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心得體會 > 金融類讀書心得體會範文(精選17篇)

金融類讀書心得體會範文(精選17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18W 次

從某件事情上得到收穫以後,可以將其記錄在心得體會中,這樣我們就可以提高對思維的訓練。那麼如何寫心得體會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金融類讀書心得體會範文,歡迎大家分享。

金融類讀書心得體會範文(精選17篇)

金融類讀書心得體會 篇1

人類歷史上一次又一次的金融危機反覆提醒我們,我們需要的並不是規模更大的金融,而是更好的金融。而判別一個金融是好是壞的標準在於它能否有效降低資金兩端建立信任的成本,進而降低融資成本,提升金融中介效率。《我們熱愛的金融》這本書以金融發展的制度背景及歷史沿革爲基礎,透過金融演進的視角,分析全球金融體系尤其是中國金融體系過去70年不斷變遷背後的深層邏輯;並通過大量數據分析和實證證據,揭示出中國金融體系的一些結構性問題。

書裏提到目前是中國金融發展史上最激動人心的一個時代,我國金融業增加值的GDP佔比在20xx年就已經超過美國。20xx年《銀行家》發佈的全球前1000家銀行排行榜中,136家來自中國的銀行赫然在列,中國工商銀行、中國建設銀行、中國農業銀行和中國銀行雄踞排行榜前四名。我爲我是中國工商銀行的一份子而感到驕傲,但同時也深深地感到了壓力。雖然目前我行名列第一,但其它三大國有銀行緊跟其後,隨時有追上來的可能。因此,“三比三看三提高”裏提到,我們要和市場同業比,要看到自己的優勢和差距,提高市場戰鬥力。這是我們今後的戰略方向,也是我們的目標和任務。

科技革命的技術主義者相信大數據、物聯網、區塊鏈、人工智能,甚至數字貨幣等的力量。它們可以消除信息不對稱,一定程度降低資金兩端建立信任的成本。而目前我們開發中心有工銀魔方、工銀天俊、工銀圖靈、工銀聚物、工銀璽鏈、工銀天眼等十大技術平臺。這些技術平臺的搭建,也是爲了更好地將信息科技賦能“數字化銀行”和“智慧銀行”。

書中還提到:“我們需要更多的金融創新,絕不是最少的金融創新;金融更活躍地幫助我們的社會實現其應該實現的目標。”對於工行來說,金融的業務創新需要金融的科技創新持續提供供給能力,這樣纔能有力地支撐全行的業務發展。面對越來越快速變化的市場需求,我們要做好DevOps全生命週期工程的建設,以此提升快速交付和部署高質量產品的能力,以及高質量生產運維及業務運營的能力。

目前我行第一個人金融銀行戰略實現良好開局,境內外匯業務首選銀行戰略形成整體框架,服務國家區域發展戰略方案基本形成,改革創新邁出了新步伐。面對挑戰,抓住機遇,任重而道遠,讓我們一起努力吧!

金融類讀書心得體會 篇2

得益於指導老師的推薦,小編有幸拜讀了由美國德克薩斯大學奧斯汀分校商業法教授費蘭克·克羅斯與羅伯特·普倫蒂斯編寫的,由華東政法大學兩位副教授伍巧芳與高漢合作翻譯的《法律與公司金融》。

此書從經濟學與行爲決定論方面分析了法律法規在公司和其他企業的發展與成功中所扮演的角色,並介紹了美國法律與公司金融的歷史以及運用跨國實證分析的方法來檢驗基礎法、公司法和證券法對於金融發展的具體影響,最後依據實證分析所得出的結果以及美國市場的現實狀況,提出了當前的有關爭議。此書涵蓋了大量的材料,運用了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方法深入淺出地向讀者展示了作者的學術成果,適合商務人士、法律專業的學者、研究生以及本科生閱讀。

如今,隨着中國金融市場愈加開放,金融創新服務不斷涌現,金融產品的收益越來越高,伴隨而來的是高風險、高槓杆。去產能、去槓桿、去庫存、降成本、補短板成爲了今後幾年優化中國經濟結構、加大社會有效供給的重要任務。而降低金融風險的有效方法便是通過制定法律法規維護金融市場的良好秩序。

而應該制定怎樣的法律及如何使法律價值最大化是目前我們急需進行探討的。而此書運用迴歸變量分析方法,將法律變量作爲重要的解釋變量對最終的金融變量進行了迴歸分析,以刻畫出法律對於金融市場的影響效果。小編認爲,在制定法律時可以參照適用此種方法,以探求制定更爲有效的法律制度,這對指導我國的金融體制改革有着重要意義。

而事實上,在適用迴歸分析方法進行研究時,也是有一定的障礙的。一方面法律法規不同於金融數據,現實生活中並沒有能代表法律法規的現成及準確的量化測量。另一方面,就像有部分學者並不認同“惡法非法”一樣,法律可能並沒有好壞之分,這就導致了我們沒有辦法簡單地用序數的方式來衡量法律的差別。但是我們可以將某一法律規定的存在與否用一個二元變量來表示,讀書筆記。也能夠將它們整合在一起作爲一個連續的變量,以此來刻畫當某一自變量發生變化的時候,會導致用於衡量金融市場變化的因變量發生何種變化。如此便可探究此前的有關法律和金融發展之間關係的研究結果的正確性以及可靠性,同時也可以將其引入到實踐當中,便於確定已經頒佈的某一法律規定對於過去的金融市場的影響程度,進而評價該法律規定存在的必要性,爲日後制定法律法規提供指導作用。當然,確定了研究法律對金融市場的影響效果的方法,還需要確定研究中需要用到的自變量與因變量。

《法律與公司金融》一書中是運用了跨國實證分析的方法,其所確定的變量對於研究中國的金融制度改革有一定的意義。但是鑑於中國國情的特殊性,仍需進行一定的修正。

此書所運用的研究方法已經超出了傳統法學所使用的研究方法,引入了經濟學中的迴歸變量分析方法,因爲其中的研究不僅覆蓋了法學學科,還包括了經濟學。事實上,此前類似的研究都是由經濟學家進行的,雖然也爲法律的價值提供了一個有說服力的案例,但始終還未能成功地獲得較好的法律變量。於是,此書的作者進行實證分析時,使用了一些前期研究相同的變量,同時利用自身法學研究的工作經驗及豐厚的法學知識,增加了一些變量,使之更有效、更準確地研究法律規定對不同的經濟收益措施產生的影響。

此外,在此書的第三章中更是使用行爲心理學的基本原理,從不同角度突出一項設計出色並且嚴格實施的法律在市場經濟中所體現的優勢和價值。凡此種種,都向我們法學院學生傳達出了一種信號:在如今的經濟高速發展的背景下,除了學習傳統意義上的法律知識以外,還需要拓展性地學習不同學科的知識,這就是跨學科學習。按小編的理解,在跨學科學習上,法學知識是最容易與其他學科結合的。因爲社會的方方面面都離不開法律法規的約束,法學學科是“最接地氣兒”的。而基於法學的這一包容性,使得我們更願意去學習其他學科,也更有利於我們掌握其他學科的知識。

金融類讀書心得體會 篇3

在關於開展“讀書。思考。進步”專題讀書活動中,我一口氣將《金融道》讀完了,書中有對金融的動態瞭解,管理水平經驗,有許多讓人信服的道理和讓人不敢想象的實例。通過一家弱勢銀行在短短近十年時間中、從無到有造就出一家業績驕人的省級分行的經歷告訴我如何做人、如何做事、如何生活。

金融之道,常常在金融之外。我們信用社,從某種程度上說在金融業確實屬於“弱勢羣體”,而我們服務的也往往是社會中的“弱勢羣體”,如何因“弱勢”而瘋狂?我想,只有樹立學習的觀念,樹立學習增長能力的觀念,在學習理論和業務知識的同時,主動走出去學習先進單位的經驗,解放了思想,看到了差距,更新了觀念,理清了思路,創新觀念有了轉變,那工作能力就有提升。

“如何讓一羣思想各異的人團結一致,充滿凝聚力?什麼是員工每一?”這個提問深深地吸引了我,作爲一個網點經理我應該如何做到這一點,我做得又合格不?記得當接任時我的第一份工作總結中提到的關於工作中的難題時,我提到網點的一位員工,我直接指出他不適宜做網點一線的工作,原因是他比別人做得差。後來我更新了觀念,用自己的一套方法和該員工的自身努力改變了這一情形,現在他由一個別人都不想與他拍檔做事的“新”員工變成了一個可能教導他人的“老”師傅,由以前要別人幫手“執手尾”變成現在主動要學新東西,主動問有什麼要幫忙。一個有十年工作經驗的“新”員工在短短的一年時間變化這麼大,新觀念只有一個:不能對一個員工採取放棄的態度如果大家都放棄他,他也可能會放棄自己,當所有人都覺得他不行時,他可能也不覺得自己不行。

