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心得體會 > 《給老師的閱讀建議》讀書心得範文(精選15篇)

《給老師的閱讀建議》讀書心得範文(精選15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37W 次

當仔細品讀一部作品後,你有什麼領悟呢?讓我們好好寫份讀書心得,把你的收穫和感想記錄下來吧。怎樣寫讀書心得才能避免寫成“流水賬”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給老師的閱讀建議》讀書心得範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給老師的閱讀建議》讀書心得範文(精選15篇)

《給老師的閱讀建議》讀書心得 1

早就聽說蘇霍姆林斯基的《給教師的建議》是一本非常好的教育名著,我仔細閱讀了《給教師的建議》這本書後,覺得這本書的內容對我們教師很有借鑑作用。書中既有生動的實際事例,又有精闢的理論分析。文字深入淺出,通順流暢,極便閱讀。

書中每一條談一個問題,有生動的實際事例,也有精闢的理論分析,很多都是蘇霍姆林斯基教育教學中的實例,娓娓道來,有益於教師開闊眼界,提高水平。書中衆多理論對我影響深遠,其中給我印象最深的是第二條“教師的時間從哪裏來?一晝夜只有24小時”。一看着題目我就被深深吸引了。是啊,我們經常聽到老師們這樣談論“我忙,沒有時間啊。”平時我也經常這樣地抱怨。一晝夜只有24小時,每天在單位工作的時間只有8小時,而且這8小時是排得滿滿的:備課、上課、批改學生的作業、輔導學習能力比較差的學生、還要時常接待家長、處理學生之間發生的摩擦,已經是有點應接不暇,晚上回到家還要忙着家中瑣碎的事情。

那麼教師的時間到底從那裏來呢?帶着這個問題與煩惱我仔細閱讀了這一章節。書中寫到:每天不間斷地讀書,跟書籍結下終生的友誼。潺潺小溪,每日不斷,注入思想的大河。讀書不是爲了應付明天的課,而是出自內心的需要和對知識的渴求。

對啊!這段話發人深省,讓我從本質領悟了一些教育技巧的奧祕。在科學知識的大海里,我所教給學生的教科書裏那點基礎知識,應當只是滄海一粟。明白了這些道理,一切抱怨都拋到了一邊。書中所舉的那個歷史教師的例子就是最好的`證明。他的成功之處就是用他的終身的時間在擴大自己的知識海洋,持之以恆地提高自己的教育技巧。

教師的時間問題是與教育過程的一系列因素密切相關的。教師進行勞動和創造的時間好比一條大河,要靠許多小的溪流來滋養它。怎樣使這些小溪永遠保持活力,有潺潺不斷的流水,這是我們安排時間時應該首先考慮清楚的!

《給老師的閱讀建議》讀書心得 2

教學中總會遇到這樣那樣的困惑:爲什麼有些學生對我精心背出來的課無動於衷?爲什麼有些學生不能專心致志地學習40分鐘?爲什麼有些學生對我的苦口婆心轉眼就忘的一乾二淨?爲什麼有些學生連起碼的認真規範書寫都做不到?

翻看蘇霍姆林斯基的《給教師的建議》,讀來感受書中涉及到的教育學與心理學的許多道理,使我有瞬間解決心結的感覺。如在開篇第一章‘請記住:沒有也不可能有抽象的學生’時,他談到:教學和教育的技巧和藝術就在於,要使每一個兒童的力量和可能性發揮出來,使他享受到腦力勞動中的成功的樂趣。這其實就是提醒我們老師要相信每一位學生,要盡其所能挖掘學生的潛能,並變學生接受知識的過程是一種快樂的過程。

我們總喜歡平等的對待每一個孩子,對他們的要求也總是一樣,所以每次都會在某些學生犯錯誤,某些學生學不會知識時,生氣鬱悶,甚至在耐心再教育之後依然沒有進步時忍不住咆哮,抱怨怎麼會有這麼笨的學生,讀過第一篇之後忽然就不再糾結,“學習上的.成就這個概念本身就是一個相對的東西:對於一個學生來說,‘五分’是成就的標誌,而對於另一個學生來說,‘三分’就是了不起的成就”,而作爲教師的我們,一定要善於確定“每一個學生在此刻能夠做到什麼程度,如何使他的智力得到進一步的發展”纔是教育技巧的非常重要的因素。

再如書中還談到了思考的重要性:能夠在閱讀的同時進行思考和在思考的同時進行閱讀的學生,就不會在學業上落後。同樣,在第48條建議‘要思考,不要死記!’中也提級了引導學生思考的重要性。是的,教師的任務是要培養學生學會思考,善於思考,自己主動探究知識的能力啊,這一點是我平日裏試圖努力嘗試的,可操作起來需要花費心思,由於受一定惰性思想的影響,自己在平日裏所下的工夫還是不夠的,以後會加大這方面思考的力度。

每天讀一點,進步多一點!

《給老師的閱讀建議》讀書心得 3

這段時間,我主要閱讀的書籍依然是蘇霍姆林斯基的《給教師的建議》。這本書其實從閱讀之日算起該有一年的時間了,可到今年纔將此書讀完,不是我懶散悠閒,而是每次看完一個故事吸收完一個教育精華後總得花上好一段時間去消化,去反思自己,我想只有這樣才能將所讀所學所悟的東西用之教學,我的學生才能從中獲益。讀完此書我發現,雖然現在教育形勢發生了很大改變,但蘇霍姆林斯基那偉大的教育思想對我們現在的教育工作者來說,依然有着重要的意義。

蘇霍姆林斯基不愧爲偉大的教育理論大師,針對教師的困惑和不解,好象與教師面對面地交流一樣,他總能用很貼切的語言來解讀我們教師的內心,他總能站在我們的立場去爲我們解惑,每次閱讀後,我總種有豁然開朗的感覺。這個學期在教學上帶給我最大的困惑就是後進生,針對後進生的問題我看過不少書,也聽取過不少名師的意見,可自己總跳不出那個死角,表現得太過於激進,對於學生的優異成績表現得過於興奮,對於那些後進生的學習情況卻缺乏冷靜地分析。到底是這些學生太笨,是他們上課不專心聽講,還是從教師自身尋找原因?

