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演講稿 > 心理演講稿7篇

心理演講稿7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95W 次

心理演講稿7篇

心理演講稿7篇

演講稿的寫法比較靈活,可以根據會議的內容、一件事事後的感想、需要等情況而有所區別。在我們平凡的日常裏,很多地方都會使用到演講稿,來參考自己需要的演講稿吧!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心理演講稿7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心理演講稿 篇1

當你看到身邊一個又一個離家出走的孩子,你是爲青少年不良道德行爲扼腕痛惜還是爲越來越多的病態心靈捶胸哀嘆!老師們,國家有那麼多教育未成年人的法律,地方有那麼多保護青少年的法規,而現實生活中爲什麼越來越多的孩子出走、自殺,甚至犯罪?老師們,你爲什麼不走進孩子的心靈,聆聽他們的心聲呢?我至今還爲沒有和一個孩子溝通而內疚。那是一個叫張育先的孩子,家裏很窮,父親也不管他。我把他帶到我的教工宿舍,每個週末與我同吃同住,我義務爲他輔導,把工資給他作了學費。幾個月後,張育先變得守紀律了,變得愛學習了。我多麼慶幸自己的付出有了回報!然而,一個午間,我意外地發現張育先的課桌裏放着一包煙。我來不及思考,當衆給了他一耳光。同志們,我錯了嗎?我違背教師的職業道德了嗎?同志們,可我當時只有一個想法:我把你當弟弟,你竟然欺騙我!旁邊一個學生這時輕聲對我說:“曹老師,那包煙是他送給你的!”當我拿起那包煙,當我發現煙盒上赫然貼着一張標籤“送給好大哥曹老師”時,我的腳開始顫抖,我的心開始懺悔。同志們,我逃脫得了學校的處分,但能逃脫傷害一顆無辜心靈的自責嗎?我至今忘不了去年五一期間我班學生周勇離家出走的事件。周勇出走那天,留給他父親一封信:“爸爸,我恨你,因爲你吸毒,你逼走了媽媽,因爲你經常打我罵我,我害怕回家。”我忘不了五月五號那個深夜,唐校長與十幾名老師在大街小巷,在網吧劇場,在江堤公園四處奔走。我忘不了周勇父親在黑夜裏一聲聲淒冷的嚎哭“兒啊――”。

五月八號,我在班裏召開了緊急班會。我首先進行了全班心理調查:假如你考試不理想,你父母打了你,你怎麼想?老師們,你猜我們的學生怎樣看待他們的親生父母?有的說“父母侵犯了我的人權”,有的說“他們不尊重我”,有的說“打就打唄,我吃他的喝他的,沒辦法”……總之,全班60人,在幾個人的渲泄下,表示理解父母的竟然不到1/4。我惶恐地請周勇父親給孩子們講話。當孩子們看到周勇父親差點跪下來乞求學生告訴他兒子的下落,當孩子們明白十八中的老師們幾個晚上苦苦尋找,有的孩子哭了,有的孩子埋下了頭,最後有一個孩子坦白周勇住在他家裏。我開始醒悟:我們要用真愛與孩子們對話,我們要用智慧與孩子們交流啊!老師們,“經師易得,人師難求”,我們可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啊!假如我們瞭解學生!我們會發現:爲一個籃球誤判責罵裁判的孩子也有那麼一點可貴的集體榮譽感,時常盜取他人文具的孩子也能爲特困生捐獻一毛錢,一向冷漠自負的孩子也會爲自己的成績流淚……△△△ 假如我們尊重學生!難道我們會在男女生親密嬉戲時,一本正經地宣講“男女生交往要有分寸”;難道我們會在兩個孩子因誤會打架時,大聲吼着“回去把你家長叫來”…… 假如我們關心學生!我們就應該多給學生一些寬容,多給學生一些溫暖…… 美國教育心理學家布萊特說:“當孩子對我說話的時候,我總是蹲下身子,耐心聆聽他的心跳。”同志們,讓我們走進孩子的心靈,撫慰孩子心靈的創傷,塑造孩子健康的靈魂吧!

