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演講稿 > 大學生網絡借貸演講稿

大學生網絡借貸演講稿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11W 次

即待人處事真誠、老實、講信譽,言必信、行必果,一言九鼎,一諾千金。誠信這一範疇是由“誠”和“信”兩個概念組成的。誠,指真誠、誠實;信,指信任、信用信。“誠”與“信”合起來作爲一個科學的道德範疇,是現代社會的產物。接下來小編爲你帶來大學生網絡借貸演講稿,希望對你有幫助。

大學生網絡借貸演講稿

  篇一:大學生網絡借貸演講稿

在現代社會,經濟的市場化和國際化、政治的民主化和法制化以及文化的多元化和交往方式的現代化,無不凸顯着誠信的價值並要求踐行誠信。我們可以把誠信定義爲適應現代市場經濟發展要求的、同現代經濟契約關係和民主政治密切相關並繼承了傳統誠信美德的真誠無欺、信守然諾的心理意識、原則規範和行爲活動的總和。誠信的本質,要從以下幾個方面來把握:

首先,誠信是一種人們在立身處世、待人接物和生活實踐中必須而且應當具有的真誠無欺、實事求是的態度和信守然諾的行爲品質,其基本要求是說老實話、辦老實事、做老實人。誠信之誠是誠心誠意,忠誠不二;誠信之信是說話算數和信守然諾,它們都是現代人必須而且應當具備的基本素質和品格。在市場經濟的條件下,人們只有樹立起真誠守信的道德品質,才能適應社會生活的要求,並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其次,誠信是一種社會的道德原則和規範,它要求人們以求真務實的原則指導自己的行動,以知行合一的態度對待各項工作。在現代社會,誠信不僅指公民和法人之間的商業誠信,而且也包括建立在社會公正基礎上的社會公共誠信,如制度誠信、國家誠信、政府誠信、企業誠信和組織誠信等。這就是說,任何政府和制度都要按照誠信的原則來組織和建構,亦需按照誠信的原則行使其職權。一旦背離了誠信的原則和精神,政府就會失信於民,制度就會成爲不合理的包袱。

再次,誠信是個人與社會、心理和行爲的辯證統一。誠信本質上是德性倫理與規範倫理或者說信念倫理與責任倫理的合一,是道義論與功利論、目的論與手段論的合一。如果說“誠”強調的是個人內心信念的真誠,是一種品行和美德,那麼“信”則是誠這種內在品德的外在化顯現,是一種責任和規範。在中國歷史上,就有“誠於中而信於外”的說法。誠信不僅是一種道德目的,是人們應當具有的一種信念,而且也是一種道德手段,是人們應當承擔的一種社會責任和謀取利益實現利益的方式。誠信,既可以是價值論和功利論的,又可以是道義論和義務論的。價值論和功利論的誠信觀把誠信作爲一種價值和實現目的的手段,認爲人們如果不講誠信就無法實現自身的發展和完善,也很難取得長久而真正的利益。道義論和義務論的誠信觀則把誠信視爲一種應盡的義務和內在的要求,認爲人們講求誠信是提升自身素質和實現全面發展的需要,講求誠信哪怕不能帶來物質上的利益,仍然是彌足珍貴的。我們主張在誠信問題上把道義論和功利論結合起來,既把誠信的講求視爲一種謀利和促進發展的手段,又把誠信的講求視爲一種神聖的使命和內在的義務,使誠信的講求既崇高又實用,既偉大又平凡,這體現了中國傳統文化所倡導的“極高明而道中庸”的價值特質。

總之,誠信是一切道德的根基和本原。它不僅是一種個人的美德和品質,而且是一種社會的道德原則和規範;不僅是一種內在的精神和價值,而且是一種外在的聲譽和資源。誠信是道義的化身,同時也是功利的保證或源泉。