我不能容忍他不熟悉的業務由別人代他做,我要求他熟悉作爲一個綜合櫃員需要熟悉的業務,可能也是機緣巧合,一批舊員工走了,換了一批新的員工,有些還是剛畢業的,這下不但沒有人幫他了,反過來別人要請教他,借這個機會我要求其他員工讓他獨立去完成一個“教學”過程,如果教錯了就糾正他,對了就讚揚他,因爲要表現出比新人強,他主動去做一些以前對他來說“難度高”的業務,慢慢他的自信心有了,責任感有了,業務水平更是提高了不少,更讓我感動的是三月時當我在計提一季度應付利息時他叫我教他,當我教完他後的一個星期,他告訴我設計了一套程序,當輸入原始數據後就可以直接打印計提利息的業務憑證,我們一試果然與手工計提的單據一下,他很開心,向每一位員工展示他的“戰利品”。

每一個人都希望得到別人的認同和讚許,有時你的一個微笑,一聲讚許,可能就是別人的一支強心針,我慶幸我沒有放棄這個同事,我也沒有資格去放棄他,每個人都有他的能力和閃光點。同他向我們展示“戰利品”的那一刻我感受到工作固然是爲了生計,但比生計更可貴的,就是在工作中充分挖掘出自己的潛能,發揮自己的才幹;工作所給予我們的,要比我們爲它所付出的更多。如果我們將工作視爲一種積極的學習經驗,那麼,每一項工作中都包含着許多個人成長的機會。

那如何讓我們成爲一個團隊,如何讓我不是一個人孤軍作戰呢?思考的答案是:開心地投入工作當我剛到銀花分社時,正好是存款大幅下跌時,當時我對固有的客戶一無所知,對未來也沒有信心,和同事們開完班後會的飯局聊天中我感覺到大家好像都覺得吸存與我們這些一線員工一點關係也沒有,那是領導們的事,我們只要做好本職工作就行了,付出太多,豈不被壓榨了?當時我也不知如何去糾正他們這種思想,或許連我自己也是這種思想,但在去年的三季度當我們的存款任務離完成是那麼的接近,我們整個組,上至組長,下至每一位員工,都把衝業績當成了自己的一項工作,知道有客戶的私人資金在股票市場時會主動諮詢客戶是否有多餘未入市的資金轉過來做通知存款,剛好度過“國慶”的七天假期,可以讓資金取得更高的收益,最後雖然我們差一點沒有完成任務,但我們形成了一個團隊,一個有初步凝聚力的團隊,而在那個季度我們團隊的獎金收入是轄內最高的,原來我們是做得最好的,所以我們也得到了應有的回報。

以前我們可能會覺得敬業表面上看起來是有益於學習,有益於領導,但現在明白到最終的受益者卻是自己。當我們將敬業變成一種習慣時,自己從這個工作中學到更多的知識,積累更多的經驗;

還有一點讓我現在還很感動的,20xx年3月中旬才收到上級下達的任務指標,我們一季度的對公開戶數是45戶,因爲開戶所需的時間較多,有時員工覺得“挺累”一個活,而當時我們還差十多戶任務數,但時間只剩下差不多一週的工作日,當我看到每有客戶要求開對公戶時,辦理業務的員工那種私下暗喜的表情,當最後一天我們以超出任務的業績完成了該項任務那種歡呼時,我真的感動了,我們從這種全身心投入工作的過程中找到了快樂。

既然我們選擇工作,選擇爲信用社工作,何必讓工作牽着自己走,何必讓工作成爲自己的負擔爲何不付趁機爲工作付出滿腔熱忱,去享受工作的快樂,因爲工作本身就是生活一個重要部份。

下一個問題是:如何讓我們這個“弱勢羣體”也瘋狂呢?記得幾次開會領導都和我們說,這個世界沒有做不到的事,只有想不到的事。《金融道》中思考也讓我找到了答案:

在工作中,我們沒有任何藉口但是,不幸的是,在生活和工作中,我們經常會聽到這樣或那樣的藉口。它們好像是“理智的聲音”、“合情合理的解釋”,我記得自己也曾經不斷爲自己工作的失誤或業務的停滯不前找藉口,工作失誤時,以“員工之間沒有配合好”“員工新,業務不熟悉”爲藉口;當業務拓展不開、工作無業績時,我也曾以“信社理財產品不多”、“金融政策不好”或“我已經盡力了”等等藉口;呵呵,只要有心去找,藉口還是無處不在。做不好一件事情,完不成一項任務,可以用各種藉口爲自己的當“擋箭牌”,但事實上這只是在掩飾你自己的弱點,自己在把寶貴的時間和精力放在了尋找藉口時,卻忘記了自己的職責和責任,作爲一名網點負責人,完成各項目標任務不是我的責任嗎?將困難說得再多、再大,只能證明自己的無能;其實,在每一個藉口的背後,都隱藏着豐富的潛臺詞,只是我們不好意思說出來,甚至我們根本就不願說出來。藉口讓我們暫時逃避了困難和責任,獲得了些許心理的慰藉。但是,藉口的代價卻無比高昂,它給我們帶來的危害一點也不比其他任何惡習少。不願承擔責任,把本應自己承擔的責任推卸給別人。一個團隊中,是不應該“我”與“別人”的區別的。一個沒有責任感的員工,不可能獲得同事的信任和支持,也不可獲得上司的信賴和尊重。如果人人都尋找藉口,就會削弱團隊凝聚能力;沒有人是不犯錯的,所以以自己的能力或經驗不足造成的失誤尋找藉口,顯然是非常不明智的。錯就是錯,沒有誰天生就能力非凡,正確的態度是正視現實,以一種積極的心態去努力學習、不斷進取。

在今天,作爲工作在第一線的一名職工,一名網點負責人,我認爲需要的不只是學習業務書籍上的知識,而是更需要一種精神,一種工作的態度,對上級的指令,立即採取行動,全心全意去完成任務。在日常工作中全力和同事配合做好工作,對同事提出的幫助要求,不找任何藉口推託或延遲。說得有位名人講過這樣一段話:如果你自己有繫鞋帶的能力,你就有上天摘星的機會,所以我們必須改變對藉口的態度,把尋找藉口的時間和精力用到努力工作中來。因爲工作中沒有藉口,人生中沒有藉口。

讀了這本書後受到的啓發確實很多,也進步了很多,我很慶幸自己能在此時此刻讀到了這本好書。它不僅端正了我的工作態度,也爲我提出了正確的工作目標。作爲一名黨員,一名基層網點負責人,我努力在實踐科學發展觀上闖出一條新路,進一步解放的思想空間,爭當實踐科學發展觀的排頭兵,推動農信新一輪的改革發展。

金融類讀書心得體會 篇4

近期,有幸拜讀了省聯社肖四如理事長所編著的《大地金融》一書,這是一本對農村金融工作者具有深遠意義的書籍。實踐證明,肖理事長在探索中國特色農村金融道路上畫出了一抹江西特色,打造出了“江西尤努斯”模式,用小額信用貸款將金融服務送進了千家萬戶。書中內容詳實、引經據典、論斷精闢,讓我受益匪淺、深受啓發。

瞄準農村市場,準確定位服務。農信社的發展必須牢固樹立“立足縣域,服務三農”的市場定位,通過不斷深化改革,始終堅持以“客戶爲中心”的服務理念,定位好自身的市場與服務。目前,農村信用社在全省是最大的金融機構,擁有衆多的營業網點,並且絕大部分網點都分佈於鄉鎮,形成了一鎮一點的網點佈局。寧都農信社作爲服務縣域的主力金融機構,已在轄內34個鄉鎮全部設立了服務網點,並結合當地的縣情、民情及實情,深入瞭解當地農村居民的金融消費習慣和金融服務需求。通過創新金融產品,做優服務流程,改進服務方式,向廣大農民朋友提供最優、最快捷、最滿意的金融服務,讓信用社成爲廣大農民朋友的“自家銀行”。

把握農村脈搏,做活小額農貸。在當前的經濟背景下,“三農”問題已成爲我國經濟工作的重點,近幾年國家不斷加大對三農經濟的投資和扶持力度。農信社要抓住這個有力時機,實現自身的快速發展,就必須不斷加快金融產品創新,提升金融服務。《大地金融》通過介紹“典型案例”向我們展示了農信社近年來的改革創新成果,同時也是在探索如何形成專業化、多元化、規模化的金融產品,把準農村發展的需求脈搏,以滿足未來不斷變化的市場發展需求。作爲服務一方的農村主力金融機構,寧都農信社在近幾年向農村累計發放了小額農貸近6億元,充分滿足了當地農民的各類投資與消費需求,幫助農民朋友購置了新型農機具,實現了創業夢,住進了新房。小額農貸也成爲農信社服務三農的主打品牌,要抓住和鞏固農村市場,就要做活小額農貸,做好當前的小額農貸提升工作,推行好百福惠民卡。