心理演講稿 篇2

我們的歷史是鬥爭的。過去,幾乎所有的演說都基於眼下的問題或困境--它是我們的不滿與恐懼,但總是把我們的過去的心靈中的榮耀“感”進行聯繫與挑釁,卻又同時允許了“一種”未來的命運與夢境的無意識激情。

如果認爲一篇演講稿必須抓住民衆的心情才能影響力,那我只是在利用您們的激情:一種充滿自我安慰的激情;這無異於一位統治者利用我們當中“小部分”的怨恨與貪婪來統治着民衆,統治着社會。對於自由,民主的訴求與宣言也是基於這種方式,這是大家所熟悉的歷史“事件”。只要是爲了擴張領土,不論是戰略性或文化消費,都是因爲民主,自由的“體制”在某種人(包括媒體或所謂的大衆文化中的大衆色彩)的煽動下達到的歷史教訓。在這種體制中,我們要的是權威,但由於每個人不能得到,於是爲統治者或政客創造了“時間的機會”:只要是人民甚至是人類的心理需要。

於是我們並不是因爲珍惜生命而發揮自由民主,卻是爲了某種制度的建構而消耗畢生的精力。我們的自由民主是付出了許多寶貴的靈魂而“選擇”了羣體或個體之間的徘徊,這是國家的政策,也是社會集團的陰謀;因爲他們仍然認爲“一般人”只有激情而沒有思想的,認爲他們的自由民主只是一種“要求”,並非真心實意。於是從大學講壇到社會媒體都一致塑造一種備忘錄:只要國家不動亂,就有自由民主--這是口頭承諾。我們仍然活在統治制度中,我們的生命失去了真正的保障,而成爲了忙碌與恐懼的傀儡。以上已證明了我們的歷史只是在應付而非面對--應付原始的統治制度的不平衡“規則”或約定成俗。我們趕走了貴族統治,卻趕不走統治者,也“不能”取消他們所傳承給我們的統治制度,我們總是受社會暴力所誘惑與恐嚇。這是我們的悲劇,也是人性的詭辯;我們只看見社會發展的癌症,卻看不見人性的地雷區;即使看見了只是方便利用或進行挑戰,而非避免發生。

爲自由的鬥爭被人性異化爲“自由鬥爭”的歷史,以至於鬥爭自由的歷史。如果沒有貴族暴力的壓迫歷史,您們還會爲生命的崇高而爭取自由嗎?如果沒有暴力體制的不對等現象,您們還會急於從古典中尋找人性的尊嚴嗎?可是您們從歷史中獲得了什麼代價呢?--只是無窮的戰爭,報復與恐懼,還有野性的貪婪。這跟統治者的手段又有何差別呢?您們只是滿足了自由民主的“氣息”罷了,卻同時爲統治者的策略提供更多的合理化形式,以至使您們不得不爲“淪落”到爲統治意志而戰,爲社會制度而奮鬥。這不是你們的思想,而是統治集團的威脅力量;即使有契約或備忘錄,那只是桌面上的一張紙。就連社會主義運動也免不了政黨組織“控制”工農階層的歷史統治。在國家與生命之間,我們乖乖地“選擇了”聽從統治者的命令制度,即使選舉與輿論也只不過是社會生活過程的“附加價值”。--我們要的是經濟發展,並且是在犧牲靈魂的方式下“注視着”現實的“最低水平”。只要有娛樂,我們就笑嘻嘻了,真像個不能長大的孩子。

歷史的發展之所以繼續,是因爲它沒有將來的形式。不是歷史推動了人類的發展,而是人類的發展“暴力”決定了歷史的心聲。歷史只是人類設計的時間程序,概括了設計,戰略與實驗的生存手段。例如:我們沒有說話的“機會”,卻接受着輿論的空間!我們的疲憊心靈無法自由“發表”,卻接受了發泄心情或壓抑的論壇!我們努力不是來自奮鬥,也不是爲了奮鬥,卻是因着生活壓力的各種理由來作爲社會實踐上的辯護“方式”!我們樂於實用的觀點或理智,是爲了證明自己的`生存意志,正如尼采的激情!我們追求民主只是爲了更多的權力鬥爭!我們閱讀古人的智慧,並不是出於意識到他們是人類的一部分,而是因爲他們是我們的“看不見的將來”,爲我們自閉的心境做一點安慰的工作。

