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心得體會 > 《呼蘭河傳》讀書心得集合15篇

《呼蘭河傳》讀書心得集合15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37W 次

心中有不少心得體會時,寫一篇心得體會,記錄下來,如此就可以提升我們寫作能力了。你想好怎麼寫心得體會了嗎?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呼蘭河傳》讀書心得,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呼蘭河傳》讀書心得集合15篇

《呼蘭河傳》讀書心得1

這是我在暑假開始前買的一大包書中最吸引我的一本,所以,也成爲了我最先注目的一本書。對於作者蕭紅,她的那篇《回憶魯迅先生》在所有的魯迅回憶紀念文作當中獨樹一幟,曾經在某個秋天的深夜讓我又一次領略了什麼纔是情由心生,什麼才叫作感動。帶着這麼一種非常好的印象,我打開了《呼蘭河傳》。熟悉的筆觸、色彩、用光,蕭紅再一次用她那

喃喃自語般平靜的敘述將我領進了那接近80多年前的東北,一個衰落的村莊。整個村子裏面,到處都是蕭殺,灰色的背景,灰色的人物,除了敘事者——那個家境還算富裕的小女孩——以及她的祖父,整個村落就像暴風雨前的天空一樣,烏雲蔽日,見不得半點陽光。沒有擡起頭來的村民,他們笑也笑得那麼拘謹,生的普普通通,死的平平淡淡,按部就班的日子,哪怕這是一種煎熬,也沒有人去打破。他們只是活着,爲了活着而活着,爲了死去而死去。那麼多交替出現的人物,我甚至都來不及判斷哪個是我應當同情的,哪個又是我該去鄙夷的……一個又一個悲劇,他們中的每一個人都是主角,每個人都是被告和原告,每個人都是迫害者和受害者。小團圓媳婦的死,我不能沉下心去,像正文前那不知好歹的序文一般歸結到她的婆婆一家的愚昧、封建、狠心,諸如此類,我不敢想象,當我身處那婆婆的境地,那樣的家庭,那樣的時代,我能做些什麼。他們家的`小媳婦死了,來得時候還活蹦亂跳的,誰也沒料到,會走得那樣匆忙,讓婆婆們心酸,他們使了多少錢,費了多大的力氣,不過是想讓這個媳婦“活”過來啊。那小團圓媳婦呢?她本該是一個天真可愛的孩子,才14歲而已,卻以爲人妻,爲人媳,她該是多麼不願意啊!在新家,又要受到夫家人的打罵,就這麼孤零零的一個人,還是個孩子的人,怎麼承受的了?然而,在那個時代,這一切都是司空見慣,也是無人能夠挽救的。試想一下,如果小團圓媳婦並沒有成爲文中的小團圓媳婦,那誰又能斷定,她不會被另一個小團圓媳婦替代,或者依然遇到了身爲小團圓媳婦的悲劇呢?悲劇籠罩着他們,因爲這不是一個人,而是一羣人,一大羣人,一個村落的人,一個地方的人,乃至一個國家,一個世界的人。

小團圓媳婦一家的悲劇,和那些活了又死了的村民形象都靜靜的從高處看着我們,帝制到民主的轉變,被侵略和被殖民的屈辱,他們都經歷過了,80年之後的今天,他們都已經消失了嗎?沒有,他們還存在着,存在於我們每一個人的心中,存在於我們每一個人的骨血之中,像魯迅先生所說的那樣,這些人,我們,他們,都是“中國的脊樑”。雖然我們這些脊樑,總是那樣的不爭氣,80年前的灰色或許少了一些,但那些低着頭的匆匆步伐,怯懦的笑,和新的一種“封建”正悄悄的用它們狡黠的眼睛張望着。

《呼蘭河傳》讀書心得2

我們今天讀完了呼蘭河傳這本書,作者寫的這本書相當精彩許多片段也是我們生活中才見到的,令我感覺最深的那一篇故事,人們在看火燒雲,看時激動不已,看完了,就跟平常一樣回家了該吃飯吃飯該睡覺睡覺,這是一個多麼家常便飯的事呀,作者寫的栩栩如生,我讀時機好像自己也深深的陷了進去,看見了眼前的美景。