誠信的類型與表現

誠信有不同的類型和表現。從縱向的歷史座標看,我們可以把誠信區分爲原始血緣社會的天然誠信、中古農本社會的家族或人際誠信、近現代契約社會的公共誠信。原始血緣社會的天然誠信以與血緣關係相關聯爲基本特徵,它產生於原始羣體內部的生產和生活需要,血緣羣體是同類羣體的行爲邊界。在生產力發展水平極端低下的原始社會,個體完全依賴於血緣羣體並天然地產生了對血緣羣體的忠誠信用,所以“講信修睦”成爲原始人的基本行爲規範。而且這種天然誠信是同天然的團結與勇敢、原始的羣體主義等緊密在一起的。這一階段的誠信自然性的因素多於社會性的因素,總體上看是朦朧的、混沌的和缺乏思想內容的。中古農本社會的誠信是同身份等級依附關係在一起的家族或人際誠信。農本經濟是一種自給自足的封閉的內向經濟,受狹隘的時空和交往的侷限性制約,它依賴於家族親情紐帶和“熟人社會”進行生產、交換和消費。人們在一個知根知底的熟人世界裏生活,並因此形成維繫這一熟人社會的誠信及其他道德原則和規範。在這樣的社會裏,人們的身份等級不同,所享受的權利和承擔的義務也就不同,因而誠信的內容、性質和方式也不一樣。近現代市場社會,誠信以契約爲基本特徵。近現代社會與傳統農本社會的一個本質區別在於從身份到契約、從熟人社會到陌生人社會、從人身依附到人身獨立。近現代市場經濟是一種以交換爲主要方式連接生產和消費的開放的外向型經濟,它斬斷了人與人之間的血緣親情紐帶,打破了傳統的地域限制,使“熟人社會”進入到“陌生人的世界”。在這樣的社會,商品交換的誠信只能依靠契約與合同,並在法律和制度的保障下得以展開。隨着市場經濟的發展,誠信規範從潛意識形態發展爲顯意識形態,並且日趨明朗和具體,成爲調節社會關係的最基本最普遍的準則。

從橫向的現實座標看,我們可以把一個社會的誠信區分爲經濟誠信、政治誠信和文化誠信。經濟誠信是指經濟生活和物質文明建設中的誠信,是直接同謀利計功行爲相關聯的誠信,主要表現爲企業誠信。市場經濟應當是誠信經濟,誠信是市場經濟的靈魂。作爲借貸者,能否獲得市場信任,視其償債能力如何;作爲經營者,能否獲得出資者的信任,視其經營能力如何;作爲代理者,支配他人資產能否獲得信任,視其依法對他人承擔資產責任的能力如何;作爲勞動者,能否獲得勞動力市場的信任,視其敬業精神和職業能力如何。隨着電子商務、網絡交易和期貨交易等新的交易方式的興起,信用倫理精神已經成爲市場經濟健康發展的重要基礎。國內外的經驗都表明,市場經濟越發達,就越要強化信用倫理,這是融入世界經濟、參與國際經濟競爭的先決條件。所以,富蘭克林說:“信用就是金錢。”信用、信任和信譽是現代經濟活動的通行證,也是確保其成功的動力源泉和優勢資本。現代信用是經濟活動主體對自己行爲的莊嚴承諾和社會各界對其履諾的肯定性評價。信用有借貸資本意義上的專業信用(包含商業信用、銀行信用和消費信用)和一般經濟活動的社會信用。信任是交易雙方在信用的基礎上構成的經濟關係,只有守信用的企業,才能得到社會公衆的信任,纔有從事商業活動的良好環境。信譽則是一般信用關係的昇華,守信用的企業在市場上擁有較高的信譽,能夠得到其他企業和消費者的青睞。信譽又是一個企業、一個地方乃至一個國家的精神財富和價值資源,甚至成爲一種特殊的資本。信譽好的企業,在市場上具有良好的形象,具有較高的知名度,這本身就是一筆巨大的無形資產。經濟誠信包含了生產誠信、交換誠信、分配誠信和消費誠信等環節,並體現在經濟決策、經濟活動和經濟評價等方面。

