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演講稿 > 於讀書的演講稿範文7篇

於讀書的演講稿範文7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74W 次

於讀書的演講稿 篇1

青春是一支交響樂,音符中透着激情與希望;青春是一幅印象畫,點染間閃着活力與奔放。青春是一江東流水,在朝陽的光輝下盪漾;青春是一艘七彩船,在風雨的洗禮中遠航。青春,需要用經典來扮靚。

於讀書的演講稿範文7篇

在我考試失利倍感沮喪時,眼前閃現出孟子的名言:“故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智,勞其筋骨,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爲”。它讓我明白了失敗並不可怕,只要勇往直前,終將贏得勝利。是經典讓我再次振作!

在我與朋友發生爭執時,耳邊響起孔子的教誨:“已所不欲,勿施於人。”它使我領悟了要容許不同聲音的存在,推己及人,才能獲得友誼。是經典讓我重新快樂!

在我競選失敗悲觀失意時,王勃“老當益壯,寧移白首之心;窮且益堅,不墜青雲之志”的豪言壯語激勵了我,它讓我懂得了一時的挫折擋不住我前進的腳步。是經典讓我不斷堅強。

青春時代,我們開始規劃人生,而經典正是我們精神的良師;青春時代,我們開始豐富情感,而經典又是我們心靈的益友。

先秦諸子中,孔子讓我讀到一顆仁愛之心,以和爲貴;孟子讓我善養浩然正氣,平治天下;墨子讓我涌出一腔熱血,救助苦難;韓非讓我看到一雙冷眼,直麪人生;老子讓我初識藝術人生觀;荀子讓我讀到科學進取心。

有了這些良師,青春不再迷惘。

書中不僅有黃金屋、顏如玉,它有的更是一個深刻而沉靜的世界。以書爲伴,才得以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去縱覽一個個思想的高峯。《論語》,給了我行爲禮儀,人生哲理;《莊子》,使我神遊天地,逍遙無極,;《詩經》,讓我陶情冶性,思想無邪;《史記》,教會我興衰榮辱,朝代變遷……每本書,都凝聚着人類的智慧,承載着文明的成果,傳遞着文化的薪火。

這裏我特別要提的李清照,她出生官宦之家,書香門第的資本令她飽讀詩書,少女時期的“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和少婦時期的“人比黃花瘦”令她如梅花般獨樹一幟,在那特殊的年代傲然而立。也如同梅花一樣,她的風華是在嚴寒時才爆發得令人眩目。憂國憂民的“怎一個愁字了得”和“生當作人傑,死亦爲鬼雄”由一個弱女子創作而出,梅花的絕世風華不言而喻。李清照非常幸運,因爲家庭和丈夫的寬容,她擁了那個時代許多女子不曾擁有的自由----讀書。長年累月的厚積,孕育出驚世才情,風雲際會之時,最終史上留名,白紙黑字,記載了她的絕代風華。

於讀書的演講稿 篇2

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飽讀詩書,滿腹經綸,常常用來形容人們讀書多,有學問,是讚美之詞。但當下手不釋卷的情景很少見了,多見的手機在右手,充電寶在左手。我們飽讀的多是文化快餐,文章碎片,滿腹留下的多是毒素,負能量。所以,閱讀力在不遠的將來也許會喪失,這絕不是危言聳聽。

現在高考對閱讀能力的要求越來越高了,20xx年高考語文全國Ⅰ卷九千三百字,但只需選做一篇文章,可以少閱讀兩千字,實際閱讀量在七千三百字。但20xx年新修訂的考綱規定選做改爲必做,實際閱讀量將在九千五百字左右。如果閱讀速度跟不上,閱讀理解能力低在考試中肯定要吃虧。好在我們學校認識到了閱讀的重要性,從高一到高三都開設有閱讀課。我們也有學生讀者協會,帶領大家共同讀書。不僅學生讀書,老師也讀書。在朱校長的倡導下,我校教師的讀書團體——致遠讀書社也成立起來了,老師和同學們將一起讀書。“勤學如春起之苗,不見其增,日有所長”,打開書本總有收穫,日積月累總有進步。

“久居蘭室不聞其香,久居鮑市不聞其臭。”生活的環境會潛移默化影響我們,願我們與好書爲伴,做一名高雅的人。正如我們學校景行樓後的對聯“讀好書,交高人,愛學生;立大志,結益友,敬師長。”學生應以讀書爲第一要旨,學校應是讀書聲聲聲入耳的地方。現在圖書進行漂流活動,圖書室的書漂流到各個班級,大家閱讀更方便了。學校圖書室的圖書都是經過審覈認定的,適合我們高中生閱讀的或者是我們必須要閱讀的。縣圖書館也向我們同學開放,大家只要用身份證註冊一個借書號一次就可以借閱兩本圖書,週六週日也可以在那裏閱讀。大家在最好的年華里儘可能多的吸收這些好書,知識會在頭腦裏慢慢積澱,最終發酵成精彩人生。