總之,我們的思想不來自於無限的心境,卻是爲策略的動機而設計的生存手段。把人類的做人手段當成是我們自己的生存法則,這就是我們的思想原理,就是我們的基本的心理動機;正如常言道“人不爲己,天誅地滅”。即使有人反對,他的生活依舊活在社會統治的人性框架中。歷史已經證明,是文藝復興起死回生的學者--如蘇格拉底或莎士比亞--也是民族主義的反殖民主義運動以及全球化力量,推動了自由體制的發展;但還是體制本身的強制力量。後現代主義已經向我們展示了合理化的霸權運作過程及其方式。可是我們當代的許多國君仍然“意圖”藉着各種合理化的範式或框架--例如語言遊戲或話語建構--來維着辛苦經營或創造的統治力量(非統治制度);他們仍然是我們思想過程的幕後工作人員,藏在像媒體視窗背後做我們人類的“真實的影子”。那麼請問您們,人類的存在,人類的思想難道只能在統治制度的形式之下或之中嗎?難道世俗化,精神化,宗教化纔是我們自由思想的“媒介”形式?您們的思想,您們的自由,難道只能是人類的,制度的,現實的,以及自我利益的,而不能是生命或思想本身的目的嗎?難道您們不曉得,當我們越來越在現實裏爲各種“小部分的利益”而鬥爭時,心境就越來越自閉,以至不斷地出賣和消耗自己的生命的靈魂嗎?您們難道只爲了“自我的”思想而寧肯出賣人類每一個單位中普遍固有的生命的靈魂?請您們記住這一關鍵時刻。

在這關鍵中,你們再也不是“某某動物”的公式法則,更不是“人類”的本相。您們是“人”,有生命思想的人,有爲存在本身的榮耀而付起尊嚴責任的人,更是有能力避開邪惡鬥爭而團結在一致的保守自己“善性的意念”的人。這種“人”不是一種身份或某某形態,他就是他自己的(非自我的)“意義”。它到處地活在羣體中,但也可以在所有的個體中找到它的蹤跡--它們之間沒有矛盾對立與張力--當他們彼此衝突時是出於意識到,外來(或內在)不規則壓力的問題的強制力量及其弊病而迫使他們尋找團結合一的支點來對抗一切形式的“幻覺”--但是它們的對抗並不是製造各種紛亂的鬥爭與戰爭,也不是爲了鬥爭或改革,而是盡力保守羣體與個體之間的和諧的純真本性:這種本性足以讓野心家,政客,外交官等等的統治力量無法分化我們內心過程的善性的意念--這種意念是一種爲生命本身的生存意義而來的能力,但不是一種爲現實鬥爭的野性力量。

心理演講稿 篇3

老師們,同學們:

大家早上好!

我今天演講的題目是心理健康是美麗人生的需要首先要與大家探討的是,什麼是健康。世界衛生組織給健康下的定義是:“不僅僅是身體沒有缺陷和疾病,而是身體上、精神上和社會適 應上的完好狀態。”一個健康的人,應該有兩個和諧:第一個是自身和諧,生理健康加心理健康。第二個是自身與外界的和諧:適應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所以,完美的健康不是單一的,而是多元的。大量事實證明,心理健康不僅有利於青少年的身體健康和良好學習成績的取得, 而且還能使青少年正確地面臨困難和挫折,對各種社會環境有較強的適應能力。

心理研究也證實,當一個人情緒好的時候,往往會精神振奮、幹勁加倍,思維敏捷,效率提高;反之,則會無精打采,思路堵塞,效率下降。那麼,我們青少年朋友如何擁有一顆健康的心態,做到身心健康呢?