政治誠信是指政治生活和政治文明建設中的誠信,主要表現爲政府誠信。治理國家應當講求誠信。孔子的學生子貢向孔子請教治國之道,孔子將其概括爲“足食,足兵,民信之矣”。當子貢再問在這三者中必須去掉一項並請問先去哪一項時,孔子毫不猶豫地答道:“去兵。”子貢又問,在“足食”與“民信之”兩項中還必須去掉一項,應該先去哪一項時,孔子答道:“去食。”在孔子看來,“自古皆有死,民無信不立。”建立民衆對政府的信任,對於國家之“立”比強大的軍隊、充足的糧食更爲重要。荀子對此也有深刻的認識。他認爲政令取信於民則國家強大,政令失信於民則國家衰弱,因此治國從政當以建立信德爲主旨和根本。在現代社會,政治的民主化已經成爲一種潮流,它要求按照誠信的原則規範政府及其官員的行爲,增加政府行爲的透明度,避免行政壟斷和行政工作的暗箱操作,做到政務公開,依法行政,建立誠信政府。此外,政治誠信還包含政治活動和政治體制誠信。

文化誠信是文化生活和精神文明建設中的誠信,主要表現爲教育誠信和學術誠信等方面。在當代中國,發展先進文化,就是發展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民族的科學的大衆的社會主義文化,以不斷豐富人們的精神世界,增強人們的精神力量。爲了建設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必須堅持爲人民服務、爲社會主義服務的方向和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方針,堅持以科學的理論武裝人,以正確的輿論引導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優秀的作品鼓舞人的價值導向。爲此,就應當加強以誠實守信爲重點的公民道德建設,在各行各業中推行誠實守信的道德準則和制度,堅決剷除精神文化領域中的不誠信行爲。

誠信的功能和作用

在社會生活中,誠信不僅具有教育功能、激勵功能和評價功能,而且具有約束功能、規範功能和調節功能。就個人而言,誠信是高尚的人格力量;就企業而言,誠信是寶貴的無形資產;就社會而言,誠信是正常的生產生活秩序;就國家而言,誠信是良好的國際形象。

第一,誠信是個人的立身之本。誠信是個人必須具備的道德素質和品格。一個人如果沒有誠信的品德和素質,不僅難以形成內在統一的完備的自我,而且很難發揮自己的潛能和取得成功。程顥程頤指出:“學者不可以不誠,不誠無以爲善,不誠無以爲君子。修學不以誠,則學雜;爲事不以誠,則事敗;自謀不以誠,則是欺其心而自棄其忠;與人不以誠,則是喪其德而增人之怨。”(《河南程氏遺書》卷二十五)“誠”不僅是德、善的基礎和根本,也是一切事業得以成功的保證。“信”是一個人形象和聲譽的標誌,也是人所應該具備的最起碼的道德品質。孔子說:“信則人任焉。”“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誠於中而必信於外。一個人心有誠意,口則必有信語;心有誠意口有信語而身則必有誠信之行爲。誠信是實現自我價值的重要保障,也是個人修德達善的內在要求。缺失誠信,就會使自我陷入非常難堪的境地,個人也難於對自己的生命存在做出肯定性的判斷和評價。同時,缺失誠信,不僅自己欺騙自己,而且也必然欺騙別人,這種自欺欺人既毀壞了健全的自我,也破壞了人際關係。因此,誠信是個人立身之本,處世之寶。個人講求道德修養和道德上的自我教育,培育理想人格,要求以誠心誠意和信實堅定的方式來進行自我陶冶和自我改造。中國古代思想家強調“正心誠意”和“反身而誠”在個人道德修養中的地位和作用,認爲修德的關鍵是有一顆誠心和一份誠意。誠意所達到的程度決定修德所能達到的高度,正可謂“精誠所至,金石爲開”,“天下無不可化之人,但恐誠心未至;天下無不可爲之事,只怕立志不堅。”所以,中國人特別強調“做本色人,說誠心話,幹真實事”。