在書中有一章節專門是針對後進生問題的,這個章節在讀完一遍後我收穫不多,可在我一次次教育失敗後我總會再次翻閱,發現每次的感受是不相同的,現在我常問自己:作爲教育者,我是否做到了教育的公平性?是否做到了面向每一個學生?特別是弱勢羣體。學生再幼稚,也有他個人的思想和情操,有他獨特的思維和心靈

他們不是我們恩賜或施展個人魅力的對象,更不是等待我們塑造的蒼白魂靈。我們應該多一份關愛,多灑一些陽光給那些"落伍"得"無藥可救"的後進生。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對那些學習有困難的學生,要走到他們跟前,看看他們有什麼困難,提出專門爲他們準備的習題。學習差的學生腦力勞動的效果如何,不能要他們光聽別的學生流利的回答,記黑板上的'內容,而要設法使他們獨立思考,因爲思考的過程已經包含對知識因素的利用。要促使他們在每一節課上,在腦力勞動中哪怕獲得一點點進步也好。

當然說說容易做做難。我覺得我做得就不是很好,因爲我給每個學生上着同樣的課,問着同樣的問題,佈置同樣的作業哪怕,補差也沒有分出個差別。我想,我做得不是很好,是我缺少教育素養的原因吧。而蘇霍姆林斯基在《教師的教育素養》中也提到,提高教師教育素養的主要途徑是讀書,讀書,再讀書,讀書是教師的精神需要。

而我呢,大部分時間忙於上課,批改作業,管理班級,教育孩子,有多少時間在捧着教育名著或其他有益的書籍?所以今後,我要想要求學生多閱讀必須從自己做起:多讀書,讀好書,好讀書。我想只有讀得多,學得多,悟得多,才能將最好的教學奉獻給自己的學生,才能將最新的教學理念灌輸給我的學生,最終我纔對得起我的學生。

《給老師的閱讀建議》讀書心得 4

有句名言說得好:“書籍是人類的朋友,是人類進步的階梯。”

不錯,的確是這樣。本學期我主要閱讀的書籍是蘇聯當代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的《給教師的推薦》。蘇霍姆林斯基是一位具有30多年教育實踐經驗的教育理論家,爲了解決中小學的教育實際問題,切實提高教育、教學質量,他專爲中小學教師寫了一本《給教師的推薦》一書。

書中給教師提出了一百條推薦,每一條推薦談一個問題,有生動的實際事例,也有精闢的理論分析,很多都是蘇霍姆林斯基教育教學中的實例,娓娓道來,有益於教師開闊眼界提高水平,是一本十分好的教育名著。閱讀完《給教師的推薦》之後,感觸頗深,啓發非淺。

讀完此書發現,雖然此刻教育形勢發生了很大改變,但蘇霍姆林斯基那光輝的教育思想對此刻的教育工作者來說,絲毫不顯過時。蘇霍姆林斯基不愧爲偉大的教育理論大師,針對教師的困惑和不解,好象與教師應對面地交流一樣,讀完後,有豁然開朗的感覺。

以下就幾條給我印象最深的推薦發表一下我的觀點。

本書一開始就提出了值得教師深思的.問題:“爲什麼在一年級就開始出現落伍的,考試不及格的學生?而到了二、三年級甚至有落伍得無可救藥的學生呢?”是這些學生太笨,是他們上課不專心聽講,還是從教師自身尋找原因?

作爲教育者,我們是否做到了教育的公平性?是否做到了面向每一個學生?特別是弱勢羣體。學生再幼稚,也有他個人的思想和情操,有他獨特的思維和心靈。他們不是我們恩賜或施展個人魅力的對象,更不是等待我們塑造的蒼白魂靈。我們就應多一份關愛,多灑一些陽光給那些“落伍”得“無藥可救”的後勁生。

蘇霍姆林斯基曾提到,對那些學習有困難的學生,要走到他們跟前,看看他們有什麼困難,提出專門爲他們準備的習題。學習差的學生腦力勞動的效果如何,不能要他們光聽別的學生流利的回答,記黑板上的資料,而要設法使他們獨立思考,因爲思考的過程已經包含對知識因素的利用。要促使他們在每一節課上,在腦力勞動中哪怕獲得一點點進步也好。

蘇霍姆林斯基在《教師的教育素養》中提到,提高教師教育素養的主要途徑是讀書,讀書,再讀書,讀書是教師的精神需要。所以今後,我要象要求學生那樣要求自己:多讀書,讀好書,好讀書。

《給老師的閱讀建議》讀書心得 5

讀了《給教師的建議》一書,感觸頗深,給教師的建議心得體會。它是蘇聯當代著名教育家瓦。阿。蘇霍姆林斯基爲了解決中小學的實際問題,專門爲中小學教師寫的教育經典叢書。書中的每條建議都與我們息息相關,不是講一些生硬的大道理,而是從教師的身邊出發,由一些常見的現象,普遍的觀點,以及頗具爭議的問題,找出問題的癥結所在,並提出了切實可行的方法,對我們教師有着很實用的指導和借鑑作用。

在讀到“教師的時間從哪裏來”一段時,確實讓我產生了很大的共鳴。作爲一名教師,的確發現時間總是不夠用,每天總是備課、上課、訓練、寫反思等,仰望時鐘,一天時間卻又過去,可收穫卻不大。於是,我迫不及待地想要往下尋求答案。

作者給了我們一個很好的建議:那就是讀書,每天不間斷地讀書,跟書籍結下終生的友誼。我們都知道,要教給學生一滴水,那麼自己就要有一桶水。看看一些優秀的教師的教育技巧的提高,正是由於他們持之以恆的讀書,不斷補充他們的知識的大海的營養,這樣數量就逐漸轉化爲質量。是什麼促使他們在繁忙的工作之餘堅持讀書閱讀呢?愛學生,爲了讓學生能夠得到更好的發展,許多教師都把自己的'學習和生活中的許多內容與學生緊緊相連,心得體會《給教師的建議心得體會》。正是這樣的情感,讓他們在24小時中做出了比別人多幾倍的事情,讓24小時孕育了無數新的想法,也出現了許多奇蹟。他還在書中舉了一個例子:一天,一位老教師上了一堂非常精彩的公開課,他的風采吸引了在場的所有老師。當別人問她:“你花了多少時間來準備這節課”時,這位老教師說:“對這節課,我準備了一輩子,而且,對每一節課,我都是用終生的時間來準備的!”感動之餘,我也豁然開朗。我們總在抱怨着時間的流逝如水似箭,可老天總是最公平的,它給我們每個人都是一天24小時,之所以有差距,問題出在態度上,往往是事情在後面追着自己而沒有主動去做事。