在書中我看到了閃耀着的火光,看見了作者的用心良苦,更看見了作者和這個地方的留念在美麗的片刻就好像變了一個樣,人死時我也傷心也爲他傷心在書中可以找到現在人們的'生活習慣。

呼蘭河傳作者蕭紅寫下了自己一生的喜、怒、哀、樂。我很喜歡這本書能很真實寫的自己的真情實意,孩子和老人的愛,母親和孩子的愛,老師和學生的愛,這很平常感動了我每當讀到有關與親情的一個段落時,我的有能力總會留下一團熱乎乎的淚。

六月那藍藍的天,七月那美麗的景,八月那動人的火燒雲啊!讀完了這本書我也體會到了作者這輝煌的一生,是我也想寫一本書,儘管我寫作水平不好但練練總會好的,作者讓我明白了一個道理:“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把景物寫活得栩栩如生並不是不可能的,只要你肯去練。

這本書讓我忍住了你難忘的親情啊!蕭紅不想念那裏嗎?如果可以的話,我也想去哪裏遊覽一下。

無痕的雨,落下來燈滅了,人也走了,小女孩小女孩真可憐,那些該死的人,把這麼小的一個小女孩,也能活活被燒死,天上有了火燒雲,好像在說着人們犯下的種。種罪過。

我相信蕭紅一定會留念那個地方吧,畢竟把那個地方寫得那麼美,那麼美。

《呼蘭河傳》讀書心得3

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我愛讀書,因爲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星期一早上,當我拿到這本書,我異常興奮,因爲我愛讀書,書可以讓我們獲得知識,也可以讓我們在書的世界裏遨遊。

《呼蘭河傳》的作者是蕭紅,四大才女之一,她的命運最爲悲慘,但她堅強地與命運抗爭,用自己瘦弱的身軀來抵抗,在香港創作了這本書,但他年僅32歲就去世了。生活的悲慘並沒有讓她屈服,而是努力奮鬥。在蕭紅的家裏,父母都不疼她,因爲當時的社會重男輕女。那又有什麼呢?蕭紅不就堅強的活了下來嗎?蕭紅的祖父是她惟一的.支柱,當她把韭菜當做雜草除掉時,把狗尾草當做穀子留下時,祖父並沒有怪她,而是開懷大笑,給他解釋。祖父家的後花園裏有蝴蝶、蜻蜓、螞蚱、蜜蜂……蝴蝶由黃蝴蝶、花蝴蝶,等等等等……

呼蘭河傳講的是呼蘭河這樣一個北方小城的故事,活潑可愛的小團圓媳婦被大家活活折磨死的故事,讓我心痛,這體現出了當時的社會有多黑暗,當時的人們多麼的愚昧無情。蕭紅的童年和我截然不同,我的童年是在快樂幸福中度過的,

蕭紅這種樂觀向上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

《呼蘭河傳》讀書心得4

讀完《希臘神話故事》這本書,我感觸很深,其中給我映象最深的是赫剌克勒斯。因爲他能夠完成十二個十分艱難的任務,這十二項任務要做幾年,讓我看到一個具有頑強毅力的人。

第一項任務是殺死涅墨亞巨獅,這頭巨獅有驚人的本領。赫剌克勒斯蓄滿了全身的`力量將一支箭射向巨獅,巨獅一點兒反映也沒有。他又用棒子打,又用手掐獅子,終於把獅子殺了。

第二項任務是戰怪蛇許德拉,他把怪蛇的脖子掐住,蛇則把他纏住了,一會兒,一隻大螃蟹也來幫忙,赫剌克勒斯的侄子把周圍的樹林點着了,他們把蛇頭砍了下來埋在了路邊壓上了巨石,第三項任務是把牝鹿抓到第四項任務生擒厄律曼斯山的一頭野豬;第五項任務把一個養有3萬頭牛的牛圈並已有了多年沒有打掃了,讓他去打掃牛圈。赫剌克勒斯用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完成了前面5項艱鉅的任務。