強化合規經營,推行流程服務。該書所講訴的各類規制流程,都是在提醒着我們“合規操作、合法經營”的重要性。不久前發生的“鄱陽2·11案件”,就是對規制流程的熟視無睹,沒有嚴格執行好制度,沒有按章做事所引發的。這告誡我們在深化改革的進程中,在實現快速發展的同時,要注重對規制流程的建設,特別是要加強對各崗位風險點的預防,對各類規章制度進行認真梳理,不斷進行優化和完善。在日常的經營管理中,更要嚴格遵守和執行好各項規章制度,以制度爲準繩,按流程操作,規範日常行爲,大力推行流程化服務,逐步提高精細化管理水平。

協力鑄造商行,打響特色品牌。此書讓人深刻地體會到改革的重要性,明白了改革促進發展的道理。當前農信社通過深化改革逐步成立農商行,就是爲了更好地解決農村金融的供求矛盾,更好地服務“三農”經濟,用市場化手段來解決“三農”問題,讓農民享受與城市同等便捷的金融服務。寧都農信社作爲服務縣域經濟的主力金融機構,在改革發展的道路上將加快步伐,發揮好機制靈活的特性,擴大區域合作,不斷做大市場規模,做優金融服務,強化內部管控,協力鑄造商行,提升市場競爭能力,打響特色金融品牌,讓農信社成爲農民兄弟的保護神,成爲這片廣袤農村大地的守護者。

金融類讀書心得體會 篇5

在南海泡沫中一個南海公司的股票已經不能滿足英國公衆狂熱的投資需求,他們在到處尋找下一個南海公司。人們提出了各種荒唐的商業計劃,但在公衆看來這些商業計劃都會帶來高額的利潤。

就在人們都已經瘋狂的時候,一個不知名的人宣稱他將建立一個前景很好的公司,但不會告訴任何人這種前景是什麼。他在招股說明書裏保證投資者將獲得前所未有的高額回報,在他股票發行的當天上午,前來認購的人將他的辦公室擠得水泄不通,幾個小時之內就有1000人認購了股票,這位人士很快關閉辦公室並前往歐洲大陸,從此杳無音信。

這個騙子正好和牛頓相反,他可能不能計算天體的運行,但我肯定他能計算人們的瘋狂。他知道人們瘋狂到這種程度,連具體的謊言內容都不用編了,只說高額回報,具體內容拒絕透露就行了。他選擇了一個最佳的時機輕鬆的施展了騙術,輕鬆的賺足了錢,這個騙子太精明。

這不由讓我聯想起納斯達克前主席麥道夫,製造了美國曆史上最大金融詐騙案。

市場給人的感覺是神祕的,交易是神祕的,總會有一些神祕的交易員在這個神祕的市場上立於不敗之地。麥道夫就是包裝自己,讓自己變得神祕起來,麥道夫的吸引投資的苛刻條件是,如果你想投資於麥道夫,那麼請你不要問他關於投資的任何問題。

至於爲什麼在別人不賺錢的歲月裏,他可以賺錢,麥道夫則用幾個字簡單做了解釋:“內部消息”。很多精明無比的對衝基金管理者、專業投資人士,竟也被“內部消息”這幾個字輕而易舉征服了。麥道夫宣稱自己採取名爲“分裂轉換”的投資策略,這幾乎沒有人可以解釋清楚究竟爲何物。

他典型的抄襲“龐式騙局”,來繼續保持自己的神祕,其實所有的返還給投資者的收益都是來自於越來越多的新加入的投資者。

麥道夫的騙局並不複雜,並且早有蛛絲馬跡顯露出來,負責麥道夫投資證券公司10多億美元資產審計的會計事務所,居然只有3名員工:合夥人、祕書以及一名會計師,但市場上的人對這些視而不見,就連監管機構也同樣視而不見。

假如不是因爲這場全球性的金融危機的話,也許這次騙局還能夠繼續延續下去。

正如巴菲特所說的那樣——直到潮退的時候,你才知道誰在裸泳。這一事件脫掉了如此之多的成熟的投資者和銀行家們的游泳褲。數以百計的銀行、對衝基金和富裕的個人都放心的把自己手中的錢交給麥道夫基金,因爲他承諾的是一個如此誘人的數字——即使是艱難時勢,一年仍有10%到15%的增長率。

麥道夫竟然運用簡單的騙局一騙就是20年,一騙就是幾百億美元。不禁要感慨,這個騙子太精明,竟然能把簡單的騙術運用到如此爐火純青的境地!

華爾街是一個精英彙集的地方,也是充滿謊言的地方。如果想在金融行業立足,自己要成爲精英才行,所謂的謊言,都是對別人講的,誰也不會愚蠢到欺騙自己。

金融類讀書心得體會 篇6

《如何成爲金融奇才》是23位華爾街頂級金融工程師的成長記錄。他們大多數來自於數學以及物理等自然科學領域。他們的成長也正是20世紀後半葉現代金融革命的發起與成熟的全部過程。從他們的成長經歷中,我對整個現代金融革命以及這次全球金融危機有了一點小小的瞭解!

由於我國的金融衍生品發展還處於初級階段,金融工程學仍在嬰兒期,在這棵智慧樹上還掛着許多等待採摘的果實,而金融市場中永恆的不確定性,才確保金融工程師擁有一個永久的金飯碗。伴隨着我國金融業的迅猛發展,金融工程,必然是非常重要的學科。專業改變命運,職業鑄就輝煌。這本書對於那些準備努力成爲金融工程師的各專業學子,以及想對這個行業有所瞭解的人都有不少借鑑意義。

天使與魔鬼集於一身的金融工程師,他們既是20世紀後半葉金融革命的創始人與實踐者,又是21世紀初爆發的這次百年不遇的金融危機的始作俑者。他們就是被稱爲quant的`金融工程師。

爲何這些金融工程師能夠在全球金融領域呼風喚雨,造成如此巨大的影響?現代金融學始於1952年,是年25歲的馬科維茨在《金融雜誌》上發表了一篇題爲“資產組合選擇”的論文。在這篇論文中,馬科維茨第一次給出了風險和收益的精確定義,通過把收益和風險定義爲均值和方差,他將強有力的數理統計方法引入了資產組合選擇的研究中。馬科維茨的主要貢獻是,發展了一個概念明確的可操作的在不確定條件下選擇投資組合的理論——這個理論進一步演變成爲現代金融投資理論的基礎。馬科維茨的理論被譽爲“華爾街的第一次革命”!

他本人也因此享有了“現代金融學之父”的盛名。之所以稱這是金融學的革命,就是因爲馬科維茨的理論是第一次將數學模型引入了金融市場。而從此之後,數學以及物理等理工科出身的科學家與工程師也開始在金融領域嶄露頭角。

但是真正迎來現代金融大發展的卻是從20世紀70年代纔開始的。隨着美元危機,1971年佈雷頓森林體系的解體,金本位制與固定匯率製取消後,加上1973年的石油危機,國際匯率、利率市場迎來了巨大波動。爲了應對這些危機,金融機構迫切需要一些對衝危機、分散風險的金融衍生品。這也促進了國際金融市場的重大變革。

由於這些金融產品的設計需要大量的數學模型構建,不是一般經濟金融類畢業生所能夠完成的,因此華爾街就開始招募大量的具有物理、數學與計算機等科學背景的科技人才以及名牌大學的碩士博士生。而當時恰逢冷戰低谷時期,國防與科研部門開始裁員,於是這些理工科背景的專業技術人員也紛紛投向華爾街的金融機構。也正是他們促成了後來金融革命的大繁榮。

隨着冷戰的結束以及全球經濟一體化的加深,世界金融市場得到了進一步的發展,金融衍生品的種類也越來越豐富。20世紀90年代後世界各大金融機構都開始設立金融工程部,而許多大學也開始設立金融工程的學科。

進入21世紀後,金融革命進一步加深,各種各樣的金融衍生品開始成爲世界金融市場上的明星。2005年,全球場內交易的金融衍生品超過了1300萬億美元,相當於是全球國民生產總值的30.8倍。如果加上場外交易的金融衍生品,那麼整個市場容量將非常驚人。而這些金融衍生品大多數是由華爾街的奇才——金融工程師設計並推向市場的。

全球金融市場在2006年到2007年達到頂峯,當時華爾街的金融工程師僅年終獎就達上百萬美元。這也使得他們成爲媒體的寵兒、社會明星,廣受讚譽。然而真正使他們聚焦於鎂光燈下的則是2007年開始,直到2008年完全爆發的全球金融危機。