有時爲了一節公開課,花了大量的時間在網上和雜誌上搜索着相關的圖片和知識;有時爲了寫一片論文絞盡腦汁,趴在電腦前浪費時間。我想這就是平時不學習,急來“抱佛腳”的後果。書中提到:“讀書是節約老師時間有效的方法之一。讀書不是爲了應付,而是出自內心的需要和對知識的渴求!”試問,從古到今,哪位成功者不是“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呢?俗話說:“活到老,學到老”,作爲一名新時期的教師,應當主動地去學習。因爲只有不斷豐富自己的知識,才能學會創造性地使用教材,才能贏得自身的發展,才能提高自己的素質,這是作一個‘真正的教師’所不可缺的“精神底子”。蘇霍姆林斯基也說:“一個真正的人應當在靈魂深處有一份精神寶藏,這就是他通宵達旦地讀過一二百本書。”我又做到了多少?當然此書中的建議都是值得我在以後的教學中借鑑。

讀完後我如閉塞的心靈打開了一扇窗戶,又如黑暗中點燃了幾盞明燈,我又進一步理解了“教育藝術”“教育智慧”的深刻含義了!

《給老師的閱讀建議》讀書心得 6

《給教師的推薦》一書是蘇聯當代著名教育家瓦。阿。蘇霍姆林斯基爲了解決中小學的實際問題,專門爲中小學教師寫的教育經典叢書。儘管這天的教育形勢與蘇霍姆林斯基寫書的年代相比已經有了很大的變化,但他那閃光的思想,精煉的語言,對我們這天的教育工作者來說絲毫不顯過時,它就像一場及時雨,滋潤着我們一顆顆乾渴的靈魂,它就像與教師應對面一樣,針對教師的苦惱與困惑娓娓道來,常讀常新,每次讀都有新的收穫和體驗。

翻開書,一百條推薦之首便是作者在反覆的教導我們“沒有也不可能有抽象的學生”。首先就要我們瞭解,每個孩子都是獨立不一樣的個體,在學校裏,教師不就應“一視同仁”,尤其是在學校生活的最主要領域——腦力勞動的領域裏,對兒童要個別對待。

作者打了一個最形象的比喻:讓所有剛剛入學的7歲兒童都完成同一種體力勞動,例如提水,有的孩子提了5桶就精疲力盡,有的孩子卻能提20多桶,但是如果你要強迫一個身體虛弱的孩子必須要提20桶,那麼這就會損害他的力氣,他到明天就什麼也幹不成。兒童的腦力勞動所需要的力量,也是象這樣各不相同的。讀到這我不禁想到一個一向困繞我的問題:爲什麼在我所教授的學生中會有明顯的優差生等級?

爲什麼同時教授,有的學生能夠很容易很完美的掌握,而有的學生卻什麼也學不會,此刻我最後明白原先我沒有在備課中思考到孩子們的差異性,沒有周密的思考到每一個學生在上課時將要做什麼,沒有因人而異,爲他們挑選適合他們學習的資料,使他們取得一點小小的成就。原先就因爲我這種欠缺思考的備課,使我的課堂中產生了很多的無效勞動,而無效勞動——這大概是學生和老師可能遇到的莫大的嚴重危險吧。正是蘇霍姆林斯基首條解決了我初爲人師的困惑。

在讀到“教師的時間從哪裏來”一段時,確實讓我產生了很大的共鳴。作爲一名教師,的確發現時間總是不夠用,每一天總是備課、上課、訓練、寫反思等,仰望時鐘,一天時間卻又過去,可收穫卻不大。於是,我迫不及待地想要往下尋求答案。

作者給了我們一個很好的推薦:那就是讀書,每一天不間斷的讀書,不是爲了應付明天的課,而是出自內心的需要和對知識的渴求,他鼓勵剛參加工作的年輕教師在熱烈而緊張的勞動中抽出時間來逐漸地,一步步的積累精神財富,智力財富和教育的明智。他教育我們每一個教育工作者要學習教育同行們的優秀經驗,取得他們的優秀信念,深入思考優秀教師的經驗,將有助於我們看到:在自己的`實際工作中,要取得某種結果,都取決於哪些因素。

讀到這些推薦,突然很懊惱自己的消極,一向抱怨工作太忙,時間太少,而忽略了學習,忽略了讀書,忽略了我所教給學生的教科書裏那點基礎知識,只是滄海一粟這一簡單的道理。以前雄心壯志的想過,要完善自己,但是現實的工作卻成了我頹廢最好的理由。爲什麼不能在閒暇之餘讀讀手邊的書,爲什麼不能在沒有課的時候多去聽聽同行們的經驗,爲什麼不能在晚上清閒的時候寫寫一天的教學日記,想想,時間真如流水就這樣荒廢了。

書是知識的源泉,聰明的殿堂!它會給人氣力,讀書能夠改變人生。讀完了《給教師的推薦》,我不時地反思自己,提醒自己要把這些寶貴的經驗轉化成自己的工作方法,應用在自己的教學實踐中。俗話說:“活到老,學到老”,作爲一名新時期的教師,應當主動地去學習。因爲只有不斷豐富自己的知識,才能學會創造性地使用教材,才能贏得自身的發展,才能提高自己的素質,這是作爲一個‘真正的教師’所不可缺的“精神底子”。

《給老師的閱讀建議》讀書心得 7

讀蘇霍姆林斯基的《給教師的建議》,就似乎一位智者站在你面前,循循善誘,給我排解煩惱,給我指點迷津,又如同一位和藹可親而又博學的老人,在我碰到困難的時候及時給我以幫助,讓我充滿信心。