第二,誠信是企業和事業單位的立業之本。誠信作爲一項普遍適用的道德原則和規範,是建立行業之間、單位之間良性互動關係的道德槓桿。誠實守信是社會主義職業道德建設的重要規範。誠實守信是所有從業人員在職業活動中必須而且應該遵循的行爲準則,它涵蓋了從業人員與服務對象、職業與職工、職業與職業之間的關係。企業事業單位的活動都是人的活動,爲了發展就不能不講求誠信。因爲發展既蘊涵着組織本身實力和生存能力的增強與提升,又蘊涵着組織與組織、組織與外部以及組織內部各要素之間關係的優化與完善。無論是組織本身實力和生存能力的增強與提升,還是組織內外關係的優化與完善,本質上都需要誠信並且離不開誠信。誠信不僅產生效益和物化的社會財富,而且產生和諧和精神化的社會財富。在市場經濟社會,“顧客就是上帝”,市場是鐵面無私的審判官。企業如果背叛上帝,不誠實經營,一味走歪門斜道,其結果必然是被市場所淘汰。誠信是塑造企業形象和贏得企業信譽的基石,是競爭中克敵制勝的重要砝碼,是現代企業的命根子。

第三,誠信是國家政府的立國之本。國家的主體是人民,國家的主權也歸屬於人民。中國古代政治倫理強調“民惟邦本,本固邦寧”,“民爲貴,社稷次之,君爲輕”,“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認爲國家的領導者應當以誠心誠意的態度和方法去取信於民,進而達到人民安居樂業,國家太平清明。唐代魏徵在給太宗皇帝的上疏中寫道:“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本;欲流之遠者,必浚其源;思國之安者,必積其德義。”(《貞觀政要·論君道第一》)治國之道,在於貴德崇義,而德義的主要內容則是誠信。柳宗元說:“信,政之常,不可須臾去之也。”宋代司馬光在《資治通鑑》中指出:“夫信者,人君之大寶也。國保於民,民保於信。非信無以使民,非民無以守國。是故古之王者不欺四海,霸者不欺四鄰。善爲國者不欺其民,善爲家者不欺其親。不善者反之,欺其鄰國,欺其百姓,甚者欺其兄弟,欺其父子。上不信下,下不信上,上下離心,以致於敗。”以上言論說明誠信是領導者治理國家的基本準則,誠信構成國德,支配國運,沒有誠信的國德就不能擁有長久而向上的國運。在現代社會,民主政治成爲一種潮流和趨勢,更要求把誠信作爲治理國家的基本原則。政治的核心是權力。政治權力的歷史形態是私權或集權,而民主政治下的權力是公權。公權意味着權力歸人民所有,本質上是爲人民服務的,權力的合法性來自人民的信任。失去人民的信任便失去了權力合法性的依據。我國是社會主義國家,建設高度的民主政治是社會主義政治文明建設的重要任務

  篇二:大學生網絡借貸演講稿

【摘要】隨着互聯網技術的快速發展和金融政策的放開, P2P 網絡借貸應運而生。在我國,P2P通過互聯網把借款人和出借人直接對接,不需要銀行參與,雙方通過P2P平臺完成借貸交易;這一模式由於具有公開透明、方便簡單等優勢,同時又能夠填補傳統金融機構和民間信貸不足而受到人們的密切關注。

本文重點研究和探討了在互聯網環境下P2P小額網絡貸款存在的問題,與此同時提出促進網貸發展的對策,從而使得P2P網絡借貸行業向正確的方向發展。由於現今徵信體系不健全、法律、政策不完善、缺乏有關部門的監管以及平臺發展不足,從而導致投資難以得到好的回報,因此研究和了解P2P小額網絡貸款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關鍵詞】網絡貸款;對策;意義;P2P模式

