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演講稿 > 天才出於勤奮演講稿大綱

天才出於勤奮演講稿大綱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32W 次

篇一:論天才與人才

天才出於勤奮演講稿

殊途同歸

現如今,“天才”這一詞彙已並不鮮見,各種以“天才”爲後綴的派生詞組魚貫而出,什麼“物理天才”、“數學天才”,高考取得佳績則被冠以“高考天才”等等,不一而足。這種現象,反映出社會對各種所謂“天才” 的重視有所提升,這是可喜的一面;然而,到底什麼樣的人可以被稱爲“天才”,而我們對待天才的態度該是怎樣,不能不引起我們的認真思考。

首先,我並不否認“天才”這一概念。許多人質疑甚至反對天才的存在,我認爲是不對的。“天才”就是在某些方面具有常人所沒有的或稀缺的天賦的一羣人,而這種“特異”人羣是真實存在的。在這裏,我把天才分爲兩類,即人文天才與科學天才。人文天才主要具有超常的記憶力與海闊天空的想象力,以此爲基礎造就的文章也就顯得靈動鮮活、既浪漫又符清理,於是他們這一撥多成爲了作家。錢鍾書先生就是其中的代表。他學識淵博,記憶力驚人。在與陳衍老人(晚清“三大詩人”之一)說起清末大詩人王運時,錢老便脫口而出:“王死時,滬報有滑稽輓聯雲‘學富文中子,形同武大郎’,由是可知應該是個矮子。”在回憶陳老的《石遺室詩話》中的某兩句詩時,陳老自己一時想念不起,錢鍾書馬上回答:“好像是‘獨慚攜短劍,真爲看山來’。”其記憶之牢讓陳衍這位大詩人也驚歎有餘。科學天才主要是指具有緊密的邏輯思維力與不拘一格的創新力的人羣,以此爲帆槳的科研、探索也就有更大的成功機率。愛因斯坦就是其中的代表,二十出頭便提出了史無前例的“相對論”,他是當之無愧的天才。

天才在人們眼中更容易取得成功,似乎離上帝更近。於是很多人都非常羨慕天才們的頭腦,進而又指責上天的不公:將人類的智商造成不平衡,顯得大煞風景。想來,我們似乎都有過天才夢,也都一次次地被無情的現實所打擊,只不過有的從此一蹶不振,有的依舊在幻想,而有的'繼續追尋。我不禁要問:天才。真有那麼好嗎?

對於並非天才的大多數人,要想讓他們從此腳踏實地,就必須要讓其明晰天才並不是十全十美的這個道理。我在這裏就有兩點理由:

其一,正如俗語所傳:天地萬物,有得必有失;還有一句:天下沒有完美之人。這幾近真理,即便是天才也不例外。天才,即意味着他們同時是個偏才,我們關心的更多是“天才”們的熠熠生輝,其實他們也都有尷尬不堪的另一面。這個道理季羨林老師在他的《我害怕“天才”》一文中已經說得很透徹了。他在文中得出了一個結論:“天才”即偏才。他說:“某某數學家,在玄祕深奧的數字和數學符號的大海里游泳,如魚得水......但是,一遇到現實生活中的問題,他的智商還比不了一個小學生。比如豬肉三角三分一斤,五斤豬肉共值多少錢呢?他瞠目結舌,無言以對。”

這不是個例,因爲季老的這一結論就如同一個玄妙的定律般在許多名人大家諸可謂之天才者的身上得以應驗。還是錢老的例子。他儘管在語言等方面天賦卓異,但在生活方面卻不乏“癡氣”。比如,他總分不清東西南北,一出門就弄不清方向;穿衣服不是前後顛倒,便是內外不分......不勝枚舉。這便是真實的錢老。誠如一座大建築,在月光下投出很長的影子,而在這幢建築的背面卻很可能連着一道低矮的迴廊。

天才並不完美

其二,天才也不都會成功。《傷仲永》一文大家都很熟悉。在這一近乎悲劇的故事裏,我們見證了方仲永的退化過程。“仲永生五年,未嘗識書具......即書詩四句,並自爲其名。”,“十二三矣,令作詩,不能稱前時之聞”,“又七年......曰:‘泯然衆人矣’”。前後短短十五年,只因“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環謁於邑人,不使學”,一個“不使學”,釀成一出悲劇。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天才也需要學習,天才不一定就是最後的贏家。

有時候,天才就像天空中翱翔的雄鷹,衆人就像大地上奔跑的駿馬,它們都需要休息,馬只要不滅其志,可以隨遇而息;鷹也可以休息,可只要它一休息,便失去了天空,“泯然衆人矣”。

所以說,以這樣理性的視角去分析,天才也不過如此,我們沒有必要因之自憐、自卑,“天才”終究也是人,是人自己把他們神化了。

可說到這兒,一定有人有疑問:你這樣不就是把天才與常人等同對待了嗎?難道天才就沒有異於常人的地方嗎?