第一,對自己有一個正確的認識,志存高遠。

心理健康的人具有自知之明,有自我反省的能力。他們能通過自己與先進人物及周圍人物的對比來認識自己、解剖自己;他們不但能瞭解自己的優點、缺點、興趣、愛好,還能正確評價自己的能力與性格,並據此安排自己的生活、學習和工作,因而他們具有較高的成功率。他們既不好高騖遠,狂妄自大、目空一切,也不妄自菲薄、自輕自賤、憂鬱頹廢,現實生活中他們既自尊自愛,又尊重他人。網絡生活中他們能控制有度,誠信爲人。

他們目標遠大,志向高遠,不會因爲遇到一件小事,就悲觀失望或高興得發狂,他們能讓自己的情緒按照正常的軌道前進、發展。

第二,要正視現實,勇於解決問題。

心理健康的人能和客觀現實保持良好的接觸,能對周圍的事物有清醒的客觀的認識;能正視困難與挫折,勇於面對現實,找出問題的病結和解決的方法,而不企圖逃避,推卸責任;他們憑理智辦事,能聽從一切合理的建議與意見。他們善於排除心理障礙,能夠控制、穩定自己的情緒。只有這樣,才能性格開朗,目光遠大,心境愉快,才能勝不驕,敗不餒。

第三,要樂於交往,保持和諧的人際關係。

心理健康的青少年,總是喜歡與人交往,與尋找知音,建立友情,保持和諧的人際關係。交往中,他以尊敬的、信任的、謙讓的、誠懇的態度待人,團結友愛、助人爲樂,而不是自私自利、猜疑、孤傲。他能和多數人建立良好的關係,與他人齊心協力,合作共事。

少年強,則國強;少年弱,則國弱,少年勝於歐洲,則國勝於歐洲;少年雄與地球,則國雄於地球。梁啓超先生這一名言震盪着一代代青少年的心靈,我們中學生要以良好的心理素質迎接未來的挑戰,爲國家的富強做出貢獻。我的演講完畢, 謝謝大家!

心理演講稿 篇4

尊敬的老師們,親愛的同學們:大家好!

我們在生活中,談起健康,首先,我們會想到的是身體或智力,即外在的健康,殊不知,心理健康纔是最重要的健康。一個人,空有一副好的軀體與聰明才智,卻含有一顆殘缺的心,那麼這個人是極度不健康的,而反過來,一個人軀體或智力存有缺陷,但是他心態正常,那麼他也是一個很健康的人。

有些人,虧上天給了他們健康的軀體與非凡的智力,卻不懂珍惜。有些人,面對上天給予的考驗——身體上的殘缺,以積極健康的心態去面對,終讓自己的人生散發出奪目的光彩!著名作家海倫凱勒,在幼時就喪失了視力、聽力、聲音。但是她以正確的心態來對待這些外在的殘缺。利用嗅覺、觸覺、味覺來感知世界。寫出了無數動人的詩篇,鼓舞着無數人!她雖說軀體算不了健康,但是她的心態尤爲健康積極,這足以讓她成爲一個十分健康的人!

軀體的殘缺並不可怕,可怕的是你自己都對積極的殘缺感到無所適從,沒有積極向上的心,只有落寞低沉的情。健康是多樣的,它包括軀體與智力等外在的健康,也包括心理上的健康。而後者往往更重要,有了健康的心態,便有了戰勝一切的信心,軀體上的殘缺對我們的阻礙就不堪一擊了!

讓我們保持心理健康吧,心理健康,受益你我他!

心理演講稿 篇5

親愛的同學們、老師們:

大家早上好!