後面的任務更艱鉅,可是赫剌克勒斯卻又用了自己的智慧戰勝了敵人。

希臘神話故事本身極具魅力,幾乎向所有能聽懂的人開放,二是情節之中有着深刻的意蘊,其中許許多多的故事,已成爲人們的最愛,希臘神話故事在人類思想文化藝術上始終光彩奪目,經久不衰,人類童年的自尊、公正、剛強,在此展現成一幅波瀾壯闊的畫卷,讓我永生難忘,赫剌克勒斯的智慧和勇氣值得我們去學習。

《呼蘭河傳》讀書心得5

我對《呼蘭河傳》這本書有很多的感觸。想一想在哪動盪不安的世界中,平凡的時代裏,迷信的人們,落後的生活現狀等等這就是呼蘭河的景象。

這本書中是描寫主人公經過一些事之後就想起童年寫的,有可怕的.大泥坑在這打你坑中有着許多趣事,還有大花園也留下了快樂的回憶,還有小團圓媳婦,洗個古怪的有二伯,疼愛妻子、孩子的馮歪嘴子。

書中的故事情節生動感人,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個性分明!在衆多人物中,其中有二伯和小團圓媳婦是最讓我難忘的。

小團圓媳婦是一個活潑開朗的女子,但她的婆婆對她很不好打她,罵他,掐他!之後,她就生了一場大病,奄奄一息,怪可憐的。但婆婆叫人又來幫忙,有跳大神的吃神藥的熱水燙驅鬼的,最後小團圓媳婦被他們折磨來折磨去默默的死去了。

有二伯呢,他就體現出了下層勞動人民的形象,同時表現出了時代的黑暗,每天和大黃狗,天上的燕子談天。

最後這本書的結尾讓人心酸一陣。這是我感覺那時時代太黑暗了,我現在慶幸自己的年代,同時也有美好的青春,我會好好珍惜!

《呼蘭河傳》讀書心得6

灰色的基調,平靜的敘述,黯淡的畫面,這就是作者筆下的小城呼蘭河,它並不繁華。在這裏,到處可見由於人們的無知和腐敗而引發的一場又一場的災難。一個又一個畫面,一個一個悲劇地出現,讓我不知道該如何去評判哪個更值得我同情,哪個更值得我痛恨……

文章的第一章所出現的`一個鏡頭,就讓我感慨萬分:在東二道街上有六七尺深的大泥坑,人們和家畜常常會遭受到災難。人們說拆牆的有,說種樹的有,但從來沒有任何一個人想過把泥坑填平。多麼愚昧的人們呀!在他們的腦海裏就要順應社會,順應天意,人是不能違抗天命的,這不能不是他們的悲哀!

作者在文章中一直寫到“我家的院子是很荒涼的”,這就爲裏面人物的悲劇埋下了伏筆。文章中的小團圓媳婦剛來胡家的時候只有十二歲,因爲長得較高,怕別人說她謊報年齡,便說是十四歲,但儘管如此,人們還說她有意隱瞞。她“黑乎乎的、笑呵呵的”,人們便說她大大咧咧,一點沒有媳婦的樣子。不久她的婆婆時常整夜整夜地打她,說是可以讓她更懂事聽話;還認爲她身上有病有鬼,於是用盡了各種迷信辦法:請“雲遊真人”抽貼、請人來跳大神、甚至把她放在開水中煮……最終,小團圓媳婦被無辜地折磨死了。

我真正感受到情緒歡快起來是在祖父出場後。從作者——一個四五歲孩子的眼光來看這個世界,一切都陌生而新奇。年幼的“我”,整日隨祖父在後園盡情玩耍。鋤草、抓蝴蝶、吃烤鴨、缸帽遮雨……皆描寫得妙趣橫生,意興盎然。這一幕幕,作者都用詼諧幽默充滿趣的語言描繪得淋漓盡致。我竟不自覺地我拿自己的童年和作者的童年去比。在我看來,讀了《呼蘭河傳》,覺得作者的童年是美麗而又寂寞的,更感受到自己童年的快樂與幸運。

讀這本書時,愉悅伴着沉痛,隨着小主人公蕭紅的腳步,我偷窺到舊社會的腐敗與黑暗,很慶幸那只是蕭的童年。但,這是無法逃避的歷史,讓我們瞭解過去,瞭解歷史,永遠不要重蹈覆轍。

