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演講稿 > 中學生素質的演講稿

中學生素質的演講稿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12W 次

演講稿也叫演講詞,它是在較爲隆重的儀式上和某些公衆場合發表的講話文稿。 演講稿是進行演講的依據,是對演講內容和形式的規範和提示,它體現着演講的目的和手段。演講稿是人們在工作和社會生活中經常使用的一種文體。下面是中學生素質的演講稿,請參考!

中學生素質的演講稿

  中學生素質的演講稿1

敬愛的老師,親愛的學弟學妹:

大家好。我是九零五班的謝儀,今天來到這間教室,看到你們那稚嫩的臉龐和無邪的笑容,彷彿驟然回到兩年前的時光,那時的我也如同你們一樣,對初中生活充滿期待。

開學四個月以來,相信每個同學都別有一番滋味,不知道在你們的心中,這是否和你們想象中的生活相符?你們是否將每天都過得有價值?你們是否做出值得自己驕傲的事?回想過去的兩年,我卻蠻有“過來人”的感慨。今天,我就借班會課的契機和大家談談關於生活和學習的心得和體會,希望對大家三年的`規劃有些許收益。

論及這三年我最無怨無悔的事,我想應該是七年級加入嶽西縣的公益組織,義工聯盟。它成立的主旨是“立足嶽西、面向社會,參與、互助、奉獻”,主要開展助學、扶困等慈善活動及環保、公益、救援等活動。我深以爲人在世上是不可能孤立存在的,人不可能僅僅依傍自己的力量便可以一帆風順,唯有團結互助纔可以平安走完人生之路。同理,社會上也需要這樣的力量,來給弱勢羣體以幫助,讓他們體會到人間的真善美。在物質方面,我們現在還沒有經濟能力,可我們卻可以用自己的愛,去撒播點點滴滴的溫暖。記憶最深的一次義工活動,是到遠郊的一所希望小學捐書,同學們那如狼似虎的渴望眼神,在我們這羣日日沉浸在書的海洋中的孩子們看來,有些不可思議。老師一聲令下,這羣孩子們紛紛歡呼雀躍地抱着一摞摞書籍,直奔樓上的一個小房間,我當時也主動加入這個行列。同學們告訴我,這個廢棄的辦公室便是他們的閱覽室,那書櫥上零零星星的幾本書籍便是他們唯一的閱讀材料,缺角的《格林童話》,泛黃的《醜小鴨》??卻被他們當成是稀世珍寶,新書到來之後仍捨不得扔掉。臨走時,他們排成長隊在彎彎曲曲的山路兩邊列隊站好,用近乎於震耳欲聾的聲音歡迎我們下次的到來。我心裏出奇地滿足,也許正應那句話“贈人玫瑰、手有餘香”。如果大家也想體會這種發自內心的快樂,歡迎你們都來參加義工聯盟,爲社會盡自己綿薄之力。

其次,我十分的慶幸,我沒有虛度這幾年的時光,我一直在努力地汲取知識,突破自己的底限。我幾乎沒有放棄過任何一個展示自己的機會,我參加各式各樣的比賽,獲得各種各樣的成績,獲得過銀光閃閃的獎盃,也名落孫山過。不過這又有什麼在意的呢?努力過,拼搏過,奮鬥過,也就無怨無悔,誰的人生能沒有點小遺憾呢?

相信大家從小時候起,就擁有不少偉大的理想,它們似乎遙不可及,卻能對我們的未來起到很好的導向指揮作用。到初中,我建議大家對這些看似遙不可及的理想做一番理智的思考。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父母朋友的忠告,社會的需求,做出最明智的選擇。空想家也是無所取材,更重要的還是實幹。我想要成爲一個作家,於是常刻苦練習寫作,可能是歷練的次數漸漸的多,命運也不忍心多次拒我於幸運的大門之外,我漸漸小有成績。從二年級便堅持寫博客,到現在竟然也擁有九十七萬的訪問人次。在他人眼裏這已然是個天文數字,可我心裏明白,只要堅持,只要勇敢,只要敢拼,這並非什麼難事。博客裏大多是我的心情文字,是校園裏隨處可發生的小事,是對某本書、某部電影的個人想法,如果大家有什麼成長的困惑與難題,也可以上網登陸我的博客,蘭草小花,或許能有所啓發。

