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心得體會 > 自主學習心得體會範文

自主學習心得體會範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19W 次

心中有不少心得體會時,馬上將其記錄下來,這樣就可以通過不斷總結,豐富我們的思想。到底應如何寫心得體會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自主學習心得體會範文,歡迎閱讀與收藏。

自主學習心得體會範文

自主學習心得體會範文1

隨着新課改的進一步實施,本人在新課改的過程中,結合自身的教學實踐經驗,在初中語文課文教學中運用自主學習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具體操作如下:

一、讓學生明確學習目標,自主定向

教師創設情境,激發學生學習動機,引起學生學習興趣,引導明確學習目標。根據建構主義理論,讓學生自主定向,使學生學有目標,攻有方向。在自主定向的過程中,學生初次與文本對話、與老師對話、與學生對話。如《小石潭記》的教學可以從學生原有知識出發,引導學生從整體把握文章整體情緒,抓住理解文章主旨的關鍵所在,把握文章情感基調。在學生整體感知文章,在教師指導和學生討論的基礎上明確學習目標:通曉文章大意,瞭解一些文言實詞與虛詞的用法;寫景及借景抒情的寫作方法;理解文章抒發的抑鬱憂傷之情。這樣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明確了目標,有利於學生從整體上感知、把握文章。

二、激發疑問,讓學生主動探究習得

引導學生從教學目的出發,緊扣教材,提出問題。對於學生提出的問題,教師無論會不會答,都應給予熱情的表揚和鼓勵,讚揚他們勤于思考的可貴精神,鼓勵他們敢於在別人未發現問題的地方大膽質疑,充分尊重學生的學習權利和學習個性,真正保證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例如,《魯提轄拳打鎮關西》這篇課文較長,如果教師眉毛鬍子一把抓,那麼學生肯定會無所適從。在教這篇課文時從文章題目入手,引導學生只提了兩個問題:一是爲什麼要打鎮關西?二是魯提轄是怎樣打死鎮關西的.?由這兩個問題作爲課堂討論的向標,學生圍繞這個問題自由發揮提出問題。在發現問題、學生自主學習的過程中老師要放手於學生。自主學習,提出問題的過程中目標的達成是通過小組內部交流答案,探討最佳方案,教師巡查情況,學生合作交流的過程中實現的。這一環節中最核心的問題是發現問題,質疑交流。教師通過讓學生自己提問來組織教學,引導學生積極參與、主動探索,爲他們創設動腦、動口、動手、釋疑解難的機會,通過交流,培養獨立思考,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從而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發展學生的創造能力。

三、在學生合作探討中進行自主學習

問題提出來了,如何解決,常用的辦法是以小組爲單位抽樣展示嘗試結論,教師適時進行學習方法指導,便於學生舉一反三,拓展視野。學生自由發言評價,展開討論,對學生而言,這是學習語文最需要實實在在行動的一個階段,學生將帶着問題回到文本中去有針對性地閱讀,展開較有深度的思維。如,在學習《同志的信任》一課時,學生提出了六十多個問題。經過分類和篩選,把學生可以自己查閱工具書解決的問題,全部都交由學生自己查找討論來回答;把牽涉到文章主題的學生提問,做了一個統計和歸納:

1.這篇課文主要寫到了誰?

2.誰寫信?

3.誰收信、看信、藏信、送信?

4.這是一種什麼記敘順序?

5.同志的信任到底是誰信任誰?

6.誰纔是文章的主人?

7.主人公有什麼樣的優秀品質?

8.這些優秀品質體現在哪幾個方面?

9.作者又是用哪些寫作手法來表現的?

經過合併處理,重新安排後,學生提出的問題,就形成了一個層層設疑、步步啓發的提綱。在這些問題優化初中語文教學策略的探究與實踐中,再把比較淺顯的,仍然放手讓學生去尋根究底,充分發揮不同層次學生的互助性和互動性,讓他們在相互爭論中,去補充和校正,得出相對一致的看法,最終獲得問題的答案。這一過程是全體教師指導下自主學習、探究研討、合作交流的過程,而學生的自主學習是其核心。