蘇霍姆林斯基在反覆的教導我們“沒有也不可能有抽象的學生”。首先就要我們瞭解,每個孩子都是獨立不同的個體,在學校裏,教師不應該“一視同仁”,尤其是在學校生活的最主要領域――腦力勞動的領域裏,對兒童要個別對待。

他打了一個最形象的比喻:讓所有剛剛入學的7歲兒童都完成同一種體力勞動,例如提水,有的孩子提了5桶就精疲力盡,有的孩子卻能提20多桶,但是如果你要強迫一個身體虛弱的孩子一定要提20桶,那麼這就會損害他的力氣,他到明天就什麼也幹不成。兒童的.腦力勞動所需要的力量,也是象這樣各不相同的。

讀到這我不禁想到一個一直困繞我的問題:爲什麼在班級中會有明顯的優差生等級?爲什麼同時教授,有的學生可以很容易很完美的掌握,而有的學生卻什麼也學不會,現在我終於明白,雖然老師們在備課時考慮到了學生的差異,但沒有周密的考慮到每一個學生在上課時將要做什麼,沒有因人而異,爲他們挑選適合他們學習的內容,使他們取得一點小小的成就。就因爲這種欠缺考慮的備課,備學生不夠充分的備課,使我們的課堂中產生了很多的無效勞動,而無效勞動――這大概是學生和老師可能遇到的莫大的嚴重危險吧。

所以,我們要在課前充分的備學生,瞭解不同層次的學生的知識背景、生活經驗,在課堂上設計不同層次的問題,讓學生嘗試解答不同難度的檢測題目,課下佈置不同難度、不同數量的作業……以滿足每一個學生的發展需求,實現教育的均衡發展。

《給老師的閱讀建議》讀書心得 8

有幸拜讀閆學老師的《給教師的閱讀建議》一書,讀完大半以後真的覺得這是一本值得我們一讀的好書,它循循善誘,娓娓道來,從閱讀的重要性到教師爲什麼要閱讀,如何閱讀,到最後如何寫讀書隨筆等都有詳細的介紹。書中的鮮明深刻觀點,深入淺出的解說讓讀者驚歎閆學老師解決問題的能力,博學之外,收穫良多!感謝閆學老師給我們及時化愚!

在書中,閆學老師以“閱讀”爲主題,探討了閱讀的意義,作用及教師爲什麼要閱讀,指出優秀教師是讀出來的,還指出教師是一門職業,教書之外,還應有詩和遠方來滋養靈魂,遠離現世,讓自己在另一個世界裏體會生命,感悟生活!說的多麼好!作爲教書育人者應有高尚的人格,高尚的情操,廣博的知識,對事物科學、理性的認識,而這些除了生活中經驗的積累,讀書便是實現以上要求的一個主要途徑。讀書化愚,只有不斷豐富自己的各方面知識,才能創造性地使用知識,贏得自身的發展。只有不斷地學習、更新觀念和知識,不斷地在實踐中總結經驗教訓,吸取他人之長來補自己之短,才能使自己更加有競爭力和教育教學的能力。所以教師應該讀書。很多時候,我們總藉口沒時間而不能夠靜下心來學習。閆學老師指出越忙越要讀書,並指出真正的問題是,你是否選擇閱讀,是否願意過一種閱讀的生活,留出時間給閱讀。一旦這種習慣成爲一種自然,你不優秀也難。

雖然,一個教師是否能成爲一個優秀教師,這其中的因素很多,比如:一個教師所受的專業教育,所處的教育環境,所擁有的生活經歷,所秉持的.教育理念,所具有的職業天賦,等等。但我們都無法否認這樣一個真理:如果一個教師不讀書,他就不能在教育教學這條路上走得很遠。

閆學老師在《給教師的閱讀建議》一書中說到寫閱讀隨筆的重要性及意義也讓我感觸頗深。她說當閱讀和寫作結合起來,那些在閱讀時引發的思考會更加深入、全面、透徹,閱讀就獲得了另外的獎勵和收穫。我也要試着把我看過的書所產生的感想一一寫下來,讀書筆記摘抄,做好讀書筆記。讀書筆記不能全盤照搬,在記錄最重要的核心觀點之後,就可以進行概括提煉,對作者的觀點作進一步的梳理和理解,得出自己的見解,從而提高自己的能力。我想這就是閱讀真正的意義所在,即閱讀還要有思考。否則,閱讀就像走馬觀花,不得其要領。大家認爲了?

閆學老師說,當你把閱讀當成一種生活方式,當成一種像呼吸一樣自然的生命狀態時,閱讀就融入了你的生命,成爲生命本身的一部分,而不是遊離於生命外部的特別添加,不是生活本身的額外負擔。“讀書像呼吸一樣自然”,讀書就是生活,讀書就是一種最自然的生命狀態,是一種須臾不可缺的存在方式,也是高貴至美的人生境界。在以後的生活和工作中,希望自己能從一而終,把閱讀當成一種不可或缺的生活方式,讓閱讀陪伴左右!

《給老師的閱讀建議》讀書心得 9

對蘇霍姆林斯基的《給教師的建議》一書仰慕已久。有幸得此書一本,潛心拜讀,感觸頗深。

《給教師的建議》一書中沒有過多華麗的辭藻和引經據典,而是以比較親和的建議的形式,通過蘇霍姆林斯基在教學實踐中的大量的教學實例,針對我們實際教學中面臨的困惑循循善誘指點迷津。

閱讀的過程,猶如在與智者對話。書中每個具有理論和實踐指導意義的實例都如涓涓細流滋潤心田,書中每一條建議的真知灼見都值得我們細細品味。

一、尊重差異,傾心投入。

在第一節中,蘇霍姆林斯基就強調“沒有也不可能有抽象的學生”。蘇霍姆林斯基強調:“可以把教學和教育的所有規律都機械地運用到他身上的那種抽象的學生是不存在的。也不存在什麼對所有學生都一律適用的在學習上取的成就的先決條件。學習的成就這個概念本身就是一種相對的東西:對一個學生來說,‘五分’是成就的標誌,而對另一個學生的來說,‘三分’就是了不起的成就。教師要善於確定:每個學生在此刻能夠做到什麼程度,如何使他的智力才能得到進一步發展——這就是教育技巧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

我想,這段通俗樸實的語言一定會引起每位讀者的共鳴!每個學生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正如世界上沒有完全相同的兩片葉子一樣,世界上也沒有完全相同的兩個孩子。每個孩子性格各異,理解能力、表達能力等存在不同程度的差距,但若把一種所謂的“好的方法”套在存有很大差異的孩子身上,本身就違背了“順應萬物”的自然規律!尊重個性差異,是教師必須遵循的教育教學原則!