這次金融危機由次級抵押貸款開始,最後發展到導致貝爾斯登、雷曼等華爾街頂級投資銀行倒閉,形成衝擊全球的金融海嘯。人們究其根源,發現還是由於這些未受嚴格監管的金融衍生品所致。正是這些金融衍生品利用其複雜數學模型組建的結構,隱藏了危機,而且放大了潛在的風險,最終導致多米諾骨牌效應的全球金融海嘯。

《如何成爲金融奇才》對那些想要在金融行業闖蕩的人具有一定的啓發意義,是一本值得品味的好書。

金融類讀書心得體會 篇7

我讀的這本金融學是一本用於MBA初級教程的入門讀本。相比而言,本書的涉獵範圍更加廣泛並且特別強調一般原理。本書將經融學的所有分支領域——公司財務、投資學、金融機構學囊括在一個統一的框架內。金融學更像經濟學的一個分支,主要研究如何在不確定的條件下對稀缺資源進行跨時期的分配。金融學的分析方法有三個“支柱”;跨時期的最優化、資產估值、風險管理。這些內容的核心是一些運用於所有分支領域的基本法則和原理。

本書分爲六個主要部分。第一部分解釋金融學是什麼,對金融體系進行了概要介紹,並描述了公司財務報表結構與運用。第二、三、四部分分別闡述了金融學的三個理論支柱,並重點說明金融學如何運用於家庭與企業的決策。第五部分是資產定價的理論與實踐,解釋了資本資產定價模型,並對期貨、期權以及高風險公司債卷、貨款擔保、槓桿融資等或有要求權的定價進行了分析。第六部分講述了公司財務問題:資本結構、兼併與收購、投資機會的選擇權分析。

這本書總的來書還是比較基礎的,運用許多實例說明在金融決策中理論如何起作用。對於一個分本專業的學生來說,我並不能把着本書讀得很透,但是瞭解這方面的基礎知識是必要的。廣義的金融市場包括證券市場、貨幣市場、各種形式的銀行、儲蓄機構、投資基金、保險市場等等。中國的市場經濟發展也有這麼久了,我們在日常生活中避免不了和經濟打交道,瞭解一些金融常識能讓我們更加了解這個社會。

金融類讀書心得體會 篇8

《世界是部金融史》,22萬字,閱讀時長18小時。連續讀完了陳雨露的《世界是部金融史》、《中國是部金融史》兩部作品。快讀完才知道,《中國是部金融史》只寫到唐代,算是上部,還有一本中國是部金融史2,書名《天下之財》。

這兩本書下載了備看都有一兩年了,此前老覺得書名起得有些娛樂化,不嚴謹,一直沒有放在必讀書單前邊,終於得以讀閉。

陳雨露曾任中國人民大學校長,此前從財政金融學院任教,到任人民大學財政金融學院院長,而今已任中國央行副行長數年。從這兩本書來看,其學術背景源自深厚的世界史、中國史的基礎背景和功底。可以說,用貨幣的眼光看歷史,是這幾本書的視角。

其實,中國當代出版界以通俗讀物演繹貨幣史和經濟史的作品並不多,此前看過的也僅吳曉波的激盪系列四五本書而已。

相比之下,更嚴肅的讀物就是財經院校的貨幣史或金融史類教材了,讀來又相對枯燥和呆板。這讓我想起了大學時上《中國財政史》課程時的情景,記得開頭內容從遠古結繩記事開始,授課老師雖然還是班主任老頭,但講得也覺無趣,所以那會兒覺得這竟是一科很乏味無趣的課程了。而今工作多年再回頭看,從金融的視角和眼光,審視歷史,潛移默化中浸染和建立了金融的思維,這都是多麼寶貴的基礎知識。年少無知的輕狂,真是罪過了,我們的班主任老頭,阿們。

從古典時期的梭倫改革,到近代的特里芬魔咒,再到現代的信用違約互換cds,放在歷史的長河中,更容易讓讀者理解現代金融格局和金融工具的一步步產生、發展。不過書中時時的調侃語氣,尤其是多次拿芙蓉姐姐出來說事,除了顯示出這書的年代外,更讓我懷疑此兩本書的具體內容,是由陳教授帶的研究生所執筆了。

有意思的是,百度裏的陳雨露作品,更多的是一些嚴肅學術書籍,所看的基本都不在其著作書單上,不知爲何。

總得來說,開卷有益罷。

金融類讀書心得體會 篇9

這次金融危機表現在輿論上的嚴重,足以應當讓人類反思。我對於金融之腹誹早已有之,始於索羅斯以一人之力,竟然可以操縱、顛覆一個國家、甚至一個地區的經濟和金融秩序,那時候我想象不出原由來;當金融、資本運作、金融衍生品等等眼花繚亂,獲利遠遠高於生產、流通、服務領域的時候,當石油、煤炭、鋼鐵、礦石、黃金等等價格忽而高衝忽而高落的時候,我對於金融經濟的腹誹漸漸大起來,覺得金融的力量過於強大了,強大到我們只看到財富,卻忽視了背後可能潛在的虛擬化、泡沫化危機。但是終究沒有說起過,一是沒有這麼先見之明,二是怕讓人笑話是窮人嫉妒得眼紅。

我並不是說,金融、虛擬經濟就是惡的,非要回到中國傳統的抱甕老人那樣的心態去,一定要生產、實際、物物交換、吃苦流汗、艱苦奮鬥什麼的,那也沒有必要。但是,從另一個角度講:金融和虛擬經濟也不能過於脫離有形經濟,在一定限度內,它們是好的有益的,但脫離到一定程度,就要帶來害處和危機。這個道理我覺得是對的。

這次金融與經濟危機嚴重到什麼程度我不清楚,但是像中國目前表現的那麼樂觀我不同意,我也從來反對崩潰的說法。由於西方盛行烏鴉嘴巴,所以西方崩潰論調很多,或者是我們拿“崩潰說”過來比較多,但是,我從來不認爲危機會導致崩潰,其實也從來沒有過,危機也一點兒都不可怕。危機是什麼?說到底,危機是由於人類前進的步伐和方向出現偏差了而給予人類的警告,就象偏離了大路,踩了一腳泥或者陷了一隻腳等等。它只能促使人類反思、在錯誤的方向上緩步、調整和找對方向繼續前進,從來不會有崩潰。因爲現代人對科學和自由的崇尚,已然成爲普遍的價值,自由引導人類不斷反思、改變和創新,不會一條道路走下去。

只有一種情況纔可能導致崩潰。在危機面前不懂得反思,不懂得改變和創新,甚至由於某種原因不承認危機的存在,在實際的危機中仍然就欺瞞和孤行,仍然只喊偉大和成就,不去反思、改變、適應和創新的,這樣怕早晚要突然間崩潰掉。除此之外,對於現代人和社會,危機固然是有損害的,但是,危機卻是人類和社會進步、保持正確方向和道路所必須的。沒有危機,我們將在錯誤的道路上前行而不自知,沒有危機,我們將在錯誤的方向上前行而不自量,一次次的危機,沒有讓人類倒下,而是讓人類更健康有力地走在進步的道路上。

同樣,一次次的危機對於發達資本主義國家,也從來沒有造成崩潰,相反,我們越來越清晰地看到共產主義的曙光,之所以有這樣的信心,其實就在於人類自身,簡單地說:人是活的,人類是活的,靈活自由的,人類擁有的自由、理性和智慧,就是人類的希望,共產主義也並非空想。當然,社會主義就不用提了,社會主義者們短淺的想象力所描繪的社會,其實已經在發達資本主義國家實現了,而歐盟等描繪的未來國際社會形態,早就超越了社會主義蒼白的想象力了。

金融類讀書心得體會 篇10

金融的產生與發展基礎是契約架構與個人權力的保障,因爲價值的跨空間、時間交換是以信用爲基礎的,因此需要相應的制度去確保交換的公平性!家族成員之間相互幫助其實就是一種規避未來風險的隱形投資,而血緣關係就是人格化了的契約架構!典型例子就是“養子防老”,父母擔心老無所養,在年輕時會把大量時間、金錢投在孩子身上,以期待老有所養,這其實就是一種人格化了的金融投資!

“孝”文化是儒家思想的核心從金融學方面也可以得到解釋。如上所說,以血緣關係爲依託的家隱性來說是爲了規避未來風險,是經濟交易的初期形式。父母養孩子的目的是防老無所養,因此,小時候孩子必須對父母服從,要不長大還了得!這種情況就削弱了家的另一種功能———情感交流,孩子的個性受到嚴重壓制,整個社會缺失創新氣氛。儒家的長幼有序,三綱五常從道德上給與限制,是孝文化的制度保障,如果子女不孝,那麼不僅家庭內部,社會方面也會給與不孝子女以巨大壓力。這樣,家文化帶有很重的責任與義務感,極大地剝奪了孩子的權利,壓制人的自由全面發展!