自主學習心得體會範文2

我是一名小學教師,在與孩子們的接觸中,我體會到了讓學生自主投入學習的重要性。在此,我想談談我對自主學習的一點小小體會。

1、自主學習能愛護並激發學生的奇怪心

奇怪心是人的天性,可是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中教師常常無意識地扼殺了幼兒的奇怪心。奇怪心的扼殺,直接影響到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自主學習意識的形成。愛因斯坦說過:“我沒有特殊的天賦,只有對事物的奇怪心。”受奇怪心的驅使學生會問很多稀奇奇怪的問題,教師應當賜予重視和鼓舞,不要可怕和阻擋學生的“好問”,不要挖苦和貶低學生的“怪問”;教師要培育和表揚學生的勤於提問,不要限制和壓抑學生的“多問”;教師要鼓舞學生敢於提問,擅長提問,而且問得頗有見地、切中要害,從根本上愛護學生的`奇怪心。教師還應深入學科學問,製造情境,引導學生髮覺其中的淺顯道理,激發、培育他們的奇怪心。

2、自主學習能使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品質

自主學習使學生真正成爲學習的僕人。學生主動把握整個學習過程,自發、自覺地投身學習,自己對自己負責,學習的主動性會大大增加。在學習過程中,學生會很快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提高學習效率,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這比他們在教師的強迫下學學問都更珍貴。良好的學習習慣,又能保障進一步的自主學習,二者之間形成了良性循環,使學生受益無窮。在學習過程中,明確目標,開闊思路,豐富想象;需要不斷剋制困難,不怕挫折,具有敢於疑心,敢於勝利的精神。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不知不覺地培育了良好的學習品質。

在新課程理念下,教育的目的已不再是單純地教給學生各類學科學問,更重要的是如何教會他們自主學習,讓學生在教師的組織和引導下,把握學習的主動權,養成自主學習的習慣,實現自我進展。

自主學習心得體會範文3

杜郎口中學的改革,秉承“以人爲本,關注生命”的理念,逐漸形成了鮮明的“三三六”自主學習模式,13年來不動搖,堅定不移地執行着,成爲一種“杜郎口模式”。走進課堂,兩面黑板站滿是解題的同學,留在教室裏的同學,有的在三五成羣地討論前面黑板上給出的“研究主題”;有的三三兩兩在後面的黑板處比比劃劃,爭論不休;有的則在座位上奮筆疾書,或沉思,或計算,給人的感覺都是:孩子們都很專注地在自己學習,老師呢?我看到的老師,出出進進,一會兒在前面問問這個同學,一會兒去後面加入討論兩聲,一會兒又沒了蹤影,這樣的課堂的確別樣,令人耳目一新。等到一定的時間,老師集中學生,開始聽分小組後安排的任務的彙報情況。同學們非常有序地該講的講,該管理的管理,該維持紀律的維持紀律,沒有一個閒人,唯獨老師。老師除了聽到學生的講解發一兩句言意外,其他的話都沒有。而且,說的也是簡單的表揚之詞“某某同學的思路很獨特,大家好好揣摩一下”,“某某同學,你發言的聲音再大一點,同學們會聽得更清楚”等等,讓我瞠目結舌:這就是講課?

帶着滿腹的疑問,我先和同學們進行了交談,原來在這裏,所有的孩子和老師都是住宿的,每天晚上有晚自習,

第二天要講的內容,老師前一天的晚自習都會講解,包括基礎知識和思維訓練。而且他們的一年級新生,前兩週是不上課的,完全是這種模式的訓練和學習,細到班上的每一個人都知道,他每天上課的任務和他所承擔的所有角色,以及輪換形式。杜郎口中學新生的訓練,是相當紮實的。又通過聽報告和老師聊聊,明白了他們每堂課的'教學主題,都是大家的結晶,同一個年級使用同一個主題,教學模式大家都一樣,包括教學過程中的每一步驟。

看了,聽了,有了感慨。這樣的教學模式,的確給學生帶來了改變,羨慕的我們看到的是一羣:思維活躍,能言善辯,出口成章,能寫能說、能畫能解都毫不遜色的,而且還相當能嚴於律己、積極學習的好學生。我們知道,這後面不知道老師付出了多少艱辛,但值得。可我左思右想,又和同行們反覆討論,我還是認爲:這種教學模式,的確適合中學教學,在小學太不適應。學生的因素就有太大的差別,而這又恰恰是我們老師最難掌控和預料的,小學生的年齡和生理的特點,與中學生相比,還是差異很大的。他們已經有思維的模式和途徑,而小學生呢?他們卻還在學:怎麼去思考?以及他們不同的生活環境、社會影響等因素,也不可小覷。但這些,卻造就了孩子們不同的認識觀、價值觀和奮鬥觀,那就影響着孩子們在學習時候的動力和目標。所以小學階段的“教”,和中學階段的“教”,我認爲意義是不同的。