但實際工作中,我們很多時候在課堂教學採取的'是“一刀切”的方法,對學生的評價在很大程度上也側重於分數的高低,而對於後進生的補差工作也多采取“補課”的方法。換一種角度講,我們不二地承認孩子間的個性差異,但我們卻沒有遵循這一規律實施有效的教學措施。

在這方面,蘇霍姆林斯基的方法值得借鑑。針對像費加一樣的後進生,蘇霍姆林斯基專門爲這些孩子編了一本特別的習題集,借用民間引人入勝的一個個小故事,編寫了大約有200道應用題。他還爲費加收集了一套專門供他閱讀的書籍,大約有100本書和小冊子,可以從三年級讀到七年級。

在領悟蘇霍姆林斯基真正落實因材施教的措施的同時,我想,每位讀者篤定會被蘇霍姆林斯基的這種敬業精神所折服。

二、重視閱讀,提升素質。

關於閱讀,是蘇霍姆林斯基在本書中要表達的一個重要觀點,多次被提及。他不僅強調學生要加強閱讀,教師更要養成堅持閱讀的習慣。—

“閱讀是對學習困難的學生進行智育的重要手段……”“請記住,兒童的學習越困難,他在學習中遇到的似乎無法克服的障礙越多,他就應當更多地閱讀。閱讀能教給他思考,而思考會變成一種激發智力的刺激。書籍和由書籍激發起來的活的思想,是防止死記硬背的最強有力的手段。學生思考得越多,他在周圍世界中看到的不懂的東西越多,他對知識的感受性就越敏銳,而你,當教師的人,工作起來就越容易了。”“不經常閱讀科學書籍和科普讀物,就談不上對知識的興趣。如果學生一步也不越出教科書的框框,那就無從說起他對知識有穩定的興趣。”“每天不間斷地讀書,跟書籍結下終生的友誼。潺潺小溪,每日不斷,注入思想的大河。讀書不是爲了應付明天的課,而是出自內心的需要和對知識的渴求。”“一個優秀教師的教育技巧的提高,正是由於他們持之以恆地讀書,不斷地補充他們的知識的大海”……書中像這樣的句子還有很多。

閱讀,對我而言,在平時的數學教學工作中是個被忽略的環節;我也沒有養成每天堅持閱讀的習慣。即使平時閱讀時,也欠細細品味和深入反思。從現在開始,要在閱讀上對自己提出嚴格要求。

三、勤於反思,寫作提升。

蘇霍姆林斯基在第46條建議中提出“我建議每一位教師都來寫教師日記。教師日記並不是什麼對它提出某些格式要求的官方文獻,而是一種個人的隨筆記錄,在日常工作中就可以記。這些記錄是思考和創造的源泉。”

像蘇霍姆林斯基和李鎮西、魏書生等這樣的教育大家,都有堅持寫教育隨筆的習慣。我曾有一段時間,堅持寫了十多篇教育隨筆,隨時記錄了自己或課堂教學中的精彩片段,或教學環節處理中的不足之處,或班級管理中的困惑和收穫。每次翻看一下電腦中的這些文章,都會情境再現且深有感觸,甚至感到意外和驚奇。正如蘇霍姆林斯基所說那樣,“記日記有助於集中思想,對某一個問題進行深入思考。” 只可惜,我只堅持了很短一段時間,若能持之以恆,記錄下工作中的點滴瞬間,我想,我積累下來的一定會是許多寶貴的實踐經驗,自身也會迅速成長起來。

由於諸多原因,《給教師的建議》中,蘇霍姆林斯基滲透於其中的許多思想精髓我還不能完全領悟,這本書還需要進一步閱讀,仔細品味和反省。

《給老師的閱讀建議》讀書心得 10

在小語界,閆學老師是大家崇拜的名師,可是我沒有聽過她的報告,也沒有看過她的書,《給教師的閱讀建議》這本書是我看她的第一本書。這本書的語言樸實無華,很接地氣,好像和讀者面對面談話一樣,讓人如沐春風,又引人入勝。讀後也讓我想給自己提幾點建議。

建議一:讀書要背誦優美精彩、有用的段落。

閆老師讀過《瓦爾湖》,泰戈爾的《新月集》,聖埃克絮佩裏的《小王子》等經典著作。這些經典我也讀過。她讀過這些書許多次,每次都有不一樣的理解。她還背誦裏面的段落,有時整頁整頁的背誦,這些語言天長日久化爲身體和心靈的一部分。當她有感受要發表時就自然而然地表達出來。我就非常驚訝。大人也要這麼讀書嗎?

小時候讀書還經常背誦一些精彩的段落,但是參加工作以後,無形中感覺自己已經是大人了,認爲看書就只看書,只關注文章的結構安排,寫法,用詞的準確,以及蘊含的道理。沒必要背誦。對於精彩的段落也是用筆畫下來多讀幾遍,我錯誤的認爲邊讀邊背誦這是學生應該做的事情,大人讀書呢,就是增長一下見識就行了,大概內容瞭解就行了,原來我錯了。所以我給自己的建議是,以後讀書要背誦優美,精彩有用的段落,對於好書,要多次的閱讀。