你知道5月25日是一個怎樣的日子嗎?對啊,5月25日是心理健康日,“5.25”的諧音是“我愛我”,也就是我們自己要愛護自己。把它作爲一個專門的紀念日就是提醒我們每一個人要愛惜我們自己,要關注我們的心理健康。今天的國旗下講話我們先從一個故事講起。

一個生長在孤兒院中的小男孩,常常悲觀地問院長:“像我這樣的沒人要的孩子,活着究竟有什麼意思?”院長總是笑而不答。一天,院長交給孩子一塊石頭,讓他拿到市場上去賣,無論別人出多少錢,絕對不能賣。第二天,孩子驚奇地發現,不少人好奇地對他的石頭感興趣,且價錢越出越高。第三天,在黃金市場上,石頭的價錢高了10倍。最後,當石頭被拿到寶石市場上時,石頭的身價又漲了10倍,更由於男孩怎麼都不賣,竟被傳揚爲“稀世珍寶”。後來,院長是這樣說的:“生命的價值就像這塊石頭一樣,在不同的環境下就會有不同的意義。”一塊不起眼的石頭,由於你的珍惜而提升了它的價值,竟被傳爲稀世珍寶。你不就像這塊石頭一樣?只要自己看重自己,自我珍惜,生命就會有意義,有價值“。想想看,父母生下來的爲什麼不是別人,而會是我們?在出生之前,我們實質已經打了一場大仗!所以不論自己是美、是醜、是聰明或是愚蠢,甚至殘疾,都應當慶幸:我們是獨一無二的存在,這世上再沒有任何人會跟我們一模一樣了!也許我們並不是最優秀的,但的確是獨一無二的。在浩浩瀚瀚歷史與時間的長河上,因爲許多的偶然的機遇才造就了我們,我們是生命的一個奇蹟,難道我們不能因此而自豪嗎?

珍惜自己,因爲這世上只有一個自己;珍惜自己,因爲每個人都應當從小就看重自己;珍惜自己,因爲”天生我才必有用“!

同學們,人生在世,不可能春風得意,事事順心。面對挫折能夠虛懷若谷,大智若愚,保持一種恬淡平和的心境,是徹悟人生的大度。一個人要想保持健康的心境,就需要昇華精神,修煉道德,積蓄能量,風趣樂觀。正如馬克思所言:”一種美好的心情,比十副良藥更能解除生理上的疲憊和痛楚。“

同學們、老師們,不是等到5月25日這一天來臨的時候我們纔來關注心理,纔來倡導珍惜愛護自己。心理健康如同身體健康一樣重要,需要我們時常的關注,時常的調節,良好的心理健康,需要我們保持一種樂觀的情緒、需要擁有一種豁達的態度、需要持有一份輕鬆的心境,

最後祝大家都能成爲一個健康快樂的人!謝謝大家!

心理演講稿 篇6

一直以來,人們健康的觀念侷限在"生理疾病"方面。其實,健康的人既應是"生理健康"的人,又應是心理健康的人。

積極的情緒,頑強的意志,清晰的認知,健康的人格共同構成我們迎接未來社會必須具備的優良心理素質。人們常常把心理疾病同思想問題混爲一談,許多心理疾病被當成是思想認識問題去解決,結果必然是適得其反。

那麼什麼是心理呢 心理,泛指人的思想,感情等內心活動。是人,便有心理,便會產生心理疾病,而中國人卻往往不願承認自己有"心理疾病",因爲觀念中,我們常把"心理疾病"同"人品"等同起來,發現有人產生了"心理疾病",便會罵人家是"神經病"。錯之,錯之;繆之千里。而在美國,一個成功者身邊總有兩個人,一個是律師,一個是心理學家。可見美國人是很重視心理問題的。

我國現在也非常重視心理問題了。特別是非常重視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教育。20xx年國家教育部就下達了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一系列文件。我們學校的心理諮詢室早在20xx年就建成開放了……本期學校把心理諮詢室又遷到了辦公樓一樓靠南,兩頭的第一間房子,這說明學校對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高度重視的。

心理疾病既然稱之爲疾病,便具有生理疾病的一般特點,即普遍性,傳染性,可治癒性和複發性。

1,普遍性:《中國青年報》曾搞了一份關於心理健康的調查:承認最近自己心理狀況不佳的比例相當高,如焦慮,頭痛,失眠,對人敵視,猜疑,嫉妒,自卑,煩躁,悲觀等。我們所面對的現代社會是高速度,快節奏的現代社會,它充滿了競爭與挑戰。在社會壓力日益增大,競爭日益激烈的今天,人們的心理疾病也必然會愈益嚴重。

