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日誌 > 家住龍安橋日誌

家住龍安橋日誌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82W 次

“洪湖水浪打浪,洪湖岸邊是家鄉……”每當聽到這耳熟能詳、膾炙人口的旋律,總覺得這首歌唱的就是家鄉的烏裕爾河,以致生活在岸邊的人們和到過這裏的人,或多或少都對這首歌、這條河感到親切。

家住龍安橋日誌

龍安橋據水得名,俗稱大橋,是富裕縣四鄉六鎮中的“老疙瘩”,全鎮只有萬把口人,方圓不過一二十里。西距鶴城齊齊哈爾、南至溫泉城林甸、北抵酒乳城富裕均不足百里。哈滿、碾北兩條公路在這裏交會。境內有小河東、大克欽兩大千畝水泡,隸屬國家兵器工業部的建華靶場、日本開拓團遺址和國家着名的大克欽葦場。這裏盛產魚、葦、稻和玉米,得天獨厚的地緣和資源優勢,使得小鎮有“九縣通衢”和“魚米之鄉”之稱。如今,小鎮正以其獨特的魅力向世人展示着特有的風采。

溼地佔小鎮的一半。烏裕爾河水由東北向西南“枯則涓涓,豐則洶涌”。溼地上星羅棋佈的水泡被蜿蜒的河道串起。小鎮下轄的6個村有4個沿河岸“一”字形擺開,數以千計的百姓以河爲生,有的打魚、有的割葦、有的放養鴨鵝……這些人中以打魚人最爲忙碌:冬春打冰眼,夏秋下掛子,一年到頭腳不沾地。天然的泥鰍魚、鮎魚、鯽魚和老頭魚,讓南來北往的路人聞香落車。小鎮的鮮魚館、順風飯店、鶴鳴飯店等多家店鋪也因此門庭若市。小鎮的天然魚從當地魚市遊向四面八方,天天都能買上好價錢。

貫穿兩市、四區、五縣、全長365公里的碾北公路,是近年新開通的一條省級公路,在小鎮有25公里,其中,溼地上的6.4公里創下了全省公路施工難度之最。每天過往車輛兩三千輛,不僅拉近了小鎮與鶴城齊齊哈爾的距離,方便了小鎮人的生產生活,也使小鎮人有了“半拉”城裏人的感覺。建築別緻的順風飯店、鶴鳴飯店、加油站、交警隊辦公樓等沿路建築拔地而起,規劃中的水上公園、龍泉廣場讓人心馳神往。碾北公路南側的溼地,是扎龍自然保護區的最北端,難怪有人說,在扎龍見過的鶴這兒都有。碾北公路的北側,碧波盪漾的蘆葦一望無垠,大克欽葦場就在這裏,年產工業原料葦數千噸。小鎮的工藝葦簾加工起步於20年前,年出口創匯近百萬美元。人稱“後起之秀”的民用葦板廠也方興未艾。

在小鎮,隨意向當地漁民打個招呼,就能借條漁船到河裏劃一劃,再買幾斤活魚用河水頓一頓,野炊一把,人們就會發現,“棒打狍子瓢舀魚,野雞飛到飯鍋裏”的傳說,其實離我們並不那麼遙遠。大凡穿行溼地的車輛,在景色的誘惑下,都會放慢車速,有的乾脆走下車來,衝着眼前迷人的景色大喊大叫一番,如入無人之地。置身溼地,你會感到這裏的.空氣格外清新涼爽,像進了森山老林,不同的是,這裏的空氣夾雜着淡淡的魚腥味,更有了幾分神祕感。有時剛到溼地,蚊蟲就會叮個滿身,叫人一時間手忙腳亂,不知所措。白天,百鳥爭鳴;晚上,蛙聲一片。蘆花隨風一飄十幾裏。大晴的天,有時會突然莫名其妙地從天上掉下幾滴雨……藍天、白雲、水草、牛羊,大自然造就的風景畫隨處可見,美不勝收。

一到五月,一羣又一羣的鳥禽從南方飛來,少則幾千只,多則幾萬只,往剛剛冒綠的溼地上一落,場面煞是壯觀。鶴、野鴨子是這裏的“原住民”,它們在這裏生兒育女。有的野鴨仔只要人不刻意驚嚇它,依舊會在離人只有幾步遠的河水裏戲耍。雁和其它鳥禽則是這裏的過客,往往小住幾日、十幾日後繼續北飛,到它們該去的地方。

燈下抓水鱉是小鎮人的又一樂趣。盛夏的夜晚,河中的水鱉、螻蛄等會拼命撲向岸邊的燈光,每到這時,小鎮成了“不夜城”,岸邊燈似繁星,家家要做的只有一件事———抓水鱉。岸邊一吳姓人家,一次竟在自家門前的燈下一下子抓了四五百斤水鱉,確切的說,是用掃帚掃到的。

八月節前後是採菱角的時候。無論划船到河裏摘,還是用長杆子在岸上鉤,都能把你打發得樂樂呵呵。2007年河水小,有人在乾涸的水泡同樣用掃帚掃了五六化肥袋子幹菱角。

從春天開河到冬天封河,來河邊釣魚的人幾乎沒有間斷過,不少城裏人也開車或騎摩托大老遠趕來湊熱鬧。

小鎮土地沙性、平坦,清一色的種植水田和玉米,爲此,國家專門在小鎮建了糧食儲備庫。其中,水田種植的歷史可追溯到1939年小日本從本國移民屯田的時候,現在小鎮有河水灌溉的水田幾萬畝。

過溼地公路東行5公里,路北就是日本白山鄉開拓團遺址。1945年8月22日,100多日本人被日本開拓團團長關進屋子燒死,有2個女嬰被人從後窗戶扔出,後來,一個嫁給了當地姓徐的農民,一個回了日本。近二三十年,每隔幾年都有日本人來這裏祭祀,多是一些七八十歲的人。建華靶場位於日本開拓團遺址上方不遠的地方,四季炮聲隆隆,耐人尋味,足見小鎮之要地。

小鎮的河套鴨蛋上了人民大會堂的國宴,小鎮的水鱉坐飛機上了洋人的餐桌。這裏有92歲老人放養七八頭奶牛的記錄,至今人們還能看到94歲的莊老漢騎自行車到市場買菜。這裏還有國內小有名氣的達族作家趙國安;有棄惡揚善、耕耘40年不止、發稿3000餘篇的花甲通訊員夏振清;有歌頌家鄉的文藝人王洪奎、惠秀萍、李同志……就連這裏的店鋪都叫龍安、龍康、富龍、鑫龍、興龍、興橋、鶴鳴、鮮魚館……

聰明智慧的龍安橋人爲把地緣、資源優勢變成經濟優勢,近年加強了溼地的保護和旅遊開發。反映小鎮的風光片上了中央電視,衆多有識之士無不看好這塊風水寶地。眼下,齊齊哈爾一老者已投資百萬在小鎮河邊建起了養老樂園;2012年8月28日,坐落小河東村、投資4億元的龍騰休閒旅遊度假莊園項目在齊齊哈爾市第12屆綠博會簽約,並打出了全省罕見的高質量溫泉井,建起了萬米露天浴場,購置了遊艇、直升機……

正是:

枯則涓涓豐洶涌,

鶴鳴葦蕩魚打挺,

九縣通衢兵家地,

小鎮傍河好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