《呼蘭河傳》讀書心得7

《呼蘭河傳》的作者是蕭紅。作家茅盾稱這本書是“1篇敘事詩,一幅多彩的風土畫,一串悽婉的歌謠。”當讀完這本書時,我才深刻的體會到這句話的含義。

在這本書中,蕭紅向我們講述了呼蘭河的風土人情,她的童年時光,以及她對呼蘭河的.愛和對當時封建社會制度的很都躍然紙上,使讀者無不爲之動容。

最悲慘的就是小團圓媳婦的遭遇。年僅12歲的小團圓媳婦被老婆婆烙腳心,吊在扇子上被抽打·····結果小團圓媳婦被打怕了,得了一種怪病,老婆婆找了個土房子:用熱水燙三次,整個身子浸泡在滾燙的熱水中。可憐的小團圓媳婦,在熱水中極力掙扎着,可那些迷信而又無情還是把她摁在水中,三次都是如此,小團圓媳婦暈了過去。就這樣,小團圓媳婦被折騰死了。

有悲就有喜,作者把她小時候和祖父學詩寫成了“一顆顆笑豆”,讓人一“吃”,就忍不住哈哈大笑,蕭紅小時候真可愛真好玩,讓人禁不住想到了自己的童年,那麼無憂無慮。

讀讀《呼蘭河傳》吧,讓震撼心靈的華彩美文,滋養我們的精神生命!

《呼蘭河傳》讀書心得8

《呼蘭河傳》更像一部自傳,蕭紅回憶着出生小城的每條街每間商店,自家的每間屋子每個擺設,當然還有那些人那些事,好的壞的,不好的不壞的,好的不見得怎樣優美,壞的也不會有多可惡,總是命當如此,哭也由不得人,笑也由不得人。東大街的泥坑,陷了多少次馬,也沒有人說要去填;漏粉人家的草房歪得一塌糊塗,也沒見人說要去修;七月十五呼蘭河上的水燈慢慢向下遊漂,漂着漂着就滅了一盞;鄰家人的歌聲,像一朵紅花開在牆頭上,越是鮮明,就越覺得荒涼。竟是生也由不得人,死也由不得人。

蕭紅的文字,總是無止盡地沉落下墜,看着讓人又喜歡又心疼。這樣的女子纖細敏感偏偏缺少足夠的愛,她童年時,母親父親都不喜她,唯一親厚的爺爺沒有多久也去世了,當諾大的世界只剩下她一人,她卻還有一生的.路要走,而這一生,荊棘滿路,無人相伴,究竟要怎麼走。

滿篇滿紙,都是回憶,滿眼滿心,都是蕭索。這書不該看的,看了要有心魔。佛家說,你若望向深淵,深淵也會回望你,我只怕,蕭紅她已在深淵。芸芸衆生,各有自己的無奈掙扎,保不準什麼時候一個念頭就放任自己墜落,跌進無邊黑暗裏,永遠永遠都不想醒來。而我絕對不能這樣,我連那個崖邊都不可以靠近。一切脆弱,就只在今夜。

但,蝕出的大坑,可以填上;鬆動的圍牆,可以修補;悲涼的人生,卻有什麼方法補救?

《呼蘭河傳》讀書心得9

這幾天天我讀了一本叫《呼蘭河傳》的書,書裏講了好多蕭紅和祖父有趣的故事。

我記得這本書裏有一段特別有趣的故事,講了蕭紅與她的.祖父一起玩耍,一起幹活,生活充滿了樂趣。如:蕭紅在後園裏摘了一束玫瑰,給祖父戴在草帽上,而祖父卻渾然不知,還說:“今年春水大,花香二里都能聞見。”從這能看出祖父非常疼愛蕭紅。其中,這個小城的東二街道的六七尺深的大泥坑讓我印象特別深刻。不下雨那泥漿好像粥一樣,下了雨,這泥坑就變成河了。在那個大坑裏淹死過許多人、豬、狗、貓、馬。那個大坑家家戶戶都知道,就是沒有說把這個坑填平。

在那個年代,人們不管多麼善良,心裏也有那些百害而無一利的舊思想和土方法。文章的開頭覺得還是非常輕鬆的、非常好的。但是,讀到後面,會覺得越來越沉重。在結尾的時候,蕭紅寫了她的祖父已經死了,而後花園的主人也不見了,讓我讀了,覺得更加難過、悲傷。