在互聯網環境下,互聯網金融是相當時髦、相當流行的一個詞,而在互聯網金融行業當中,P2P網貸可以說是異軍突起、炙手可熱。

P2P(Peer to Peer )網絡借貸是指個人與個人之間通過網貸平臺直接進行資金的交易,國內通常稱其爲人人貸。

P2P借貸平臺主要負責考察和審覈借貸雙方身份信息的真實性、信息的發佈和促進交易順利完成等方面,但不參與到雙方的交易中。

一、P2P網貸存在的問題

據網貸之家統計,截止2014年11月,國內已有204家網貸平臺出現老闆跑路、提現困難等不同的問題。僅在一月份,就有十幾家網貸平臺宣佈倒閉,涉及資金將近十億元人民幣,使投資者的利益受到損失。在這些事件的背後反映出了不少問題。

1、個人徵信體系不完善

中國是在信用卡出現之後纔開始建立個人信用貸款市場,在此之前客戶的信息數據一直處於空白狀態;而在國外,美國的信用數據體系早於中國兩百年,成熟的個人徵信體系對小企業以及個人進行信用記錄,風險評價,來降低平臺的運營風險和壞賬率,維持網站的健康運營;並且,由於數據的分佈以及完整性等原因,我國的徵信系統存在諸多問題,導致一些詐騙網站騙取客戶的財產。

2、缺乏監管導致金融欺詐現象不斷出現

儘管有消息稱,銀監會即將監管P2P網貸公司,但是官方一直沒有證實這一傳聞。原中國建設銀行信用卡中心總經理趙宇梓和人人貸創始人楊一夫都曾表示,P2P網貸應儘快受到監管部門的監管。

2014年4月15日,旺旺貸突然關閉,幾千萬元資金沒了蹤影,千名投資者被騙,在這些類似事件的背後反映出了行業無監管等重要問題。

一些地區的工商部門由於業務量大,只要註冊企業提供的產權證明形式要件合理合法,工商一般都會受理,不會去現場覈查。旺旺貸在深圳市龍崗區註冊成立,事件發生後,相關人員對其地址進行詳細的核查,發現是假的。

除此之外,有些網貸平臺屬於自融平臺,股東來自於實體企業主,建立的初衷是爲了幫助自己的公司融資,而不是真正的中介平臺,因此用戶將自己的資金投入到這個平臺上,一旦平臺關閉、老闆捐款跑路,用戶將遭受巨大損失。

3、法律法規缺失

P2P借貸網站是近幾年來一種新興的民間借貸模式,關於P2P的法律法規幾乎是空白,對P2P行業標準沒有明確的法律條文來規定。網貸平臺運營過程中遵照的法律依據大多是《最高人民法院關於人民法院審理借貸案件的若干意見》和《合同法》的條例――民間借貸的利息可高於銀行利率,但要適當,最高不得超過同期銀行貸款利率的4倍,否則法律不予保護超出的利息。

由於缺少明確的法律規定,P2P平臺捲款跑路、倒閉、非法集資等不良現象時有發生,不利於行業的健康發展。例如2014年1月20日發生的中國第一網貸詐騙案,該網站虛擬借款人,以高利率爲誘餌誘騙衆多受害人出借資金,而這些資金被非法侵佔,最後直接進入了控制人的個人賬戶中;曾經轟動一時的貝爾創投公司因涉嫌詐騙被紅嶺創投舉報,這些利用P2P法律漏洞進行詐騙、捲款跑路等現象嚴重影響了P2P行業的聲譽,不利於已具規模的平臺的發展。