這些只是我個人的觀點,有不正確,或粗淺的地方,還請見諒。但從我本人角度講,出去學習還是長了見識,優秀的東西誰都珍惜,謝謝。

自主學習心得體會範文4

當今社會,知識信息迅猛發展,各種資源層出不窮,開展研究性學習是信息化的社會賦予小語教學的新使命。對此,小語修訂大綱指出提倡在學生讀書思考的基礎上,通過教師的指點,圍繞重點問題展開討論,鼓勵學生髮表獨立見解,崔戀同志也特別強調適應時代,要在思想上重視,在教學中落實,培養學生收集、分析、加工、運用信息的能力,特級教師週一貫說研讀,正在成爲閱讀教學的時代趨向。那麼,在語文學科課堂上,我們應該如何營造研究性學習的人文空間,憑藉課文開展研究性學習呢?

一.研究主題尊重差異

突出主體

研究性學習主題的確定必須以學生是學習的主體爲指導思想,根據教材內容和學生的實際需要,由學生自主確定,或在教師的指導下確定,激發學生進行研究性學習的興趣和慾望。

1.要尊重學生的差異。

每個學生都是一個獨特的生命個體,他們的情感、興趣、思維等方面各不相同。研究主題的確定應尊重學生的差異,體現出不同的層次坡度,滿足不同學生的需要,讓好的學生只有跳起來才能摘到果子,中下生只要跳起來就能摘到果子。如《不懂就要問》一文,不同層次的學生可以選擇不同層次的研究問題。①瞭解性研究孫中山小時候是怎樣學習的?②探源性研究孫中山爲什麼要這樣做?③拓展性研究私塾教育與今天教育有何不同?我們應該向孫中山學習什麼?以上第一、二個問題較淺顯,從課文中就可以搜尋到所需要的信息,適合中下生進行研究;第三個問題難度較大,需要學生聯繫生活中的信息和自身的經歷進行分析判斷才能解決,適合優生進行研究。這樣,使教學走在學生髮展的前面,使每個學生都能參與到研究性學習中,在解難和爬坡中享受成功的快樂。

2.讓學生主動確定主題。

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自己擬定主題,可以強化學生的主體學習意識。教師要引導學生在初讀的基礎上,對教材進行整體感知,獲取有關信息,進行交流,而後針對交流的情況在教材的重點、難點、特點、疑點、基點的扭結處確定研究的主題,明確進一步探究的方向。如學習《詹天佑》一文,先讓學生自己讀書思考,劃找歸納。在學生獨立感悟詹天佑愛國精神和傑出的智慧才華的前提下,確定爲什麼說詹天佑是我國傑出的愛國工程師的研究主題。

二.研究內容全息兼容

突出重點

在課堂上開展研究性學習,應以教材爲主要憑藉,又不拘泥於教材本身,可對教材進行適當的擴展延伸,源於課本,又超越課本,開拓探究的空間,讓學生在廣闊的天地裏探究知識的奧妙。

1.源於課本。

小語教材蘊含着豐富的信息資源,可供研究的範圍非常廣泛。教師要賦予學生選擇研究內容的權利,引導學生根據不同的課文選擇不同的研究重點。可以研究文章的中心主旨,如做人到底要做怎樣的人?(《落花生》);也可以研究文章的線索,如《月光曲》一文,內容複雜,可引導學生根據文中的3條線索展開研究,①《月光曲》的'基本曲調和節奏是怎樣的?②貝多芬的創作靈感是什麼?③《月光曲》的內容是什麼?抒發了貝多芬什麼樣的內心感受;還可以在學生的疑問之處,在文章的內涵豐富之處,隱約朦朧之處,思想深刻之處進行探究,或是小到對某個字、詞、句的研究

2超越課本。

課前可以對作者的生平,作品的時代背景進行研究,如以《魯迅與三味書屋》爲題,收集相關資料,提出自己的見解;課中可進行想象研究,如學習《西門豹》一文,讓學生假設當初魏王派往鄴的不是西門豹,而是其它官員,他們也知道了事情的真相,他們會怎麼說,怎麼做;課尾可進行延伸性研究,如學完《鳥的天堂》一課,讓學生繼續研究這棵已生活了五百多年的古樹目前的環境有沒有受到污染?這麼大年紀的樹,目前全國共有多少棵?這樣,可以爲學生提供研究性學習的無限時空,讓學生自由探索知識的奧祕。