《呼蘭河傳》讀書心得10

《呼蘭河傳》,用悲憤控訴故鄉麻木卑瑣的回憶錄。濃墨之處,又見故鄉。

呼蘭河城裏,是歡愉與淒涼的交響,回憶了蕭紅的童年。這座城,是人性愚昧的一面,也是蕭紅在離開後最思念的地方。

生母早逝,父親不疼,後母不親,祖母不愛。唯有祖父,爲蕭紅撐起了一片藍天,成了蕭紅童年中最溫暖的陽光。

在院子裏,在後園中,在陽光所到之處奔跑。蕭紅跟在祖父身後,裝模作樣地不知從何處找來一頂帽子,戴在頭上,緊緊跟着祖父。兩個一大一小的身影在後園裏邊栽花拔草,小的`學大的,大的笑小的,祖孫倆其樂融融,半天泡在後園中出不來。

拔了草,下了種,說好割狗尾巴草,卻割了一大片穀穗。祖父也不惱,樂呵地給蕭紅講講植物學。可蕭紅這個淘氣包偏是不聽呀!採了個花心,捉了個螞昨,非把它的腳綁了起來,學着街上的人遛狗。不一會兒,不見了螞蚱,索性丟下花心跑去祖父那亂鬧一通。“下雨嘍!”揚起水飄過,飄中水花四溢,園中一陣好大的雨!對蕭紅來說,還有哪件事能比在園中快樂呢?

玫瑰打五日開放,香氣濃了十里。祖父拔草,蕭紅摘花,把祖父頭上的帽子插了二三十來朵紅豔豔的玫瑰。那年春天雨水大,紅了玫瑰,亮了蕭紅快樂童年裏那一叢盛開的花朵。

紅花耀眼,香氣襲人,慈祥的祖父陪着蕭紅度過了一個春天,一個秋天。蕭紅知道,就算全世界都與她爲敵,祖父依然會是她最溫暖的陽光。

祖父的愛讓蕭紅有了一段快樂的童年,可當童年逝去,祖父拋下蕭紅離開人世,蕭紅的世遍佈烏雲,逃出那沒有陽光的家,獨自漂泊於世,嚐盡人間冷暖。

“我將與藍天碧天水處,留得那半部《紅樓》給別人寫了……半生盡遭白眼冷遇……身先死,不甘,不甘……”思鄉,含淚揮手告別人世,只留下那《呼蘭河傳》傳世於今。

那年陽光正好,園子裏飛蟲植物年年依舊,可故人卻已長辭於世,忘不了,也難以忘懷。

《呼蘭河傳》讀書心得11

《呼蘭河傳》是民國女作家蕭紅所著。“一首敘事詩,一幅多彩的風土畫,一串悽婉的歌謠。”這是大作家矛盾先生對《呼蘭河傳》這部作品的評價。蕭紅以自己小時候的回憶爲線索,寫成了這篇“如詩、如畫、如歌”的小說。

讀了這本書,我覺得這本書不僅僅是蕭紅的一本自傳,更是以一個小女孩的視角講述她所看到的呼蘭河的風土人情。蕭紅用精湛的筆法再現從前呼蘭河的情景,勾勒出了一個個截然不同的性格特點,描繪出了一個個鮮活的人物,使我很容易將自己帶入其中。讀到蕭紅兒時和她祖父的趣事,我會情不自禁的笑起來;但讀到小團圓媳婦被婆婆害死,我的心如同針扎一般痛。等我在書中讀到曾經學過的`課文片段,如《火燒雲》、《祖父的園子》時,更是激動不已,使我每時每刻都期待着未知的驚喜。

在書中,我最喜歡的片段便是蕭紅兒時和她的祖父在園子裏玩耍的情景。她一會兒吃黃瓜,一會兒追蜻蜓,一會兒又去捉螞蚱……五月玫瑰花開,她摘了一大堆玫瑰花,插在祖父的草帽上,逗的一家人和祖父都哈哈大笑,我也情不自禁的跟着大笑起來。這樣天真可愛的童年趣事,怎能讓人不喜愛呢?