所以就要找另一種方式去規避家庭風險,那就是現代金融!

經濟獨立是個人自由的基礎。如果老年人也能經濟獨立,那麼他們將不會對孩子的行爲過分干預,退休基金、養老保險等爲規避未來風險提供了充分的選擇,老人蔘與這些金融活動就會在年老時享受金融投資帶來的回報。

上面的描述只是從家的角度分析金融的存在以及其重要性,那麼對於社會而言其存在性以及發展的必要就不言而喻。

金融初期主要形式是銀行以及保險。葡萄牙,西班牙,英國等是其發展的搖籃。這些國家爲了拓展其海外貿易,維護海上霸權地位,大力發展銀行以及保險業務,後來爲了維持戰爭需要,又大量發行國家債券,從而爲金融的發展提供了基礎。英國是最早發行股票的國家,但由於缺乏相關監督契約制度,發生南海股市大泡沫,英國決定限制股票發展,從而逐漸在競爭中失去金融霸主地位而被美國取代。證券,保險,基金,債券,說到底,就是爲了優化資金的配置,將未來收入流現金化,也即資本化!

人們一般在青壯年時期消費需求最大,但此時的錢也最緊張,而到老年時最不需要花錢卻最不缺錢,爲此利用金融,他們可以通過借貸以及分期付款的方式來滿足消費的需求,這樣做的好處:

1、優化資金的配置,使資金能按需分配,避免出現沒錢時消費需求最大而有錢時消費需求弱的現象;

2、減輕一次購買時的壓力,提前享受生活;

3、促進社會消費,從而促進社會的進步。

因此美國式的消費模式是一種合理理財與投資的模式,是先進的!那麼,爲什麼美國還會成爲經濟危機的源頭呢?這是否說明美國式消費的終結?

答案是:不是!美國的金融危機的確來源於這種借貸消費,但不是模式本身所帶來的。舉美國住房按揭貸款爲例:a想買一套房,但他付不起全額資金,於是他向銀行借貸,以未來的收入作爲抵押買下這套房。假設還款期限爲30年,那麼銀行就只能在30年後才能連本帶息收回所有錢,這就存在流動性風險,如果銀行中間需要錢或者30年後收不回來這筆錢怎麼辦?這勢必影響銀行的借貸,影響金融的發展!伴隨這個問題的產生就有了聯邦住房按揭貸款協會,他的作用是專門買那些銀行想轉手的按揭貸款(現金支付),於是死錢又變活錢了。銀行承擔的風險小了,貸款量也多了。接下來的挑戰是fm的錢也不是無限的,於是70年成立了gm,專門將從美國買來的各種住房按揭到款打成包,然後將貸款包分成股份,以可交易證券的形式向資本市場投資者出售,即按揭貸款證券。這樣就將風險分擔到社會中,同時使活錢的來源無限變大,但同時借貸者與資金提供者的距離越來越長,交易鏈長了,風險就大了,中間夾雜着很多的代理商、代理機構,他們很多隻負責收取中介費而不管其他的,一環壞了,那麼全環就可能出問題。從而引發次貸危機,又因爲房貸已經同衆多金融產品及其衍生物密切相關所以導致金融危機也就不足爲怪了!

金融類讀書心得體會 篇11

《金融的本質》完整記錄了伯南克所作全部四講講座,第一講美聯儲的起源與使命,第二講二戰後的美聯儲,第三講美聯儲應對金融危機的政策反應,第四講危機的後遺症。媒體討論較多是第三講和第四講,因爲這兩講重點介紹了美聯儲在次貸危機期間政策制定的考量因素和決策程序,在某種程度也被視爲是伯南克對其危機處理措施批評意見的辯解和迴應,具有“揭祕”效應,自然也十分吸引眼球。剖析和反省次貸危機的作品早已汗牛充棟,伯主席的評點雖然精道但新意不多,通讀《金融的本質》全書,反倒是前兩講關於央行職能和美聯儲歷史這些看似ABC的內容,通過伯南克深入淺出、舉重若輕的解讀,更引發我的興趣。

在市場經濟體系中,中央銀行具有貨幣發行權、市場規則制定權和監管權,因而成爲金融市場的“首腦機關”。一般認爲,央行應當具有獨立性,最好不受政府的微觀干預,目前美聯儲和歐洲央行也確實具有很大的政策自主權。長期以來,一種批評聲音認爲我國央行缺少與主要經濟體央行一樣的獨立性,貨幣政策掣肘過多,金融部門成爲政府意志的附庸。也有很多研究認爲,政府幹預央行決策並不能提高經濟政策的效率,相反還會造成社會福利損失。我國貨幣政策始終與財政政策配合使用,兩者搭配關係大致根據經濟增速和通貨膨脹水平決定。這種“兩手抓”的經濟治理模式似乎是十分奏效的,最好的證據是我國經濟建設取得的巨大成功。但是,隨着經濟結構轉型深入,市場化程度提升和政府在經濟活動中的角色異化,缺少可預測性和獨立性的貨幣政策在效果上越來越表現出難以駕馭的複雜性,如同是一個正處於青春期的孩子,性格中多了叛逆的成分。

貨幣政策的影響需要通過特定的渠道層層傳導,大家最熟悉的傳導渠道是利率渠道,也就是央行通過調整市場關鍵利率(在我國主要是一年期存、貸款基準利率)影響資金價格,進而影響市場長短期流動性水平。除了利率,信貸也是貨幣政策傳導的重要渠道,貨幣政策導向可以通過金融機構融資供給量的變動體現。一些實證研究表明,在我國,信貸渠道對貨幣政策的傳導效果要明顯強於利率渠道。近年來有學者還提出了貨幣政策傳導的風險渠道理論,即央行的貨幣政策會改變金融機構信貸投放的風險偏好,經驗證,貨幣政策的風險渠道在我國也顯著存在。考慮到央行對金融機構的實際影響力,可以認爲我國金融機構,特別是商業銀行,在某種程度上扮演了貨幣政策實施工具的角色。在這種背景下,商業銀行根據央行貨幣政策節奏而逆週期“翩翩起舞”也就不難解釋了。

古語云,謀定而後動。央行制定和實施貨幣政策,屬於經濟生活中的“頂層設計”,對每個企業乃至個人都會產生直接的影響。貨幣政策調控工具,無論是市場化的還是行政化的,都應當遵循科學合理和透明易懂的實施原則,盯緊主要矛盾,爲核心目標服務。迴歸和堅守維護經濟穩定和金融穩定兩大本職,告別過多包攬經濟社會發展使命的“父愛主義”,是對央行保持戰略定力的考驗。好的央行不會同時追逐兩隻奔跑的兔子,這也是美聯儲前主席伯南克道出的“金融的本質”。

金融類讀書心得體會 篇12

大衆傳媒提到索羅斯的時候,前面經常有個諢號叫“金融大鱷”。這很容易給人一個印象,索羅斯是個惟利是圖的傢伙,甚至是大魔頭一類的人物。幾年前亞洲金融危機正嚴重的時候,馬來西亞總理馬哈蒂爾公開指責索羅斯竊取了馬來西亞人民的財富。在這場危機中,傳媒對索羅斯最好的評價大概是“蒼蠅不叮無縫的蛋”。亞洲國家的經濟體制和政策是不是“無縫的蛋”尚有爭論,索羅斯是“蒼蠅”這事好像已經鐵板釘釘了。等到我拜讀完索羅斯的大作《金融鍊金術》之後,發現索羅斯完全不是媒體描寫的那個樣子。

索羅斯在《金融鍊金術》一書中致力於闡述他自己的理論:反身性理論。索羅斯從他的老師波普那裏汲取了一個重要的科學哲學原理:

對於科學方法來說,完備的知識是不可企及的,科學家們的工作就是 不斷檢驗似真的假說並提出新的假說。但是索羅斯並不同意他的老師所闡述的“科學統一性原則”。這一原則認爲,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使用同樣的方法和標準。索羅斯認爲,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的研究對象存在着根本的區別。自然現象屬於一個世界,科學家的陳述屬於另一個世界。自然現象可以充當獨立的客觀標準,科學則賴此判斷其陳述的真理性或有效性。但在社會科學中,不存在這樣的客觀標準。由此他提出了自己的反身性理論:由於不完備理解的問題,事件的參與者會形成固有偏見,他們根據這個固有偏見作出的決策會影響事件本身的發展進程。事件的參與者與事件本身構成一種被索羅斯稱爲的反身性關係。在這裏,不會有均衡的結果,只有一個永無止期的變化過程。反身性理論是一個立意甚高的理論,它所要批判的對象是主流經濟學,甚至是現在所有的社會科學。索羅斯甚至認爲,“社會科學”一詞本身就是一個錯誤的隱喻,在這個領域裏,只有鍊金術。