三.研究方式自主合作

突出互動

研究性學習具有自主性和探索性,整個閱讀過程都需要學生自己去經歷,去探索,去發現,而不是指導者包辦代替或忽略閱讀過程去死記現存的結論。要讓學生自主研究,不給學生提供產生依賴的條件;要留給學生充足的時間進行深入地研究,切忌蜻蜒點水,浮於表面;要引導學生採用科學的探究方法,或觀察聯想,或讀書感悟,或思辨探究,或操作演示,或實驗推理。如學習《田忌賽馬》一課,探究爲什麼調換馬的順序就能轉敗爲勝時,就可以引導學生用擺一擺,畫一畫的方法進行研究,通過親身動手操作,發現轉敗爲勝的奧;,如學習《遊園不值》,和《詠柳》、《江畔漫步尋花》進行對比性研究,瞭解對同一事物的不同描繪方法。

教學中,在學生通過觀察、操作、讀書、思考有所收穫後開展集體討論交流,不僅會活躍課堂氣氛,而且能建立多向的信息交流網,使學習的信息大量地高頻率地在課堂內互動,使學生在真誠、協作和評議中取長補短,在激烈的探究、爭論和交流裏得到靈感。如學習《梅花魂》一課,學生在獨立思考的基礎上,對梅花魂,到底指什麼有了自己的見解。這時,教師引導學生分組進行交流討論,接着每組派1名代表回答,學生有說梅花魂是指梅花的品格;有的講,梅花魂是指具有梅花品格的人;有的說梅花魂是指海外華僑那拳拳的愛國之心。最後全班一起討論,達成共識,梅花魂是指海外華僑那拳拳的愛國之心。這樣,學生不同的思維在合作中產生碰撞,在互動中得到發展。

四.研究結果自由表達

突出個性

在研究性學習中,提倡學生用個性化的方式表達出學習的結果。能說的就說,能讀的就讀,能畫的就畫,會寫的就寫,會演的就演,通過不同方式的表達提高學生運用信息的能力。允許學生對文章的多元解讀,不唯書,不唯師,敢於向教材,向教師挑戰,發表自己獨特的見解,提高創新能力,主要方式有:

1.讀。通過個性化的朗讀呈現出對信息的理解感悟。

2.說。通過個性化的語言傳遞出學習結果,把語言信息內化爲自己的東西。如《新型玻璃》一課,可嘗試以推銷員的身份推銷一種玻璃。

3.寫。把語言信息轉化爲個性化的語言,通過寫調查報告(如《西門豹》一課,可以寫關於造成鄴田地荒蕪,人煙稀少的調查報告),小論文的方式表達出來。

4.演。讓學生讀演課文訓練語感,體驗情境。如《東郭先生和狼》一課,讓學生通過扮演東郭先生狼,體驗課文中的情境。

5.畫。通過畫畫體現對文章信息的分析、判斷。如《跳水》一課,要求學生畫出水手、孩子、猴子、船長之間的聯繫,學生通過畫畫,對文章的信息進行重組,加工,更好地弄清了事物之間的複雜聯繫。

總之,在課堂教學中,我們要努力拓展研究性學習的時空,培植學生進行研究性學習的熱情,關注學生生命成長的過程,提供發展個性的土壤,讓學生在主動探索,發現和體驗中獲得真切的學習感受,提高運用語言文字的能力。

自主學習心得體會範文5

一、營造自主學習的環境,讓學生願學

培育學生自主學習的力量,必需爲學生創設自主學習的最正確氣氛。因此,課堂上教師要愛護學生的自尊心,關注每一位學生,鼓舞學生對教師的講解、學生的發言大膽發表不同見解,努力開創課堂教學生生互動、師生互動的新局面。一堂勝利的課,應從導入新課起,就集中學生的留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起學生的內在求知慾望。另外,精確適當的提問能激發學生的興趣,引起學生的思維共鳴,從而激活學生探究新知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二、指導自主學習的方法,讓學生會學。

學習力量的提高離不開好的學習方法,學生把握適合於自己的學習方法,學習中能收事半功倍的效果。古人云;“授人魚,不如授人漁”。因此,教師要依據學生類型的不同,指導學生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從而學會自主學習。