建議二:要閱讀有坡度的書。

我自認我讀的書不算少。現在回想起來讀的書目幾乎都是內容簡單,一讀就懂,我一直和學生一起閱讀,所以學生讀什麼書,我也就讀什麼書,因爲我們班加入了全國性的“班班閱讀”課外閱讀機構,每月一本書,都是國內外的名著。我和學生從一年級到六年級算下來也應該讀了將近100本的課外書。學生閱讀的書,對於我們教師來說,那內容就非常簡單了。我也讀我們教師專業方面的書。比如,薛瑞萍老師寫的一系列的書,竇桂梅老師寫的全部書,好多名師的書,我都成套買回來,好好研讀。我看他們的教學設計,還要思考這樣設計的原因,收穫也很大。他們的一些教學理念和做法我常常運用於自己的教學和班級管理過程中,但是總覺得自己提高不快。現在回想起原因大概也有我只是讀好理解的`書,只是在模仿名師,卻沒有追溯根源。我還記得聽過哪位名師推薦的馮友蘭的《中國時間簡史》這本書,說讀了這本書,可以瞭解一些中外哲學基本知識,我買到這本書讀的時候覺得非常的艱澀,我看不懂,當時就想這本書不適合自己,至今這本書還束之高閣。看了閆學老師的書,我才知道這種做法是非常錯誤的,應該讀一些對自己來說有坡度的,有難度的書,纔有利於提高自己的閱讀水平。難以理解的,多讀幾遍,還要找和這本書相關相近的書讀讀,就能很好的理解了。然後把此書讀懂後,自己的認識肯定會上幾個層次。於是我給自己提出了第二個建議。

建議三:要堅持讀書、教書、更要堅持寫作。

作爲老師,我們都知道讀書和寫作的關係,我也曾經寫過很多教育故事,教學反思,自己的教育心得等。但是總是斷斷續續,特別是薛瑞萍老師,把自己帶的班級日常事情、心得等,從一年級寫到六年級。我當時很受啓發,也要像她學習。但是沒有堅持下去。每一次都在心裏下定決心,要堅持寫下來,但是總是沒過幾天,由於這事那事就耽誤了,於是就有了許多次的開始,許多次的半途而廢。

其實閆老師說的很對,有時你心裏有一個想法,當你寫的時候,那種想法會很具體,而且認識的比你心裏想的更完美,更高一個檔次。我也有這樣的認識,所以我覺得要想讓自己提高,就必須堅持讀書,教書和寫作。天天讀書,做讀書筆記,天天對自己的工作心得記錄下來。現在寫作多麼方便,對着手機口述,字就出來了,稍微改動一下,文章就出來了。還有什麼理由不堅持呢。

我想我再努力大概也沒有名師那麼大的成績,但是隻要按照我自己的這三點建議做,我會比以前的自己更好!

《給老師的閱讀建議》讀書心得 11

蘇霍姆林斯基在許多條推薦中都提到,教師要提高自己的教育素養,就是要讀書,讀書,再讀書。要把讀書當作第一精神需要,當作飢餓者的食物。要有讀書的興趣,要喜歡博覽羣書,要能在書本面前坐下來,深入地思考。確實,我們教師教給學生的那點基礎知識,只是滄海一粟,教師要想提高自己的教育水平,在教學時遊刃有餘,這就需要持之以恆地讀書,不斷地補充自己的知識的儲備,使自己的知識海洋變得越來越寬廣。

只有讀書,才能從知識的海洋裏汲取營養,才能充實我們的頭腦,提升我們的思想,才能讓我們擺脫“坐吃山空”、“無物可教”的尷尬境地!蘇霍姆林斯基說過:“一個真正的人應當在靈魂深處有一份精神寶藏,這就是他通宵達旦地讀過一二百本書。”

書中第二十二條講到“爭取學生熱愛你的學科”。在蘇霍姆林斯基看來,只有學生喜歡上了某一學科,那麼這些學生的天賦素質纔會得到發展,他們的愛好、稟賦、才能、志向才能建立起來。

我們也能夠從圖書、報紙的種種事實能夠看到,一個人最終的研究或發展方向,都可能與他小時候所喜愛的那門學科有着千絲萬縷的聯繫。是啊,作爲老師,最期望的就是學生熱愛你的學科,只有這樣,學生纔有興趣學纔可能學好!

如何讓學生喜歡你的學科呢?它所需要的條件太多了,教師靠高尚的人品,用心的智慧,高超的教育藝術吸引了學生,學生喜歡你,自然會愛烏及屋,從而喜歡了你教的這門學科。

在那裏,蘇霍姆林斯基也提出了一些很好的推薦,他期望你去爭取自己學生的思想和心靈,跟你的同事們——其他學科的教師來一番競賽。

在我們的教學中,總能看到這樣的情景,上課前或下課後,學生快樂的圍繞着老師身邊,和老師交談着自己的所見所聞或討論着有關課堂上的問題。

當然,在我們的教學過程中,有些“你自己的學生”,這些學生都是對你這門學科特別感興趣的學生,以至於他們可能因爲喜愛這門學科而會把這門學科當成自己將來從事研究的方向;但也有一些學生對什麼都不感興趣,他們對一切都感到漠然。蘇霍姆林斯基說,在學生對待知識的.態度上,最令人感到苦惱和感到擔憂的,就是這種無動無衷的精神狀態。

那麼如何點燃起這些學生“興趣”的火花呢?教師一方面要在教育學生的同時不斷學習,提高課堂效率,是學生真正成爲”自己的學生”,使課堂成爲學習知識的樂園。

另外蘇霍姆林斯基也給了我們推薦:“接近那種無動於衷的頭腦的最可行的途徑就是思考。只有靠思考來喚醒思考。”教師都要思考,是什麼促使某些學生變成了這個樣貌。有什麼方法才能改變呢?在那裏,蘇霍姆林斯基讓我們每一位教師要樹立一個觀念,那就是,要使一個人最後有一天發現自己是知識的主宰者,使他體驗到一種駕馭和規律性的情緒。用認識來鼓舞起人的精神——這就是說,要使思想跟人的自尊融合起來,這是給我們提出的第二十三條推薦。

早就從各種渠道聽說過蘇霍姆林斯基和他的這本《給教師的推薦》,也曾對其中的資料有過涉獵,然而在自己真正擁有了這本早想擁有的“教育寶典”,懷着無比虔誠的情緒認真拜讀之時,心靈仍是受到了深深的震撼。