高中生活是繁忙的,也有的同學感覺枯燥乏味,每天三點一線在宿舍、飯堂、教室之間奔波,在這樣的侷限性下能夠釋放的是我們的心靈,而讓心靈散步的最好方法就是閱讀。和大師對話,向學者請教,與科學家聊天,隨旅行家探祕,陪作家遙想,這麼愜意的事很適合我們高中生完成。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歐陽修所言:“餘平生所作文章多在‘三上’,乃馬上,枕上,廁上。”他在強調利用零碎的時間做有意義的事。我們也可以利用零碎的時間閱讀。上課前,放學後,課間十分鐘,躺在牀上未睡時,週六週日寒暑假等大塊的時間更是充分閱讀的時候。

蘇州大學博士生導師xxx教授說:一個人的精神發育史就是他的閱讀史,一個民族的精神境界取決於這個民族的閱讀水平。願同學們放下手機,撿起書本,以書爲伴,閱讀青春,收穫靚麗人生。

我的講話到此結束,謝謝大家。

於讀書的演講稿 篇3

各位老師、同學:

大家早上好!

今天我演講的主題是讀書明理做人成才,這八個字總讓我想起李大釗奉行一生的箴言——鐵肩擔道義妙手著文章。讀書原本是快樂的事,不能讓功利性的目的充盈讀書的歷程,否則就算你滿腹經綸、學富五車,也可能道德淪喪,品行低下。

一直以來,我總被一封信所深深震撼,總想推薦給自己的學生,這是二戰結束後一個德國集中營的倖存者寫給—位中學校長的信,信的內容如黃鐘大呂發人深省。

親愛的老師:

我是集中營的一個倖存者。我親眼看到過別人沒有看到過的事實:高級工程師建造了毒氣站;醫術高超的醫生毒死了孩子;受過嚴格教育和培訓的護士殘害了嬰兒;高中和大學的畢業生們用槍打死或活埋了婦女和兒童。因此,我對教育產生了懷疑。我請求:幫助你的學生成爲人吧!再也不要培養出學問淵博的惡魔、技術高超的精神變態者以及受過高等教育的劊子手。讀、寫、算只有幫助孩子成爲一個更完善的人的時候纔是重要的。

這封信的撼人心魄之處在於,它尖銳地提出了課堂教學的一個根本問題:“傳道、授業、解惑”,其終極目的是什麼?顯然不是僅僅教授某種專業或技能,“把教育中智力的、體力的、美感的、道德的和社會的組成部分加以分隔,這是人類互相疏遠、輕視和支離破碎的一種跡象。”試想,在二戰時期,從德國奧斯維辛集中營日處理量竟達l000具屍體的高效焚屍爐,到日本法西斯731部隊在中國人身體上試驗的細菌武器,哪一樣不是出自德、日教育培養出的高級研究人員之手?他們莫非是未及開化的野蠻人?顯然不是,他們屬於有知識、有技能的精英階層,但卻沒有健康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爲此,我國教育家潘光旦先生曾經指出,教育是養成人格的事業,教人做人總是第一位,教人有一種專業還是餘事。因此,培養有道德、有人格的公民,纔是教育的第一宗旨。

法國哲學家蒙田曾經激烈地抨擊了傳統的那種滿是知識而無心靈的課堂教學的弊端;“草木因太潮溼瘋長而鬱悶,燈兒因油上得太滿而窒塞;心靈的活動也膠滯於過多的智識與鑽研,因爲受這許多繁雜的事物所佔據和羈絆,它必定失掉自由行動的能力。而這些事物的重量也必定使它彎曲佝僂起來……我們只孜孜不倦地去充塞我們的記性,任我們的悟性與良心空虛。正如有些鳥兒間或外出尋覓穀物,未經嘗過便用嘴帶回去哺餵小鳥兒。同樣。我們的學究們到書裏去拾取知識。把它帶在脣端,只爲要吐出來使之散步於空中”。他們然而“至少應該帶一顆豐盈的靈魂回來”……

如果說讀書的境界最初是爲了求知、爲己,那麼我覺得境界就是爲人。成爲一個真正的人,也爲了身邊的人,成爲一個有才之人,爲天地立心,爲生民立命,爲往聖繼絕學,爲萬世開太平。