相對於以完美無缺的完全競爭理論爲代表的主流經濟學來說,反身性理論的確更符合人們的常識。人們生活在一個動盪不寧的世界裏,主流經濟學描述的完美圖像恐怕一分鐘也沒有存在過,而索羅斯所說的“繁榮/蕭條序列”則到處可見。在中國股市不長的歷史中,績優、資產重組、網絡等概念相繼登場。每一次熱炒過後,留下的都是一片狼藉。幾年前的海南房地產熱潮到現在仍然是沉重的負擔。

書中還有個非常有趣的“悖論”。索羅斯寫道:“跨越國境的國際資本轉移深受歡迎,應予,但投機資本的運動具有累積不穩定的危害,有必要建立一個令投機行爲無利可圖的體系。”衆所周知索羅斯是管理投機資本最出色的基金管理人,但他竟然主張完全遏制投機行爲,真是頗爲奇怪。但仔細想一想也不奇怪。一個惟利是圖、貪得無厭的人怎麼可能在金融市場上取得如此出色的成績呢?這種人太多了。“玩火者必自焚”,他們都被金融市場吞噬了。只有索羅斯深知我們現在金融體制的缺陷,這才使他成爲最出色的投資家。

索羅斯本人希望以偉大的經濟學家甚至是科學家的身份名垂青史,但他這方面的貢獻並沒有得到應有的評價。傳媒認爲索羅斯只是個“失敗的哲學家”,這可能很不公平。索羅斯對抗的是整個的經濟學界甚至是社會科學界。如果他了,他就是哥白尼或伽利略一流的人物。但是單憑《金融鍊金術》這一本書還不夠,雖然這本書對主流經濟學和社會科學的批判有足夠的分量,但他的反身性理論本身的建設還遠遠不夠。書中只有關於這個理論的輪廓的大致闡述,不足以和汗牛充棟的主流經濟學、社會科學理論相抗衡。《金融鍊金術》只是一個起點。也許在百年或千年之後,人類除了科學這種認識世界的方式之外,還有索羅斯開創的鍊金術。

金融類讀書心得體會 篇13

能夠學習這門課程我倍感榮幸,首先,對宮老師表示深深的感謝,通過老師的諄諄教導,我對金融學這門課程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認識到了它在整個金融課程體系中的統帥作用,並且可以根據不同學校不同層次學生的具體情況設置基礎模塊和選擇模塊,以便更好的達到教學目的,完善教學內容。

宮老師從多個角度分析介紹了本課程的建設情況、在國內外的發展狀況以及教學形式的選擇安排,也引發了我對高水平課堂教學的思考。到底什麼樣的課堂教學纔是高水平的呢?在我們目前的教學中難免存在這兩種情況:有些老師自身水平很高,教授內容規範化,對學生要求也很嚴格,但往往不是很受學生的喜愛;另一種教師打破框架,教學形式新穎多樣,尺度寬泛,但又會與傳統的教育背景相沖突。在當今的教育體制背景下,課堂教學仍然是我們教學的主戰場,教師是主導,學生是主體,因此黑板加粉筆加一張嘴的講授仍佔據着主流,對於學生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的調動是一大難題。對於大多數的學生而言,他們對"預習"的理解,就僅侷限於記住幾個概念、幾個定理、幾道例題的解法。通過"預習",他們似乎掌握了這一節課的知識。然而,他們失去了課堂上研究問題的熱情;他們失去了在思考這些問題的時候所運用的學科思想方法;更爲可惜的是,由於他們沒有充分參與解決問題的過程,從而失去了直面困難、迎難而上、百折不回的磨練!

在平時的上課中,我們有課堂演講課件來講關於金融的知識,還有小組展示金融動態,還有上課提問,寫論文,這些方式都極大的調動了我們的積極性。金融是貨幣流通和信用活動以及與之相聯繫的經濟活動的總稱,廣義的金融泛指一切與信用貨幣的發行、保管、兌換、結算,融通有關的經濟活動,甚至包括金銀的買賣,狹義的金融專指信用貨幣的融通。

金融的內容可概括爲貨幣的發行與回籠,存款的吸收與付出,貸款的發放與回收,金銀、外匯的買賣,有價證券的發行與轉讓,保險、信託、國內、國際的貨幣結算等。從事金融活動的機構主要有銀行、信託投資公司、保險公司、證券公司,還有信用合作社、財務公司、金融租賃公司以及證券、金銀、外匯交易所等。

金融是信用貨幣出現以後形成的一個經濟範疇,它和信用是兩個不同的概念:

(1)金融不包括實物借貸而專指貨幣資金的融通(狹義金融),人們除了通過借貸貨幣融通資金之外,還以發行股票的方式來融通資金。

(2)信用指一切貨幣的借貸,金融(狹義)專指信用貨幣的融通。人們之所以要在“信用”之外創造一個新的概念來專指信用貨幣的融通,是爲了概括一種新的經濟現象;信用與貨幣流通這兩個經濟過程已緊密地結合在一起。最能表明金融特徵的是可以創造和消減貨幣的銀行信用,銀行信用被認爲是金融的核心。

通過了解各學派對於貨幣需求的見解,可知貨幣流通速度的變化是一個複雜的現象,他是各種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凱恩斯主義的投機需求、貨幣化以及貨幣化的新形式和金融資產的擴張等,都會引起貨幣流通速度產生。衆所周知,這些因素的作用機理是共同的,他們都導致了貨幣需求結構的變動,但是對於其影響效果都是衆說風雲,有人通過分析中國貨幣流通速度與經濟貨幣化、金融發達率、儲蓄率和利率的關係。研究表明:經濟貨幣化不是我國貨幣流通速度下降的原因,金融發達程度和利率是貨幣流通速度V1變化的原因,而利率不是貨幣流通速度V2變化的原因。

還有人結合中國的國情以及利用中國金融年鑑數據來否定凱恩斯的`貨幣需求理論,他得出結論在中國貨幣流通速度對於利率的變化並不敏感。

通過學習,我也慢慢產生了自己的想法,尋找自己的思路。給我印象最深的就是費雪認爲貨幣流通速度受制度影響,在短期內會相當穩定。我國的經濟市場在很大程度上受政府調控,近幾年來,給人感受越來越強烈的經濟增長,國內通貨膨脹,央行幾次上調法定準備金率,上調利率,使得我不得不把貨幣需求,貨幣流通速度,國家利率調整,經濟增長這四個概念聯繫在一起,如果在其中找出這幾個變量之間微妙的關係,那麼對於我國貨幣政策的準確制定,對於國家經濟發展的預測將會有很深遠的意義。

金融學專業主要培養具有金融保險理論基礎知識和掌握金融保險業務技術,能夠運用經濟學一般方法分析金融保險活動、處理金融保險業務,有一定綜合判斷和創新能力,能夠在中央銀行、商業銀行、政策性銀行、證券公司、人壽保險公司、財產保險公司、再保驗公司、信託投資公司、金融租賃公司、金融資產公司、集團財務公司、投資基金公司及金融教育部門工作的高級專門人才。金融學主要學習貨幣銀行學方向有貨幣銀行學、商業銀行經營管理、中央銀行、國際金融、國際結算、證券投資、投資項目評估、投資銀行業務、公司金融等。老師不只是“授人以魚”,而且還“教人以漁”。老師和我們建立了平等、民主的師生關係,創造出一種寬鬆、和諧的學習氛圍,能夠使學生產生最佳的學習心態,輕鬆愉快地進行學習。隨着計算機多媒體技術的發展,教師可將多媒體技術有機地結合到課堂教學中,多媒體課件內容豐富多彩,形式靈活多樣,能有效地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使其積極參與教師組織的課堂活動。

科學研究已證明,人們通過各種感官獲得的知識比率爲:視覺83%、聽覺11%、其他6%,視聽結合可獲得幾乎是最佳的知識保持率。特瑞拉在說明人類記憶與感官之間的關係時指出,人們一般可以記住自己閱讀的10%,自己聽到的20%,自己看到的30%,看到和聽到的50%,交談時自己所說的70%。由此可見,利用多媒體教學,能夠調動學生多感官參與,對開發智力、加強記憶和提高歷史教學效率具有重要作用。

當然,對多媒體技術的利用不能走死衚衕,我們要看到,先進技術只是教學的輔助手段,從根本上是不能取代教師地位的。教學中,我們應該根據實際條件,自身特點採用適當的多媒體技術,爲教學錦上添花,而不能一味地追求課件地美觀、新奇而忽略其實用性。

因此,我更認同一種新的觀念:教學的本質是交往,是以教師和學生都作爲主體,以教學內容爲中介的交往。

經過老師的梳理,邏輯主線和相互關係一目瞭然,在今後的講解與複習中可以加以運用,引導學生從整體上把握課程的重點和難點。今後我會更加努力的講好這門課程!

