很有意義一個節日。如果把它的文化內涵發掘出來,我們會發現,原來傳統中秋節是這麼有意思。

中秋節是我國僅次於春節的第二大傳統節日。根據史籍記載,"中秋"一詞最早出現在《周禮》一書中。周代已有"中秋夜迎寒"、"秋分夕月(拜月)"等活動。直到唐朝初年,中秋節才成爲固定的節日。中秋節盛行始於宋朝,至明清時,已與元旦齊名,成爲我國的主要節日之一。中秋節有許多別稱:因節期在八月十五,所以稱"八月節"、"八月半";因中秋節的主要活動都是圍繞"月"進行的,所以又俗稱"月節"、"月夕";中秋節月亮圓滿,象徵團圓,因而又叫"團圓節"。在唐朝,中秋節還被稱爲"端正月"。關於"團圓節"的記載最早見於明代。

從文化的角度來說,傳統節日應該是民族文化的盛典,是民族身份認同的重要符號,是來自歷史深處不可磨滅的記憶。傳統文化在節日的承載下薪火流傳,生生不息。傳統節日不僅僅是本民族優秀文化傳統的載體,更是增強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的載體。只有當我們明白"我們從哪裏來",也才能回答"我們朝哪裏去"。應該說,中秋節在幾個傳統節日中,頗具民族特色和文化內涵。

中秋節源初是古代勞動人民感謝大自然賜予的節日,其時既是賞月的季節,也是慶祝豐收的時節,其蘊含的文化意義是人們對團圓、和諧的情感訴求以及人類對自然的尊重,這種情懷是跨越國界的,身處世界各地的華人都會認同,所以它既是溝通心靈的紐帶,又是文化的橋樑,正所謂“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時”。“中秋節寄託了中國人多重的情感和審美情趣。”幾千年來這種天人合一的思想通過中秋佳節的形式得以大衆化地傳承下來,在當今時代有助於倡導重視家庭、尊重自然、崇尚和合的意識,這對於構建和諧社會而言具有積極意義。通過傳統節日,我們可以保持民族特色,在弘揚民族精神,發揮出積極的作用。可以說,中國的傳統節日都具有特定的文化內涵,凝聚着中華民族的智慧,體現着中華文明的特點,千百年來發揮了傳承、傳播中華文明的重要作用。

到了中秋,月上中天時,最難忘懷的還是那幾句詩:"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正是因爲有了這樣剪不斷、理還亂的情結,中秋時,每當看到一輪圓月掛上了天空,不由的就會想到遠方的親人,不由得想到自己"獨在異鄉爲異客"而變得感傷。此時家鄉親友的問候最是暖人心懷,遙在他鄉的你也該連線父母,道聲平安,一訴鄉思。

老師們、同學們:在金風送爽、丹桂飄香之際,讓我們爲創建和諧教育環境,促進學生健康成長一起努力吧!

我的演講到此完畢,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