而讀到第五章小團圓媳婦被婆婆虐待時,我真是氣憤極了!小團圓媳婦才12歲,跟我一樣大,就做了童養媳,每天被婆婆虐待。她的婆婆對家裏的牲口都不捨得打,卻唯獨對小團圓媳婦毫不留情,每天打八場罵三場,還美其名曰“不打成不了好人”。最後小團圓媳婦得了病,婆婆還把她活活折磨致死。我非常慶幸自己現在生活在和平民主的時代,慶幸生活在一個幸福美滿的家庭。

《呼蘭河傳》帶給了我許多,我閱讀了它文字的優美,也領略了它深刻的含義。珍惜當下。

《呼蘭河傳》讀書心得12

呼蘭河,這個灰色的世界,沒有半點色彩的世界,卻造就了民國四大才女之一——蕭紅,但她的童年依然是一幅美麗的山水畫。

呼蘭河,是灰暗的,街道是灰濛濛的,連人生似乎也染上了一層灰色。第一章中,農業校長之子不慎掉入泥坑,卻被說成龍王爺被校長藐視,而招來的“因果報應”。迷信的影響力似乎超過了學堂,不對,不是“似乎”,是遠遠超越,真是荒唐,真是灰暗。同樣是在第一章,作者用大量筆墨描寫了扎彩鋪做的事物多麼好看,多麼令人震撼,刻畫了死後的“美好”,似乎比現實生活美好太多,點出主題活着還沒死了好,反襯活着的人的困苦與悲哀,多麼痛苦的人們,多麼灰暗的世界。仍在第一章,賣豆芽的王寡婦的獨子到河裏淹死了,王寡婦瘋了,忘不了自己的悲哀,卻仍機械化地賣豆芽菜、吃飯睡覺,體現了人們麻木而卑微地活着,麻木啊,灰暗啊。荒唐、痛苦、麻木的呼蘭河,灰暗極了。作者對家鄉簡直又愛又恨,爲鄉親悲嘆,又爲無力改變而沉思。

呼蘭河,又是明朗的,正是這裏充滿了蕭紅珍貴的回憶。第三章,描寫了蕭紅那美好的.童年。作者重點描寫了“我”、“祖父”與“後花園”。後花園是寬廣的,美麗的。一到後花園,蕭紅便在裏頭飛奔,用不盡腳上、身上所有的力量,就不停下。累了,也只是摘一個黃瓜,打一個小盹,便又跑了起來。最令人好笑的是,“祖父在地上拔草,我就給他戴花”,“紅通通的二三十朵”。一回屋,祖母一進來就看見了,她什麼也沒有說,就大笑起來,父親母親也笑了起來,而“我”笑得最歡。秋雨之後,後花園便封閉了,作者改到屋中來玩。到好翻,到處跑,整天歡聲笑語,多麼快樂的童年啊!

灰暗的世界,仍然有美好的童年。正如茅盾之言:“它是一篇敘事詩,一幅多才的風土畫,一串悽婉的歌謠”。細品後,一言難盡……

《呼蘭河傳》讀書心得13

暑假期間我閱讀了蕭紅寫的《呼蘭河傳》這本書,讀着讀着我不禁感慨萬千。

呼蘭河這座小城是單調刻板的,是寂寞的,是貧困的,但又不是沒有音響和色彩的。在這裏沒有什麼有趣的事,上午大家就討論的就是誰家的大動物掉到大泥坑裏,救沒救上來。這些無聊的事在他們看來卻很有意思,大家最關心的就是跳大神,只要聽到誰家跳大神,便趕着去湊熱鬧擠得房頂上圍牆上爬滿了人那時可真稱得上是萬人空巷。上午是無聊的,但到了下午滿城的冷清寂寞中便多了一些溫馨,黃昏時刻天空出現了片片彩霞,那裏的人們叫它“火燒雲”,這時就是孩子們的天下了,有的在街上跑來跑去,有的則呆在院子裏,躺在大人的腿上,看着天,不時冒出一句:“看那片雲像”。漸漸的黃昏消失了,這是大街上又傳來賣豆腐人的聲音,各家買幾塊豆腐便開開心心的吃晚飯了。