金融類讀書心得體會 篇14

不知不覺,兩星期的金融實習課程已經結束了。這期間有專業人士來我們班講座;有我們去當地的企業、公司參觀;還有我們在每次活動之前的資料查閱、問題準備。可以說每一次課程都有老師和學生的精心準備,每一次課程大家都希望收穫更多,每一次課程的主講者都希望把自己的工作及經驗傳給大家每一天大家都很充實,每一次經歷都讓我們感觸頗深。

實習第一次課程,老師告訴了我們整個流程,作業任務,日程安排,接下來我們跟着老師陸續參觀了xx證券、xx人壽和xx銀行,中間還穿插有中國人壽、金石期貨和中國工商銀行的老總或優秀員工給我們帶來精彩的演講,及大家的積極提問和他們的耐心講解。從他們身上我學到最多的就是熱情,對人、對物的熱情,工作的熱情還有那讓人溫暖的微笑。

看了很多,聽了很多,也想了很多,每種職業都有精英,每種職業都有艱辛與歡樂,小時候老師總說:“做你喜歡做的事情,肯定就能做好。”長大後老師更多地說:“你做什麼,就要喜歡什麼。”我們在改造生活的同時,生活同時也打磨了我們。

xx證券的總經理告訴我們,幹工作先從銷售部開始,不論你有多少證書,要用業績說話,當你的客戶資源積累到一定的程度,纔有可能提升,否則一定都是虛的。現實就是這樣殘酷,只有真才實幹纔可在這個競爭激烈的社會上立足。金石期貨的老總又告訴我們,公司有三個大部門,進去後選擇你喜歡的部門,公司在進行鍼對性培訓。這樣讓我們又對生活充滿了信心,這個世界還是有懂我們的。中國人壽的業務員和工商銀行的優秀員工在向我們講授金融知識,公司產品的同時傳遞了好多營銷技巧和做人的道理。每個人都很親切,每個人都很真誠,讓我們感受到了社會除了競爭還有真情。只要你真誠付出,就會感到別人,就會有所收穫。

實習是一個雙向的過程,除了我們的接受,還有我們自身的學習,融會貫通。經過專業人士的講解,我們針對性的提問,還有網上資料的收集,大家對保險規劃和理財規劃都有了深入的瞭解,以前感覺遙遠的事情,現在我們做得有模有樣。對人生、對生活也有了更多地期待。我們要用專業知識規劃我們的人生,讓我們的資產保值、增值。社會保障打地基;商業保險添磚瓦;固有資產穩加固;投資工具精裝修。

我們都知道收益與風險成正比,收益越高,風險越大。我們一般用(100—年齡)/100表示我們在某個年齡段可承受的風險,檢測投資比例是否合理。保險、債券、基金、股票我們要分開投,因爲他們的風險各不同。只有組合投資才能規避非系統風險,纔有獲利。

金融實習讓我們更多地將課本與實踐相聯繫,讓我們更深入地瞭解了自己所學的東西到底可用來幹什麼,讓我們更多地反思畢業後自己想幹什麼、想要什麼樣的生活,實習結束了,實習帶來的收穫將使我們受益終生。

金融類讀書心得體會 篇15

通過一年的學習我對金融學專業有了一些瞭解,但是並不是很明確。也不知道自己的專業特點,今後要學習什麼課程,怎麼學習和將來的就業方向是什麼,我感到很迷茫。通過兩天的金融學專業知識導論的學習,我對金融學有了進一步的瞭解。我也更加喜歡我自己的專業了。

首先我知道了金融學的具體概念。金融學是從經濟學中分化出來的應用經濟學科,是以融通貨幣和貨幣資金的經濟活動爲研究對象,具體研究個人,機構,政府如何獲取,支出以及管理資金以及其他金融資產的學科。

其次,我也明白了金融學的培養目標。金融學專業主要是培養具有金融保險理論基礎知識和掌握金融保險業務技術,能夠運用經濟學一般方法分析金融保險活動,處理經融保險業務,有一定的從和判斷和創新能力。我們學校的主要就業方向是保險,證券和銀行。

通過對專業知識導論的學習,我也知道了自己今後要學習什麼科目:西方經濟學,保險學原理,財政學,政治經濟學,國際經濟學,計量經濟學,投資銀行學,財產保險……

在今後的三年裏,我一定會好好學習專業知識,把知識學紮實,用自己的所學,創造最大的利益。把自己的知識運用得很熟練,學以致用。

兩天的課程雖然很短暫,但是兩位老師細心的講解給我留下深刻印象。尤其是對專業就業前景的分析使我受益匪淺。還有使我知道今後自己該考一些什麼證書,其中包括:保險從業資格,證券從業資格,銀行從業資格,助理理財規劃師,助理人力資源師等等。

其中銀行從業資格考試(考試科目:公共基礎,個人理財,風險管理,公司信貸及個人貸款。考試題型全部爲客觀題,包括單選題,多選題和判斷題。考試形式爲計算機考試,採用閉卷形式。考試時間爲每年的10月下旬。每兩年進行一次年檢)和證券從業資格(證券公司,基金管理公司,基金託管機構,證券投資諮詢機構,證券資信評估機構及中國見證會認定的其他從事證券業務的機構中從事證券業務的專業人員必須取得的從業資格證書。考試科目分爲基礎科目和專業科目,基礎科目喂證券基礎知識,專業科目包括:證券交易,證券發行與承銷,證券投資分析,證券投資基金。單科考試時間爲120分鐘)我最感興趣。

當初報金融這門專業真的是一點也不瞭解金融到底是什麼,到底是幹什麼的,其實現在對金融門專業還不是感興趣,也許是以前學理的原因,上文科類的課真是很迷茫。這一學期學習了政治經濟學還有思修着兩門課後,我更加迷茫了,感覺真的是搞不懂這門專業到底是什麼。

所以上專業導論的時候我希望從課堂上了解更多關於金融的知識。可能是以前從沒看過金融方面之類書的原因,雖然聽課了,但還是對許金融方面的知識一竅不通。有時候上專業導論的時候不知不覺就走神了,想到了自己一竅不通的金融專業,想到了以後到底要從事什麼工作,變得更加迷茫了。

這學期浪費了很多時間,到現在學期結束,我這點少的可憐的金融方面的知識還是從專業導論課上學到的,所以感覺專業導論這門課對我們的作用很大。雖然沒有系統的學習金融方面的知識,但至少有了個大致的瞭解,這就是我上專業導論這門課的收穫。

上專業導論的事我們院的院長,她說的一些話讓我感觸很深。比喻,她教導我們學金融的就要堂堂正正,認真負責的做好每一件事,以後我們會在金融方面從事各種工作,但最重要的就是誠實、負責。由此我感覺,學習金融這門專業也能學到很多爲人處世的道理。從事金融方面的就得有一種誠實,公正的品質,從我們學習這門專業就必須的認識到這一點。我們不僅要學習金融這方面的專業知識,更要培養這方面的專業素質,這樣在以後的工作中才能更好的爲別人服務。

雖然對金融方面瞭解的還很淺顯,但我相信同過努力,一定會學好金融這門課的。

金融類讀書心得體會 篇16

學完《金融學》這門課程,對金融學的大致範圍有了進一步的瞭解。

其中包括金融理論方面的研究,還包括金融史、金融學說史、當代東西方各派金融學說,以及對各國金融體制、金融政策的分別研究和比較研究,銀行、證券、投資、保險、期貨等理論也在金融學的研究範圍內。

學了大半學期的金融學,不能說對金融這方面掌握滲透,老師在課上所授予的也只是讓學生大致地瞭解。當初報這門課程主要是想多學一點關於炒股的知識,但是接觸了這門課程才知道,金融學包含的領域遠超這些。

對與中國的樓市,老師在課上也講了不少,下面就金融所涉及的領域結合網絡上的一些資料對中國樓市普遍偏高的情況分析一下:

一、炒房者推高樓價

最近的樓市行情來看,明顯是炒房者推高出貨。

我國的房價無疑是被買上去的,但實際上是被一部分人買上去的。相對於買不起房子的弱勢羣體而言,社會上存在着擁有兩套、三套甚至更多套房子的“優勢羣體”,自己拉高房價的購房者就是這一部分優勢羣體。

1、炒房團勝利大逃亡,從樓市上賺取大量利潤的資本,必然進入生活用品領域。炒作農產品什麼的。對通脹是個巨大的推動,而惡性通脹會造成社會混亂。這是政府絕對不能忍受的。