對於學習的主觀意識比擬強,屬於班級中的優秀羣體。我們主要關懷他們學習熱忱的長久性,着重培育他們的學習力量、學習方法和學習策略。我通常的做法是:讓學生預備一本筆記本,上面可以記自己在預習中遇到的疑問,課堂上的典型例題、解法,練習和考試中消失的錯誤及剖析。記筆記時不要把本子記滿,要留有餘地,以便課後反思、整理,這樣既可提高聽課效率,又有利於課後有針對性的複習,從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對於學習態度比擬被動,學習熱忱不高的學生。我更多地關注他們的的內心喜好,常常走近他們、走進他們,要在培育他們的積極心態和學習興趣上花功夫,讓他們體驗勝利的歡樂,從而樹立學習信念,化被動爲主動。平常除了指導他們怎樣預習、複習、怎樣寫考後反思外,課上還要鼓舞他們勤思索、勤動手、勤發言。課後,教師要融入這些學生中,既輔導學問又輔導學法,解決學生共性化的問題,幫忙每一個學生自主地去學習,真正地會學習。

三、留足自主學習的空間,讓學生樂學

課堂的開放,是在教師主導、學生主體下的開放。在平常的教學活動中,應特殊留意爲學生創設表現自我的情境,但凡能通過動手操作理的內容,肯定要讓學生動起來,即使學生的動手力量不盡人意,但只要他參加了,就是表現自己了,他就會多一份興趣,多一點自信。當學生們由於某個問題發生爭辯時,教師可以先不急於表態,而是引導學生髮表自己的觀點,自圓其說,這樣不但給學生供應了傾聽別人發言的時機,進展了深層次的思索,而且使學生在爭辯、互評、自由發表觀點中展現了自我,這樣就充分表達了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只有這樣,才能把枯燥死板的學習過程變成爲生動、活潑、主動學習和有共性的製造過程。

總之,學習既要面對全體,又要敬重差異:既要讓學生主動參加,又要讓學生體驗勝利。培育學生主動學習的力量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在學習過程中,學生只有做到了願學、會學、樂學,才能真正實現主動學習。

自主學習心得體會範文6

語文課程標準提出: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隨着新課程不斷地深入,許多教育者都意識到了小組合作學習的重要性,並在不斷地實踐與嘗試。小組合作時,同學們各抒己見,取長補短;觀點不一,臉紅耳赤,真是集思廣益,好處多多。但筆者在聽評課或自己實踐時,確實也經常看見,活動時,有人滔滔不絕,而有人卻呆若木雞。或是你讀你的,我想我的。爲何同時合作學習,卻有如此不同的景觀呢?結合我三年中在這方面的教學實踐及其反思,我想有以下幾方面的原因。

一、教師的觀念有否真正更新?

教師有否真正地融入小組學習中,並和同學們一起體驗小組學習的快樂?當你真的能與他們一起開心一起悲傷的時候,小組合作學習纔有了自己的活力。就象對新生兒,沒有真誠的關愛和小心的呵護,小寶寶會健康成長嗎?對待小組學習,教師觀就應象對待新生兒一樣。教師是教學的設計者和引導者。試想如果連教師自己都認爲小組合作只是一種形式或只認爲它是學習的一種便利,缺少應有的期望和熱情,那學生的新奇和熱情還能持續多呢?我不由地想起了我小學的一位語文老師,沒有她那滿含期待、信任、自信的眼睛,我想我是不會喜歡學語文的。因此,小組合作能否有效、持續地發揮其作用,教師觀念是一個很重要的因素,可以說是一個起着決定性作用的因素。

二、小組搭配是精心安排還是放任自流?

小組搭配的好壞直接關係着小組作用是否良性地發揮。結合以往的教學經驗,小組搭配不妨分這樣幾步走:

1、可以先是自然搭配,讓小組自發地推舉一位小組長。

2、結合原因進行小組重組。實驗一段時間後,小組搭配的許多問題就會逐漸暴露出來,"老師,他都不說","老師,他一直在玩","老師,他們在講話"……等等。老師不應放任自流,也不應簡單處理,最好是耐心詢問產生問題的學生,可以單獨談心,可以溫和勸說,結合原因進行小組重組,讓優弱勢趨向合理。

3、讓弱勢轉化爲優勢。小組重組中更重要的是要激發問題學生的自信心,給予更多的關愛和鼓勵,多創造機會讓他表現,讓弱勢也轉化爲優勢,參與到小組學習中來。如果老師不斷地發現弱勢,不斷地轉化弱勢,那麼最後的局面必定是一派生機勃勃。當然這需要老師付出多麼辛勤的努力。

三、小組團體意識有多強?