2,傳染性:我曾在"特長班"跟學習優秀的同學開會時問到:現在學習較忙,較累,作業量也大,考試又多,你們煩嗎 他們說不煩呀,我們都在"比着幹"呢!而在普通班中則不然,叫苦的,說難的,比較多,一個一個的都"煩"着呵!對比之下說明情緒,心理是有傳染性的,良好的心理會極大的提高同學們的學習熱情,反之不良的心理會極大的降低同學們的學習熱情。特別引人注目的,而一生和孩子們在一起的老師,由於長期受孩子們活潑向上的心理影響,許多人雖已到中年,老年,但仍童心未泯,充滿朝氣。

3,可治癒性:心理疾病按程度可分三個層次:最輕的是心理障礙,心理脆弱;嚴重的便發展爲精神神經症,如強迫症,恐怖症,憂鬱症,神經衰弱等;再嚴重就是精神失常。

既然心理疾病也是一種病,當然就是可以治癒的。心理健康是一種能力,當然同其他能力一樣是可以在理論的指導下培養的。這種病的高發病率年齡段有一特點,即棱形分佈,孩子(幼童階段),由於沒有什麼大的挫折,壓力,可以說沒有多少心理疾病。青少年學生中,據資料有40%—50%的人有心理問題。

記得有一部外國電視劇《英俊少年》中有一首歌是這樣的:"小小少年,很少煩惱,眼望四周陽光照;小小少年,很少煩惱,但願永遠這樣好。隨着年齡由小變大,他的煩惱增加了。"這是由於這個階段的孩子年齡小,社會閱歷淺,常不能很好地進行心理調整,以至於背上沉重的心理包袱。這階段,同學們的週記中,言談裏反映學習壓力過大,與父母的矛盾,同學相處的煩惱等的話題是特別多的。

到了大學,雖有了文化知識,但仍然缺少社會閱歷,心理問題變的更加嚴峻,有一句說得好:"精神世界越豐富,在現實生活中就越悲痛;精神世界越高尚,在現實生活中反而變得愈加不幸!"

到了老齡,由於閱歷豐富,見多識廣,一般的人生挫折是很難擊倒他們的,他們可以很好的進行心理調整。

所以人們常說:兒童美在天真,青年美在朝氣,老年美在灑脫。

儘管多數有心理疾病的人可以隨年齡的增長和外界環境的變化而不治自愈,但爲了青少年的健康成長,心理健康教育仍是勢在必行的。

4,複發性:潮起潮落,冬去春來,花開花謝,日月穿行,生生萬物都在循環往復的變化中。人的情緒也不例外,波瀾起伏,時好時壞。只要人與外界接觸,便總會有種植凰,心理上一個問題解決了,又會產生新的問題。某一個心理疾病治癒了,一但有了適合的條件,便又會復發。

那麼當代中學生中存在哪些主要問題呢

①,閉鎖和不信任心理。

由於現在一些中小學生家長總認爲他們的孩子比較幼稚,較少肯定他們的見解,還有些不大和諧的家庭,使孩子得不到家庭必要的溫暖和關懷,也有的是家庭對於子女漠不關心,從小對孩子缺少耐心和愛撫,生活上飄忽不定,使孩子對家庭失去依戀,產生不信任感;加之學生負擔較重,缺少交流機會,使同學間相互瞭解不夠多,不夠深,而實行自我封閉,甚至以有色眼鏡看待人和社會以及周圍事物。

②,壓抑和畏懼心理

由於有些家長教育要求嚴而不當,動輒批評,打罵,懲罰;有些因學校教育方法的問題,(教師不講究方式方法,個別的甚至諷刺,挖苦,嚴重挫傷了學生的自尊心)這樣使部分較差的學生產生了自卑感,產生了心理壓抑和心理畏懼。他們性情抑鬱,喜歡獨處,上課幹坐,下課一聲不吭,甚至連上學也是因害怕教師和家長不得已而爲之。