當然有,但這不是關鍵。這就好比是一場徑賽,“天才”們擁有的超乎常人的才力的優勢,說白了只是起點設在別人之前的幾米或幾十米的距離罷了。人生是一場漫長的徑賽,而不是短跑,這樣,人與人的起點之間相差的距離也就可以忽略不計了。所以站在起跑線的人們,沒有必要因爲別人在己之前就自暴自棄,而應當關注比賽的過程,只要在途中一絲不苟,勝利之門必將爲你打開。起點不重要,終點不重要,重要是途中。

最後,還想就“途中”說幾句。“途中”就是指艱辛的歷程,生命在於運動,生命的價值也盡顯於此。在這路途上,你應當相信奇蹟。愛迪生在童年時被扣上了“低能兒”的帽子,後來成爲“發明大王”,這就是奇蹟;霍金年輕時即重度癱瘓,後來成爲愛因斯坦級的物理學家,這就是奇蹟。奇蹟是上帝設在途中的一場又一場美麗焰火,他擔心人們因爲長途的跋涉而倦怠,於是纔有這番良苦用心,它吊足了人們的胃口,讓人矢志不渝。這就是奇蹟存在的理由。但前提是你得跑,你得動,焰火永遠在前方,靜止則永遠與你無緣。

也許我們或多或少還有一些對人生的隱憂,信心不夠,但人的進步是一輩子的事,我們不要爲一時的得失而慼慼,不要爲一時的失望、自卑所牽絆纏繞。很欣賞俞敏洪的態度。他就認爲,人無非分兩類,一類是雄鷹,一類是蝸牛。成功就在金字塔頂端。“雄鷹可以靠自己的天賦和翅膀飛上去,蝸牛卻絕不會是一帆風順地爬上去的,一定會掉下來、再爬,掉下來、再爬,但是蝸牛隻要爬到金字塔頂端,它眼中所看到的世界、它收穫的成就,跟雄鷹是一樣的。”這就是我所要提的,殊途同歸。

天才與衆人,殊於途,卻同於歸,這一個“歸”,便是都成了人才(天才不等於人才,當你年事已高,別人評價你爲天才時,不要高興,因爲這是最耐人尋味的諷刺)。所以,我們不妨都把自己當作一隻蝸牛吧,“也許還沒有爬到金字塔的頂端,但只要你在爬,就足以給生命留下令自己感動的痕跡。”

篇二:天才出於勤奮

老師們、同學們、大家好!

有一位哲人說過:世界上能登上金字塔的生物有兩種:一種是鷹、一種是蝸牛。不管是資質奇異的鷹、還是資質平庸的蝸牛,能登上塔頂,極目遠眺、俯視萬象,都離不開兩個字—— 勤奮。

一個人的進取和成才,環境、機遇、天賦、學識等外部因素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依賴於在責任引領下的勤奮與努力。缺少了勤奮,哪怕是天資奇佳的雄鷹也只能空振羽翅、望塔興嘆。有了不懈的追求、勤奮的精神,哪怕是行動遲緩的蝸牛也能雄踞塔頂,觀千山暮雪、渺萬里層雲。俗話說:笨鳥先飛。意思是說:要想不落後,就要比別人勤奮,就要比別人先行動。 “笨鳥先飛”是一種不甘落後、勇於爭先的表現。愛迪生也發揚“笨鳥先飛”的勤奮精神,從一個智力平常的孩子成爲發明家,他說天才是百分之一的靈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

但有天賦的“靈鳥”也要先飛,否則就可能變成“笨鳥”, 不知大家是否還記得那個“天才兒童”方仲永?他從人見人羨的才子變爲碌碌無爲的庸人,原因只有一個:他放棄了勤奮,放棄了本應屬於他的成就人生的機會。

聰明在於勤奮、天才在於積累。勤奮在學習中表現爲珍惜時間和提高效率。我們要把握清醒專一的學習狀態。只有先保證了睡眠,纔有可能認真聽講,提高效率。珍惜在校的每分每秒,將全部的精力投入到學習中去,化壓力爲動力,鍛鍊自我約束力,提高傳統道德修養。我們要學會在追求身體強健和保持最佳學習狀態的前提下,勤奮努力,充實人生。

業精於勤荒於嬉。勤奮能使學業和事業有所成就、嬉耍會使學業和事業遭到失敗。勤學習、勤積累、勤思考、勤質疑能使人達到析疑解惑、豁然開朗的境界。

有志者立長志、無志者常立志,自古英才出於勤奮。既然成才的航船需要以勤奮爲風帆,就讓我們揚起勤奮之帆,去乘風破浪吧!

同學們,勤奮是石、敲出信息之火;勤奮是火、點燃理想之燈;勤奮是燈、照亮人生之路;就讓我們在三實小這片熱土上,開闢出一條勤奮之路奔向成才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