組合成有生氣的小組後,要考慮的一個問題是如何激發小組的團體意識。一個有凝聚力的小組,它的意義是更大的。其中培養的不僅有合作精神,更有責任感和榮譽感。有了團體意識,反過來可以團結小組成員,小組每個成員能自覺充分地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小組的團體意識是需要老師激發的。可以引入適當競爭。如建立評比制度,哪個小組發言的很精彩,就加星或加小花給予鼓勵。當然這種獎勵應是公平、民主的,不是氾濫的,應是對使大家都心悅誠服的發言的肯定。使孩子們體會到獎勵的珍貴,激勵他們積極去爭取。

四、是隨處小組合作,還是有機結合?

就象任何一個生命體,光有期待和願望是不行的,它還需要供其生長髮育必要的`養分。小組合作學習也是一樣。如果沒有適合合作學習的環境、機會,它一樣名存實亡。

在教學中應積極創設選擇適宜的合作情境。新教材裏就有許多可以發掘的情境。如:新教材第四冊中《三個兒子》一課角色多可通過表演來學習,而表演又是一個很好的激發探究思維和合作的實際情境。我們可以讓孩子們在小組中進行討論,設計出誰來表演、怎麼表演的方案。這一來極大地激發起同學們的合作精神和探究意識,思維活躍的和不愛表現的孩子一樣積極設計各種方案,最後,推出本組的方案參加全班交流。

但是我們也不能處處,什麼問題都用小組合作解決,否則學生就會覺得索然無味。適當地與獨立思考、動手解決、老師或其他學生點撥等方式相結合,使學生時時有新鮮感,保持旺盛的求知慾。再說事實上語文問題也不是都適合合作小組解決。比如:學習課文中蘊含的道理時,完全可以讓學生獨立思考,再讓他們說說想法,各抒己見,這樣可以培養學生對知識獨立運用的能力。如果用合作來解決:

一、浪費了大家的時間。

二、浪費了大家的精力。

三、忽視了學生獨立學習能力的培養。

獨立學習能力也是一個很重要的能力。一個人能否良好地發展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有否良好的獨立學習的能力。試想一味地依賴、模仿,沒有自己的主見、創新,社會的發展能將希望寄託在這樣的人身上嗎?因此,合作學習應和其他學習尤其獨立學習有機地結合,在培養合作精神上又有自己獨立思考。真正地做到各抒己見,取長補短,臉紅耳赤,集思廣益。

自主學習心得體會範文7

人的價值高於一切。學校的意義、教育的意義就在於關心人、培育人,滿足人的發展需要。有效研修堅持以教師爲本,以教師專業發展爲本,教師發展是目標,學校和學生的發展是教師發展的結果,把教師專業發展作爲研修活動的重要目標,需要研修活動組織者牢固樹立以人爲本的管理思想:始終把教師專業發展放在學校工作的重要位置,不斷激發教師專業發展滿足的內在動機,滿足教師自我實現的願望。

爲了加強自己的業務能力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從各個方面不斷提高完善自己在研修中我有以下心得體會:

1要樹立優良學風,刻苦鑽研業務,不斷學習新知識,探索教育教學新規律。鑽研教材,寫好每一個教案,上好每一堂課,多聽同組同事的課,多學習別人的優點和長處。

2在課改的課堂教學中,不斷探索適合學生愉悅學習的好的教學模式,向同組的.老師學習她們的先進教學方法。尤其在教學中,注意學習其他老師的先進經驗。

3培養學生課堂上會靜下心來思考的能力

4善於總結自己在教育教學中的點點滴滴,嚴以律己,不斷改進自己的教育方式。

5積極參加各項教育教學學習活動,提高自己的教研能力。

6多和同組的老師一起備課,一起商量課堂中出現的問題。尤其在教學中,多向有經驗的老師請教,在課堂中怎樣激發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怎樣培養學生探究性能力,最後提高學生學習水平。

7勤於動筆,勤反思,積累經驗,對於不好的做法及時改正。以此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學水平。

教師引導的方法的好壞對學生的自主學習,甚至於對其以後的各個方面都將產生重要的影響,因而我們要注意做到以下幾點:

(1)我們在教育教學中起的是引導作用,而不是填鴨式灌輸。教師應該的重視學生存在,以情感去開啓學生的心智。

(2)我們應以身作則,潛移默化地把中國傳統美德傳授給學生。

(3)在教學過程中,多鼓勵、讚美學生,培養學生積極性的同時,培養他們對挫折的容忍能力。瞭解學生的感受,觀察學生的反應,聆聽學生的心得。

教育不是萬能的,有其侷限性,作爲教師,我們應看到這種侷限性,以一種樂觀的心態面對。只有對我們的事業充滿希望,我們才能真正用“愛”來對待我們的學生,對待我們的事業。努力加強我們的專業知識修養,着力於個人的身心修養,珍惜我們的事業,堅守工作崗位,默默耕耘,爲祖國的建設發展貢獻我們的力量。

自主學習心得體會範文8

語文課程標準提出:積極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隨着新課程不斷地深入,很多教育者都意識到了小組合作學習的重要性,並在不斷地實踐與嘗試。小組合作時,同學們各抒己見,取長補短;觀點不一,臉紅耳赤,真是集思廣益,好處多多。但筆者在聽評課或自己實踐時,的確也常常觀察,活動時,有人滔滔不絕,而有人卻呆若木雞。或是你讀你的,我想我的。爲何同時合作學習,卻有如此不同的景觀呢?結合我三年中在這方面的教學實踐及其反思,我想有以下幾方面的緣由。

一、 教師的觀念有否真正更新?

教師有否真正地融入小組學習中,並和同學們一起體驗小組學習的歡樂?當你真的能與他們一起快樂一起哀痛的時候,小組合作學習纔有了自己的活力。就象對新生兒,沒有真誠的關愛和當心的呵護,小寶寶會健康成長嗎?對待小組學習,教師觀就應象對待新生兒一樣。教師是教學的設計者和引導者。試想假如連教師自己都認爲小組合作只是一種形式或只認爲它是學習的一種便利,缺少應有的期望和熱忱,那學生的新穎和熱忱還能持續多呢?我不由地想起了我小學的一位語文教師,沒有她那滿含期盼、信任、自信的眼睛,我想我是不會喜愛學語文的。因此,小組合作能否有效、持續地發揮其作用,教師觀念是一個很重要的因素,可以說是一個起着打算性作用的因素。

二、小組搭配是細心安排還是放任自流?

小組搭配的好壞直接關係着小組作用是否良性地發揮。結合以往的教學閱歷,小組搭配不妨分這樣幾步走:

1、可以先是自然搭配,讓小組自發地推舉一位小組長。

2、結合緣由進展小組重組。試驗一段時間後,小組搭配的很多問題就會漸漸暴露出來,教師,他都不說,教師,他始終在玩,教師,他們在講話……等等。教師不應放任自流,也不應簡潔處理,最好是急躁詢問產生問題的學生,可以單獨談心,可以溫柔勸告,結合緣由進展小組重組,讓優弱勢趨向合理。

3、讓弱勢轉化爲優勢。小組重組中更重要的是要激發問題學生的自信念,賜予更多的關愛和鼓舞,多製造時機讓他表現,讓弱勢也轉化爲優勢,參加到小組學習中來。假如教師不斷地發覺弱勢,不斷地轉化弱勢,那麼最終的局面必定是一派生氣勃勃。固然這需要教師付出多麼辛勤的努力。

三、 小組團體意識有多強?

組合成有生氣的小組後,要考慮的一個問題是如何激發小組的團體意識。一個有分散力的小組,它的意義是更大的。其中培育的不僅有合作精神,更有責任感和榮譽感。有了團體意識,反過來可以團結小組成員,小組每個成員能自覺充分地發揮自己的聰慧才智。小組的團體意識是需要教師激發的。可以引入適當競爭。如建立評比制度,哪個小組發言的很精彩,就加星或加小花賜予鼓舞。固然這種嘉獎應是公正、民主的,不是氾濫的,應是對使大家都心悅誠服的發言的確定。使孩子們體會到嘉獎的寶貴,鼓勵他們積極去爭取。

四、 是隨處小組合作,還是有機結合?