而蕭紅的生活則也是寂寞的,生母早逝,繼母對她很冷淡,父親思想保守,整個家中只有年邁的祖父能給她一點安慰,春天夏天秋天小蕭紅都是在祖父的.院子裏度過的,那也是她最美好的時光。餓了採幾根黃瓜吃,累了躺在房檐下就睡了,一切都是自由的。到了冬天院子就被封了起來,蕭紅的生活便更加寂寞。

《呼蘭河傳》是一篇敘事詩,一幅多彩的風土話,一串悽婉的歌謠。

《呼蘭河傳》讀書心得14

童年,在我們的眼中,它充滿了歡樂,充滿了幸福,所以人們常說,童年是一生中最令人難忘的日子。可是,本書的作者蕭紅的童年,好像並沒有那麼的快樂。

她的童年是寂寞的,年年都要種小黃瓜、大倭瓜,可是,每逢春秋時節,蝴蝶、螞蟻和蜻蜓都會爭先恐後來光顧。她家的後花園堆滿了破舊的東西;黑暗而塵封的後房,是她消遣的地方。慈祥而又有童心的老祖父,是她唯一的.伴侶和朋友。她每天聽着老祖父念唐詩,每天緾着老祖父講那些已經聽厭了的故事,或者看看那左鄰右舍的千年如一日的刻板生活。她的童年是不幸的,當時社會重男輕女,而蕭紅卻是女孩子,所以她的爸爸對她十分冷淡,媽媽又經常打罵她,祖母更是對她不好,在她五六歲時,就拿針刺她……

再來看看我們現在的童年,每天不是看電視,就是打電腦,不是吃零食,就是看漫畫,我們個個都是爸爸媽媽的寶貝,爺爺奶奶的寵兒,有一大羣好夥伴,比起書中的孩子們,我們的生活豐富得多。可是,我們並不懂得珍惜這一美好的時光,反而動不動就對家人發脾氣,甚至對家人動粗,我們真是生在福中不知福呀!

我們應該好好珍惜自己現在擁有的快樂、幸福的童年和生活!

《呼蘭河傳》讀書心得15

最近幾天被感冒糾纏的昏天暗地的,鼻涕眼淚充斥着每一天。不過還是看完了蕭紅的呼蘭河傳。這是前段時間在網上買的一批書中的一本,剛看了幾頁,就沒有看下去。於是我又拿起了沒有看完的《呼蘭河傳》。有的時候總是不自覺的對比,莫言的書是帶着一股肉味的。直接衝擊人們的最敏感的器官,總是有一種大多快意的感覺。就好像是在最寒冷的臘八天吃上一頓熱氣騰騰的羊肉火鍋,之後在來兩瓶啤酒那樣舒暢。

可是羊肉也不能總吃啊,手裏拿着《呼蘭河傳》,好像拿着一份東北的土豆絲捲餅一樣,清爽自然。這部小說是蕭紅在1940年香港寫完的。我看過關於她的電影,那時候的她身體極端不好,在貧困交加中完成了這部清新自然的自傳體小說。就像她在尾聲說的那樣,並沒有什麼幽美的故事,只因他們充滿我幼年的記憶,忘卻不了,難以忘卻,就記在這裏了。

這本書向我們展現了上個世紀二三十年代東北呼蘭河地區的風俗人情,也濃墨重彩的描寫我和爺爺的祖孫情深。同時也描寫了下底層勞動人民的悲苦生活,以及對生的希望和執着。在這裏我要說的一個人物就是他們的家的租戶馮歪嘴子,他是一個拉磨的,做點粘糕。掙扎的生活着。和村裏的王大姑娘生活在一起了,並且有一個孩子,在文中描寫的真是悽苦,房子四處漏風,四周的水什麼的都已經結冰了,牆根地下的耗子吱知亂跑。孩子只是蓋着面口帶,孩子一哭,從孩子的嘴裏冒出了雪白的白氣。後來搬到了草房子裏,小孩睡到了草堆上,好像一直喜鵲睡在了窩裏。總之,我似乎能感受到那種生活的惡劣情況。後來王大姑娘因爲生第二個孩子死了,馮歪嘴子沒有頹廢下去,一個孩子才四五歲,一個纔出生。大傢伙都想看他的熱鬧時候,他沒有絕望,因爲他看見了自己兩個孩子,他覺得在這個世界上,他一定要生根的,要長的牢牢的。於是他照常的活在這個世界上,他照常的負者他那份責任。到最後他還是沒有讓人看到笑話,還是順其自然的活着。也許在他的心中希望總是孩子漸漸長大的腳步中。