於讀書的演講稿 篇4

各位老師、同學們

你們好!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熱愛讀書》。

歷經苦難的高爾基曾經說:“書籍使我變成了幸福的人。’’我們又何嘗不是呢?記得我從上幼兒園起,我就開始看書了。剛開始,我認識的字很少,都是媽媽讀書給我聽的。後來我認識了一些字,便自己看起來,我被書中的內容吸引住了,越看越愛看。上學後,我認識的'字更多了,在老師的幫助下,便開始看起了名著,是書籍讓我懂得了許多道理。如《史記》中的“桐葉封弟”告訴了我“言必行,行必果”的道理,不能以“說着玩”爲藉口,不當回事;“齊桓公稱霸”告訴我,成大業者,就要胸襟寬大,不計前嫌。當福爾摩斯揭開 一個個迷團的時候,讓我懂得了“魔高一尺,道高一丈”的道理;《假如給我三天光明》中的海倫凱勒以頑強的毅力戰勝病魔,最終成爲著名的作家,告訴我:一個人在受到了挫折時,不能對自己失去信心;《論語》又讓我懂得了學習更要溫故而知新,才能不斷進步。書籍讓我明白了:朋友可能離去,書,卻是最忠實的夥伴。時光不斷流逝,讀書讓我不斷進步。不僅如此,讀書使我們逐步建立起同古今中外偉大作家之間的交流,汲取書中的精華,懂得做人的道理。同學們,熱愛讀書吧!從書中吸收精神食糧,它會使你終身受益的!

冰心奶奶曾經說過:“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這是一句至理名言。讀一本好書,可以使心靈充實,而讀一本壞書,會使人心胸變的狹窄。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書,是快樂的源泉;同學們,熱愛讀書吧!擁有書,我們就擁有了世界,擁有書,我們就擁有了美好的明天 !

謝謝大家!

於讀書的演講稿 篇5

親愛的老師、同學們:

早上好!古人說:“書足以怡情,足以長才。”一本好書可以使我們開茅塞,得新知。而我認爲我們不僅要多讀書、會讀書、更要讀好書!今天,我就給大家介紹一本好書。它的名字叫《一百種尾巴或一千張葉子》。作者是科學松鼠會的四大才俊:大學生物老師王冬、植物學博士史軍、動物學博士張勁碩、細胞生物學博士候選人劉暘。

在座的各位在好奇心和求知慾的驅使下一定都讀過一些科普書吧?是不是覺得“問答式”的文字有些索然無味,今天我給大家介紹的這本書會讓你在或妙趣橫生、或文筆雅緻、或沉博豔麗的文字中豁然開朗,在文學欣賞中解開一個個謎團。

下面我就介紹兩段給大家欣賞一下吧。王東在《御風而行》講述飛行的起源——浮游之風帆時,從容地引述《詩經》“蜉蝣之羽,衣裳楚楚。心之憂矣,於我歸處?蜉蝣之翼,采采衣服。心之憂矣,於我歸息?”讀了真讓人賞心悅目。

而劉暘《橘子史》中的一段文字:祖國將橘子我從野地裏撿來,給我吃的喝的,給我家園,至少是兩千多年前的事了。“一年好景君須記,最是橙黃橘綠時”其實我不明白蘇軾爲什麼只見過我是綠的。我們家族的水果遇到涼快天氣差不多都會變色,葉綠素靠不住啊。赤道品種‘綠橙子’沒什麼稀罕,就是沒經過世態炎涼。有冰箱可以犧牲個綠檸檬做實驗,凍一個冬天,看它變不變色,如果沒有先爛掉的話。讀了這段風趣的文字是不是在我們開懷大笑的同時,也不經意的知道了許多知識呢!

書中還有許多有趣的片段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比如貓狗是天敵嗎?41%的主人宣稱他們的貓狗是好朋友。不過貓狗的語言不太通,貓不太理解狗叼過來它最喜歡的玩具是一種玩耍的邀請,狗也會被突然跳過來的貓嚇一跳;又比如雁隊逆風飛行時,會排成人字形,其實是利用空氣動力學原理,讓後面的雁飛在前一隻雁翅膀的渦流裏,可以節省體能,保護體弱的幼雁……

讀了這本書,我們既可以看到這四位“松鼠”是生物學的專業人士,同時又可以看到他們深入人心的人文關懷和修養。有了這樣的條件纔可以寫出優秀的科普作品,沒有這樣的條件,便任憑淡妝濃抹,都是東施效顰。

聽了我的介紹,你是不是也和我一樣被它深深地吸引了呢,讓我們一起關注這些生活中的美好,用一顆赤子之心來看待這些美麗的尾巴和葉子吧!