在《請記住:沒有也不可能有抽象的學生》這一條目中,蘇氏給我們指出了一個教育教學中很是常見的一個現狀,他說:爲什麼早在一年級就會出現一些落伍的、考不及格的學生,而到二、三年級有時候還會遇到落伍得無可救藥的,因而教師乾脆對他放下不管的學生呢?這是因爲在學校生活的最主要的領域——腦力勞動的領域裏,對兒童缺乏個別對待的態度的緣故。

學生的基礎不一,理解潛力有差異,因此我們就不能以同樣的標準來要求不一樣的學生。“能夠把教學和教育的所有規律性都機械地運用到他身上的那種抽象的學生是不存在的。也不存在什麼對所有學生都一律適用的在學習上取得成就的先決條件。”

作爲教者,我們的工作對象是學生,是一個個鮮活的個體。應對這樣的現狀,如果我們硬是要以同樣的標準來要求不一樣的學生,用自以爲“放之四海而皆準”的教學方式來教育所有學生的話,那隻能出現一種結果:一部分學生的自信被摧毀,一部分學生的潛力被扼殺。

蘇氏明確告訴我們:學習上的成就這個概念本身就是一種相對的東西:對一個學生來說,“五分”是成就的標誌,而對另一個學生來說,“三分”就是了不起的成就。教師要善於確定:每一個學生在此刻能夠做到什麼程度,如何使他的智力才能得到進一步的發展,——這是教育技巧的一個十分重要的因素。

其實類似的觀點在我國兩千多年前就已經出現,這就是孔子提出的“因材施教“原則,只是我們往往口頭上無比的尊崇,而在實際教育教學工作中卻一再地踐踏罷了。

學生是人,不是工廠裏的產品。教者尊重學生不妨從尊重他們的現狀做起,爲每一位學生確定適合他自己的“臨近發展區”,使每一位學生都能自信地發揮出他的力量和潛力,享受到腦力勞動中的成功的樂趣。

唯如此,方能不誤人子弟,方不致成爲教育的罪人。

《給老師的閱讀建議》讀書心得 12

前段時間,我閱讀了前蘇聯當代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的經典教育名作《給教師的建議》,讀後帶給我極大的啓發和深深的感觸。本書中大師共談了一百個問題,每一個問題都用平實的語言娓娓道來,既有生動的實際事例,又有精闢的理論分析,深入淺出地闡述了相信孩子、尊重孩子,用心靈去塑造心靈的教育思想以及主張個性和諧發展的教育建議。可以說本書集教育教學於一體,不但能開闊我們教師的眼界,同時也提高我們的教育教學水平。

通讀本書後,最令我震驚和佩服的不僅是蘇霍姆林斯基所寫的那些有價值的教育原則和方法,更是蘇霍姆林斯基對教育事業持之以恆的追求,幾十年如一日的工作熱情。這種“力所能及,耕耘不息”的工作熱情和“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的堅韌品質正是走向成功不可或缺的瑰寶。所以我認爲,要想成爲優秀的教育工作者,就必須先錘鍊自己的素質。

在《談談教師的教育素養》中,蘇霍姆林斯基說:“讀書、讀書、再讀書,——教師的教育素養的這個方面正是取決於此。要把讀書當做第一精神需要,當做飢餓者的食物。要有讀書的興趣,要喜歡博覽羣書,要能在書本面前坐下來,深入地思考。”

蘇霍姆林斯基之所以成功,正源於他廣泛地閱讀,淵博的知識。他說:“我私人的圖書館裏,在幾間房子和走廊裏,從地板直到天花板都擺上了書架,有成千上萬冊書,我每天不讀上幾頁,有時不讀上幾行,我是無法活下去的。”所以纔有了他的四十多本理論專著和幾百篇論文,纔有了“學校生活的百科全書”。

每天不間斷地讀書,跟書籍結下終生的友誼,讓它像潺潺小溪,充實着我們思想的江河。愛好讀書應該成爲教師的職業素養和習慣,就像軍人喜愛武器,孩子喜歡玩具一樣,教師的至愛應該是書籍,但只喜歡教材和教參兩本書的.教師是無論如何不能稱之爲優秀教師的。我們要讀各方面的書籍,讀教育名著,與大師對話,和名家交流,學習他們的理論精髓和實踐經驗,學習他們的創新精神和對事業的執着追求以及獻身精神,同時也要讀文學,讀歷史,讀生活、讀人生……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成爲學生學習的教育者、生活的導師和道德的引路人,成爲人類文明的真正傳承者。

總之,讀《給教師的建議》這本書使我有機會走近大師,走進教育。我想,讀書將成爲我今後生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我會將這種“對話”進行到底的。

《給老師的閱讀建議》讀書心得 13

我讀了《給老師的建議》一書。書中的每一項建議都充滿了教育智慧。實例生動,分析精闢,啓發性強。由此,我理解了許多不同的教育觀點。在這裏,我簡單地從微觀細節談三點閱讀見解。

認知1:成功的教師應具備較高的綜合素養

什麼是教師素養?蘇霍姆林斯基從三個方面闡述了教師的教育素養:第一,教師應該對所教授的學科有廣泛的知識。教師教育素養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是瞭解研究兒童的各種方法。教育素養還有另一個方面,當涉及到它時,人們會感到焦慮。這就是教師語言培養的問題。蘇霍姆林斯基說:教師教育素養的一個重要特徵是,教師越能自由掌握教材,他的敘述就越富有情感,學生下課後花在拿起課本上的時間就越少。教育素養的第一個標誌是教師在授課時可以直接塑造學生的理性和思維。老師對教科書的介紹就像是對會說話的學生的評論。老師不是在講真理,而是在與學生交談。

感知2:成功的教師應善於引導學生

瞭解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動機。蘇霍姆林斯基說:“這是一場災難;求知慾是一種美好而頑皮的東西。打個比方說,它是一朵嬌嫩的花,成千上萬的細根在潮溼的土壤中不知疲倦地工作,滋養着它。我們看不到這些根源,但我們謹慎地保護它們,因爲我們知道沒有它們,生命和美麗就會枯萎,興趣是學生學習的動力,也是學生智慧的'火花。沒有興趣的引導和鋪墊,學生會感到學習枯燥,產生厭學情緒。