文章裏也充滿着對女性的同情,在那個年代,被漢子打,被婆家打,是再正常不過的。老胡家的`兩個孫媳婦,大的聰明靈力,有一手好女紅,這也逃不逃被男人打的命運。可是她還是很滿意,用她的話說,女人啊,哪有不被漢子打的。到時候還得該做飯,做飯;該幹活,幹活。她努力的伺候着家裏的每一個人。也很孝順,在給小孫媳婦治病的時候,偷偷的切下一塊好肉,給幾個月沒有嘗葷腥的奶奶婆婆做了一碗嘎達湯。最後在看這妯娌小孫媳婦被這家人活活的折磨死了,也跟人跑了。她真的心寒了,不跑在這個家裏同樣是等死。

在說說可憐的小孫媳婦。她卑賤的有沒有名字,都叫她小團圓媳婦,比作者大幾歲,還是個孩子,才12。八歲就被老胡家用八兩銀子買來做媳婦,12歲接近胡家,也開始了了悲慘而屈辱的短暫一生,她本是一個臉膛黑黑,愛說愛笑的孩子。在胡家一段時間,變得臉黃黃的。天天從他們家裏傳來悽慘的哭聲。這下婆婆找到一個撒氣同了,自己把碗打碎了。抓過小團圓媳婦就一頓毒打:自己卡摔了,把小媳婦也要打一頓。是不是把媳婦掉在房樑上打,沒有啥過錯,用她的話就是,給她一個下馬威。以後好聽話,孩子的練越來越瘦,不吃不喝,鬧起來病。在東北都流行跳神,跳過無數次的神,吃過很多的偏方,都不見效。最後最慘的是,把孩子當衆扒的一絲不掛,放在開水裏洗澡。孩子痛苦的昏了過去,醒了之後,在繼續按在裝滿開水的大崗裏洗澡。這哪裏是洗澡,分明就和地獄的下油鍋差不多。孩子在那個夜晚死了,找張鋪蓋卷僱幾個人挖個坑就埋了。女性的悽苦在作者的筆下描繪的令人心碎。

魯迅在自己的文章裏提到了中國人的看客心裏,也提到了中國人對苦難的麻木不仁,人們就愛熱鬧,越出亂,才越好看。在這裏,我也看到了那個地方人的一種圍觀,熱鬧的心裏。那個年代的人們是不分地域性,因爲他們都是那個苦難中國的苦難中國人。跳大神,唱秧歌,放河燈,野臺戲,人們湊熱鬧,去看看,無可厚非。可是對於人家來了團圓媳婦,一對對的跳到牆裏去看,看誰家死個人,糟了不幸。更是好像有什麼大戲的。爭先恐後的,有點說出來不好了。在中國,那也許是成爲了一種習俗。不幸的人表演的更加不幸,看的人到是有的笑的,有的沉默的,心慈的,拽其衣角邊來擦擦眼淚。極大的滿足了人的各種情緒的表達。

蕭紅此書也許是寫給自己的,我想也是寫給所有想了解那個時代的人。歷史總是呈現給我們血淋林的帶着恥辱的畫面,所有的一本本書拼接出一個上世紀的苦難中國,尤其是那個被日本淪陷多年的苦難東北。我的家在松花江畔,是的,我的家也在松花江畔。同爲東北人,雖然時空相隔,怎能不瞭解那濃濃的思鄉之情。在描述的畫面裏,我還能看到我的童年,也能看到那寒冷的東北帶給人的永遠是最酷的嚴寒。在苦難中,我又看到了你伏案奮筆疾書的樣子。最後也沒有葉落歸根,兩年之後,你病逝在香港。那屢香魂也飛到了呼蘭河上空,看看曾經的家,看看故鄉的人。