4、網絡安全存在風險

第一,在P2P行業發展初期,網貸公司出於保護借款人和投資者的隱私,同時吸引更多的客戶參與等原因,雙方匿名簽訂交易合同。不過隨着P2P的發展,爲了進一步增強借款交易信息的透明度,體現公平公正原則,網絡借貸需要大量實名認證,要求借款人填寫真實姓名、銀行卡流水記錄等,借款人大量的個人資料都留存在網站。例如,合力貸實行實名認證;人人貸的借款協議範本中要求借款人填寫本人的真實姓名和身份證號,這些做法可以杜絕個人和機構的虛假交易,並且如果出現糾紛時,出借人發起訴訟會比較容易;不過,一旦網站上客戶的信息泄露,被不法分子利用,可能會給借貸雙方帶來嚴重損失。

第二,一些網貸平臺存在安全隱患,只是通過在網上買簡單的代碼或做簡單的技術包裝後直接運營,代碼漏洞多,讓黑客有機可趁,遭遇損失。例如,2013年4月倒閉的衆網貸等平臺就是因爲代碼漏洞遭遇黑客,致使投資人的幾百萬資金沒了。

5、非法集資

非法集資涉及三種情況;第一,搞資金池,有些P2P網貸平臺可能會將本網站的借款信息包裝成各款理財產品出售給投資者,或者是進行虛假借款信息的發佈引投資者投資,在這個過程中出借人的資金會進入平臺賬戶,平臺會進行資金歸集,產生資金池;第二,一些P2P網貸平臺未嚴格覈實清楚借款人的真實身份,借款人通過平臺發佈虛假的借款信息(又稱借款標)來募集資金,用於投資,導致非法集資風險加大。第三,龐氏騙局。其指平臺通過編造虛假高利率來吸引投資者,利用新投資者的資金來向老投資者支付利息和債務。目前已出現利用虛假資料進行詐騙的案例,例如,2013年的淘金貸、優易網的捲款潛逃,其中壞賬積累到一定程度,直接造成龐氏騙局。

二、促進P2P小額網貸發展的建議

1、建立健全個人徵信體系

政府可以借鑑歐洲大陸的徵信體系模式――政府主導型的個人徵信體系,投資發展社會人文基礎設施,建立信息服務登記中心,不斷完善數據庫,形成全國性的調查網絡來全面地收集客戶信息,由監管部門進行監管;同時全國各大銀行和相關的金融機構、公司、第三方支付平臺等需要向信息服務登記中心提供客戶和消費者的相關信用信息,而信息服務登記中心在蒐集、整理、登記數據時,不僅要登記正面信息,同時也可以登記負面信用信息,但是需要經過借款人的書面同意,這樣有利於實現個人信用信息交流,大大降低借貸風險,減少挪用貸款資金改變用途的可能性。

2、制定法律法規,設立監管機構

第一,應指定銀監會或其他機構爲監管部門介入監管,深入跟蹤調研,各網貸公司積極與監管機構聯合,爲行業規範的建立出謀劃策[9]。例如,出臺相關法律,以法律條文的形式規定網絡借貸的性質、特點、運營範圍、注意事項等,從事網絡借貸業務的網站扮演中間人的角色,不提供任何擔保,網站不能參與到雙方的交易中,嚴厲打擊並取締詐騙網站,防止一些P2P網貸公司利用法律漏洞進行違法活動。

第二,規定網貸平臺將客戶的資金存於第三方賬戶,實行第三方託管。所謂的第三方託管是指借貸雙方的資金不存於網貸公司的賬戶,資金的流動僅與託管公司有關,網貸平臺不涉及交易資金。實行第三方託管,能夠有效地防止網貸平臺擅自挪用借貸資金,降低風險,同時實行第三方託管的借貸雙方需要提供自己的真實身份和其他個人信息,準確度高,有助於降低平臺虛擬借款搞資金池的可能性。