當然,生活在校園之中,學習永遠是逃避不的主旋律。人非聖賢,自然會有所擅長與缺漏之處,我們不要盲目的驕傲自大,卻也不能一味地否定自己,失去信心。有個教育學家發表有名的木桶定律,你的成績與排名,永遠只取決於你最差的那門學科。但不要害怕,只要擁有正確的學習方法和習慣,沒有補平不的那塊板!關於英語,我想它更多要靠平時的積累,只有將基礎打牢,纔有資格談以後的進階與攀升。單詞是萬丈高樓的一磚一瓦,時態語態是它的核心,掌握這兩者,便不愁學好英語。關於語文,大家要在閱讀理解和作文上多下功夫,只要談感觸最深之處,打動自己,就一定可以打動別人。數學重在培養數形結合,方程思想,分類討論等多種解題方法和技巧,思考過程中保持縝密性??對於即將要到來的物理和化學,大家千萬不要緊張,跟着老師的步子,打好你們的節拍,每個人都可以做優美的舞者。面對挫折,萬萬不可一蹶不振,千萬不要被眼前的黑暗所矇蔽!

由於時間關係,今天的討論分享就到這兒,和同學們在一起的時光真是令人無比愉快。最後,我衷心祝願大家學習進步!謝謝大家。

  中學生素質的演講稿2

一位母親正騎自行車帶着年幼的女兒迎面而來。孩子一不小心,手中的餅乾掉在地上。母親馬上停下車,輕聲對女兒說:“來,咱們把它扔到垃圾桶裏去。”說着便把孩子抱下來,倆人彎腰一起去撿地上的碎餅乾。就是這麼普通的一幕,不由讓人想起一句話:素質,是一種習慣。仔細想想,不是嗎?無論這位母親,還是將來的孩子文明素質如何,在這一細節中已有答案。

而現實中,還有不少與“素質不高”對號入座的行爲,都是因爲不注意、不在乎而形成習慣後在舉手投足間不經意就暴露出來的。說到文明素質,其實,每個人內心都有向善、向美的天性,只是日復一日,因自我約束的態度、力度不同,纔有令人一目然的區別。這一漸變,既與思想認識有關,更是一個行爲習慣的養成過程。真希望我們在構建文明和諧社會的進程中,人人能拋掉壞毛病、養成好習慣,不容“小惡”,不拒“小善”,讓不文明的畫面、不和諧的音符,少些,再少些。

文明禮儀是我們學習、生活的根基,是我們健康成長的臂膀。沒有文明,就沒有基本的道德底線,那我們縱然擁有高深的科學文化知識,對人對已對社會又有何用?千學萬學學做真人,說的就是學習應先學做人, 學做文明人,學做社會人, 清潔環境,文明校園,從我做起,從每一件小事做起,讓文明禮儀之花在校園處處盛開。

××要構建文明和諧社會我們作爲學生應如何去做?這是××中學在最近組織全校學生討論該話題的一個閱讀材料,學校要求每班每位同學針對自身、他人、班級找出與校園文明禮儀相違背的做法,用你手中的筆描述出來,用你的心聲去倡議大家自覺講文明禮儀並,用你的好點子去完善我們的文明條例。這是××中學充滿人文氣息的德育育人活動的一個縮影,這裏沒有一點說教的意味,沒有對學生橫加批評和指責,沒有命令和強制要求,有的是反思,關注,傾聽不同的意見和建議。活動後從學生交上來令人叫好的整改措施,學校校容校貌的一點點改變,說明德育只有深入人心纔會具有實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