於讀書的演講稿 篇6

今天在班上講了兩個主題:讀書和夢想。是的,一直提倡孩子們讀書。書到用時方恨少,深深的記着這句話,也深深的體會到其中的“恨”,恨自己少時沒多讀書,深受其害,所以特別注重孩子讀書,也特別強調學生讀書。而且這些年自己學語文的經歷和教語文的體會,其實語文這一科不是教出來的,而是讀出來的。除了常用的字詞要會寫掌握之外,課文讀懂了,不管怎麼考,一定不會太差。如果課外讀得書再多一些,一定會考個高分,是語文學科的優秀生。正因爲此,才讓孩子少寫一些重複性的作業,甚至除了字詞可以不寫語文作業。對於學生,只要家長出面,可以申請少寫不寫作業,騰出更多的時間讀書,哪怕玩玩。所以儘管嚴厲,但這方面是對孩子是寬鬆的,仁義的,通情達理的。

每天最少讀書十頁,其實對那些愛看書的孩子,十頁根本不過癮,而對那些不愛看書的孩子,十頁怎麼着也說得過去,然後定期不定期的檢查一番,家長寫來條子證明,是否真看。哪怕有些家長有些孩子應付,起碼對大部分學生來說是個約束制約,應該能起到一定作用吧?如果這其中有幾個孩子從此由不喜歡讀書,而喜歡上讀書,那豈不是做了好事?教育不是萬能的,沒有教育更是萬萬不能的。

對於夢想,從小有,不切實際的,有些已經淡忘了,但是當作家,當畫家,這些是終生難忘的。小時候特別喜歡畫畫,喜歡照着畫,專業來講應該叫臨摹。什麼圖畫都能照着畫上幾筆。可惜的是那時的課外書太少,帶圖畫的書更少,沒大有臨摹的範本了,照着家裏有過年帖的大福字畫,畫得有模有樣,還有本專門的畫冊。後來,上了師範,接觸了比較專業規範的美術教育,那時認真的孩子,學生很認真,簡筆畫,素描,水彩,工筆,廣告畫,每一樣都要是學得不錯的,作業成績班班是佼佼者。但是因爲眼界一下子打開了,愛好太廣泛,最終沒有在美術方面深造,所以,到現在一瓶子不滿半瓶子逛蕩。

另一個願意就是寫作,從小作文好,在班裏每次都是作爲範文被老師讀表揚的。別的孩子愁作文,而我盼着上作文,其實也盼着被表揚。

除了作文,也偷偷的集了個小冊子,配上圖,那是自己的每一本“書”,後來不了了之了。

那時也記日記,紙本子還比較珍貴,有親戚給了一摞白紙,釘起來,差不多每天記,記了厚厚的一摞,可惜最後賣了廢紙。想想真是可惜。

雖然中間間斷過,但斷斷續續作家夢一直堅持着,直到現在。因爲三天打漁兩天曬網,所以沒有成就,依然一無所獲。各行各業的名人偉人無不是堅持下來才成就一番事業,成就成功的。所以,我直到現在依然碌碌無爲。

而且信息網上剛剛看了一位後輩的信念,一如當年的我。可是,不知不覺已經人到中年。不覺悲從中來。

所以,課堂上狠狠的講給孩子聽,有夢想就要堅持。人必須有夢想,夢想必須從小有,這樣才能不至於“白了少年頭空悲切”。

於讀書的演講稿 篇7

奶奶說我是一個小書迷。記得小時候,我就非常喜歡讀書,每個星期日我都會讓奶奶帶我去書店看書,一看就是大半天。那時候我最喜歡看的書就是些連環畫、漫畫……一類的書。我看到小羊過河那本連環畫:草原上,有兩隻小羊。它們住在一條河旁,小白羊住在河這邊,小黑羊住在河那邊。一天,小白羊要去河那邊看望生病的外婆。小黑羊要去河這邊找好朋友玩遊戲。小白羊唱着歌,走上了獨木橋。小黑羊也唱着歌,走上了獨木橋。不一會兒,到了橋中間,它們誰也不讓誰,它們顧不得橋下湍急的河水,就打起架來。結果只聽“撲通”一聲,就掉進了河裏。我想:我要懂得相互謙讓,把方便留給別人。

現在我已經是三年級的學生了,我還是那麼喜歡看書。幾天爺爺就給我買一本書。我愛不釋手的拿着書,就目不轉睛的看起來,有時我還把好的詞語記下來,爺爺奶奶說我真是一個小書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