第三,明確P2P行業准入門檻。在我國,P2P行業在快速發展的同時,一直沒有明確的行業進入標準,沒有專業的從業人員,註冊資金沒有限制,業務的開展不需要審批等,如果設立行業准入門檻,有助於降低風險,幫助P2P更加規範地發展,香港與美國隊P2P行業進入門檻已設有一定的要求;2014年4月21日,銀監會有關處置非法集資領導劉張君向社會透露了P2P不得跨越的四條底線:一是明確平臺只是中介,負責撮合借貸雙方的交易,但不能參與到交易中;二是要明確平臺本身不得提供擔保,並且應對擔保單位進行嚴格的規定,只有符合特定的條件才能夠提供擔保;三是借款人個人信息須真實可靠,不得在平臺上發佈虛假信息,非法發行理財產品。

但是,在2014年12月6日舉辦的互聯金融創新與監管論壇中,並沒有明確表明監管政策是否會今年出臺,因此很大程度上需要行業內部的自律。

3、加強P2P行業內部自律

雖然處於監管的空白地帶,但作爲P2P網貸本身,應該加強行業自律,不得建資金池,網站信息需要公開透明,平臺上的發佈的借款金額與出借人的出借金額應該是一致的。

並且,在技術方面,網絡借貸平臺需要致力於徵信系統的研發,構架穩定、安全、可靠的運行系統,提高IT技術水平,招聘大量的高級人才,保護用戶的私密信息不被泄露以及網絡轉賬資金的安全。

同時,爲了平臺以後的長遠發展,要向客戶提供優質的服務,不僅要做到借款人信息透明,而且要對投資者進行有效教育,令其真正理解平臺的產品和服務,培養出長期的忠實投資者。

4、加強風控管理

網貸平臺必須加強風控管理,使網上借貸更加安全、可靠。

第一,對借款對象要進行嚴格的考察,對借款人和企業必須要有深入的瞭解,可以通過不同的認證方式來給予不同的信用積分,這樣不僅可以確保借款人信息更加全面、準確,同時也有助於網站更好地控制平臺風險。例如,合力貸建立的信用積分規則,裏面的認證方式包括:實名認證、郵箱認證、現場考察、信用卡對賬單和身份證正反面等。

第二,網貸公司要及時對出借人公開借款人的信息,例如――還款情況、還款記錄等,通過透明的運作讓出借人放心。在對出借人做宣傳時,投資收益需要有根有據,不可盲目誇大;在宣傳投資收益的同時,務必將風險控制放在第一位,使投資者明白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

第三,鼓勵出借人分散投資來降低風險,否則當客戶的資金都投入到少數集中的客戶身上,便會產生高集中度風險;一旦存在某些客戶不按時還本息的現象,不僅對網貸平臺是毀滅性的打擊,同時也會讓投資者蒙受損失。

近幾年,P2P發展迅速,其優勢會不斷彌補傳統金融機構的不足,與傳統金融機構並行發展,達到雙贏的局面。

參考文獻:

[1] 陳晶澤. 理財生意寄生P2P:證大財富灰色地帶行走?[N].第一財經日報,2013-01-08(A09).

[2]時朵朵.P2P網貸即將納入銀監會監管[E/B].網貸天眼,2014-3-17

[3]葛佔霞.P2P網貸平臺旺旺貸跑路 捲款超2000萬[E/B].東營網(http://),2014-05-09

[4] 李雪靜.國外P2P網絡借貸平臺的監管及對我國的啓示[J].金融理論與實踐,2013(7)

[5]張威. 2014年P2P網貸首案:三平臺同時倒閉 老闆疑跑路[E/B].每經網,2014-01-21

[6]李靜瑕. P2P初試借款人實名制 網貸虛假交易或可遏[E/B].一財網,2013-06-21

[7]楊仁昌.防範打擊非法集資有關工作情況新聞發佈會[E/B].,2014-04-24

[8]張晨曲,寧廣靖.國外個人徵信體系面面觀[E/B].和訊網,2014-05-05

[9]倪月娟. 我國P2P小額網絡信貸研究[J].現代商業,201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