2、在人民幣對內不斷貶值的情況下,從樓市上賺取大量利潤的資本,在股市不能上漲的情況下,只剩下一個保值渠道了,那就是換成美元。因爲美元在不斷上漲啊。這樣必然消耗外匯儲備。在政府時時刻刻擔心熱錢流出的情況下,大量資本從人民幣流向美元會造成民間資本的示範作用,一旦形成潮流。形成人民幣兌換美元潮,那會要了銀行的小命。這是政府絕對不能容忍的。

爲了防止斷供潮,爲了防止通脹,爲了防止資本流出。這纔是此次樓市調控的真實用意。但調控後地方政府的賣地收入必然減少,到時候通過物業稅彌補就行了。

目的就是將樓市獲利的資金給關起來。然後通過物業稅什麼的`慢慢收割就行了。據最近消息,房產稅,或者物業稅可能5月份很快就會出臺。

二、價格高漲,因爲需求存在。

面對一路上揚的房價,幾乎所有鍼砭房地產業的經濟學者和所有期望房價芝麻開花節節高的開發商,在這一“需求決定價格”的經濟學原理上達成了共識。由於房價完全由供求決定,我國的高房價只能說明一點,和股市暴漲的原因一樣,中國人太有錢了!市場經濟下的房地產市場,是一個標準的買方市場,一個願賣,一個願買,是需求者,也只有需求者,給了房地產商很大的利潤空間,給了政府豐厚的土地出讓金,是他們自己拉高了房價。

“一個城市的建設需要上百年時間。紐約和香港這些大都市都曾經經歷過整個城市成爲一個大工地的飛速發展時代。如今,北京上海也進入了一個建築時代。這跟人的青春期一樣。”SOHO中國有限公司董事長潘石屹篤定地預測北京的未來。在他辦公室的落地窗外,拔地而起的密集高樓,似乎爲他的話做着註解。

華遠集團董事長任志強也認爲城市化進程將支撐房地產市場需求。到2010年,我國需要將1.06億人口轉移爲城鎮人口,而到2020年時,這一數字將達到3.25億。而若以人均20平米的住房面積計算,僅住宅屆時就需要65億平米以上。

但這兩位地產界的風雲人物所說的需求,更多屬於社會學範疇。原央行研究局研究員陸磊將這種需求稱之爲“需求幻象”真正決定房地產需求的依據是居民的可支配收入,也就是居民的實際購買力。

2000年以來,住宅銷售額增長普遍地顯著高於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和城鄉居民儲蓄餘額增長。在差距最小的2002年,住宅銷售額仍高於居民收入增長9.7個百分點;在差距最大的2000年,達到了45.5個百分點。

“目前房地產業的需求是一種泡沫式的,一種爲了投機而進行着的需求。”中國社科院金融研究所金融發展室主任易憲容說。支撐着這種需求的資金主要分爲兩種,一是各類遊資,一是銀行貸款。

以重慶房地產市場爲例。今年上半年,重慶市房地產的誘人利潤吸引了跨境資金紛至沓來。據人民銀行重慶營業管理部國際收支統計監測系統顯示,前6個月,從境外流入重慶房地產業的資金達1億2785萬美元,同比增長高達11.1倍。大量遊資的進入,使這座西南城市今年一季度房價的漲幅達到14.5%。

三、銀行貸款也助了房價一臂之力。

雖然121號文件在資金上卡住了房地產開發商的咽喉,但在個人房貸上沒有新的限制,這算是爲房地產市場的長流不息網開一面。來自上海銀監局的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上海個人住房貸款增加345.11億元,增幅達20%。在土地不會貶值的預期下,大量銀行資金通過個人貸款形式進入房地產市場,推高房價。

四、房價節節上漲的另一個原因是成本

資料顯示,今年上半年大概有29萬畝土地是通過招拍掛成交的,它的價格是協議出讓價格的6~8倍。另一位學者得出了相同的觀點:土地購置價的上漲,是導致房價上漲的一個主要原因。他分析認爲,土地價格每上升1個百分點,樓盤價格會上升0.78個百分點。這遠遠高出了信貸注入對房價推動的邊際效應。

以上是我大致瞭解的房價過高的原因。

金融學是一門很有趣的課程,現在金融人才需求旺盛,但是這個行業的門檻正在水漲船高。金融招聘會上,學歷的要求仍然很高,比較好的金融機構,幾乎都要求碩士以上學歷,名校畢業,甚至要海歸。

除了學歷要求之外,也需要越來越多的複合型人才。總之,在金融學的學習和考研的事情上,還是韓老先生的一句古話說的好,業精於勤荒於嬉,行成於思毀於隨。只要考慮清楚,多加勤奮,自然成功。

金融類讀書心得體會 篇17

“選擇中國銀行,實現心中理想”。四個星期前,我帶着一絲敬畏的心情進入中國銀行。作爲一名大二金融系學生,能夠有機會進入中行學習我感到非常榮幸,並非常珍惜這次實習機會,通過這次學習,我想在今後追逐夢想的路上,我會又多一份勇氣和動力。

首先,我來介紹一下中行一些基本情況,中國銀行,全稱中國銀行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國大型國有控股商業銀行之一。中國銀行主營傳統商業銀行業務,包括公司金融業務、個人金融業務、金融市場業務。公司金融業務基於銀行的核心信貸產品,爲客戶提供個性化、創新的金融服務。個人金融業務主要針對個人客戶的金融需求,提供基於銀行卡之上的系統服務。金融市場業務主要是爲全球其他銀行、證券公司和保險公司提供國際匯兌、資金清算、同業拆借和託管等全面服務。作爲中國金融行業的百年品牌,中國銀行在穩健經營的同時,積極進取,不斷創新,創造了國內銀行業的許多第一,在國際結算、外匯資金和貿易融資等領域得到業界和客戶的廣泛認可和讚譽。

中國銀行多年來的信譽和業績,得到了銀行同業、國內外客戶和媒體的廣泛認可。在近百年歲月裏,中國銀行以其穩健的經營、雄厚的實力、成熟的產品和豐富的經驗,深得廣大客戶信賴,並與客戶建立了長期穩固的合作關係。中國銀行將秉承“以客戶爲中心,以市場爲導向,強化公司治理,追求卓越效益,創建國際一流大銀行”的宗旨,依託其雄厚的實力、遍佈全球的分支機構、成熟的產品和豐富的經驗,爲客戶提供全方位、高品質的銀行服務,與廣大客戶攜手共創美好未來。

另外,我來介紹一下我的實習生活:每天6:40前起牀。8:00之前趕到銀行參加晨會,然後開始工作。中午12:00下班回家吃飯休息,下午2:30上班一直到下午5:40多下班。回到家吃過飯已是晚上7:00。吃飯、寫實習日誌、洗澡,然後10:00左右睡覺。幾周以來,從沒遲到過,更沒早退,這就是我每天的生活,一個人但非常有規律的生活,忙碌但感覺很愉快的生活。

在實習的時間裏,起初我是在大堂做客戶接待的,千萬不要小看了這個崗位,接待客戶也就意味着要面對客戶提出的任何問題,這就要求對銀行業務要有着全面而深刻的瞭解。因此我嚴於律己,主動去學習各項業務。多看,多聽,多說。以前,在學校裏學知識的時候總是老師往我的頭腦裏灌知識,自己根本沒有多麼強烈的求知慾,大多是逼着去學的。然而到這裏實習,確使我的感觸很大,自己的知識太貧乏了,加之這裏的銀行員工學習氣氛特別濃,無形中給我營造了一個自己求知的慾望。

通過自己這段時間不懈的努力,我的變化是大家有目共睹的。從開始生疏,不自信。變爲現在的大方,言談自如。最讓我開心的是,我的努力得到了領導的認可。在8月7日—8月8日兩天的中行素質拓展的名單上,主任爲我爭取到一個名額。這無疑是對我的鼓勵!兩天的素質拓展生活我結識到了來自中行8家支行的前輩,在這兩天裏我們相處的十分愉快,由於我的年齡最小,大家都十分的照顧我。這讓我在異地感到了家的溫暖。

這次拓展項目中有一項是溯溪,這個項目是由峽谷溪流的下游向上遊,克服地形上的各處障礙,窮水之源而登山之巔的一項探險活動。這項活動需要同伴之間的密切配合,利用一種團隊精神,去完成艱難的攀登,對於溯行者是一種考驗,同時又得到一種信任和滿足,一種克服困難後的自信與成就感。歷時3個多小時的沿途,我們攜手共同度過。這是我一輩子的記憶。我非常感謝中行給了我這個平臺,給了我這次機會能夠參與到中行這個優秀的團隊。從中行前輩的身上我也學到許多優秀的品質。這是我一輩子的收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