就象任何一個生命體,光有期盼和願望是不行的,它還需要供其生長髮育必要的.養分。小組合作學習也是一樣。假如沒有適合合作學習的環境、時機,它一樣名存實亡。

在教學中應積極創設選擇相宜的合作情境。新教材裏就有很多可以開掘的情境。如:新教材第四冊中《三個兒子》一課角色多可通過表演來學習,而表演又是一個很好的激發探究思維和合作的實際情境。我們可以讓孩子們在小組中進展爭論,設計出誰來表演、怎麼表演的方案。這一來極大地激發起同學們的合作精神和探究意識,思維活潑的和不愛表現的孩子一樣積極設計各種方案,最終,推出本組的方案參與全班溝通。

但是我們也不能到處,什麼問題都用小組合作解決,否則學生就會覺得索然無味。適當地與獨立思索、動手解決、教師或其他學生點撥等方式相結合,使學生時時有新奇感,保持旺盛的求知慾。再說事實上語文問題也不是都適合合作小組解決。比方:學習課文中蘊含的道理時,完全可以讓學生獨立思索,再讓他們說說想法,各抒己見,這樣可以培育學生對學問獨立運用的力量。假如用合作來解決:

一、鋪張了大家的時間。

二、鋪張了大家的精力。

三、無視了學生獨立學習力量的培育。

獨立學習力量也是一個很重要的力量。一個人能否良好地進展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有否良好的獨立學習的力量。試想一味地依靠、仿照,沒有自己的主見、創新,社會的進展能將盼望寄予在這樣的人身上嗎?因此,合作學習應和其他學習尤其獨立學習有機地結合,在培育合作精神上又有自己獨立思索。真正地做到各抒己見,取長補短,臉紅耳赤,集思廣益。

自主學習心得體會範文9

一、營造自主學習的環境,讓學生願學

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必須爲學生創設自主學習的最佳氛圍。因此,課堂上教師要保護學生的自尊心,關注每一位學生,鼓勵學生對教師的講解、學生的發言大膽發表不同見解,努力開創課堂教學生生互動、師生互動的新局面。一堂成功的課,應從導入新課起,就集中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起學生的內在求知慾望。另外,準確適當的提問能激發學生的興趣,引起學生的思維共鳴,從而激活學生探究新知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二、指導自主學習的方法,讓學生會學。

學習能力的提高離不開好的學習方法,學生掌握適合於自己的學習方法,學習中能收事半功倍的效果。古人云;“授人魚,不如授人漁”。因此,教師要根據學生類型的不同,指導學生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從而學會自主學習。

對於學習的主觀意識比較強,屬於班級中的優秀羣體。我們主要關心他們學習熱情的持久性,着重培養他們的學習能力、學習方法和學習策略。我通常的做法是:讓學生準備一本筆記本,上面可以記自己在預習中碰到的疑問,課堂上的典型例題、解法,練習和考試中出現的錯誤及剖析。記筆記時不要把本子記滿,要留有餘地,以便課後反思、整理,這樣既可提高聽課效率,又有利於課後有針對性的複習,從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對於學習態度比較被動,學習熱情不高的學生。我更多地關注他們的的內心喜好,經常走近他們、走進他們,要在培養他們的積極心態和學習興趣上花功夫,讓他們體驗成功的快樂,從而樹立學習信心,化被動爲主動。平時除了指導他們怎樣預習、複習、怎樣寫考後反思外,課上還要鼓勵他們勤思考、勤動手、勤發言。課後,教師要融入這些學生中,既輔導知識又輔導學法,解決學生個性化的問題,幫助每一個學生自主地去學習,真正地會學習。

三、留足自主學習的空間,讓學生樂學

課堂的.開放,是在教師主導、學生主體下的開放。在平時的教學活動中,應特別注意爲學生創設表現自我的情境,凡是能通過動手操作理的內容,一定要讓學生動起來,即使學生的動手能力不盡人意,但只要他參與了,就是表現自己了,他就會多一份興趣,多一點自信。當學生們因爲某個問題發生爭論時,教師可以先不急於表態,而是引導學生髮表自己的觀點,自圓其說,這樣不但給學生提供了傾聽別人發言的機會,進行了深層次的思考,而且使學生在爭論、互評、自由發表觀點中展示了自我,這樣就充分體現了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只有這樣,才能把枯燥死板的學習過程變成爲生動、活潑、主動學習和有個性的創造過程。

總之,學習既要面向全體,又要尊重差異:既要讓學生主動參與,又要讓學生體驗成功。培養學生主動學習的能力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在學習過程中,學生只有做到了願學、會學、樂學,才能真正實現主動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