因此,教師應該在培養學生對學科的興趣上下更大的功夫,教給學生學習方法,使他們能夠順利地獲得知識,在經歷一次又一次的成功後感受到學習的樂趣,從而激發學習的動機。教師應該學習教學方法,用科學的教學方法指導學習方法,如蘇霍姆林斯基所說,如果我們能將家庭作業、科技知識、百科全書知識、有趣的故事和具有遊戲性質的有趣實驗納入教師備課材料中,我們必須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感知3:成功的教師應該善於思考

只有善於思考,他們才能創新。閱讀《教師建議》一書,我們可以看到蘇霍姆林大師的教育智慧。他似乎正在集中精力思考和認真審視學校教育的每一個細節。我認爲善於思考是他美好生活中最迷人的部分。蘇霍姆林斯基關於教師的建議第5條提出了“兩套教學大綱”,以發展學生的思維。第一組是指學生在記憶中必須記住和堅持的材料,第二組是指課外閱讀和其他資源。從蘇霍姆林斯基的討論來看,第二套大綱是確保第一套大綱順利完成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先決條件。

讀完這本書後,我暗暗下定決心,一定要勤奮讀書,善於思考,做一名成功的教師。通過閱讀,提高教育素養,藉助思維使教育充滿智慧。因爲只有智慧含量高的教育才能被視爲一種陽光沐浴和雨水滋潤,才能真正淨化學生的心靈,提高學生的素質。

《給老師的閱讀建議》讀書心得 14

忙了一段時間,終於有時間靜下心來好好讀讀書了,最近讀了一本教育類書籍,令我受益匪淺,這就是蘇霍姆林斯基的《給教師的建議》。

輕輕翻開這本墨綠色封面的書,快速的瀏覽了書目,我的心跳不禁加快,猶如缺氧的人立刻吸入了新鮮的氧氣一般,另我精神爲之一振。

我該如何表達,我看過此書的感受呢?我是語文教師,我承認從小我就莫名的熱愛自己的學科,喜歡用文字來表達情感,更願意通過文字感受作者情感。然而,通過蘇霍木林斯基的文字我感受到了作者是以無比熱情以及恆久的持之以恆的毅力,繼續着他終身喜愛的事業。

細細看來:每一篇都是教學經驗的提煉;每一篇都是紮實閱讀的積累;每一篇都是熱愛學生真情的流露;每一篇都是大師娓娓道來的經驗之談;每一篇都是教學生活中真實的再現;每一篇都是青年教師必讀的經典。

或許生活中,我們離大師總是太過於遙遠,但是當我走進蘇霍姆林斯基所撰寫的`文章時,我們離大師其實很近很近,思想火花的碰撞,讓我如飢似渴地讀着他的著作,真不愧被稱爲“教育聖經”之作。

真正走進《給教師的建議》幾天而已,我的頭腦立刻清醒許多,對待孩子的觀念重新有了改變,或許一本書在精神上對讀者的刺激,也會延伸到自己的行爲中去。我期待自己在新學期的開學,能夠在教學上有質的飛躍與成長......

《給老師的閱讀建議》讀書心得 15

我最近讀了蘇聯當代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寫的《對教師的建議》,這本書講述了100個建議,每個建議都涉及一個問題。這裏有生動的實踐例子和精闢的理論分析,其中許多是蘇霍姆林斯基教育教學的例子。

給我印象最深的是第27條建議“讓每個學生都有自己喜歡的事情”。我深深感到,在當前課程改革的大環境下,教師應該對教師的職業道德、教師的教學行爲、教師的教育教學有新的認識,從而提高自身的專業水平。讓我談談我自己的經歷。作爲教師,我們應該給學生適當的指導。畢竟,他們的思想不夠深刻,思想不夠成熟。那麼學生們應該做什麼呢?我在那裏有一些經驗。

如何建立師生之間的友誼

蘇霍姆林斯基寫道:“我認爲,我們應該建立一種良好的師生關係。”建立師生之間的友誼需要付出巨大的勞動和精力。有些人認爲,要建立師生之間的友誼,就帶他們去旅遊,與他們分享快樂。我認爲這些觀點是錯誤的。要與學生建立友誼,我們必須擁有巨大而豐富的精神財富。沒有這種精神上的豐富,友誼就會變成一種庸俗的親密關係,這對教育來說是一種危險的現象。因此,要在師生之間建立一種良好和諧的關係,我們需要必要的知識儲備和情感交流。其次,平等、民主地與學生相處記住,我上學時尊重老師,遵守老師的話。我不敢無禮或懷疑。但是現在學生們不同了。他們和老師談笑風生。有時他們敢於挑錯老師的位置。他們總是以同齡人的口吻與老師交談。在他們眼裏,老師似乎什麼都不是。

一開始我無法理解學生們的態度,但讀了這本書後,我受到了啓發:儘管學生都是未成年人,在理解問題方面有着無法克服的侷限性,但促進民主就是尊重學生的權利。民主就是討論一切,在討論中尊重學生的主體,在討論中實現學生的主體價值。在建立民主氛圍時,教師需要特別注意對話的平等性,這就是所謂協商的.意義所在。民主作爲現代社會的基本共識和追求,也是社會理性的重要標誌。

我們可以看到,在書中的許多建議中,閱讀不止一次被提及,將閱讀置於非常重要的位置。作者提到閱讀應該成爲吸引學生學好英語的重要發源地。他還說:“我認爲;你應該記住,無論什麼樣的愛好,如果不能觸動學生的思想和心靈,都不會帶來好處因此,學生的第一個愛好應該是閱讀。這種愛好應該終生堅持下去。他的話表明他對學生喜歡閱讀是多麼重要。

應該引導每個學生走向學習的發源地。就是讓他非常喜歡一個學科,然後從這個學科延伸出來,參加這個學科的各種活動,思考這個學科的各種問題。從而建立我們自己的愛好。在這方面,我們的教師仍有很大的發展前景。問問自己,你有沒有試着讓你的學生喜歡你教的科目?

我們的每位老師都能耐心對待像蘇霍姆林斯基這樣的貧困學生,並且善於像蘇霍姆林斯基那樣思考。我相信學生們在你的幫助下會進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