③,情緒時漲時落

中學生較重感情,充滿熱情和激情,容易感情衝動,而感情又極易波動,激動時興高采烈,氣餒時垂頭喪氣。這種"急風怒濤"式的兩極狀態,是一種失調的缺乏自控力的情緒表現。

④,放縱心理

由於家長有較高的地位,較多的錢財,較大的社交能力,認爲學歷,職業都無所謂,對孩子的今後總有辦法安排,這就容易使他們滋長"放縱心理"。

⑤,依賴心理和意志脆弱

由於社會生活的日益提高,獨生子女的增多,絕大部分家長對孩子關懷備至,成了孩子各方面的保姆,缺乏自立能力以及戰勝困難的心理準備和承受能力。

⑥,自我中心傾向

由於獨生子女增多,出現了一部分只知"受愛"而不知"授愛"的學生,他們只求別人關心自己,而當別人有困難時,卻表現出冷漠。一切事情爲自己考慮,以"我"爲中心,心地自私。

這些心理問題是我們健康成長道路上的嚴重阻礙。我們怎樣搬掉這些"絆腳石"呢 請去心理諮詢吧,那裏可以爲們解憂排難,王 恬老師與你共同創造快樂。同學們也可以上我郵箱發信給我或寫信給我,我會替你保密並及時給你回信。同時希望同學們都把"心理諮詢室"也就是"快樂創造室"當我們的快樂之家,多提建議。例:講座,小報…

同學們,"大浪淘沙"是社會演進和人生長河永恆不變的規律,"不相信眼淚"已成爲許多人追求的勵志口號。同學們要努力培養積極的情緒,頑強的意志,清晰的認知,健康的人格,這些都是一個人迎接未來社會必備的優良心理素質。具備了這些積極健康的心態,才能更好的迎接未來社會的挑戰。

最後,祝願同學們能保持健康的心理,走向成功的人生。

心理演講稿 篇7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很開心能夠站在這裏,認識你們。這次,我來競選的班幹部職位是心理委員。

首先,我來簡單介紹下自己,我是xx,來自xx省,我性格熱情大膽,敢於挑戰各種不可能。

我是一個好奇心很強的人,所以在我中學時代,我便喜歡閱讀關於心理方面的書籍。一開始,我看的都是些外行門道的書籍,幫助其實並不大,到了後來,我有個親戚聽說我非常喜歡研究心理學,於是就把他的同學介紹給我認識了,那是一個非常著名的心理學家。

和他接觸,我感覺之前看的那些心理學根本毫無用處,對他來說就是雞毛蒜皮的小事。在和他的第一次談話中,我便深深崇拜上了他,他也很欣賞我對於心理學有如此熱烈的追求,覺得我有可塑性,索性將心理學專業的課程書籍送給了我,讓我好好學習。經過他老人家一番時間的悉心教導,我已經從心理學入門級別,到了現在了中等級別。

我想,同學們一定都在電視裏和電影中看見過催眠術吧,想必同學們也一定很好奇,其實電影裏的催眠術和現實中的催眠術還是有些出入的。催眠者一技能,我學會了,感興趣的同學可以找我來嘗試,但是隻有一個名額哦,催眠或多或少都會對人有一點印象,所以不宜次數過多。

在這所大學學府裏,你們都是非常聰明的同學。但是大學和高中有着很大的不同,過去的成績並不代表着,在大學之中你依舊能夠做得好,我見過很多中學時代因爲各種各樣的原因名次從年紀前列最後跌倒班級最後一名的同學,這就是他自身的原因和周圍的環境原因,不能夠通過自己心裏那一關,對自己進行自我封閉,不願意接受心理治療,導致後果越來越嚴重。

我非常喜歡幫助別人,我也是一個非常大膽的人,在今後的生活中,如果有同學心理上遇到了問題,可以嘗試找我來解決或者找我談心,我是非常開心的,幫助別人本身也是也中非常快樂的事。

同學們,如果你喜歡我,就請爲我投上寶貴的一票吧!如果這次沒有競選成功,也沒有關係,我的本心就是想要幫助同學們,緩解心理問題。

我的演講完畢!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